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京劇的音樂知識(急用啊)
京劇的曲調異常豐富而且通俗,以二黃、西皮為主,還有四平調、高撥子、南梆子等;劇目更是浩如煙海,不但有二黃、西皮、吹腔、撥子、四平調等劇種的劇目,還包括了崑腔、高腔、秦腔等古老聲腔及羅羅腔、柳枝腔、銀紐絲調等民間小聲腔的劇目。其內容不僅僅表現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更不乏表現普通百姓的勤勞、勇敢、智慧、善良的性格和品質以及人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的劇目。其題材和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文戲、武戲、唱功戲、做功戲、對兒戲、群戲、摺子戲、本戲等。
京劇傳統的演奏樂器主要指的是「三大件」即京胡、二胡、月琴。伴奏樂隊傳統上總稱為"場面".早期的戲曲舞台上,樂隊並不像今天這樣坐在舞台的一側或樂池暈,而是位於舞台中央靠後,支撐著整個舞台場面,"場面"由此得名.其中的管弦樂器稱"文場",打擊樂器稱"武場",因此戲曲樂隊又常被稱為"文武場".製造氣氛多靠打擊樂(即場面)、表演(即做功)和道白、演唱的節奏。
以下內容摘自高中音樂課本:
京劇音樂:
1) 京劇音樂以西皮腔和二黃腔為主。西皮腔源於秦腔,形成於武漢一帶。西皮腔一般較為高亢剛勁,活潑明快,適於表現激昂、明朗、歡快的情緒。二黃的起源在江西,形成於湖北、安徽,它的唱腔沉著穩重,凝煉嚴肅,適合表現深沉、悲怨的情緒。
2) 伴奏樂隊稱為「場面」,分為「文場」、「武場」兩部分。文場由演奏旋律的管弦樂器組成,常用的樂器有京胡、月琴、小三弦、京二胡、笛子、嗩吶、笙等。
『貳』 小學漢語《學京戲》教案
一、教學目標 :
通過欣賞使學生初步了解國粹京劇的基礎知識,並通過對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對京劇傳統戲曲藝術的自豪之感和熱愛之情,宏揚中國傳統藝術。
二、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以浙江省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課《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為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知識,如京劇的形成、京劇的行當、京劇的表演形式、京劇的藝術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
京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在一節課中根本無法把它全部講完,因此,本課選取了最為重要的京劇的形式和發展,京劇的行當,京劇的表演形式為切口做淺近的介紹,讓學生對京劇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於激發對中國傳統戲曲的興趣和自豪之情。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對象:六年級。
六、教具准備:1、四套代表生、旦、凈、丑的京劇服飾及簡單道具
2、電腦多媒體課件。
3、京劇臉譜。
4、京鑼。
七、主要教學方法:
1、談話法:用於京劇歷史,行當的介紹等。
2、情境教學法:整個教室營造京劇氛圍,並充分用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京劇的表演過程,讓課堂變戲台,使學生變成演員,身臨其境。
3、體驗教學法:讓學生模仿京劇的唱念做打,感覺京劇的魅力。
八、教學過程 :
一、隨京劇武場音樂進教室。
二、導入 新課。
1、師:剛才這段音樂是我國哪一種戲曲的音樂聲?
生:京劇。
2、師:對了。我們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那麼你對京劇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請同學們把你所知道的有關京劇的內容說給大家聽聽,讓我們一起來走近京劇。
3、學生回答京劇的有關知識,當學生回答到相關的主題時教師馬上加以詳細的說明介紹。例如:
講到動作時,教師抓住機會介紹京劇動作中的虛擬 性,並請生一起模仿喝酒、開門、關門、騎馬、搖船等;
講到服裝時,媒體出示頭飾、靴子、服飾等圖片;
講到臉譜時,媒體出示臉譜的同時,教師講解臉譜所代表的人物個性;
講到票友時,教師說說慈禧太後作為票友,專門為看戲而搭的7米高的戲台。
三、京劇的形成。
1、師總結:剛才大家講到了非常多的內容,使我們對京劇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誰能說說「京劇」中的「京」代表什麼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劇在北京形成。
2、師:但是京劇的真正源頭卻是安徽,讓我們來看看京劇是怎樣形成的,(媒體出示圖片或文字,教師口頭講解)
四、京劇四大行當的介紹。
1、媒體演示,教師講解。
師:京劇根據人物的性別,個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類,就是我們所說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員,在每個行當里,不同的年齡職業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當名,比如:畫面上的這個叫老生,而這個年輕的叫小生,另外還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齡大的叫老旦,年紀輕的叫花旦,「凈」則是指「花臉」,就是我們剛才我們介紹的有臉譜的角色。「丑」則是指詼諧滑稽或小奸小惡的人,就象畫面上的這位水滸傳中的石遷一樣。
2、請學生表演。
師:介紹完四大行當,我們就要請出我們班裡的四大名角來為我們演出,請同學們來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給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師拿出京鑼伴奏,四位學生分別著生、旦、凈、丑的服裝依次出場表演、造型。
4、請學生分辨角色,教師還可以為生角加上假胡須,以分辨老生與小生。
五、介紹四大功夫,即京劇的表演形式。。
1、師講解。
師:京劇不僅在角色上內容豐富多彩,並且還有形式多樣的表演形式,我們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體出示。)你們誰知道它們分別是什麼意思嗎?
2、請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樂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聲,有節奏性,象舞蹈。
打:打鬥時的表演動作。
3、欣賞《華容道》片段,請生分辨四大功夫。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很精彩的故事《華容道》,在這個片段里就包括了這四大功夫,我們一邊來欣賞演員的精彩演出,一邊分辨這四大功夫,(簡單介紹《華容道》)。
生觀看錄象,並請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教師做適當的旁白介紹。
『叄』 淺談對於京劇進入中小學課堂的認識
1、 首先作為老師自己要先喜歡,要多接觸。你會的多了,選擇就大。
2、 要多看傳統戲,那才是中國京劇的精髓。不要只關注樣板戲,那是時代的產物,不能完全代表京劇。但當時的樣板戲也是匯集了全國最優秀的創作團隊,所以也不乏精彩。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膾炙人口的唱段,比如《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線》,唱腔流暢,節奏明快,唱詞簡潔准確,唱下來也只要一兩分鍾,好聽易學。
3、 對年紀不高的學生,可以推薦故事性比較強、流水板式的唱段,比如《勸千歲殺字休出口》,本來三國演義就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而此段唱對劉關張趙的成就高度概括,學生會產生共鳴;《借東風》對魏蜀吳的局勢分析准確到位;《珠簾寨》中三個嘩啦啦唱起來酣暢淋漓,還有像《坐宮》中的對唱,故事性都比較強。另外像《賣水》中的表花,活潑俏皮,唱念兼備,很適合女孩子學唱。再大一些的就可以聽《貴妃醉酒》等。
4、 讓學生多方面了解京劇,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程式、梨園故事。
5、 京劇進課堂,意義深遠,從大的角度講是傳承文化。從小的方面將,可以提高審美情趣,豐富生活,增加樂趣。京劇的很多劇目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很多都是出自大家之手,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而且自古以來,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貧民百姓都有人喜愛痴迷,她一定是有魅力,有生命力的。
『肆』 談京劇走進中小學音樂課堂
京劇進課堂之我見
今年3月至7月,教育部決定在全國10個省市的200家中小學校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工作,人們對這一舉措褒貶不一,我認為,此舉是教育課程的一大改革,應該引起我們對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思考。
京劇是國粹,是一種綜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藝術,它蘊涵著豐富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歷史以及社會學方面的知識,把京劇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部分,納入國家課程體系,說明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是站在提高軟實力的高度上推進課改,這對傳播傳統文化更加有利。多年來,我們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在實踐中卻常常把素質教育理解得比較狹隘,認為就是給孩子們增加一些音、美、舞的內容,帶著他們跳個舞、唱首歌、畫幅畫就是素質教育了。這只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目前人們對藝術的認識走進一個更大的誤區——每年春天高校相繼舉行的藝術考試,似乎成為某些家長送孩子進大學門的捷徑。於是,孩子小小年紀便被剝奪了自由發展和自由玩耍的權利,鋼琴、練功、素描成了孩子每天的必修課。在即將進入高考的時候,放眼看去,各色各樣的考前輔導班、突擊培訓班、包拿統考證班風起雲涌,據說生意也真的好得很。而這些孩子們滿腦子想的都是「還珠格格」、超女、快男。這種快餐式的藝術培訓導致他們對高雅藝術的漠不關心和傳統文化的嚴重缺失。京劇進課堂是讓孩子們通過接觸經典作品、了解京劇常識、引導學生有欣賞戲曲的興趣,體驗戲曲藝術的魅力,感受京劇表演的神韻,引導學生進一步熱愛、繼承和發展民族的藝術文化,樹立民族精神。使孩子們不能只知道周傑倫,也應該知道梅蘭芳,知道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進課堂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讓孩子欣賞到京劇的美,更是一種培養、一種認知,是轉變單一的美育為全方位素質教育的一個實驗。
長期以來,我國的藝術教育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異化」現象。一方面,普通學校的藝術教育缺少藝術的特點,藝術教育不藝術;另一方面,一些家長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為了考級、為了升學加分而讓孩子學習藝術。藝術的本質是審美,同樣,藝術教育在本質上是審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只有當藝術教育承載了人文內涵,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激勵人們去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教育」。
京劇作為音樂課程的重要內容走進中小學生課堂,是在教育界開展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大大豐富了中小學藝術課的內容。新課改提倡學生的學習應由單一學科向綜合學科過渡,京劇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形式,它的唱念做打、它的舞台服裝等就蘊涵了多學科的內容,又屬於美術課的內容。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京劇接受品德教育、感受藝術之美,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寓教於樂。 京劇進課堂並不是「心血來潮」後「拍腦袋」的決定。就其現實背景來說,這是對傳統文化回歸的一種呼應,是針對當下作為「國粹」的京劇與青少年「漸行漸遠」這一現實而採取的舉措,其象徵作用和實際意義理應得到肯定。
一個民族,學藝術的人越多,這個民族就越有活力;一個國家,自願從事藝術事業的人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富於創造精神。據說在俄羅斯,每個家庭都有普希金的詩集。在歐美,歌劇十分普及。詩集與歌劇,都是他們的「國藝」。同樣,京劇在中國的地位相當於西方的歌劇,它既是大雅的,也是大俗的。京劇進校園,應當會引發一連串關於藝術素質教育的積極反應,而不是匆忙地對此「棒喝」或否定。
『伍』 京劇藝術如何走進小學課堂
京劇從形成到現在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歷史的積淀使它集結了中國戲曲回藝術的一切特徵,它與中醫答、國畫並列為中國三大「國粹」。與文化藝術相交融的京劇藝術更體現了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為使這一高雅藝術在中國傳稱和弘揚,就應該從娃娃抓起。
京劇和音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相通的地方,京劇的發展必然離不開音樂的發展,如京劇也有以前的傳統劇目走向今天的現代劇,而京劇作為「國粹」具有深的歷史文化,他更具有極強的導向意義。京劇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傳統的文化逐漸被人們所忽略,在整個社會中並未受到重視,無論是文化、還是教育,強調學習的西方者多,而重視弘揚傳統者少,要想更好的弘揚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從教育入手,為避免死板、僵硬的教學方法,更考慮到京劇和音樂相通的藝術特徵,特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加入京劇元素,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讓京劇藝術進校園、進教材。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京劇、喜歡京劇,讓京劇這一藝術的生存發展有一片肥沃的土地。
『陸』 京劇大師梅蘭芳教案
《京劇大師梅蘭芳》 的教案
榮獲浙江省教學設計一等獎
【總體設計思路及理論依據】
京劇藝術是中國的「國粹」,梅蘭芳不只是京劇流派藝術的傑出代表,而更是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偉大象徵一樣,將梅大師搬上音樂課堂,也是中國人應然的藝術使命。作為中國京劇史上接觸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梅蘭芳一生的坎坷經歷和藝術實踐早已突破了個人生活的瑣屑性而進入公共話語層面。但京劇離我們的學生不近,尤其是在流行音樂充斥市場的今天,我們的學生幾乎不會去接觸。本教學設計遵循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凸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為依據,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實施中的主體性。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結合梅蘭芳經典作品,以梅蘭芳大師「一個藝術家的抗戰」的心史歷程和動魄抗爭為貫穿,勾勒出梅先生一代人傑的高風亮節。本教學設計著眼於「開放」、「創新」,合理安排課的內容,每個環節用梅派劇目的名稱來命名,將梅蘭芳的真實人物與他創造的藝術形象有機的統一在同一空間,將真實的現實情境與梅蘭芳的心理空間巧妙地結合,使學生熟悉音樂作品、了解了大師,進一步走近京劇藝術。
【教材分析】
本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第四單元《國之瑰寶》第一節。本課選用《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與《海島冰輪初轉騰》兩個作品,通過作品的賞析,感受京劇中南梆子和四平調的唱腔特徵。京劇離學生不近,京劇的唱腔更甚。課中要求感受、體驗南梆子和四平調的特點,沒有好的引導學生可能無從下手,從而給京劇音樂的賞析帶來困難。
課中還設置模唱唱段、念鑼鼓經的聯系,如能很好地解決這點,定能使學生很好地直接感受、體驗、表現京劇音樂。課中還提供了京劇的視頻,通過觀看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了解梅蘭芳藝術生涯及梅派唱腔的風格特點。
【學情分析】
經過初中對京劇的行當,伴奏樂器等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逐步了解了京劇.
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電影、電視、廣播、雜志、互聯網等積累起來的京劇知識也為本課作好了必要的知識准備。
對於兩百多年歷史的國粹,學生只知其名而不原聞其聲,彷彿離學生的距離太遙遠,由於節奏緩慢等特點不能很快被學生所接受,部分學生對京劇依舊存在著偏見,,必須正確引導並結合生活培養對京劇的愛好,實進一步健全學生的審美觀。
【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京劇產生、發展的簡單歷史,知道京劇藝術在世界戲劇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認識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 聆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及《海島冰輪初轉騰》,感受、體驗兩個唱段的音樂特點及情感內涵。(過程與方法目標)
3、 初步認識和辨別細膩歡躍的南梆子和委婉纏綿的四平調的唱腔特點。(知識技能目標)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體驗兩個唱段的音樂特點及情感內涵;了解梅蘭芳大師。
難點:念、奏鑼鼓經
【教學策略與手段】
1、本教學設計以人文主題為明線,知識技能為暗線,採用發現探究、開放生成式教學模式,即「創設情景、互動探究、開放生成」。
2、本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實施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多渠道的參與體驗。
3、著眼於「開放」、「創新」,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討論、歸納等方法獲取新知識。
【課前准備】
學生准備:分四組上網查詢並收集組織梅蘭芳有關資料,課上交流。
收集資料包括:梅蘭芳生平(1組)
梅蘭芳代表曲目「(2組)
抗戰時期的梅蘭芳(1組)
教師准備:對照新課標,明確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設計合適的教學形式,
上網查詢各類有關網站,為學生提供網址
上網查詢並篩選京劇有關視頻
精心製作課件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最好以四組半圓形擺放桌椅,方便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課間播放影片《漢劉邦》片段,感受垓下大戰,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的電影場面。
1、用通俗歌曲表達霸王項羽的感受,演唱(跟唱)屠洪剛《霸王別姬》片段
2、師表演《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
(1)何種表演形式?——京劇
(2)對比歌曲《霸王別姬》思考京劇唱段表現虞姬怎樣情緒?——愁苦、憂悶
3、閱讀課本P59了解四大徽班等有關京劇知識
京劇發展史上有一人物舉足輕重,他就是梅蘭芳(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跟唱通俗歌曲感受項羽「力撥山兮氣蓋世」的悲壯,京劇唱段的出現順理成章,加上教師的表演,大大拉近了京劇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欣然接受,更易體會「虞姬虞姬奈若何」時離恨的悲苦,為第二部分《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的體驗做情感鋪墊。
二、互動探究——作品賞析
(一) 散花
情景:出示梅蘭芳《天女散花》劇照,學生回答(簡要匯報成果)——梅蘭芳:名讕,字畹華,浣華,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梅蘭芳是「行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的堂堂須眉,1894年出生於北京的京劇世家。
1、《天女散花》中梅蘭芳飾演的是哪一行當(旦角)?
2、模仿《天女散花》手勢
學生討論回答,並模仿
3、梅蘭芳有唱旦角的祖父、父親和一個戲曲音樂才子伯父,所以當他呱呱墜地時,命運就已經為他鋪就了一條艱辛卻光輝的藝術之路,梅蘭芳被喻為四大名旦之首,其他還有哪三位?
生答師補充: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設計意圖:從《天女散花》作為了解梅蘭芳的第一步,嘗試簡單模仿表演,使學生對大師的京劇表演有初步印象。
(二) 別姬
情景:學生代表簡要匯報梅蘭芳京劇代表作品,教師配合出示劇照,重點強調《霸王別姬》。
設計意圖:了解梅蘭芳創造的藝術形象:赤膽忠心的巾幗英雄、反抗壓迫的漁家姑娘、被封建禮教所不容的弱女子……初步理解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的贊譽:梅蘭芳是「偉大的演員、美的化身」。
賞析:
1、結合曲譜思考唱段從哪些方面表現虞姬的憂悶愁苦情緒?
學生欣賞討論:唱腔旋律慢速
2、用念白的形式念唱詞一二兩句,「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唱詞有何特點?
唱詞均為十字句
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和實踐,引出南梆子特點:結構為七、十字句三個片語首字為標志、抑揚格,只用於旦角與小生,擅長於表現細膩、歡悅耳的情緒。
3、跟唱片段,感受愁苦、憂悶的情緒。
4、嘗試展開想像配上手勢、眼神等表演,情緒
5、播放視頻(李勝素),思考唱段如何結合表演表達情感的。記憶並模仿唱段中表演。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通過欣賞、實踐,感受南梆子唱腔的特點。培養對京劇藝術的愛好,能積極參與藝術時間的表演,張揚個性,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並在體驗中感受京劇的藝術表現力。
6、拓展
欣賞結合《看大王在長中和衣睡穩》唱段改編的舞蹈《江山美人》。
設計意圖:經典唱腔與舞蹈相結合,極富感染力,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得以升華。且通過音樂作品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的聯系。
(三)祭江
師:從梅蘭芳自身而言,文化素養的提高早已使他的眼光放得更遠而不再只局限於「走紅」、「成名角兒」,他的理想也從做一個好演員、開拓京劇劇目、豐富京劇舞台而擴展為做一個文化使者、提升中國戲曲演員的地位、讓中國京劇成為世界戲劇之一種,也將世界戲劇精華注入中國京劇。
1、出示梅蘭芳與世界各名人交流圖片
2、播放大型京劇交響詩劇《梅蘭芳》《祭江》樂章視頻片段
討論:對於劇中的梅蘭芳你有何看法?
學生結合作品回答:梅先生扮演的天女,在身著艷麗和服的日本女人的贊嘆聲包圍中出現,而當舞台刻畫梅蘭芳驚聞南京大屠殺,我幾十萬同胞慘遭不幸,悲憤交加獨自來到長江邊祭奠冤魂。…表現出梅蘭芳的愛國主義情懷。……
師補充:日寇揮起的屠刀不僅是對中國人民的蹂躪,更是對人類良知的荼毒,而梅蘭芳的「祭江」,抒發出梅大師「一個藝術家的抗戰」的動魄情懷。
設計意圖:結合大型京劇交響劇詩《梅蘭芳》,把交響樂的氣勢磅礴與京劇樂隊的細膩婉轉結合起來,最終通過舞台呈現達到一種詩的意境。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梅蘭芳大師崇高的民族氣節。
3、練習鑼鼓經(課後第3題)分組練習,學生代表合奏
設計意圖: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通過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四)蓄須
1、猜猜梅蘭芳的學歷——成為美國洛杉磯市波摩拿學院文學博士
設計意圖:從「猜學歷」感受梅蘭芳先生對藝術不懈的追求,使之產生敬佩之情,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2、觀看梅蘭芳蓄須照片,梅蘭芳飾演的是旦角,但是這時的他為什麼會蓄須?
學生回答(匯報成果)——抗日戰爭爆發後,梅蘭芳身居淪陷區,嚴辭拒絕了褚民誼的威逼利誘和日本軍閥的高壓脅迫,並以自我打預防針發起高燒做至死抗爭,依然蓄須明志,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設計意圖:蓄須圖片使學生產生疑問和繼續學習的強烈慾望,學生的成果匯報使之對梅先生的民族氣節有深切的體會。
(五)醉酒
師:1945年8月8日,抗戰勝利的消息一傳出,梅蘭芳高興地當天就剃掉了胡須。沒出兩個月,他就在上海美琪大戲院重登舞台了,那時,他已經52歲了。
《海島冰輪初轉騰》賞析
1、出示劇照,了解劇情(學生匯報)
2、對比《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欣賞
唱段的情緒如何?楊玉環自怨自哀的惆悵心情
師:簡介四平調有關知識。
3、播放四段京劇片段,辨別屬於南梆子還是四平調?
設計意圖:比較欣賞法,引導學生利用其直接審美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聆聽比較音樂的不同風格,引導他們探究音樂作品中的不同音樂風格主要通過音樂的基本要素(如音色、調式、旋律、節奏)表現出來,也是學習效果的及時反饋和鞏固。
三、開放生成——梅花雖落 芳猶在
出示日本漫畫《武神戲曲》。
師:日本漫畫作家上田宏《武神戲曲》中,梅蘭芳成為書中的靈魂人物。日本作家用讀圖時代最流行的方式,詮釋了地道中國韻味的文化——國粹京劇,你有何感想?
思考討論:以開火車形式每人用一句話概括。
設計意圖:音樂教學內容向真實生活情境轉化,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增加與現代社會生活關系密切的聯系,極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且一反總歸納式的課堂常規,代之以采訪式的交流心得體會,突顯了學生主題,強調了自主學習,順應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在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中,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被內化了,教學效果被拓展了,情感態度被延伸了,教學的潛效應被體現了。從學生的發言中,教學自然獲得了教學反饋 。
結語:這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梅蘭芳,是因為這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戲曲劇種——京劇。京劇成就了梅蘭芳,梅蘭芳光大了京劇。他這個人屬於中國,而「梅蘭芳」這個名字卻屬於全世界。
【知識結構或板書設計】
《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教學設計
【作業設計】
你認為梅蘭芳對京劇藝術的主要貢獻在於
(1)創新性 (2)繼承性 (3)研究性 (4)其他
附上梅蘭芳有關資料網址,同學們下課去找找,並以《我們與大師的距離有多遠》寫一篇心得體會。寫一篇心得體會
【問題研討】
1、 音樂鑒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而本課課題《京劇大師梅蘭芳》,僅讓學生欣賞課本中兩個作品,很難感受到「大師」兩字的真正含義,故人文知識和欣賞的比例控制感到很困惑。
2、 從引入主題,到各個環節進行,由於學生的水平不一,課前准備也不同,常常無法在四十五分鍾內完成以上全過程的教學任務,教學不夠完整,影響教學目標達成。
【參考資料】
1、 普通高中音樂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2、 教材處理與教學設計 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溫州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課前培訓資料 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