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傳統民族音樂有什麼特點
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組成部分主要有佛教音樂、道教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在中國大陸又稱作民樂,台灣地區稱作國樂,港澳地區、新馬及海外地區稱作華樂)是指中國傳統各種音樂為及以其為基礎發展出來的種種音樂。其樂種包括各種中國民族樂器的獨奏曲協奏曲、傳統中國的各種器樂合奏、近代發展出來的民族管弦樂大合奏曲(國樂團合奏)及小合奏曲、以交響樂團演奏的中國民族風格樂曲、以及中國民族聲樂等。
據考古發現,中國民族音樂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古代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無論從形式上還是意境上都無比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它講究藝術表現的中和、簡約、適度、含蓄、空靈。以五聲音階為主。與西方傳統藝術注重立體感不同,它更著重於表現線形態。20世紀以來,隨著西方音樂的大量傳入,加上思想領域內的「歐洲中心論」以及國人缺乏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層認識,使得中國民族音樂漸受冷落。民國時期的上海產生了不少優秀的中國流行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族音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挖掘與研究,曾一度欲建立「中國樂派」。隨著改革開放的加深,民族音樂受到了港台流行音樂等諸方面的沖擊與挑戰。
㈡ 區別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及特徵
這個就不是幾句抄話講的清楚的了
主要靠平時的積累,多聽,多記,不同民族的音樂在風格上是有區別的,聽多了自然會有感覺的。
民族音樂一般有代表性的節奏和音型,把這些記熟,這樣加快我們對民族音樂的區分是有幫助的。
㈢ 民族小學的特點
1簡介編輯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教新課標版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第一組第1篇課文。
2課文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鍾聲敲響了。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同學們讀課文。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鍾,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
作者簡介編輯
生平簡介:吳然,1946年生,原名吳興然,雲南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中畢業後,當過工人和小學教師。現任雲南省作協常務理事,昆明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文學成就:作品曾獲中國作協第二、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
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鳥在歌唱》等。[1]
4課文賞析編輯
這篇課文共4個自然段。
5片斷賞析編輯
第1自然段:寫民族小學的學生在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
這一段有四句話,寫出了民族小學的特點:這是一座美麗的學校,這是一座團結的學校,這里的生活幸福美好。
第2自然段:鈴聲響了,我們的民族小學開始上課了。
「當,當當!……」象聲詞的運用,使我們彷彿聽到了大青樹下悠悠不斷的古老的鍾聲,這鍾聲把我們帶進了歡快的課堂。
第3自然段:講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游戲的學習生活。
本段贊美了民族小學的學生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游戲的情景。這個自然段在寫了學生活動的同時,還寫了許多的小動物。一是這些小動物的出現更加突出了地處邊疆民族小學的特點,為學校增添了歡快、活潑的氣氛;二是突出了孩子們讀書讀得認真,讀得入情入境,讀得有聲有色,小動物靜止不動是為孩子們的書讀得好所吸引,它們也不忍心打擾孩子們的學習;三是突出下課後孩子們跳舞、游戲時的歡樂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動物心生羨慕,前來看熱鬧。
第4自然段:講民族小學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這段用「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點題,直接抒發了自豪之情。寫銅鍾和鳳尾竹的影子,使人聯想到鍾聲悠悠不絕和影子綿綿索繞,自然就會對民族小學產生一種難忘和懷念的情感。
6參考教案編輯
學習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體會課文表達的贊美之情,初步了解句子的含義。
課前准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文字資料。
2.具有雲貴地區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出示資料袋中的圖片)瞧,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他們分別是哪個民族的,讓他們自我介紹一下吧!,
出示相關詞語: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
2.順勢切入,初讀課文
清晨,這些來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著朝陽,踩著露珠,蹦蹦跳跳,高高興興地朝同一個地方走去,他們要去哪呀?(我們的民族小學)對,那可是一個充滿歡笑,美麗而可愛的地方,今天咱們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證你們去了就捨不得離開。
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趣味識字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坪壩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銅鈴粗壯鳳尾竹
2.指名讀,正音。
3.開火車,練讀。
4.做游戲鞏固識字。
5.同桌相互聽讀課文,在讀中鞏固識字。
朗讀感悟
1.學生逐段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同桌間互相說說讀了這一段知道了些什麼?
2.組織朗讀比賽,你最喜歡讀哪段,讀出你的感情來。
第二課時
朗讀感悟
1.讀讀說說,學習第一自。
a、自讀感悟
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根據下列提示展開想像,讀後交流描述:
早晨,同學們來上學了,我好象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學生讀後交流描述。
b、指導朗讀:早晨的校園多美啊,你喜歡這時的校園嗎?那麼就把你的喜歡的情感用你的朗讀來表達出來吧。
學生自讀自練,指名交流。
2.讀讀說說演演,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歡這所民族小學嗎?
分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如:上課時民族小學的學生讀課文非常好聽,下課時他們盡情嬉戲,非常快樂等等。
b、這讀書的聲音究竟有多好聽啊?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引導學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靜……」一句,體會正因為同學們讀書的聲音非常好聽,所以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不飛了,猴兒也來了。
C、情景表演:幾個小朋友分別扮演樹枝、鳥兒、蝴蝶、猴子,請「它們」做評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讀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讀得好的話,「它們」就如課文所示,圍攏過來靜靜地聆聽。
d、激情朗讀:同學們讀得可真好,為了鼓勵大家,今天老師允許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學的小朋友一起游戲,你想玩什麼?
引導學生口述,再朗讀該部分
3 、讀讀畫畫,學習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讀。
b、聯系前面的課文,帶著你的感情,放飛你的想像,畫畫你腦海里的民族小學。
復習生字
1.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通過已學過的生字幫助鞏固新學生字,如提土旁加平還讀píng,蟲字旁加胡依然讀hú。注意滲透偏旁表義的思想
2.邊用課件演示要求寫的十二個字,邊指導書寫。
3.學生寫字,教師相機指導,組織評議。
拓展活動
民族小學的許多學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個筆友,他們很想知道你們是否喜歡他們熱愛的民族小學,也很想了解你們的生活。請小朋友們給他們寫封信,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你們獲得更多的信息了。
板書設計: 我們的民族小學
民族小學 (美麗)
各民族學生團結 (好學)
3
滿意請採納。
㈣ 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1、五聲調式: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橫向旋律: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3、歌舞相隨: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
4、民族特色: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唱法強調聲音的明亮與甜美,語言生動與感情質朴,強調行腔的圓潤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講求氣息的運用,並以真聲演唱為主。
(4)小學民族音樂風格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按其體裁藝術特點尚可分為六大類: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綜合性樂種等。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
㈤ 民族音樂的特徵
中國民族音樂盡管由於不同的民族、地區、體裁、品種、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們都共同地蘊藏著以上特徵,並且體現在音樂形態的各個方面。中國民族音樂的基本風格特徵表現在音樂的線條、和諧和意境三個方面。
1、線條
中國民族音樂是線狀為主的音樂思維方式,中國民族音樂以表現曲調為主,屬單音音樂體系,特別留意發揮旋律進行時所能產生的各種變化以豐富單音的內容,其旋律直接生成於詩、詞、曲聲韻的音響色彩,孕育於豐富的各地聲調、腔調、聲腔及方言音韻,多彩優婉,會通於書法、繪畫、雕塑,舞蹈等藝術線條,通過樂音的線性表情顯現,在音樂中常運用音量的控制,樂句的伸縮、樂段的轉換、音色的變化等來表現各種不同的情感與意境。它體現在線條上的美化處理中,一是對單音的處理;二是旋律進行時的裝飾。
2、和諧
中國音樂千百年來根基於民族的土壤,始終保持著天地之性情以及自然地域特點之神性。這是一種倫理型的、非邏輯性的。因此眾多的民族音樂作品,多運用變奏、啟承轉合、再現等手法來表現音樂的緩神陳敘、忍耐。和諧182美也就成為我國民族音樂中重要的特徵之一。
3、意境
千百年來,中國民歌、說唱、戲曲、器樂等音樂形式,其表現為對意境的追求。作為一件完成了的藝術品所呈現出來的美的境界,一般意境表現在虛和實、講究傳神和悟兩個方面。虛與實是指作品中音響實體與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技術上所形成的虛與實。音樂要通過個人的技術、修養,對音樂的理解等來表現意境,這就體現出虛與實。只有虛實結合,動靜相依,變在其中音樂才具有魅力。
中國民族音樂也非常注重音樂藝術的傳神作用。一場戲中在音樂的伴隨下,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各種場景,但這種傳神需要一定的條件,即「悟」。
中國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播中主要是靠「口傳心授」,這種傳統的傳播方式也成為民族音樂中追求意境美的客觀條件。在民族音樂中,無論是創作、演唱、演奏、還是欣賞,在經過「悟道」而對本質的把握後,才能達到意境美的最高境界。[1]
3基本特點
首先,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音樂一般都是由五聲音階寫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樂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過去經常有人把唱歌不準的人稱為《五音不全》,這里說的「五音」就是指五聲調式中的這五個音。
其次,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與中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一樣,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如人們熟悉的中國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種樂器的獨奏曲目。合奏音樂一般用在宮廷典禮、宗教儀式、迎神賽會等大型場合,這與講求和聲效果的西方音樂是有較大區別的。
再次,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詩歌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
古代的詩歌一般分為詩、詞、曲三類,開始都是用來演唱的,只是後來詩歌的功能有了分化。從現代音樂角度來看,歌曲的歌詞大都是押韻的,一首好的歌詞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詩歌。
另外,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們通常把這種中國人千百年來在音樂實踐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國人欣賞習慣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特點是:強調聲音的明亮與甜美,語言生動與感情質朴,強調行腔的圓潤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講求氣息的運用,並以真聲演唱為主。近年來,我國聲樂工作者在繼承我國民族傳統唱法的基礎上,不斷借鑒和吸收美聲唱法的特點,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學,生命力更強。
中國的戲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種,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中國戲曲種類很多,不同的戲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戲曲唱法以京劇的唱法最有代表性。在京劇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京劇中的生、旦、凈、末、丑五種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復雜多變,真假聲並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鮮明的演唱方法。現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華都來自中國的戲劇唱腔。
㈥ 民族音樂的特徵
中國民族音樂在音高方面的特點是「聲可無定高」,如很多民族樂專器中都有吟、揉、滑等指法屬,使聲音產生波動,餘音裊裊,獨具韻味,這些指法是在民族樂器學習過程中的必備指法,在很大程度上,它們決定了樂曲的音色和風格。在民族音樂中,是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來表示不同的節拍。一般板代表強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二眼、一板三眼、加贈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來記寫,一般是1/4的節奏。一板一眼就是一個板與一個眼合成2/4的節拍。一板二眼就是一個根與兩個眼合成3/4的節拍。一板三眼就是一個板和三個眼合成的4/4節拍。加贈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崑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當於4/2節拍。散板為無板無眼,它是民族音樂中最有特色的一種板式,散板中的拍承繼了「拍無定值的傳統」,即強弱拍的位置並不固定,按樂曲的風格、演奏者的情緒及表達的需要而決定。對曲調進行加花主要視樂曲的風格的樂器本身而定,要注意的是骨幹音一般不變,有時也可在句、段的結速音上進行加花,使曲調更為流暢連綿。
㈦ 各少數民族的音樂特色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是整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國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音樂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和混合發展的態勢,不斷吸收周邊少數民族音樂的精粹。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音樂。
我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各民族音樂文化,有著品種紛繁的音樂體裁。和漢族一樣,各少數民族的音樂從表演形式可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民間說唱藝術、民間戲曲音樂。
民間歌曲,是各少數民族用以表達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的藝術形式。許多少數民族地區被稱譽為 歌海 、 音樂之鄉 。歌聲伴隨著他們的勞動生產、社交、娛樂等活動。他們在放牧、從事農業生產時唱歌,婚禮或喪葬時唱歌,談情說愛,思念故土時也唱歌。許多民族都有歌唱節日,如壯族的 歌 、回及撒拉等族的 花兒會 、苗族的 龍船節 及 繞三靈 、侗族的 採桑節對歌 、布依族的 老鷹坡歌會 、 族的 溫泉水邊賽歌節 、瑤族的 耍歌堂 、彝族的 火把節 等。情歌在少數民族民歌中佔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邊、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動的房屋) ,都盪漾著優美動聽的歌聲。
在各少數民族中都蘊藏著一定數量的民間樂器和樂曲。據不完全統計,各種形制的樂器達五百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其表現性能豐富多樣。各民族的民間樂曲均含有獨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樂、拉奏樂、彈撥樂、鑼鼓樂以及絲竹樂、吹打樂、弦索樂等。少數民族的樂種也頗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維吾爾族的 木卡姆 和 納格拉 、土家族的 打溜子 、白族的 洞經音樂 、納西族的 白沙細月 、景頗族的 文邦木寬 等,還有苗、壯、彝、侗、瑤等民族的 蘆笙樂 和 銅鼓樂 也有著獨特的風格。
民間歌舞是少數民族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樂、踏歌三種類型。一為鼓舞,是採用擊樂伴奏,合節起舞。主要是以鼓為伴奏樂器,用特有的節奏和音色變化,配合舞姿。如壯族的 蜂鼓舞 和 扁擔舞 、佤族的 木鼓舞 、朝鮮族的 長鼓舞 ,苗、瑤、彝、水、黎等民族的 銅鼓舞 等。二為跳樂,是一種完全用樂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薩克族的 黑走馬擺舞 和 天鵝舞 、錫伯族的 貝倫舞 、西南各少數民族的 蘆笙舞 、 葫蘆笙舞 、 月琴舞 、 三弦舞 等。三為踏歌,即在歌聲和樂聲中踏著舞步歡跳,是載歌載舞,或歌舞相間,以歌伴舞的形式。蒙古族的 安代 、維吾爾族的 來派爾 及 賽乃姆 、壯族的 採茶舞 、藏族的 格薩爾王傳 、彝族的 甲蘇 、白族的 大本曲 、侗族的 琵琶歌 、壯族的 末倫 等。
民間戲曲音樂是少數民族的一種綜合了民歌、歌舞、器樂及說唱的藝術形式。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劇種曲種如藏劇、白劇、壯劇、漫瀚劇(蒙古劇) 、侗劇、彝劇、苗劇、布依劇、毛難劇、傣劇、唱劇(朝鮮族) 、新城戲(滿族)等。
如此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的歌種、樂種、劇種,構成了我國少數民族光輝燦爛的音樂文化,在中華民族音樂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我們深信,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少數民族音樂還會不斷創造發展,源源流長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必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發揚光大。
㈧ 民族音樂的基本特點
首先,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音樂一般都是由五聲音階寫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樂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過去經常有人把唱歌不準的人稱為「五音不全」,這里說的「五音」就是指五聲調式中的這五個音。
其次,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與中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一樣,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如人們熟悉的中國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種樂器的獨奏曲目。合奏音樂一般用在宮廷典禮、宗教儀式、迎神賽會等大型場合,這與講求和聲效果的西方音樂是有較大區別的。
再次,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詩歌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
古代的詩歌一般分為詩、詞、曲三類,開始都是用來演唱的,只是後來詩歌的功能有了分化。從現代音樂角度來看,歌曲的歌詞大都是押韻的,一首好的歌詞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詩歌。
另外,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們通常把這種中國人千百年來在音樂實踐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國人欣賞習慣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特點是:強調聲音的明亮與甜美,語言生動與感情質朴,強調行腔的圓潤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講求氣息的運用,並以真聲演唱為主。近年來,我國聲樂工作者在繼承我國民族傳統唱法的基礎上,不斷借鑒和吸收美聲唱法的特點,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學,生命力更強。
中國的戲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種,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中國戲曲種類很多,不同的戲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戲曲唱法以京劇的唱法最有代表性。在京劇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京劇中的生、旦、凈、末、丑五種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復雜多變,真假聲並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鮮明的演唱方法。現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華都來自中國的戲劇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