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研究論文怎麼寫
《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論文 》
摘要:柏拉圖說過:「音樂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外,還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樂教育是通過唱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欣賞等富於情感的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的美學教育,它對於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創造力的培養,情操的養成等都有獨特作用。然而由於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以及有關人員對音樂教育的忽視,農村音樂教育現狀與現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因此,本文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提出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與同仁商榷。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和諧社會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僅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階梯,也是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樂教育造就了人的審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發展健康和諧的音樂教育,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先進精神文化基礎,是建設和諧社會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而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是建設農村和諧文化的前沿陣地。而目前我國農村音樂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師資建設等各方面都相對滯後,嚴重製約了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筆者想針對目前農村中小學音樂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1教學思想觀念落後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並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大多數鄉村中小學教師和領導的教學觀念。不少學校仍把各種統考分數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准,而且很多農村基層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教學知之甚少,認為音樂課只是一門輔修課,與升學無直接聯系,在學校教育中可有可無。所以,忽視音樂教學,用數學、語文等「主科」搶占音樂課的現象在農村大有市場。另外,一些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與學生升學考試成績掛鉤,音樂課不統考,音樂老師也就沒有成績,就成了教師中的落後分子和下崗的對象,甚至有的音樂教師乾脆改行。這不僅破壞了音樂課的整體教學,打擊了音樂教師的授課積極性,還造成了音樂教師流失,遏制音樂教學水平發展。
1.2音樂教師素質低在鄉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師資力量中大部分是當地的民辦教師。他們很少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又缺少接受音樂培訓的機會,缺乏必要的音樂素養,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當大的缺憾。教師音樂素質低,是造成目前鄉村中小學音樂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視對音樂教師的培養和繼續教育,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加強和提高鄉村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根本性措施
1.3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學條件差,缺少相關設施。由於長期以來農村經濟落後,財政收入困難,地方政府在教學上的投入很低,在音樂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發放教師的工資都很困難,更別說升級音樂教學設施,引進優秀的音樂教師了。有的地區由於對音樂教學的不重視,即使有音樂教學設備也並未真正用於日常教學中,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評比;有的學校沒有獨立的音樂教室,教學條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學校缺少音樂教學所必需的多種教學設備和相應的音響、音像資料,甚至連音樂教材的配套磁帶都沒有。這樣對於音樂教學的開展是很不利的。
1.4音樂教材內容偏深現在的有些音樂教材與農村中小學的教學現狀不相適應。教師教起來吃力,學生學起來費勁。甚至許多教師限於自身音樂水平不高,無法教授五線譜等樂理知識,學生也對此不感興趣,致使音樂課缺少系統性、多樣性和豐富性,從而破壞了音樂教學的整體,晦澀難懂的教材內容也成為提高學生音樂水平的瓶頸。
二、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對策
2.1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改變當前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狀況,首先黨政教育主管部門和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把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放在提高我國全民素質的高度,有長遠的教育眼光,將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一變革,大力倡導音樂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確的教師評估機制,徹底消除「正課」與「副課」的偏見,把音樂擺到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讓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讓音樂課成為中小學教學內容的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務員之家:
2.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穩定和加強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是農村音樂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保障。它對學校的其他教育教學工作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首要問題。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現有師資,要充分發揮現有師資的長處,為他們的能力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面對農村音樂教師素質低下的情況,學校應該加大對兼職教師的專業培訓力度,充分發揮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的帶動作用,通過走出去學,請進來講等多渠道,提高教師音樂素質修養及課堂實踐等藝術,達到音樂教師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2.3加大音樂教育投入,增加音樂設施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學設施是確保音樂教學正常進行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投資的力度,對地方財政不足的部分進行補貼,改善辦學條件,使我國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得到充分發展。學校應有計劃、多渠道籌措音樂教學設備專用資金,逐年添置必備的教學用具,修建專用的音樂教室,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尤其要加大對音樂方面的教輔資料的投入,這樣可以讓老師了解更多的最新音樂消息,也豐富了學生的視野。
2.4因地制宜,改革音樂教材教師對教材的運用要從傳統型向研究型轉變,在教學方法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特長,尊重學生愛好,因勢利導;教學內容也要從單純的唱歌教學轉變到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同時制定因地制宜的音樂課程標准,針對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一些擁有生活氣息的優秀民間音樂藝術,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另外還應適當舍棄教材中超出農村學生接受能力的內容。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農村音樂教育要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歷史的重任,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為此提高對農村音樂教育的認識,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積極探索在音樂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為培養21世紀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朱名燕,彭志修.音樂教學實施指南[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郭聲健.藝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❷ 關於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論文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談
一、概念界定
1、什麼是中小學音樂教育
2、作用和意義(美育教育)
二、現狀
1、國外專中小學音樂教育開屬展情況、教育途徑方式效果等
2、國內中小學音樂教育開展情況、教育途徑方式效果等
三、我國開展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問題和原因
1、重視不夠
2、師資匱乏
3、課時量少
4、教材內容
5、授課方式單一(根據論文要點展開)
四、對策
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❸ 中小學音樂教育應有哪些教學能力
表現、感受、創造、鑒賞、音樂與相關文化等音樂學習內容領域,是中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內容,其不同領域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領域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關系。「表現、感悟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表現為感悟和創造提供源泉,感悟為表現和創造提供動力,創造為表現和感悟提供新的發展,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辯證統一。 唱歌(聲樂)和奏樂(器樂),是音樂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人類獲得美的感受、體驗、表現和創造及發展和提高音樂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唱歌和奏樂活動,不僅構成了音樂藝術的兩大基本部類,也有利於培養和發展音樂基本技能和相關音樂基礎知識及音樂文化修養,有利於通過唱歌和奏樂等相關藝術實踐逐步形成和發展主體的人的審美經驗,促進主體的人的情、知、意的相互協調與統一。 從學堂樂歌始,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已歷經百餘年。當仔細閱讀、審視這一百餘年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發展史之後,能夠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作為音樂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的樂器演奏,百餘年來始終是整個音樂教學環鏈中最為薄弱的環節。盡管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和音樂教育研究者對其進行過相關的討論和研究,但均未觸及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本質、規律、內部聯系和器樂教學的全部。 造成了這一薄弱環節持續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未能從理論的高度去認識樂器與人、樂器演奏與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器樂與民族文化傳承及民族精神的重塑、器樂與社會和諧發展等諸方面的關系;也未能從實踐的層面深入認識器樂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並總結出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發展規律,找到真正適合於我國中小學生發展的器樂教學實踐形式等。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看,我們同樣未能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教育整體水平、民族文化傳統、教育行政主管領導及學校文化、藝術教育相關政策法規等方面來認識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它們對其發展有何影響,如何利用這些影響因素,並將其視為一種資源,以促進各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多樣化發展等等。 為此,本文擬從四個方面對此展開論述,逐層解剖影響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的諸多關系,透過其諸現象、外部聯系、個別片斷,深入到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本質、內部矛盾、各環節的整體聯系,試圖解決上述問題,提出適宜性的發展對策,回歸器樂教學的本來面目。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從理論上認識樂器與人、樂器演奏與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器樂與民族文化傳承及民族精神的重塑、器樂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關系。這些內容是全文的理論基礎,也是有關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的基本理論構架;從國外部分國家(包括同在東亞文化圈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小學器樂教學的發展概況,總結出值得我們借鑒的成功經驗。 第二章,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通過百餘年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曲折發展的歷史脈絡,梳理和提取影響其發展的相關因素,並針對諸多問題展開相關討論,找出問題及其根源所在,總結寶貴的歷史經驗,對指導今天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健康、穩步的發展具有歷史意義。 本章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發展狀況、思想文化變遷等因素,直接影響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發展;一百多年來,我們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認識始終是不到位的;我們始終未能找到真正適合於我國中小學生發展的器樂教學實踐形式。 第三章,從現狀調研的層面,根據對我國中西部及邊遠地區部分欠發達市縣與東部沿海及部分發達城市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實地調研,找出影響當前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穩步發展的主要問題並給予相關討論,為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與實踐取得成效提供現實參照。 本章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存在差距;地區文化教育發達程度,直接影響對學校美育的認識與實踐:學校文化建設及校長的教育追求和教育理念,對學校音樂教育受重視程度和持續發展有直接影響;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認識不到位,器樂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始終不夠明確;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學習、練習及展演活動未能遵循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三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課外器樂社團認識存在一定誤區,課外器樂活動與課內器樂教學總體發展始終不相匹配,二者互為支持、共促共進的關系尚未形成;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關系和理念不夠清晰,器樂教學尚未達到一種民族音樂文化自覺的發展狀態。 第四章,在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基本理論的指導下,根據百餘年器樂教學的發展歷史和針對六市縣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實地調研,試圖提出促進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發展對策: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基本理念及相關法規制度的建設;中小學校課堂器樂教學的有序組織與發展及課外、校外器樂活動的展演與宣傳;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師資培養與教學研修;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材料的組織與出版及教學用樂器的製造、督檢、售後服務及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規范。 全文的結論是: (1)沒有「器樂」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不完整的,學生缺失音樂體驗的重要基礎; (2)器樂教學對培養和發展中小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表現力、創造力和養成樂於親近音樂的態度、樂於終身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3)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以及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的差異,決定了中小學器樂教學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規定某一種模式、某一類樂器的做法是不合時宜的; (4)器樂教學是實施民族文化主體教育及理解和尊重不同國家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的一種有效手段; (5)器樂教學實踐是一個多環鏈相扣的整體,其涉及從樂器製造到演奏、音樂表現的方方面面,任何一個環鏈的缺失都會影響整體的實施與發展。
❹ 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及改革思路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整個教育事業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育獲得了難得的良好發展機遇,受到了黨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概括起來,這些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這幾個方面:第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大都初步建立了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管理、咨詢、教研機構,改變了過去一直無專門機構和無專人管理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那種自發狀態;第二,制定了一系列指導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的法規和文件,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無法可依的局面;第三,改變了中小學音樂教育長期存在著大面積空白的狀況,中小學音樂課開課率穩步上升,特別是1994年高中開設藝術欣賞必修課,更是結束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高中不開設音樂課程的歷史;第四,涌現了一大批中小學優秀音樂教師,積累了許多成功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經驗,中小學音樂師資隊伍建設初見成效;第五,開展了一系列有聲有色的課外校外音樂活動,有效地推動了學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第六,編寫了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中小學音樂教材,音樂教學器材配備在部分地區也已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由於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基礎差,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因此,盡管取得了上述這樣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還很多,這些問題包括: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仍不健全;音樂課開課率不平衡,有的還很低,音樂師資缺額大,教師素質以及學歷達標率和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況嚴重;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真正的投入少,整體上教學設備奇缺;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不科學全面;教學水平及教材質量不高等等。顯然,這些問題中的大多數是只有依靠政府行為才有可能得以逐步解決的,而不是科研工作者和一個或幾個科研課題所能駕馭和解決得了的。 在另一方面,我們也不難看到,中小學音樂教育目前所取得的成績更多的還是一種量的壯大和硬體上的加強。當然,沒有這些量上和硬體上的發展,就根本談不上音樂教育的質的發展和飛躍。但音樂教育的質的提高,或者說要想使音樂教育能夠可持續發展,除了要得到量和硬體這些外在條件的保證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那就是與此同時,我們應當更多地關注中小學音樂教育本身即中小學音樂教育內在的問題。因此,在20世紀行將結束,21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認認真真地審視我們以往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實實在在地回答中小學音樂教育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包括理論上模糊的問題和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對我們音樂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是迫切的和不可迴避的。 我們認為,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本身存在著兩個較為嚴重和突出的問題,一個是音樂教育的非藝術化的傾向,即中小學音樂教育沒有很好地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另一個是中小學教育的專業化傾向,即中小學音樂教育沒有很好地突出中小學生的特點,以至於中小學音樂教育往往在實踐中變成了非中小學的、非音樂的教育。上述問題可以說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內容與形式、原則和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明顯地表露出來。 對於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的理解,目前主要存在著下面幾種片面偏頗的觀點,這些觀點或者把專業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理解為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或者把其他非音樂課程的目的和任務當作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來理解。一些人往往把教會學生掌握音樂教材上的知識技能看作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本身,認為中小學音樂教育主要是為高一級專業音樂學院輸送專業後備人才,因而培養音樂特長生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一些人則習慣把音樂教育看作是「飯後的甜食」,是學校教育的一種點綴,是學校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還有一些人則喜歡把整個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簡單移植成音樂教育的目標,特別是在目前大家都在談論素質教育的時候,很多人更是喜歡人為地、空洞地拔高音樂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音樂教育當作了醫治百病的良方。我們認為,上述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各種片面理解主要是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本質特徵認識不足所至。一方面,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而不是面向個別尖子的專業音樂教育或職業培訓教育;另一方面,音樂教育是一種藝術的教育、美的教育,而主要不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真的教育甚至善的教育,而藝術教育、審美教育的主旨就是美化生活,提高人類的生存與生活質量。因此,中小學音樂教育應該是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使學生享受成功的滿足,獲得審美愉悅體驗,進而使學生喜愛音樂,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慾望,並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具備進一步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和能力,以及了解音樂文化發展的歷史,為他們在音樂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同時達到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的目的。 在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同樣也比較嚴重。這首先表現於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人們往往採用沒有突出音樂藝術特點的、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在理論上,雖然近年來學者們也提出了許多音樂教學原則,但其中的一些原則也同樣沒有突出藝術的特點,因而很難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發揮出應有的指導作用。總之,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過分知識化、理性化,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參與體驗,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重知識技能的教學,輕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不好。以至於普遍出現這樣的情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但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我們認為,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的非藝術性,必然地使音樂教育中摻雜了一些非音樂、非藝術的成分,其存在勢必會影響到學生作為音樂欣賞、音樂表現和創作主體的那種主體地位。因此,音樂教學方法上的改進,歸根到底就是要真正確立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音樂課是活動性、實踐性課程,音樂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音樂實踐活動,因此,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也就必然不同於其他知識性、學術性的學科。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真正成為了音樂教學,即音樂實踐活動的主人。如果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照樣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那麼學生的主體地位就不可能得到保證,音樂教學就不可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就不可能使學生真正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和成功的滿足。因此,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音樂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在內容及要求方面,目前中小學音樂教育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專業化、成人化的傾向。總體上講,現行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及據此編寫的多種版本的音樂教材,無論在內容上、體例上,還是在要求上,受專業音樂藝術院校的相關影響比較深:內容與要求追求全面、系統,難度偏大,既超出中小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小學生在音樂方面發展的需要,許多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非專業音樂工作者所無需掌握和不可能運用的;而在體例安排上,各類音樂知識往往成條塊分割狀態,沒能夠很好地將它們融合在一起,使它們以完整的音樂形象而不是以相互分離的知識點呈現在學生面前,致使學生接觸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音樂。同時,教材編排過分強調自身嚴密的邏輯體系及時序安排,封閉單一,死板不活潑,沒有給教師和學生留下多少創造的餘地,與音樂學科本身的創造性格嚴重相悖。我們認為,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充分尊重音樂課程自身的規律和特點,也必須充分遵循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中小學生音樂審美特點。 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也由於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實踐水平不高,理論探討不深入,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也相當落後並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可以說,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具有統一標準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制度,以至於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合符中小學音樂教育規律的行為往往被人們認為是錯誤的,而一些違背中小學音樂教育規律、與中小學素質教育大目標相背離的行為,則往往被人們加以肯定並推廣。因此,認真探討並建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評價標准,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目前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在發展,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應該說,我們在上面所指出的問題只是其中的幾個主要問題而已,還有如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家庭音樂教育的脫節,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分離,學習國外音樂教育理論不能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等等問題也較為嚴重。
❺ 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及分析 參考文獻 求參考文獻
http://..com/question/354772659.html?fr=qrl&index=4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關於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在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這首先表現於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人們往往採用沒有突出音樂藝術特點的、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在理論上,雖然近年來學者們也提出了許多音樂教學原則,但其中的一些原則也同樣沒有突出藝術的特點,因而很難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發揮出應有的指導作用。總之,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過分知識化、理性化,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參與體驗,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重知識技能的教學,輕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不好。以至於普遍出現這樣的情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但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我們認為,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的非藝術性,必然地使音樂教育中摻雜了一些非音樂、非藝術的成分,其存在勢必會影響到學生作為音樂欣賞、音樂表現和創作主體的那種主體地位。因此,音樂教學方法上的改進,歸根到底就是要真正確立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音樂課是活動性、實踐性課程,音樂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音樂實踐活動,因此,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也就必然不同於其他知識性、學術性的學科。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真正成為了音樂教學,即音樂實踐活動的主人。如果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照樣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那麼學生的主體地位就不可能得到保證,音樂教學就不可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就不可能使學生真正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和成功的滿足。因此,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音樂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❼ 請聯系中小學音樂教育實際,談談教育如何適應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並促進人的發展
聯系中小學音樂教育實際,談談教育如何實現年的生生性性發展規律,別人周建林的發展,這個這部小說,音樂教育實際的這個應該驕傲又如何,應時應人身上花點規定。平洲鎮林的花子。
❽ 關於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論文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談
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寫的
很好寫內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