『壹』 如何當一名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
一、 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
作為音樂教師,最重要也是最基本一點就是愛崗敬業,學校的教師愛崗敬業,教育面貌才會欣欣向榮。我們只有熱愛自己的崗位,做好該做的事,才會使學校的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發展。就我們的工作特點而言,上好音樂課是基本工作,我們要為每一堂課備好充分的教學思路。其次,要愛學生,教師不僅教知識,更要教品德,教師的職業標准中有一條叫「以身作則,熱愛學生」。教師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不要歧視學生,要讓學生在陽光般的關愛中接受教育,尤其要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熏陶下度過愉快的學習生活。
二、 要有正確的藝術觀點《禮記.樂記》中談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又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可見音樂與立國之本息息相關。眾所周知,靡靡之音幾度在社會某些角落泛濫,玷污了校園這塊凈土,使一些學生「無病呻吟」,不思進取,甚至違法亂紀。我們國家的教育正在改革,因此音樂教師要想完成歷史使命,就必須更新藝術觀念,有一定的藝術及審美修養,這樣才能完成教書育人的責任。
三、 要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近幾年,嚴肅音樂、民族音樂一直處於低谷。青少年好奇心強,但辨別藝術良莠的能力差。有的學生只知道電聲樂器、「流行音樂」,卻不知道琵琶是中國樂器,更不知道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美談了。為了激發學生對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熱愛,音樂教師可以自己編寫校本教材,利用課堂或課外活動向學生介紹中國音樂史及 民族音樂作品,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優秀音樂文化,從而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更加熱愛偉大祖國及燦爛的民族文化。民族音樂是我們的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音樂教師應該高度重視民族音樂,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排斥外來的音樂精品。
四、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中說:「如果教師沒有把學生領進到自己的私人藏書房,如果沒有使學生在你的精神財富的源泉面前驚異地停住腳步的話。那麼用任何手段都是培養不出這種愛好的。」蘇氏的意思十分明確:只有教師思考的大腦才能教出學生大腦的思考,同樣,只有喜歡學習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喜歡學習的學生。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越來越先進,計算機與學科整合的要求,音樂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要增多閱讀時間,既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發展中的知識;要在書中和做中同時學。
五、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
音樂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培養學生感受、表現音樂的能力及審美能力。音樂教師應具備:1、歌唱的知識與技能。2、基本樂理知識與識譜記譜能力,做到能獨立視唱、視奏新作品。3、演奏能力,主要是鍵盤樂器,做到演奏熟練、正規、准確,給學生以美感。4、中外音樂史常識。5、組織和輔導課外活動的能力。6、具有少兒歌舞的編導能力,還應掌握和聲、曲式、樂隊編配的初步知識。7、分析作品的能力。8、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熟悉教材體系,編寫合理、生動、切合實際的教案。9、有關教學設備的使用,並能自編音響資料、自做課件。
總而言之,廣大的音樂教師任重道遠。與新課改同行,不斷完善自己,樹立現代育人觀,發揮自己的育人潛能,做新一代合格的音樂教師!
『貳』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體現素質教育
一、音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在人的素質培養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所沒有的特點。比如,在音樂的熏陶中,能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升華思想境界,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審美能力等。小學是教育的基礎時期,小學音樂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為以後聽音樂、欣賞音樂做鋪墊。這些都是學生素質培養的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容。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音樂一直被視為副課,教師和學生都沒有高度重視起來。教師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又不和升級、升學考試有聯系,讓學生會唱幾首兒歌就行了,對學生也沒有系統、嚴格的學習要求,音樂課變成了非常自由的課。教師既便教一些樂理知識,教得也非常死板,教學內容單一,讓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枯燥無味,與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不相符合,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要找准突破口,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徹底糾正這種局面,以利於素質教育持續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創造基本條件。
二、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的發展條件
1.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在新課改的逐步深入下,素質教育被放到了教學的首位,學生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還要在其他方面全面發展。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利用音樂課進行思想道德的滲透。在讓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時候,在思想上受到熏陶。例如,教師在教小學生學唱《學習雷鋒》時,可以向學生介紹雷鋒的光榮事跡,使他們學習雷鋒的精神。道德觀是一個有效的手段。我們要加強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多關心支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制定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考核目標,建立綜合評價體系。
2.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標準的保證。各級政府、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也要加大音樂器材的投入,條件較好的學校可配備高檔樂器和教具,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促使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為進行音樂教育提供便利條件,學校要給學生和音樂教師配備音樂課專用的教室和教學設備,如鋼琴、風琴、電子琴、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常用的打擊樂器、民族樂器及西洋樂器等。
3.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們要定期組織培訓,對音樂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的音樂水平和教學技能,使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能更好地發揮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例如,安排教學水平高的音樂教師繼續進行深造,與外校聯合組織教師音樂技能大賽,召開教師經驗研討會等等,提高教師的音樂素質和教學水平。
4.狠抓課堂教學改革與藝術實踐活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教師除了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外,還要不斷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往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所制定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已經不適應了,需要教師不斷改進和追求新型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被動狀態,努力尋找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點,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不僅能掌握音樂知識,還要掌握學習音樂的方法。通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使學生掌握自己學習的進度。在這種課堂「主人翁」精神的引導下,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更高。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把音樂與實踐相結合,在提高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讓他們通過音樂課的課外活動,增加學習音樂的興趣,開闊他們的音樂視野,發展他們的音樂才能。
三、音樂教育要體現個性化
從教育學角度看,個性實際上指的是個體的整個精神世界,其內在本質特徵為主體性和獨特性。教育的個性化是基於對個體獨特性尊重的基礎上提出的,教育沒有理由用一種固定的模式去限制本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人的發展,因為那樣意味著對個體發展的不公正。基於主體性基礎上的獨特性是衡量個體個性發展的標准,在充分發揮了個體主體性基礎上體現的獨特性,亦即說明個體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更加充分地發揮了其潛能。強調個性發展是當今教育的共同趨勢,是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體現。培養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進人的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已成為當代教育的宗旨。為此,教師要著力進行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培養目標的改革,以適應個性化的要求。
四、開展課外音樂活動
音樂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以外的各種音樂活動,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讓學生多方位地增強音樂學習,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組織的課外音樂活動,很多情況下是為了迎接某個節日進行的臨時排練的活動。例如,為了迎接六一兒童節的到來,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音樂和舞蹈的排練。這種短期的音樂活動不能很好地維持和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要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
『叄』 音樂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一、培訓後對教師崗位的新認知
二、今後在思想方面將如何表現
三、今後在專業上將如何繼續努力
四、今後授課的整體思路與創新
五、如何與學生、同事及領導溝通
『肆』 淺談如何促進小學音樂教師教育理念轉變
【摘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已經走上了尊重教版師教學個性發權展,強調轉變和提升教師教育理念為主的培訓之路。本文試圖在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借鑒奧爾夫音樂教師繼續教育,強調教師繼續教育中教師的「參與性」「體驗性」,注重教師個性特徵的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關鍵詞】音樂教育 奧爾夫 教師繼續教育 參與性 創造性 體驗性一、教師的「參與性」與「體驗性」奧爾夫音樂教育認為,原始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
『伍』 音樂教師任職以來的教學改革情況怎樣寫
我的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打造精品課堂是我們每位教師一直以來潛心研究的課題,雖然著力點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獲和見解。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做為一名青年音樂教師積極參與到其中,學習鍛練自己,使我的課堂教學與新課改的要求更加接近,讓我與同學們一起在音樂的海洋里享受著快樂。因此在我的音樂課堂上我一直努力去創設即輕松又愉快的課堂氛圍,美好的音樂欣賞意境。不管是教材要求表演的歌曲還是聆聽的音樂,我都把聽放在首要部位,以學生感受為先,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小學生的想像是天真無邪、純潔無瑕、自由自在的,猶如一張白紙,你一筆,我一筆,用五彩繽紛的顏色繪畫出美麗的圖畫。在我的課堂上我從不用「誰想像得對,誰想像得錯」來單純地進行評價,也不用「應該是這樣的,應該是那樣的」來限制學生的想像空間、定勢學生的思維。在引導學生安靜地聆聽一段音樂之後,我就會去鼓勵學生: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彷彿來到了什麼地方,你覺得這段音樂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心情,能把你的感受將給大家聽一聽,或者用用手中的彩色筆把它畫出來讓大家欣賞嗎......
在一年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每當音樂響起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紛紛表演起來。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教室里就會頓時喧鬧起來,此時的課堂可謂是「亂」到了極點。然而我並沒有立即命令他們停止,而是一起滲與到他們的表演中去:有的敲,有的打(課堂中所用的小樂器),有的乾脆離開自己的座位邊聽音樂邊自行組織三五成群的編創律動動作,神情天真可愛,有的伸長脖子,有的仰著頭做鬼臉,還有幾個抬著頭挺胸隨著節奏揮舞著雙臂,一副指揮家的樣子。他們的動作和表情都十分有趣,把音樂情景表演得活靈活現。
回頭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們都非常強調個「齊」字,音樂課也不例外,如座位要齊,歌聲要齊,動作要齊。欣賞課更是讓學生靜靜的坐著聽音樂,欣賞前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準發出聲音,不準做小動作,認真聽。從上課到下課,學生都在教師的控制之中,沒有一位學生敢做出「越軌」的事。熟不知這種所謂整齊、所謂安靜的課堂無形中扼殺了多少個「貝多芬」、「莫扎特」式的音樂天才,這樣的音樂課又怎能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性激發出來呢?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表演與創造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對音樂的感受。在學生們愉快的模仿、表演,歡快的笑聲中,想像力,創造力也同時被潛移默化的激發了出來。
以上是我結合一年的音樂課堂教學實踐對新課程新理念的一些真實的感受,從中也說不出高深的理論,其中有收獲也有遺憾。然而,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非常樂意給學生創設欣賞音樂的機會與環境,提供更良好更扎實的審美教育,加強學生對音樂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