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在初中音樂課中進行戲曲教學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中學生最喜歡流行音樂,有自己的偶像。所以要將他們帶到音樂課本中,介紹民歌或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的引導很重要。而在戲曲教學中,怎樣將古老而又陌生的傳統戲曲介紹給學生,讓他們產生興趣,從被迫學習到主動學習它,作為音樂老師要下一番苦工。
下面我就將我在戲曲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重視本土戲曲元素的挖掘教學
首先將戲曲教學的基礎知識向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在小學曾經發過一本戲曲簡介,在課上我與學生一起溫故知新,重新回憶書上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的記憶一下子回到從前,在共鳴中將知識長久保存。
環境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學生是在與周圍環境主動、積極的互動之中成長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如何創設具有本土戲曲文化氣息的環境,是學生學習本土戲曲音樂的首要任務。我們應該重視設計環境、豐富環境、變化環境、利用環境對學生的熏陶,讓學生充分感受本土戲曲之美。
首先,充分利用校園大環境的自然條件。學校是學生的第三個「家園」,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這一自然條件,在學校的走廊、櫥窗、音樂教室等公共場所,粘貼具有本土特色的圖片,如鄭板橋、梅蘭芳等名家的圖片;介紹本土音樂知識,如興化的《茅山號子》等。校園廣播更是一個傳播本土音樂最有利的媒體,將本土音樂融入到校園環境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本土戲曲音樂的熏陶。
其次,結合各種文藝活動,為本土戲曲音樂的展示提供平台。在各種文藝活動中,校藝術節、元旦會演、音樂課前5分鍾等,讓學生收集有關本土音樂的資料。如小戲、道情的圖片和劇照,戲服、頭飾、道具等進行展示或表演,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土音樂的精華所在;動手製作道具、京劇臉譜,師生合作共同設計淮劇、京劇中的各種人物臉譜進行自編自演;在一些傳統節日里,中秋、元宵等,可舉行花燈比賽、十二月花名猜謎等,讓學生置身於民間藝術海洋中,體會家鄉的美,現代的音,傳統的樂。
二、加強戲曲與生活的聯系教學
如果一開始就講傳統戲劇,學生一定是不好接受的,太陌生,太遙遠了。所以我先用他們熟悉的電視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中一名選手的演唱激起他們的興趣,而那名選手的成功是由於哪些原因呢?學生回答說音樂後半部分引用京劇的唱段以及歌手反串的表演等。用提問的方式引出戲曲與流行音樂結合的妙處。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漸漸集中到戲曲上來。
例如:興化的《板橋道情》屬於歌謠,歌詞簡單易懂、押韻,內容朴實貼近學生的生活,傳唱性較強,學生比較喜歡這一類的作品;而「道情」更是泰州地方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說唱曲藝渾朴抒情、風趣詼諧,曲調簡單淳樸,表現力強,語言口語化,也有「即事道情」,將剛發生的事情或是新聞用地方語言隨編隨唱,創造性極強,對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在課堂中讓學生模仿道情表演姿勢(道情演唱方式簡單,藝人懷抱長長的蒙著鼓皮的道筒,手持兩片三、四尺長的簡板,竹片不緊不慢地打節奏,忽緊忽慢地手拍道筒,並用方言來演唱自己創編的歌詞),使學生充分感受本土戲曲音樂的魅力;還可以介紹一些道情藝人的故事,如:板橋先生表演道情,令學生引以為傲,從而喜歡本土音樂。
三、拓展音樂課外資源的戲曲教學
雖然我教的是初中的學生,但在我的眼中,他們還是一群孩子,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在介紹戲曲時,讓學生學一些簡單的戲曲手勢,眼神,舞台步伐等。讓學生們動起來,增加他們對戲曲的感受力,同時與戲曲人物慢慢的靠近,試著體會人物性格特點,人物表現特色等。讓戲劇的韻味在不知不覺中流入學生心田。例如《楊柳青》就是我們江蘇的民歌,在拓展延伸中我們就可以引人泰州民間號子《打麥號子》,以此傳揚我們本土戲曲;戲曲在課本上出現,可見戲曲這類民間傳統劇目的地位之高。尤其戲劇中的京劇更是泰州本土音樂文化的代表,是國粹。因此,我們可以在每一個戲曲單元中借題發揮補充來介紹傳統京劇,讓學生了解更多家鄉的音樂。
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音樂作品,創作的源泉都來源自生活,是創作者在生活中的感受與提煉。而人世間只有真情才可以打動人心,就拿我們唱歌來說,在掌握了演唱的節奏音準,技巧等之後,最終的目標是有用真摯情感去演唱。我記得南藝的一位老師說過,有感情的演唱才是歌唱者最終的目標。戲劇同樣如此,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個要求呢。我經常教育學生要有同理心,遇到任何事要理解,感同身受。在介紹每一出戲曲時,先要了解創作背景、創作源泉、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只有深刻了解作品的寓意,才能與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其實戲曲舞台也是人的生活的一個縮影,有時台上演的故事情節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由此讓學生對戲曲有了同理心,有了相同的感受,有了共鳴,也漸漸有了回應。
看書不能只看一遍,學習戲曲音樂同樣如此。因此我告訴學生課上時間畢竟有限,我們平時要做一個有心人,我們老師可以利用一下地方資源,而我們這里經常有地方戲淮劇的演出,我們可以利用節假日等時間,一起去觀看淮劇演出。讓孩子們走到後台去,與演員們進行近距離的交流,采訪。讓他們身臨其近,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戲曲的魅力。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這條文化長河中,戲劇音樂是人們智慧的結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綻放著耀眼奪目的光彩,照耀著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讓我們從孩子抓起,早早與戲劇相逢,學習與了解,繼承與革新,讓優秀文化訴說永遠不老的奇跡!
B.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戲劇是指什麼
德國奧爾夫教學法在我國運用非常普及,奧爾夫教學法注重"原本性"的音樂教育理念,注重音樂元素教學,適合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音樂戲劇中的音樂元素,奧爾夫教學法教學手段包括律動、歌唱、樂器合奏、即興創作等與兒童戲劇相符合,將奧爾夫教學法融入兒童戲劇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孩子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通過奧爾夫教學手段能提升幼兒表演、身體協調性、歌唱等能力;奧爾夫教學法強調以兒童喜歡的形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將其運用到兒童音樂戲劇教學過程中,有利於優化實際教學效果。文章首先對奧爾夫教學法的特點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幾點奧爾夫教學法在兒童音樂戲劇教學中的創新應用對策,促進兒童音樂審美能力、表達能力、創造力等的綜合發展。
C. 音樂課堂中游戲教學的幾種方法
比如在第五冊的教學當中,有一項認識6、1、2、3、5、6六個音符的教學任務,要讓學生掌握這六個音符的音高,就首先要讓學生對音高有一個具體形象的認識,在此引入五線譜的教學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如果單一的傳授音樂識譜教育,不僅會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而且很難讓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根據兒童熱愛游戲這一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音符教學,編成兒歌,用兒歌形式教學生形象記憶。兒歌的語言形象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低年級最樂於接受,效果明顯。學生一邊唱兒歌「橫劃五條線,當中四個間,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樓梯,越上音越高」。一邊學習C大調音符在五線譜上的隔音位置。這樣孩子們學習興趣很濃,記得很牢。為讓學生記住音符的名稱和它們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我編寫了兒歌「熊貓do頂呱呱,下加一線是它家。小鴨re
,嘎嘎嘎,下加一間把船劃,小貓mi
,喵喵叫,躺在一線睡大覺,小鳥fe
,喳喳喳,站在一間喊媽媽。公雞sol
,起得早,順著二線叫喔喔。青蛙la
,真開心,跳到二間哇哇哇。小猴si真調皮,坐在三線吃鴨梨。熊貓弟弟do』do』do』,站在三間好事做」講到哪個唱名的時候,就將哪個小動物剪紙貼到線間相應的位置上。待兒歌背熟並准確地認識了各個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後,再把唱名前面的小動物名稱刪掉,只讀do、re、mi、fa、sol、la、si、do』。 由於有兒歌內容的提示,學生就很快地辯認出並能記住每個唱名的具體位置,結合柯爾文手勢,學生基本能唱准每個音符的音高。2、節奏游戲教學。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節奏好比是骨骼。並且強調要結合語言的節奏,動作的節奏來訓練和培養兒童的節奏感。根據這一理論,在教學中應特別重視語言節奏,動作節奏的訓練。在練習時,把趣味性的游戲教學法穿插起來,克服單純節奏訓練的單調,乏味之弊端,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不僅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如在教節奏時,把二分音符、節奏比作爺爺走路,四分音符、比作爸爸走路,八分音符、節奏比作小朋友走路。老師講「看!大路上來了一位老爺爺!」這時全班小朋友就拍打「×—」這一節奏。邊拍邊講「走嘔,走嘔!;老師講「小紅的爸爸是一位年輕的解放軍,你們看,他走路多精神啊!小朋友就拍打「××」節奏,邊拍邊講「走、走」;老師講「瞧!小紅高高興興地放學回家了!」小朋友就拍打「跑跑」節奏,在這三部的基礎上,老師又講「老爺爺、小紅的爸爸、小紅走到一起來啦!這三種節奏由三組同學同時拍打,這種在走走、拍拍、講講、玩玩中使三種節奏合在一起很快地掌握了。為今後學習多聲部合唱打下了一定基礎。3、聽音游戲教學。練耳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和基礎,但卻抽象、枯燥。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把抽象的內容,化為形象生動的比喻,這種活潑形象的游戲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把音階比喻為小熊貓上樓梯;小跳音程比作為小兔跳;大跳音程比作為小猴翻筋斗,還可以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這些與兒童生活十分貼近的比喻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共嗚,從而加深對這些音程的記憶。
D. 戲曲藝術教育如何走進中小學音樂課
情境是抄一堂課的「小天地襲」,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