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內容摘要】:音樂是小學階段進行藝術教育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與內容。小學音樂教育的優劣、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將來審美素質與藝術修養水準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則正是提高這種整體水平的前提和基礎。【關鍵詞】: 培養 興趣 低年級學生【正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從何來?可以說無「樂」則無「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興趣是在活動中形成的,也通過活動得到發展」。興趣不是天生的,關鍵在於培養,只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才能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成為其心靈美好的東西和愉悅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喜歡它而使音樂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一節課是否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首先要看教師講課是否親切、生動。知識結構的合理,善於啟發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好一節課,唱好一首歌。這正像心理學中講的那樣:「凡是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對象,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吸引他們的注意。」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濃厚感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也不致於成為沉重的負擔。一、利用精美的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兒童好奇心強,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很感興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教的知識裝扮起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情節,並做了小貓、小鴨子、小雞、小猴子、小狗、小青蛙等頭飾,而且在黑板上畫上情節圖,然後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頭飾圖畫貼到上面去,教具就製成了。當學生們來到我的音樂教室時,學生不由地叫了起來,孩子們臉上那種喜悅的表情以及贊許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授課時,師生活動也是輕松愉快的。我有節奏地操縱頭飾,學生自然地學叫「喵、喵」;「嘎、嘎」;「嘰嘰、嘰嘰」,學生美妙的叫聲像一隻只可愛的小貓小鴨小雞在叫一樣,聲音在音樂教室的四周回盪著,美妙極了。接著,我讓學生親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就這樣,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音樂的氛圍之中。藝術是相通的,不管是美術還是音樂都是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會生活,因此我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於我的教學工作中。正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說:「各種藝術經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藝術領域,有時音樂會變成繪畫,有時繪畫會變成音樂」。因此,在教學中我喜歡用形式多樣的繪畫來開拓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兩只小象》時,我精心畫了背景圖為一條小河,邊上兩只微笑著的、正在用勾鼻子表現友誼的兩只可愛的小象,在前面的故事情節的鋪墊下,出示這張圖片,然後讓學生看圖說話,師:你看到的這兩只小象在干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麼佯的?生:我看到了兩只小象在勾鼻子,而且心情非常開心。看著可愛的圖片,學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內容並不由自主的學著圖片上的姿勢扮演著小象,愉悅地學習著歌曲,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可見,教具是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使一堂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採用律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不足,思維、語言各方面都處於幼兒的狀態,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並善於模仿,他們往往不滿足於僅用歌聲來表達情感,也不滿足於安靜地聽音樂,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邊唱邊動作邊欣賞。我們知道,當音樂刺激兒童聽覺,並且在他們心靈產生共鳴時,兒童便會動起來,這樣的律動是他們內心感受音樂的深化和升華。因此,身體的律動與音樂相結合是最能讓低年級學生產生共鳴,也是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手段。為了適應學生這一特點,我在音樂課上,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創編動作進行律動,一年級表演課《動物說話》這首歌的旋律節奏感很強,歌詞朗朗上口,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請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挪動起來,我也正抓住這一刻讓學生從座位上站起來,起初在熟悉歌曲之前,小朋友只能跟著音樂的節奏加上一些平時經常做的動作表演,比如搖頭,跺腳,扭屁股,聳肩膀等等,顯得特別的活潑、可愛。接著朗讀了歌詞,完了我再安排學生聽音樂看著歌詞模仿動作,這時候,小朋友的興致更加無法抵擋,紛紛學起了小雞的動作,小鴨子的動作,又學小青蛙的動作,學生興趣盎然,課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接下來我還設計了再播放一遍音樂,不唱歌詞,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即興創編律動,還可以表演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然後讓學生一個個地到講台前跳給大家看,這樣不僅順應了兒童愛動的特點,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表現欲,使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積極學習音樂,並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又例如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時,先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中尋找節奏(快點快點、大家快來),(掃掃地、刷刷牙)(爸爸、媽媽),再通過朗讀、視譜和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動作學習,使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饒有興趣地獲得了本課具有舞蹈性的節奏。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這么說,適當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機條件。所謂情境,我認為是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和聽課的一個意境和環境。如果把學生比做演員的話,它就是一個供演員發揮想像,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師作為導演,就應千方百計地創設好這個「舞台」,因為這個「舞台」的作用實在是舉足輕重。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於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這一課時,我講述了一段情境:在一個美麗的大樹林里舉辦了一場隆重的音樂盛典,小動物們紛紛趕來參加了,有小貓、小狗、小猴、小松鼠、小麻雀、小象、小青蛙等等,音樂會開的可精彩了,又小松鼠的快樂跳動的舞蹈、又有小猴子的精彩的雜技表演、還有小麻雀美妙的歌聲,不過啊快樂的時光過得總是特別快,音樂盛會結束了,小動物們又回家了,這時候傳來了一聲聲哭泣聲,是誰在哭呀?原來是小青蛙呀,小貓和小狗問:「你為什麼哭呀?」……聽了這個小故事以後,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於是我就引導:「小青蛙原來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那為什麼會找不到家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森林音樂會的現場去看看吧!」有了興趣這位好老師,學生學習起來就投入多了。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我們要是能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能夠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將帶著濃郁的求知慾走進音樂的課堂。 四、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常樂理知識和技能訓練是枯燥的、乏味的,對於各方面極其活躍的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教學這些知識是完全行不通的,然而它們又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掌握好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不走彎路,提高音樂素質。面對十歲左右的小學生,我們只有寓教於樂,把理論知識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記住休止符號,我便將它比作馬路上的紅燈,見到紅燈停一停,還採用了富有童趣的語言,即老師啊是馬路上的交警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遵守交通規則了,這下學生個個表現的非常謹慎,因此在演唱到休止符的地方長的特別乾脆,達到了預計的效果。又例如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反復記號,我編出一個情景,「一輛小汽車從一個車站出發,由於他開太快了,交警叔叔罰他再返回來原來的地方重新開一次,當小汽車第二次開出時,順利的通過交警叔叔這一關,繼續往前行駛!」這樣一來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這個反復記號的作用,並且記住了這個符號。為了讓學生掌握頓音記號「·」,我讓學生把它看成一個小球,並通過拍皮球感受其彈性,這樣既記住了它的樣子,又會在演唱時注意它的彈性。再如,當學唱歌曲當中比較拗口的音調時,我讓學生用打飽嗝的方法去演唱,運用這種小朋友平時熟悉的身體反應來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使我感到驚奇是學生用這種方式演唱的句子都如此的准確和自然!對於小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幫助學生盡可能地縮短學音樂和用音樂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是一種生活的需要,音樂是與人類生活同在的。即把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總之,興趣是孩子們打開音樂聖殿的金鑰匙,也是他們遨遊音樂世界的矯鍵翅膀。引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是我們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我們應努力激發小朋友對音樂的興趣,不斷的去培養、去發現小朋友音樂方面的才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正處於朦朧狀態,啟發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為此,我們應注意用豐富的聯想創設意境,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多姿多彩的音樂情境啟發學生的體驗興趣;用感人的演唱技巧及恰到好處藝術處理,引發學生的表演興趣,設法讓學生通過間接地方式對音樂產生好奇與興趣。
㈡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小學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有些教師的教學卻使學生厭惡音樂,不喜歡上音樂課!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局?這一現象,使我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做了以下探究。
第一部分——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一、對學生情況掌握不夠
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欠缺,理解能力不足,對音樂有「不太熟悉」的陌生感。這種陌生感便是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心理距離,心理距離越大,也就越沒有興趣。難怪那些被世人公認為美妙的音樂,在某些學生聽來也是不屑一顧,「無動於衷」的。
二、教學模式單一
添鴨式的滿堂灌,單一的「問答式」、「聽說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再發言,只有經過老師的同意才可以發言。課堂一般顯得很有秩序。學生在課堂中是「一潭死水」。
三、教學手段單一
有些教師以自己為主,以教代學。我曾經聽過一個教師的音樂課,一首歌曲要唱十遍,幾十遍,學生是聽會了,可他還沒有停的意思,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教唱,老師累得筋疲力盡,學生對這節音樂課的學習也失去了興趣。
四、教師缺乏感性,忽略學生的感受
從感性這一概念仍然有感覺和感受之分,感覺是被動的、無情的接受,而感受則是主動的,有感情的投入。在學習音樂時,不論學生有沒有興趣,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都會打開錄音機讓學生聽音樂,使學生常常處於不情願的被動階段即感覺階段。由此看出施教者從主觀上忽略了受教育者主動、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受教育者處於被動狀態,停留感覺階段。
以上現狀,我們能看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不協調,教師主觀認識的偏頗以及實際操作中的盲目性,形成了學生與學習音樂之間的障礙,也就是學生對音樂沒有興趣的根本原因。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尋找那條「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系的事物」的紐帶——興趣,巧妙地將學生與學習音樂拉近,連接在一起,排除障礙,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第二部分——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策略
一、對音樂興趣的理解和意義
1、興趣和音樂興趣的含義。興趣,它是指個體對某種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肯定的情緒態度。音樂興趣是指個體對音樂或對音樂的某方面內容具有積極和肯定性的積極反應,這種反應是與個體對音樂的情感相聯系的。一般說,這種持久的興趣,有助於推動人深入鑽研和努力學習,以取得事業的成功,如缺乏這種品質,就容易風異思遷,難以長進。所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音樂的巨大動力。
2、興趣的意義。小學生的音樂興趣都具有容易激發,但也不易持久,不易穩定的心理傾向。因此,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既可能是建立音樂興趣的時期,也可能是轉移音樂興趣的時期。由於音樂興趣是小學生音樂審美活動的內在動力,教師在音樂審美教育過程中,激活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是十分重要的。
3、了解學生,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鋪墊
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對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水平、技能基礎、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如對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談話、觀察、演唱等說法,了解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感受力和表現力以及個別擅長等基本情況。根據這些實際情況來制訂自己的教學,為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作鋪墊。小學生容易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的並富有情趣的事物。針對這個特點,在教學前要充分准備好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教學中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愛學、樂學。
二、培養學生音樂興趣
(一)、感受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發自人內心深處的吶喊」,通過讓學生感受音樂來了解哀心、樂心、喜心、怒心、敬心、愛心的不同的心情,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1、情景創設,讓學生感悟音樂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一種反映。在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探討對「情感」這兩個字的理解,學生你一句,他一句,熱情高漲。通過由易到難的問題激發學生對的音樂的興趣,強調音樂與情感的聯系。
蘇霍姆林斯說:「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年齡小,經驗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現的越明顯、越具體,對他們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採用情景教學,我嘗試用「感知—理解—深化」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感知創設畫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第二階段:理解—深入情景,在演唱領會感情時,抓住影歌相同之處,從圖影導課,把歌曲與圖影融為一體。
第三階段:深化—再現情景、豐富想像,深化感情。
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教學,學生很快在聽二胡獨奏曲《賽馬》中學生感受到一種快樂的感覺;聽箏獨奏《戰台風》時學生說出了「緊張」;聽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時學生感到了凄涼和傷心。學生從沒有想到音樂裡面會有這么多的情感因素,上課時頓時變得活躍起來。音樂課能不能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是不需要去猜測的,只要教師能讓學生把注意力投入到音樂之去,學生就會馬上感覺到一種情感之流在不斷的動力,學生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音樂的理解力。
我曾看到這樣一個實例。一位教師上一堂欣賞課為主要目的的音樂課,他首先強調了欣賞課的重要性,接下來整堂課就是進行聽樂曲的練習,沒有讓學生自己了解所樂曲所描述的感覺,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反應很被動。當聽課者問及為什麼這樣上課?這位教師回答說:「大學里老師就是這樣給我們上課的。」他還表達了一個非常好的願望:「讓學生多聽欣賞曲目,為學習音樂打好基礎。」顯然,這位教師把專業音樂訓練中的「欣賞課」依樣搬到普通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來,顯然是行不通的。
學生如果連最起碼的「情感」二字都不清楚,談何欣賞力,更如何樹立起對音樂的喜愛呢?
2、理解歌詞,感悟音樂
許多音樂教師,尤其是上些農村的音樂教師都比較喜歡把歌曲直介面授聲傳,差不多會唱了就行,也不會去讓學生弄清歌詞含義課就上完了。出現的問題是一部學生會,一部學生不會,長期以往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直線下降。現行的小學音樂教材強調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維度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首先要挖掘歌曲的內含,不能含糊過關。
3、理解歌詞的具體步驟
第一、引起共鳴。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主要能讓學生獲得內在愉悅,以及教師或其他學生所給予的外在的積極肯定的強化。所以要依託感情共鳴,利用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情緒反映,引導學生對優秀的音樂作品產生興趣。
第二、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映。通過學生自己讀詞、品詞,同時為了幫助學生認識音樂作品的情感必須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映。
如教學《我愛我的家鄉》時,通過讓學生讀歌詞,從歌詞中了解我們美麗的中華民族,了解自己的家鄉,樹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使他們不由自主的想唱好這首歌曲。讓學生理解《故鄉戀情》的歌詞了解「千佛之國」的泰國,學生通過閱讀、交流感受到遠方遊子對故鄉的綿綿思緒,就像一幅淡雅而略帶朦朧的山水畫,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
通過自己的探索,我發現只要學生能自己參與感受,那這節音樂的教學效果就會特別好,所以在歌詞理解這部分教學時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必不可少的。
(二)、運用實踐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1、語言性實踐教學的探索
在音樂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採用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學生也能非常快的就學會歌曲。但這一教學方式造成的後果就是有的學生喜歡音樂課,有的學生不喜歡音樂課;有的學生能很快接受知識,有的學生就比較困難。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小、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務必造成能力稍遜一籌的學生對音樂課的厭惡。
學習《新課程標准》後,我嘗試充分運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發現法,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採用講授法時我注重啟發學生積極動腦,並根據學生的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做各種各樣的練習。運用談話法時注重因材施教,提出的問題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討論法進行教學時,使學生更加的發揮了他們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發現法,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等途徑自主實踐、自行學習知識,調動了每位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楊柳青》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搜集相關的江蘇民歌,再讓學生自己探討自己搜集的資料,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感悟祖國的繁榮昌盛,感受我們江蘇的變化與發展,讓學生領悟歌曲的魅力所在。
語言性實踐教學時要注意:
第一、向學生提出研究或要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啟發誘導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對學生提出質疑與答案進行驗證,讓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
第三、對結論修改、補充,總結。
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圍著教師單一的「學」,讓學生和老師真正的做到了互動,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師生共同創造一種良好的研究問題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維活躍,情緒旺盛,並培養他們既發揮個體獨立研討,又培養共創共生的團隊意識,養成合作共享的人格品質,讓學生在自主中翱翔於音樂的天空。
2、創作性實踐教學的探索
在新課程里,創造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一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了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是能調動學生對學習興趣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教學《春曉》時,通過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寫、自己畫、自己動、互相論等方法,使學生陶醉於自己的創作中,使學生們感覺到創造就在身邊,在學習里、在生活里,並不「高深」,並不「難以觸及」。
3、創作時具體步驟
第一、確立創作內容。創作的選擇是創造性實踐教學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好的創造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可以激活學生的探究思維,可以激勵學生創造的信心,可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要注意內容的新穎性、價值性、興趣性、實踐性、挑戰性、實際性、可創造性。
第二、確立創作形式。音樂的創作形式要根據內容和實際情況,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個人創作、小組合作和集體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獨立的思考、收集等活動獲得的知識技能。
第三、形成結果。
第四、表達交流。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形成信息互動、情感互動、思想互動、方法互動,達到資源共享、歡樂共享的目的。
同時我們的創作教學要生活化,這樣就會極大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喜愛。如:為歌曲創編動作。如歌曲易於用動作表現的話,應盡量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發揮想像,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如在教唱《小蜻蜓》這一課時,我想方設法啟發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進行想像,創編出了優美的舞蹈動作。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創編出了許多優美的舞蹈動作:唱「飛到西來飛到東」時許多學生都用雙臂模仿飛翔的姿勢,或前後飛、或左右飛、或旋轉飛;唱「不吃糧食不吃菜」時有的同學雙手晃動,有的同學單手晃動,好像在告訴別人,小蜻蜓不吃糧食也不吃菜;學生對自己創編的動作特別有感情,因此練習起來也很認真。 為歌曲改編歌詞。在教學中,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給熟悉的歌曲創編新的歌詞或改編部分歌詞,既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又能提高學生演唱新歌的興趣,同時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唱《粉刷匠》時,當學生唱會了歌曲後,我便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粉刷匠》的曲調創編歌詞。經過小組討論後,有的同學將歌名改為《我是一個值日生》:我是一個值日生,工作很負責。我要把那大教室,擦得很乾凈。擦了桌子又擦窗,抹布飛舞忙。哎呀我的兩只手,酸呀酸死了。有的同學創作的卻是《我是一個好學生》、《我是一個飛行員》、《我是一個小警察》等等。學生唱著自己改編的歌曲,創造力頓時被激發出來。一個同學唱完自編歌詞的歌曲後,其他同學都爭先恐後地要把自己創編的歌詞唱給老師和同學們聽。「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設計」是從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它既是一種教學觀念,又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和考察評價課堂教學的基本尺度。
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創造性教學,鼓勵學生在創造時更注重體驗創造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真正做到「以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為目的,使學生成為全面的、高素質的現代人。
(三)用律動教學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過去的教學中,由於教師採用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方法比較簡單,所以學生動的相對比較少。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音樂律動能力較差。新的小學音樂教材的特點是結構短小、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等。針對這些特點我嘗試著在課中穿插律動音樂教學。
1、做中學。如:在教學《認識打擊樂器》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敲一敲、聽一聽,讓學生既成為探究者又成為表演創作者,讓他們在做中學到知識,體現師生的互動。
2、樂中學。「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現代音樂教育的新理念,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注重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一切音樂教學活動的設計都以讓學生喜愛音樂為最終目的。如:在教學《幸福拍手歌》時,我讓學生進行拍手打節奏的同時,讓學生還嘗試用跺腳、拍凳等手段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愛好。讓書本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標志。例如歌曲《小奶牛》中的節奏教學,我就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巧妙讓學生用生活中熟悉並喜愛的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讀節奏,在快樂的小動物叫聲中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使學生輕輕鬆鬆地在游戲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節奏教學,既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3、玩中學。一個健康小孩都喜歡玩,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去「玩」音樂。如:在《憶江南》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介入,我讓學生好似身處江南,在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中讓學生玩的開心,讓學生在玩中學得知識,讓學生在玩中享受音樂。游戲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喜歡玩的活動之一。用游戲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唱新歌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獲取知識,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充分體現了「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如歌曲《咯咯噠》的教學,重點解決含十六分音符的節奏,我先帶領學生玩母雞捉蟲的游戲,接著母雞吃飽了,我又和孩子們玩起了母雞下蛋的游戲,問學生:「你們知道母雞下了蛋很高興,它是怎樣叫的,請學生模仿老師,咯咯咯咯 噠,這樣學生在快樂的游戲過程中掌握了含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通過主動的做中學、樂中學、玩中學,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樹立的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四)用豐富的演唱形式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一節課如果全部用齊唱的方式教學,學生會感覺到很枯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能採用豐富而多彩的演唱形式來解決。通常可以採用合唱、齊唱、獨唱、分男女唱等形式,我們要注意以下兩點:
1、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
「藝術的精髓並不是技術,而是心靈。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的自由表達,便能創造出完好的音樂效果。」由此可見,歌唱教學中要處理好情感與技術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教學中,教師有感情的范唱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學生對歌曲情感等表現要素的分析,增強對歌曲情感的理解。運用各種手段表現歌曲,有助於學生恰當地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感。選擇優秀的中外兒童、民歌,積累一批歌唱曲目。教學中教師盡量要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為前提,同時應注意發現和鼓勵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
2、在歌唱教學中進行必要的歌唱基本技能的訓練
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要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教學中,都是要經常關注學生的嗓音保護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地演唱的同時,對於變聲期的學生要引導他們採用其他方式參與音樂活動。
(五)讓多媒體的介入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最直接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時它的直觀性能使學生獲得具體、生動、真實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力。
1、示範。為學生提供音響對比材料,便於學生模仿和訓練。教師要採用機動靈活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
2、比較。為學生提供音響對比材料,指導學生分析比較。如:學生欣賞抽象音樂《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時,如果只採用掛圖簡單介紹樂器和情景聯想式的欣賞,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而且效果也不會太好。但利用多媒體教學既有生動的圖像,又有完美的聲音,學生對所學內容也就產生強烈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3、音畫結合。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把音樂與畫有機結合起來,做到音畫同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體驗音樂作品,引起聯想,增強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傳統課堂教學不便解決的問題變得簡單,使抽象的音樂知識生動化,讓學生感知音樂、理解音樂、激發學生求知慾是有積極意義的,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新課程在內容上強調聯系生活、聯系社會、聯系學生實際,在方法上強調探索、實踐、活動。通過我在音樂教學方面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探索和研究,讓學生從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們的音樂課增添了生機和樂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樹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對學習音樂的自信心。教學方法內容豐富、樣式多樣,我將繼續探索和學習,使音樂課更加精彩。
㈢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怎樣提高音樂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課堂,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這就要求每個音樂老師能夠運用各種技能、採取各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使音樂課堂生動有趣,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樂園。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音樂教師的范唱在音樂教學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唱歌學習的積極性,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交流,和學生取得情感上的共鳴。所以,在每節唱歌課前,我都會仔細傾聽錄音,理解歌詞的內容、風格,感受作品的速度、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情感,以便更好地完成范唱這一環節,達到啟發學生學習唱歌興趣的目的。二、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解決學習難點。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實現知識能力的轉化。例如:王志傑老師的《走進非洲》一課,他從節奏游戲入手,層層深入,使學生在游戲中逐步掌握歌曲節奏,當學生掌握歌曲節奏後,王老師又讓學生分組、分樂段用器樂演奏歌曲旋律,體會自學、競爭的快樂。最後還設計了為特定情境創編節奏的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了解了非洲音樂節奏特點以及與鼓之間的密切關系,體驗了非洲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 三、運用多媒體,發揮輔助作用。在音樂課堂上合理使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能夠更直接地獲得對音樂的視聽體驗。多媒體演示很生動、具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復雜的音樂知識簡單化、趣味化,彌補過去音樂教學中看不見摸不著的缺陷,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增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唱《眾人劃槳開大船》一課中,襯詞 5 1 5 ,5 2 5 ,四、五度音程,學生不易掌握。我把這個音程關系形象地運用「挑扁擔」的形式,通過課件上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這個難點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四、「鼓勵」教學,豐富評價語言。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擅於運用「鼓勵」教學,學會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加以肯定。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平時課堂上,當教完一首新歌時,我常常用小組競賽的方式來熟悉和鞏固歌曲,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唱歌興趣、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競賽時,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各小組的演唱,並從歌曲的情感、音準、速度、力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最後評出最佳評論員。這樣,學生在歡樂激烈的氣氛中,不僅提高了音樂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還知道了自己的優缺點,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㈣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音樂的興趣
1.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極負面的影響
傑出的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說:「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國」、「五育並重」等觀點,他提出「所以美育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這充分說明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應該以美助德的主張。隨著對外門戶的打開,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也流進大門,不少港台通俗流行歌曲雖也不錯,但卻不適應小學生唱、其中「哥呀」、「妹呀」、「愛呀」等歌詞,不少學生唱得津津有味,如果讓這種負面影響不受抵制的發展,其後果是極為嚴重的。因此,音樂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讓學生知道適宜唱什麼歌,不該唱什麼歌。教會他們選擇歌曲。一首好歌,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甚至激勵一代代人為歌曲中所表現的理想而奮斗獻身。如《國際歌》、《國歌》、《隊歌》、《我的祖國》等歌曲,不就是通過自身強烈的感染力激勵人們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不息嗎?
2.教會學生正確的發聲,讓學生會體驗美創造美
2.1教會學生正確的發聲,可以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優美的姿式;有端正的坐姿和規范的站姿是學唱歌的第一步,只有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才能發出正確的聲音來。如果坐姿、站姿不規范,就不能用好氣息呼吸。比如:在發聲練習時,學生會出現抬高肩,伸下巴、吸氣時會有響聲,經過長期訓練,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不可能出現以上的現象,發聲自然會正確。長此以往正確訓練,學生的坐姿、站姿就會顯得端莊而優美。
2.2美妙的歌聲陶冶人的情操、規范約否人的言行;會發出美妙歌聲的人,說話一定不會粗野,亂說亂吼,他的言談舉止一定十分得體,表現出好的修養。熱愛音樂的人,他是用歌聲去表現生活,表現內心的喜悅,用歌曲的情緒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學生熱愛音樂,也是一個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
3.利用教材因素,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小學音樂教材中,許多歌(樂)曲是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畫面,讓人從聽覺和視覺上感受美,並根據作品的情緒進入音樂意境,使他們在音樂意境中產生強烈的審美慾望,提高審美能力。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曲調熱情歡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為了使學生體驗到歌曲的情緒,使他們情不自禁地參與學習,並樂在其中,我在教學中,配以電教片介紹祖國建國前後和改革開放的發展變化,從絢麗多彩的城市風光到小城鎮風情,再介紹彝族山寨的風土人情,配上該歌曲的伴唱錄音導入新課,富有彝族特色的熱情曲調,使學生彷彿看到他們正載歌載舞的歡迎遠方的每一位客人,這時學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時,表出了想學、想唱的慾望。這樣的教學使學生體會音樂作品的內涵,找出美的意境,從而達到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
4.用唱、打、念、吹的結合,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為了使全體學生親自體驗並參與其中,我利用奧爾夫愉快教學法中高年級學生進行唱、打、念、吹結合的方法,如在訓練《母雞叫格格》這條練習曲時,我先讓學生用學過的音樂知識觀察分析,找出節奏規律作練習鋪墊;然後分聲部進行視唱練習,待唱熟練流暢後進行二部合唱,最後進行豎笛合奏練習。達到了和諧的效果。接著歸納這條練習中出現的節奏型和旋律進行方向等,通過這些引導,大膽放手讓學生模仿練習中的節奏規律自己重新創作、編排節奏、旋律、自打節奏、自唱旋律、自念、自吹豎笛,進而將學生分四組討論,讓學生進行重新合奏。第一組自唱旋律,第二組用豎笛吹旋律,第三組念節奏做動作,第四組用打擊樂器配合敲節奏,這樣各種聲響重新組合,創造出了種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讓學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創造的,並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偉大力量,並從中體會到創美的驚喜。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了這樣的實踐,他們配合默契,如臨其境,增長了音樂知識,同時也滋育了對音樂的喜愛之情,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從而使他們創造美、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對今後學習音樂創作打下了一定基礎。
㈤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
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崐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崐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於唱、玩、敲、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崐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崐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故事激趣:
把音樂教材編成故事導入新課,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化,常能創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情崐境。如我在講《保護小羊》一課時,出示大象、熊、刺蝟團結一心戰惡狼的圖畫,配樂崐講道:一個夏天的早晨,天氣分外情朗,一群小羊唱著歌上了山崗,吃著又嫩又香的鮮崐草。突然,山坡上跑來了三隻惡狼,眼睛裡閃著可怕的綠光,吐著血紅的長舌頭,一步崐步向小羊逼近。小羊看見惡狼來了,嚇得拚命地大喊起來:「大象爺爺救命啊!」「熊崐哥哥,救命啊!」正在遠處做游戲的動物聽見叫喊聲,飛快地跑過來……通過我繪聲繪崐色的敘述,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角色,為新課的導入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律動導趣:
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崐但可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我在教授崐《彝家娃娃真幸福》時,先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中尋找節奏(快點快點、大家快來),崐(掃掃地、刷刷牙)(爸爸、媽媽),再通過朗讀、視譜和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動崐作學習,使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饒有興趣地獲得了本課具有舞蹈性的節奏。
三、擊樂促趣:
教完歌曲的詞曲後,我一邊讓孩子們演唱,一邊用打擊樂器伴奏多聲部節奏。這樣增崐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不但能主動地去參與音樂實踐,去直接感受音樂,而且豐富了教崐學內容,克服了音樂課以唱為主的枯燥乏味,使課堂氛圍生動活潑;同時也鞏固了節奏崐概念,增進了學生對音色的了解,掌握了樂器的使用方法,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另外,崐學生要在唱、跳、奏、聽、看中做到整體的協調和諧,無形中也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崐精神。
四、游戲引趣:
教學中邊唱歌邊游戲是激發學生音樂慾望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我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崐聽音訓練時,做打電話游戲:我在琴上彈出三度音程"do、mi"問:「喂,你是誰?」
學生回答:「我是do,mi」就這樣將抽象、枯燥的聽音練習在游戲中愉快地完成了。為了崐讓學生牢記某種音樂符號,我採用了學生們喜問樂見的猜謎形式教學。我問:「弟兄兩崐個一樣長,一個瘦來一個胖,站在隊伍最後面,曲終歌尾它站崗。」學生猜謎回答:「崐它是終止線‖」.我問:「弟兄兩個一樣長,兩雙小眼來對望,他們倆個告訴你,回頭崐再來唱一唱。」學生猜謎回答:「它是反復記號:‖」。類似游戲活動妙趣橫生,能收到崐事半功倍之效。五、表演激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崐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如在教授《理發師》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根據歌詞內崐容討論,自編禮貌待客的各種舞蹈動作:請的動作;面帶微笑向顧客問好;剪發的動作(崐一小節一次)由右向左剪動,身體隨之運動;照境子的動作;伸出拇指誇獎……,最後崐讓學生戴上頭飾,將這些模擬理發的動作與節奏、體態律動結合起來,在優美的旋律中崐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地唱跳,既使學生情緒歡欣飽滿,又培養了他們即興創造能力。
六、圖畫拓趣:
美術和音樂都是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是聲音的藝術,美術是形象崐的藝術。它們都屬形象教育的范疇,都反印一定社會生活,表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我崐在教授《粗心的小畫家》時,當出示「小畫家」畫的四條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鴨子,圓崐耳朵的兔子,沒尾巴的大馬四幅圖後,學生常會笑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致使學唱時崐陶醉在音樂情境之中,邊唱邊即興表演,將整個音樂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崐達到境中感知,境中悟性的目的。
七、欣賞孕趣:
音樂欣賞不僅可使學生擴大音樂視野,積累音樂語匯,還可培養他們欣賞音樂的良崐好習慣,提高審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如在教授《小海螺》一課後,讓學生反復聽錄崐音,引導學生捕捉每一跳動的音符,掌握旋律流動的美,同時我帶領學生隨著音樂搖擺崐身體,拍手等動作,用之體驗音樂所表達出的孩子們置身於大自然中的真情實感及風格崐特點,在他們心中播下興趣的種子,從而逐步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方面來。
八、電教滲趣:
根據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崐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講《保護小羊》時,我一邊講故事一邊指導學生看屏幕上小羊吃草,惡狼跑來,大象用鼻崐子摔狼,熊用巴掌打狼,刺猥用刺戳狼等燈片,使課堂教學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崐很快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使之成為聯結兒童情感的紐帶和橋梁。
㈥ 如何培養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學也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對培養學生的音樂修養、健全審美心理、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作用的。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對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在工作中十分關注的問題。特別是我發現農村小學許多學生對於音樂很陌生。他們缺少一個好的學習音樂環境和氛圍。一、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有利於興趣的培養良好的音樂氣氛 這種氛圍包括課內與課外。課內,指課堂教學氛圍。課堂內應創造寬松、民主的氛圍。 課外,泛指校園氛圍。如,利用課余、課間、廣播等途徑,播放優秀的中外兒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學校定期講座、音樂欣賞等活動;在櫥窗、教室張貼音樂圖片;定期開展歌詠比賽、集體文藝比賽等活動開創設學校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藝術的環境中接受熏陶和潛移默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優勢教育觀指出「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激發興趣、開發潛能、增強自信, 學會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師在教學中充發揚民主,「動靜」結合,是建立「民主」教育秩序的重要一環。「動」就是要有秩序,有規律的活動。情緒飽滿,氣氛熱烈,勇於 發問,使學生有「成就感」、「輕松感」。「靜」不是暮氣沉沉、沒精打彩,而是注意 力集中,思維專注而活躍。但是民主的教學氣氛中應有嚴謹的教風和學風,這樣,寬松而不渙散,嚴謹而不威懾。兩者結合,構建了一種和諧共創的教學環境,師生愉快的教、愉快的學,興趣自然高漲。 二、游戲的運用有利於興趣的激發。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設置富有生活節奏,生活情趣的游戲,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以激發小學、特別是一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剛剛走進小學,他們愛玩,好動,許多想法和做法,還延承了幼兒園的風格。如果在音樂學習中加入一些游戲、競賽活動,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愉快的、有目的學習,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也希望能在課堂上玩游戲,他們說「游戲不應是低年級小朋友的專利」。 在游戲中,學生很希望能在老師和全體同學面前表現的好一點、表揚多一點。如:在上民歌茉莉花這一教學內容時,我要求學生回家尋找關於民歌的音像資料、背景資料等材料,在課堂中進行交流。並根據學習內容,請學生相互協作進行表演。學生興趣十足,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好極了。這樣的活動即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當然,游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要巧妙設計並組織好。 三、在實踐中啟發學生的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自主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一個人的興趣是在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的。音樂的實踐活動有很多。如:唱歌、欣賞、舞蹈、創作等。在各種音樂藝術實踐中也可進行競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技能在大庭廣眾中進行表演,不僅能是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 四、不斷更新和豐富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因此精心選材、合理安排音樂教學內容;課堂中盡量多的留給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提出新問題、提供新信息。如:可經常將學生喜愛的歌曲、音樂、知識、故事等內容等納入教學中,這樣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更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辟了廣闊天地。 以上所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重視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順利的、很好的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翱翔馳騁,才能真正使藝術教育的教育目標得以真正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