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一名小學音樂老師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為了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卓有成效的整體提升,國家教育部每兩年舉行一次全國音樂教師基本功展示活動,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每年都舉辦一次音樂教師基本功的比賽,.對於「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功」都有一個更清楚,更全面的認識。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整體推進,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的認識、學習和提高又有的求,我在多年的中學音樂教育教學中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和探索。 1.音樂技術基本功 音樂技術基本功實際就是音樂學科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是一個合格音樂教師的基礎和前提,具體說來就是大中專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所開設的幾門課程:如聲樂,鋼琴,舞蹈,合唱與指揮,視唱,練耳,樂理,欣賞,音樂史,教學法……還有層次高一點的和聲,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樂理論和技術課程,這對於今天的中小學音樂老師來說,不存在主課和副課,主修和選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讀書期間由於種種原因沒有選修的課程今天也不得不補上這些必備的科目。 2..舞台演藝基本功 舞台演藝基本功本來是對職業演藝員的要求,但對於「新課標」要求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來說應該是必備的,否則「音樂表現能力」這一教學價值教師無法很好地實施。表現是實踐性很強地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時間活動中使學生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盡管發達的現代傳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強最好的藝術形象瞬間展現在學生眼前,但學生依然感到遙遠,彷彿不是人為的,因為那是電子的,虛擬的,缺乏足夠的感染力,沒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來得親切和自然,這個重要的教學實施應該是我們音樂老師盡可能的職責,所以音樂老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演藝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樂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台演藝基本功。 3.教學創造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教學創造基本功我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的,一方面是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實際就是排節目,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中小學音樂老師在學校利用課外時間給學生排練節目是不可推辭的責任,這件極富創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音樂老師妙筆生花,樂不可言。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被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很久很久。音樂,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藝術,它的特徵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演繹提供了想像、聯想的廣闊空間。長期以來,教師習慣於把學生當作教學的對象,知識的承載體。在音樂課堂上,一味的強求學生進行枯燥的知識訓練,不厭其煩的、長時間的講解樂理知識,要學生記住大量音樂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老師首先要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變支配者、管理者為協助者,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組織、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高度自由的想像與創造的空間,通過對音樂的創造和再創造(音樂表現)更充分地理解音樂,熱愛音樂。例如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作與即興創造:可以是節奏、旋律的即興問答、接龍、重組等,也可以是滲透在音樂 教學的各個環節:為歌曲配節奏,樂句填空,為旋律即興填詞,命題創作、為歌曲、樂曲編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為歌曲、樂曲配伴奏,音樂小製作,為詩歌朗涌選配音樂,為舞蹈表演選配音樂等。在創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迅速的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與表達;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說,音樂課中「創造」並不是過分偏重於理論的指導,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學作曲」,以學生作了多少「曲」作為「創造性」的標志。這一切都要求教師本身所具備的創造基本功來完成。 4.音樂製作基本功 音樂教師的音樂製作基本功主要使指電腦音像的製作技術,說起「電腦音樂製作」,在當今社會上,對於從事音樂藝術工作的人來講,早已不是什麼陌生的事,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及活動的積極影響使有目共睹的。的確,電腦音樂製作技術給予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 5.文化理論基本功 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文化理論基本功主要使指音樂老師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與音樂相關的綜合文化素養,它不應該只是停留在熱愛音樂和談論音樂這個層面,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能力。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的文化理論水平起決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教學過程加強對人文精神的渲染,關注學生的精神、洞察學生的心靈世界,全方位的關心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化積淀的中小學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具備較為完善的人格,也就是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這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6.課堂教學基本功 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不應與文化課的要求相抵觸:首先是儀表端正、自然、大方、得體和認真的教學態度;寓育人於教學活動中並具有自身教學特色,能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教學風格,然後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表述觀點正確,概念清楚,重點突出,詳略及難點處理得當;用普通話講課,語言准確、簡潔、生動;書法流暢美觀;多媒體教學技能熟練,最後是教學過程各環節連貫,教學時間分配合理。 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提升,離不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靠的是音樂教師的基本功。教師的基本功絕不是彈琴唱歌跳舞的表演和寫文章,更不是精雕細作的某一堂師生「做秀」的音樂課,而是把扎實的基本功轉化為課堂教學能力,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整體體現。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提高是多途徑的,不僅可以靠音樂師范院校的培養,還可以通過繼續教育等途徑教師自己加強和提高現有的能力和水平。可喜的是研究和思考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功並堅持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早已在全體音樂教師中開展得有聲有色,相信決不會辜負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Ⅱ 小學音樂教育法什麼音樂教育課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大腦思維,但在打開思維時,又同時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活躍的音樂課上。在進行音樂知識教學時。有時會出現紀律混亂,以至無法進行正常的課堂教學。根據生理學和心理學原理,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求知慾旺盛,活動性大,模仿能力強,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高度重視音樂課的組織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精力集中,以便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形成一整套的課堂常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較容易地把課堂管理好。只有充分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和好勝慾望,不斷變換組織教學的評價方式,讓課堂保留新鮮感,才會讓他們有足夠的興趣堅持40 分鍾,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進行有效地組織教學:
(一)、新課導入要新奇多樣 新課導入,是組織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精心設計的導入就象歌劇中的序曲、樂曲中的前奏一樣: 教師應注重自身形象,營造良好氣氛。有人把課堂比作舞台,一堂課就是一場精彩的演出,作為「主要演員」的老師,其形象將會影響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學生。其語言、神態、舉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比如,在走進教室時,老師戴著與本堂課有關的頭飾走進教室。這時所有的學生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給 整堂課開了一個良好的頭。
(二)、教師要加強自身音樂素質,採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多種教學方法: 從「說」「彈」「聽」「唱」四個方面下功夫; 「說」教師採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富有童趣的語言,有利於組織音樂課堂教學: 教學活動的靈魂就在於教學的語言技巧,教學語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興致勃勃。一個優秀的音樂教師,應該具有駕權語言的高超技能:親切舒緩的語氣、抑揚頓挫的語調、張馳相間的語速、強弱適當的音量。使教學語言給人以一種強烈的流利動聽、富有磁力的語感美的刺激,為教學增輝添彩。例如,我在一年級上音樂課時教唱每首歌曲時都會帶領孩子們讀一讀歌詞,讀的時候按節奏讀,生動形象的表演讀。手一邊打拍子,聲音抑揚頓挫,讀到動物的聲音時,還要模仿動物的樣子。孩子們就會很感興趣地模仿得活靈活現。到了演唱此歌曲的時候,也會很有感情的。 「彈」 教師有著強硬的彈奏基本功,有利於組織音樂課堂教學: 上音樂課時,教師盡量多利用琴聲來組織教學,設計不同的旋律,表示不同的意思。如:我上課起立時,彈得是上行音階的旋律:o,re,mi,fa,suo,la,si,o.請坐下,彈得是 o,si,la,suo,fa,mi,re,o.請坐好,彈得旋律是柱式旋律 o,mi,suo.多咪嗦,每次老師要進行組織教學時,只要彈奏相關的旋律學生就馬上做到了,老師也很輕松,學生也很配合,用琴聲進行組織教學,遠遠要比用語言大喊請坐好管用的多.教師只有過硬的演奏技巧,才能給學生帶來生動的音樂形象。而生動形象的演奏不僅可以用充滿藝術的魅力感染學生,加深教師的音樂語言的講解,而且能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敬仰以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為順利學習奠定基礎。教師自彈自唱在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特點選擇伴奏的音型.我想,一個教師優美的琴聲一定能緊緊扣住學生的心。組織好整堂課的教學的。 「聽」用「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感受音樂有利於組織音樂課堂教學: 其實,給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唱歌曲,不是一句一句的教會的,而是聽會的。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歌唱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教師一句一句的教唱,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超過兩遍就不會再理會你了。那麼老師就只有採用多種形式給學生聽。 用多種形式給學生聆聽歌曲, 為了避免教師只是彈奏范唱的單一性,教師必須藉助其它現代化的音樂設備來充實課堂,調節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多媒體展示歌曲。多媒體准確生動的范唱,能較好地揭示歌曲的內容,讓學生清楚的認識歌曲的節拍、節奏、調式、調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緒,感受和理解歌曲風格與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還能提供學習的「摹仿源」,培養學生良好的 觀察力。激發學生的表演欲。它比單純的聽錄音欣賞效果更好。直觀形象的視聽結合欣賞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音樂情感! 「唱」小學低年級多採用表演唱,活躍課堂,有利於組織音樂課堂教學: 現行的小學低年級音樂教材中,選擇了許多適合於低年級兒童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的音樂作品,結合班情我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用角色化的歌表演與游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發他們真心去體驗每一首音樂作品。久而久之,學生在初步聆聽的同時就能感知樂曲的情緒是屬於哪一種,應該用什麼心情去表演。同時提醒學生在演唱時面部表情的變化和心靈情感的體驗,在展示表演的過程中多多鼓勵表現好的學生,讓其他學生更好的模仿。如歌曲《兩只小耳朵》,它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我們聽到的不只這些聲音,還有小狗汪汪的叫聲,小貓喵喵叫的聲音比書上寫的多多了,我能改一改行嗎?」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改一改啊,把你們喜歡聽到的所有聲音都可以寫出來唱一唱」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唱的唱、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這樣,學生便會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表現出對音樂體驗的 自然流露,對音樂學習也隨即變被動為主動。學生的心理壓力就沒有了,課堂氣氛隨即變得輕松、愉快!
(三)組織教學靈活多變,表揚為主: 1、表情語言鼓勵!一個贊許的微笑、驚喜的眼神,足以激盪起學生心海中愉悅的漣漪,給他們一個充滿愛意的目光,讓學生收獲一臉的燦爛。 2、肢體語言鼓勵!誇張的伸手,風趣地豎起大拇指,摸一摸學生的頭,或輕拍一下學生的肩膀,僅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如一絲春風輕拂學生的心田,其心裡的畏縮也早已煙消雲散了,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 3、獎品鼓勵評價!將表揚物質化和精神化相統一——在分組的區域里用不同形狀的小獎品(如五角星、小紅花、紅蘋果),及時鼓勵積極學習的學生,並且不斷變換圖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在低段教學中效果非常顯著。 總之,課堂組織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Ⅲ 小學音樂教育雜志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國關於中小學音樂雜志非常少。
人民音樂出版社《回中國音樂教育》和答浙江音協出版的《中小學音樂教育》非常適合普通中小學音樂老師和學生來看。除此以外,江西的《琴童》、甘肅的《小演奏家》兩個雜志也不錯,裡面也有相當版面是關於小學音樂教育的。《中國音樂教育》和《中小學音樂教育》最為符合你的要求。
Ⅳ 小學音樂教育的未來發展怎麼樣
很有前景啊!因為現在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全面發展,在說現在高中的藝體生越來越多,這也是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資源!
Ⅳ 做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什麼能力
一、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有教學的實踐能力 (一)要有教學研究的理念和能力。音樂教師要有標新立異意識。要有突破教參教材學生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要善於肢解教材,重組教學內容,以獲得教育實踐的新穎性和高效率,要能夠設計充滿新意、具有教學實效的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案,要能夠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善於總結自己的經驗、借鑒同行的成果,提煉有價值的教學研究能力。 (二) 有實際教學能力,要有使音樂課堂教學成為蘊涵審美價值、洋溢審美情緒的立體動態藝術的能力。即課堂教學的能力。 1、深刻理解、全面掌握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正確地分析處理中學各年級的音樂教材。 2、在教學中能體現以美育為主導,以發展學生智能和培養創造能力為目標,完整地完成音樂教育的任務。 3、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音樂藝術的獨特風格,並富於感染力。能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及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力,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情操。 4、需有較高水平的范唱或演奏能力,能吸引和啟迪學生,提高教學效果。演唱、自彈自唱、伴奏是音樂教師的基本功。大多數教師在演唱、彈奏等基本功方面還顯得薄弱、困難,必須要加強這些方面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能力。 5、能積極承擔校內外公開教學的任務,,對其他教師能起示範指導作用的能力。 (三)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識。要教好學生,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功力。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池水,而且是一池活水。面對時代的挑戰,教師和其他行業一樣,時時刻刻在發生著變化,競爭體系的引進、評價體系的更新、學生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要等等,學生們在飛速地進步,如果我們還是止步不前,最終等待我們的是被淘汰的命運。教師必須重視科研,要做到以科助教,只有兩項齊頭並進,我們才會快速達到時代的要求,才配得上專業化、規范化的人類工程師這個稱號。 (四)能熟練運用的網路信息的技術的能力,現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未來全球信息基礎設施網的開通,無疑需要我們音樂教師對信息傳播基礎設施幾相關科技知識具有了解和掌握的能力,從而熟練地從網路的各種載體中獲取信息,並有效地應用到自己的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去。運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音樂體驗: 二 、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有教學的創新能力 大量事實證明: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思維力、記憶力、想像力、創新能力及促進人際交往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音樂教學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容器、是存儲燃料的罐子,而教師更像是學生思維的保姆,不會也不可能給他們提供創造思維的時間、空間,教師只教教材授人以魚。現代教學強調用教材教授人以漁,因此,音樂教師必須有教學創新能力。 (一)對教材的再創造的能力 過去,我們只考慮教什麼,對於怎樣教的問題未給予重視。而後者則是更重要的。因為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同樣一首歌曲就可以有多種形式的教法。如只教會歌曲是一種教法;又學歌曲,又表演是一種教法;又學歌,又表演,又改編歌也是一種教法。教法不同,學生的收獲當然也就有差異。因此,教師在准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一定要對教材進行再創作,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音樂教師要有培養學生創造意識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常發現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思維敏捷,他們的創意出乎教師的意料之外,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並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啟迪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與思維能力;教師應培養學生創造個人音樂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參與音樂生活,學會根據生活需要選擇音樂,探索創造個人的音樂生活,啟發學生的創造意識。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時代,是一個創造的時代,是一個人才、智慧競爭的時代。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音樂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著想,幫助他們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大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創造音樂。 三、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有把握學生心理特徵進行音樂教學的能力 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認識過程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情感過程是指人對事物的喜怒哀樂的情緒表現和愛憎好惡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熱情、心境等;意志過程則是把想像、理想設法變成現實的心理過程。 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並能引導和控制學生的心理過程,即要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引發他們豐富的情感,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體現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就是要教給學生感受、理解與掌握音樂內涵的本領,要把握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徵,合理安排音樂教學的程序和方法。 小學低年級,這時的孩子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對簡單具體的事物易於接受,易被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色彩鮮艷的活動的教具所吸引,以機械記憶為主,思維主要是根據直觀形象的外在屬性進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讓他們在游戲與娛樂中學習初步的音樂知識。 小學中年級,不再單純追求主要作用於感官的感覺上的需要,這時的學生開始需要比從前更進一步的得到知覺上的滿足。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運用歌(樂)曲所表現的典型的意境與情緒,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注意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掌握和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行簡單的分析、綜合、比較與分類能力的培養,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維與概括能力。中年級是從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的階段,在音樂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級的方法,也不可全盤舍棄那些在低年級有效又適用於中年級的教學方法。要根據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著學生的興趣,選擇有利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能強化其參與意識的教學方法。 小學高年級,由於年齡增長和身體發育,學生在心理上有了較大的變化。就認識過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漸上升到主導方面,使抽象思維有了發展的可能性。理解記憶能力越來越強,思維方式由以具體思維為主的形式逐漸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形式過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發展。在這一時期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性意學生的情緒,可適當講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故事,如名人與音樂、音樂家軼事、名曲誕生的趣事等。如果學生處於變聲期,可多安排一些器樂教學和欣賞教學以及能夠調動學生內心活動的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創作慾望等。高年級的唱歌教學應從重視外在的表現(如律動、游戲等)向重視內心情緒的表現方面轉變,更要強調唱歌的藝術表現效果,但其先決條件是學生喜歡音樂和愛唱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進入中學,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發育處於高峰期。主要表現在學生興趣廣泛,成人感強,自尊心、榮譽感和好勝心強。意志品質有了突出表現,自我意識有明顯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占優勢。這一時期學生心理發展表現的主要特點是:好爭論、好懷疑、情感變化決而不穩定等等。但是少年朝的心理發展是受社會、家庭、學校制約的,尤其是社會與家庭的影響更突出一些。所以,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不但要鑽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同時還要了解社會上的流行音樂及其在學生中的影響等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發揮學校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導和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學校音樂教育如果能與學生的心理過程相符合,則能夠促進學生具有音樂感的願望得到健康的發展。反之,則容易產生兩種後果:一部分熱衷於升學的學生(或在各種壓力下只注重文化課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動和愛好的那部分學生)具有音樂感的願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歡音樂而學校又不能滿足他們愛好音樂的願望的學生,則會向追求社會上流行歌曲的方向發展。由於缺乏基本的音樂常識和鑒賞能力而不辨良莠,學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會受到某些不良影響。 所以,音樂教師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各種音樂素質以及音樂教育教學的能力,還必須具有把握學生心理特徵進行音樂教學的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教師素質的重要方面。同樣教材,兩名教師可能教出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的。音樂教師也只有具備以上的教學能力,才能完成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任務。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Ⅵ 小學生需要怎樣的音樂教育
在古希臘特爾阿波羅神殿牆上,刻有這樣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仍然是一個謎。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指出:盡管有腦力風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類研究課題風靡全球,但是我們還遠遠做得很不夠。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論述要建設我們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明確指出: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顯然,「四有」都屬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范疇,都屬於道德教育任務,培養中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特別是在新課改下《思品與社會》教學,談談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幾種途徑。
一、對小學生要重視德性認知教育
加強小學生認知教育是道德行為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現代化德育課程體系,開展德性知識學習活動,做好德育教材建設。當前我們正面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此時我們更應該把學生的德育任務擺在首位,從小學到時中學把德育內容注入各學科教學的始終,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成完整體系,使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德育認知應與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發展水平相適應,並注重開發和調動學生心理潛能,從而去實現德育的內化。目前,有的教師自身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不高,超前、過高、或不按教育規律進行德育,導致學生無法接受、無法承受;有的教師脫離學生生活的環境,脫離現實生活,脫離學生實際,想當然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只求形式、不講內函。致使學生無法接受,達不到內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目的。
二、增強學生強化與內化統一的自我意識
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是強化與內化的統一,強化包括認知強化,文明行為訓練和良好品德強化。例如:如何使學生學會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熱愛集體,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等,都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尤其要對學生進行行為方式示範,組織示範或模仿性道德實踐,讓小學生在直觀形象地強化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示範,達到內化的目的,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素材
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材料、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去挖掘、發現,並及時有效地加以滲透、利用。例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課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就應充分的把它利用發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教師應把《思品與生活》和《思品與社會》課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而不應把灌輸知識目標、政治常識放在第一位。同樣《語文》課是向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其它的一些學科中也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都應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於教學之中。
四、加強課外延伸,滲透德育行為
英國學者萊基在《歐洲倫理生活晚》一書中,曾將人的德性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肅德性;第二類是壯烈德性;第三類是溫和德性;第四類是實用德性。尤其是第四類德性,它是促使人們走向事業成功的德性。因此,我們除在學科教育中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開展課內外活動或各種實踐活動。比如:舉行一次「清潔沱江河——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可能會比一些反復灌輸道德觀念或社會意識的特定課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學生去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五、重視學生社會公德建設在道德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連串列為,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與剛強才能衡量出來。
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會形象,制定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語言、文明行為公約等。號召學生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為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等主題活動,這種延伸於課外的德育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環境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世界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學生受到那樣這樣的影響。」學博為師,德高是范;教師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深刻的意義。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甚至習性無一不作為信息傳導給學生的大腦,反饋於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規范自己的形象。教師要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帶動學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就必須努力提高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七、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德育
如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沖突,增加其混亂性,從而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品性的養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視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根本原因在於道德在塑造人的心靈、秩序和人格結構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面對當今社會要盡可能地優化當今的德育環境,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有效協調,使小學生成為新世紀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的家長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單獨留家就讀或實行隔代管理,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致使部分學生從小養成不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單親子女的增多,給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難度。為培育合格建設人才,全社會都應動員起來,實行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網路教育。
當然,中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途徑還很多,作為新世紀的德育工作者,應在新形勢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徑,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全格人才而奮斗。
Ⅶ 想訂一份小學音樂教學類的報紙或雜志或期刊,大家有什麼好的介紹
人民音樂出版社《中國音樂教育》和浙江音協出版的《中小學音回樂教育》非常適答合普通中小學音樂老師和學生來看。除此以外,江西的《琴童》、甘肅的《小演奏家》兩個雜志也不錯,裡面也有相當版面是關於小學音樂教育的。《中國音樂教育》和《中小學音樂教育》最為符合你的要求。 《中小學音樂教育》是國內創刊最早,專門為音樂教育事業服務的,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音樂期刊。該刊為月刊,全年12期、大16開本。本刊薈萃教師的豐碩成果,以鮮明的特色和實用的價值,深受國內外音樂教育界的歡迎。 《中小學音樂教育》為廣大師生設立了'音教暢想'、'創意課堂'、'教案精選'、'音樂知識'、'校園旋律'等專欄,全方位展示國內音樂教育的現狀;反映教師的心聲;推廣、交流國內外先進的音樂教學方法;豐富了學生的音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