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學學校實施音樂教育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
如今只剩下兩個釘子
藏到你百鳥爭鳴的地方。
他叫道更甜蜜地和死亡玩吧死亡是從德國來的大師
垃圾,叫化子,豬,猶太難民,瘋子
奶癢?托馬斯在上面簽了名,有人
中似浮塵風中轉,暴雨傾盆落塵凡。哈哈
❷ 簡述音樂教育具有哪些功能
音樂教育發展至今,它的教育功能日趨完善,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
一、陶冶情操
音樂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自然起著別的藝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音樂教育應抓住音樂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三大基本特徵,讓學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樂,多多讓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作品,老師不時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進一步去體會理解音樂的內涵。如欣賞名曲《二泉映月》,學生會產生痛苦、哀傷、渴望等不同的情緒變化,體會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舊社會追求光明、樂觀向上的可貴精神。又如欣賞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民間傳說《梁祝》時,同學們會被這優美的旋律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深深的吸引、打動。這些健康的音樂作品能夠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二、寓教於樂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音樂在實現思想教育作用時,並不是靠強制的方式,它依靠音樂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學校音樂教育能以樂輔德。例如,教唱歌曲《一分錢》,使學生通過那天真活潑、充滿稚氣的旋律,讓學生體現拾金不昧的美德。教唱革命歌曲《義勇軍進行曲》、《保衛黃河》能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增強學生學習斗習,喚起學生對敵人的仇恨和對祖國人民的熱愛之情。
三、啟迪智慧
有人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音樂可有可無,學它會浪費時間。這種觀點是不對的,恰恰相反,音樂是啟迪智慧的鑰匙,能促進智育的發展。大量事實說明,正確的音樂教育對兒童智力的發展確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古今中外許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愛因斯坦、列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他們的事業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愛因斯坦說過「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音樂要求同樣的思維過程,如果我在早期沒有接受音樂教育,那麼無論什麼事業都將一事無成」。現代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孩子的發展,不惜重金投資音樂教育,這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例如,初生嬰兒在哺乳
活動或睡眠時聽一些優美、愉快的音樂,可以使嬰兒提前講話。學校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認識客觀世界,擴大知識面。音樂課讓學生欣賞和唱歌時,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都會得到發展,思維會變得活躍起來。讓學生彈奏樂器,使學生手、腦、眼、耳並用,鍛煉他們的創造能力。以上這些事實說明,正確的音樂教育對學生智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四、強健體質
優美的音樂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還可以醫治疾病。我國古代名醫朱震亨說:「樂者,亦為葯也」。馬克思也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一些歌唱家、指揮家比其他職業的同齡人顯得更年輕一些,這是因為音樂對他們有一種怡情健身的作用,學校的音樂教育與學生的身體運動結合起來,如自由體操、廣播操,不僅發展學生音樂感受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體質,使沉重表力充沛。舞蹈表演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把抽象的音樂通過形體來表現,促使學生頭腦變的靈活,身體協調。
總之,學校音樂教育應該與德、智、體、美、勞的發展相互滲透,相互促進。願廣大教育工作者挖掘音樂學科的素質教育的資源,發揮音樂學科素質教育的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❸ 音樂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我們認為來,音樂教育源的功能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音樂學科的本體文化的傳承功能,一是音樂對於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的功能。這兩個功能,應該辯證地對待。第一個方面,音樂學科作為藝術學科的一個分枝,本身有嚴格的體系,這一點我們的音樂課程不能忽視。無論是西方的音樂體系,還是我們本民族的音樂體系,從文化傳承的角度,音樂教育有讓學生擔起這個責任的功能。第二個方面,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培養學生藝術素質和修養的過程,這個功能是育人功能。除了音樂文化本體的延續與發展,它還能陶冶人的心靈,讓人們通過音樂領域建立起一種審視、鑒賞的能力,這是工具性功能。兩種功能,我們目前的音樂教育可能更重視後者,其實,如果沒有了前者,後者將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❹ 中小學音樂教育應有哪些教學能力
表現、感受、創造、鑒賞、音樂與相關文化等音樂學習內容領域,是中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內容,其不同領域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領域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關系。「表現、感悟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表現為感悟和創造提供源泉,感悟為表現和創造提供動力,創造為表現和感悟提供新的發展,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辯證統一。 唱歌(聲樂)和奏樂(器樂),是音樂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人類獲得美的感受、體驗、表現和創造及發展和提高音樂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唱歌和奏樂活動,不僅構成了音樂藝術的兩大基本部類,也有利於培養和發展音樂基本技能和相關音樂基礎知識及音樂文化修養,有利於通過唱歌和奏樂等相關藝術實踐逐步形成和發展主體的人的審美經驗,促進主體的人的情、知、意的相互協調與統一。 從學堂樂歌始,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已歷經百餘年。當仔細閱讀、審視這一百餘年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發展史之後,能夠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作為音樂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的樂器演奏,百餘年來始終是整個音樂教學環鏈中最為薄弱的環節。盡管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和音樂教育研究者對其進行過相關的討論和研究,但均未觸及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本質、規律、內部聯系和器樂教學的全部。 造成了這一薄弱環節持續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未能從理論的高度去認識樂器與人、樂器演奏與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器樂與民族文化傳承及民族精神的重塑、器樂與社會和諧發展等諸方面的關系;也未能從實踐的層面深入認識器樂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並總結出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發展規律,找到真正適合於我國中小學生發展的器樂教學實踐形式等。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看,我們同樣未能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教育整體水平、民族文化傳統、教育行政主管領導及學校文化、藝術教育相關政策法規等方面來認識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它們對其發展有何影響,如何利用這些影響因素,並將其視為一種資源,以促進各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多樣化發展等等。 為此,本文擬從四個方面對此展開論述,逐層解剖影響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的諸多關系,透過其諸現象、外部聯系、個別片斷,深入到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本質、內部矛盾、各環節的整體聯系,試圖解決上述問題,提出適宜性的發展對策,回歸器樂教學的本來面目。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從理論上認識樂器與人、樂器演奏與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器樂與民族文化傳承及民族精神的重塑、器樂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關系。這些內容是全文的理論基礎,也是有關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的基本理論構架;從國外部分國家(包括同在東亞文化圈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小學器樂教學的發展概況,總結出值得我們借鑒的成功經驗。 第二章,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通過百餘年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曲折發展的歷史脈絡,梳理和提取影響其發展的相關因素,並針對諸多問題展開相關討論,找出問題及其根源所在,總結寶貴的歷史經驗,對指導今天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健康、穩步的發展具有歷史意義。 本章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發展狀況、思想文化變遷等因素,直接影響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發展;一百多年來,我們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認識始終是不到位的;我們始終未能找到真正適合於我國中小學生發展的器樂教學實踐形式。 第三章,從現狀調研的層面,根據對我國中西部及邊遠地區部分欠發達市縣與東部沿海及部分發達城市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實地調研,找出影響當前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穩步發展的主要問題並給予相關討論,為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與實踐取得成效提供現實參照。 本章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存在差距;地區文化教育發達程度,直接影響對學校美育的認識與實踐:學校文化建設及校長的教育追求和教育理念,對學校音樂教育受重視程度和持續發展有直接影響;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認識不到位,器樂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始終不夠明確;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學習、練習及展演活動未能遵循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三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課外器樂社團認識存在一定誤區,課外器樂活動與課內器樂教學總體發展始終不相匹配,二者互為支持、共促共進的關系尚未形成;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關系和理念不夠清晰,器樂教學尚未達到一種民族音樂文化自覺的發展狀態。 第四章,在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基本理論的指導下,根據百餘年器樂教學的發展歷史和針對六市縣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實地調研,試圖提出促進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發展對策: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基本理念及相關法規制度的建設;中小學校課堂器樂教學的有序組織與發展及課外、校外器樂活動的展演與宣傳;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師資培養與教學研修;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材料的組織與出版及教學用樂器的製造、督檢、售後服務及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規范。 全文的結論是: (1)沒有「器樂」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不完整的,學生缺失音樂體驗的重要基礎; (2)器樂教學對培養和發展中小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表現力、創造力和養成樂於親近音樂的態度、樂於終身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3)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以及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的差異,決定了中小學器樂教學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規定某一種模式、某一類樂器的做法是不合時宜的; (4)器樂教學是實施民族文化主體教育及理解和尊重不同國家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的一種有效手段; (5)器樂教學實踐是一個多環鏈相扣的整體,其涉及從樂器製造到演奏、音樂表現的方方面面,任何一個環鏈的缺失都會影響整體的實施與發展。
❺ 音樂的教育功能是什麼
是培養孩子們藝術素養的有效工具,在世界各地一般從幼兒園音樂教育都已經開始了。古代中國將音樂視為士大夫應具備的六藝才能之一,至於現今中國正規音樂教育持續到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即初中畢業。普通高中一般也開設音樂課。
作為專業音樂人員一般要經過專門的高等音樂教育,不過在目前從事通俗歌曲和流行音樂的專業人員,大部分都沒有經過音樂專門的高等教育,都是依靠本身的才能和自我學習。
音樂是一種符號,一種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音樂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音樂從聲波上分析它介於雜訊和頻率不變的純音之間,從效果上講它可以帶給人美的享受和表達人的情感。
音樂是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通過音樂人們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體驗。在歌曲中這種作用表現得最為突出。
音樂理論古代偉大音樂家的創作和民歌的流行基本是憑借靈感產生的,後來的學者在研究這些能流行多年的音樂,逐漸總結出理論,其後的音樂家就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作。
音樂理論證明哪些音樂能被大多數人接受,使人感到悅耳。現代並結合物理聲學的研究結果,使理論不斷發展完善。但音樂理論也有其局限性,現代音樂理論主要是在西方古典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時也面臨無法解釋的現象。
例如根據音樂理論,小二度音是最不和諧的和聲,但中國的琵琶其中有兩根弦的定音卻是大二度音程;現代搖滾音樂根據音樂理論是最不和諧的雜訊,卻受到如此多人的歡迎。音樂理論仍然面臨著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完善的問題。
❻ 麻煩問一下,音樂的教育功能有哪些
優秀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節奏感強的音樂可以培養人的節奏感。
❼ 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包括哪些內容
一、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內容
音樂教學評價,就是針對學校音樂教育目標和音樂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對音樂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進行整體的價值判斷,也為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導。課堂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師評價內容中的一個主要方面,通過課堂音樂教學評價,能檢驗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專業知識水平、音樂能力的高低、職業風范、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的素質。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應該圍繞音樂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否能實現有效的音樂學習,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有效的音樂學習來展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評教學目標,注重全面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首先,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在教學各環節的實施中,教師不僅能夠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隱性與滲透性目標的達成,也特別注重「過程與方法」顯隱兼顧目標的貫穿,更注重「知識與技能」顯性目標的落實,在把握尺度、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音樂學習興趣、體驗學習音樂快樂,在著眼於學生四個音樂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方面,能夠做到讓三維互伴互隨,相互滲透,體現出教學目標具體化、可行性、可操作、可檢測強的特點。
(二)評教材處理,注重創造性
首先要看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教師是否能根據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充實,是否加強了方法、應用、探究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學科間的整合和綜合。
(三)評教法運用,注重有效性
從教師對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的角度,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採用的方法是否能從本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價教師對來自課堂中的各種信息做出了何種評判,形成了何種反饋,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反饋的信息的。
(四)評學法指導,體現學科性
評課除了要觀察教師怎麼教之外,還要看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例如,考察教師能否從學科內容與特點著眼,針對學生的年齡差異、心理特徵、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思維特點、學習修養、學習環境和條件等方面對學生學習進行相應的指導。再如,考察課堂能否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化地學習。
(五)評教學過程,突出合理性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程序完成的。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實踐是否科學。教學程序評價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2.看課堂結構安排
(六)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因素。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板書。2.教態。3.語言。4.專業: 5.操作。6.評價。
(七)評學生能力培養
在評課過程中,還要注意考察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狀況。在具體實踐中,要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問題情境,強化了問題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是否注意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是否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教會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八)評教學效果,注重實效性
評價教學效果,要看教學內容的完成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能力的實現程度、學生思維的發展程度等。進行評課,著重要看教學是否注意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從而使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結合,使學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滿足;是否堅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其原有基礎上的最好發展。同時,每個學生都有他的閃光點,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還應該關注教學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否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課堂評價的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音樂課程評價應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自己的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質及價值判斷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培養人生規劃意識等提供有益的參照;有利於教師總結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利於學校加強、改進、提高音樂教學工作,促進課程改革朝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
(二)科學性原則
評價指標的確定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應以音樂學科的特點和不同教學模塊的內容標准為依據,體現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性質,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音樂審美教育的客觀規律。
(三)整體性原則
無論是評價學生、教師,還是學校音樂教育工作,都應從整體著眼,涵蓋課程目標的各個層面和教學的各項內容。對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要用科學的態度、發展的眼光,從不同階段的回顧和對比中,肯定其進步與發展,指明其努力方向,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
(四)可操作性原則
評價的指標和方法要簡便、明晰、易於操作和推廣。根據音樂教學的特點,應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把評價融進教學的全過程,使自評、互評和他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良好評價氛圍。
❽ 音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一、聲音藝術
音樂以聲音為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意象的塑造,以有組織的音為材料來完成的。因此,如同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一樣,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這是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作為音樂藝術表現手段的聲音,有與自然界的其他聲音不同的一些特點。
任何一部音樂作品中所發出來的聲音都是經過作曲家精心思考創作出來的,這些聲音在自然界是可以找到,但是沒有經過藝術家們別出心裁創作與組合,是不能成為音樂的。所以,無論是一首簡單的歌曲,還是一部規模宏大的交響樂,都滲透著作者的創作思維與靈感。
隨便塗抹的線條和色彩不是繪畫,任意堆砌的語言文字不是文學,同樣,雜亂無章的聲音也不是音樂。構成音樂意象的聲音,是一種有組織有規律的和諧的音樂,包括旋律、節奏、調式、和聲、復調、曲式等要素,總稱為音樂語言。沒有創造性的因素,任何聲音都不可能變成為音樂。
二、聽覺藝術
音樂既然是聲音的藝術,那麼,它只能訴諸於人們的聽覺,所以,音樂又是一種聽覺藝術。心理學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訴我們,一定距離內的各種外在刺激中,聲音最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它能夠迫使人們的聽覺器官去接受聲音,這決定了聽覺藝術較之視覺藝術更能直接地作用於人們的情感,震撼人們的心靈。
音樂只能用聲音來表現,用聽覺來感受,但這並不等於說人們在創作和欣賞音樂時,大腦皮層上只有與聽覺相對應的部位是興奮的,而其他部位都處於抑制狀態之中。實際上,音樂家不止是通過聽覺的渠道,而是用整個身心去感受和體驗、認識和表現生活的,這同其他門類的藝術家並沒有什麼區別。不同的是在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的時候,音樂家是把個人的多方面的感受,通過形象思維凝聚為聽覺意象,然後用具體的音響形式表現出來。
三、情感藝術
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音樂是最擅長於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藝術形式,它藉助聲音這個媒介來真實地傳達、表現和感受審美情感。音樂在傳達和表現情感上,優於其他藝術形式,是因為它所採用的感性材料和審美形式——聲音最合於情感的本性,最適宜表達情感。或庄嚴肅穆,或熱烈興奮,或悲痛激憤,或纏綿細膩,或如泣如訴。
音樂可以更直接、更真實、更深刻地表達人的情感。那麼,音樂為什麼能夠用有組織的聲音來表達人的情感呢,一種理論認為,音樂的表情性來自於音樂對人的有表情性因素的語言的模仿。人的語言用語音、聲調、語流、節奏、語速等表情手段配合語義來表情達意,而音樂的音色、音調起伏、節奏速度等表現手段能起到與語言的表情手段同樣的作用。
四、時間藝術
雕塑、繪畫等藝術形式凝固在空間,使人一目瞭然。我們欣賞美術作品,首先看到美術作品的整體,然後,才去品味它的細節。而音樂則不同,音樂要在時間里展開、在時間里流動。我們欣賞音樂,首先從細節開始,從局部開始,直到全曲奏(唱)完,才會給我們留下整體印象。只聽音樂作品中的個別片斷,不可能獲得完整的音樂意象。所以,音樂藝術又是一種時間藝術。
作為聽覺藝術的音樂意象是在時間中展開的,是隨著時間的延續在運動中呈現、發展、結束的。所謂「音樂意象」,指的是整個音樂作品所表現出的藝術家的思想感情並在欣賞者的思想感情中所喚起的意象或意境。例如,《春江花月夜》用甜美、安適、恬靜的曲調,表現了在江南月夜泛舟於景色如畫的春江之上的感受,創造了令人神往的音樂意境。
(8)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有哪些主要功能擴展閱讀
音樂是指有旋律、節奏或和聲的人聲或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藝術。音樂是世界八大藝術之一。
古代音、樂有別。《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後渾稱「音樂」,指用有組織的樂音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
《三國·吳志·周瑜傳》:「 瑜 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顧」。《前漢書平話》卷下:「帝至棘門,左翼將 徐邁 以音樂迎之,送帝至 霸陵橋 上」。 溫承訓 《動人的音樂》詩:「真的,音樂是人們感情的語言」。
早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❾ 音樂教育具有五項基本功能分別是
鋼琴演奏、
歌唱與鋼琴伴奏、
自彈自唱與即興伴奏、
樂器演奏、
綜合音樂理論知識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❿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目標有哪些
您所說的基本目標應該就是指本體目標或者說是基本任務吧,即通過快樂音樂課的親身體驗,培養並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樂感受、理解、鑒賞、表現甚至創造與創新等能力,通過音樂審美與表現,塑造真善美的心靈,養成良好的人格與道德品質。最終,實現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高尚、完美的人。上述比較零散,現將基本目標總結如下:一是審美目標,通過音樂美育培養美的心靈;二是實踐目標,通過親身體驗與生命律動,感受表現音樂美;三是創新目標,通過人人生來俱有的創造潛能,創作或編創音樂小作品,將自身感受與音樂本體連為一體,實現審美與實踐基礎上的升華。審美目標為核心,實踐是手段,創新是突破。這些當與音樂教育的審美、實踐、創新等哲學觀念聯系起來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