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樂演講
你看一下可不可以套用這種來進行修改之後的演講。
一份演講稿一定要有你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語言
才能真正達到意義。
不然你的演講稿就不是生動的
就跟背書一樣。你覺得這樣好么?
所以還是希望你自己下下苦功。
提供一些套路素材是可以的。還是要盡力將自己的語言及天賦發揮出來。
加油把。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具有創造意識的時代。現在整個教育界把開發兒童智力,提高學生素質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而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是進行創造教育,培養想像力、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學科之一。身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承擔著實施基礎教育的重任。在教學實踐中我親身體驗到了音樂對兒童發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現就與各位同行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嘗試和體會。
一、以創編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眾所周知,音樂是最具創造性特點的,人的創造才能再音樂活動中會得到充分發揮,在音樂教學中,我抓住一切能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契機,及時誘導學生的創造慾望,使音樂學習和創新培養得到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1、創編歌詞,引發創新熱情。
音樂的豐富多彩源於創造,要給學生以創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主動思考和探討。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我選擇簡單而且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易於創編的歌曲,利用讓學生創編歌詞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記憶,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開闊了學生的思路。
例如學習歌曲《小青蛙找家》時,當學生能熟練演唱後,我啟發學生: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在玩游戲時不小心迷了路?你能把歌詞改一改嗎?於是學生將歌詞改為自己喜歡的動物來演唱。如:「小花貓,喵喵喵」「小花狗,汪汪汪」「小鴨子,嘎嘎嘎」。學生興致極高,唱得很投入,在唱歌中展開了想像的翅膀。
《牧童謠》這首歌的形式是一問一答,歌詞簡單,旋律明快,學完後,我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問,一組答,襯詞部分不變,學生興趣很高,如「什麼東西水中游」「小小魚兒水中游」,「天上什麼在飛翔」「天上鳥兒在飛翔」等。這樣,既牢固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創新能力。
如:在教《數蛤蟆》時,學生已經學會了歌詞:一隻蛤蟆雜志徵稿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乒乒乓乓跳下水呀,蛤蟆不吃水太平年……我啟發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腦,展開想像,也編寫一段歌詞,看誰創編的好?學生們都放聲唱起來,頓時,教室里充滿了歌聲。有的學生不僅創作的歌詞很好,而且唱時音調也很准。有的同學這樣創編的《數兔子》:一隻兔子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愛吃蘿卜和青菜呀,蹦蹦跳跳真可愛……
2、創編動作,點燃創新火花。
低年級學生活潑愛動,喜歡表演。學習一首歌曲,只讓他們單純去記歌詞,恐怕唱上三五遍也不易記住,而且學生也會覺得索然無味,讓他們結合動作去理解新歌詞,去演唱歌曲,從而培養了學生即興表演的能力,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
例如我在教唱《小小雨點》這首歌時,學生們都戴著自己親手做的頭飾,扮演著雨點、花園、田野等,邊唱邊表演,他們微笑著帶著表情,可愛極了!又如,我在教學《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課時,學生們都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小鳥飛」、「小草生長」的情境。這不但論文發表提高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時,先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歌曲所表達的意境,把想像中的小白船在銀河裡盪漾的感覺找出來,當我唱完《小白船》時,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描繪出一幅幅色彩斑讕的圖畫。有的說:「藍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微風吹著海水輕輕泛起波浪,小白船揚起帆遠航去了,漸漸地越開越遠,終於消失在地平線上,因此在演唱中到結束就會越來越輕,似乎漸漸遠去。」但有的孩子不同意,認為:「小白船是乘著黃昏的余輝,遠航歸來,他們認為在演唱結尾應逐漸慢下來,但並不是輕下來,彷彿小船越開越近慢慢靠岸了。」不同想像力產生不同的演唱效果,這就是創造的萌芽,教師不必強求一致,可以讓孩子張開想像的翅膀,無拘無束地自由飛翔。通過編創故事,使樂曲充滿了生命力,變抽象為直觀,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3、自製樂器的無窮魅力。
音樂課上,我們經常會用到一些樂器來為歌曲伴奏,表現音樂內容。如果每節課由老師去尋找、准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每次都由老師限定樂器、伴奏類型,也不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於是,我把選擇樂器的權利給了學生,讓學生尋找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自己動手設計一件樂器,然後再根據自己樂器的聲音特點和對音樂的感受選擇伴奏節奏型。實踐證明,學生的創造力是巨大的,他們不僅設計了多樣的樂器,有的還給樂器穿上漂亮的衣服,畫上花紋,真是別具匠心,新穎獨特,儼然一件件小工藝品。學生拿著自己精心設計的樂器,展示著自己的音樂才能,樂此不疲。
有一次,我布置了課外作業,讓學生自製樂器。發現學生製作的真不少:有用易拉罐裝進少許沙做成的「沙錘」;有用自行車車鈴做成的「碰鈴」;有哄嬰幼兒買來玩的小鈴鐺掛起來的「串鈴」等等。當同學們有板有眼地用這些「樂器」為歌曲伴奏時,我領悟了《南郭先生》里的齊宣王愛聽三百人演奏的滋味。此時我也想起了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對學生須進行的幾大解放:解放他們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
二、音樂、繪畫相結合,畫中有色、聲中有畫。
新課改提倡學科綜合,強調音樂與其他姊妹藝術的融合。在教學中,我做了大量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對與音樂關系密切的美術學科的引入,達到了「畫中有色、聲中有畫」的效果,進而達到活躍氣氛,愉悅身心,陶冶情趣,誘發靈感,發展智力的目的。
如學習雲南民歌《轉圓圈》一歌時,老師把預先繪制的雲南畫貼在很半晌,使話中的竹樓、遠山、草坪、月亮和歡樂的人群一一展現在學生的眼前。老師想學生介紹了名族的風俗習慣後,即作了表演般的范唱,霎時,學生猶如置身於草坪上的人群里,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來。一陣激情之後,老師又啟發學生根據繪畫的方法和《轉圓圈》的歌詞展開想像:一輪明月由東方升起,寧靜的山村,微風輕輕吹拂著樹梢,遠處群山朦朦朧朧,近處小溪潺潺留著。正當同學們沉醉在美好的意境中時,不知哪位學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來:「月亮出來了!」於是全體同學也情不自禁地齊聲和著:「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在歡樂的氣氛中,一位學生指出黑板上的繪畫仍未完全體現《轉圓圈》所蘊含的意境,並要求老師批准他到黑板上作畫。果然,他的想像畫豐富多了:竹樓、群山、月亮、小溪、泉水、草坪,還有一群小朋友和站在竹樓上呼喊著:「月亮出來了!」的小妹妹。畫中情景交融,歌入畫境,令人神往。
又如在教五年級《我是景頗小木果》時,我先不出現音樂,而是先向學生描述一幅美麗的畫面:「高高的山上種滿了綠油油的茶樹,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清香,白雲像一條玉帶繚繞在山間,一個美麗的景頗族小姑娘背著茶簍上山採茶,帶著滿心的喜悅唱著山歌采了滿滿一簍茶葉下山了。」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音樂,想像那一個美麗的畫面,再一邊聽音樂一邊把她畫下來,結果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大體聽會了歌曲,並且畫得很好。這再一次證明了專家們的論點:音美結合會刺激學生的靈感,會使學生思維活躍,產生創作靈感,同時美術也可以增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二者是不僅可以互補還可以互相促進。
又如,欣賞《龜兔賽跑》,讓學生用簡筆畫表現小兔子驕傲的樣子和承認錯誤時的表情;欣賞《牧童短笛》,讓學生任選一個段落,邊聽音樂邊用畫面表現牧童放牧、嬉戲、牧歸等情景。這些繪畫形式的引入,發揮了兒童的想像力,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最後,我引用美國教育家雷塔科的話與同行共勉:「只有教師擁有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的道路的時候,教育才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
❷ 幼兒大班 美麗的黃昏音樂 教案
活動准備: 鋼琴、毛毛蟲頭飾、圖譜一份。 活動過程: 1. 以談話形式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⑴師:小朋友你們都吃過了早飯了吧!肚子飽飽的,又暖和又開心。讓我們跟著音樂「啦啦啦」地唱個歌吧!(幼兒隨伴奏音樂《飢餓的毛毛蟲》進行「啦啦啦」練聲。 ⑵老師戴上毛毛蟲的頭飾扮作「毛蟲」。
❸ 《黃昏的太陽》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 情感目標:感受特定環境下的「自然與音樂」——黃昏的鍾聲,在美妙的歌聲中提高審美情趣。
(2) 技能目標:能夠有意識地參與輪唱,並且在輪唱的過程中控制自己的聲音,逐步學會聆聽,樹立良好的聲部概念,為以後的合唱教學打下基礎。
(3)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反復聆聽——聽鋼琴、聽教師范唱、聽同學模唱、聽錄音演繹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聆聽對比的習慣,從而逐步學會在參與中聆聽,在聆聽中修正自己的表現。
教學重點:有感情、有表情地用輪唱表現黃昏中鍾聲的縹緲與美妙。
教學難點:二部輪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唐朝詩人李商隱寫的詩句。同學們你們用一句話說說黃昏在你心中是什麼樣的嗎?
2、板書課題《美麗的黃昏》
二、欣賞《美麗的黃昏》
1、出示PPT圖片
2、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給這么迷人的黃昏景色配上合適的黃昏音樂效果會怎麼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一下吧。
3、播放《美麗的黃昏》范唱
4、討論歌曲
同學們,請睜開眼睛,誰來說說聽後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同學們說的真好。這首歌曲這么動聽,我們一起來學一下吧!
【設計意圖:打開課件,讓學生欣賞圖片,美麗的黃昏的圖片我找了十幾張,並且都是很迷人的照片,我的用意在於給學生很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受美麗黃昏那醉人的意境,這一步驟主要是帶學生進入意境中來,並且在欣賞圖片的後半部分時間我播放出歌曲的音樂,讓學生聽覺與視覺結合,並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旋律。】
三、學唱《美麗的黃昏》
1、教師播放范唱: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活動你覺得歌曲是幾拍子?這么美的曲子,很多同學都迫不及待的想來學習一下了。
2、學唱歌曲旋律
(1)教師范唱。
(2)教師伴奏。
四、學習歌詞
1、讀歌詞
教師語言:同學們唱的真美!下面,哪位同學可以有感情的朗誦一下歌詞?
2、全班隨范唱填唱歌詞。
3、再次聆聽范唱,感受歌曲的意境
同學們, 太陽落山美麗的黃昏來到了,這時周圍會越來越安靜,所以請同學們控制好自己的聲音。(回聲部分和鍾聲部分)。
【設計意圖:雖說讀歌詞,但一點都不約束學生,我只需加以引導,黃昏的景色美嗎?誰能陶醉地來說說「啊,那黃昏,美麗的黃昏!」就這樣很自然的過渡,引導學生有節奏、陶醉的念歌詞。再來一句:「聽,那鍾聲,美妙的鍾聲!」就這兩句歌詞連起來感嘆,讓生先念前一句我再念後一句示範,再把學生分兩組來感嘆,前後高低起伏。】
❹ 歌曲《難忘恩師》的歌詞
歌名:難忘恩師
演唱:喬軍
詞:左河水
曲:左河水
1、(伴唱)啊!恩師難忘,難忘恩師
(獨唱):
當清晨的陽光剛灑向大地
你的身心已沉浸在教案里
當黃昏的余暉也悄悄離去
你依然圍坐在同學中釋難解疑
啊!老師,我親愛的老師
你嘔心瀝血不計名利
無論時間多長多久
我心中永遠不會忘記你往日的教益
2、(伴唱)啊!恩師難忘,難忘恩師
(獨唱):
當歲月的霜雪染白你的雙鬢
你的心中卻依然是春的青綠
當大江的兩岸已桃李芬芳
你的笑容綻放出無比的美麗
啊!老師,我難忘的恩師
我登程憑依你作階梯
無論身居多高多遠
我心中永遠不會忘記你給我的恩惠
(伴唱)啊!恩師難忘,難忘恩師
(4)黃昏的歌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難忘恩師》是一首歌曲,由左河水作詞、作曲,二炮文工團喬軍首唱,發表於《心聲歌刊》2008年第5期。
歌曲表達了人民教師忠誠自己肩負著的崇高教育事業及千千萬萬大中小學的畢業生無論時間多長多久、身居多高多遠都永遠不忘師恩的心境。歌譜發表及mp3在網上發布後,不少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將其選作畢業辭師文化活動中的合唱歌曲。
創作背景
2006年詞曲作者左河水接到家鄉中學同學的通知,要舉辦一個高中畢業30周年的首次同學聚會,並邀請當年的任課老師和校領導一起參加,通知提出全班近50名同學在大江南北各行各業的都有,經費已有贊助,特別要求左河水拿出一件有分量的作品以示慶賀。
作者很愉快地接受了任務,准備寫一首長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後來聽說已有老師和同學寫了詩詞,於是想到大家喜歡唱歌,特別是應邀參加的老師中有的還是當年在校樂隊指導過自己的,因而決定寫一首歌。
開始寫了一首叫《聚會之歌》的歌詞,但譜出的曲子幾經修改還是不滿意,最後還是寫了這首《難忘恩師》。
初稿完成後自感歌譜良好,卻對歌詞提出了一個問題:作為一首受眾的歌曲僅僅寫中學的師生其使用面是不是太窄了,整個社會的師生之情應表現在廣泛的小學、中學、大學還有黨校及各種培訓班、成人教育學校等諸多方面。
因此,開頭的兩句「當清晨的陽光剛灑向大地,你的神采已飛揚在教室里」,覺得對高中畢業班的老師來說倒是既真實又形象,但沒有社會的普遍適應性,於是便改為「...你的身心已沉浸在教案里」。
又如「你嘔心瀝血不計名利」一句,原來是「你牽引文明不計名利」,又覺得不易被一般人理解,擔心話是不是太大了。
特別是第2段中的「我登程憑依你作階梯」一句反復推敲了多次,怎麼在有限的幾個字里容納各類學校的學生畢業後有自然升學、攻讀大學、參加工作等等全部情況呢?最後便選擇了「登程」二字。
❺ 小學音樂教案
鍾聲叮叮當》:即興表演豐滿了悅耳的鍾聲效果,猶如交織成一曲美妙動聽的「鍾聲交響曲」,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欣賞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鍾》
2、欣賞樂曲《靈隱鍾聲》
3、編創與活動: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自己的歌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鍾》,感受樂曲誇張而富於童話色彩,又有輕松和滑稽氣氛,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引導學生聆聽電子琴獨奏曲《靈隱鍾聲》感受形象鮮明的電子琴獨奏曲。作者以電子琴的豐富音色和寬廣的表現力,並能參與進行即興表演。
三、引導學生學慣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四、通過樂器演奏自己的歌,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鍾》
1)初聽,(完整聽全曲)(提示學生隨樂曲輕輕拍手)。
2)談談所聽內容;介紹《維也納的音樂鍾》設問:你能否聽到鍾擺的滴答聲?
學生討論:出示:ⅰ5 3 5 ⅰ 0 5 │ⅰ5 3 5 ⅰ│唱一唱主題曲調
設問:A、主題曲調出現了幾次? B、你能想像宮里的情景嗎?
3)復聽全曲,師生交流
4)復聽:結合音樂情緒自由地隨音樂即興律動。每當主題曲調出現時,邊哼唱,賓合著音樂拍手或做動作
2:聆聽《靈隱鍾聲》
1)導入:你們去過寺廟嗎?(學生說說廟里的情景)
師:你們聽到過廟里的鍾聲嗎?請你用聲音模仿一下(學生自由模仿)介紹杭州靈隱寺
2)放錄音,學生聽引子部分——鍾聲(師:這是真的寺廟里的鍾聲嗎?)學生討論
3)看書上譜例學生哼唱(再次聆聽樂曲主題音樂,學生邊看譜例邊聽邊哼唱,邊思考聽了這曲調,想像這是哪裡的場景?師:在寺廟里除了聽到鍾聲,還有什麼聲音?你覺得如何加上木魚伴奏呢?練慣用彈舌模仿木魚聲(隨音樂用彈舌模仿木魚聲為樂曲伴奏)
4)欣賞全曲,學生自由用動作表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5)小結:這是中國佛教音樂中的鍾聲,很有特徵,特別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鍾聲,有很多人前往聆聽
3: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 X│X — X│X X X│X— 0║學生拍打節奏
學生分組試編——展示——修改——唱——用豎笛演奏(加即興表演)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美麗的黃昏》
2、表演歌曲《美麗的黃昏》
3、音樂唱名學習。唱准 4、7、1音高,並進行實踐創作活動
5、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美麗的黃昏》,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有感情地唱好《美麗的黃昏》。要求學生用親切、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體驗歌曲優美抒情的三拍子旋律。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復習七個唱名,唱准 4、7、1音高,並進行實踐創作活動,能用七個唱名組成簡單旋律。
四、通過樂器學習歌曲《美麗的黃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鍾聲叮叮當》分聲部唱一唱——二聲部合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表演《美麗黃昏》
1、導入:黃昏的晚霞美嗎?請小朋友聽一聽音樂是怎樣來表現的呢?
2、聽錄音——學生談感受——聽音樂,學生說說是幾拍子的?——放音樂——學生試拍——師生隨著音樂一起拍打
3、引導學生用動作即興表演(放音樂,學生自由做動作)
4、跟著錄音輕唱(連唱,注意及時、敏捷地換氣——能夠不同的速度演唱這首歌;)
5、說說表現的意境和情緒有什麼不同?(分組討論)
速度 表達的情緒
稍快 輕松、愉快
中速 寧靜、美妙
稍慢 低沉、壓抑
6、輪唱(聆聽錄音學生感受——將學生分成二組,甲組先開始唱,唱至2時,乙組從頭開始唱——教師指揮,學生輕唱,要求學生既能聽到自己的聲部又能聽到另外一個聲部的歌聲——為三個樂句分別想一個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有感情地進行三部輪唱,注意三拍子的韻律)
7、學唱歌譜——學生用豎笛演奏A、重點唱一唱第一樂句前六小節,並畫圖形譜
1)學生畫出第二樂句的圖形譜
2)連起來唱——進行輪唱
8、選擇三角鐵、串鈴、小鼓、雙響筒在「叮咚」處伴奏
分組嘗試——分組展示——學生評價
用豎笛和三角鐵伴奏,學生自由表演。
第八課 愛鳥(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一隻鳥仔》
2、表演歌曲《一隻鳥仔》
3、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一隻鳥仔》,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素材統一,形象完美的音樂作品,有感情地唱好《一隻鳥仔》。要求學生用親切、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表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和純潔的性格。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通過樂器學習歌曲《一隻鳥仔》,並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行)。
二:新課學習:
1、初聽歌曲《一隻鳥仔》,聽後說說,這首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聽後學生自由說)
再聽歌曲,引導學生發現,在這首台灣民歌中出現了許多襯詞和象聲詞,使得這首歌曲聽起來更加與眾不同。
2、學唱歌譜(音組「5、6、1、2、3」)
1)教師慢速彈琴,學生輕聲跟唱(二遍)(唱譜是不加下滑音記號,注意八分休止符)
找出難唱的地方重點練唱
2)豎笛演奏《一隻鳥仔》旋律
3)讀一讀歌詞(重點讀象聲詞,模仿出鳥的叫聲)
4)輕輕地跟著范唱錄音唱(二遍)
重點練唱:
2 3 │ 2 3 2 1 │2 0 5 5 │2 0 0│
透 早 起來(伊嘟)拐 一 下 拐
2 5 6 │ 5 0 0 │
哮 啁 啁
注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唱好襯詞和象聲詞,把歌麴生動有趣的愛鳥心情表演出來、在四分休止符「0」用 ⅩⅩ 拍手
3、識兒童玩鳥行為圖
出示四幅兒童玩鳥行為圖,請學生說說哪一些行為是對的?哪一些行為是錯的?為什麼?
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怎樣做(增強學生護鳥、愛鳥的環保意識)
4、表演
分小組自己按照樂譜練習——分角色演唱和伴奏——展示——集體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表演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音樂游戲:曲調接龍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音樂旋律婉轉、流暢、動聽,歌詞形象生動,,作品充滿深情地敘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一片愛心。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四、引導學生通過聽辨、曲調接龍等游戲形式,進行師生互動互動交流參加音樂實踐活動。,提高音樂基礎能力與即興創作水平。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行)。
二:新課學習:
1、導入新課:(放伴奏音樂,同學戴著小鳥頭飾飛入教室)
教師談話後(放錄音范唱)問題:歌曲中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准備給歌曲取個什麼歌名?生:答
⒉、出示大歌片《媽媽的心》聽錄音范唱兩邊,學生輕輕跟著錄音哼唱
師:這首歌曲的節奏有什麼特點?這組節奏型共出現了幾次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讀——拍——唱——吹(豎笛)——交流,一起唱
3、指導學生隨著音樂讀歌詞(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細細體會小烏鴉是如何愛媽媽的。
4、學唱歌詞
1)模唱—講解連音線的唱法——區分 5—3與 5—2 音唱准——有感情地輕聲唱歌
2)表演(完整地唱一邊)分組討論該如何表演?可以加入打擊樂器與豎笛伴奏——展示
三、聽辨活動
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聽一聽曲調的色塊中,老師彈奏的是哪一組音?)
教師彈奏兩邊,學生聽辨——連起來唱一唱——聽辨快的同學給予表揚
四、曲調接龍
1、復習學過的 1、2、3、5、6一起唱一唱
2、將范作唱一唱,讓學生找出接龍的特點(即第二個曲調的開始一個音與第一個曲調的最後一個因是同一個音,曲調與曲調的銜接要按節奏銜接,不能脫節)
3、小組即興接龍(師生接龍。開火車接龍,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接的最好、最快。
❻ 如何利用圖形譜在小學唱歌中進行教學
現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運用到「圖形譜」教學,「圖形譜」是什麼呢 ?就我的理解來說,「圖形譜」它應該是利用一些簡單易畫的圖形、線條來高度概括音樂旋律的走向、速度、力度等的一種樂譜。根據「圖形譜」,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或者學唱歌曲的時候,能直觀地看到音樂進行中的變化、發展、重復等特點。而且,在聆聽中邊劃「圖形譜」邊聆聽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調動注意力。好的「圖形譜」設計還能增加聆聽的趣味性。
說實話,之前,我對這種教學手段其實很不以為然,覺得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很少涉及。只是如果教材中出現「圖形譜」的設計,就蜻蜓點水一樣告知學生這個圖形譜和作品中哪一段對應,然後在欣賞的時候帶著學生畫一畫,草草感受一下這一段的旋律走向、節奏特點,基本就過去了。但是通過參加一系列有關「圖形譜」的教學與設計的活動,再加上本學期我也重視並嘗試著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多多滲入了「圖形譜」的運用,逐漸感受到了「圖形譜」在教學中運用得好,的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輔助歌曲教學。
一、歌曲教學中的運用
「圖形譜」在歌曲教學中使用,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旋律的起伏、重復、變化,旋律節奏的密集與疏鬆,作品速度的變化,旋律的連貫與跳躍,音樂的漸強與漸弱變化等等。除此以外,「圖形譜」也能輔助節奏的練習。
(一)歌曲旋律學習的輔助手段
「圖形譜」的設計,一般到要考慮到一些音樂的基本要素,比如音高、強弱、音樂進行的連貫或者跳躍、節奏的密集和舒展等,所以設計貼切的圖形譜,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旋律,直觀感知音高變化。
例:《黃昏的鍾聲》
《黃昏的鍾聲》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首學唱歌曲。歌曲表現的是自然界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歐美地區黃昏的美麗景色與教堂悠揚的鍾聲。歌曲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是嚴格的三度疊置關系,這一課的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圖形譜」的圖形用了天邊起伏的朵朵小雲彩來代替,雲朵和雲朵間用線連接,起伏狀是表現出歌曲的旋律走向,連線是表現出歌曲旋律的連續性。上課時,先依次出現這兩個樂句的「圖形譜」,然後,藉助課件演示,讓兩句不同音高的「圖形譜」最終疊置在一起,讓學生直觀感受歌曲樂句的起伏一樣,只是在音高上第二句比第一句更高,體現人們在看到黃昏美景時的情緒起伏與激動的心情。歌曲最後一句是鍾聲,音高是重復了六次的「1— —」,和前面起伏的樂句在旋律進行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圖形的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並且同音重復看似簡單,其實學生往往就是唱不好同音重復,通過直觀感受「圖形譜」從而引導學生在歌唱上把旋律唱得平直、延長。
歌曲旋律是:
美麗的黃昏
3/4
1 — 2 | 3 —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3 — 4 | 5 —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圖形譜」設計是:
1
2
3
如上圖所示,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在「圖形譜」的設計上完全一樣,但為了區別,我在連線的設計上給了不同的色彩,這樣在移動時,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它們的重合效果。第三樂句,我們設計成了黑色、簡單的長方塊,平直鋪開,間隔相同長短的曲線,就如同教堂中鍾聲的綿綿延音,黑色的色調能讓人沉靜下來,並感受到鍾聲的渾厚。然後在課件中通過動畫設計,讓第一和第二樂句進行重合演示,給於學生旋律三度完全疊置的直觀感受。
(二)節奏練習的輔助手段
在節奏的練習中,學生比較難把握的是附點、切分,以往我們多用劃拍的方法,讓學生明確時值的長短,劃拍是上下進行的,如果用拍手練習時,時值的進行過程不易表現,但用「圖形譜」,學生在拍手的時候還可以把長短的進行過程,通過平移來邊拍手邊感知。如:
附點八分節奏
X X X X X X . X X
附點四分節奏
X X X X X X X . X X
二拍時值的切分節奏
X X X X X X X X X
一拍時值的切分節奏
X XXXX XX X
以上這些節奏學生都較難把握,教師通過圖形的演練可以讓學生直觀看到這些節奏時值的長短,以及和一拍時值的關系。直觀的形象更能讓學生理解和記憶,並且通過循序漸進的演變練習能讓學生輕松掌握。
(三)填詞難點的輔助手段
在歌曲的填詞中經常會碰到一字多音的難點,有些一字多音節奏較為規整,學生還是比較快就能掌握,但有一些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比如人教版第五冊第五課中的《媽媽的心》這首歌曲中有許多一字雙音的填詞,都不是很困難,學生一學就會。但是有一處學生總是唱不好,看下面此處的譜例:
5 3. 3 | 2 3 0 |
我 的 心裡
在前一、二個班級,為了讓學生唱好這一句,我的方法是反復帶學生模唱,雖然解決了,但學生就是機械、反復地學唱與鞏固。後來,主要是自己想偷點懶,少用點嗓,我在黑板上畫了這樣的「圖形譜」來提示學生,沒想到學生不僅很快領會,而且基本不用我教唱,按我的手在黑板上的演示馬上就會唱了。
3
5 的
我
二、欣賞教學中的運用
「圖形譜」在欣賞教學中使用得較為普遍。結合「圖形譜」欣賞,可以提高學生欣賞時的注意力。通常情況下,當旋律進行到對應「圖形譜」地方,老師往往會讓學生隨樂曲來邊聽邊畫圖譜,感受旋律進行的力度、起伏、跳躍等,所以學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除了提高注意力外,還有助於對樂曲的理解與記憶。小學生主要是以形象記憶為主,邏輯記憶為輔。「圖形譜」它把復雜的樂曲經高度概括呈示給學生,形象、直觀,但又不具象,它只是把樂曲旋律的進行方式展現給學生,從樂曲的進行方式中學生對作品內容與表現力的聯想並沒有被框死,還是給予學生充分寬廣的想像空間,而且還有助於學生更正確的想像作品內容。並且,在隨旋律畫圖譜的時候,還使學生由一個旁聽者轉為一個樂曲演奏的參與者,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印象也就更深刻。
除此以外,「圖形譜」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從「圖形譜」的重復與變化中感知樂曲的基本結構。下面有個較為典型的案例可以印證「圖形譜」的這一功能。
例:森林水車
《森林水車》是由德國作曲家艾倫貝格所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樂曲,有人曾將它與《在鍾錶店裡》、《森林中的鐵匠》並列為三首著名的描繪性標題樂曲。該作品為迴旋曲式。
歌曲的A部主題是這樣的:
1=G 2/4
5#4 | 5#454 5321 | 7 7 0 4 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57 |
2 2 0 2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4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121 | 6 1 0 13 | 5 5 0 5 | 1. 0 |
每一樂句前面連續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像是水車歡快的轉動,每一句末出現的帶頓音八分音符就像是水車飛濺出的一朵朵小水花。在A部主題出現時,老師就在頓音出現的地方用手演示出一朵朵不同高低的快樂的小水花。
樂曲第一插部情緒歡快,樂句的旋律中多為連續進行的十六分符,像水車轉動唱著歡樂的歌。所以「圖形譜」的設計是用四條曲線圍成的圓圈表示,每一樂句流暢的旋律用了連貫繞動的曲線圖形,四個樂句畫好剛好用繞動曲線圍成一個圓圈,就像水車圓圓的輪子,即趣味,又形象:
樂曲的第二插部結構工整,富於幽默感,設計的圖形是 「 」,象形於水車水斗的圖形來表現。兩小節旋律畫一個「水斗」,主題第一次出現可以畫四個「水斗」。當旋律第二次出現力度加強時,該圖形也隨之變粗「 」。
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迴旋曲式的特點,最後在完整聆聽時,老師呈現了這樣一項填空作業:
鳥叫聲
序奏 ( ) ( ) ( ) 尾聲
其中,括弧中的就是A部主題,每當出現這一主題時,老師就用手在空中做出一朵朵水花飛濺狀,並貼上小水花圖案。這項填空的完成,讓學生一目瞭然看出這一主題共出現了三次,每一次都間隔了一段不同的旋律,很直觀地就讓學生感知了迴旋曲的結構。
總之,課堂上運用「圖形譜」這一手段來進行歌曲教學與欣賞教學,如果設計充分、運用得當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與感受的。但是,我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圖形譜」來教學,「圖形譜」更多的時候要老師精心設計或者循序指導。有些老師會讓學生根據旋律來設計一段「圖形譜」,但這種設計要有一些鋪墊過程,而不是直接讓學生邊聽旋律邊來設計。因為小學生他們的音高概念、節奏概念都還沒有建立起來,對旋律的基本進行方式也不清楚。因此,如果我們讓學生隨音樂直接畫「圖形譜」,想讓學生對作品旋律進行個性感知與創造性表現,是沒有什麼成效的。而且我認為對旋律特點的感知是要經過充分聆聽才能掌握,只有熟知了旋律進行的特點才能設計出形象、貼切的「圖形譜」。而我們也知道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讓學生在一節課里充分聆聽,特別是長一些的樂曲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欣賞作品運用「圖形譜」教學的局限性,也是之前我一直不接受「圖形譜」教學的一個原因之一。「圖形譜」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個性理解與創造性表現上有局限,但是通過設計好的「圖形譜」來輔助欣賞教學還是很成功的。我想,「圖形譜」的作用是大是小,就看我們老師如何運用它並從哪個角度來看待「圖形譜」的功效來決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