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一節音樂課
1. 「美」
(1) 教態美: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自然、親切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2) 語言美: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准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3) 示範美:看教師的范唱、舞蹈、伴奏是否到位。
2.「活」
(1) 處理教材活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得好與不好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執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
(2) 思路設計活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因此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3) 教學方法活
(4) 學生思維活
(5) 課堂氣氛活
3.「情」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以自己對音樂、對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真情來感染學生,要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表現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並體驗音樂的美感。正所謂:「老師都沒有情,學生何來情」。作為一門情感藝術,其教育效應主要體現在熏陶、感染、凈化、震驚、頓悟等情感層面上,音樂的本質是審美,音樂最根本的價值是審美價值,所以評價音樂課堂教學要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放在首位。
4.「新"
(1) 教學選材新:根據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看教案中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適切,在情感、方法、知識技能等方面有所體現。
(2) 教學思路設計新: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
(3) 教學方法新
5.「創」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音樂創造能力應作為音樂學科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音樂創造主要包括: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造、創作實踐等,對音樂創造能力的評價可參照《音樂課程標准》的相關內容採用量化測評。需要注意的是,音樂創造能力的評價應著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應有助於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的積極性。
課程目標是分科教學法之一,高等師范院校音樂系,音樂學院和教育學院有關專業和中等師范學校的必修課。研究音樂教學的理論及其運用,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為依據,闡述音樂教學的目的,任務及教材編選原則,研究音樂教學規律,探討樂理、視唱、唱歌、器樂、音樂欣賞等教學的步驟與方法。主要任務是培養師范生和在職教師將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及音樂專業知識、技能應用於音樂教育實踐的能力。
『貳』 怎樣體現音樂學科教學的基本特點
音樂學科特點
首先教授講述如何將理念貫徹到課堂中,什麼是以審美為核心,什麼是興趣內愛好和動力,如何做容關注到全體學生等一系列理念實施的問題,還需要和老師們共同探討。要把課標的基本精神、特別是跟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原則滲透到具體的教學當中,作為音樂教師首先要把音樂學科教學的特點搞清楚。 然後提出音樂學科特點包括音樂性、審美性、過程性。
音樂藝術是聽覺藝術、聲音藝術,這是音樂本身的特點,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就要關注音樂本身的特點,關注音樂本體。無論是欣賞教學還是唱歌教學,都要始終貫穿音樂的語言。音樂的語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聲等等,在音樂教學中,聆聽音響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我們教師不能用過多的非音樂的語言來講解音樂,而脫離音樂,脫離音響。教學要解決問題,設計問題要有一個音樂的目標,不能在音樂課上解決其他學科問題,音樂學科的第一個基本特點就是音樂性。老師要用音樂和學生進行交流,不要把非音樂的東西都搬到音樂課堂上。我們教師要用音樂語言去解決問題是音樂學科的第一個特點。
『叄』 音樂聽課優點缺點和建議
優點:
1、教師基本的音樂素養比較好。音樂課首先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的課程之一,因此,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是美的使者和傳遞者,教師的教學儀態美、語言美、歌聲美是音樂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2、教師的備課可操作性更強,注重實效性,每一環節的設計能夠緊扣主題,步步為教學目標服務,屏棄了那些形式化的東西及作秀的環節,並且,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培養。
缺點:
學校的不重視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游戲課,對於音樂知識、音樂能力的培養亦不夠重視,其學科地位仍需進一步提高。
建議:
1、注重把握學唱歌的「度」。在聽課中發現,教師注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主的學唱歌曲,這種方法無形中減輕了學生學習新歌的負擔。
2、一個好的音樂教師應明確教學目的,把握課堂的時間,有選擇地進行知識穿插,而不是漫無目的,發散性講解,不能偏離了方向,因為學科綜合應體現學科特點,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圍繞教學目的來實施。
(3)音樂課授課特點擴展閱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於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通過音樂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肆』 初中音樂課整體教學設計主要特點與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有些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音樂的時候,面部表情、肢體語言都很豐富內,說出來的語言容非常少。而還有一些老師把一節課時間都放在細致入微的講解上,認為不講學生就聽不懂,真正研究音樂本身這方面還做得很不夠。其實,老師備課先把聲音文件拿來聽,然後再去看譜子,這樣才能抓住音樂。實際上凡是「白開水」的課,老師都在音樂之外,跟音樂接觸少,還沒找到感覺,對音樂沒有體驗和感悟。
『伍』 幼兒音樂教育課必須具備哪些特色
一、系統全面的音樂培養
在幼兒時期,給予幼兒系統全面的音樂培養,比如,基本的樂理知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節奏感和旋律樂感,並且可以表達出來的一些音樂素養,都是對培養幼兒音樂素養有很大的幫助和意義。培養聽,唱,彈,讀,創作的能力,豐富孩子的音樂感受及表現力,這有助於幫助幼兒全面發展,鍛煉幼兒手腦並用和四肢協調力。
二、循序漸進的施教
幼兒在不同的年輕階段,被給予的音樂教育也是應該有區別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尊重幼兒各個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特點,去設置教學計劃,將節奏、肢作動作、舞蹈與即興創作相融合,通過歌唱、律動、節奏、感覺統合和對旋律、音感的感知,使孩子們在親身參與的創作和演奏中,自然地獲取音樂概念和知識。
三、引導式創意互動教學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以活潑自由的形式去引進教學課程,比如用講故事或者做游戲的方式去讓幼兒在玩鬧中接觸音樂,可以豐富孩子的心理,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願意自主的去創作去發揮,才能更好的理解音樂。
『陸』 淺談如何評價一節音樂課
評價一堂音樂課至少要考慮以下四方面。
1.首先應注意對教學過程的真實記錄。學生與教師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教師做了多少次?教師在不同教學環節花了多長時間?教師和學生應該怎樣做?收集課堂教學的事實,為客觀評價提供依據。
2.注重課堂上學生參與狀態、學生交往狀態、學生思維狀態、和學習達成狀態等方面來評價課堂教學的質量。如學生參與狀態:學生上課情緒如何,能否在音樂課上積極體驗和模仿。學生交往狀態:對教師提問和要求反應是否積極,與同學合作是否友好。學生思維狀態:對音樂現象有沒有獨立見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樂基礎上自由、即興地創造,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學習達成狀態:能不能自覺、自信地學習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音樂知識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師要求把學到的相關音樂知識、內容與個人情感表達聯系起來,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3.注重教師將自身專業知識、文化知識、道德品質進行轉換,外化為學生能接受的形式,能運用音樂自身的勉力感染、影響學生。這是很重要的。教師不同於學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學得好,還必須以自身的行為和能力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成為學生效仿、習的楷模。
4.是否具有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的發展性特徵。好課能讓學生受益終生,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情操,影響他們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即價值觀和人生觀。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追求的精神。
『柒』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遵循聽覺藝術的復感知規制律 ,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這是音樂教育重要的指導思想。音樂教學中一定要給予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探討。
第一,突出音樂聽覺體驗。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 應貫穿開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之中。在學校教育各科目的學習中,甚或在各藝術門類中,唯有音樂學科具有這一特殊性。音樂教學的不同領域,無論是欣賞還是唱歌、演奏和創作活動,都是圍繞「聽」這個中心來進行的。因此,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是音樂教學的中心環節,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之中。
第二,強調音樂情感體驗。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學生被動聽的音樂所吸引,繼而帶著對音樂的強烈與愛好,為音樂作品中蘊藏的情感因素所感動,從而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充分的滿足和愉悅。
第三、以審美為核心。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那些忽視音樂整體形象、缺乏音樂美感的教學,以及單純的說教、枯燥的講授和機械的操練等,違背聽覺藝術認知規律,影響音樂教育功能的發揮。
第四,將思想教育內容寓於生動活潑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去。
『捌』 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我們之前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音樂課程標准修訂的背景、新的課程標準的性質與定位,包括課程的實施應該注意的問題都跟大家都做過研修與解讀。但如何將理念貫徹到課堂中,什麼是以審美為核心,什麼是興趣愛好和動力,如何做關注到全體學生等一系列理念實施的問題,還需要和老師們共同探討。要把課標的基本精神、特別是跟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原則滲透到具體的教學當中,作為音樂教師首先要把音樂學科教學的特點搞清楚。我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講。
一、音樂性
第一個就是音樂性問題,也就是說音樂藝術是聽覺藝術、聲音藝術,這是音樂本身的特點,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就要關注音樂本身的特點,關注音樂本體。無論是欣賞教學還是唱歌教學,都要始終貫穿音樂的語言。
音樂的語言是什麼?為什麼教學要貫穿音樂的語言、音樂的方式呢?這是值得中小學音樂教師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什麼叫音樂的語言、什麼叫音樂的方式、什麼是非音樂的語言方式?音樂是聽覺藝術,所以音樂教學中,聆聽音響是主要的教學方式,老師不能用過多的非音樂的語言來講解音樂,而脫離音樂,脫離音響。教學要解決問題,設計問題要有一個音樂的目標,不能在音樂課上解決歷史問題、地理問題、數學問題,音樂學科的第一個基本特點就是音樂性。老師要用音樂和學生進行交流,不要把非音樂的東西都搬到音樂課堂上。讓學生用音樂的頭腦去聽音樂,而不是用其他語言去聽。音樂的語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聲等等,老師要幫助學生從這些要素當中了解音樂表達了什麼。用音樂語言去解決問題是音樂學科的第一個特點。
二、審美性
另外一個學科特點就是它的審美性。這是音樂課程標准修訂後最為突出的一個課程理念。我們都知道,小學有思想品德課,初中有思想政治課,這類課程都是通過講述的方式告訴學生道理。音樂課就不能講道理,因為這不符合音樂學科的特點。音樂學科是以情動人,以美動人的學科,所以我們經常說藝術不能容忍說教、審美不能依靠灌輸。在音樂課上跟學生講道理和灌輸一些思想都是沒有作用的,我們必須通過音樂的情感力量來打動學習者。我們說音樂藝術的情感性是極其強烈的,音樂藝術在表情的上勝過其他一切學科和藝術。比如美術作為視覺藝術也具有情感性,但它不如音樂來的強烈,影視和舞蹈也都不如音樂的情感性力量強大。人們常說語言的終止是音樂的開始,當人的情感發展到很深的狀態時語言就顯得很蒼白了。在音樂表達人的情緒情感的深度和廣度上,也是其他學科不能比的。為什麼音樂學科要注重情緒,注重情感,注重審美呢?因為審美主要是通過人的情感來完成的。音樂學科的根本機制在於有情感的老師面對一群有情感的學生,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形成了一個音樂的審美過程。
有些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音樂的時候,面部表情、肢體語言都很豐富,說出來的語言非常少。而還有一些老師把一節課時間都放在細致入微的講解上,認為不講學生就聽不懂,真正研究音樂本身這方面還做得很不夠。其實,老師備課先把聲音文件拿來聽,然後再去看譜子,這樣才能抓住音樂。實際上凡是「白開水」的課,老師都在音樂之外,跟音樂接觸少,還沒找到感覺,對音樂沒有體驗和感悟。
今天談到的全國性普遍問題,就是音樂課流於形式。大家都知道現在音樂學科被列為緊缺薄弱學科,之所以被列為緊缺薄弱學科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看不到音樂學科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所以我建議各位老師既然從事了這樣的工作,就不能對音樂無動於衷,永遠用理性的態度面對音樂,講音樂。音樂老師要感性一點,學生也要感性一點。音樂學科是感性的學科,如果我們總是理性的操作,效果一定不會好。音樂審美教育學里有一個詞叫「審美渴望」,我們說審美教育說了十年,如果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對音樂都缺乏審美渴望,那音樂教學與學習就都沒有動力了。所以,音樂教師走進課堂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感動起來。這牽扯到一些教學心理,我建議老師們可以多研究一點音樂教學心理,這會對我們的音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三、過程性
音樂學科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過程性。音樂學科跟其他學科不同,或者說音樂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特點,它強調教學過程。教學要體現教學過程特別重要,或者用一句話來說,教學過程即是教學目的,他們是統一的。老師們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音樂藝術是時間的藝術,時間就是過程,一個完整的作品怎麼呈現給觀眾的呢?是在時間的流動中呈現的。如果不從頭聽到尾就把握不住它,所以過程即音樂,音樂也就是過程。音樂隨著時間流動,我們把它叫做流動的藝術,動態的藝術,這里就牽扯到一個教育問題,為什麼許多老師捨不得拿出時間給學生聽音樂?這就沒有體現音樂的時間性和過程性特點。我們特別倡導教學無痕,就是你看不出他是怎麼回事,但是都在裡面滲透著,這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音樂學科具備這樣一個特點,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不是立竿見影的。用教育學中的一句話歸納,就是音樂重視教育的潛效應。老師們不要覺得這堂課這個歌曲沒學會,那個切分音沒唱准,或者這堂課一個曲式學生沒清楚,事實上關注這些東西就是沒有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過程和時間特點。音樂是一個積累,為什麼把鑒賞改為欣賞,就是要求學生和老師多進行音樂經驗的積累。
音樂教學的過程性,還要聯系三維目標,第一個情感態度價值觀,第二個過程與方法,老師在設定目標時,要注意在實踐層面多用音響跟孩子們交流,凸顯音樂的過程性,而不是我們放一邊學生就能聽進去的。如何讓學生跟音樂進行交流,這里邊有一個具體的在教學層面上的問題。比如這一首歌究竟是怎麼學會的,老師們可以想一想。由一開始你完全陌生的一首歌,到最後把它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可惜我們老師沒有研究,借鑒的間接經驗過多。參考書的目的是提示老師,提供借鑒,但是有時候老師過多的依賴教學參考書。教學參考書畢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幾個人對作品的一種詮釋和解讀。老師們案頭多一些書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對作品深入的研究,反復的聆聽,獲得一種情感上的激情,這樣一節課才有可能上到位。
很多教師在課上不給學生聽太多音樂,認為沒有那麼多時間,但這樣的教學容易沒有效果。因為音樂不是知識型的學科,音樂是非語言的信息,不具象的藝術,跟語文、數學不一樣,語文一個字兩個字組成一個詞就有語義性了,這是話筒、這是電腦,我們就都明白了。音樂的「 do re mi fa sol 」是什麼?一千個人聽了就有一千個答案,所以音樂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分享和交流音樂,要給學生機會,讓他們直接跟音樂音響來對話,這個非常重要的。老師們要多給孩子們接觸音樂的時間,聽也是接觸,唱也是接觸。
課標提倡學生是教學主體,因此不能總是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音樂老師應該抓住音樂的特點,別把音樂課上成語文課、數學課。音樂教師要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起到通道的作用。通道這頭是學生,那頭是音樂,教師要保證通道的暢通,不能總用語言打斷它,一旦切斷了通道,學生就很難融入音樂了。教師不能總是把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和體驗傳授給學生,而是要引領學生自己走進音樂,體會音樂。音樂是流動性的藝術,是過程性的藝術,我們怎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和獲得,需要老師們動點腦子,給點方法。李存老師用的辦法再簡單不過了,就是一聽音樂就情緒激動的揮拍子。音樂老師的語言是金,課堂上老師不要說的太多。但很多老師不習慣這種方式,比如現在播放一段音樂,老師沒事做,就會不停的說:「坐好了,好好聽著啊,你瞧你干什麼呢」。有的還講這部分音樂怎麼地了,那部分音樂又怎麼地了,這種情況下,學生是聽不進去音樂的。很多老師覺得不說話就很不自然,特別是音樂比較長的時候,老師就坐立不安了。這說明老師沒有和學生一起聽音樂,如果聽了表情就會顯現出來,或者身體會不由自主的跟著音樂動,學生的情緒就會在老師的感染下被帶動起來。
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很深刻,也是新的音樂課程標准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當它化成我們具體教學實踐行為的時候,凸顯出來的是如何把控音樂性的問題。當我們認識到了學科特點的時候才能把教學實施做到位,真正通過音樂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玖』 請問奧兒夫音樂教育的教學特點是什麼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起源於德國,它的創始人是德國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奧爾夫先生。他所創立的這套兒童藝術基礎教學體系已打破了音樂范疇,廣泛地採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為孩子打下堅實的藝術基礎.他以一個藝術家高瞻遠矚的眼光看到藝術各種表現形式都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都有著他們的共同的元素—節奏。(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並利用這些因素去編設教材,起到互相遷移的作用,學習變得容易快捷。他只是給了我們一種思想和力量—達到人類的最高智慧。從對這種思想的研究和運用中,產生了奧爾夫教學法,並在實踐上證明了它的科學性。(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歸跟結底只是一種思想.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不是一種教學學生很快地學會歌唱﹑奏樂的方法,而是讓學生接觸音樂實踐.如果孩子喜歡音樂,他就能唱好奏好。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面向全下人類它能和每一種文化融合貢獻是巨大的。奧爾夫教學法是不斷發展的,同樣採用這個教學法的教師,在具體教學上也不會完全一樣,甚至可能是相反的。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教學以讓學生發現自我為宗旨,奧爾夫教學注重的並不是結果,而是注重每名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目前我國素質教育提出,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充分全面地發揮其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這里同樣體現了奧爾夫在音樂教育中所倡導的那種原本性的原則和理念.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在中國的出現,給了我們一種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它主要的著眼點不在於理性地傳授知識、技能,而在於自然地直接訴諸於感性, 在感性的直接帶動下,在演奏音樂的過程中學會知識、掌握技能。奧爾夫說過:「走遍世界的是理念本身。」此理念即原本性的音樂教育,是最接近自然、最原始的原本的人類的狀態。一種融音樂、舞蹈、語言為一體的全體藝術。一種還只能在比較原始的民族和兒童身上才能見到的音樂藝術。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所強調的是學生是教學的中心,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培養人的是目的.通過音樂教育可以發展人的感官功能;培養人對音樂藝術的情感﹑態度﹑審美判斷能力;培養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靈;提高運用音樂藝術形式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發展想像力、創造性等。而感覺能力是人類認識世界、發展智力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基礎。通過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兒童聽覺的敏銳性、直覺等方面的素質。而有創造性的人必然是感覺靈敏的人,藝術教育正是培養感性知覺的最好途徑。尤其是對孩子們進行早期的藝術培養,對他們的畢生都具有很大益處。
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使人們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有想像力創造力。奧爾夫教育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是即興原則。以即興活動形式發展童的音樂體驗、嘗試創造音樂的能力。即興活動重視兒童在「做」的取長補短中的主學習,以及想像力、創造性的發揮,因此關鍵在於做不做,而非做得好不好。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明確指出,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僅是結果。音樂主要是藝術,但學習音樂也必須熟悉它的規則。無論是節奏語言,還是其他內容的教學,都要自然,不一定要充滿音樂性。音樂中的對比因素,在課堂教學的紀律方面也有所體現,如吵鬧之後的安靜等。所以,音樂教育歸根到底是人的教育。兒童在成長、實踐的過程中的結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兒童的探索精神,是兒童在實踐中的體驗和收獲的經驗,是兒童自然的情感、想像力、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