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黑人音樂有什麼特點
作為非洲黑人的原創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也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影響了很多的其他音樂。
爵士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新奧爾良發展起來的一種流行音樂。其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比較復雜的過程。爵士樂來自非洲音樂。17-18世紀,非洲黑人被販運到北美,過著非人的奴隸生活,音樂成為他們抒發內心痛苦、尋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工具。黑人奴隸保持了非洲音樂的傳統,同時又逐漸受到歐洲音樂的影響,於是產生出許多美國黑人的音樂形式,如布魯斯、拉格泰姆、靈歌、福音歌等。其中以布魯斯和拉格泰姆對爵士樂的形成影響最為明顯,它們的一些藝術特徵迄今仍保留在爵士音樂中。
另外,從宏觀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樂正是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非洲音樂的混合體。但因混合成份、程度、層次、類別各不相同,從而形成非常豐富的音樂風格。印第安人音樂主要是採用無半音的五聲音階,樂句有下行的趨勢。用偶數節拍多,也有切分節奏;獨唱多,重唱少。拉丁美洲民間音樂,主要是土生白人和印歐混血人的音樂,它採用七聲音階,旋律進行平穩、圓滑,唱法放鬆,重唱多,音樂中帶有淡淡的鄉愁。美洲—非洲音樂,其節奏在音樂中起決定作用,節奏強烈、復雜,而且常常是多線條的
非洲音樂的社會功能
非洲大陸有數十個國家、數百種語言和難以計數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兩大民族(赤道以北、衣索比亞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膚色黝黑的蘇丹人;赤道以南,膚色淺黑的班圖人)和四個少數民族(東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馬達加斯加的馬來人與黑人的後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諸部落;散居於中非熱帶叢林中的俾格米人)。
❷ 簡述黑人非洲的主要音樂體裁形式
主要音樂體裁形式有
民俗歌唱:在黑人非洲的社會里,歌唱成為從日常生活中涌專現的自然行為。另外屬,擁有各種各樣的職業或半職業音樂家也成為黑人非洲的特徵之一。
民俗舞蹈與歌舞、樂舞: 在黑人非洲的音樂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黑人非洲的舞蹈按其表現內容和運用場合來分類,大可以分為儀式性舞蹈和娛樂性舞蹈。從舞蹈表現手段的形式特點來看,黑人非洲的舞蹈大致可以分為:歌舞、樂舞、假面舞、高蹺舞等。 樂器與器樂: 在黑人非洲的樂器中,鼓和鼓樂是最具特色和最為重要的樂器和器樂,不僅種類多樣,節奏豐富,表現力強,而且被運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黑人非洲樂器的類別有:體鳴樂器、膜鳴樂器、弦鳴樂器、氣鳴樂器。 黑人非洲音樂的風格和審美特徵是講求打擊樂器節奏、音色變化的音樂美。
❸ 關於非洲音樂的問題
非洲音樂介紹
非洲音樂特點
非洲音樂作為非洲黑人的原創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也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影響了很多的其他音樂。
爵士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新奧爾良發展起來的一種流行音樂。其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比較復雜的過程。爵士樂來自非洲音樂。17-18世紀,非洲黑人被販運到北美,過著非人的奴隸生活,音樂成為他們抒發內心痛苦、尋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工具。黑人奴隸保持了非洲音樂的傳統,同時又逐漸受到歐洲音樂的影響,於是產生出許多美國黑人的音樂形式,如布魯斯、拉格泰姆、靈歌、福音歌等。其中以布魯斯和拉格泰姆對爵士樂的形成影響最為明顯,它們的一些藝術特徵迄今仍保留在爵士音樂中。
另外,從宏觀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樂正是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非洲音樂的混合體。但因混合成份、程度、層次、類別各不相同,從而形成非常豐富的音樂風格。印第安人音樂主要是採用無半音的五聲音階,樂句有下行的趨勢。用偶數節拍多,也有切分節奏;獨唱多,重唱少。拉丁美洲民間音樂,主要是土生白人和印歐混血人的音樂,它採用七聲音階,旋律進行平穩、圓滑,唱法放鬆,重唱多,音樂中帶有淡淡的鄉愁。美洲—非洲音樂,其節奏在音樂中起決定作用,節奏強烈、復雜,而且常常是多線條的
非洲音樂的社會功能
非洲大陸有數十個國家、數百種語言和難以計數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兩大民族(赤道以北、衣索比亞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膚色黝黑的蘇丹人;赤道以南,膚色淺黑的班圖人)和四個少數民族(東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馬達加斯加的馬來人與黑人的後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諸部落;散居於中非熱帶叢林中的俾格米人)。
由於眾多繁復的部族和各種外來的影響,非洲的音樂文化既千差萬別,豐富多樣,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樂的共同特性,相互聯系而具有共同的傳統。例如,非洲各部族的音樂的共性是,西非和中非的復雜多變的節奏,旋律中常見三度音程進行;東非和南非的比較穩定的調性,多種形態的多聲部演唱、演奏,以及對鼓的喜愛和崇拜等。
非洲黑人音樂與社會生活有著極為直接、緊密的聯系,音樂幾乎伴隨著人們所有的活動,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非洲,音樂活動多數是隨著日常生活進行的,許多勞動往往有音樂相伴隨,音樂在許多重要儀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慶節日或農閑時節,各種音樂活動常常帶有社交的性質。他們通常都是在露天環境中進行,或者是一個廣場、市場,或者是一片樹林、一個庭院、一處陵墓。在這種公眾活動中,自發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語言的人。他們通過集體音樂舞蹈演出、載歌載舞的狂歡,加強彼此的感情,加強部落成員間的聯系。這時無論男女老幼,都既是觀眾又是演員。他們都可以參加到合唱、樂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專業音樂家表演的場合,他們與觀眾也沒有截然分開的界線。總之,在非洲,音樂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它既注重藝術性,又強調社會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純粹用於娛樂,又可以成為傳遞信息的手段,而且還是部落成員表達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頌神,又可贊美人,還可以用來驅魔祛病。
附:非洲音樂
非洲的人文簡介
非洲面積為3千多萬平方公里,比美國大3倍半,50多個國家,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洲,人口8億多人。北邊和歐洲相望,非洲雖然有有高山、高原、峽谷、盆地、平原、草原、河流、瀑布、雨林,但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占非洲4分之一的面積,因此一般人對非洲的刻板景觀印象,沙漠數第一。成群飛奔的大象、獅子、羊群原野大地,中非地處赤道酷熱、乾燥氣候,非洲的獨特自然景觀;醞育了非洲不同的生活方式,產生不同的文化、非洲各地部落、村莊、分布在不同的地理族群,其音樂風格,自然發生差異,形成不同的特色;地理環境是影響音樂的要件。
非洲固然有4分之1是沙漠、地處赤道,非洲的雨林、野生動物、礦產豐富,埃及文明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考古學證明,非洲人很可能人類共同祖先。比羅馬帝國還要先進的北非迦太基帝國,當時迦的寶石之稱,迦太基漢尼拔將軍,在紀元前3世紀,從非洲率領10萬大軍千頭非洲象,渡海、翻雪山越高嶺,向羅馬帝國爭戰,曾佔領整個南義大利和伊比利亞半島。北非的摩爾人,7世紀,歐州最先進的醫院、大學、圖書館和最自由的宗教信仰。在南歐,摩爾人建立比其當時歐洲更精緻、先進的的文明。在西非的馬利王朝,中非的辛巴威(Zimbawe)的希巴(Sheba)女皇,伊索比亞近千多年的教會歷史及獨特的文字,非洲決不是化外之地,科學家己證明,非洲人是人類的原型人的鼻祖,從中亞、歐洲、馬來西亞色曼人、澳洲原住民、巴布幾內亞是在8萬年前來自非洲,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
非洲音樂
非洲地大物博,民族多元,信仰各異,因此非洲音樂是很復雜的,根據民族音樂學家的分類,非洲音樂可分成四大類別1)古埃2) 北非三國(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 3) 衣索匹亞4) 撒哈拉以南(東非、西非、中非、南非諸國) 。
1)埃及音樂
古埃及音樂,可追朔到公元前2700年,從埃及古遺跡出現的古樂器,顯示埃及的古樂史跡,僅次於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的音樂近5千年的歷史;當時的埃及音樂,相信是以祭典儀式及宮廷音樂為主。
埃及的傳統音樂,歷經希臘、羅馬、波斯、阿拉伯、奧圖曼帝國、法國拿破崙和近代的大英帝國的統治,宗教變遷、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影響,埃及的傳統音樂和古埃及的音樂,兩者的關系已不可考。
現存埃及的傳統音樂,無論在風格、理論,是阿拉伯伊斯蘭音樂的一支。阿拉伯音樂 木卡姆,是埃及音樂的的靈魂,比較常用的有20多種,在舞曲中有隆加(Longa)及布爾卡(Burka)還有埃及的蘇非、肚皮舞等等,埃及的唱腔如雅爾(Yalel)及淡札爾(Tamzara),聲樂曲木夏哈(Moushahat)及多爾(Dor)等。
北埃及的沙地(Saidi)舞,服裝非常華麗高貴。洽馬登(Chamadan)是頭頂臘竹帽的女獨舞。
在南埃及和蘇丹的傳統奴必安(Nubian)音樂舞蹈,這種蘇丹的民間音樂是混合了埃及和蘇丹的歌曲,有阿拉伯語或非洲語二種唱詞。埃及的古樂器如(Lira)及古埃及豎琴只能追憶了;仍在使用的樂器和阿拉伯近似,如(UR)魯特琴、嗩吶、直笛(Nay)、各種風笛、埃及鈴鼓、圓型手鼓(Daf)、達不卡陶瓷皮鼓( Darbuka)等等。
2) 依索匹亞的音樂Ethiopia Music
依索匹亞保有非洲上最古老的教會有1600年的歷史,依索匹亞人相信2000年前,羅馬帝國迫害耶穌教會,很多信徒出走逃到依索匹亞的高山,在山頂洞,建了為數眾多的秘密教堂,依索匹亞人至今仍相信,耶穌十誡的法櫃就在依國山上的某一教堂。在耶路撤泠大聖堂,依索匹亞的教會,至今仍保有其中一部份之專屬教區。古依索匹亞的皇室非常善於外交,10世紀及17世紀成功的外交,阻止辛巴威所羅門王及義大利的侵略,在1935年到1940年,曾被義大利入侵,伊國人以舊約的基督徒為主、部份猶太教教徒,少數信奉伊斯蘭教,局限在山區村落,依索匹亞也是唯一保有(仍使用中)世界上最古象形文字的非洲國家,人種是比較接近阿拉伯憾族(Ham)及閃族(Sem)還耐吉族(Negre)等族。依索匹亞的古樂的有幾種不同的風格,其中和葉門的傳統歌曲神似,從考古文獻有很多反諷的詩歌,室內音樂也很相近。也發現有古希臘及以色列大衛王時代的樂器,如巴甘納(Baganna)豎琴等古樂器。古樂旋律富變化,節奏繁復,有古典美國藍調的味道。非宗教的詩歌唱,開始出現在16世紀的依國教會,這種唱風節奏活潑輕快,充滿草原的喜悅,由於這音樂和贊美詩一塊在教堂演唱,一般人很難分辯,宗教歌曲或是普通詩歌。
依索匹亞的歌舞非常優美動聽,通常有用笛子伴奏和傳統樂器兩種,受西方教會的合音影響,亦融入依索匹亞非洲的韻律、依索匹亞人歷經80年代的大飢荒,但人民樂天知命。依索匹亞的國家歌舞團,水準頗高,經常巡迴世界各地表演,70年代也曾來台灣呢!
依索匹亞的樂器有奇巴羅(Kebarro)及奴卡利(Nugarit)等鼓,及替奇拉瓦塔(Tcherawata)和馬桑誇(Masonquo)琴及大形的比甘那(Begenna)及各種笛其中有一種無孔風笛稱馬比爾塔(Mbilta)等等。
由於教會的影響,依索匹亞的皮鼓,亦畫上非洲風格之耶穌基督神跡故事,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3) 北非摩爾風格的馬格利布(Maghrib) 安達魯西亞(Andaluse Music)音樂:
馬格利布(Maghrib)是指11世紀在北非摩洛哥皇室的領地,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諸國直到1465年的統稱,此地區的音樂,以安達魯西亞的音樂及蘇非大衛氏(Darwish)的音樂為其特色。
安達魯西亞的音樂,古阿拉伯語那尾巴(Nawbah),源自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在8世紀巴格達的音樂融合了猶太人、吉普賽、伊比利亞人及統治者北非摩爾人的混合音樂音樂,15世紀天主教的伊沙貝爾於1414年光復了安達魯西亞後將,不願歸順天主教徒的猶太人、摩爾人及在哥多巴(Cordoba)及瓜拉那達(Granada)和宮廷樂師,被迫走往北非馬格利布(Maghrib)諸國成為安達魯西亞音樂的新家。
16世紀奧圖曼帝國的統治,對在突尼西亞,阿兩爾及利亞,東摩洛哥的安達魯西亞風格又受到土耳其音樂若干影響。安達魯西亞的音樂的米贊(Mizan)節奏型酷似阿拉伯的伊格(Iqa)。那瓦巴(Nawba)是室內樂和聲樂合奏的風格,可追朔到9世紀的巴格達。這種曲風可分4到5樂章,旋律一直重復,歌曲有歌頌阿拉、到抒情詩、吟唱可蘭經等內容。目前正統安達魯西亞的音樂,仍流傳在北非的上流社會,婚喪喜慶等節慶等場合也奏安達魯西亞音樂。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反而只流傳有歌謠的的音樂型式為主,其中以猶太風格的流傳較廣。眾人熟知的佛朗明也可找濃濃的古安達魯西亞的味道。安達魯西亞姆史夏(Anlsian Moushat)是源自埃及、敘利亞、黎巴嫩、中東傳到安達魯西亞。大衛氏(Dervish)是突尼西亞的舞蹈,是傳自埃及的傳統舞蹈。
安達魯西亞魔力士(AnlsianMoorish)舞蹈是來自安達魯西亞的塞維拉(Seville),哥多巴(Cordoba),及瓜那達(Grenada)流行在北非等地。
安達魯西亞的音樂的宗樂器有烏德琴UD、嗩吶、耐笛Nay、拉巴琴(Rabab)、達拉布卡鼓(Darbuka)及堪查低音大提琴(Kontrabass)。
蘇非派的音樂
原是回教的秘宗教派,當天主教伊沙貝兒皇室,光復了安達魯西亞及整個西班牙後,摩洛哥的蘇丹王危機伺服,為促進團結,蘇非成了凝聚伊斯蘭教的重要儀式,每周五或重要人士的生日、宗教預言、冥想療病,蘇非歌唱跳旋轉舞來進行。這和土耳其的蘇非的神秘面紗,印尼伊斯蘭蘇非的不容見天日,大異其趣。
4)撤哈拉以南的音樂---西非地區,中非地區,東非地區,南非地區
撤哈拉以南的的非洲,土地比起北非可耕地、天然野生動、礦產豐富,受到伊斯蘭宗教的影響比較少,人文地理景觀的不同,此區的音樂是和其他地區的差異非常大,通常人們印象中的非洲音樂,無文字的部落音樂,即指此區的音樂,的確在音樂的屬性,埃及及北非諸國,是被歸入阿拉伯音樂的。
音樂和非洲人民的生活是不可分的,從生老病死,婚喪喜慶,傳統祭典,宗教信仰、成年割皮禮、巫師治病、祈福求雨,工作娛樂都和音樂舞蹈息息相關。
非洲的音樂不是為音樂而音樂,當然也不是因芸術而產生。
非洲的音樂也不是單一的芸術形式,它可是結合舞蹈、火祭、戲劇、面具、說書、巫術等,多種的表演賦予其他部族,功能的活動。
除了少數說書或宮廷逸事,非洲音樂的特色是,旋律簡單、分為兩個樂句、大二度到大三度、歌詞精簡,不斷的重復,領唱合唱,即興等特色,主要是全民參予,帶動高潮,達到共同訴求,無關於藝術。
除了北非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文,伊索比亞外,其他非洲是沒有語文的;因此非洲的音樂還兼具說故事的功能,而這故事幾乎是非洲的歷史。而這種口傳(Oral Tradition)的歌謠也是非洲的文學的一部份,因此非洲對樂師的養成是非常重要,非洲的樂師無論是在皇室或村莊樂師是父傳子,子傳子的世襲制的。
非洲傳統上的養成是非常嚴刻的,學徒式的養成,從小就不斷的學習,歌唱、舞蹈、樂器、儀式、巫術、療效治病都是必修的過程,當然並不是每一位樂師是巫師是全能的,但也唯有歷經這全盤的教育,才能真正掌握自已職掌、任務,對族群做出貢獻。這些所有的樂師最重要的是非洲鼓,因為非洲音樂中節奏是主尊導者,鼓樂師相對的要求更高,即興演奏也是非洲音樂的特色,一個好的鼓手不但要全盤掌握每次演出音樂、舞蹈的功能,也要掌握觀眾和音樂的情緒,非有高明鼓樂師,才足以達到絕佳的效果,優秀的鼓手是受人愛載尊敬。
4-1)西非的非洲國家包括馬利、奈及利亞、喀麥隆、尼日、幾內亞、赤道幾內亞、多哥、獅子山、幾內亞比索、甘比亞、茅利塔尼亞、賴比瑞亞、象牙海岸、 迦納等十餘國。西非的音樂水準普遍高於東非及南非地區。
西非最重要的鼓為金貝鼓,金貝( Djembe)並音源自法語,當地的土族稱之為 Jem-bay,之所以是法語並音,應和塞內加爾西非當時是法屬有關吧!金貝鼓,外形有如聖抔,不僅是塞內加爾,馬利,幾內亞.... 等西非各部落的資產,也是全非洲共有的文化重要的歷史資產;金貝鼓的文化圈,尋根,可追朔到12世紀的馬利王朝,當時王朝的領地,含概今日在西非海岸諸國,均屬之!馬利南方的Manika(孟丁卡Mandinka)可說是金貝鼓的原鄉。由於各部族,經年征戰不休,到了13 世紀,金貝鼓乘戰火漫延,整個西非,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布吉訥法索,風行整個西非地區,金貝鼓所向披糜。
盡管非洲不同的部落或國家,金貝鼓即便在外形,或技法,各具特色,但金貝鼓的結構,則大同小異。在塞內加爾 吳爾夫( Wolof),馬利 曼尼卡(Mnanika),巴馬娜(Bamana or Bamako),是金貝鼓的佼佼者,金貝鼓座,整體成型,採伐非州最堅實的原木(Lenke或Dugura在地木) ,馬利的山羊,是金貝鼓的上選之動物皮,因為,馬利有最適合山羊成長的氣候,和山羊最愛吃的牧草,馬利的山羊皮鼓,當然可打出最棒金貝鼓鼓聲。
因此,馬利族做的鼓最為西方鼓手的歡迎,而打造這金貝鼓的馬利師父,成為炙手可熱,為人尊敬的大師。
在非洲金貝鼓的表演,不僅為了娛樂,擊鼓說書,部落的慶豊收,基督受洗,滿月,春夏春冬,四季慶典,婚宴,受洗,模範母親,回教開齋戒,都要打金貝鼓跳非洲舞,來助助興,醫病,去邪除魔,亦然。
在塞內加爾 吳爾夫(Wolof )土族,亦有將鼓,系在腰邊,以單手鼓棒擊鼓,亦可隨興和聽眾互動擊鼓,在慶典,鼓和舞的節拍舞步是多元多樣的,其中當地土族稱沙巴(Sabar)舞,最具特特,通常由結過婚的婦女主跳,特色是女舞者,隨鼓的運律,不斷忸屁股,左右搖擺,向男性挑戲,煽情的舞動,為其特色。
金貝鼓擊鼓爆發的張力,爐火純青的金貝鼓樂師可以將金貝鼓打出有如二個鼓,在對話的雙人鼓,令人嘆為觀止。
西非除了鼓樂器外由於宮廷音樂及游唱詩人的喜愛,弦樂器也很普及,馬利、幾內亞的齊特琴、貝南、迦吶、奈及利亞的拉弓琴(Musical Bow)及阿拉伯傳來的魯特琴(Bow Lutes) 及豎琴式的魯特琴(Harp Lutes) 和利替(Riti)琴,力巴(Rebec)琴等等。打擊樂器常見的有........... 等等。
奈及利亞的鼓以挖空的圓木為鼓身,有不同尺吋高度,最獨特的是在鼓座上有很精緻的芸術雕刻,成為收藏家的最愛。
4-2)中非地區
中非地區的國家有中非共和國、加彭、薩伊、安哥拉、尚比亞、辛巴威、莫三比、剛果、剛果民主、等地,其音樂風格大同小異,其樂器如下:
中非的笛子式樣頗多,其中一種低音笛稱興地夫(Hindef),也有好幾支笛管綁成的多管笛子,笛子的材料有竹、蘆葦、木頭、陶土等不同的材質。弦樂器有單弦的魯特琴、樂弓、齊特琴、和里拉(Lyra)琴,此琴是豎琴的一種,以手彈琴,有共嗚箱。非洲的弦樂除了有共嗚箱,身體做為共嗚也非常普及。其他打擊樂器有木琴、沙克(空果殼再於乾種子) 響鈴(系在手、腳或脖子等) 及金屬、貝殼做的搖手捧,千奇百怪,充滿創意。
中非除了金貝鼓其他的各種各樣造形的鼓,有雙麵皮鼓、單面,手或鼓捧不足而一充滿魅力。
4-3)東非地區的國家
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馬拉威、盧安達、蒲隆地、索馬利亞等七國。
東非的音樂形式和西非、中非差異性不大,唯在載歌載舞,以拍手代替擊鼓,喊叫來打拍、助興為此區特色;樂器也大同小異,有些在名稱上不同如力來(Lyra)琴在東非稱歐布卡諾(Obukano),弓型豎琴此地區稱雅曲(Arched)或豎弓琴(Bow Harp),琴弦的變化較大,5條到8條不等。
馬拉威的馬比拉(Mbira)指姆琴,稱為掌上鋼琴、內置7-30個鐵片音鍵,以手彈琴,動聽悅耳,堪稱該國的國技。
蒲隆地有一種圓形聖鼓,以捧擊鼓,是國王加冕才有的表演,非常震憾,在表演中也穿插合唱歌曲。
4-4)南非地區.
此區除了大家熟知的南非共和國、史瓦齊蘭、那米比亞、賴索托、波札那等5國。此地區的音樂、舞蹈、儀式風格和樂器的使用和東非、中非、西非沒有太大的不同,樂器則因材料及16世紀的外來移民印度,葡萄牙、荷蘭、英國的移民,略有影響,例如南非地區的礦工音樂。
此區其中最具傳統特包的樂器可樂琴(Kora) 這種兩個藍球大的共嗚琴,是放置在腹前以手彈奏,是古代非洲的宮廷樂器,演奏者也是歌手,這歌手除了在皇家表演,也到各村莊走唱,一如歐洲的游唱詩人。琴聲優美動聽,搭配純撲厚實的游吟唱腔,特別有風味,和擊鼓吶喊的形式大異其趣。
非洲的樂器的特色
非洲有各種各樣的樂器,因為非洲音樂在祭典儀式或祖靈的媒介,巫師治病重視的是節奏打擊樂器為主,打擊樂器又以鼓為重心,祭師有時也是鼓手,非洲鼓,在非洲人中具有神般的崇高地位。對細致的弦樂器通常是在聲樂、說故事等娛樂活動出現,弦樂和鼓的合奏齊奏並不常見,這是東、西、中、南非洲音樂的特色。
非洲用於鼓的材料十分多樣化,常見的是掏空的圓木,大葫蘆、陶土的容器等等。鼓在非洲是最普及的樂器,同樣類型的鼓在不同的地區出現,不同類型的鼓也在同一區發現。除了常見的金貝鼓外,外型有如漏沙計時的魔力單根雙面鼓,稱之為說話鼓(Talking Drum)。圓錐型的鼓。阿希克(Ashikoh)鼓,以手掌擊鼓、鼓捧兩種。大型的可放地面表演,也有用掛在肩上,放在腋下擠壓不足而一。有單面鼓或雙面,通常是山羊皮做的,有些鼓皮是釘死的,但大部份是以尼龍繩固定,便於調音。
鼓最能表現充滿節奏活力的非洲音樂,巫師借鼓樂咒語儀式的活動,以求得超自然的力量。因此鼓、鼓手、巫術是充滿禁忌,諸如女性不得吹打樂器禁忌等,神密的巫術儀式中可以感受到。皇家或巫術的鼓手,需要通過層層的考驗才足以勝任。因此鼓手的養成是非常的嚴刻的。相對的鼓及鼓手在非洲有特殊地位。
鼓在非洲不僅是巫術、儀式、娛樂、也是生活信息的重要手段。說話鼓訓練有數的鼓手可授摸擬任何語言。在17世紀,葡萄牙在非洲到處抓黑人當奴隸,說話鼓是重要的警告利器,同樣對洪水猛獸,村莊和村莊的通告也是靠鼓來伝達。
探索非洲文化,音樂是最佳的徒徑,鼓則是最重要的窗口。對鼓必需以更大的文化范圍來認識,才能體認非洲文化精髓。
撤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樂器
非洲高腳杯鼓(說話鼓)African Goblet Drum(Talking Drum)
亦稱之說話鼓,外形如玻璃漏沙計時器,雙頭鼓上下周邊以繩索拉住,擊鼓時將鼓夾在手臂腋下同時擠壓,以特殊木棒擊鼓可發出干奇百怪的鼓聲有如說話,相傳在數百年前,白人來抓黑人販賣,村莊的樂師就以此說話鼓來示警及引導逃生方向。
非洲雪克(沙玲)(African Shakers)由各種天然果殼,如葫蘆或耶子殼挖空,再置入乾種子,以手搖擺動會發出沙沙的音向,因此又稱為沙玲。也有比較小的如貢丸大小再以竹棒5個成串,作者戲稱之為貢丸雪克。
伊波泥可樂弦琴(Ebony Cora) 象牙海岸號角(Natural horn ),天然沙克(Hosho )馬比拉琴(Mbira) 那果尼西非魯特琴(Ngoni )牛鈴(Cow Bell)沙可利沙(Shekere), 迦納木鑼(Wood Gong) 孟丁卡舞羊皮鼓(Kitieo Drun )馬利的魔力單根雙面鼓、用棒打的( Djun Djun)阿希可鼓 (Ashiko ), 說話鼓(Kalengo)木頭鼓(Slit Drum ) 鼓身以樹干做成,中間挖空,以棍棒擊鼓,擊不同的位置產生不同的鼓聲。
非洲樹鼓(African Tree Drum) 以挖空的樹木製成的鼓,又稱之為(Jungle wood drum、.log drum or Wooden gong),是用來模彷木頭鼓的。
金貝鼓(Djembe) 雨聲音效棒(Rain Sticks/ Rattle Stick) 松木做的,中空中放種子,上下滑動產生如下雨的音效,舞蹈、巫師做法中使用,外觀有畫的或木刻的吉祥圖案,除了非洲在南美洲都有類似的樂器。
Mbira(又稱Sanza/Ekende)指拇琴,非洲的旋律鋼琴。5到20鍵。
單弓弦(Riti) 塞內加爾弦/奈及利亞Goge/Goji/Gonji都指此弦
里拉8弦豎琴(Lyra) 豎琴/共嗚箱有龜殼或其他的材質,弓型5弦豎琴(Arched/Bow Harps)西非魯特琴(Rebec) 傳自阿拉伯弓船型7弦齊特琴,弓樂(Musical Bow)可樂弦琴(Kora )葫蘆共嗚弓弦。
體嗚樂器:沙沙雪克,木鼓,摩擦筒,木琴( Xylophone),節拍響板(Castanet)
膜鳴樂器:烏干達陀型皮鼓,砂型計時鼓,陶瓷鼓,酒桶型木鼓,長型鼓,
圓型手鼓,金貝鼓等等。
氣鳴樂器牛號角,象牙號界,長喇叭,嗩吶,申收笛,直笛等。
❹ 黑人音樂
黑人的音樂能力及在現代流行音樂史上的地位是得到公認的(黑人流版行音樂不是節權奏性強就是旋律很強),黑人音樂繼承了一些非洲音樂的中心元素,在此基礎上創新。現代音樂的Jazz(爵士),Soul(靈歌,可以說是黑人音樂的統稱),Blue(藍調),R&B(節奏藍調),Rap和Hip-pop(混合Rap,Pop和R&B) 基本上可以說是黑人創造的。
黑人的歌太多了,當然不可能全發,介紹幾個歌手:Craig David , Chaka Khan, Usher, Babyface,Chris Brown,Ne-yo,Rihanna,50cent,chingy,snoop dogg,Whitney Houston ,Akon,Black Eyed Peas (有三人是),T.I.,Nelly,Brain Micknight,Sisqo,mariah carey,one T,michael jackson.....超多的。
❺ 求黑人音樂 越經典越好~!
朋友 我也聽Hip Hop 我最喜歡西岸的歌手了 所以我會給你介紹一些西岸的歌手
但同樣也會給你介紹一些東岸和南岸地區的歌手 嘿嘿``
以下的歌手不分排名啊~!
1. 2Pac
2.Dr.Dre
3.Snoop Dogg
4.Eminem(Slim Shady)
5.Xzibit
6.Ice Cube
7.LL Cool J
8.Nas
9.Jay z
10.Coolio
11.DMX
12.50 Cent
13.AKon
14.Daz Dillinger
15.Puff Daddy
16.Rakim
17.Ja Rule
18.Nelly
19.Knok Turn』al
20.Notorious.B.I.G
21.N.W.A
22.Usher
23.Loon
就先給你介紹這一些,肯定夠你聽的了
其中Eminem是白人,但他的音樂一樣好聽~! 所以介紹給你~!
我就先不給你寫歌曲的名字了,因為我覺得他們的歌都很好聽的!
我的回答就是這樣了,希望能讓你滿意,以後咱們可以一起切磋Hip Hop音樂了 呵呵
❻ 典型的非洲音樂有哪些
非洲音樂特點
非洲音樂作為非洲黑人的原創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也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影響了很多的其他音樂。
爵士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新奧爾良發展起來的一種流行音樂。其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比較復雜的過程。爵士樂來自非洲音樂。17-18世紀,非洲黑人被販運到北美,過著非人的奴隸生活,音樂成為他們抒發內心痛苦、尋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工具。黑人奴隸保持了非洲音樂的傳統,同時又逐漸受到歐洲音樂的影響,於是產生出許多美國黑人的音樂形式,如布魯斯、拉格泰姆、靈歌、福音歌等。其中以布魯斯和拉格泰姆對爵士樂的形成影響最為明顯,它們的一些藝術特徵迄今仍保留在爵士音樂中。
另外,從宏觀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樂正是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非洲音樂的混合體。但因混合成份、程度、層次、類別各不相同,從而形成非常豐富的音樂風格。印第安人音樂主要是採用無半音的五聲音階,樂句有下行的趨勢。用偶數節拍多,也有切分節奏;獨唱多,重唱少。拉丁美洲民間音樂,主要是土生白人和印歐混血人的音樂,它採用七聲音階,旋律進行平穩、圓滑,唱法放鬆,重唱多,音樂中帶有淡淡的鄉愁。美洲—非洲音樂,其節奏在音樂中起決定作用,節奏強烈、復雜,而且常常是多線條的
非洲音樂的社會功能
非洲大陸有數十個國家、數百種語言和難以計數的族群和部落,聚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分兩大民族(赤道以北、衣索比亞以西至大西洋沿岸,膚色黝黑的蘇丹人;赤道以南,膚色淺黑的班圖人)和四個少數民族(東非之角的含米特人;馬達加斯加的馬來人與黑人的後裔部落;西南非洲的柯依桑諸部落;散居於中非熱帶叢林中的俾格米人)。
由於眾多繁復的部族和各種外來的影響,非洲的音樂文化既千差萬別,豐富多樣,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樂的共同特性,相互聯系而具有共同的傳統。例如,非洲各部族的音樂的共性是,西非和中非的復雜多變的節奏,旋律中常見三度音程進行;東非和南非的比較穩定的調性,多種形態的多聲部演唱、演奏,以及對鼓的喜愛和崇拜等。
非洲黑人音樂與社會生活有著極為直接、緊密的聯系,音樂幾乎伴隨著人們所有的活動,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非洲,音樂活動多數是隨著日常生活進行的,許多勞動往往有音樂相伴隨,音樂在許多重要儀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慶節日或農閑時節,各種音樂活動常常帶有社交的性質。他們通常都是在露天環境中進行,或者是一個廣場、市場,或者是一片樹林、一個庭院、一處陵墓。在這種公眾活動中,自發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語言的人。他們通過集體音樂舞蹈演出、載歌載舞的狂歡,加強彼此的感情,加強部落成員間的聯系。這時無論男女老幼,都既是觀眾又是演員。他們都可以參加到合唱、樂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專業音樂家表演的場合,他們與觀眾也沒有截然分開的界線。總之,在非洲,音樂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它既注重藝術性,又強調社會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純粹用於娛樂,又可以成為傳遞信息的手段,而且還是部落成員表達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頌神,又可贊美人,還可以用來驅魔祛病。
❼ 如何理解黑人非洲的音樂文化精神
如何理解黑人非洲的音音樂文化精神最每個人地方的人的不同的。
❽ 非洲音樂
非洲音樂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音樂的影響在非洲形成兩種潮流。版一方面是為教堂、權學校和音樂廳而作的專業音樂。另一方面是現代流行音樂,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非洲大陸,和西方流行音樂一起風靡整個非洲。如西非的一種現代舞曲被稱為「高尚生活」,結合了當地傳統音色和美國黑人音樂的特點,運用傳統節奏,使用各種爵士樂器,有時還加上傳統木琴和非洲鼓。在西方音樂的沖擊下,傳統非洲音樂被保存下來,並有所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重視非洲傳統音樂的趨勢更有所加強,非洲音樂更加引起國際上的注意。
❾ 簡述黑人非洲傳統音樂的特徵
現代黑人音樂
一
被壓迫者的文化反擊
——
西非和美洲
-
非洲民間音樂
我們現在所謂的西非和美洲
—
非洲民間音樂實際起源於被販賣到美洲的黑人奴隸。
這些美洲
最初的勞動者們帶來了自己故鄉的音樂
——
早期非洲土著音樂。
這些原本屬於非洲的音樂經
過長期的發展變化終於在美洲地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
——
美洲
-
非洲民間音樂。在
美洲
—
非洲民間音樂里,
除了非洲音樂元素占很大的比例,
同時也吸收融合了許多其他音樂
的元素。
黑人奴隸最早到達美洲的時間是
1518
年,
在隨後的
350
多年中,
近千萬的黑奴被運到美洲。
大部分黑奴集中在加勒比海地區和巴西,
少部分則留在了北美。
雖然身處奴隸制的殘酷壓迫
之下,
但這些來自非洲西部和西南部的黑奴依然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傳統
——
音樂、
舞
蹈、
神話、
宗教儀式等。
這些文化傳統在美洲黑人當中代代相傳
——
非洲民族文化最寶貴的
核心就這樣保留了下來。
叢林戰鼓
非洲給我們以根深蒂固的熾熱與蠻荒的印象。
然而,
這片土地卻默默蘊藏著人類起源的曠古
傳說。
最早的智人就是在這里直立行走的。
雖然這片苦難深重的大陸遭受了近四個世紀的殖
民掠奪,
傳統的音樂文化受到了嚴重摧殘,
但是它的人民並沒有屈服。
非洲人用特有的方式
保存並發展了自己的音樂文化
——
非洲音樂對世界音樂
(特別是北美洲音樂)
有著深遠而巨
大的影響
——
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在世界樂壇上散發著璀璨的光芒。
在一般的音樂概念上,
非
洲音樂指的就是撒哈拉沙漠南部和西南部那些源自非洲本土的傳統黑人音樂。在非洲文化
中,
音樂以演奏者對人生的全部理解為基礎,
無所不在
——
它不僅服務於政治宗教、
意識形
態,而且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工作娛樂,也包括生老病死。
由於各部族之間的千差萬別以及外來文化因素的影響,
非洲音樂也和所有多元文化一樣,
本
身就千差萬別
——
它是一個音樂文化集成的概念。
在這塊充滿原始野性的大陸上回響的音樂
中最突出、
最主要的因素是節奏。
絕大部分非洲音樂的特點都是
——
節奏復雜多變,
堪稱世
界音樂文化的一大寶藏。
大多數非洲樂手的節奏感都非常突出,
他們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天賦,
常常有規律地用身體運
動、
拍手、
跺腳和打擊樂器節奏表達內心中的音樂語言。
原住民的手鼓在太陽的炙烤下自然
誕生了火焰般跳躍的節奏
——
這種節奏凝聚成非洲音樂的內核。
在變幻的節奏中,
每個聽眾
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來自生命深處的律動與沖擊。
由於非洲樂手酷愛打擊樂器,
鼓在非洲音樂中的地位就十分突出。
非洲的鼓是王權、
神權和
民族的象徵。
在非洲,
民間樂隊中領鼓的鼓手必須技術高超;
而且非洲鼓樂的最高水平往往
通過獨立的旋律式進行、
明暗的音色變化以及主題節奏的衍生變奏而表現。
一些復雜的鼓樂
甚至形成了交響樂般的音樂語言
——
著名的
「
非洲鼓語
」
就可以像語言一樣用來傳遞各種復
雜的信息。
簡單但神奇
除了紛繁絢麗的打擊節奏外,傳統非洲音樂很多都由起音強勁、互不相連的音響組成。
這種細碎的樂音,
可以方便地進行修飾與變換。
非洲音樂中獨特的器樂演奏形式也拓寬了樂
曲的表現力。很多時候,
雖然樂師的樂器並不精良,但他們的獨特技法卻別出心裁,引人入
勝,往往將聽眾帶到神奇的聽覺世界。
在音樂體裁方面,
非洲音樂以聖歌、
應答著稱。
一般都是開始於歌曲的主要樂句的一段領唱,
然後再由多重對比的樂句行進來做不同聲部的重復。
多數非洲音樂即興色彩濃郁,
強調感覺
為重。
這些既無記錄也無常規卻帶有濃郁風情的音樂,
節奏、
旋律和歌詞常常會隨領唱者的
情緒而變。
這種即時創作成為了所有非洲音樂的重要特徵。
於是,
在演出中樂手經常變換節
奏,
隨機強調音階段落
——
但非洲人卻稱這種傳統音樂中不合章法、
大逆不道的
「
走題跑調
」
是藝術家的
「
心靈創作
」
。它的深遠影響使得在黑人音樂文化中,自由修改歌詞、節奏、風格
的手法變得相當普遍。
另外,
非洲音樂還有口頭流傳的傳統,
很多歌曲是通過現場演唱而代
代相傳的。這一切使得非洲音樂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創作力。
當這些傳統音樂隨著時代的進步重見天日時,
非洲音樂最終給居於統治地位的白人音樂打上
了特殊的印記,它們影響了千千萬萬的藝術家,在極大程度上改變著世界音樂的面貌!
黑色也不同
其實,
傳統的非洲音樂在美洲也受到各種不同音樂的影響,
有了很大變化。
這種變化在美洲
各地不盡相同:
海地、
蓋亞那、
蘇利南、
巴西東北部巴伊亞省和非洲傳統音樂的聯系最緊密,
保留的本色非洲音樂也最多;其次
「
黑色的咖啡
」
就要算牙買加、特立尼達、古巴等國;中美
洲和南美洲一些國家的沿海地區也有不少黑人聚居,因此也有美洲一非洲民間音樂存在。
美洲一非洲民間音樂,
由於對非洲音樂元素的吸收、
融合在程度上千差萬別,
所以美洲一非
洲民間音樂也自然呈現出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景象。
一般來說,
現代美洲一非洲民間音樂受歐洲音樂的影響大於受印第安人音樂的影響。
但也不
是絕對的,
中美洲宏都拉斯的黑人就深受周圍印第安人音樂的影響,
他們的音樂體現了很強
的印第安文化特徵。
無論如何,
文化的融合才是美洲一非洲音樂形成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因
素。
正如傳統非洲音樂一樣,美洲一非洲民間音樂也具有相當強的社會屬性,它們與宗教祭祀,
社會生活關系密切;
同時,
由於美洲一非洲民間音樂以非專業性的創作表演為主,
這種音樂
又有了很強的自娛性。演員們在舞台上演奏這種音樂時,
經常忘乎所以,如痴如醉,手舞足
蹈,旁若無人,好像已經進入了另一種精神狀態,有著極強的感染力。
就讓我們的音樂之旅,
從這里開始吧
——
正是在這些美洲一非洲民間音樂的影響下,
才有了
現今歐美樂壇的千萬朵音樂的奇花異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