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維吾爾族的民族音樂
維吾爾傳統音樂
古代西域維吾爾地區的龜茲樂久負盛名。玄奘周遊列國後在《大唐西域記》卷一中記載:「屈友國(即龜茲)管弦伎樂,特善諸國。」可想像維吾爾在西元4世紀時就創造出了如此燦爛的音樂文化並聞名世界。如果說「特善諸國」的龜茲樂是古代維吾爾音樂的典範,那麼現今流傳在新疆地區並與龜茲樂有淵源關系的維吾爾木卡姆則是今日得藝術瑰寶。
維吾爾木卡姆
「木卡姆」是中亞、南亞、西亞、北非及整個伊斯蘭文化圈內擁有的一種樂舞形式。「木卡姆」這個詞源於阿拉伯語。在現代維吾爾語中,這個詞有廣、狹兩個含義,廣義指一種大型古典歌舞套曲,狹義則指以散板形式維吾爾木卡姆,他被譽為「維吾爾音樂之母」,源於民間,是融合維吾爾民歌、器樂、說唱、歌舞於一體的大型歌舞套曲形式。維吾爾木卡姆與其他國家的木卡姆相比,數量最多,藝術形式完整,為世界所矚目。
椐今新疆和田學者毛拉·伊斯邁托拉·穆吉孜的《樂師傳》 (1893)記載,木卡姆形成於15到16世紀。維吾爾木卡姆按流行地區和風格特色,可分為南疆木卡姆、北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留番木卡姆等等多種。每一種木卡姆有六至十二套。人們常說的十二木卡姆,是指南疆木卡姆,是由十二部大型古典套曲組成,每一部套曲又包括「窮乃合曼」、「達斯坦」和「麥西熱甫」這三個大部分。「窮乃合曼」從散板序唱開始進行,緊接是慢速的太孜,到熱烈的賽乃姆和大賽勒克,末尾以輕快的太喀特結束,其中有歌曲和舞曲,各曲間有間奏曲。「達斯·坦」由三到六首敘事歌組成,曲間有完整的間奏曲,音樂由慢而快,曲調相當流暢。「麥西熱甫」由三至六首節拍不同的舞蹈歌曲組成,曲間無間奏曲,情緒熱烈而奔放。十二木卡姆共有歌曲、樂曲260首,全部演唱一遍需要二十多個小時。伴奏樂器有薩它爾(主唱者自拉自唱)、彈布林、熱瓦甫、都它爾、丈介克、卡龍、小手鼓等等。
北疆木卡姆,是19世紀由南疆傳入,也有12套。除沒有「窮乃合曼」之外,結構與南疆木卡姆相同。音樂比較明快,主演唱者用彈布林或者薩它爾。而哈密木卡姆流行於東疆的哈密地區。與南、北疆木卡姆相比較,風格結構不盡相同。它由短小的散序起唱,接著演唱系列短小的歌曲和歌舞曲,無間奏曲。它也有十二套,稱哈密十二木卡姆。其伴奏樂器有哈密艾介克(似中胡)、刀郎熱瓦甫、手鼓等。全部歌曲有262首,從頭演唱一遍約需12個小時。
木卡姆唱詞,一些為古代名人詩作,每行15個音節,基本表現人民熱愛生活,批判黑暗,嚮往幸福;另一類來自民間藝人,每節4句,每句7個音節,內容多反映愛情和生活。
刀郎藝術
刀郎是喀什地區麥蓋提、巴楚、莎車的一種文化現象。刀郎舞稱刀郎賽乃姆,音樂稱刀郎木卡姆。刀郎舞是一種禮俗性舞蹈,逢節日喜慶,人們都要跳刀郎舞。開場時唱散板序歌,不舞。接著按嚴格的程式歌舞:奇克提麥(6/8)、賽乃姆<4/4)、賽乃克斯(2/4)、賽勒瑪(2/4),跳刀郎舞的時候,人們要圍圈席地而坐,男女相對起舞,動作粗獷、豪邁。音樂由慢變快,舞蹈由兩人對跳變為集體舞。隨後出現雙人競技性旋轉表演。刀郎舞的唱詞,有表現狩獵、打仗和生產勞動的,也有反映愛情生活。歌腔高亢激越。伴奏樂器有刀郎熱瓦甫,刀郎艾介克、卡龍、小手鼓等。
近期四川流行歌手羅林取藝名「刀郎」,一些維吾爾人認為這和「刀郎」其實毫無關系,而導致了大多數人對刀郎藝術的誤會。
民歌
維吾爾族民歌和木卡姆有近似的情況。由於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不同,各地維吾爾族民歌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伊犁民歌多抒情;哈密民歌多簡短明快;喀什民歌多奔放粗獷。維吾爾歌手演唱常有樂器伴奏。北方歌手喜用都它爾和彈布林;哈密歌手喜用哈密艾介克;南方歌手喜用喀什熱瓦甫。民歌的音階、調式方面,南疆大部分地區的民歌運用七聲音階或多於七聲的音階,有不一般的感受。東北地區有不少民歌運用五聲、六聲音階。
維吾爾族說唱音樂形式多樣,十分活潑,在人民生活中影響廣泛。它主要有達斯坦、柯夏克等。
達斯坦有兩種類型,分別為長篇和短篇。長篇多說唱帶故事情節的內容,曲調通常由上下句組成,多數沒有有拖腔。演唱者可根據唱詞內容靈活壓縮或擴展樂句,比較自由。短篇達斯坦,通常反映新鮮事物或愛情。音樂多方整結構,旋律性強,有的唱腔直接採用民歌,歌詞七詞一句,四句一首。伴奏樂器,南疆用熱瓦甫,北疆、東疆用都它爾。柯夏克是由藝人自彈白唱有一種民間彈唱形式。它用一段曲調演唱多段唱詞,內容有愛情和對社會不正之風的諷刺等。
器樂
維吾爾族的樂器、形式豐富多彩,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音樂生活現場,有不同的樂器與樂器組合演奏形式,表現力豐富,有中國一帶的古樂器塤,又有來自波斯、阿拉伯等地的薩它爾、彈布林等。大部分得樂器與波斯、阿拉伯國家的同名樂器近似,少數則是同名異器,反映出伊斯蘭世界所用樂器的共性。譬如達卜、納格拉、奈依、薩它爾、都它爾、彈布林、卡龍等是中亞、西亞許多國家中的主要樂器。這類樂器在維吾爾民間同樣流行。樂器往往製作精美,隨著演奏技巧高度發展,樂器都具有獨奏性能和豐富的獨奏曲目,這顯示出維吾爾族器樂的發展水平。同時,維吾爾族樂器吹、拉、彈、打各種形式俱全,打擊樂器在音樂和歌舞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西域聞見錄》(雲岫抄藏)卷七寫道:「回樂以鼓為主」』「聲音抑揚高下,隨鼓而起落,而歌舞節奏之盤旋,亦以鼓為節」。
由於地處中西交通的樞紐,維吾爾族音樂的顯著的特點是它的音階、調式採用中國、波斯——阿拉伯和歐洲三個音樂體系。以喀什文化古城為中心的南疆地區,大多採用波斯——阿拉伯體系,東疆、北疆地區則借鑒了中國音樂的元素。波斯——阿拉伯體系的音階調式的特點之一是音階的第三,無,七級音常閑升高或降低 ——個全音的1/4音。這些變化音的運用,是形成維吾爾族音樂獨特風格的重要成分。
流行音樂
由於維吾爾族在音樂方面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悠久的傳統,和獨特的感情和熱情。近些年,維吾爾流行音樂發展迅速。維吾爾流行音樂繼承了維吾爾傳統音樂的一些元素,但也大膽的進行創新和改革,隨著電子樂和現代樂器的出現,使得維吾爾流行音樂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比如對於西班牙弗拉門戈風格的嘗試。
艾斯卡爾(Esqer,灰狼)是維吾爾搖滾音樂的代表。對音樂的追求,使得他放棄了電影播放員的工作,而來到北京創建了灰狼樂隊。幾經轉載,終於實現了歷史的突破,在維吾爾流行音樂歷史上,有著里程碑的作用。艾斯卡爾的音樂深深地呼喚著自己的民族,有著很深的感情,因此為廣大維吾爾人民所愛戴,他曾被譽為「維族人一生的老師」。
除了音樂本身十分震撼人心,在歌詞的處理上,艾斯卡爾更是達到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度,往往內涵很深,使人久久不忘。艾斯卡爾的成名曲「Salam Lutpulla」(努甫拉)歌詞:
salam Lutpulla esleymen séni, tapsam qewrengge yupuq yasaymen, qaysi yer séni aldi qoynigha, qewrengni sha'ir nedin soraymen.
ajayip heywet qeyser iding sen, shunga düshmenler körelmigenni, qeysi namert sanga qildi biwapa, salam Lutpulla esleymen séni.
帶上我出發,去尋找努甫拉。蹋遍烈日下的黃沙,是哪裡掩蓋著他。為你種上花,你能否看到它。我們在尋找著你,呼喚著努甫拉。每個人身體中,流著你的血。因此這塊土地,也就是你的家。眼中沒有淚水,我不再懼畏。因此這塊土地,也就是我的家。你的靈魂和詩句,已經融入我身軀。
艾爾肯·阿布杜拉(Erkin Ablla),出生於喀什地區的葉城,憑借英俊的相貌和深情的吉他演奏,成為近年涌現出的另一個新星。艾爾肯的音樂風格不同於傳統風格,音樂更現代更具國際化。艾爾肯的舞台演出形式多樣、格調時尚,展現了維族新生代的新形象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艾爾肯的代表曲目
專輯 代表曲目
走出沙漠的刀郎 Karwan yoli 奧達木 Orda xénim,維族姑娘 Uyghur Qizi
一千零一夜 Ming Bir Kéche 巴郎仔 Balangza,愛的要死 Men öley
城市之夜 Sheher Kéchisi 城市之夜 Sheher kéchisi
二道橋的故事 Döngköwrük 愛的墓碑 Abide,二道橋的故事 Döngköwrük
博客 Blog 博客 Blog,媽媽,你不在 Anam, sen yoq
在中亞地區,木拉提·納斯洛夫被譽是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維吾爾」,他英年早逝,但留下了眾多作品,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屬一曲「Aydin Kéche」,傳遍獨聯體大江南北。同時,他也演唱了很多的俄語歌曲。
迪麗娜孜·艾合買提耶娃,是哈薩克另一位維吾爾歌手,她不但善於演唱,還准備進軍好萊塢影視業。
此外,流行音樂在維吾爾年輕人中開展地非常普遍,尤其各大高校中都有維族樂隊,比較典型的是湖南大學的「新樓蘭樂隊」(Yéngi kiroran)。
❷ 維吾爾族十二木卡母是什麼樣的音樂體系
2005年8月,中國藝術研究院受文化部委託,組織召開中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國家評審會議,「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成為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預選項目。2005年11月25日,中國政府報送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維吾爾族聚居的新疆,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在田間地頭還是在城市廣場,只要響起歡快的艾捷克音樂,就會有人不由自主地隨之舞蹈歡歌,熱烈而痴狂……
木卡姆是一個總稱,它包括十二木卡姆和其他地方木卡姆,如喀什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朗木卡姆等。因為十二木卡姆最全面也最具代表性,我們通常就以十二木卡姆指稱木卡姆。這次木卡姆入選,再次說明了藝術的全人類性,每一種優秀的文化,包括音樂文化都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那麼,木卡姆帶給人類的是什麼?我要說,木卡姆道出的是關於人類自身的隱喻。是維吾爾族用詩歌這種最凝練的方式講述人對生命的疑問和解釋,並用最能觸動靈魂的音樂向人類展示維吾爾族標志性的精神性格,表達她欲與人類交流的渴望。所以有人曾這樣描述,如果西方文化離不開《聖經》,伊斯蘭教文化離不開《古蘭經》,那麼,維吾爾文化離不開十二木卡姆。讓我們先來了解孕育了木卡姆的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主體民族,主要生活在天山以南的南疆,「維吾爾」是民族自稱,有「團結」、「聯合」、「協助」之意。維吾爾族歷史悠久,其遠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的游牧於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之間廣袤地區的丁零。此後,又曾陸續以鐵勒、袁紇、回紇、回鶻、畏兀、畏兀兒、威武爾等不同漢文譯名記錄於史冊。維吾爾族使用文字歷史悠久,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古代曾用過突厥文、回鶻文,十世紀逐漸改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這種文字不斷改革和補充,成為迄今為止維吾爾族全民通用的文字。
我們通常所說的木卡姆,是阿拉伯語,指一整套關於音樂的法則和規范。十二木卡姆,是指十二套有嚴格規范的集詩歌、音樂、舞蹈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每一套木卡姆又分為三大部分,即瓊乃格曼(qongneqme頌歌)、達斯坦(dastan民間敘事詩)和麥西來甫(mexrep民間歌舞娛樂活動的總稱)。
❸ 少數民族的民族班音樂課怎麼講
不知道不要誤人子弟好不好,
交大民族班只是掛了個民族班的名號而已,如果你不說誰也不知道。
上課、活動什麼的都是和普通自然班在一起的
❹ 如何在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中滲透民族音樂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對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它能夠直接而又強烈地影響人們的感情,觸及人們的心靈深處。學前期正是個人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重要階段,而音樂教育在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奠定文化藝術修養基礎等方面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指出:「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們中將來去當音樂家的畢竟是很少的,許多孩子長大後只是成為傾聽、欣賞音樂的人,那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應該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也能夠參加音樂活動,能夠成為積極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者,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要做到這些,就應該從孩子抓起,從幼兒時期開始進行音樂教育,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藝術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兒童的各方面發展更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位於甘肅省南部的舟曲縣,具有甘南的「小江南」之稱,境內山河縱橫、水草豐美,面積達3009.18平方公里,總人口有13.47萬人,藏族佔32.67%,屬北亞熱帶大陸濕潤性氣候。優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悠久絢爛的歷史文化,舟曲的祖輩們在這片美麗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繼往開來,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且沿襲革故,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多姿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事象,促進了舟曲民間民俗文化的初步繁榮。
當地幼兒深受周圍環境中這些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們對此有濃厚的探索興趣。為此我們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本土優秀文化,以幼兒發展為本,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興趣、能力、需要,從弘揚本土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認知,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入手,著重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使幼兒萌發感受本土文化的興趣,啟迪幼兒創造本土文化的意識,並在與幼兒一起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中,創編了一系列取材於舟曲民間生活,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兒童歌曲、舞蹈以及適合幼兒的節奏樂曲,同時,我們不斷探索、建構、優化具有本土文化教育特色的園本課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系列論文(一):讓幼兒走進多彩的本土民歌世界。
唱歌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活動,在他們心情愉快時,還會咿咿呀呀地自哼自唱,歌唱是孩子們最輕松自在的表達、抒發和交流的藝術活動。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對歌唱的作用和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通過歌唱最容易接近音樂,歌唱也是最容易表達思想情感的音樂形式,有了歌唱的基礎,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夠得以發展。歌唱是普及音樂教育的切實可行而又具實效的途徑。
然而,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生活,傳統藝術是每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最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幼兒在生活中能夠親身感受得到、觸摸得到的。因此,我們在唱歌教學中融入了本土音樂素材,這些和生活緊密相聯的本土音樂,充滿了生命力。孩子們在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中學習,產生了觸動心靈和情感的巨大力量。這樣,情感教育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藝術的感染滲入兒童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們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為和民族的精神和氣質。
1.1 創設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激發幼兒對本土音樂的興趣。幼兒本土音樂教育活動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讓幼兒在有趣的民間音樂教學活動中陶冶性情和品格,逐步認識和了解本土民間音樂。我們精心篩選了一些優秀、健康、積極向上的民間歌曲,滲透於幼兒唱歌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深深體會到了民間藝術的魅力。我們注重通過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因此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去看、去聽、去摸、去感知,使他們獲取的物體直觀、形象、具體,印象便會更深刻、更容易產生學習的願望。
同時,我們錄制了一些光碟和磁帶,在課休時間組織幼兒自由欣賞。因為這些音樂素材都取自孩子們身邊,所以大家興趣特別高,如在欣賞《牛兒,你和我交上了好朋友》這首歌曲時,教室內氣氛活躍,有幾位男孩子當場作秀表演耕地、喊牛等情景,孩子們紛紛討論自己見過的牛和牛的一些本領。短短的幾分鍾,有些幼兒已經能夠基本哼唱歌曲,一段隨意的欣賞超乎了預期的效果。
在音樂活動室四周的牆壁上,我們布置了貼畫。如:少數民族的服飾,民族舞蹈示意圖,一些有情節的插圖等,並設立了本土民族音樂區,擺放了舟曲民族頭飾、腰帶、口弦等,通過幼兒的欣賞、交流、擺弄等,感受民間音樂的美,逐步萌發了孩子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通過「聽」和「看」,潛移默化地使民間音樂在幼兒腦中紮下了根,調動了他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產生了對本土音樂的強烈學習慾望。
1.2 採用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促使幼兒主動學習。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因此,我們採用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讓幼兒在活潑有趣的音樂中,自然地學習民間歌曲。
如以《紅紅的燈會》這首歌為例。舟曲每逢正月十九,是一個類似過年的喜慶大節,各村各寨都把自己所供奉的「婆婆」(菩薩)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在晚上抬著轎子,按「婆婆」排位大小依次遊街,廣大市民則以掛荷包、掛紅袍、鑽轎子等形式來祝賀一年的風調雨順和祈求來年一切如意。這天晚上,舟曲的大街小巷搭滿松棚,松棚的頂上和兩側則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五彩繽紛的燈籠交相輝映,使小城亮如白晝。《紅紅的燈會》正是歌唱了舟曲正月十九傳統燈會的情景,當老師拿出一些正月十九晚上拍的圖片時,身臨其境的感覺早已讓孩子們興奮不已,接著引導幼兒欣賞配有《紅紅的燈會》這首歌曲的CD碟片,充分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的慾望。由於這首歌來自幼兒的生活,活動前老師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和啟發,幼兒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唱得歡快活潑、充滿情趣。 老師的語言在教學中也起到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運用的語言生動與否是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對音樂的接受成正比的。如幼兒在學習歌曲《請你再到舟曲來》時,老師用神秘的語氣講述翠峰山的古老,用自豪的語氣及表情講述拉尕山的秀麗,用熱情的口吻表達舟曲人向客人送花、獻哈達的情景。這樣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起伏的節奏,由於幼兒理解了歌曲中的情感,孩子們很自然的將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歡迎遠方客人來舟曲的情感融入到唱歌中。
1.3 將本土歌曲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靈活地選擇民間歌曲。舟曲本土民間歌曲形式多樣,擴展了幼兒音樂表現的內容。民間歌曲內容的豐富性,為幼兒的唱歌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每一學期中,我們都要進行各種主題活動,同時又根據各主題選擇相應的民間歌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2007年秋季學期國慶節時,教唱《拉尕山寨》這首歌,使幼兒加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而升華到對祖國的熱愛。在2008年春季學期第四周舉行的「春姑娘來了」主題活動中,學習舟曲民歌《放風箏》,老師通過談話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景象:柳樹發芽,花開了,草綠了,小朋友都到操場上放風箏……然後出示舟曲「社火」中的放風箏片段,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感受優美的曲調,引導幼兒充分體會春到舟曲的美麗景象,培養了他們熱愛舟曲、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幼兒在接受民間歌曲的過程中,受到認識水平的限制,暫時還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所傳遞給他們的全部內涵。但是,這些帶有濃郁民族藝術氛圍的內容和形式,隨著唱歌所滲透給孩子的民族精神,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在他們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
2.系列論文(二):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兒舞蹈教學中的滲透。
舞蹈教育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是對幼兒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種理想方式。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孩子們不但能得到動作的協調和靈活性的訓練,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培養和開拓。而在本土文化的長河中,民間舞蹈總是以其神奇的魅力熠熠發出絢麗的光澤。
舟曲縣是一座位於中國西北部的偏遠小縣,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間舞藝術歷史悠久且形式多樣,是舟曲的風俗習慣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摯的表現,蘊藏著廣闊博大的民族文化內涵,傳頌著舟曲人民自愛、自信、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質朴、勤奮、樂觀的民族神韻。在各類舞蹈藝術中,民族舞蹈既是源,也是流,沒有學習、繼承就沒有發展,並且民間舞以極具觀賞性的藝術內涵,既能滿足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又能滿足孩子們的審美需求。
因此,在幼兒園,我們充分挖掘一些優秀地、適合幼兒的本土民族舞蹈素材,以激發幼兒對民間舞蹈藝術的興趣為切入點,向廣大幼兒普及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2.1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土民族舞文化。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舟曲的民族舞音樂曲調活潑、節奏鮮明、情緒歡快,幼兒也十分喜歡這類音樂作品。鮮明的情緒色彩容易感染幼兒,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有強烈節奏特點的旋律則常常會引起孩子們的動作反應,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隨著音樂打拍子,晃動身體或做動作。因此,我們經常組織幼兒觀看和參加一些舟曲的民間文藝活動,並利用孩子們吃早點前及課余休息的這段時間,播放一些歡快、優美的舟曲民族舞音樂,並講解音樂的內容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民族特點的動作,同時告訴孩子這些動作所表達的含義,讓幼兒初步感受自己家鄉的本土舞蹈藝術。
如在寒假期間,我們充分利用社會及家庭方面的教育資源,激發幼兒和家長觀看舟曲春節期間的「社火」系列活動,並在新學期組織幼兒大膽地講述或表演自己所看到的「社火」。其中有一位叫楊雪萍的大班小朋友,不但會完整地演唱「社火」曲——《擔水》,而且把擔水的動作表演得淋漓盡致。同時,我們還組織幼兒觀看一些舟曲民間傳說故事圖片和民間舞表演,這些生動的民間傳說和獨特古樸的舞蹈都產生於舟曲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它用舟曲人自己的美學觀點,向幼兒展示了一幅幅舟曲祖輩們生活的生動畫面。
豐富的本土舞蹈音樂開拓了幼兒的視野,多彩的本土音樂方式吸引了幼兒的視線,經常、持久的音樂熏陶使幼兒對本土民族舞的愛好大大增加,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本土文化的興趣。
2.2 在教育活動中學習本土民族舞文化。有了日常生活中初步感受的經驗,再加上孩子們自己在社區接觸到的一些知識,孩子們學習起本土民族舞就容易得多了。我們深入民間,大量收集合適的本土民族文化方面的舞蹈音樂材料,並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淺顯易懂的能被幼兒所接受的舞蹈音樂材料,整理匯編,既保留本土民族舞原有的風格,又適合幼兒特點。學習本土民族舞時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既先學習民族舞中最具典型特點的動作,如《放風箏》的顫膝、平步、放風箏,《鍋庄》中的彈口弦、背水等,有了這些動作基礎,而後再將各動作貫穿起來,學習成品舞便得心應手。
例如學習本土民族舞《多迪鍋》,在日常接觸中孩子們了解了「多迪鍋」的傳說,感受到了青年扎海和姑娘達瑪的聰慧和善良,也憎惡國王的可恥,嚮往著五月初五時,人們採花、唱歌、跳舞,互送吉祥、祝福健康、崇尚和平的美好情景。了解了舟曲人民熱愛家鄉,熱愛幸福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基本動作時,我們提醒幼兒想像翠綠的香柏樹,潔白的枇杷花;美麗的鮮花,綠色的草原,身穿漂亮服裝的藏族小夥子和姑娘們,載歌載舞,互贈鮮花……。要求幼兒做動作時,動作要舒展、歡快、情緒上要熱情奔放。並觀看碟片,再次欣賞舞蹈《多迪鍋》,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作。經過啟發,再加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了捧花、彈口弦的基本動作,孩子們心領神會,動作也符合要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會了基本動作,再將動作一貫穿,結合孩子們對舞蹈內容的理解,一段完整的成品舞,孩子們很輕松地學會了。
2.3 創作活動中表演本土民族舞。通過上兩個環節的准備,幼兒基本上掌握了舟曲民族舞的動作特點。舟曲民族舞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一旦為孩子所接受,必然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他們的心趣交相映照,這時教師引導幼兒來創編舞蹈動作,可以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孩子們在唱自己喜歡的歌曲時,也會情不自禁地把已熟練掌握的動作編入歌曲,邊唱邊舞,來抒發內心的感情。
如在學會舟曲民間歌曲《拉尕山寨》後,我們要求班上的孩子用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結果孩子們積極舉手參與創作表演,最後用採花、捧花、背背簍下山等動作,完整地、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歌曲內容。再如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這本來是一節新授舞蹈課,將它改為創編課,幼兒積極性很高。經過提醒,孩子們在以前積累動作的前提下,以膝蓋的顫動與屈伸為基礎,應用上肢捧花、獻花、靠步、彈口弦等動作表達了舟曲人熱愛勞動,向遠方來客獻花的愉快情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由於這是幼兒自己的創作,幼兒的表演興趣高昂,經過整理,由幼兒主創的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被定為舟曲縣幼兒園幼兒晨練曲目。
2.4 在欣賞過程中發現本土民族舞特色。有了感受、學習、表演的實踐,孩子們掌握本土民族舞的水平則會更進一步,其復習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欣賞一些優秀的本土民族舞蹈作品,從中尋找舞蹈作品的動作素材和民族性。一段優秀的民族舞作品都有兩個特點:一方面立足於人們生活的原貌,從中提取豐富的動作形象;另一方面則涉取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創作出有地方特點、有韻律地動作語言,使作品既有情趣,又有自己的屬性。幼兒的心靈是一個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體,有著無限的可塑性。幼兒學習和欣賞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不只是為了讓幼兒擁有自己民族屬性或自身光彩,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還是一種「育人」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民族的特色,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們自幼熱愛民間舞藝術的美好情懷。
結合舟曲縣創建的「和諧舟曲、活力舟曲、平安舟曲、發展舟曲、魅力舟曲、富裕舟曲」這一特色活動,在對幼兒進行愛家鄉、美化家鄉,增強幼兒環保意識教育的同時,我們創編出舞蹈《豐收花鞭》。孩子們在欣賞中發現,裡面的舞蹈動作大部分是人民勞動情境的再現。舞蹈節奏爽朗,情緒紅火,構圖清晰,調度靈活,當花鞭在舞台上揮動,孩子們的歡快之心、興奮之心、喜樂之心得以充分的表露,同時又結合著外來舞蹈跨部的扭動,把舟曲民族的律動與引進舞蹈的形態自然貼切地融為一體,既有民族性,又有現代感;既有地域性,又有時尚味,給孩子以親切與清新的感受。通過欣賞《放風箏》、《牛兒,你和我交上了朋友》、《紅紅的燈會》等,引發了幼兒的本土舞意識,使舟曲民族舞潛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為本土民族得以健康地發展,撒下了希望的種子。
由此可見,在幼兒舞蹈中滲透本土民族舞蹈,不但繼承和發展了本土民族舞,而且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崇尚和平的情感,使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得到了全面發展。雖然這需要指導者細心的研究與耐心的探索,但幼兒燦爛而又真摯的笑容,便是我們最大的收獲和喜悅。
3.系列論文(三):民間音樂在幼兒打擊樂活動中的開展。
音樂是在時間中運動的藝術,凡是在時間中運動的事物,都存在著節奏,節奏是它們的本質特徵。在音樂中,可以有不帶確切音高的音樂,比如:各種鼓樂、民間打擊樂等,但是沒有不帶有節奏的「音樂」。可以說,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最基本的音樂元素,為什麼沒有經過任何學習的幼兒就會有自發地跟隨音樂的表現呢?就是因為人們生命本身就有著豐富的節奏形式,音樂的各種要素中節奏與人的心理聯系最直接,關系最密切。節奏是富有生命意義的要素,感知節奏是人們的本能。
舟曲民間音樂內容十分豐富,且形式多樣,它產生於勞動生活,匯集了舟曲各民族的特色,包攬了許多種音樂的表現形式,然而目前幼兒教學中,我們所開展的音樂活動形式單一,適合幼兒的音樂素材很少,對幼兒音樂能力方面的培養也很有限。而形式各異、體裁紛呈的舟曲民間音樂融入到幼兒的打擊樂活動中,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它既容易走進幼兒的心靈,為幼兒所理解接受,同時又便於收集、易於使用。
3.1 認識本土特色樂器,培養音樂情趣。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我們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一些本土特色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
我們在音樂活動室內,布置打擊樂器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辯別各種樂器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了解孩子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老師們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准備口弦、三角鐵、竹筷、鈸、喇叭、小鼓、竹板,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舟曲特色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了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積極作用。我們鼓勵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下大雨和小雨能讓幼兒認識一些常見樂器——串鈴、鈴鼓、沙筒,小鳥的叫聲、小河的流水能讓幼兒認識本土樂器——口弦、竹板等,然後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與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選擇適合鳥聲、水聲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通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自然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3.2 熟悉樂曲,提高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打擊樂器是根據音樂進行的,傾聽音樂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舟曲民間音樂取材於民間,反映著幼兒的周邊生活。首先,我們引導幼兒了解歌曲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打擊樂的興趣性和表現力。然後,鼓勵幼兒仔細聽,感受音樂的性質、力度、速度、節奏及段落等,在聽音樂的基礎上隨音樂拍手逐漸熟悉音樂。
如在學習《喜慶豐收年》時,我們先引導幼兒看圖片,然後逐步講述舟曲的先輩們為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高興,每逢豐收便各自拿起鍋碗瓢盆,載歌載舞地進行慶祝,一直發展到現在這段音樂《喜慶豐收年》。鼓勵幼兒大膽地選擇樂器,來隨音樂打節奏,表現內心的喜悅之情。在學習《舟曲秧歌》時,因為旋律是大家所熟悉的,有些幼兒還會輕聲哼唱,經過鼓勵,幼兒大膽地拿起鈸、鑼、小鼓等樂器,開始為音樂打節奏,幼兒的興趣不斷高漲。
3.3 隨音樂打擊樂器,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舟曲民間音樂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從各方面促進了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民間音樂中大量健康富有幼兒情趣的歌曲,為幼兒提供了發展良好性格品質的途徑。在打擊樂活動中,性格孤僻的幼兒變得活潑起來,由於注重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使膽小、不善於表現的幼兒增強了自信心。
比如在2007年「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中,大班幼兒表演了打擊樂《多迪鍋》,由於《多迪鍋》是舟曲一首比較傳統的民歌,它的舞蹈形式也是幼兒所熟悉的,在幼兒學習、排練的過程中,一些平時膽小的孩子都要爭著參加演奏,穿上演出服,他們就成了自信的小小演奏家。在演出中,孩子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良好性格打下了基礎。
由於民間音樂來自生活,老少皆宜,深深吸引著幼兒,激發了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孩子們從學打節奏到創編花樣動作,興趣始終很高,只要一有空,便會拿起樂器敲打敲打,有時還會一邊討論一邊打節奏。由於民間音樂內容豐富,從唱、跳到敲、打,面面俱到,豐富了音樂活動的內容,孩子們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使幼兒的綜合能力也進一步得到提高。通過教學,幼兒不但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本土音樂,也增強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達到了「從聽入手、動在其中、激發情感、培養素質」的目標。
❺ 新疆維吾爾民族歌曲
新疆維吾爾族民歌:青春舞曲
歌詞如下: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美麗小鳥一去無影蹤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別的那呀呦 別的那呀呦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別的那呀呦 別的那呀呦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這首《青春舞曲》採用「魚咬尾」的創作手法,使一、二、四句在格律上基本相似,而一、四句完全相同,第三句的格律完全不同,使這首歌有一種別致的韻味:看似簡單之極,但卻琅琅上口,歡快明亮。
維吾爾族在音樂方面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悠久的傳統、和獨特的感情和熱情,近些年,維吾爾流行音樂發展迅速。
維吾爾流行音樂繼承了維吾爾傳統音樂的一些元素,但也大膽的進行創新和改革,隨著電子樂和現代樂器的出現,使得維吾爾流行音樂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比如對於西班牙弗拉門戈風格的嘗試。
代表作品:聞名中外的維族民歌有《阿拉木汗》、《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❻ 世界民族音樂課程怎麼講課
你好 我在學生的角度想的話我希望多了解音樂家在創造過程中的背景 還有可以多聽好聽的音樂
❼ 早期教育有哪些音樂課程
音樂本身即是一項才能的教育,它並不屬於專業者,而是一種人人觸手可及的學習與涵養。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研究組人員對0—6歲兒童因材施教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初期的成果—— 嬰幼兒的注意力不僅短暫,而且很容易轉移,一般來說10分鍾左右就會產生疲勞。然而極具親和力的音樂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續增長。
「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組在實驗階段,讓一組5歲左右的孩子每天聽一首經典兒童古典音樂,如《小狗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時鍾店》等,一個月後,再經實驗測試表明,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廣度比未經訓練的孩子提高了4倍。 音樂本身是一種語言,讓孩子把聽到的講出來是最好的語言能力訓練。
匈牙利音樂教育學家柯達依倡導過這樣一種教學法:先是讓孩子聆聽莫扎特、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曲,孩子們可坐可卧,閉上眼睛,保持一種輕松狀態,老師跟著節奏、隨著音調的變化在一旁給他們講解,直到樂曲終了。然後,讓孩子們自己跟著音樂講解一遍。如此下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提升暫不用說,意外的是,經過一個月的訓練,語言能力比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許多 沒有誰天生記憶就好,都是經過後天的訓練才能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樂正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
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一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給嬰兒聽古典音樂中的精品,循環反復,不斷放給嬰兒聽,不斷給他們講解。直到嬰兒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一些他們從沒聽過的曲子夾在已經聽熟的曲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曲時,嬰兒臉上帶著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個結果說明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記住樂曲了。 音樂是培養一個人直覺思維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
一個年僅8歲的小姑娘立志當一名文學家,她在語言學習和寫作上下了很多工夫,但成績偏偏不能令人滿意。後來經過著名音樂家的指點,開始練習鋼琴。奇跡發生了!她的作文開始了突飛猛進,她說:「音樂讓我有了靈感,我有寫不完的想法。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沒有寫作天賦了。」其實,小姑娘的變化是很自然的,因為她在接受音樂訓練的過程中,大腦得到了強烈而有效的刺激,從而培養了想像力和藝術的直覺。
❽ 閻維文第三期民族音樂大師課
音樂大師課?
❾ 寶寶早教音樂課
最近有個美國音樂課的品牌Kindermusik挺好的,他們的課程體系還是很合理的,不至於讓寶寶感覺太累,我之前有給寶寶上過音樂課,也是擔心寶寶太累,所以就沒有再上了,我准備先帶寶寶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