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音樂說課稿範例
《森林音樂會》說課稿
一、 教材及學生分析
《森林音樂會》是根據省信息技術小學實驗教材第二冊《卡通貝貝手拉手》一課中的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創編的一節課。這節課主要對學生進行圖形翻轉、旋轉訓練,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畫圖軟體操作有了一定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畫圖軟體的難點也是學生能夠熟練、快捷使用畫圖軟體的基礎之一。基於以上原因,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只能對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認知,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年齡特點,同時結合學科課程整合理念,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圖形的翻轉、旋轉操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
3.情感與態度:使學生體驗到將學到、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生活中的樂趣。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掌握圖形的翻轉、旋轉的操作方法
難點:使學生能夠理解旋轉角度的變化區別
二、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根據《課標》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森林音樂會學習情境,設計了三個任務,即編排座位、整理樂器、製作獎品。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結合畫圖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能力。
本節課我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示範操作,學生通過自主實踐討論交流解決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性,培養創新精神。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三、學法指導
興趣是學生探索、創造的力量源泉,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學時我在創設的三個情境任務中設疑激趣,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學生遇到困難後教師引導他們列舉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自主選擇可行的辦法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順利地完成任務獲取新知。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二)任務驅動,合作交流
(三)綜合實踐,探索創新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
教學伊始我利用動畫短片導入課,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出示課件)同學們,大森林裡正在召開動物音樂會,有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瞧!就連平時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的老虎兄弟小虎和小壯也來了。你們看,他們兩兄弟長得有什麼特點?當學生看到這幅圖畫時,馬上就會發現問題:這兩只小老虎長得一模一樣,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只小老虎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從而引出本課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水平翻轉。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小學二年級學生。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課一開始就讓他們自學本課內容,相對有一定難度。所以我採用了教師示範演示的教學方法。藉助屏幕廣播示範講解圖形的水平翻轉,學生練習操作並且屏幕展示學生完成作品。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提高了自信心,也激發了其他同學學習興趣。
(二)任務驅動,合作交流
在學會「水平翻轉」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垂直翻轉。看了就會記住,做了就會理解。所以要突破重難點,就應趁熱打鐵讓學生動手獨立操作。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在「自學—嘗試」的實踐中溫故知新。本環節分兩個任務展開:
任務一:排座位(出示課件)「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可調皮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卻沒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這可急壞了總導演大象伯伯。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動手幫幫小猴和小松鼠回到自己正確的位置上去」。學生在操作時,會發現小猴子利用水平翻轉放不到正確的位置。這時我提出:遇到困難怎麼辦?引導學生回想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看書、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或問老師來解決問題,最後學生自主選擇一種可行的方法學習垂直翻轉。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自主選擇適當學習方法,學會新知。
任務二:整理樂器
(出示課件)小動物們要根據自己的節目選擇不同樂器進行表演。可他們到樂器庫取樂器時卻發現:樂器擺放的一點也不整齊,亂七八糟的。原來是樂器管理員小熊一時貪玩忘了整理。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熊整理一下樂器嗎?
學生已經掌握了遇到問題時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有了任務一的基礎,任務二相對容易操作。在製作課件時把水平翻轉和垂直翻轉的使用也加入其中,進一步鞏固新知。課件中特別設計了「吉它」運用所學知識不能一次翻轉過來,從而引出本課的難點。由於學生對角度沒有直觀的認識因此我設計了一組課件,(出示課件)目的是使學生了解90°、180°、270°旋轉的變化。學生在討論中得出正確答案以此突破教學難點。在這里我們將會感受到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幫助小熊整理樂器,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
(三)綜合實踐,探索創新
抓住小學生具有模仿能力強,有強烈的創作、表現慾望的特點,我設計了「綜合實踐,探索創新」這一環節,讓學生品嘗到收獲的樂趣。
任務三:製作獎品
(音樂會結束了,觀眾評出了最喜愛歌手,大象伯伯想請同學們幫忙用准備好的樹葉拼貼葉畫,並從中選出一幅優秀作品獎給獲獎者,現在就讓我們動手吧!
在鞏固練習這一環節,我也精心做了安排。力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第三個任務製作獎品主要是綜合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通過翻轉、旋轉樹葉拼貼葉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動手創新展示自我的機會。將信息技術學科與美術、科學等學科巧妙的結合起來,努力體現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目標的效果,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五、板書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優勢把板書用多媒體軟體教室的「屏幕廣播」功能向學生展示。整個板書直觀形象,步驟清晰讓學生一目瞭然。
六、效果預測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數學、品德與生活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適當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㈡ 人教版音樂說課稿小學的。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音樂《柳樹姑娘》說課稿(提供給你參考,希望你能滿意)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柳樹姑娘》選自人教版第七冊第一單元歌曲,是一首曲調優美、輕快的簡易二部合唱歌曲。歌曲為3/4拍,羽調式,一段體結構,全曲「×?×」為基本節奏型。 。柳樹姑娘是一首曲調優美、輕快的簡易二聲部合唱歌曲。歌詞簡練,它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江南水鄉萬物一新、一片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象。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這一階段的孩子,正是從學習單聲部到多聲部過渡的時期,多在從興趣入手,引導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練習。
歌曲為3/4拍,一段體結構。首先創設情景,把學生帶進一個美麗的意境中,讓學生產生聯想。再用春風和春雨的聲音呼喚一位身穿綠衣的植物朋友。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進行了發聲練習。再由課件導入主題《柳樹姑娘》,讓學生從視覺上接觸柳樹姑娘,以激發學生對柳樹姑娘由衷的贊美,甚至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柳樹姑娘的喜愛。整個教學過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過程及教師的要求全部隱藏在蝴蝶結里,變成柳樹姑娘的話,這樣學生容易接受,也樂意接受。
歌曲的藝術處理重在對歌曲強弱的處理、頓音記號的處理、二聲部合唱練習的處理及歌曲表現的處理。從朗誦歌詞入手。先理解詞意,再有感情地朗誦,做到起伏有致,然後帶著朗誦的情緒演唱歌曲。這樣形象地表現了「柳樹姑娘」在春風里飄柔的姿態。,然後為她發出贊美的呼聲,最後把呼聲帶入歌曲中。從歡樂的氣氛中對頓音的演唱進行處理。表演的處理採用了歌曲、舞蹈、、方式,豐富了歌曲表演。
整節課採用了五個環節,把柳樹姑娘表現得淋漓盡致,表達了人們對柳樹的喜愛,對美麗春天的贊美之情。
2、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
理解歌曲《柳樹姑娘》的內容,能較准確、有表情地演唱《柳樹姑娘》這首歌。
②能力目標:
A.認識和感受附點四分音符,用愉快的情緒自信、大膽、准確地演唱歌曲。
B.在參與自主律動創編、種藝術活動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多種藝術實踐能力。
③情感目標:
在談樹、唱樹、植樹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愛護樹木,關注環保的意識。
四年級學段的小學生具有好動和善於模仿的特點,容易被具體的場景所感染,對樂音、歌謠游戲較易產生興趣。根據這一特點,宜採用歌舞、、圖片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手段,來激發音樂興趣,開發音樂感知能力、挖掘學生在音樂表現上的創造潛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上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愉快地情緒演唱歌曲《柳樹姑娘》,並自主律動創編與表演。
設計理念:讓學生逐步認識和掌握簡單的歌唱技巧,培養學生的音樂美感,增強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附點四分音符,並感受其作用,正確唱出附點四分音符的效果。
設計理念:節奏在音樂中起著重要的骨架作用,教學生學習音樂,就必須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節奏類型。
三、說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為了幫助學生加強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和想像,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補充,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探究法:為了體現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這一要求,我設計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現的教學流程,通過有效的教學過程,喚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審美態度和價值觀。
3、情感體驗法:本堂課的設計著重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思維創造能力放在首位,創設一種有組織、有目的、師生平等參與的「活動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吸取知識,增長能力,健康發展。
在本課的學法上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師給學生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自己的答案,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學習音樂。
四、說教學過程:
1、律動表演、整體感受
教師首先播放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踏浪》和一首優美抒情的歌曲《柳樹姑娘》的伴奏音樂,與學生一起自由律動。
設計意圖:用歌曲律動引入新課,對比感受兩首歌曲不同的情緒即是歡快活潑和優美抒情從而加深對新歌《柳樹姑娘》歌曲風格的整體把握和情感體驗。
2、學習節奏,分散難點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裝扮春風.春雨呼喚柳樹姑娘出來來加深對重難點句的理解,在學生掌握熟練後,按照節奏開始呼喚柳樹姑娘.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難點所在。通過談話及按節奏呼喚柳樹的趣味練習,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節奏訓練,分散本課的教學難點。
3、借樹創境,巧導新歌
教師課件出示柳樹范圖,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介紹柳樹具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的品質,是世界上一種常見樹木,有垂柳和旱柳兩種,喜生水邊。種類有:銀芽柳、龍抓柳、細柱柳、高山柳等。
設計意圖:通過向學生展示小樹苗、課件展示各種柳樹的圖片引導學生談樹的作用、了解柳樹的特點、種類,不斷持續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愛樹護樹、關注環保的意識。同時,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對柳樹的喜愛,自然流暢的導入新歌教學。
4、層層深入學習歌曲
①歌詞教學
教師出示《柳樹姑娘》歌曲的動畫課件,引導學生看圖說話,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接著,教師引用歌詞來概括畫面大意,讓學生熟悉歌詞,為學唱歌曲做鋪墊。
②學唱歌曲
課件播放《柳樹姑娘》的范唱音樂,讓學生模唱歌曲,。接著進行附點四分音符教學,板書出示 ? 的節奏,老師進行講解,並引導學生進行練習。然後學生跟琴練唱歌曲,並分組、分句進行歌表演,同時互相評價,最後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先讓學生裝扮風雨聲贊美柳樹,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歌曲旋律.採用打擊樂器或小手為歌曲伴奏,使學生更生動的表現歌曲的美感,豐富了審美體驗。讓學生在聽、讀、唱、動等情感體驗活動中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
③學唱二聲部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會歌曲後,欣賞錄音注意二聲部進入的位置,讓學生先唱一聲部,教師示範唱二聲部.然後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合唱練習。讓學生感性認識音樂要素變化,在音樂中起到的作用,增加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同時達到鞏固歌曲的目的。
6、律動表演,情感升華。
在教學的尾聲教師創設教學情景,啟發學生植樹,請兩位同學模擬植樹場景,其餘的學生以他們為中心圍成圓圈,用最好聽的歌聲和最優美的動作來祝福小樹苗快快長高。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拓展。通過課堂上的植樹活動,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愛護樹木,關注環保」,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7.總結:教育學生要保護大自然,
五、說板書設計。
柳樹姑娘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突破難點,加深學生對附點四分音符的印象,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
㈢ 急需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大家幫幫忙
一般可以到網上去下別人的啊,我一般在網路了,還有個網站,人民教育出版社
㈣ 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2015全套教案
編輯本段什麼叫說課
那麼,什麼叫說課呢?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我們在說課實踐中認識到,這個定義是不全面的。根據我們的理解,說課既可以是針對具體課題的,也可以是針對一個觀點或一個問題的。所以我們認為,說課就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說得簡單點,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麼教的,你為什麼要這樣教。
編輯本段說課的意義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以往的教研活動一般都停留在上幾節課,再請幾個人評評課。上課的老師處在一種完全被動的地位。聽課的老師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導致了教研實效低下。通過說課,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教學的意圖,說說自己處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讓聽課教師更加明白應該怎樣去教,為什麼要這樣教。從而使教研的主題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某一專題的說課,統一思想認識,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㈤ 小學音樂說課人民音樂出版社
編輯本段什麼叫說課
那麼,什麼叫說課呢?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我們在說課實踐中認識到,這個定義是不全面的。根據我們的理解,說課既可以是針對具體課題的,也可以是針對一個觀點或一個問題的。所以我們認為,說課就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說得簡單點,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麼教的,你為什麼要這樣教。
編輯本段說課的意義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以往的教研活動一般都停留在上幾節課,再請幾個人評評課。上課的老師處在一種完全被動的地位。聽課的老師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課教師的意圖。導致了教研實效低下。通過說課,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教學的意圖,說說自己處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讓聽課教師更加明白應該怎樣去教,為什麼要這樣教。從而使教研的主題更明確,重點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某一專題的說課,統一思想認識,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我們檢查了很多教師的備課筆記,從總體上看教師的備課都是很認真的。但是我們的老師都只是簡單地備怎樣教,很少有人會去想為什麼要這樣備,備課缺乏理論依據,導致了備課質量不高。通過說課活動,可以引導教師去思考。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教學,這就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說課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通過說課,可以進一步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理清教學的思路。這樣就可以克服教學中重點不突出,訓練不到位等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說課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說課沒有時間和場地等的限制
上課聽課等教研活動都要受時間和場地等的限制。說課則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時間也可長可短,非常靈活。
編輯本段說課的類型
說課的類型很多,根據不同的標准,有不同的分法。 按學科分:語文說課、數學說課、音體美說課等;按用途分:示範說課、教研說課、考核說課等;但我們從整體來分,說課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實踐型說課,一類是理論型說課。實踐型說課就是指針對某一具體課題的說課。而理論型說課是指針對某一理論觀點的說課。
編輯本段說課的內容
說課的內容是說課的關鍵。不同的說課類型說課的內容自然也不同。這也是我們這幾年主要研究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實踐,實踐型說課主要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說教材 主要是說說教材簡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課時安排、教具准備等,這些可以簡單地說,目的是讓聽的人了解你要說的課的內容。 2、說教法就是說說你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准備採用哪種教學方法。這應該是總體上的思路。 3、說過程這是說課的重點。就是說說你准備怎樣安排教學的過程,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一般來說,應該把自己教學中的幾個重點環節說清楚。如課題教學、常規訓練、重點訓練、課堂練習、作業安排、板書設計等。在幾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把自己教學設計的依據說清楚。這也是說課與教案交流的區別所在。 理論型說課與實踐型說課有一定的區別,實踐型說課側重說教學的過程和依據,而理論型說課則側重說自己的觀點。一般來說,理論型說課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說觀點理論型說課是針對某一理論觀點的說課,所以我們首先要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立場鮮明。 2、說實例理論觀點是要用實際的事例來證實的。說課中要引用恰當的、生動的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是說課的重點。 3、說作用說課不是純粹的理論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我們要在說課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把該理論在教學中的作用說清楚。
編輯本段說課的技巧
技巧綜述
說課,是教師以語言為主要工具,向同行闡述自己對某一教學內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設計以及施教效果的預測與反思等的一種教學研究方式。這種教學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進教師深入鑽研課程標准與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理念進行教學設計以及自覺進行教學反思。如何有效開展教學研究、讓說課活動上檔次,從而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這是新時期教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此,筆者開展了題為「對說課的審視與反思」的網路教研活動,就說課所包含的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研討。我們認為,必須深入研究、全面分析,說課才能說出品位、道出精彩。
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說得恰當與否,直接反映說課者對教材的理解程度,並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制訂。對教材理解越深刻,說課內容將越充實、全面,反之就只能是蜻蜓點水、觸及皮毛。且看一例: 《實驗室里研究不同價態硫元素間的轉化》是《化學1(必修)》(魯科版)第三章《硫的轉化》第二課時的內容。教材是在介紹《碳的多樣性》、《氮的循環》之後引入該節內容的。因此,學生對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基礎,可以進行簡單的實驗探究活動。 上述分析顯然不夠厚實。「教材的地位」,不僅僅是指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理位置」(處於哪一章哪一節),更包含這節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意義以及該內容的認知價值、遷移價值和情意價值。因此,應該站在全局的角度來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分析: 1、該內容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安排意圖。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描述該教材安排在哪裡,更要分析教材編者是基於怎樣的考慮才把它安排在這里。具體說來,它應該包括:(1)前面已經安排了哪些知識,作為該內容的基礎;(2)本課包含哪些內容,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3)該內容與後續學習內容有怎樣關系或者該內容在後續學習將得到怎樣的深化等。 2、該內容的學習,要讓學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訓練哪些方面的技能或者科學方法、發展他們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建立怎樣的情感、養成怎樣的態度和形成怎樣的價值觀等。 3、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和終生發展有什麼重要的作用? 只有分析透這些內容,教學目標的制訂才有基礎,否則教學目標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說「教學目標」
分析教材後,就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對教學活動具有很好的導向和監控作用。說課時,如何科學描述教學目標呢?先來看看某老師在《硝酸及其應用》說課中的描述: 知識目標:讓學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特別是硝酸的強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 …… 上述表達是否合理呢?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後促使學生達成的身心發展水平。因此,教學目標表述必須具備以下兩個特徵:(1)必須明確說明對象——即學習什麼、掌握什麼;(2)必須用可以檢測、或者能夠評價的詞語來界定目標屬性,如「說出……的名稱」、「用自己的話說明……」、「對……進行解釋」或「陳述……之間的關系」等。根據這樣的要求,規范的目標必須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要素:(1)誰?(行為主體);(2)做什麼?(行為動詞);(3)做到什麼程度(行為水平或行為標准);(4)在什麼條件下?(行為條件)。當然,在具體描述中,通常①(學生)和④(在學習、實驗等之後)被省略而突出②和③。 分析上述教學目標,不難發現其行為主體定位是錯誤的。因為,該目標隱含的真實意義是:教師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其主體變成了教師。相比而言,另一位老師的表述則高明多了: 通過觀察硝酸溶液及相關實驗,准確描述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特別是氧化性),並能從硝酸的組成特徵上對其化學性質進行解釋;通過具體實例,說明硝酸在工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應用。 …… 這樣的目標陳述,和前一案例相比,可以發現:不僅僅是描述方式上存在差異,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扭轉了「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學習局面,把教學的立足點轉移到學習上來,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此外,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應力圖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但是,說課時有沒有必要人為的將教學目標劃分為三個方面呢?這也是值得探討的。因為三維目標往往是融為一體、並在同一學習過程中實現的。若將教學目標分解為三個方面加以描述,會不會割裂三維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呢?
說「教學重點、難點」
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學過程就是強調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過程。因此,確立教學重點、難點成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關鍵,也是說課活動必須闡述的一個內容。要確定重點、難點,就必須搞清什麼知識是重點、分析學習難點是如何形成的。 什麼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是指有共性、有重要價值(包括認知價值、遷移價值和情意價值)的內容。從化學學科來看,教學重點知識,主要包含了核心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核心技能(化學實驗技能、化學用語書寫技能和化學計算技能)和核心的思想觀點(微粒觀、運動觀、分類觀)等。這些內容的學習不僅有利於知識本身的系統化,而且還有利於學生能力水平的提升。 所謂難點,就是學生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學習難點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沒有知識基礎或者知識基礎很薄弱;(2)學生原有的經驗是錯誤的;(3)內容學習需要轉換思維視角(如從宏觀到微觀);(4)內容抽象、過程復雜、綜合性強。具有上述一個或多個特點的內容,都可能成為教學的難點。 下面是一位老師在初中化學《緒言》一課的說課內容: 《緒言》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化學課,本課的學習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態度、動機等學習內驅力的形成,因此本課教學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等概念是今後學習不可缺少的知識,它將直接影響元素化合物的學習。特別是化學變化,它是化學研究的核心,貫穿化學學習全過程,因此這一內容是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此外,本節學習是在實驗基礎上進行的,實驗是學習、研究化學的重要手段,而認真、有序地觀察是實驗的關鍵,因此藉助實驗培養學生實驗觀察的目的性、有序性是本節課的第三個重點。 由於學生剛剛接觸化學,頭腦中的感性材料積累是有限的,這就使概念的形成過程——由感性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有了障礙,要准確理解兩種變化的區別、正確判斷兩種變化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准確判斷某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成為本節教學的難點。 該案例不僅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價值准確定位了教學重點,而且根據學生經驗水平分析了教學難點,因而成為說「教學重點難點」中較為成功的範例。 一些有特色的說課,在分析教材重點、難點的同時,還分析了教學關鍵點。所謂關鍵點,指的是教材中對順利地學習其他內容(包括重點、難點)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分析這一內容很有意義,因為關鍵點往往是學習與研究其他知識點的樞紐,是眾多學習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准確把握教學關鍵點往往在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說「學情」
深入分析課程標准和教材,在於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但僅僅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是不夠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情況制約著學習的開展,影響著目標的達成。因此,學情分析也是說課必需突出的一個方面。如何分析學情呢? 由於學習不僅受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技能水平制約,而且還受學生的認知風格、能力狀況和學習興趣等影響。因此,一個好的說課方案,應盡可能從學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麼知」等五個方面綜合分析學生情況,這些方面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1.學生的「已知」。這里的「已知」是指學生已經具備的、與本節內容相關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等。明確這點很重要,它決定了教與學的起點。 2.學生的「未知」。「未知」是與「已知」相對而言的,它既包括通過學習應該達成的終極目標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識與技能等,還包括實現終極目標之前的過程中所涉及到學生尚不具備的知識與技能等。 3.學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過這節課教學,學生能達到怎麼樣的目標要求。它決定學習終點(即學習目標)的定位。 4.學生的「想知」。所謂「想知」,是指除教學目標規定的要求外,學生還希望知道哪些目標以外的東西(註:學生學習中,往往會通過提出疑問來體現「想知」。當然,學生的「想知」可能會超出教學目標或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課堂教學可不予拓展,但建議給學生一個提示性的交待或利用課外時間作個別解答)。 5.學生的「怎麼知」。「怎麼知」反映學生是如何進行化學學習的,它體現學生的認知風格、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 下面是某老師在《硝酸的性質》說課中所描述的「學情」: 硝酸是氧化性的酸,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已初步接觸了硝酸,知道它是一種常見的酸、具有酸的性質。在《化學1》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知道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和構成物質中心元素的化合價有著密切關系。這些知識為硝酸化學性質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此外,經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從物質類屬和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和「通過實驗探究」來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因此,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掌握硝酸化學性質是完全能夠實現的。當然,教材只介紹「硝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其中+5價的氮被還原」,並未分析為何不同濃度的硝酸與銅反應得到的還原產物不同、不同濃度的硝酸其氧化性存在差異等,這些內容將會成為學生的疑點。此外,由於受知識水平的限制,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硝酸「常用來制備染料、塑料、炸葯」也會感到困惑。 該案例從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和學習方法等角度分析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況,並對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點(「想知」)進行預測,較為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
說「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是指教學過程的系統展開,它表現為教學活動推進的時間序列。換句話說,它就是教學活動如何引入、如何展開以及如何結束等。根據學生學習活動的一般過程,教學流程先後順序一般為導入新課、新課研習、課堂小結、鞏固訓練等。當然,新課研習包含多個環節在其中,說課時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來進一步的細化。 闡述教學流程是說課的重點,因為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目標的達成等,都是通過這個環節來實現的,而且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必須通過它來體現。那麼,如何在說課活動中闡述教學流程呢? 1、根據學習過程的要求來闡述教學流程內容。學習過程經歷了定向、活動、反饋與調控階段。定向階段,則要讓學習者明確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活動階段,學習者根據學習目標與內容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而反饋與調控階段,則要獲取(測量)學生學習效果以及調整學生學習活動等。因此,闡述教學流程時,必須說明以下主要內容:(1)教學活動在怎樣的情景下開展、怎樣體現新課導入和結課的呼應;(2)怎樣呈現相關材料、怎樣指導學生開展信息加工、怎樣指導學生開展學習內容的整合、怎樣指導學生實現知識遷移並使學習內容進一步整合與內化等;(3)採用怎樣的手段來測量或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哪些途徑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如何根據學生反饋信息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等。 2、在三維目標的指引下,從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方面闡述教與學雙邊活動的設計。在教師活動的設計方面,包括設計怎樣的情景導入新課、如何組織和呈現教學內容、設計和指導開展哪些實驗活動、選擇哪些教學輔助設備、如何進行講解、設計怎樣的問題或練習供學生使用、如何進行歸納小結以及怎樣板書等;在學生活動方面,圍繞教師引導、指導,開展哪些有效的學習活動(如閱讀什麼材料、觀察什麼實驗、完成什麼練習、如何進行實驗、怎樣開展討論、如何進行自我學習反饋、如何實現知識遷移等)。 此外,由於教學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開展的,而教學的關鍵又在於突破難點。因此在闡述教學流程時,必須就如何突出重點和如何突破難點上多作文章。此外,學習者學習熱情和興趣制約著學習活動的開展和學習效果的高低。所以,教學設計的闡述也要體現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等內容。
說「教學反思」
說課活動中,如何進行反思呢?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一般說來,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或視角,審視自己教學實踐的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教師對教學中的缺點和錯誤進行反省與批判;對教學中的優點和長處的肯定和堅持。所以說課時說教學反思,無非是剖析自己在教材分析、學生分析特別是教學設計等方面有哪些可取之處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具體包括: 1、教學預設中的成功之處。例如,對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有哪些獨到之處;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准備了哪些調控措施;怎樣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落實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與監控;在課程資源開發中有哪些過人之處等。 2、教學預設中尚存在的不足或難以把握之處。具體包括:對教學目標的定位特別是隱性目標(如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存在哪些困惑;學情分析還有哪些難以把握的地方;教學設計中設計的活動中哪些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等。 下面這個案例,是某老師在《氧化還原反應》說課中的反思: 本節課教學,始於有關鐵的腐蝕防護和應用,而終於涉及該問題的解決,較好地實現了新課導入和教學終結的呼應,體現了「基於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並最終實現了對初中化學知識的提升。教學時,無法對鐵的冶煉反應歸類的事實,必將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新的視角分析、看待化學反應,有利於他們學習興趣的激發。而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教學,從具體的化學反應入手,讓學生感知不同反應中元素價態變化的差異,進而引導學生根據價態變化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並歸納提煉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然後安排練習進行訓練,了解學生掌握情況。這樣教學,符合 「感知—辨認—概括—定義—遷移應用」的概念學習模式。此外,關於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並不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來實現的,而是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感悟、體驗。 當然,在本設計中,有些問題還有值得思考的必要。比如,由於學生微觀知識儲備不夠,通過閱讀教材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這樣的任務能否順利達成;對於反應中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僅僅通過「遷移應用」中的一個問題,是不是就可以合理建立等等。如果這些教學目標無法順利實現,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哪些知識鋪墊?這都是值得研究的。
編輯本段說課的範例
實踐型說課的例子
例1 《我家的小院》 "我家有個小院子。院子里種著許多花草樹木,一年四季都有迷人的景色。初春,迎春花開出金燦燦的小黃花,最先迎來了春天月季花像一張張笑得合不 攏嘴的小臉。地上長著厚厚的苔蘚,像鋪上一層綠色的地毯。 盛夏,茉莉花散發著陣陣清香。海棠開著耀眼的紅花。葡萄架上的綠葉,一片挨著一片,密密層層。站在葡萄架下,抬頭可見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掛滿了藤架。深秋,枯黃的樹葉像飛舞的黃蝶從樹上一片片飄落下來。可是,萬年青的葉子仍舊碧綠碧綠的,顯得格外精神。一盆盆菊花正開得茂盛。隆冬,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給萬物披上了銀裝。那些嬌慣的花草都住進了溫暖的屋子,臘梅花卻昂首挺胸,迎著風雪,無所謂懼。" 說課問題: 1、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何確定,如何落實這些目標? 2、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讀懂長句子。請你說說如何教學文中劃線的兩個長句子。 3、請你寫出本課的板書設計,並說說你設計的思路。
理論型說課的例子
例2:學法遷移是我們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方法,請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舉例說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正遷移,克服負遷移,提高教學效率。 例3:新課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請你結合自己任教的學科,舉一個成功的例子和失敗的例子,分別說說。 例4:要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在教學關繫上,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學生自身發展的主體,其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應當充分受到尊重,給予其展現的機會。請你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體會。 例5 :要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在教學方法上,必須體現教與學的交融,重視教 法與學法的相互轉化。教師的教是教學生去學,教是為學服務的,教是為了「不教」。在具體操作中,要重視課堂訓練,通過語言文字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請你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體會。
編輯本段說課的評價
評價綜述
衡量說課的好差,我認為應將常規教學的合理成分與素質教育的理論結合起來去衡量。教學是門科學,千百年來優秀的教學思想都是當今素質教育應包容的。教學論、認知論、資訊理論、系統論等思想應合理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具體地說:
優化教學目標
(1)制定目標要全面(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基礎知識、學科能力、德育滲透) (2)制定目標要適當: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符合學生實際,要有「識 記、理解、運用」等層次要求,不要隨意提高或降低。 (3)制定目標要具體:要將大綱中的總體性,綜合性目標分解成本節課的具體的目標。只有具體了,才能使教師可操作,可檢測。 (4)制定目標要明確:教學目標的表達要准確、簡明。 (5)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得當:重點應突出,難點要突破(看講練效果)
優化教學過程
(1)創設良好的教學起始情境:表現在以下幾點 導課的銜接性、導課的啟迪性、導課的含蓄性、導課的生動性、導課的創新性…… (2)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應體現出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認知規律。 (3)體現師生雙邊活動:教與學是民主、合用、互動的關系。能否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否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是衡量說課的主要標准,尤其是以思維為主的智力參與程度。 (4)教學時間安排是否恰當 (5)教學有法、得法,力求新穎、靈活、實用、有效。 (6)善於發掘德育滲透點
優化智能訓練及反饋
構建「輸出——反饋——調節——再輸出」的教學信息傳遞系統。
優化教學手段
(1)板書設計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2)語言洗練、流暢。 (3)媒體運用得當、有序、互補性、簡捷性好,有助於解決教學的重、難點。 當然,說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這畢竟是「嘴上讀兵」,看不到教師如何臨場發揮,看不到教師駕馭課堂的藝術,也看不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學生實際思維的過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教學能力,必須把說課與集體教研、優質課等形式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的水平。
編輯本段說課和講課的差異
1、說課與講課要求不同:說課的重點在實施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反饋教學信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而講課要求必須有效地向學生傳達知識。 2、說課與講課的對象不同:說課的對象是同行的老師、專家;而講課的對象是學生。 3、說課與講課的內容不同:說課的內容是解說自己對某課題的理解、教學設想、方法、策略以及組織教學理論依據等。而講課的內容是對某課程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向學生傳授知識以及學習的方法。 4、說課與講課的意義不同:說課的意義主要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教研活動的實效;講課的意義是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以及提高語文修養。 更確切地說,說課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於講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准備。所以,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專家,系統而概括地解說自己對具體課程的理解,闡述自己的教學觀點,表述自己具體執教某課題的教學設想、方法、策略以及組織教學的理論依據等,然後由大家進行評說。
㈥ 最新的小學音樂說課稿。。急、
小學音樂《紅蜻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音樂第七冊第四單元《田野在召喚》第二課時《紅蜻蜓》。
一、教材
1、 教材分析: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的形態和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據日本詩人三本露風(1889—1964)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歌曲為三四拍,共八小節,短小精煉。曲調自然流暢,感情真摯,具有夢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問世後,不僅在日本廣為傳唱,還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等各種形式,流傳到其他國家,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歌曲分為兩個樂句,第一樂句旋律上行,第二樂句以下行作為呼應。歌曲中設置了較多的力度記號,力度變化細膩、頻繁,但基本上都與旋律的起伏結合緊密。第二聲部的哼鳴,烘託了寧靜而深遠的氣氛。
2、 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知識目標: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嚮往。
技能目標: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樂於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表現音樂,認識漸強漸弱記號、換氣記號,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並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4、教學難點:
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二、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運用創設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感受等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不斷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導入: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這節音樂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聽的音樂。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斷。師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後通過教師詩一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學生興趣。
二、歌曲教學
過渡: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聽!晚風中有傳來了一陣優美的旋律——
1、初聽《紅蜻蜓》伴奏。師提問:它描寫了什麼?給了你怎麼樣的感受?
2、教師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3、聽教師范唱
4、學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認識換氣記號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認一認漸強漸弱記號
(3)自學第二段、第三段
師:給你們半分鍾時間,請你練唱一下第二段歌詞。
師:能馬上把第三段歌詞唱一唱嗎?
(注意:第三段歌詞和第一段歌詞的不同)
(4)齊唱全曲
三、對比體驗快速演唱
師:由於這首歌曲的廣泛傳唱,如今它已有許多版本,讓我們來唱一唱這個速度的版本,給你們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播放快速伴奏)設計意圖:速度、情緒的變化,能表現出不同的情境,這正好比學生在欣賞同一首樂曲時,會因個人喜好和經歷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聯想、感受,音樂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現正是應證了音樂的多元化。
四、二聲部合唱
欣賞日語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合唱比齊唱效果更豐富、飽滿、有變化。接著用lu 跟琴哼唱二聲部。最後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演唱不同聲部,體會合唱效果。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
五、表現歌曲:為每一段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齊唱+領唱+合唱)
在整堂課中,我都注重了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在既有一些音樂特長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