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小學新課程音樂課理念

小學新課程音樂課理念

發布時間:2021-02-16 12:03:19

1. 小學的新課程理念是什麼

一、 數學課堂教學的情境化、生活化、活動化。 是建構主義學習觀和教學觀的體現。 《標准》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身心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1、 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A、 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的素材,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有豐富的顯示背景。如「分類」、「統計」等內容的教學。 B、 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提供幫助。如二冊教材《位置》的教學,通過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乘公交車來理解前後,座位來理解左右,樓層來理解上下等等。 反思: 不要用生活化、活動化沖淡數學教學的數學味。什麼是數學味?學習的素材包含有數學的內容,追求方法上的簡潔合理,如演算法多樣化。 2、 課堂教學的情境化、活動化。 A、 創設學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問題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B、 組織豐富而有效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自主活動中主動建構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反思: 數學學習活動要對學生的心智具有挑戰與鍛煉作用。 例如,百以內數的認識:估中數,拆中數,排中數。又如,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分類,付錢可以怎麼付。 二、 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 1、 要根據學生已有基礎,合理安排,適當適度。 2、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 反思: 如何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起點。 如:1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 三、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1、 教材努力體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 教材盡量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教學活動。 反思: 防止簡單化、片面化的理解和做法。 談論的最多的當屬「合作學習」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雖然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成為新課程課堂的標志了,似乎無此便不能稱之為新課程,因此被廣泛應用。我們在很多課中看到,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管什麼問題,不管是否有如此展開的必要,教師都分組、交流、討論、學生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喜歡哪個就說哪個,而看不到這種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與協作,合作究竟給學生帶來了什麼,感覺不到學生到底在自主什麼,教師的作用到底在哪裡。於是,課堂表現為散亂的活躍。很多課,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連最起碼的知識與技能的目標都不能實現 學會獨立學習和學會分享同樣重要。 小學生的合作學習通常是通過分組進行的,這種分組是對空間結構和小組組建方式的合理優化。有時按座位組合:面對面的交流,「馬蹄形」座位,「半圓型」座位;有時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或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組合,有時按興趣、愛好、關系自由組合。每種組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習情況、學習內容、學生個性靈活選用。建構主義認為,協作貫穿於學習過程的始終,而獨立學習、傾聽、交流是協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合作學習中教會學生獨立學習。獨立學習是現代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徵,它表現為「我能學」。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並創造各種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和培養獨立學習能力的空間。獨立思考的過程是學生內心感受的過程,這個過程要經過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如果沒有充裕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學生根本無法解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在合作學習中教會學生傾聽、交流。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合作學習中的重中之重。傾聽時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記住別人發言的要點,聽懂別人表達的意思,當與自己的看法發生沖突時,要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進行交流。 在合作學習中教會學生互助、協作。合作學習的目的之一是解決教學難點,完成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學生各自的觀察、思考,是按照各人的觀察能力、觀察習慣、思維方式進行的,受環境和條件的約束。這樣獲得的信息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但是很可能顯得粗疏或片面。為此,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團結、互助。例如,教學《圓的周長》。 「表揚」的濫用。「嗨、嗨、嗨、你真棒」是課堂上常見的表揚語。聽課中,我們常常看到,不管是什麼原因撞對了教師心中的標准答案,學生多會得到如此千篇一律的肯定。在一堂估算課里,一位老師坦率的表達了她對表揚的理解:傳統教育似乎總是一味地批評、職責、否定學生,使學生缺乏自信心。所以,這次課改提倡多鼓勵學生,哪怕學生只有一小點成績,也要表揚;只要有一小點進步,也要鼓勵。正是基於這種理解,對學生一些很小的閃光點,比如,把約等號想像為波浪,我們也給予最隆重的獎勵。如此,先開始,我們看到的是學生對表揚而激動得無法靜心上課;但是接下去,我們即將看到的就是學生對表揚的功利性依賴,在沒有任何人鼓勵的情況下,學習便不再是學生自覺自願的活動。另一方面,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當他們有了最起碼的理性判斷能力時,就會對這些膚淺的毫無針對性的表揚感到漠然和無動於衷。表揚也就喪失了本來的意義。 關於探究學習。 事件:王老師是某小學的數學骨幹教師,幾乎每學期他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的成績在本校名列前茅。自實行新課程以來,王老師也開始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但一學期下來,王老師發現學生的數學成績竟然下降了。王老師不知其中緣由,就懷疑是探究學習「惹的禍」。 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王老師理解的探究學習就是讓學生自由探究,教師不要干涉,不要控制,但最終學生的學習卻走到了教學預期的反面。這里存在一個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的教學控制如何把握的問題,處理不好教學控制,探究學習的效果很難看到,師生很容易直接對探究學習產生誤解乃至偏見。 處理好探究學習與教學控制之間的關系。 如何有效控制? A、 契約控制(制度控制),長期訓練培養。 B、 情感控制,師生相互交流情感。 C、 語言控制,教師具有明顯指向性的語言,不能漫無目的的發散,教師的評價要有導向性。舉例《乘法分配律》課例。 四、 轉變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和教學方法。 組織者、引領者、平等中的首席等等。 反思: 處理好教師的必要指導和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之間的關系。 鼓勵教師創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但要體現數學教學的基本思路。 如:位置教學的順序,上下,前後,左右。 認識時間,8:、12:、11:30、9:30,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時間。 五、 強調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的培養。 1、 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 如:一冊分類的教學,二冊統計的教學 2、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 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反思: A、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要有機的滲透在數學教學中,不應游離於數學教學。 B、 要通過數學學習的收獲,通過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而不是用課堂上的熱鬧吸引學生。 六、 對幾個具體問題的思考: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是第一位的。注意區分:數學學科獨有的目標和學科共有的目標。 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肢解為環節教學目標,注意環節目標的層次性和連貫性。 教材處理:慎重地取捨教材裡面的內容。 演算法多樣化:三個誤區:課堂上認為越多越好; 允許低層次的思維在徘徊;(動作思維,表象思維,邏輯思維) 對於規則和演算法沒有區別開來。 是針對整體而言的,應鼓勵學生演算法多樣化,但更應指導學生演算法的優化,這是數學教師的職責。不一定要在同一節課里得到優化,視具體問題而定。哪一種方法更優化,也要視具體內容而定。

滿意請採納

2.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是什麼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造
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 7.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於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10.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採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應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3. 音樂新課程標准

就一句話「以審美為核心」。你就化簡為難吧。教學的時候不要太強調知識點,注重讓你的學生在聽賞荷參與中體驗、探索、感知音樂。

如果你要具體的就是這些

第一部分 前 言
建國以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近年來,美育被列為教育方針的內容之一,音樂教育事業獲得迅速發展,師資隊伍不斷擴大,後備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樂教育科研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隨著國際音樂教育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國外一些可供借鑒的音樂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被系統介紹和引進;教學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這一切都為我國音樂教育的繼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行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影響著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制約著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音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標准》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審美體驗價值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造性發展價值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3.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4.文化傳承價值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二、基本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造
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
7.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於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10.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採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應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本《標准》的主幹是分層面、分領域、分學段呈現的,體現為從課程目標到內容標準的外化過程。如圖所示:
課程目標(體現在三個層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

教學領域(包含四個領域)

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內容標准(分布為三個學段)

1~2年級3~6年級7~9年級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二、學段目標
上述課程目標,將分為3個學段,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9學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標如下:
(一)1~2年級
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二)3~6年級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
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培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三)7~9年級
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願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經驗,表達情感的方式較之1~6年級學生有明顯變化。應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7~9年級學生正值變聲期,要適當減少唱歌的數量要求,注意嗓音保護。
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提高音樂感受與評價鑒賞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發展表現音樂的能力。
豐富和提高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培養豐富的生活情趣和樂觀的態度,增進群體意識,鍛煉合作與協調能力。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本部分內容的表述框架
領域一:感受與鑒賞
音樂表現要素
音樂情緒與情感
音樂體裁與形式
音樂風格與流派

領域二:表現
演唱
演奏
綜合性藝術表演
識讀樂譜

領域三:創造
探索音響與音樂
即興創造
創作實踐

領域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社會生活
音樂與姊妹藝術
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分學段的內容標准
一、感受與鑒賞
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內容】音樂表現要素
【標准】1~2年級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聆聽歌聲時能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
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聲。
感受樂器的聲音。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
能夠感受並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
【標准】3~6年級
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標准】7~9年級
具有聆聽和探索各種音響的興趣與願望,能夠用不同物體探索不同聲音。
加深對歌聲、樂器聲的了解和體驗。能夠說明人聲和常見樂器的分類及音色特點。
能夠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音樂表現要素的過程中,了解並評價其音樂表現作用。
感知音樂的結構,能夠簡單表述所聽音樂不同段落的對比與變化。

【內容】音樂情緒與情感
【標准】1~2年級
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
體驗並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
【標准】3~6年級
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標准】7~9年級
能夠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並能運用音樂表情術語進行描述。
能夠感知音樂情感的發展變化,並能簡要地表述或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內容】音樂體裁與形式
【標准】1~2年級
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
【標准】3~6年級
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標准】7~9年級
聆聽大合唱、組歌、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歌劇、舞劇音樂及其他體裁的歌曲和樂曲,並運用各種形式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通過聽賞音樂分辨不同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能夠結合所聽音樂,簡單評析音樂體裁與形式對於音樂表現的作用。

【內容】音樂風格與流派
【標准】1~2年級
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或樂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風格。
【標准】3~6年級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標准】7~9年級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的種類、唱腔、風格、流派和代表人物。
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並能對其風格特點進行簡單評述。
聆聽世界各國優秀音樂作品,了解不同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表 現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內容】演唱
標准】1~2年級
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准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7~9年級
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唱活動,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
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並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確的反應。
了解變聲期嗓音保護的知識,懂得嗓音保護的方法。
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與風格,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能對自己、他人、集體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3~5首。

【內容】演奏
【標准】1~2年級
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
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標准】7~9年級
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奏活動,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
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
能夠對自己、他人或集體的演奏進行評價。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內容】綜合性藝術表演
【標准】1~2年級
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
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標准】3~6年級
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標准】7~9年級
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能夠結合所學的歌曲、樂曲創設簡單的表演情景或做形體動作。
學習表演簡單的歌劇、戲曲、曲藝片段,並能對自己與他人的表演作出評價。

【內容】識讀樂譜
【標准】1~2年級
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
【標准】3~6年級
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標准】7~9年級
用熟悉的歌曲、樂曲學唱樂譜。
能夠跟隨琴聲或錄音視唱樂譜。
鞏固、提高識讀和運用樂譜的能力。

三、創 造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像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於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創造包括兩類學習內容:其一是與音樂有關的發掘學生潛能的即興創造活動;其二是運用音樂材料創作音樂。其中第二類內容與音樂創作有關,但區別於專業創作學習。

【內容】探索音響與音樂
【標准】1~2年級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標准】3~6年級
能夠自製簡易樂器。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標准】7~9年級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現一定的情景。
能夠對自己或他人的聲音探索活動作出評價。

【內容】即興創造
【標准】1~2年級
能夠將成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
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
能夠用課堂樂器或其他音源即興配合音樂故事和音樂游戲。
【標准】3~6年級
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並參與表演。
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並參與表演。
【標准】7~9年級
能夠即興編唱生活短語或詩詞短句。
能夠依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及情緒,進行即興創編活動。

【內容】創作實踐
【標准】1~2年級
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1~2小節節奏或旋律。
【標准】3~6年級
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
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
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註:" "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
【標准】7~9年級
能夠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創作8小節左右的短曲。
能夠為歌曲選編前奏或間奏。
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註:" "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它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又蘊涵在音樂鑒賞、表現和創造活動之中。為此,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應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和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來完成。
【內容】音樂與社會生活
【標准】1~2年級
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能夠通過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媒聽賞音樂。
能夠參加社區或鄉村的音樂活動。
【標准】3~6年級
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並經常聆聽。
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並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樂於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標准】7~9年級
養成關注音樂的習慣,能夠用實例說明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喜歡並能夠從傳媒中聆聽音樂,了解和積累音樂信息,願與同學交換所收集到的音樂材料,交流音樂感受。
在出席音樂會及參與社區音樂活動過程中,能夠觀察和了解音樂家或民間藝人的活動,並作出自己的評價。

【內容】音樂與姊妹藝術
【標准】1~2年級
能夠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
能夠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
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標准】3~6年級
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標准】7~9年級
通過藝術作品,

4.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新課程標准有哪些基本理念

第一、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第二、興趣愛好為動力
第三、面向全體學生
第四、注重個性發展
第五、重視音樂實踐
第六、鼓勵音樂創造
第七、提倡學科綜合
第八、弘揚民族音樂
第九、理解多元文化
第十、完善評價機制

5. 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的介紹

《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充分體現新的課程理念,採用嶄新的結構和體例,針對小學音回樂教師在新課程答教學中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進行理論指導和案例剖析,致力於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可供小學音樂教師新課程培訓使用,也可作各類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教材。

6. 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的內容簡介

《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是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稿)》的精版神,結合實驗區的權教學實踐,由國家音樂課標研製組專家和實驗區優秀教研員、一線優秀教師撰寫的。內容包括中外音樂教育發展狀況,音樂課程基本理念,音樂課程標准與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的比較,小學音樂新課程實驗教材編寫理念與特色分析,小學音樂教學領域,教學設計,教學策略與學習方式,音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小學音樂教學評價,新課程與音樂教師素質等十章。

7. 如何做好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教學

小學音樂課程是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相關的音樂教學的一門課程,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都是比較小的,對於我們文字性知識的接受程度是不高的,但是對於音樂這樣的藝術性質的課程而言,往往會有著更好的興趣,因為音樂特殊的性質決定了這樣的效果。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好小學音樂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去更好地完成小學音樂課程的學習,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我們每個小學音樂教師應該著重思考的。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小學音樂教學工作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音樂教師要在思想上重視音樂教學
小學音樂在小學教育階段的作用十分重要,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應該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音樂是一門區別於傳統課程的科目,所以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可以讓自己得到更大的放鬆,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的壓力。通過對小學音樂的學習,對於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也是比較顯著的。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小學生的腦中會對音樂有著自己的一定認識,在遇到自己聽過的曲子的時候還是可以辨別出來的,對於審美水平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此外,音樂還是培養小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小學音樂教育就是能用藝術來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凈化小學生的心靈,培養小學生的審美和培養創造美的能力。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應該對小學音樂的這些重要作用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樣我們才能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更好地進行我們的教學工作。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因為面對的是小學生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實際的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嚴格地依照相關的要求來進行教學,切不可採取一種懶散的心態去進行教學,這是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所應該著重注意的。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我們的教學工作。
二、要能夠激起小學生對音樂學科的興趣
1.為學生創建一個相對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良好的氛圍能夠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的學習,因為小學生都比較小,只有在輕松的氛圍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天性,實現良好學習的第一步。
2.教師應該更多地注重學生的表現,根據學生的表現來進行相應的鼓勵和表揚。在小學這個年齡階段,小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都希望得到表揚和認可。所以,音樂教師應該緊緊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音樂課堂上,多讓小學生表現自己,多展示自己,教師要給予評價,更多的是要多多地鼓勵小學生。這樣小學生既鍛煉了自己,又樹立了自信心,有助於提高小學生對小學音樂這一學科的興趣。
3.教師應該與學生保持一個相對融洽的關系。要想讓小學生對小學音樂這一科目產生興趣。那麼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們進行相應的引導,與學生保持一個亦師亦友的關系,小學生才能更加願意學習小學音樂這一課程,這樣的學習的效率也是更高的。

8. 新課程理念下對音樂教學內容的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一、音樂教材的呈現形式變化突出;藝術、童趣、實用性增強
當我第一次拿到新教材時,美麗的插圖、富有童趣的圖形譜、孩子們喜愛的動畫人物……頓時讓我眼前一亮,心中倍感歡喜,這么「美」的教材頂會深深吸引孩子們;與教材配套的多媒體教學光碟中,范唱、伴奏、圖譜、畫面、動畫等一應俱全,極大的減輕了教師日常製作課件、描畫圖譜等的工作任務,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教材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可愛、有趣的課本小圖標讓孩子們非常形象、直觀地知道了自己每課都應該完成那些學習任務,即避免了低年級學生不識字的困難,又非常適應孩子們的年齡特徵。總之,新的音樂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文字簡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的確充分體現了教材的藝術性和實用性。
二、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大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在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中,現在的「教材」與以前的「教材」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已由以前的「教」教材,而轉變為「用」教材中的適宜內容為自己的教學目的服務,所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有著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構建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的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例如;我在新學期的第一次音樂課上就沒有死搬教材。而是自由組合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感覺效果不錯。我是這樣設計教學內容的:第一,我選擇了一首學生在幼兒園學過的歌曲《閃爍的小星》做為本課的基本內容,但本課即不需要學唱歌曲,也不需要學習樂理知識,而是讓學生初步感知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為目的。第二,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也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課堂上既有孩子們喜歡的《藍貓淘氣三千問》又有游戲《找星星》,還可以自由探索星星的音響,回家後有獎問答還激勵著學生不斷的思考和學習。第三,適當引入音樂要素—音的高、低、強、弱,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的博大,從而處於一種期待中總希望在以後的每一節課上都能獲得新的知識,解答心中的疑問,因而著實地吊了吊學生的味口,起到了「伏筆」之效。因此,我認為學校和教師對於教材的使用,更多的應該是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來使用,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用出個性化的風格和特點,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三、注重音樂學科與相關文化的融合
音樂與舞蹈、美術、戲劇、影視等姊妹藝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並有著許多相似的特徵,如對情緒、情感的表現即是各類藝術共同的特點。那麼,在這一領域中就要抓住貫穿各類藝術的這條主線,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
其次,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也是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如體育,可以運用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如語文,可以選用適宜的背景音樂為詩歌散文配樂,烘托意境;如社會,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歌曲或樂曲,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那麼,在音樂學科促進其他學科的同時其他學科同樣也對音樂學科起到了促進作用
課例:在一年級第二單元《跳繩》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上體育課時老師教的跳繩要領是什麼、應怎樣跳?然後,開展一次1分鍾跳繩比賽,頓時學生興趣濃厚,接著我順勢讓學生聽歌曲《跳繩》第一段並學唱歌曲,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跳繩時的體會創編歌曲的第二段歌詞,並且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創編,結果的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分組創編了許多很好的歌詞,歌詞形象生動、簡單易記、很適合學生演唱;其次,在一次體育比賽課時,體育老師在課前開展了准備活動—1分鍾跳繩,同時老師就播放了歌曲《跳繩》,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邊跳邊聽音樂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總之,打破學科本位主義,加強各學科之間、學科自身之間的整合已是迫在眉睫的時刻,所以加強融合式的音樂教學定將促進音樂文化及相關學科的共同發展。
四、抓住教材內蘊,嘗試學習方式的逐步轉變
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議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是這場教學革命的核心任務。針對這一教學思想和教材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融入群體,凝化自我——引導合作學習方式的構建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必不可少的,但同時我們也要防止學生無效地合作或為了合作而合作的做法。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從明確合作學習任務、把握合作學習時機、加強合作學習指導、實施合作學習監控、注重合作學習評價等方面入手。教師將充分利用音樂本身具有的合作特徵,有意識地創造合作條件,使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得到合作能力的培養。新課程強調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強調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強調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強調凸顯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強調加強學習的選擇性;強調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而不是偏激和極端化,對如何把握不同學習方式的「度」、對不同學習方式的利弊和各自特點確是其中的重中之中我們應當進行了客觀、冷靜的分析同時也要在教學中不斷的嘗試、摸索讓自己牢牢的把握好這其中的「度」,讓他們在自己的教學中運用自如、事半功倍。
2、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從幼兒園初次進入小學時,老師們通常覺得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沒有紀律性,所以總是在第一次課時就給學生提出了許多要求,這樣無形中給學生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上課真累,老師真厲害。無形中拉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在新學期第一次音樂課時我就特別注意這點,我將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課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特長,大膽的表現自己,而且還和學生共同做游戲,使學生在第一次接觸音樂、接觸音樂教師時就感到輕松、親切,自然也就形成了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但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不良習慣也應及時糾正,但在糾正習慣的過程中應多用類似「請你像我這樣做」、「xx同學你真棒」、「老師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你今天進步真大」等激勵語言,讓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訓導中形成規范的習慣
3、課堂上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自然流露真情實感。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明確的知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目標的,而這項目標的實現,就靠老師嘴巴說,書上的幾幅圖片恐怕是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的,但如果學生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就不在屬於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多引導學生不僅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
課例:一年級第一冊第五單元唱歌《小寶寶睡著了》這課內容是一個課堂氣氛不好、學生學習情緒不高的內容,但我在教學過程中則先從學生的體驗入手:首先,回憶小時侯父母是怎樣哄你睡覺的?(動腦思考),然後,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動嘴說),第三,觀察圖片上的貓媽媽是怎樣哄小貓睡覺的?(用眼睛觀察),第四,同學們自由模仿哄寶寶睡覺的動作(親自動手錶演),第五,聽一首媽媽哄寶寶睡覺時的歌曲《小寶寶睡著了》(用耳朵聽),第六,跟教師學唱歌曲,第七……第十,兩個同學一組,互相扮演角色,比一比看那些小朋友表演的最認真?通過這樣系統的思、說、做、聽、模仿、演唱的過程,學生已經完全沉浸在一片溫馨、柔和、甜美的氛圍之中,當我引導學生演唱時,學生自然流露的甜美笑容、輕柔聲音、優美動作的確讓我為之一震,我相信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一定會真切的體會到一些什麼!這不就是體驗的益處嗎?這不就是真悟實感嗎?
4、 注重學生的差異,培養有獨特個性的人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例如,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學生,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內向、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沉默少語……這些明顯的性格特徵老師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能夠了解學生,而如何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有個性化的教育就需要老師想辦法、動腦筋了,在這一點上我採用了「火車爬坡前拉後推」的原理進行教學,既尊重學生差異,又培養獨特個性。在我校一年級有這樣兩位學生,一位叫李xx ,他活潑好動,聰明守紀,父母在家裡教育得法,學習明顯優於其他學生,另一位學生叫陳xx ,他沉默少語,上課經常走神,父母離異跟隨母親生活,但母親經常沉迷於麻將而無心教育她,老師普遍反映較差。在教育類似學生時我多不採用「一刀切」、「一鍋煮」的形式。
課例:在學習一年級第五單元《閃爍的小星》一課時,我提出「你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眨眼睛?」這樣拓展到課外的知識,讓李 同學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鼓勵學生向他學習,樹立典型,同時提倡學生大膽想像,多閱讀課外知識,起到了以優帶中的作用,而對於陳 同學,我則提出了「你知道太陽慢慢向西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雖然當我點她回答時,下面同學議論紛紛都說她答不出來,但我鼓勵她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對的」,這時她小聲說「就是太陽回家了。「見她回答正確了我馬上讓她站到台前對著全班同學大聲說一次,看著她大聲地說完問題,我從內心裡感到了高興和滿足,對這類學生我則多退著她前進,鼓勵他們學習,讓他們同樣也有成就感,獲得贊許。在這種」以優帶中,尊重學生差異「的思想指導下,使優秀學生不會「吃不飽」,暫差生不會「吃不了」,為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空間。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其實音樂美,就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所以,在我們潛心研究各種高深理論的同時請千萬不要忘記:用心、用情、用愛去教育,可能會讓我們的許多困難迎刃而解。
總之,新課程改革理念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厚重,決不是簡單的幾句話、簡單的一些形式上的變化就能發生「質」的變化的,但是從音樂學科這樣一個小小的視角,卻能折射出新課程這個大理念的許多光輝。所以如何將這樣先進的理念實踐於我們孩子身上,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用心去體會、用心去領悟、用心去認真做這件事情,並將實踐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及時的傳達給我們的專家,讓新課程改革的種子健康成長,最終開出最美麗的鮮花。

9.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新課程理念

伴隨著音樂新課程的誕生,音樂課堂隨之發生了變化。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業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使他們從中受益。因此,音樂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啟發和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新課程使我們教師面臨新的挑戰。 新課改倡導課堂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策略,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具有實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利用音樂學習引入生活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變為豐富的、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是獨立自主、主動。自主學習既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又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滿足學生在學習內容、地點和時間上的自由選擇,使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得到良好的成果。 在音樂教育中,教師要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在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美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熱情。因此誘發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是音樂教師首要任務。並課堂教學中,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合作式學習是一種共同的,開放的,包容的學習。沒有合作,音樂就不能產生和存在合作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把握時機激勵學生多參與合作學習,採用班級授課和小組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比如:音樂劇<<魚夫和金魚的故事這一課我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及提示,讓學生自己選擇角色,以合作學習小組形式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力求體現集體性與個體性相統一,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群體的協調能力。如上欣賞課是全班同學集體靜聽,聽後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表演。 在一堂課例中教師採用小組合作,運用最簡單手段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收獲與樂趣。所以把握好合作時機是提高音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的良好途徑。 探究式音樂教學是指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以教材為基礎,聯系生活實際和周圍世界為對象,自主確認和發現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收集相關信息,尋求解決方法,進行即興式的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 對於音樂課堂來講,"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是在音樂教學目標確定之後,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滿足學生表演的慾望,使學生心理素質,協調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運用。由於我的課堂上採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都能主動的參與,積極參與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並且師生能像朋友一樣相互交流,溝通,共同分享大家的想法,交流大家的情感,體驗和觀念,使音樂課變得豐富多樣,更充實,更有活力。從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 二.創設音樂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和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的統一,在音樂認識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幻想思維,從而使學生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接受教育輸入。即:"臨其境,觸境生情."如臨其境可以使學生的感知的過程變的容易,觸景生情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牢固。 在音樂課堂中,創設情境,是根據音樂旋律的情緒,風格和具體內容創設相應的環境情景。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的情感,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想像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藝術學習是人們不斷的豐富和提高,獲得感受美,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操。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從中建立起對自己,對親人,對他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從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多媒體的介入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豐富了音樂課的教學方式,使音樂從單純的聽覺藝術拓展為視聽藝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自覺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引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的局限,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試聽效果好等許多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效果。 多媒體教學與輔助教學代替了傳統的"粉筆,黑板"的單調的教學手段,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大大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幫助他們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有效的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和表現能力。 由於我們是山區學校各個方面教學設備及條件有限,但我還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和遠程教育,以及上網搜索一些相關的資料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助於學生理解畫面,使學生形成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使用合理的評價手段 《音樂課程標准》指出:"音樂課程的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於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基本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堂管理三個層次,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如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形式,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靈活的使用合理的評價形式。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的一句鼓勵話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於學生來講,是一個莫大的鼓勵和欣賞,都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表現慾望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如你真棒、你真機靈、你很勇敢、你演得真好等等,作為音樂老師,我抓住每一個契機,及時地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贊揚。樹立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能享受音樂、體驗和表現音樂的喜悅。 通過課堂教學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巨大變化和實效:如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法多樣化了。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音樂興趣和慾望,是完成音樂教學任務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小學新課程音樂課理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