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狐狸和猴子的教學教案
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天生就喜歡各種小動物,渴望與它們親近、游戲。我正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確定了本次活動。幼兒在妙趣橫生的游戲中,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發展幼兒表演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並能夠大膽用語言表達。
2、能表演故事中誇張、幽默的動作。
3、學會遇事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並能夠大膽用語言表達。
難點:能表演故事中誇張、幽默的動作
活動准備
(1)《猴子學樣》的課件、掛圖,《猴耍》《猴子學樣》的音樂。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四棵大樹,扁擔四根,草帽、猴子面具若干。
活動過程
1、用「猴耍」音樂導入活動。
2、教師採用故事中段法講故事。
第一次中斷提問:」故事中都有誰?猴子又惹什麼事了?老爺爺的帽子被搶走了,你們猜他會怎麼辦?」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第二次中斷提問:「老爺爺要回帽子了嗎?他是怎麼要的?猴子是什麼反應?你能幫老爺爺想個辦法嗎?」重點引導幼兒遇事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3、觀看課件:故事「猴子學樣」
重點讓幼兒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並請幼兒大膽表現,學一學猴子、老爺爺的滑稽動作及表情。
B. 快速求答,請問猴子學樣這個故事的背景音樂叫什麼!
走來走去飛來飛去一堆堆一塊塊 (答案不唯一)
C. 一個完整的幼兒園活動設計方案有哪些步驟
幼兒園語言教學設計7篇 1 猴子撈月亮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並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它怎麼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麼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5)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活動延伸: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戰勝大灰狼的辦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義。 2、讓幼兒了解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3、體驗哈哈鏡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鏡里的不同變化。 活動准備: 放大鏡一個、凸透鏡一個、《神奇的玻璃》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流程: 1、師生談話: (1)小朋友你見過什麼樣的玻璃?(幼兒自由討論) (2)小白兔也有一塊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嗎?(從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掛圖請幼兒欣賞,老師講述故事並提出問題: (1)小白兔在玩時撿到了什麼? (2)他有什麼驚奇的發現?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個什麼好辦法。 3、出示放大鏡。 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從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處,知道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然後啟發幼兒討論:怎樣利用這塊「神奇的玻璃」戰勝大灰狼。 4、看圖書聽故事。 老師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邊看圖畫邊聽故事《神奇的玻璃》,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然後提出問題: (1)小兔子是利用什麼辦法嚇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打敗大灰狼? 5、引導幼兒發現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1)啟發幼兒繼續探索「玻璃」的神奇之處:看近的物體時,物體變大,離得遠就會變小,而且物體是倒立的。這種「玻璃」就是凸透鏡。 (2)組織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講述:小朋友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鏡子,請幼兒討論;然後交流凸透鏡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師生進行討論: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鏡的模樣和用處,想一想你們還見過其他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討論回答)然後老師總結:平面鏡、凹透鏡、哈哈鏡等。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鏡的用處嗎?那我們去三樓的哈哈鏡那裡認識一下它吧,鞏固對哈哈鏡知識的掌握。 3 醒來後的驚喜 活動目標: 1、能細致地觀察人物動作、神態、表情特徵,大膽想像講述畫面內容。 2、體驗作品中父親對兒子默默的愛。 活動准備: 1、讓家長幫助幼兒回憶與父親在一起的趣事。 2、父親、兒子的圖片各一副 3、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第3冊的第29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分別出示圖片「父親」與「兒子」,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父與子之間發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師分別出示掛圖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1)圖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在做什麼?爸爸和叔叔在幹嘛?你從哪看出來的? (2)圖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3)圖3 畫面上都有誰?兒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動作時什麼樣的?代表什麼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兒子抬到哪兒呢? (4)圖4 設置懸念 a出示沒有背景的第四幅畫,請幼兒說說;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兒子,醒來後會有什麼感覺?鼓勵幼兒將自己「驚奇、大膽、浪漫」的情景講給同伴聽。 b出示有背景的掛圖,請幼兒講述:這是什麼地方,景色怎麼樣?兒子心裡怎麼想?爸爸為什麼躲到樹後面? c教師看圖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輕手輕腳」,並用動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裡玩正是兒子的心願,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地愛,可以鼓勵幼兒做個相親相愛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與爸爸之間的趣事,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活動延伸: 怎樣對父親表達自己的愛 4 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給予也是一種快樂。 2、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樂的心情。 活動准備: 呼啦圈、《快樂的小公主》故事磁帶、教學掛圖《快樂的小公主》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呼啦圈」引入課題 提問:小朋友有沒有玩過呼啦圈?玩呼啦圈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開不開心、快不快樂?想不想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的好夥伴呢? 2、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時候,不開心會對身體不好,家人和好朋友也會擔心,所以我們要讓自己開心快樂,並把這份快樂分享給我們身邊的人。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並提出以下問題: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公主住在哪裡?她為什麼不開心?故事裡都有哪些小動物啊? 2)小公主後來找到快樂了嗎?她是怎麼找到快樂的?真正的快樂在哪裡呢? 2、教師再次播放錄音機讓幼兒聽故事《快樂的小公主》,藉以加深幼兒的記憶。 3、教師出示掛圖《快樂的小公主》,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了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果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快樂呢?如果自己的小夥伴和家人不開心,我們要用什麼方法讓他們快樂起來呢? 活動延伸: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討論快樂的方法,幫助自己和他人,讓所有人都獲得快樂,在快樂中生活。 5 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圖意,樂意表達自己的理解感覺。 2.了解猴子愛模仿的特點。 3.通過老公公動作及表情進行故事表演,激發表演興趣,提高表演能力。 4.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活動准備: 圖四幅,道具:草帽若干,扁擔一根,《猴子學樣》的伴奏磁帶,樹,猴子面具 活動流程: 1.出示猴子面具,它是誰?現在將有一群猴子在樹上玩耍,它們發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到底是什麼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2.出示圖一:你看到了什麼,老公公在干什麼?老公公挑著一擔帽子到城裡去賣,坐在大樹下面睡覺發生了什麼事? 3.出示圖片二:猴子在樹上為什麼又蹦又跳,它在干什麼?老公公看到了,老公公怎麼說,為什麼那麼急,老公公會對猴子說些什麼?猴子有沒有把帽子給老公公? 4.出示圖三:老公公急得那樣後怎麼做的,猴子看見了會怎麼做?猴子為什麼看見老公公這樣做它也這樣做?老公公開始想辦法了,結果如何? 5.出示圖四:老公公又想出更好的辦法使得帽子得以回返,什麼辦法呢? 6、通過音樂欣賞故事:將每幅圖中的關鍵詞語「抬頭、伸手、搔腦袋、扔」貼到相應的畫面中。討論:老爺爺想出的最後一個方法管用嗎? 7.看圖講述:鼓勵幼兒完整講述故事內容,並引導幼兒說說:這是一群怎麼樣的小猴子?這是一個怎樣的老爺爺? 8.表演故事: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現某圖片中發生的一件事。用帽子等道具引導幼兒分角色表
D. 小班語言公開課猴子學樣的設計意圖有那些
活動准備:
1、音樂磁帶(包括:哈嘍問好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
2、彩色幕布一塊、響板每個家庭一個。
3、感統教具(平衡步道組成小路;萬象組做成小橋;彩虹接龍搭成山洞;手印、腳印兩套)。
E. 猴子學樣故事教案,屬於拼圖講述活動的教案嗎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好奇心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基礎,喜歡模仿與表演。《猴子學樣》這個故事富有童趣,並容易引發思考,能夠發散幼兒思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語言發展水平,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作為素材。通過教師和幼兒共同看圖、讀圖、討論、講述圖片內容的過程,激發幼兒讀故事的興趣,嘗試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現他們印象中的故事內容。因此,我設計了一節輕松愉快的語言交流與藝術表演為一體的綜合型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和情景劇的表演,理解故事內容。
2、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講述故事內容,理解「模仿」一詞。
3、感受故事的開心、滑稽。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講述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進行簡單的情景表演。
活動准備
教學准備:故事PPt、背景音樂
表演道具:扁擔、小竹筐、草帽、小猴頭飾(或尾巴)、鬍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或:律動「請你像我這樣做」)
二、導入活動:與幼兒談話引入好玩的故事
三、分段理解故事
1、出示圖片,理解故事的第一部分
提問:在有趣的圖片上面都看到了什麼?
2、自由討論:請幼兒幫助老爺爺想辦法要回帽子。
3、出示故事第二部分
提問:老爺爺想了什麼辦法要回了帽子?
4、請幼兒完整的講述故事
5、理解「模仿」的含義,並請小朋友「模仿」動作。
四、情景劇表演——分組表演
1、幼兒自由選擇故事角色,扮演老爺爺、小猴子;
兩組輪流表演。
2、請幼兒互評角色,說一說你最喜歡誰的表演,為什麼?
五、結束部分:
請幼兒與現場聽課教師進行互動,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色,
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猴子學樣》故事表演道具,請幼兒自由進行表
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