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族音樂和民族音樂學的關系
從音樂來學科上看,民族源音樂主要指中國傳統音樂,民族音樂是產自於民間,流傳在民間的,表現民間生活、生產的歌曲或樂曲,也包括中國歷史傳下來的各類古代音樂。主要包括民歌、器樂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歌舞和古代音樂等。可參看書目有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的《民族音樂概論》, 伍國棟寫的《中國民族音樂》、劉正維寫的《民族民間音樂概論》等。
民族音樂學也叫音樂人類學,早期還叫過比較音樂學。是西方傳入的一種學科,就是Ethnomusicology,研究對象主要是各個民族傳統習俗中的音樂,常與人類學、民俗學知識相結合。研究普遍第一手的田野調查工作,對音樂及其行為方式、音樂及其文化背景等內容關注較多。可參看書目有伍國棟寫的《民族音樂學概論》、杜亞雄的《民族音樂學概論》、管建華《音樂人類學導引》等。
在音樂學校里也是兩門不同的課程。
❷ 「音樂是文化」,為什麼說音樂是文化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系
不僅人類創造的文化在總體上與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之間相互關聯、不可分割,在文化的各個不同表現門類(如語言、習俗、法律、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等)之中,其文化機制和表現形式之間(或按符號學的解釋,在符號體系和意義體系之間)也是互為表裡不可分割的。當我們把音樂也作為一個獨立門類的文化的表現形式看待時,音樂(形式)及其文化(機制)同樣也是處於一種相互包含的關系之中。因此,音樂和文化這兩個概念只有在互相聯系的辯證過程中,才能對它們各自進行較為完整的界說。
實際上,人們在提及音樂和文化這兩個關聯概念時,也總是把它們並提,合稱為「音樂文化」。「音樂文化」是一個在音樂學文論中出現最為普遍的關聯性復合概念,但對於什麼是「音樂文化」,對於這一概念的具體所指是什麼,似乎還沒有人對它進行過認真的、成文的界定。盡管各人對於「音樂文化」的具體所指可能都會有自己不成文的心理認定,但是,對於存在著如此復雜關系的這一對概念,只有模糊的心理認定是不夠的,如果不對它進行學術性的、定義性的解釋,它仍然將會是一對因所指不明、意義多解而容易造成理論混亂的模糊概念。
為了澄清這一關聯性概念的模糊性,我們可以先從基本的字面意義的分析人手,來解釋究竟應該怎樣理解才能接近「音樂文化」的正確含意,才能清楚音樂與文化的復雜關系。
在「音樂文化」這一復合概念的字面結構關系中,「文化」是主詞,「音樂」是用來界定「文化」范圍的修飾詞,因此,「音樂文化」按中文的完整表述形式應該是「音樂的文化」。但是,音樂的「文化」指的又是什麼事物或現象呢?一般來說,既然是音樂的文化,那麼這種被音樂限定的「文化」所指稱的事象(事物和現象)應該只有這樣的三種答案:A.音樂事象;B.非音樂事象;C.音樂事象和非音樂事象。究竟哪種答案更為合理,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剖析加以甄別。
A.音樂文化=音樂事象?
在我們的一般概念中,「音樂」一詞(假如不予附加其他歧義的話)指的就是那些物理地鳴響著的、藝術地組合起來的、樂音或噪音運動的音響形式本身。當我們把音樂「文化」的所指對象理解為是音樂(事象)時,應該是指音樂本身,而音樂本身得以存在的因素,除了能直接聽得到的音樂的音響形式外,還應包括隱含於這種音響形式之中的音律傳統、旋法特徵、曲式原則等。也就是說,從音樂的可見、可聞、可感的外部形態到音樂的內部結構,都被看作是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但是,這樣的理解會帶來一系列概念的混淆。例如,人們針對一張古琴(一件可以演奏出藝術地組合起來的聲音的音樂工具),難道能說它是一件「文化」嗎?肯定不能,我們只能說它是一件樂器,沒人會說它是一件「文化」或一件「音樂文化」。盡管我們可以承認,一張古琴上凝聚著的精湛製作工藝和包含著的珍貴文物價值都可以是「文化」的內容,但是,這些內容都不能直接表現為音樂,即製作工藝和文物價值都不是構成音樂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說,它們不是音樂。因而,從這一點看,答案A「音樂文化=音樂事象」不能成立。同理,面對琴曲《流水》,我們只能說它是一首樂曲,也沒人會說它是一首「文化」或一首「音樂文化」。當然,琴曲《流水》中所蘊含的情感、意義和審美趣味無疑也是「文化」的內容,但是這些內容不僅是隱含在音樂聲音背後的只可意會而難以直感的東西,甚至它們能否客觀地存在於音樂形式中也都無法確定,因此我們很難把它們當作音樂來看待,何況情感、意義、趣味這些概念原本就是音樂聲音以外的事情,不能把它們看作是音樂事象。從琴曲音樂的這一例子中我們同樣發現:答案A不能成立,音樂文化(或音樂的文化)不應該是音樂事象。更何況,音樂本來就叫「音樂」,何必給它另 安一名,又要稱作「音樂文化」呢?由此可言,非但將「音樂文化」等同於「音樂事象」的答案是沒有理由的錯誤答案,而且由此推論,梅里亞姆所說的「音樂是文化」(music is culture)這一名言,如果單從概念本身理解,同樣也存在概念上的矛盾。
B.音樂文化=非音樂事象?
當把「音樂文化」定義為「非音樂事象」時,它的更為確切的含意應該是「與音樂有關的文化」。在這一理解中,所謂音樂的「文化」通常是指「音樂背景」(context of music),即與音樂有關的背景因素,也就是我們經常從文章中看到的所謂「音樂的文化背景」。音樂的文化「背景」雖與音樂有關,但它並非音樂本身,因而就實質而言,這種「背景」只能是指那些非音樂的事物和現象,例如:特定音樂的歷史成因;各種音樂的存在環境;不同音樂的創作、傳承、流布方式;音樂的用途、功能、意義;音樂人物、音樂事件等等。總之,只要與某類音樂、某一樂種或某首樂曲有關,無論是人、事、物、象(現象),都屬於音樂背景,因此都應該是「音樂文化」的范圍。如此說來,把音樂的背景作為音樂文化理解,其實質是把文化看作是核心事物(音樂)以外的剩餘事物,亦即研究討論的核心事
❸ 民間舞蹈與民俗文化的重要關系
據我所知:民間「歌」舞與民俗(需去掉文化二字)有非常密切地關系,每逢過年過節、或婚喪嫁娶,凡是經濟條件允許時,往往會出現載歌載舞的隊伍,以烘托氣氛。「文化」二字太深了。
❹ 民俗藝術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體現在那些方面
民俗藝術是來傳統文化的展示;源傳統文化是民俗藝術的源泉或土壤。如山東鼓子秧歌渾厚拙樸,整個跑陣外圓內方;各個角色等級分明,又相互配合得天衣無縫;入場及退場的儀式又嚴格遵守相應的禮數,一絲不苟。欣賞完一場山東鼓子秧歌,就是對山東傳統文化的一次深入感受:重禮儀,守道義。
❺ 本土文化與音樂的關系
看來你是個音樂研究生!在寫論文是吧?你首先了解西域風土人情,在仔版細了解王洛賓為何撰寫權西域民歌的動機和他的那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你可有n種研究:1,王洛賓的民族音樂風;2,古代的西域音樂;3,近代的西域音樂;4,現代的西域民族音樂之風;5,古往今來的西域音樂。 你先了解西域的歷史和風土人情和音樂,最後在研究王洛賓,這樣為你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有這些墊底你會比較好寫。
❻ 民間音樂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民間音樂包含於民族文化
❼ 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的關系
社會文化環境與流行音樂發展及形成的關系
1。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多樣性的文化環境,使流行音樂的存在顯示的不同特點。 「西北風」,搖滾樂,「紅太陽」等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風格存在,其期間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的多樣性,復雜性密切相關。 2。流行音樂,社會和文化環境,是綜合的存在,相互交織的結果,但往往因某種社會文化環境構成重大(或重要的)某些類型的文化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如「西北風」,「紅太陽」,「囚歌」的流行,這是一種社會類型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因素構成的文化環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該業務環境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3。流行音樂的某型社會和各種文化因素的文化環境,支持更多的,則其越能占據主導地位。是一個強大的文化,相反文化單位要變弱。如「西北風」有七個社會和文化300因素的文化環境,從不同的方向的支持,有6個岩石的社會和文化的因素給予了支持文化環境。 「紅太陽」等歌曲,由於文化因素,獲得一個相對較小的支持,所以相應的勢頭文化也小。 4。社會和環境與發展的文化變革,促進變化和流行音樂的發展。如1988年的社會和文化環境,香港和台灣流行的限制,並限制音樂的發展,使香港和台灣流行的西北風一經文化的影響破壞文化的影響。然而,從1989年至1992年之間在環境,發展的社會和文化變革,使香港和台灣的流行文化的影響再擴大,「西北風」的文化影響較小。 5。社會和特定的文化因素,文化環境,似乎是顯而易見的或削弱,一個優秀或削弱某些相應的文化特色的流行音樂。因素,如社會和文化環境構成之一的社會環境的影響時,突出文化心理學的流行音樂和文化特色更加明顯受歡迎。 「西北風」,「紅太陽」,都與社會文化心理密切相關。 「西北風」,「紅太陽」是流行音樂流行的現象非常明顯。另一個例子是管理和控制突出的文化因素,流行音樂的非主流意識形態,文化認同,往往會削弱,相反,主題是要加強的趨勢,如「中華兒女唱卡拉0K 「流行音樂等。這是在90年代末通過在MTV電視台播放,以及政府部門或企業集團贊助的黨,藝術劇團的演員在各種形式的基層組織履行儀式,甚至一些大學等基本上,在其內容上屬於流行音樂事件的性質,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些活動也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說,「有中國特色的」流行音樂活動。總之,對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上升和下降,以及社會和文化的影響的所有方面的生活,都與中國密切相關的當代社會和文化環境。許多文化因素,社會文化環境,這樣的組成,決定了中國當代流行音樂是一種文化的多細胞體,而在環境與發展的社會和文化變革,而且也是發展的最終決定受歡迎音樂不能是靜態的,是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未來音樂的發展趨勢如何同社會和文化環境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因素,從它,發現它的發展,演變格局。如果在從不同角度,問題的結論,本文件可以各方關心這一問題誰啟發了人們,這也使得這項研究具有實際意義。
❽ 音樂教育的文化目標所提出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民間音樂傳承的意義
(一)民間音樂見證了一個民族的歷史進程
民間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沉澱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歷史遠比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得多,那麼史前我們祖先的生活狀況,歷史發展情況如何書籍中並沒有明確的記錄,但是在世代相傳的民歌中我們卻找到了先人的足跡。民歌是人民的心聲,是一個民族社會歷史文化的縮影。民間音樂折射的社會性文化,是我們研究民間音樂、傳承民間音樂的重要意義之一。
民間音樂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它連續起來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軌跡。當我們沉浸在民間音樂中時,不僅可以從音調的起伏中感受音樂的魅力,而且可以領會到先民們的歷史變遷。
(二)民間音樂代表了民俗文化
民間音樂中所蘊含的大量人文元素與生活元素,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音樂的傳承就是對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保護。民俗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包括一個社團的生活習慣,語言,社會結構、宗教信仰等廣范圍的各種人文元素。可以說不同的民俗文化在民間音樂中都有所體現。因為民間音樂是人民群眾勞動、生活中口頭創作出來的,是人民真實情感的流露,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文化的面貌。而且,這種音樂來自於民間,會隨著人們一代代的繁衍而傳承下去。連同它傳承下去的還有一個民族的民俗文化。
民間音樂一旦失傳,就代表了一種文化的沒落與遺失。
(三)民間音樂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標志
民間音樂產生於遙遠的古代,是一個民族全體成員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它經過幾千年歷史的沉澱,已經成為一個民族身份的標志之一,反映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性格特點。比如信天游就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是黃土高原孕育出的一朵藝術之花。那奔騰的黃河水,那寬廣的黃土地還有那勤勞朴實,粗狂豪放的北方人共同造就了這大氣磅礴的音樂形式。當我們哼氣江南小調時,感受到的是小橋流水的婉約,是清風拂面的溫柔,是江南水鄉的滿腔柔情。所以說民間音樂是一個地域的地理風貌、人文藝術、以及居民性格等等融合後的產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標志。
(四)民間音樂蘊含著民族的精神
民間音樂具有生活的真實性。它最初產生於人們勞動的節奏,節拍。為了勞動時能夠相互協調,為了能夠趕走睏乏勞累,音樂誕生了。通過這種音樂人們宣洩著內心對幸福的渴望,對現實的不滿,對愛情的忠貞,對大自然的贊美等等,總之一句話,真是民間音樂的靈魂。
民間音樂蘊藏著善和美的元素。民間音樂是大眾所創,作為人類,我們的性格中有著善良的本性。所以民間音樂表達著人性中這最美的東西,即使偶爾出現一些靡靡之音,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沖刷掉,留下的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音樂精華。
總之,我國民族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在千百年的歷史中既具有堅實的文化內核,同時又具有靈活的發展模式,這種文化特質決定了它在現當代的歷史時空中具有頑強的生存能力與延續能力。盡管,在現代社會,它走入了低谷,但是它的獨特魅力定會讓它具有極強生命力,最終會煥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
❾ 音樂與文化的關系是什麼
音樂與文化既相互促進發展,又相互制約。
音樂的產生與文化息息相關。音樂植根於文化之中,與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依託、相互促進。從一個時期的音樂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特定環境和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文化特徵。
音樂可以促進同時期的文化發展,好的音樂能夠起到鼓舞人心、凈化心靈的作用。因此音樂源於文化,同時又高於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或國家在一個時期內所形成的觀念和思想,它代表著這個民族和國家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反映出這個群體在一定時期的生活狀態。音樂通過美的熏陶來影響和感染人們的思想和心靈,它是連接民族文化和區域文化的橋梁,是民族文化持久延續的最佳途徑。
(9)音樂課與民俗文化的關系擴展閱讀
音樂具有文化的代表性。它能在特定環境和特定區域內起到喚起民心、鼓舞士氣的作用,音樂可以把人的精神力量變為無窮的物質力量。民族音樂可以把一個地區或民族的歷史文明呈現出來,它能印證這個地區或民族的人類文明發展痕跡,也能使人在音樂的引導下走向美好的明天。
比如江南的「絲竹」、河北的「笙管」、西安的「古樂」等,這些樂器都有古老的傳世樂譜,也有代代相傳的樂人傳承。即使現在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流行音樂,也能反映出這些古代地域文化昔日的輝煌和在當今樂壇中綻放出的絢麗光彩。
中國音樂,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時代,據考古發現,中國音樂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的音樂文化。中國音樂曾經對中國周邊地區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從孔子傳六藝到唐代的胡琴再到近代的西方音樂,中國音樂又在吸收外來音樂要素的過程中不斷充實發展。中國素號「禮樂之邦」,古代音樂在人格養成、文化生活和國家禮儀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孔子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學習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