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音樂課教學環節有哪些
1、信息技術在音樂課課前就可用到。學生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網際網路,對教師所指定的主題及范圍進行搜索,從而獲得主題的多種方面的相關知識,為上課貯備書本以外的知識。這樣,學生不僅能實現「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更能在課堂學習中實現「師生互動,學生互教」式學習。
如在《過新年》中,我切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及學生的信息素養,布置課前網上作業,即讓學生在網際網路上收集有關過年的傳說、習俗及自己最喜歡的新年音樂,為教學作知識准備。當學生對這一主題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後,他們是非常自豪的,覺得自己有「料」去教別人。因此,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是空前踴躍、積極的,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將自己在網上獲得的關於過年的信息告訴同學們,學生在自主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發現了南北新年音樂的異同。在匯報與交流信息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對大量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優選和進一步的加工,獲得了學習能力的培養,體現了音樂教學的開放性。
2、在「感受音樂意境」環節上,信息技術的作用非常大。信息技術的有效介入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音樂從單純的聽覺藝術拓展為視聽藝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必須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引發了學習的動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景,以語言描述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如在《咚咚嗆》中,我用多媒體播放舞獅、舞龍的表演片段,精彩的舞獅、舞龍的表演鏡頭與喜慶的鑼鼓音樂結合在一起,帶給了學生無以倫比的震撼的視聽感受。此時多媒體的應用再度呈現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聞所見,拉近了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增加了親切感,同時彌補了以往傳統教學中掛圖式靜態教學的不足,使課堂充滿動感,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愛音樂的興趣及參與音樂活動的強烈願望,學生們唱的帶勁極了。
3、在「聽音樂」的環節用到信息技術手段。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運用多媒體豐富的音響效果,能辨別音的高低、長短、強弱,能知道自己或別人唱得是否正確。所以,通過聽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音樂。在教學中,首先,我讓孩子們聽多媒體中各種樂器發出的美妙的聲音,使他們了解音樂,喜愛音樂;其次,在課上我選擇孩子們在幼兒園學到的歌曲通過多媒體播放給他們聽,使他們對過去的生活產生美好的回憶;選擇他們喜歡聽的小學生歌曲,使他們對小學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後,讓他們在每節課剩餘時間欣賞一首兒童動畫片的音樂畫面,使他們感覺到沒有上夠音樂課,盼望下節音樂課早日到來。
4、在「為樂曲伴奏」的環節,我也用到信息技術教學。我設計出簡易明了的圖譜,圖譜中把需要的樂器按音樂的節奏進行排列組合,根據旋律的特點,利用PowerPoint製作平台設計出活動的樂譜來代替板書,圖譜既形象、生動,色彩又鮮艷,然後讓學生們拿著自製的樂器按圖譜為樂曲伴奏。學生一下就接受了,而且圖譜可以在老師的控制下發出聲音,既減低了學生為樂曲伴奏的難度,增加了課堂密度,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學生律動」的環節也應運用到多媒體手段。音樂中的「做」包括做游戲、做律動、做表演及節奏樂器訓練等。目的是讓低年級小朋友對音樂的內在理解,通過外在的各種手段加以表現,使學生的內心溢於言表。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點,讓他們在多媒體音樂畫面中去模仿、去表演。有時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如:「小鳥飛」、「小魚游」等表現抒情的三拍子音樂;「大象走」、「獅子走」等表現四拍子低沉緩慢的音樂;「小兔跳」、「青蛙跳」等表現二拍子活潑歡快的音樂。有時有節奏的表演小朋友們生活、學習、行為的律動模仿等等。
我認為只要用心設計,信息技術可以應用到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信息網路的多媒體優勢,能為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情境,全面增強音樂的時空效應,喚起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欣賞美的能力。
Ⅱ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的課堂效率
一、要重視音樂課的組織教學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是完成音樂教學大綱所賦予的教學任務的關鍵,而學生的興趣和慾望來自於教師嚴謹而周密的教學構思.在一堂課的組織教學中,特別要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1.開頭要新穎
對音樂感興趣是孩子們的共性,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但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目的任務,將難點、重點、主導思想、作品風格、音樂知識等,形象而生動地導入到課的主體中去,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學生的興趣、慾望才能長盛不衰.例如在教材中有許多作品如《圖蘭朵》等都有故事背景,教師在教唱或欣賞之前,先把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作一些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故事有所了解,從而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興趣也隨之倍增.
2.銜接要巧妙
教學環節之間,新舊知識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就會流利順暢.教師仔細分析教材,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課堂教學便能保持整體性.
3.結尾要精彩
一出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音樂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華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可以在生動的故事中結尾,可以在聽教師范唱或聽錄音中結尾,也可以請演唱水平高的學生演唱或全班學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師生對唱,學生邊歌邊舞中結尾.把一堂課的結尾搞得生動活躍,熱熱鬧鬧,使學生像聽小說連播,觀看連續劇那樣在撩人心緒的懸念中盼望下周音樂課的到來.
強調了音樂課堂教學的三個環節,並不意味著其他環節可以忽略.音樂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它們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部件,只有每個部件運轉正常,才能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組織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應注意各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低段學生應該多用引導、鼓勵、表揚等進行誘導;中段則應多採用啟發、思考、發現等方法進行疏導.另外,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結合自身各方面條件,揚長避短,使自己始終保持一定的權威性、示範性,減少失誤.
二、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
教學內容是一堂音樂課的核心,也是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所以教師上一堂課,首先要將教學任務完成.而教師既要完成教學內容,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當然,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講解方法,歌唱教學、器樂教學、欣賞教學、律動教學、創作教學、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而不同的作品和內容又有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爭取找到該教學內容的最佳講解方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例如:學生對掌握不同的節奏型,往往會出現困難和混淆.如果死記硬背,為學生帶來許多困難.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不同音響特點編寫一些節奏歌謠或歸類比較,讓學生反復練唱或分析對比.如鍾擺搖(的嗒的嗒)、打機槍(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等,這不但對視唱有所幫助,對以後的聽音記譜也有促進作用,同時,增加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採用提問、思考、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的有意提問,能把學生帶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別是對節奏特點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讓學生找出,教師還可以故意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弄錯,請學生來糾正老師的錯誤,從而引導學生去思索和鑒別.
三、要積極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法國一位著名演員曾說: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圖畫的感染力,遠遠比不上舞台上正確發出的一聲嘆息那樣動人.由此看來,音樂教學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以唱歌為例,如《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保衛黃河》、《歡樂頌》等齊唱、輪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師一個人范唱、是不能表現齊唱的雄壯有力、輪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豐厚和聲效果的.從人聲分類看,獨唱又分為童聲獨唱、女聲獨唱和男聲獨唱,從基本音區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區的不同.音樂教師是女性的,唱不了男聲;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聲.解決這些矛盾的辦法是什麼?就是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因為只有它才能准確地表現體裁和音色,准確表現音樂形象.
Ⅲ 如何實現高效的音樂課堂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越來越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斷拓展,音樂課堂氣氛寬松而和諧。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面對課程改革的挑戰,應重新審視課堂、反思課堂,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優化課堂教學,點燃學生對音樂的情感之火,巧妙運用鼓勵藝術,激發學生的進取心。換角度思考,該如何實現高效的音樂課堂?通過教學實踐,我建議嘗試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加強語言紐帶,加強課堂效果的關鍵
德國教育家蒂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遞知識的本領,而在於鼓勵、喚醒、鼓舞」。在教學中,語言是師生交流的紐帶,教師的言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面對課程改革的挑戰,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動腦筋想辦法讓課堂活起來。如果缺乏生動形象的語言,音樂的魅力將無法展現,也就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語言的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音樂教學應建立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要懂得如何巧妙的運用鼓勵藝術,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如一句「好」「太棒了」「加油哦」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動起來,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充分展示教師的語言魅力。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在教學中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信息技術聚焦課堂
在音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並自始至終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將音樂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如何讓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有機相結合呢?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創編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等實踐活動,就得利用好信息技術聚焦課堂。如在《時間像小馬車》一課中,我精心製作了馬兒「滴答滴答」走路這一環節,學生聽到美妙的馬蹄聲,都不由自主地想學馬兒奔跑起來,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因此,信息技術的使用,使音樂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此外,在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時,要根據每節課的音樂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尋找突破重難點的策略。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共享,如各類教育教學所需的課件和影視錄像等加深學生對作品地理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與優秀的傳統教育手段相結合,使音樂課堂教學從觀念上、內容上、教學手段上有所突破,實現音樂教育的現代化,從而更好的優化音樂的教學課堂,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開放課堂教學,為音樂教學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音樂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先營造氛圍,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後,才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如在教學《那達慕之歌》這首歌曲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蒙古族的盛大節日的熱鬧場景,直觀地介紹了蒙古各種樂器,並准備了哈達讓學生進入角色去體驗蒙古人的熱情,還播放了幾種相關樂器的獨奏曲讓學生欣賞,滿足了學生聽——辨——賞的享受過程。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那達慕之歌》的音樂活動中,為了讓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感受這首民族樂曲的特色,我運用信息技術整合了有關蒙古人的資料、音樂舞蹈音像與蒙古人的生活習性,學生不由自主的載歌載舞,興趣被調動起來,加深學生對《那達慕之歌》這首節奏明快、歡樂熱烈的樂曲的理解,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音樂的律動。這樣學生不僅樂於參與音樂活動,學習效果也較好。
四、鼓勵學生多表現,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深入展開,傳統的教學方法面臨著重大的挑戰。音樂是一門充滿情感的藝術學科,它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因此,營造充滿和諧、愉悅的課堂生態,教與學、學與學是形成和諧的關鍵。不是每個學生都對音樂充滿興趣,因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經之路。不管是歌唱課還是欣賞課,學生的參與都非常重要。學生經過努力,在精心准備一次表演後,內心感覺是美好的,這時教師就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贊美,可以豎起大拇指,也可以點點頭。教師簡單的行為鼓勵都會收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產生自信,音樂素養也相應的有所提高。
總之,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盡可能著力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知識。教師還要在教法上加以創新,激活學生學習的動力。構建高效課堂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只要教師投入其中,從自身做起,從每節課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深入研究,音樂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將指日可待。
Ⅳ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
仔細備課,激起學生的興味,防止學生把音樂課作為休憩調整的課 2011-10-24 13:54:27
Ⅳ 以下有關音樂課拓展教學的環節,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或時間安排,你認可嗎請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有一位教
最後的《夜曲》部分應該是拓展延伸環節,我認為應該讓學生欣賞完畢,通過討論來感受樂曲的意境,如果很倉促的結束課程,拓展延伸環節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Ⅵ 如何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
素質教育新政實施以來,我校積極構建高校課堂活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還課堂於學生,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我認為音樂學科是所有學科當中最富有激情、最充滿活力、最能給人帶來愉快的學科,很多學生都喜歡音樂,期待著上音樂課。但音樂課也不是一直都充滿了陽光。為了讓學生在「樂中學」、讓老師在「樂中教」,讓我們一起來構建快樂課堂,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嚮往的快樂天堂。音樂是感性的和實踐的藝術,試圖去說教音樂或講解音樂的做法,只能降低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的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音樂的自身規律,突出參與性、實踐性和活動性。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打造活力高效的音樂課堂。那麼,如何讓課堂成為快樂天堂?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跟老師們一起交流:
一、深入發掘教材內容,全面拓展教學空間
音樂教材是教師教學的立足點,是學生學習和理解音樂的基本點。學生藉助教材獲得廣泛的音樂信息和音樂知識,引發知識學習的聯動性和想像力,才能在更廣泛的層面上獲取音樂學習的廣闊空間。只有這樣,音樂教育才能達到其真正的目的。現代的學生更樂意通過電視和互聯網來獲取信息,也就是說,老師再不能站在教室前告訴學生所有需要掌握的內容了。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和理解教材中的音樂,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認識和學習教材以外的音樂。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使學生學會如何獲取音樂知識的信息、如何獲取理解音樂的渠道,以及如何掌握音樂技能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結合教材內容提出新的問題,不僅要立足教材,還要超越教材面向更廣泛的音樂領域,所提問題越有挑戰性,越值得懷疑,越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越好。
二、注重過程與方法,突出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在以往「以知識為線索」的教學過程中,很容易造成「以知識為主」的誤解和傾向,很容易把教學設計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識上,一心一意思考如何使學生獲得知識,而忽視了「過程」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習音樂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與此相反的是,有些教師則過於強調了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以花里胡哨的架子和虛而不實的形式掩蓋了實際的教學內容。因此,這一目標是促進學生音樂知識技能的掌握和形成的重要途徑,其本質內容應體現在知識技能的學習中,絕不能泛化。就音樂教學來說,音樂體驗和感悟的過程、音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甚至比音樂教學的結果更重要。因為,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也是表演的藝術,在音樂展示和表露的過程中滲透了大量的音樂本真的內在特徵及情感信息。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里又細化為四個具體目標指向,即體驗、比較、探究、合作。概括地講,體驗是音樂教學的特殊過程,比較是音樂教學的特殊方法,探究是音樂教學的特殊路徑,合作是音樂教學的特殊形式。
音樂是表演的藝術,群體的參與性、小組或團隊合作式的活動形式、教學中的動態因素,十分有利於師生的互動及參與者之間的互助,更有利於達成和實現共同學習或教學的目標。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和樂器演奏形式
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和實物演奏的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進行音樂欣賞課二胡獨奏《賽馬》的教學活動中,我通過讓學生認識接觸實物二胡、體會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從而引起了學生欣賞的興趣。接著,我運用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利用觀賞賽馬的動畫感受熱烈歡騰的賽馬情景,音畫結合,更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深度。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三個樂段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我利用課件讓學生進行比較,通過學生自主討論,給了學生更多藝術想像和生活聯想的空間。最後,我讓學生進行分組創編,充分展示自己對樂曲的理解,使欣賞活動達到了一個高潮。
四、師生要始終以聽覺體驗為先導,注重情感體驗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感受和理解音樂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因此,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提高「聽」的效果,應始終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作為教師一定要針對教學對象設計聽的方案,要避免以「說」干擾「聽」、支離破碎地「聽」、匆忙應付地「聽」、稀里糊塗地「聽」等做法。音樂的內涵都滲透在其鳴響著的聲音里,只要會聽,就能與自己的心靈產生對應和共鳴,就能享受到音樂的愉悅感和美感。教師始終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聽覺的渠道接近音樂、走進音樂,進而感受和理解音樂。「聽」應該是音樂學習的主要途徑。
五、改善評價機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
音樂課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體現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激勵評價,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信心為宗旨的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恰當地使用激勵評價的教學手段,可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早日形成。在教師的激勵下,我們能看到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明顯提高,課堂紀律表現良好,主動參與唱歌教學、欣賞教學、器樂教學的學生比例有所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創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揮,課堂教學秩序良好,學生的音樂素養也有顯著提高。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課堂教學因素佔了相當的比例,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准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
Ⅶ 淺談上好音樂課的幾個重要環節
小學教育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起步階段,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有利於學生未來能夠感受和欣賞音樂的美,或者為未來的音樂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音樂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於音樂課堂及音樂本身的興趣,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一、 突出教學理念
小學音樂課程不要求學生對於音樂進行創造,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課本中除了音樂的文字內容是起輔助作用,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奧秘,而過分重視文字知識的掌握就是本末倒置,違背了教學理念。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融合。如今的小學音樂教師過分關注教學的形式,而忽視了課堂內容的選擇,實際上教的內容遠比教的方式要重要。還有部分教師堅持一切都要回歸課本的觀念,課本中的知識就是教學目標,這種觀念是陳舊而腐朽的。教學不能離開課本,但是教師也應該將生活實際中新鮮的音樂成果帶到課堂中,為學生添加新鮮的「養分」。因此,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要有機地結合。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對於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中設置拓展環節,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在合作中學習,有利於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 全面培養學生的興趣
對於小學生來說,興趣便是他們最好的老師。因為小學知識較淺,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意願。如果他們對於學習沒有興趣,便會產生逆反心理,課堂學習便很難進行。故音樂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對於課堂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要堅持備課。教師要學著去了解大部分學生的興趣,在備課時,抓住課程中的重點難點,並在課件中添加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和其他素材。這樣乏味的音樂課堂才會被學生所喜歡,教學中的重難點也可以通過備課得到突出。
教師還應該經常在課堂中增加小活動。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活動往往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如將枯燥的節奏練習改為他們所喜愛的兒歌;將每節課上課前的師生問好改成對唱的形式;選擇動畫片中的弦曲樂進行教學等。教師通過這樣的小環節,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教學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 全面運用現代化設備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模式的改革,音樂課程早已不是按照傳統的歌曲教授模式。教師可以利用電腦、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而不是用粉筆在黑板上畫音符。現代化設備在新時代的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時代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多媒體可以保證教師課堂內容的豐富性。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時,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音頻取代文字,來表達音樂之中深刻的內涵,不需要學生通過文字獲取信息,縮短了這一過程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需要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學會根據課堂內容自主製作課件,找到每節課的重點,著重展現學生比較喜歡的環節,從而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
音樂作為一門學科,其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范疇,也囊括了多種多樣的文化。教師僅僅通過語言和圖片的展示遠不能滿足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渴求,而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在民族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其民族的民風、習俗、建築風格等,學生對於這類文化往往十分感興趣,通過文化的了解也能夠增加對這首歌的理解。
四、 利用生活中的音樂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是永恆的哲理。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時刻留心身邊的音樂,去發現自然中美的聲音,感受音樂的魅力。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故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多實踐,努力發現生活中的音樂。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運用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去發掘,去開創。學生要發現生活中的音樂無處不在,身邊也是充斥著美的事物,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才是音樂的真諦。
五、 正確把握歌曲教學方向
小學唱歌教學的目標便是唱歌,這一項分為三個方面:第一,發展學生興趣,讓學生喜歡唱歌;第二促進情感交流,增加學生對於歌曲情感的理解;第三學習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唱」的方式分為聽唱與視唱,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將聽唱與視唱有機地結合。首先學生欣賞范唱,得出一個整體感受,接著教師根據學生對於歌曲的掌握程度,決定是否採用視唱。學生聽唱直到能夠完整地唱出整個句子之後,教師方可以從聽唱過渡到視唱,否則會破壞學生對於音樂的感受。教學方向還包含創作和拓展。在這一環節中,大部分教師會引導學生創作歌詞或者改變歌曲中的人物,沒有新鮮的東西。而正確的創新是應該改變歌曲的風格,將民歌改為山歌,改為流行樂等,每個人都採取不同的風格。學生在主動進行創編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六、 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利用肢體語言感染學生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優美的嗓音對於學生的感染力很重要,但同時生動形象的形體語言也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趣味。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動作、表情、手勢等向學生傳達音樂知識,展現歌曲表達的情感。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難以理解的重點難點,教師可以加入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例子,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出來,便於學生理解。在《小動物唱歌》這首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戴著手工製作的頭飾,扮演猴子、山羊等小動物,還可以喊幾個學生一起扮演小動物,邊跳邊唱,寓教於樂中,學生對於歌曲本身的記憶就能與肌肉記憶相結合,有利於學生對歌曲的掌握。教師要科學地將肢體語言和聲音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七、 總結
新課改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在保持音樂主題的同時,要牢記音樂教學的目標,採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愛上音樂,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提高音樂綜合素養。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拿出自己的真心,多思考,多創新,音樂課堂會變得多姿多彩。
Ⅷ 音樂實現描寫復雜思想的意圖的過程中不包括哪一環節
淺談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 內容提要: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並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因此,准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本文主要探討音樂欣賞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其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我從欣賞者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體驗的深淺這一角度出發進行論證,得出"准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這一結論。 關鍵詞:音樂 欣賞 感情 體驗 正文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於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於音樂的專門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欣賞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 一、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 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托爾斯泰曾說:「我喜歡音樂勝過其它一切藝術」。黑格爾曾說:「音樂是精神,是靈魂,它直接為自身發出聲音,引起自身注意,從中感到滿足……音樂是靈魂的語言,靈魂借聲音抒發自身深邃的喜悅與悲哀,在抒發中取得慰藉,超越於自然感情之上,音樂把內心深處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動化為自我傾聽的自由自在的,使心靈免於壓抑和痛苦……」。(引自《李斯特論柏遼茲與舒曼》第 26 頁)。首先,音樂中的投入、想像、聯想、思考的范圍是廣闊的,是不可造型的藝術,並在瞬間或長期都可以有著不同層次的情感。在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得到的音響效果,直接與人的生活經歷相撞擊,得到對作品的理解、分析,產生對人的影響,還會產生時空的超越,使欣賞者遠離此時此景,身臨音樂中所表現出的那個環境與時代,能夠與表現的內容共呼吸,共命運,共同體驗。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結論(自已認為滿意的結果)。音樂本身來源於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現,在此基礎上得以提煉和升華,情感也隨之加重。音樂藝術是綜合的藝術,它所包容的內容萬千,是其它任何藝術不可替代的,所以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以上闡述了音樂有著豐富的情感,人類的情感是最豐富的,二者不謀而合,因此可以通過情感的體驗使普通高中的學生更廣、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樂藝術的教育和培養。 對於音樂的專家來說,假如在欣賞音樂時只注意技巧、技術手法、結構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卻無動於衷,那麼他對音樂的欣賞也只覘其文而未見其心,見其表而未見其里",並不能完整地感受與領會音樂的美。一位有經驗的英國音樂教育家曾告誡說:"不要允許你的批評性的敏捷聰明窒息你的情緒反應。那些專家們經常把他們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 他還說:"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動過貝多芬寫這一作品(指 Waldstein )鋼琴奏鳴曲--引者注)的同樣感覺,或是認為你也有這種情感,你才有權利說你欣賞他。"②音樂是一種善於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 因此,准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比如,我們在聽到一首樂曲的時候,對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它或是快樂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這種伴隨著音樂感知而自然產生的感情體驗,就是我們所說的感性上的直接體驗。 ①布克( P.C.Buck ):《音樂家心理學》,中譯本,第 107 頁。 ②同上書,第 104 頁。 例如,我們聽到這樣一個音樂主題: 例 1 快速地 鄭路、馬洪業:《北京喜訊到邊寨》 我們自然會從這個由弦樂器和木管樂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躍的音樂主題中,獲得一種歡樂和喜悅的感情體驗。 而當我們聽到下面這個緩慢的、如泣如訴的音樂主題時,一種悲苦、凄涼的感情會不由自主地在我們的心頭湧起: 例2 慢速地 《江河水》 當在鋼琴上響起了下面這個在左手持續不斷地上下滾動的音型襯托下,由右手奏出的號角般鏗鏘有力的音樂動機時: 例3 肖邦:《 c 小調練習曲》 音樂中所表達的那種激昂悲憤的感情波濤,會把我們深深地打動。 欣賞者從音樂中獲得的這種感情體驗,並不是由於標題或文字說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種感性上的直接體驗。當然,欣賞者能夠在自己的意識中,把從聽覺感受到的音樂音響轉化為感情的體驗,是要以正確的音樂感知為前提的,而當欣賞者對某種音樂音響及其藝術風格不熟悉,不能正確地進行音樂感知的時候,那他就不可能獲得正確的感情體驗。我在為學生講課的過程中所做的課堂實驗表明,學生們對於他們熟悉的音樂風格,盡管預先並不清楚聽的是什麼樂曲,但還是能夠大體上正確地體驗到樂曲的感情性質。 例如,在對樂曲不作任何說明的情況下,我為學生們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協奏曲》中第一樂章副部主題在展開部的變奏段落的錄音,然後讓學生們寫出自己的感情體驗,五個學生的回答分別是: ( 1 )回憶的、欲以掙脫某種糾纏。 ( 2 )悲哀的、帶有哭泣的主題音調。 ( 3 )充滿深沉的情緒。 ( 4 )悲哀、哀怨。 ( 5 )遠方的傾訴。 五個學生的答案用語雖然不同,但他們的感情體驗在性質上卻比較接近,而且與原作的感情內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這首樂曲中所抒發的對祖國的深切思念與身在異鄉所感到的孤寂與愁苦的感情,學生們感性的直覺也是能夠有所體驗的。 然而,學生們對具有他們所不熟悉的音樂音響與藝術風格的樂曲,在感情體驗上卻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例如,我在課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瀟湘水雲》的主題呈示段落的錄音之後,照例讓學生們寫出自己的感情體驗,五個學生卻作出了各種不同的回答: ( 1 )敘述某種痛苦。 ( 2 )憂郁而充滿一種力量。 ( 3 )典雅而明快的情緒。 ( 4 )喜悅。 ( 5 )酒狂。 這里之所以會產生如此之大的差異,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體驗,主要原因是有些學生很少接觸古琴音樂,對古琴音樂還不能正確地進行感知,因此也就不能正確地體驗樂曲的感情內涵。 我們上面所講的欣賞者 二、情感體驗在音樂欣賞課中的重要性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並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從實踐教學中,情感體驗是可以獲得和培養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樂欣賞課中,學生可通過大量的音樂實踐得到情感的體驗、抒發、產生一定層次的認識、評價、鑒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修養水平。情感體驗疏通了教師與音樂,學生與音樂,教師與學生之間多方面的渠道。情感體驗是引導式與自然流露相配合,與音樂緊密相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產生的情感呼應就有了音樂知識內容的積累,音樂興趣的提高,尋找到適合於自已,並與性格相吻合或有差異的音樂去聆聽,感悟。普通高中音樂欣賞課在目前,課時少、內容多的情況下,(一般只在高中一年級開設音樂欣賞課,每周一節,二個學期,共約 35 節課左右,)情感體驗教學就更為重要了,音樂大門的開啟,要靠教師選擇好鑰匙,情感的調動和培養則是教學中最好的選擇。 對音樂的感性或者說是直感式的感情體驗,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方式。然而,它畢竟是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一種初步體驗。如果欣賞者僅憑直感去進行體驗,雖然有可能體驗到樂曲的基本感情,但卻往往會局限於喜怒哀樂的感情類型的體驗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體驗樂曲感情的內在含義。因此,對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進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認識的參與,即欣賞者要從各個方面去研究和了解樂曲感情的內在含義。只有在對樂曲感情賴以產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礎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之後,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確地領會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這正如毛澤東同志在他的哲學著作中所說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① 當然,我們這里是指對那些的確表現了深刻的感情內涵的音樂作品的欣賞而言。而我們之所以對音樂欣賞中的感情體驗提出這種進一步的要求,是因為音樂中所表現的感情既不是一種與人的思想沒有什麼聯系的神秘莫測的東西,也不是沒有生活基礎的主觀自生的東西。相反,音樂中的感情內涵是由一定的社會生活所引起,並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聯系的。正如我國古典音樂論著《樂記》所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②。但是由於音樂表現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現感情的同時,卻不能把感情所賴以產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礎同樣明確 ①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選集》四卷本,第 263 頁。 ②見《樂記》中的《樂本篇》。 地表現出來,這就要求欣賞者在對音樂中的感情內涵憑借感性進行體驗的同時,也能夠有意識地運用理解因素,深入體驗樂曲感情表現的內涵。 由於音樂中的感情內涵常常可以在音樂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據,例如在聲樂作品中可以在標題和文字說明中找到根;在標題音樂中可以在標題和文字說明中找到根據,因此,在對聲樂作品與標題器樂作品的感情體驗中,對這些非音樂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對這些非音樂因素不予注意,而僅憑感性體驗是很難深刻領會樂曲的感情內涵,特別是它的社會意義的。音樂是一種表現生活的藝術,為了避免音響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進行藝術表現,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藝術相結合,這種做法早在音樂發展的原始時代的歌、舞、詩三位一體的形式中就已經開始了。由於這些非音樂因素已經和音樂緊密地融合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欣賞者在對音樂進行感情體驗時,就需要運用理解認識這一心理要素去對這個藝術整體加以研究,從而加深對音樂的感情內涵的體驗。 有些無標題音樂作品,並沒有綜合運用非音樂因素,但是卻並不意味著這些音樂中的感情表現就沒有它們的生活和思想基礎。為了更深入地體驗這類樂曲的感情內涵,欣賞者一方面要通過對音樂本身的反復傾聽,憑借直感更准確、更細致地去體驗樂曲的感情表現,另一方面也要從更廣闊的方面,特別是從樂曲產生的社會環境、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意圖、藝術風格等各個方面去進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對樂曲感情內涵的正確把握。 三、如何使學生在欣賞課中獲得情感體驗 1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音樂欣賞是心理反映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外部音響感知——想像聯想——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音樂欣賞教學必須循著由表及裡的心理反映過程。從喜歡聽音樂,到用心用情去聆聽音樂,再到理解、評價、分析,使學生的欣賞層次逐步提高。最初可選擇一些膾炙人口的名曲,如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學生直接接受音樂的感染,打破了學生對音樂欣賞的神秘感,使學生感到能聽得懂音樂。在反復欣賞時,還會聽出不同的樂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結構,作品的風格等,調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如欣賞中國的古曲《春江花月夜》,這首作品聽過的同學不多,為了使學生能進入音樂,簡單地先把作品的標題、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內容作了簡析之後欣賞,並要求學生在欣賞之後寫一篇短文或一首詩。(課上欣賞二遍,一遍觀看錄像片,直觀地了解琵琶及民族管弦樂隊;第二遍聆聽全曲)。在欣賞過程中有的同學在筆記本上點點畫畫,有的同學用文字記錄,下課有的學生主動要求轉錄全曲。隨意摘抄一篇《雨霖鈴春江花月夜》——作者王苗苗(高中一年級學生)「皓月凝波,浮雲淡霧,寒煙飄渺,忽聞江樓鍾鼓,疑仙樂,濤音裊裊,晚風微拂江水,起層層漣漪。望天際,水盡雲合,默然生愁人魂消,憑欄望斷水迢迢,隱約處,輕舟過長橋。白發漁叟執篙,正高歌,樂得逍遙。漁船爭渡,打碎銅鑒驚起銀濤。漁歌漸遠風波靜,冷月上柳梢」。這位同學在最後的體會中寫到:「我最欣賞中國古代音樂。它清雅、流暢,唯有用陽春白雪四字方能概括。記得一次老師讓同學描寫《春江花月夜》的情景,最初我只想交差了事,但是當我把自己關在小屋裡,一遍又一遍地傾聽時,那纖指撫過琴弦而產生的美妙,把我帶入一個浮雲淡霧,寒煙漂渺的世界」。演唱音樂作品的主題,更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如古曲《長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漁陽鼙鼓動地來》,進行曲的風格,歌詞的描繪起伏疊盪,蘊含著激憤的因素在內心。學生們邊演唱邊體驗出強烈的民族意志。作品在音樂表現,力度的變化,調性的變化等方面更能突出地刻化士兵們對君主「重色思傾國,只愛美人醇酒,不愛江山」的昏庸狀態的不滿、憤慨的情緒,積極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把音樂,文學,繪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抒發、激盪學生內心的情感。音樂賦予了他們展現情感的空間。情感的交流使學生對音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一首首動人的音樂作品會長時間的保留在他們的記憶中。也許隨著時間地推移會有遺忘,但當音樂響起時他們又會投入其中,並會隨年齡、閱歷的增長而不斷提高欣賞層次。 教師在普通高中音樂欣賞課上要盡可能多的運用有利於教學的一切教學手段、方法,並且不斷地挖掘和提高,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體驗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延伸至學生今後對人生、對社會的體驗、認識、理解。. 2 、通過音樂自身的內容(音樂的要素)來進行情感體驗 柏拉圖曾說:「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以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樂教育是這樣,音樂藝術自身就應是美的化身。節奏平穩、節奏緩慢、節奏鮮 ①引自《西方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論音樂》第 10 頁 明、節奏富於民族特色,因此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是聲音在時間上的組 織。節奏的變化使情緒有很大的差異,節奏緩慢時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壓抑,節奏鮮明則一般情緒高漲、激動。節奏的快慢也會使生理、心理產生變化,情感體驗不相一致。節奏快心跳加快,動感增強,如非洲的音樂,高度發達的節奏快速,復雜多變,多層次這樣的節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員的共同感情和意志;節奏慢則心平氣合、穩重,在音樂作品中多用於敘事、抒情等。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做一些節奏練習,體會這些變化。 例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協奏曲》,如果學生們通過理解認識的作用,了解到這部協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晚年旅居美國時寫的作品,作者通過這部作品傾訴了他對遠隔重洋的祖國和親人的深切懷念,那麼,學生們在欣賞過程中就會對這部作品的感情內涵獲得更深刻的體驗。又如,對貝多芬的《愛格蒙特》所寫的十段配樂中的序曲,不了解這部戲劇的主人公愛格蒙特是十六世紀荷蘭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對他所領導的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和爭取獨立的斗爭也毫無所知,那麼也就很難體驗到這部序曲中戲劇性的感情變化:痛苦的呻吟、激烈的反抗、悲壯的頌歌和勝利的狂歡。如果欣賞者能夠充分發揮理解認時的作用,對這部戲劇的內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會對樂曲的感情內涵有更深刻的體驗,而這是單憑感性體驗所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對感情體驗的這種進一步的要求,卻並不是每一個音樂欣賞者都能夠作到的。對音樂家和音樂作品創作情況的了解也不是每一個音樂欣賞者都有條件進行的。而且,有許多無標題的器樂作品,作者在創作他們時往往沒有留下什麼有關記述,作品本身也並沒有表現什麼深刻的社會內容,而只是某種情緒的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難對樂曲做出進一步的解釋,而只能憑借音響感知和對作者總的創作個性和風格的把握來體驗樂曲的感情。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對於絕大多數音樂欣賞者來說。音樂欣賞中的感情體驗更多地還是以感受性的直觀形式進行的。象通常所說,欣賞者是處於一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的心理狀態之中,更何況音樂中所表達的感情,在很多情況下的確是"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呢!這樣判斷一個欣賞者是否能夠藉助於某種概念把體驗到的感情表達出來,而是要看要看欣賞者是否對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真正從內心裡有所體驗,欣賞者的感情是否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隨著音樂的進行而起伏、變化,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那就可以說是對音樂中所表現的感受情有所體驗了。當然,我們這樣說也並不是否認理解認識對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說明,這種理解認識只有融注於感受性的體驗之中,才能真正有助於音樂欣賞。 3 、根據高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通過音樂欣賞課中的情感體驗豐富、完善學生的情感世界 高中學生屬於青年初期,生理發育趨向成熟,在心理發展方面走向獨立,是一個人開始獨立決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時期。在他們的心理活動的發展過程中,有一點就是情緒、情感的日益豐富,表現為充滿活力、有熱情、重感情的特點。這些普遍的特徵在音樂欣賞課中都能得到體現,為學生提供了一方情感體驗的熱土。記得一次評優課,欣賞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先分主題、分段落,形象的欣賞,再完整的欣賞全曲,教室中一片「靜寂」,只有音樂在師生的心中跳躍,此時學生的主觀性被調動運用所學的音樂知識和音樂自身的表現緊密結合,聽覺、視覺、感覺、知覺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的去欣賞這首作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的魅力不可迴避,不管是否熱愛音樂,音樂都會無保留的傳送給每一個人,甚至有時會帶有一些強迫性,只要是有聽覺,音樂會用它特殊的方式與情感連通。音樂結束了,消失了,它留在每個同學的心中這真摯的情感,不正是學生們所應具有的和正在尋找的嗎! 4 、與時代相結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獲得情感體驗 別林斯基曾說:「不管哪一種音樂都反映一種情感,只要有情感,機械表達的可怕單調的印象就沒有了」①。情感的表現可體現在古典音樂之中,也可體現在通俗、流行音樂之中。學生平日所接觸的是大量的通俗音樂。如在課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課上找一點時間、機會給學生們自己, 5-10 分鍾,聽一些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可以放鬆他們緊張的神經,建立師生的溝通,使學生的音樂情感得已自由的發揮。課前教師要進行篩選,如雅尼音樂,帕瓦羅蒂與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陽》、《飲酒歌》等。小型的音樂欣賞會更深受學生的喜愛,不僅自娛自樂,同學之間相互影響,同學們欣賞水平和品味在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表演,台上盡情的表現,台下真情相伴反響強烈,情感投入越多,興趣就越濃厚。學生的性格、愛好等方面有差異所以選取不同風格的音樂與之相適應,相信會在某一時刻與他們相碰撞並爆出火花。 ①引自《樂話》第 258 頁。 情感體驗是音樂欣賞課中的重要環節。情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關鍵,教師、學生抓住並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和音樂自身進行體驗,就會產生好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也使音樂欣賞課更具有生命力。綜上所述只是音樂教育情感體驗的一部分,還需要深入研究和實踐下去,任務艱巨但有意義。讓我們共同為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出謀劃策,培養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奉獻出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才智。 綜上所述,我認為欣賞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首先對音樂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其次欣賞者要從各個方面去研究和了解樂曲感情的內在含義。換句話說,欣賞者要准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這是欣賞者在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當然,我又認為問題還有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音樂欣賞者的欣賞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個欣賞者都只能根據自己的不同生活經驗來體驗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因此,我們可以再從另外的角度去論證音樂欣賞活動是一種欣賞者的主體活動,欣賞者意識中的樂曲,必然滲透著他自己的主觀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創作這首樂曲時的感情體驗完全一樣。也就是說,音樂欣賞活動中主體與客體(欣賞者與被欣賞的樂曲)的關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辨證統一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