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新課程背景下 農村的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哪些問題與對策
我國新一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開始是在2010年,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版頒布實權施為標志。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進一步的改革。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課改下農村音樂教育的挑戰,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1.教學觀念十分落後,忽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的素質教育工作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小學並沒有完全接納素質教育的理念,教育側重點在於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完全不適應新課改對於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存在著非音樂專業教師代教音樂課的現象,可見農村小學對音樂課根本不重視。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廣大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對於一直被視為「副科」的音樂課師資就更沒有任何
⑵ 《三月桃花水》講課的側重點
本課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陽春三月,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春天的美麗。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豎琴、明鏡,揭示了春水的可貴,春天已經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全文語言優美,很適合朗讀。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語文學習的認知概念,能在教師的組織下,交流現實生活中的事情,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初步具有應用語文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教師還要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能夠接受的事實中選擇具體的教學題材,盡力創設濃厚的、鮮明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知識,培養應用語文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與優美的句子。
3、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可貴的春水滋潤大地,催生萬物,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通過仔細的觀察和課文學習了解大自然的變化,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春水,滋潤了大地,催生了萬物。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到處都充滿了生機,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出示課件教師范讀1、2段)
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描寫這美妙春景的,下面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美麗的《三月桃花水》吧!(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要注意讀書的正確姿勢,開始吧!
2、課文中的字、詞你會讀嗎?老師請同學來讀一讀。(絢麗、流淌、纖細、開犁、應和。單獨課件出示。)如果你認為他讀得正確,就跟著他連讀兩遍。
3、「應和」的「和」還有什麼讀音?(課件出示。)
4、課文中還出現了一些比較難讀的字詞,誰想當小老師帶領同學們讀?
5、課文里的字詞同學們都掌握了,相信課文也會讀的不錯,現在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吧!(指名讀。糾正字音。)
三、精讀課文:
1、(課件出示:「是什麼聲音,像一串小鈴鐺,輕輕地走過村邊?是什麼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著藍天?」)
2、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默讀課文,劃出相關的語句和段落。
3、誰來說說,到底是什麼聲音,像小鈴鐺一樣,走過村邊?(第3、4段)(課件出示。)
4、是啊,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板書)能演奏出各種悅耳的聲音,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再來讀一讀三、四段並在課文劃出描寫聲音的詞語(有節奏的鼓點、水波聲、鳴響、低語、丁冬、鈴聲、水浪聲)。
5、這么多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一定非常的好聽,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一讀。誰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指名反復讀)
6、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原來這些奇妙的聲音,都是三月桃花水發出的。真是會讀書的孩子們。那麼又是什麼光芒,像絲綢一樣映照著藍天呢?(課件出示)
7、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面鏡子。(板書)在鏡子里你看到了什麼?(燕子、白雲、垂柳、姑娘、花瓣、村莊、炊煙。)
8、這么美的畫面你喜歡嗎?帶上你的喜愛之情讀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自讀課文)
9、誰想把這種美的感受帶給同學們,讀給大家聽一聽?(2―3人)
10、聽著同學們讀得這么美,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邊聽、邊想像一下,在這幅春天的美景中你都看到了什麼?除了這些,你彷彿還看到了什麼?
11、這珍貴的三月桃花水帶給我們如此美的感受,讓我們一起來美美的稱贊它吧!(課件出示7、8、9自然段)還有誰來贊美它?
四、小結:
是啊,三月桃花水它是春天的豎琴,讓我們聽到了美妙的樂曲,它是春天的明鏡,讓我們看到了色彩斑斕的畫面。帶給你什麼感受?(板書:沉醉)
五、作業超市:
三月里,春天悄悄的來到我們中間,同學們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帶來的喜悅,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這美麗的春天吧!
1、抄寫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
2、摘抄文中優美的詞句。
3、用你的筆寫下你心中的春天吧!
4、用你的水彩筆將你感受到的春天畫出來吧!
教學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詩一樣的文章,課文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所以教學時,我首先放一段有流水聲的優美的音樂,播放幾張春意盎然的圖片,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到春天的來到,春天的美麗。再通過教師范讀將學生帶入文章中,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感知。在這樣優美的情境中,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小組中讀讀喜歡的句子,談談自己喜歡的原因;在回答在「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面鏡子。鏡子里你看到了什麼?」時,有同學展開想像,在鏡子里看到了細雨、鮮花,看到了活潑可愛的小朋友等。為了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我安排了自讀、默讀、邊劃詞語邊讀、放開聲音朗讀、有感情朗讀、聽老師范讀、齊讀等讀書的環節。給孩子充分的朗讀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激發他們讀課文的興趣。可以說,課堂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在課堂上,沒有將知識進行延伸,只是局限於課堂,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增加一個環節,發揮學生想像力,放手讓學生仿寫。
⑶ 小學一年級教學主要側重點到底在哪想認識一位小學有經驗的教師共同探討
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主要在於孩子年紀小,自控力差。個人認為:
1、應培養孩子的專注內力。平容時注意孩子在玩時,不要出現太多的玩具,以讓孩子分心,養成三心二意的心態。注意讓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是,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完了,再做另一件。
2、讓孩子靜心。多讓孩子做一點靜態的事情。如有空時陪孩子玩玩靜坐游戲。從一分鍾,兩分鍾,慢慢增加。或讓孩子靜靜地坐在那裡聽聽輕音樂,或安安靜靜地畫一張畫。這樣慢慢培養,會讓孩子改掉毛躁的個性。
3、最主要的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平常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傾聽能力。如你講話時,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聽,可突然抽查,讓孩子重復一遍你的問題,孩子答對了,要不吝惜你的表揚;也可以抽時間給孩子講故事,並在故事完後,讓孩子復述,大概能講到就行了;還可以跟孩子玩挑錯游戲。你故意說錯話,讓孩子在仔細傾聽後找出你的語病。畢竟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能挑出大人的刺那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總之啊,從孩子的年齡特徵來講,做到認真傾聽是一項很長期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多抽時間,培養起孩子的認真傾聽能力,你就不用愁他不聽課了。
⑷ 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論文: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
我國新一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開始是在2010年,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頒布實施為標志。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進一步的改革。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課改下農村音樂教育的挑戰,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1.教學觀念十分落後,忽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的素質教育工作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小學並沒有完全接納素質教育的理念,教育側重點在於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完全不適應新課改對於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存在著非音樂專業教師代教音樂課的現象,可見農村小學對音樂課根本不重視。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廣大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對於一直被視為「副科」的音樂課師資就更沒有任何
⑸ 小學音樂如何更深入的備課
上好一堂音樂課,首先就是要備好課。當新一輪課改向我們走來,當新課程的理念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深切感受到了課程改革帶來的新變化。每一位教師確實都已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了出來,進行了角色的轉換,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在一輪又一輪的新教材培訓和各級各類的優質課競賽中,我們欣喜地發現了有許多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音樂課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
但是我們還是能切身感受到,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不論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教學,我們變得越來越注重形式而在教學中顧此失彼,以至使音樂課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那麼如何靈活有效地來備課呢?
一、作好教材分析的案頭工作:
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明確的教學目標、准確地把握學情、精確的挖掘利用教材等因素,而這些都是備好課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只有在課前對教材認真鑽研、思考,結合學情,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預設課堂問題等等,才能備出高效、靈活的課來,也才會有精彩紛呈的有效課堂教學。
1、理解課程要求
教師應仔細鑽研課程標准和教材,明確每一單元總體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以及情感、策略、文化等有關目標,理解、分析教材,把握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與要求,並正確運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如三年級《媽媽的心》一課,從小愛到大愛,由對媽媽的愛延伸到對祖國的愛,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媽媽的愛!
2、分析學生知識背景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備課時應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這主要包括了解學生已經有的知識,如在學習某一知識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如何引入新知識,在引入新知識之前還需補充哪些知識。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思想狀況,智力發展水平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以便對教學中以及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有個大致的估計,從而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優勢
當我們確定好課題,仔細研究過教材後,如果對所教的內容還有不能確定的地方,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來幫助我們獲取准確的答案,輔助教學。
4、熟悉所教的內容
對我們確定好的課題,通過前幾項的案頭分析准備,接下來我們每一位老師就要做到對所教內容心中有數了,包括對所教的歌曲自己能流利得唱好、對所欣賞的樂曲能清楚地了解其曲式結構、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等。
二、准確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是上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動力的方向。由於每堂課教學內容的不同,因此,教師應從具體教材內容和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符合教學大綱的明確的教學目標。一堂課的目的要求一般包括了思想教育,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幾部分,制定教學目標應明確具體。課堂上的各項活動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具的選擇,都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目標必須具有準確性,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兼顧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標准
課程標准規定了學科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編寫教材、進行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的依據,當然,也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一方面,我們編制的所有目標不應當超標,另一方面,全部目標的合成,也不能低於標準的總體要求。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欣賞《森林裡的鐵匠》的樂曲中,初步感知樂曲的情緒,了解同一主題不同風格、題材的音樂作品;樂於與同伴一起交流。勞動生活題材的歌曲和樂曲的感受或見解,分享音樂創作的成果。如過程與方法:學會用體驗、合作學習的方法,在聽、唱、奏、即興表演和創編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愛勞動」這一主題相關的歌、樂曲的風格特點。如知識與技能:掌握兒童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了解其不同的音色特點,能為樂曲《森林裡的鐵匠》編配伴奏音型,並進行合奏。
2、教學參考
不同教材有其不同的特點,而不同的教學內容也有著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參上都有明確的提示。要吃透教材,把握編者意圖,順著編者的思路設計教學目標,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去考慮目標的側重點。在編寫教學目標時,要緊扣這些文字,努力用具體的目標來落實其要求,並把它們當作中心目標或重點目標來對待。
3、學生實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實際學習能力必須予以充分考慮,在重視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要兼顧學生已有的知識點,適當地制定教學目標。
三、把握教材的重難點:
每節音樂課都有教學重、難點。一節音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與老師對重、難點的准確把握和處理上。音樂課中的重、難點大體集中在節拍、節奏、音準、歌詞處理、歌曲表現等方面。
1、吃透教材,定準目標,是准確抓住教材的重、難點的前提。
2、以舊知識為生長點,突破重點和難點,強化感知。
3、以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
四、把握課堂教學的主線:
教學主線是教者在反復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思路。可以這樣說:凡是成功的課堂教學必定有一條十分清晰的教學主線,凡是不成功的課堂教學也必定是主線不明或思路混亂。課堂中明晰的教學主線就好比一條精品旅遊線。把學生帶進一處處風光秀麗的景點,使一堂課顯得有條有理、環環相扣,而且重點突出、精彩紛呈。課堂的教學主線一般是以課題內容為核心的,各種教學活動總是圍繞這個核心來展開。老師在備課時有了這根教學主線,就要緊緊扣住它、圍繞它來設計各種教學環節,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活動,最終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
五、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當明確了教學目的,確定教學目標之後,怎樣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就成了關鍵性的問題。因此教學方法是事關教學成敗的關鍵一步。教師要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在正確的教學策略的指導下,實現教學方法的最優化。
六、靈活地處理預設與生成: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上好每節音樂課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總結歸納,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靈活應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培養自己的教學機智。所以在備課時我們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備課時要強調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2、備課盡量備詳案。
備課就是教學活動的設計。備課是展示教師的個性化創造的過程,是形成正確的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基礎。
新的音樂課標提出了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等要求。音樂教師在設計備課時應該以「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為價值取向,把備課的焦點放在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為此,要求教師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導學生領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讓學生學活,從而幫助學生達到「會學、樂學」的境界。
教學手段永遠都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許多好的傳統的教學手段我們不應一概拋棄;現代的教學手段要用,但一定要恰倒好處。一堂好的音樂課,其內容與形式總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
⑹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百度文庫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⑺ 如何有效開展音樂課堂教學
如何有效開展音樂課堂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眾多新觀點、新方法推陳出新的今日教壇,學生是否得到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標,也已成為我們的普遍共識。近年來,江浙、上海等教育較發達地區的一些專家提出了有效教學理念,這個理念的落腳點也正應了促進學生發展這一目標。因此,我在音樂課堂上對如何實現有效教學作了一些膚淺的探討。我認為:要達成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靈活的運用課堂語言、充分利用課堂評價等方面下功夫。
一、 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音樂課堂教學是教與學雙方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輸出的流動過程。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是提高這一流動過程的有效度,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實現教學目標的優化,可以分三個步驟進行:
1、根據新課程標准制定學期目標。為了更好的把握本學期的音樂教學方向,了解本冊音樂教學的重點、難點,在開學之初,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制定了一份詳細而清晰的學期總體教學目標。這將對每堂課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起到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
2、根據學期目標制定課堂目標。每堂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質內容,而這個方向和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依據。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冊第2課中《美麗的朝霞》的教學目標時,根據第2課歌頌清晨的美麗景色,啟示學生對光陰的珍惜這一總體目標,我通過制定強弱處理、感受三拍子的動律讓學生體會音樂美、朝景美;並通過歌曲創編與拓展讓學生感受時間的珍貴。
3、根據課堂目標制定環節目標。抓住課堂目標的總體走向之後,細化每個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在每堂音樂課中,課堂是靠環節目標去實現,環節目標靠課堂目標去統一,這是目標有效教學的原則。它們的關系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沒有總體課堂目標,課堂教學組織就不明了,會顯得亂。那光有課堂目標,沒有環節目標,教學會顯得空洞。所以有了課堂目標後,制定環節目標必須注意,環節目標有若干,都為實現課堂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的過程,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慾望。
二、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合理性是實現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樂課都有它吸引學生的教學環節。如在花城版第四冊《有個洋娃娃》一課中,教師在處理歌曲環節中,讓學生表演歌詞「哎呀,哎呀,價錢太貴了」。同學們積極的分組討論,大膽的上台表演,參與興趣濃厚,課堂氣氛也推向了高潮。這一環節不僅完成可歌曲處理這一目標,而且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還包括教師能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調整教學環節。由於音樂教師教授的班級比較多,針對不同班級學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點,音樂教師應具備靈活調整教學環節的良好素質。如在不同的幾個班上花城版第四冊《美麗的朝霞》一課時,教師就對每個班的教學環節和側重點做了不同的調整。對樂感較好、表現力的較強的班加強了學生對歌曲情感的處理;對於好動、學習興趣濃的班級增加了畫旋律線的游戲環節;對於樂感稍弱、接受較慢的班級則採取了「三拍子組詞」、「紅星評比」等的游戲激勵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總之,任何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必須從學生出發,從教學目標入手,這樣才能為實現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三、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我校「有效教學」模式研討活動的討論中,我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出不同的課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戲引入、 場景引入等。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將給我們的音樂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設計花城版第二冊《十個小印第安》這課時,教師以「十個小朋友」的游戲方式引入後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帶著學生「來到印第安部落」,接著課件中出現一所印第安房子,通過尋找「開門暗語」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終達到學習歌曲的目標。整堂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玩的不亦樂乎、學的更是輕松愜意。課堂情境的創設還可以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通過以下方面進行深入和發展:1、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觀察插圖、觀察熒屏自主深入課堂學習。2、讓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欣賞音樂後說感受、給音樂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樂。3、有效組織,高效參與,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可以結合表演創作、歌曲創作、節奏創作、繪畫創作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
四、靈活的運用課堂語言。教學活動的靈魂就在於教學的語言技巧,教學語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度。音樂課堂因其藝術性和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需要更精妙的語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如在上花城版第八冊《牧場上的家》一課時,教師課堂語言運用的最多的是「老師聽到幾句唱得很不好」「還不太好」「你們想不想再唱一遍」,學生在這種語言的引導下變得有些失去信心,對一遍遍重復欣賞音樂產生了審美疲勞,最終導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課下來,不僅歌曲沒學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受到了打擊。在運用教學語言的時候應該注意抓住學生特點,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記得剛踏上講台的時候,我對著五年級的學生說:「小朋友們。。。」而對著二年級的學生我卻生硬的講著「切分節奏是。。。」結果可想而知,五年級的學生說我太幼稚,二年級的學生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而在上人教版第12冊《三拍子舞曲》一課時,教師充分就了解六年級學生羞於表現卻又渴望個性的特點,語言中帶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挑戰。教師通過「誰敢來試一試」、「老師想請一個舞伴」等各種引導和激勵的語言,使學生一步步進入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最終,學生放下了羞澀跟著教師一起舞起了三拍子的華爾茲,學習歐洲宮廷中王子與公主的禮儀,感受不同三拍子舞曲的風格。整堂課教師與學生的全身心投入自然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較重,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或沒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並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音樂教育是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的藝術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獨特性,不是其他學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視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⑻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⑼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良好習慣
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編創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一個小學生如果有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就一定有益於身體的健康成長;有好的文明禮貌習慣,品德修養就會不斷進步;有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將知識轉化成能力,學得輕松,也一定能取得好的學業成績。由此可見,習慣的培養對於小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未來的成長發展都至關重要,我們能否從習慣入手,逐步糾正和培養小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呢?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課堂記錄比較混亂,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研究教材,有組織的教學,教學環節要環環緊湊,讓學生能夠靜下來聆聽音樂。老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在科學的方法中逐漸培養孩子良好的聆聽習慣。
1、充分發揮想像。
在一開始欣賞音樂時,老師不要干擾學生,讓他們閉上眼睛聆聽,充分發揮想像,在聽音樂的時候孩子眼前都出現了什麼畫面?讓學生全身心地聆聽,對作品的情感、情緒做出回應。第二遍聽時,老師可以適當引導,讓學生感知音樂的高低、強弱、節奏等因素,在欣賞課堂上,主要是內心深處的感動。
2、.巧妙的設計——聆聽的方法
聆聽音樂的教學應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在音樂課堂導入的設計上,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編講音樂童話故事的形式進行,也可以創設各種音樂情景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播放音樂之前要教給學生聆聽音樂的方法: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有目的地聆聽;有比較地聆聽;抓住重點反復聆聽;整體聆聽等等,我們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總而言之,我們要善於進行音樂教學設計,突出音樂課堂的趣味性特點,引導他們有意識地聆聽。
3、理性的聆聽——養成好習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欣賞的「初步感知階段」以感官欣賞為主,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是通過音響、節奏、旋律等來塑造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從理論上說,應以欣賞者獨立自主的聆聽為主,應該完全是音樂與欣賞者身心的一種撞擊與融合,欣賞者憑借自身的理解與感悟陶醉其中。音樂不僅是一門抒發感情的藝術,而且還能通過音樂形象的邏輯性來表達深刻的哲理性思想。
我問過六年級學生:一首歌曲或者樂曲播放出來,你們在聽什麼?有的同學說聽歌詞,有的學生說聽旋律,有的學生說聽唱歌,有的說聽歌手唱功,有的同學說聽背景音樂等等,雖然說這樣的「聽」大多是很膚淺的「聽」,但是對這樣五花八門的回答,我又是相當滿意的,說明同學們並不是完全盲目的聆聽音樂,每個人聆聽的側重點都不同,收獲就不同。作為教師一定要用心駕馭好課堂,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聆聽音樂,抓住時機請學生談談自己的內心感受,然後進行聆聽總結、討論,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實現對音樂審美的升華。很難設想,一個對音樂一無所知的人會熱愛音樂,會表現音樂,因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指導小學生從音樂表現要素方面、音樂情緒情感方面、音樂體裁與形式方面、音樂風格與流派方面等五個方面進行聆聽音樂。當然,我們在一堂課有限的時間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比較贊成在同一堂課里有側重地解決一兩個問題的做法。另外,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該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我們要通過聆聽的方式引導小學生喜歡音樂,並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比如: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堅持運用聆聽式審美教學進行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要尊重學生對聆聽音樂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於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以利於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逐步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積累感受與欣賞音樂的經驗。
多媒體的合理運用會給小學音樂課堂上增添無窮的活力和樂趣。它能創設或展示音樂作品情景,創造音樂形象與視覺形象的聯合體,視聽結合能使小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塑造一種美的氛圍,使音樂形象在小學生的心靈中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讓小學生更好地喜歡音樂。音樂欣賞就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感性到理性,然後又歸到感性,形成自己觀點的認識過程。在音樂欣賞課堂上,我始終不渝地堅持要求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理性的聆聽,有目的地聆聽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優美動聽、高貴典雅的主流音樂,並且努力引導學生養成「要聽好音樂」的習慣,這個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並獲得了好評。
4.快樂的聆聽——情感體驗和想像
聆聽音樂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音樂以其特有的美感愉悅本質和富有感染力的音響,喚起小學生的共鳴,激發小學生的情緒,陶冶小學生的情操,音樂是人情感體驗的產物,反過來也對人的情緒產生一種刺激,人受到音樂的影響,便會引起情感的波動。比如:多聽高尚的音樂,會使人的品格高尚起來;多聽鏗鏘雄壯的音樂,會使人的意志堅定起來;多聽清新優美的音樂,會使人的行為美善起來。古今中外許多的政治家和科學家,大多是很喜歡音樂的,有的還頗具音樂才華,如物理學家歐拉發表的音樂新理論超出很多音樂家的理解力;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編著過音樂符號譜及音樂詞典;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同時又是小提琴演奏家,他曾經說過:「沒有早期音樂教育,干什麼事我都會一無所成」。音樂作為人類的精神食糧之一,我們需要它,是因為音樂它能夠給人帶來快樂,使人的精神上產生美感,正如海頓所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聆聽音樂的同時會有各種多變的生活形象涌現在腦海里,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利用生活經驗,搜尋生活記憶中的情緒,展開音樂的想像力,把它用恰當的語言描繪出來。比如:在欣賞騰格爾演唱的歌曲《天堂》時,我讓學生靜靜地閉上眼睛聆聽,並且想像著我們的蒙古大草原——悠揚的琴聲響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藍藍的天空、飄飄的白雲、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地、賓士的駿馬,一望無際的自然風光和無比遼闊的蒼茫景象,真是好極了!這時候的同學們完全融入神奇美麗的大草原之中,並且盡情地陶醉著快樂著,享受著這美妙的音樂。
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科學的方法,走近學生,讓他們知道聆聽音樂習慣的重要性,只有讓孩子們養成聆聽音樂的習慣,我們才能在音樂課堂中發現更多的美麗風景,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學到音樂、感悟音樂、熱愛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