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河頌課後問題
【作品歌詞】
黃河頌
(朗誦詞)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里,我們向著黃河,唱出我們的贊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我們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浩浩盪盪,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光未然
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原名張光年。創作了《五月的鮮花》歌詞。湖北省光化縣人。1913年11月 1日生,卒於2002年。
光未然紀年表
1927年在家鄉參加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次革命失敗後,曾做過商店學徒、書店店員和小學教員。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稍後因鄂北組織被破壞,失掉黨的組織關系。
30年代起從事進步的戲劇活動和文學活動。
1936年在武漢發表歌頌抗日誌士、反對賣國投降的歌詞《五月的鮮花》,由閻述詩譜曲後,在抗日救亡活動中廣泛傳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他的《街頭劇創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領抗敵演劇第三隊由晉西抗日游擊區奔赴延安。
同年3月,創作組詩《黃河大合唱》。經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譜曲後,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後在全國各地廣泛傳唱,受到抗日軍民的熱烈歡迎。這組詩,雄健磅礴,深沉渾厚,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英雄詩篇,也是抗日戰爭時代現實的悲壯圖畫。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覺醒,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不屈服的斗爭精神。
在藝術上,全詩構思完整,布局講究,以黃河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為貫穿形象,熔鑄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詩呈現出強大的力度。同時由於詩人從中國傳統詩詞表現手法上吸收借鑒,組詩節奏明快,語言凝煉。
1940年在重慶從事文藝活動,創作長篇敘事詩《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詩的形式曲折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的強烈要求。「皖南事變」後他被迫出走緬甸,團結華僑文化界和華僑青年從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動。
1942年回到雲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據流傳的民歌編寫了長篇敘事詩《阿細人的歌》,同時創作了抒情長詩《綠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雲南與李公朴、聞一多一道從事民主運動和詩歌朗誦活動。
1945年10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迫害,離開昆明。次年由北平進入華北解放區,先後在北方大學藝術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主持教學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光未然一直在北京從事文藝活動。先後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以張光年署名寫了大量的文學、藝術評論。這些文章立論謹嚴、文風灑脫,勇於面對重大的文藝現象發表意見,先後就歷史劇、神話劇中的反歷史主義的傾向問題,戲曲遺產中的現實主義問題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問題撰文論述,同時對新詩創作問題積極探討,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推動了中國新詩的創作繁榮。 1984年12月30日,他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大會上做了題為《社會主義文學在闊步前進》的會議主旨報告。著有論文集《戲劇的現實主義問題》(1957)、《文藝辯論集》(1958)、《風雨文談》(198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光未然出版的詩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錄了作者解放前後的代表作 30餘首,其中包括長詩《屈原》、組詩《黃河大合唱》、《三門峽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詩《革命人民的盛大節日》、《驚心動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長篇敘事詩《英雄鑽井隊》等。光未然的詩激情澎湃,氣勢雄偉,善於以華美的形象包蘊艱難突進的大時代的激流。
光未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並被選為第三、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為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2年1月28日16時15分逝世。
[編輯本段]【背景資料】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1969年問世數年後,《解放日報》美術編輯洪廣文需要借調人手繪畫宣傳畫作。1972年,年僅26歲的陳逸飛為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油畫組負責人,隨即與夏葆元、王永強、張定釗、秦大虎、嚴國基奉調參與上海市《黃河》油畫組畫的設計。創作室位於漢口路309號的舊《申報》大樓三樓。
鋼琴協奏曲共成4個部分,這組畫也分為4幅。嚴國基畫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陳逸飛畫第二樂章《黃河頌》,夏葆元和王永強畫第三樂章《黃河憤》;秦大虎和張定釗畫的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其中《保衛黃河》原本是畫毛澤東與林彪在一起,後來林彪變節,需要重畫。
在四幅作品中,陳逸飛的《黃河頌》最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畫一位紅軍外,身邊還有一位披著羊皮的農民,但陳逸飛認為一個人站在山嶺,會令畫面更簡潔有力,在第二稿剔走農民角色。這做法當時引起美術界爭議,認為這做法不能代表群眾,至少也得加個民兵。為了按自己的想法繪出該畫,陳逸飛為此要跟各領導打招呼、通關系。
陳逸飛為了畫士兵手握步槍的樣子,還找來了一張蘇聯油畫的印刷品,內容是列寧檢閱軍隊,一排排戰士手握步槍,陳逸飛為了研究這張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一個上午。
直至5年後,1977年舉辦的全軍美術展首次展出該作品,其感染力和繪畫技巧引起美術界的關注,奠定了陳逸飛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陳逸飛決定出國,登機前一晚,突然決定要將數幅畫搬走,尤其是《黃河頌》。由於《黃河頌》長297厘米、寬143.5厘米,陳逸飛要叫一班小兄弟幫手搬運,但畫作實在太大,要用兩輛自行車一前一後才可以載走,不料在拐彎時,《黃河頌》的畫布裂開了。據說後來的修復工作是由陳逸飛胞弟陳逸鳴負責的。
1997年元旦陳逸飛在《新民晚報》曾撰寫《既英雄又浪漫》一文說:「《黃河頌》最初的構想,是畫一個羊倌,扎著羊肚子頭巾,扛著頭,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復思量後,發覺這種表現方式幾乎是在詮釋《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便毅然舍棄。轉而改成一個紅軍戰士,站在山巔,笑傲山河。創作過程中,我把山頂明亮如熾的光感復還到畫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紅軍戰士的步槍槍眼裡,畫了一小團紅布,形同一朵盛開鮮艷的小花,還在他的腳下,畫上一行斜飛南行的大雁。」
1996年,該畫在香港蘇富比公司拍賣,以128.5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中國最昂貴的油畫之一。2007年5月13日該畫將在嘉德公司拍賣會上再次拍賣,嘉德公司估價為2000萬元。
[編輯本段]【學習探究】
整體把握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詩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經創作出歌詞《五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歌詞經譜曲後廣為傳唱。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又創作了篇幅與規模更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頌》開篇明確「歌頌黃河」的主題,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最後尾聲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黃河頌》詩人採用象徵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
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本文選自《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詩人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面對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他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奮斗的精神與不屈地意志。於是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創作了篇幅與規模宏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
問題研究
1.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對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一句,首先應該明確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麼。從全句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應該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一瀉萬丈,/浩浩盪盪」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注意刻畫黃河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練習說明
一有感情地朗誦這首歌詞。
這首歌詞以氣勢取勝。朗誦時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感情,如果能夠調動學生產生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正處於危機之中的悲壯情懷,就可以產生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誦讀。不宜過多過早對學生施加朗讀技巧的訓練指導。
二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麼感情?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歌詞內容。教師應注意題目中包含的兩個深淺不同的層次。第一問是從表層設問,首先應該抓住「黃河的氣魄」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反復感知課文,感受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魄。其次,應該注意到「從哪些方面」這一要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徵、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
第二問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創作的目的。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三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體會詩歌的兩種美學風格——崇高與優美。但在教學實際中,不必過分在術語上糾纏,應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感知來把握這兩類詩的特徵。
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詞屬於這類風格;上學期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則屬於委婉含蓄的詩。
[編輯本段]【教學建議】
一、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可以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課教學應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
★ 1. 理解詩歌的內容。
★ 2. 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 3.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二、教學設計
1.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范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3.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
答案:《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
②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
答案: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
答案: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志,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案:把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 主體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4.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5.課外作業
①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三、研討與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歌詞
2、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麼感情?
3、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詞語積累
正音:
氣魄(pò) 山巔(diān) 澎湃(péng pài)
濁流(zhuó) 哺育(bǔ) 九曲連環(qū)
詞義:
澎湃:波濤相擊:激流澎湃,濤如雷鳴。
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
哺育:①喂養。②比喻培養教育。
狂瀾:兇猛的波浪,比喻局勢的險惡。
[編輯本段]【有關詩句】
1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李白<<將進酒>>)
2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3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4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5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唐《浪淘沙》)
7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張養浩《潼關懷古》)
8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9 大江東去,浪沙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10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懷》
11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12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廣陵》
13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14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荊門送別》
15 陽台隔楚水,春草生黃河.
16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17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黃河二首 【唐】杜甫
18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黃河二首 【唐】杜甫
19 黃河搖溶天上來,玉樓影近中天台。————河陽詩 【唐】李商隱
20 左右分京闕,黃河與宅連。——————陝城即事 【唐】姚合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昔日陳王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黃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
吳會書難達,燕台路正長。
男兒久為客,不辨是他鄉。
渡黃河 明·謝榛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
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
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過黃河 明·李東陽
清口驛前初放船,
長淮東下水如弦。
勁催雙櫓渡河急,
一夜狂風到海邊。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
王之渙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王維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艄公號子聲聲雷,船工拉纖步步沉。運載好布千萬匹,船工破衣不遮身。運載糧食千萬擔,船工只能把糠饃啃。軍閥老闆發大財,黃河船工輩輩窮。」
「一條飛龍出昆侖,搖頭擺尾過三門。吼聲震裂邙山頭,驚濤駭浪把船行。」
「三氣周瑜在江東,諸葛亮將台祭東風。祭起東風連三陣,火燒曹營百萬兵。」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唐 柳中庸《徵人怨》)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風》)
陽台隔楚水,春草生黃河。(唐 李白《寄遠》)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唐 杜甫《黃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不見黃河心不死
跳進黃河洗不清。
[編輯本段]【有關民謠】
黃河滾滾波浪翻,牛皮筏子當輪船
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里風光誰第一?還數磧口金銀山
信天游:
黃河船夫曲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只船哎?
幾十幾只船上,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哎, 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隻船哎,
九十九隻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編輯本段]【俗語諺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天下黃河富寧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河走溫縣城,倉頭猛一窮」;
孤柏嘴著了河,駕部唐部忘往外挪
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是非吹入凡人耳,萬丈黃河洗不清。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
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編輯本段]【有關成語】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⑵ 黃河頌課堂筆記
1、背景介紹:
早在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版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權亡的新高潮,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希望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用以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1939年,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士行軍到了黃河岸邊,感慨不已,於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本文選自組詩《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板書課題)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學時代即參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輟學。1936年抵達上海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從事進步文藝活動。1935年8月創作《五月的鮮花》歌詞,以其深懷憂患與憤恨體現濃郁深沉的抒情氣息,廣為傳唱。1939年到延安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
⑶ 黃河頌 中心思想、整體感受、主要內容、語言風格
一、整體把握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詩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經創作出歌詞《五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歌詞經譜曲後廣為傳唱。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又創作了篇幅與規模更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二、問題研究
1.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對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一句,首先應該明確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麼。從全句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應該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一瀉萬丈,/浩浩盪盪」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注意刻畫黃河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練習說明
一有感情地朗誦這首歌詞。
這首歌詞以氣勢取勝。朗誦時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感情,如果能夠調動學生產生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正處於危機之中的悲壯情懷,就可以產生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誦讀。不宜過多過早對學生施加朗讀技巧的訓練指導。
二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麼感情?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歌詞內容。教師應注意題目中包含的兩個深淺不同的層次。第一問是從表層設問,首先應該抓住「黃河的氣魄」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反復感知課文,感受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魄。其次,應該注意到「從哪些方面」這一要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徵、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
第二問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創作的目的。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三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體會詩歌的兩種美學風格——崇高與優美。但在教學實際中,不必過分在術語上糾纏,應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感知來把握這兩類詩的特徵。
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詞屬於這類風格;上學期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則屬於委婉含蓄的詩。
⑷ 中學音樂課 保衛黃河 怎麼講 過程!!要自己寫的哦
一、教學內容
1、欣賞 黃河大合唱第七樂章《保衛黃河》
2、音樂知識:a.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b.理解什麼是合唱
二、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保衛黃河》,使學生了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英勇抗擊侵略者,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的英雄壯舉,體會抗日軍民誓死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的堅強決心和英雄氣概,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通過欣賞及講解,使學生懂得什麼是大合唱,並對音樂家冼星海有所了解。
設計意圖:設計此教學目的在於與初中語文、歷史等學科滲透。
三、教學重難點
1、欣賞《保衛黃河》體會抗日軍民誓死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的堅強決心和英雄氣概。
2、理解《保衛黃河》的三個層次。
設計意圖:設計此教學目的在於深層次理解音樂、理解合唱形式,通過音樂形式理解體會音樂形象。
四、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談話引入新棵,激發學生興趣。
2、介紹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放課件(冼星海簡介)
設計意圖: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及其代表作品,引入新課。
3、理解「黃河」的象徵意義,播放 歌曲《黃河頌》,展示課件:以黃河壯麗畫面為背景,顯示《黃河頌》的歌詞(見課件)。
意在:情感鋪墊,讓學生以黃河的偉大而自豪,通過音樂感染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4、簡述日本的侵略中國的歷史,教師演唱《黃水謠》。展示課件:日本侵略中國的悲慘畫面。
5、顯示文字:但是,黃河的兒女呀,誰能象豬羊般的任人宰割,我們要抱著必死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意在:激起學生對日本侵略中國的仇恨,使學生愛恨交加,把熱愛偉大祖國的熱情推向高潮。
6、播放全曲《保衛黃河》,展示課件:《保衛黃河》的歌詞。
設計意圖:通過對《保衛黃河》整體音樂的欣賞,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愛國熱情,感受到抗日健兒氣勢磅礴、英勇豪邁、團結抗日的英雄形象。
7、分段賞析。
(1)播放第一部分音樂。展示課件:齊唱——是合唱的一種形式,多人同時演唱一個旋律及一個聲部。這部分音樂奮進激昂,反映了全國軍民齊心協力共同抗擊侵略的英勇形象。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齊唱是合唱的一種形式,通過這種音樂手段讓我們感受到抗日軍民團結抗戰,不屈不撓的頑強鬥志。
(2)播放第二部分音樂,展示課件:輪唱——是合唱的另一種形式,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的聲部按不同的先後順序演唱同一個旋律,此起彼伏之感。這部分音樂似此起彼伏的黃河波浪,洶涌澎湃,反映了抗日浪潮此起彼伏前仆後繼的英雄壯舉。隨著合唱隊員的不斷加入,聲音不斷的加強表現了抗日的力量從小變大,由弱到強,由廣大的中國軍民建立起的抗日力量逐漸壯大。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輪唱是合唱的另一種形式,通過這種音樂手段,讓學生感受到抗日浪潮此起彼伏,軍民抗日力量逐漸壯大。
(3)播放第三部分,播放音樂從間奏到結尾
展示課件:間奏與齊唱,隨著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強,樂隊的整齊演奏,以及音調升高等音樂手段的運用,表現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民兵、游擊隊、正規軍等多兵種最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不可戰勝的革命力量,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同樣的旋律,力度的加強、速度的加快、樂隊的加入,同樣是齊唱,但音樂形象的變化,通過音樂形象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抗日軍民萬眾一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不可戰勝的革命力量,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
8、復聽:《保衛黃河》
課件:歌曲主旨意圖:抗日救國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合唱中齊唱、輪唱的理解,體會抗日軍民誓死保衛黃河,保衛家鄉,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四、課堂小結
展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他養育了我們中國13億人民,過去的人們用自己的鮮血保衛我們的母親河,保衛我們家鄉,保衛我們祖國,現在我們更應珍惜和平,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奉獻自己的力量,才無愧於炎黃子孫。
設計意圖:感情升華感染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發學生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民族。
⑸ 鋼琴曲黃河頌表達什麼
我們希望和平,但我們不怕戰爭。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我們會和我們的敵人斗爭到底。由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發展而來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也是中國音樂史上的著名篇章,著名鋼琴家孔祥東、許忠和殷朝宗等都將《黃河》演繹至化境。而現在市面上的鋼琴協奏曲《黃河》由殷承宗等主持改編創作而成,殷承宗在1970年成功進行了首演,此後這首樂曲成為中國音樂史上不朽的樂章,無數的音樂家彈奏它,它也感染了無數的心靈。殷承宗不僅是一名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也是一位作曲家,他將許多中國古曲成功改編成鋼琴曲,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等。殷承宗的《黃河》鋼琴協奏曲共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序曲。 以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組曲中的《黃河船夫曲》為基本旋律,吸取黃河兩岸勞動歌曲尤其是黃河船夫號子作為音樂素材,描寫了船夫們與風浪搏戰的動人場面和黃河兩岸勞作人們的樂觀情緒。鋼琴與樂隊以豐富的音響效果造成磅礴的氣勢,展現了一幅黃河船夫搏擊風浪的壯麗畫面。 第二樂章:黃河頌。 這是一首表現以黃河文化源遠流長,象徵著中華兒女的母親河的熱情頌歌,充滿宏偉、豪放和深沉的激情。由大提琴奏出的主題作引子,壯闊而熱情,內在而深切。這一主題由鋼琴深情地奏出,它敍述了黃河的源遠流長,曲折宛轉,繼而又奔騰起伏,恢弘博大,展現出一幅黃河與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全曲在贊美詩的高潮中結束。 第三樂章:黃河憤。 以原大合唱中的《黃水謠》與《黃河怨》作素材發展創作而成。《黃水謠》敘述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黃河怨》以悲慘纏綿的音調,唱出了被壓廹,被污辱的倫陷區婦女的痛苦哀怨。這兩段音樂素材通過協奏曲在《黃河憤》中得到了新的展示,以長笛吹奏出明快的引子帶出鋼琴歡暢的樂段。樸素動人的曲調,描寫了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傾訴著人們在美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景象。當日軍入侵,鋼琴奏出深沉的和弦及傷感的旋律,繼而是充滿激憤的樂音,樂隊強烈的呼應,這是對敵寇的殘暴發出的強烈的控訴。從憤恨的高潮轉入深沉的思考,在帶有無限傷痛的和弦中漸漸轉入下一樂章。保衛黃河。 銅管樂奏出短促庄嚴的引子,帶出鋼琴的華彩樂段,銅管樂發出警號。鋼琴奏出《保衛黃河》的主題曲調,各種樂器分別配合鋼琴反復予以變奏、輪變,造成了此起彼伏,層層高漲激越之勢,猶如咆哮的黃河,後浪推前浪;猶如覺醒的民眾,萬眾一心,端起了土槍舉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全中國。在聲勢不斷加強之中,樂曲一次次推向高潮,營造出了一個氣勢恢弘音樂場面,預示著在遼闊的黃河兩岸乃至整個中華大地上,這場民族保衛祖國的抗戰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全曲在揉進《東方紅》的主旋律聲中結束民族音樂欣賞這門課程,讓我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一些精華篇章。欣賞這些富餘民族文化的音樂,使我爆發出心靈智慧的火花,讓精神和智力在藝術陶冶中得以融合。欣賞《黃河鋼琴協奏曲》時,那充滿激情的歌頌,振奮人心的旋律,點燃了我心中的愛國熱情。聯繫到最近一段時間民族的抗日情緒,如寧波,杭州,上海,廈門,深圳等等大中城市頻頻爆發抗日遊行,成都的日本超市被砸。我為他們的行勁感到自豪,並為學校禁止我門參加重慶的遊行感到悲哀。我不是一個熱愛鐵血的人,但在必要時我們需要有鐵血政策。我上論壇看到了很多這方面的帖子,其中,有些人就是在遊行當中高唱《保衛黃河》,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在課堂上,聽著《黃河大合唱》,我無形中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促使我進一步去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次思考自己的人生態度。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堅定了我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念。 在第三章《黃河憤》和第四章《保衛黃河》當中,樂章體現了當日寇入侵,中華民族遭受空前災難,處於危難關頭,全體動員起來,為保衛黃河,保衛家園而戰斗。它實實在在地告訴我:我們曾經有過沒有光明、沒有自由、沒有歡樂的時刻。而就是在那樣的時刻,在壓迫和痛苦聲中,《黃河大合唱》誕生了!像一聲怒吼,更象一聲號角,從中國最貧瘠的地方,從集合了最優秀的中國的人地方,升騰而起!不要說在那熱血沸騰的日子,在那到處都是尋求解放的眼睛的日子裡,就是今天,需要我們以種族的面目出現的時刻,一有《黃河大合唱》,它依然能喚起一種驚天動地的氣概,依然能使我們油然而生一種氣吞山河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特別在如今日本又有右傾傾向的時候,給了我們很好的警示作用。我們希望和平,但我們不怕戰爭。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我們會和我們的敵人斗爭到底
我復制的,求採納
⑹ 《黃河頌》有感
感想裡面有的,自己看把
在藝術上,全詩構思完整,布局講究,以黃河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為貫穿形象,熔鑄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詩呈現出強大的力度。同時由於詩人從中國傳統詩詞表現手法上吸收借鑒,組詩節奏明快,語言凝煉。 光未然1940年在重慶從事文藝活動,創作長篇敘事詩《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詩的形式曲折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的強烈要求。「皖南事變」後他被迫出走緬甸,團結華僑文化界和華僑青年從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動。1942年回到雲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據流傳的民歌編寫了長篇敘事詩《阿細人的歌》,同時創作了抒情長詩《綠色的伊拉瓦底》。
背景資料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1969年問世數年後,《解放日報》美術編輯洪廣文需要借調人手繪畫宣傳畫作。1972年,年僅25歲的陳逸飛為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油畫組負責人,隨即與夏葆元、王永強、張定釗、秦大虎、嚴國基奉調參與上海市《黃河》油畫組畫的設計。創作室位於漢口路309號的舊《申報》大樓三樓。
鋼琴協奏曲共成4個部分,這組畫也分為4幅。嚴國基畫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陳逸飛畫第二樂章《黃河頌》,夏葆元和王永強畫第三樂章《黃河憤》;秦大虎和張定釗畫的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其中《保衛黃河》原本是畫毛澤東與林彪在一起,後來林彪變節,需要重畫。
在四幅作品中,陳逸飛的《黃河頌》最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畫一位紅軍外,身邊還有一位披著羊皮的農民,但陳逸飛認為一個人站在山嶺,會令畫面更簡潔有力,在第二稿剔走農民角色。這做法當時引起美術界爭議,認為這做法不能代表群眾,至少也得加個民兵。為了按自己的想法繪出該畫,陳逸飛為此要跟各領導打招呼、通關系。
陳逸飛為了畫士兵手握步槍的樣子,還找來了一張蘇聯油畫的印刷品,內容是列寧檢閱軍隊,一排排戰士手握步槍,陳逸飛為了研究這張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一個上午。
直至5年後,1977年舉辦的全軍美術展首次展出該作,其感染力和繪畫技巧引起美術界的關注,奠定了陳逸飛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陳逸飛決定出國,登機前一晚,突然決定要將數幅畫搬走,尤其是《黃河頌》。由於《黃河頌》長297厘米、寬143.5厘米,陳逸飛要叫一班小兄弟幫手搬運,但畫作實在太大,要用兩輛自行車一前一後才可以載走,不料在拐彎時,《黃河頌》的畫布裂開了。據說後來的修復工作是由陳逸飛胞弟陳逸鳴負責。
1997年元旦陳逸飛在《新民晚報》曾撰寫《既英雄又浪漫》一文說:「《黃河頌》最初的構想,是畫一個羊倌,扎著羊肚子頭巾,扛著頭,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復思量後,發覺這種表現方式幾乎是在詮釋《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便毅然舍棄。轉而改成一個紅軍戰士,站在山巔,笑傲山河。創作過程中,我把山頂明亮如熾的光感復還到畫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紅軍戰士的步槍槍眼裡,畫了一小團紅布,形同一朵盛開鮮艷的小花,還在他的腳下,畫上一行斜飛南行的大雁。」
1996年,該畫在香港蘇富比公司拍賣,以128.5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中國最昂貴的油畫之一。2007年5月13日該畫將在嘉德公司拍賣會上再次拍賣,嘉德公司估價為2000萬元。
編輯本段我怎樣寫《黃河》 (冼星海)
《黃河》的創作,雖然是在一個物質條件很缺乏的延安產生,但它已經創立了現階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
過去的救亡歌曲雖然發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廣大群眾的愛護,但不久又為群眾所唾棄。因此,「量」與「質」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間消滅或全失效用。
《黃河》的歌詞雖帶文雅一點,但不會傷害它的作風。它有偉大的氣魄,有技巧,有熱情和真實,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現階段的環境,指出「保衛黃河」的重要意義。它還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1.《黃河船夫曲》
你如果靜心去聽,你可發現一幅圖畫,像幾十個船夫劃船,畫面上充滿斗爭的力量。歌曲有兩種情緒是值得注意的:開首的緊張情緒,是船夫們渡黃河時和波濤掙扎的情形,他們唱「劃喲沖上前」,「烏雲遮滿天……」,「浪花打進船,夥伴哪!睜開眼!舵手啊!拉住腕!……拚命哪!莫膽寒!」「行船好比上火線,團結一心沖上前!」最後一段是比較輕快一點。在他們沒有渡過黃河以前,他們充滿愉快與光明。經過他們一陣大笑以後,情緒已達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氣也可以喘一喘了。
2.《黃河頌》
是用頌歌的方法寫的,大都帶有奔放的熱情,高歌贊頌黃河之偉大、堅強。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
3.《黃河之水天上來》
是一首朗誦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詞的內容全由三弦表達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調伴奏方法。歐洲有一種歌詞與伴奏獨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爾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國歌曲用三弦來伴奏而表達歌詞的內容,又可獨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嘗試。三弦的調子里,除了黃河的波浪澎湃聲外,還有兩個調蘊藏著:一個是《滿江紅》,另一個是《義勇軍進行曲》。但只有一點,而沒用全曲(這是由於曲調組織的關系)。
4.《黃河對口曲》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調)寫的,最後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調配合起來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對唱和合唱。還有,過門比較輕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動作去幫助歌曲的傳達,更覺生動。
5.《黃水謠》
是齊唱的民謠式歌曲。音調比較簡單,帶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與普通一般只是頹廢不同,《黃水謠》裡面還充滿著希望和奮斗!
6.《黃河怨》
代表婦女被壓迫的聲音,被污辱的聲音。音調悲慘纏綿,是含著眼淚來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沒有這種感情,聽眾必然沒有同感的,而這應是值得注意的。
7.《保衛黃河》
是一首輪唱曲,從兩部起至四部輪唱。每一句開頭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樂觀地唱出。這是全用中國旋律寫的。到三部至四部輪唱時,內中有「龍格龍格龍」,是輪唱的伴唱,唱時要唱出風格才有趣。整個是非常有力和雄偉,一起一伏,變化無窮,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8.《怒吼吧!黃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裡面有二、三、四部不同聲部的組合。曲調是誠懇和雄厚,但充滿熱血和鼓勵,是《黃河》一個最重要的主調。最後兩句:「向著全中國受難的大眾,發出戰斗的警號!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們,發出戰斗的警號!」要不斷地唱三、四、五次,直至聽眾有了同感才轉到結尾。最好用軍號吹奏主調,用戰鼓伴奏,更可表現「黃河」的偉大。它的怒吼啟發著全世界的受難大眾和勞動的人們。
《黃河》的做法,在中國是第一次嘗試。希望愛護中國新音樂運動的群眾給我一個指導,使我得了鼓勵,更努力去創作。
(摘自《冼星海全集》)
《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來電話約稿,以《黃河大合唱》的誕生為題,要我為《華語快報》撰文,以配合中國偉大作曲家冼星海的這部藝術作品在香港「黃河音樂節」隆重上演。圍繞這個題目,我早寫過回憶錄,要說的都說過了。而盛意難卻,雖是限題限時作文,也該再試試看。我要藉此機會,熱烈祝賀「黃河音樂節」取得豐碩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請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藉此表示謝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結識的時候,他已經大發宏願,要通過自己創造的音樂形象,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苦難、掙扎、奮斗,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勝利的確信。他把這一宏願灌注到他正在寫作的《民族交響樂》中。抗戰爆發了,這是全中國人民熱情奔放的時代,作家藝術家更處於熱情奔放的潮頭。他寫了很多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愛國歌曲,更希望通過聲樂藝術的長篇巨著以表現自己的宏願。這說明《黃河大合唱》的誕生,符合時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蘊蓄已久的內在要求。
回想起來,作曲家反映時代要求的宏願,也正是中國作家藝術家共同的心願,我也並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敵演劇第三隊的同志們一起,經常在大西北的黃河兩岸行軍。在敵後游擊根據地活動。中國雄奇的山川,游擊健兒們英勇的身姿,時刻強烈地感動著我,我在心頭醞釀著一個篇幅較大的朗誦詩《黃河吟》。稍後在延安治病寫詩時,接受星海和演劇三隊同志們的建議,改寫為《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現在可以補充的是,當時有兩個印象,強烈地直接激發了胸中蘊蓄的詩情。一個是渡過黃河險灘時船夫們駕駛方舟(確確實實是方舟)同驚濤駭浪搏鬥的情景,這已經在《黃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現和發揮了。當時,同舟共濟的鄔析零同志記錄下來的船夫號子,曾經是星海作曲時的重要參考。再一個是行經山西吉縣以北的壺口(虎口)看黃河激流墮入懸崖深淵形成尼亞加拉大瀑布式的壯美圖景。這是著名的「黃河冒煙」「陸地行舟」(船過此處要在陸上繞行一段)的地方。我被這大自然的奇觀驚呆了。我把當時的印象如實地寫進朗誦歌曲《黃河之水天上來》(大合唱第三首)中,我說「如實地寫」,因為確實「從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濃煙上升」,它確實「搖動了地殼,沖散了天上的烏雲」;這里描述的歷史上西北人民無盡的苦難,當時「黃河兩岸游擊兵團、野戰兵團,星羅棋布,穿插在敵人後面」的奇異場面,也都是真實的。《黃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這個第三首,被寫成一首朗誦歌曲,這在詞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嘗試。星海寫道:「中國歌曲用三弦來伴奏能表達歌詞的內容,而又可獨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嘗試。」(《我怎樣寫黃河大合唱》)我以為應當這樣嘗試發揮藝術的效果。
全國解放後,《黃河大合唱》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誦歌曲《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對此表示遺憾。朗誦歌曲表演時難度較大。他們怕處理不好,影響了整個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首次兩場演出,是由我帶病朗誦的,當時伴奏條件也比較簡朴。後來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業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氣呵成的完整演唱,並未因第三首難於處理砸了鍋。現在的專業團體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條件比過去強得多。我希望藝術家們克服困難,希望聽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現在還記得,1939年2月的一個晚上,延安交際處一個寬大窯洞里,抗戰演劇第三隊30位同志共度愉快的農歷除夕。我應邀從二十里鋪的醫院趕來參加這個晚會。星海同志也應邀參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燈下,我站起來作了幾句說明,然後很帶感情地一氣朗誦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黃河》歌詞。同志們以期待的眼光聚精會神地諦聽著。掌聲剛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來,把歌詞抓在手裡,說:「我有把握寫好它!」接著是更熱烈的掌聲,雜以歡呼,祝賀這詩與音樂的心靈的契合。
《黃河大合唱》主要是音樂藝術的成就。歌詞為實現作曲家的宏願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痛惜天才的作曲家過早地離去!要是他活到今天——當然是80高齡了,聽到他的歌聲至今還在大河上下、天南海北鼓舞著炎黃子孫團結奮起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那該多好啊!要是他還活著,在他正常延續的後40年中間,他該寫出多少不朽的時代樂章啊!想到這里,越發感到我們損失之大!越發激勵年輕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彌補我們的重大損失,並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創造,為新中國增添新的光彩!
(原載1985年8月28日紐約《華語快報》)
四、《黃河》本事(光未然)
黃河以其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它贊頌著歌唱著。
在《黃河大合唱》中,展開了一幅壯大的幻想和現實的圖畫。
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
於是在高山之巔,出現了時代的歌手,他代表著祖國英勇的兒女,歌頌著黃河,並要學著他的榜樣,像他一樣偉大、堅強。
民族的詩人在亞洲巨人面前,興起了懷古的心情。他向著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他看見巨人醒來了,掀起他的怒濤,發出他的狂叫,響應著祖國滿山遍野的戰斗的歌聲。
黃河東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樂,一旦暴敵侵入,帶來了瘋狂的殺傷,妻離子散,一片凄涼。
兩個流亡的老鄉,在黃河邊上不期而遇,他們各自訴說著自己的命運,終於一同踏上了戰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個鄉村婦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獸的蹂躪,在一個凄風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黃河邊上,經過一陣悲慘的哭訴,便投身到滾滾的黃河波濤之中。
這時在河東,河北,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里,四面八方都捲起了復仇的巨浪,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正在為保衛黃河、保衛祖國而戰。
怒吼吧,黃河!向著全中國被壓迫的人民,向著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吧!——我們代表五萬萬人民為祖國的最後勝利而吶喊著。
原文
黃河頌(光未然)
(朗誦詞)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里,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贊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盪盪,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編輯本段學習與探究
整體把握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詩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經創作出歌詞《五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歌詞經譜曲後廣為傳唱。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又創作了篇幅與規模更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頌》開篇明確「歌頌黃河」的主題,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最後尾聲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黃河頌》詩人採用象徵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
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本文選自《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詩人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面對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他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奮斗的精神與不屈地意志。於是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創作了篇幅與規模宏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
問題研究
1.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對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一句,首先應該明確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麼。從全句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應該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一瀉萬丈,/浩浩盪盪」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注意刻畫黃河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練習說明
一有感情地朗誦這首歌詞。
這首歌詞以氣勢取勝。朗誦時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感情,如果能夠調動學生產生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正處於危機之中的悲壯情懷,就可以產生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誦讀。不宜過多過早對學生施加朗讀技巧的訓練指導。
二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麼感情?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歌詞內容。教師應注意題目中包含的兩個深淺不同的層次。第一問是從表層設問,首先應該抓住「黃河的氣魄」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反復感知課文,感受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魄。其次,應該注意到「從哪些方面」這一要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徵、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
第二問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創作的目的。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三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體會詩歌的兩種美學風格——崇高與優美。但在教學實際中,不必過分在術語上糾纏,應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感知來把握這兩類詩的特徵。
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詞屬於這類風格;上學期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則屬於委婉含蓄的詩。
編輯本段教學建議
一、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可以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課教學應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應該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學設計
1.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范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3.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志,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⑺ 黃河頌賞析
光未然《黃河頌》賞析
------光未然《黃河頌》賞析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作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黃河大合唱》就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其中的一個樂章,它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
從內容看,第一節是朗誦詞,是全詩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稱呼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
第二節是歌詞,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文中用一個「望」字來統帥,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頌黃河,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了黃河的歷史貢獻;歌頌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黃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激勵著中華民族。歌詞中反復出現「啊!黃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頌」的部分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
最後尾聲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向它學習的誓言,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詩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黃河頌》詩人採用象徵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
⑻ 課文黃河頌交代了什麼
交代了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交代了黃河兩岸人民,是我們偉大的人民。
⑼ 關於黃河頌的學習資料 急!!!
一、整體把握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詩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經創作出歌詞《五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歌詞經譜曲後廣為傳唱。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又創作了篇幅與規模更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二、問題研究
1.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對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一句,首先應該明確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麼。從全句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應該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一瀉萬丈,/浩浩盪盪」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注意刻畫黃河形象,注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練習說明
一有感情地朗誦這首歌詞。
這首歌詞以氣勢取勝。朗誦時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感情,如果能夠調動學生產生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正處於危機之中的悲壯情懷,就可以產生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誦讀。不宜過多過早對學生施加朗讀技巧的訓練指導。
二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麼感情?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歌詞內容。教師應注意題目中包含的兩個深淺不同的層次。第一問是從表層設問,首先應該抓住「黃河的氣魄」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反復感知課文,感受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魄。其次,應該注意到「從哪些方面」這一要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徵、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
第二問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創作的目的。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三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你認為這首詩屬於哪一種?為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一兩例嗎?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體會詩歌的兩種美學風格——崇高與優美。但在教學實際中,不必過分在術語上糾纏,應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感知來把握這兩類詩的特徵。
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詞屬於這類風格;上學期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則屬於委婉含蓄的詩。
教學建議
一、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可以藉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課教學應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應該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學設計
1.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范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3.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②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④「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志,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 主體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4.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5.課外作業
①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有關資料
一、作者介紹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27年在中學時代即參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輟學,曾做過學徒、店員和小學教師。1936年抵達上海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從事進步文藝活動。1935年8月創作《五月的鮮花》歌詞,以其深懷憂患與憤恨體現濃郁深沉的抒情氣息廣為傳唱。1939年到延安後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
二、我怎樣寫《黃河》 (冼星海)
《黃河》的創作,雖然是在一個物質條件很缺乏的延安產生,但它已經創立了現階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
過去的救亡歌曲雖然發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廣大群眾的愛護,但不久又為群眾所唾棄。因此,「量」與「質」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間消滅或全失效用。
《黃河》的歌詞雖帶文雅一點,但不會傷害它的作風。它有偉大的氣魄,有技巧,有熱情和真實,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現階段的環境,指出「保衛黃河」的重要意義。它還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1.《黃河船夫曲》
你如果靜心去聽,你可發現一幅圖畫,像幾十個船夫劃船,畫面上充滿斗爭的力量。歌曲有兩種情緒是值得注意的:開首的緊張情緒,是船夫們渡黃河時和波濤掙扎的情形,他們唱「劃喲沖上前」,「烏雲遮滿天……」,「浪花打進船,夥伴哪!睜開眼!舵手啊!拉住腕!……拚命哪!莫膽寒!」「行船好比上火線,團結一心沖上前!」最後一段是比較輕快一點。在他們沒有渡過黃河以前,他們充滿愉快與光明。經過他們一陣大笑以後,情緒已達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氣也可以喘一喘了。
2.《黃河頌》
是用頌歌的方法寫的,大都帶有奔放的熱情,高歌贊頌黃河之偉大、堅強。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
3.《黃河之水天上來》
是一首朗誦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詞的內容全由三弦表達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調伴奏方法。歐洲有一種歌詞與伴奏獨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爾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國歌曲用三弦來伴奏而表達歌詞的內容,又可獨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嘗試。三弦的調子里,除了黃河的波浪澎湃聲外,還有兩個調蘊藏著:一個是《滿江紅》,另一個是《義勇軍進行曲》。但只有一點,而沒用全曲(這是由於曲調組織的關系)。
4.《黃河對口曲》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調)寫的,最後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調配合起來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對唱和合唱。還有,過門比較輕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動作去幫助歌曲的傳達,更覺生動。
5.《黃水謠》
是齊唱的民謠式歌曲。音調比較簡單,帶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與普通一般只是頹廢不同,《黃水謠》裡面還充滿著希望和奮斗!
6.《黃河怨》
代表婦女被壓迫的聲音,被污辱的聲音。音調悲慘纏綿,是含著眼淚來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沒有這種感情,聽眾必然沒有同感的,而這應是值得注意的。
7.《保衛黃河》
是一首輪唱曲,從兩部起至四部輪唱。每一句開頭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樂觀地唱出。這是全用中國旋律寫的。到三部至四部輪唱時,內中有「龍格龍格龍」,是輪唱的伴唱,唱時要唱出風格才有趣。整個是非常有力和雄偉,一起一伏,變化無窮,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8.《怒吼吧!黃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裡面有二、三、四部不同聲部的組合。曲調是誠懇和雄厚,但充滿熱血和鼓勵,是《黃河》一個最重要的主調。最後兩句:「向著全中國受難的大眾,發出戰斗的警號!向著全世界勞動的人們,發出戰斗的警號!」要不斷地唱三、四、五次,直至聽眾有了同感才轉到結尾。最好用軍號吹奏主調,用戰鼓伴奏,更可表現「黃河」的偉大。它的怒吼啟發著全世界的受難大眾和勞動的人們。
《黃河》的做法,在中國是第一次嘗試。希望愛護中國新音樂運動的群眾給我一個指導,使我得了鼓勵,更努力去創作。
(摘自《冼星海全集》)
三、《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來電話約稿,以《黃河大合唱》的誕生為題,要我為《華語快報》撰文,以配合中國偉大作曲家冼星海的這部藝術作品在香港「黃河音樂節」隆重上演。圍繞這個題目,我早寫過回憶錄,要說的都說過了。而盛意難卻,雖是限題限時作文,也該再試試看。我要藉此機會,熱烈祝賀「黃河音樂節」取得豐碩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請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藉此表示謝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結識的時候,他已經大發宏願,要通過自己創造的音樂形象,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苦難、掙扎、奮斗,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勝利的確信。他把這一宏願灌注到他正在寫作的《民族交響樂》中。抗戰爆發了,這是全中國人民熱情奔放的時代,作家藝術家更處於熱情奔放的潮頭。他寫了很多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愛國歌曲,更希望通過聲樂藝術的長篇巨著以表現自己的宏願。這說明《黃河大合唱》的誕生,符合時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蘊蓄已久的內在要求。
回想起來,作曲家反映時代要求的宏願,也正是中國作家藝術家共同的心願,我也並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敵演劇第三隊的同志們一起,經常在大西北的黃河兩岸行軍。在敵後游擊根據地活動。中國雄奇的山川,游擊健兒們英勇的身姿,時刻強烈地感動著我,我在心頭醞釀著一個篇幅較大的朗誦詩《黃河吟》。稍後在延安治病寫詩時,接受星海和演劇三隊同志們的建議,改寫為《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現在可以補充的是,當時有兩個印象,強烈地直接激發了胸中蘊蓄的詩情。一個是渡過黃河險灘時船夫們駕駛方舟(確確實實是方舟)同驚濤駭浪搏鬥的情景,這已經在《黃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現和發揮了。當時,同舟共濟的鄔析零同志記錄下來的船夫號子,曾經是星海作曲時的重要參考。再一個是行經山西吉縣以北的壺口(虎口)看黃河激流墮入懸崖深淵形成尼亞加拉大瀑布式的壯美圖景。這是著名的「黃河冒煙」「陸地行舟」(船過此處要在陸上繞行一段)的地方。我被這大自然的奇觀驚呆了。我把當時的印象如實地寫進朗誦歌曲《黃河之水天上來》(大合唱第三首)中,我說「如實地寫」,因為確實「從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濃煙上升」,它確實「搖動了地殼,沖散了天上的烏雲」;這里描述的歷史上西北人民無盡的苦難,當時「黃河兩岸游擊兵團、野戰兵團,星羅棋布,穿插在敵人後面」的奇異場面,也都是真實的。《黃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這個第三首,被寫成一首朗誦歌曲,這在詞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嘗試。星海寫道:「中國歌曲用三弦來伴奏能表達歌詞的內容,而又可獨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嘗試。」(《我怎樣寫黃河大合唱》)我以為應當這樣嘗試發揮藝術的效果。
全國解放後,《黃河大合唱》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誦歌曲《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對此表示遺憾。朗誦歌曲表演時難度較大。他們怕處理不好,影響了整個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首次兩場演出,是由我帶病朗誦的,當時伴奏條件也比較簡朴。後來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業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氣呵成的完整演唱,並未因第三首難於處理砸了鍋。現在的專業團體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條件比過去強得多。我希望藝術家們克服困難,希望聽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現在還記得,1939年2月的一個晚上,延安交際處一個寬大窯洞里,抗戰演劇第三隊30位同志共度愉快的農歷除夕。我應邀從二十里鋪的醫院趕來參加這個晚會。星海同志也應邀參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燈下,我站起來作了幾句說明,然後很帶感情地一氣朗誦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黃河》歌詞。同志們以期待的眼光聚精會神地諦聽著。掌聲剛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來,把歌詞抓在手裡,說:「我有把握寫好它!」接著是更熱烈的掌聲,雜以歡呼,祝賀這詩與音樂的心靈的契合。
《黃河大合唱》主要是音樂藝術的成就。歌詞為實現作曲家的宏願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痛惜天才的作曲家過早地離去!要是他活到今天——當然是80高齡了,聽到他的歌聲至今還在大河上下、天南海北鼓舞著炎黃子孫團結奮起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那該多好啊!要是他還活著,在他正常延續的後40年中間,他該寫出多少不朽的時代樂章啊!想到這里,越發感到我們損失之大!越發激勵年輕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彌補我們的重大損失,並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創造,為新中國增添新的光彩!
(原載1985年8月28日紐約《華語快報》)
四、《黃河》本事(光未然)
黃河以其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它贊頌著歌唱著。
在《黃河大合唱》中,展開了一幅壯大的幻想和現實的圖畫。
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
於是在高山之巔,出現了時代的歌手,他代表著祖國英勇的兒女,歌頌著黃河,並要學著他的榜樣,像他一樣偉大、堅強。
民族的詩人在亞洲巨人面前,興起了懷古的心情。他向著黃河巨人,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他看見巨人醒來了,掀起他的怒濤,發出他的狂叫,響應著祖國滿山遍野的戰斗的歌聲。
黃河東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樂,一旦暴敵侵入,帶來了瘋狂的殺傷,妻離子散,一片凄涼。
兩個流亡的老鄉,在黃河邊上不期而遇,他們各自訴說著自己的命運,終於一同踏上了戰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個鄉村婦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獸的蹂躪,在一個凄風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黃河邊上,經過一陣悲慘的哭訴,便投身到滾滾的黃河波濤之中。
這時在河東,河北,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里,四面八方都捲起了復仇的巨浪,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正在為保衛黃河、保衛祖國而戰。
怒吼吧,黃河!向著全中國被壓迫的人民,向著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吧!——我們代表五萬萬人民為祖國的最後勝利而吶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