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音樂教學中美育的作用小學
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對於小學生來說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小學生能夠學好美育的話,那麼對他們的審美有很大幫助。
❷ 音樂美育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教育,音樂教學活動通過欣賞、表現、創造音樂等審美活動,來使學生體驗、理解和熱愛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羅丹說:「即情感」,音樂最擅長的就是抒發和激發人的情感。它能對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完善起到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而要想達到這些目的,我們就要通過音樂本身來實現,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將音樂的教育理念與實際的教育實踐相聯系。
1音樂教育中美育滲透的重要意義
音樂的美育作用早已被人們所重視。認為:一個人的修養「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即樂是人的最高修養,接受音樂教育才能最終完善高尚的人格。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進行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和諧的人。」他認為「感情的純潔是形成高尚的基礎,而這種感情正是音樂和歌曲培養出來的」。在我國音樂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全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前言中指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既然美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在音樂教育中也應該重視美育,使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對美的感覺能力,從而自己的行動。
2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審美教育,又稱美育或美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有利於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於別的教育就在於它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通過「寓教於樂」使人的心靈得以凈化;
②有利於促進結構的「內化」。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道德、知識等教育轉化為人的一種精神素質,使之成為真善美相統一的人格;
③有利於培養新型人才。智慧是知識、修養、經驗與情感的有機結合,已成為人的一種素質。如果不懂得和審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為優秀人才。
從上面論述中可以看到,美育的功能在於全面培養人,它是從塑造美的心靈著手,使個體成為一種立體。因此,美育著眼的是整個的人,是人身心的健全發展。
❸ 中小學學校實施音樂教育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
如今只剩下兩個釘子
藏到你百鳥爭鳴的地方。
他叫道更甜蜜地和死亡玩吧死亡是從德國來的大師
垃圾,叫化子,豬,猶太難民,瘋子
奶癢?托馬斯在上面簽了名,有人
中似浮塵風中轉,暴雨傾盆落塵凡。哈哈
❹ 淺談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審美教育
首要抄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❺ 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是怎麼回事
論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1)
上海市嘉定區實驗小學 曹姍
內容摘要:審美教育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培養學生對美好音樂的熱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並能起到啟迪智慧,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等作用。然而,我國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這就嚴重背離了音樂教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這一基本理念。針對當前現狀,筆者對音樂審美教育的改革問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中小學 音樂教育 審美教育 地位 作用 改革
審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表現形式之一,而審美教育又是音樂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小學音樂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審美能力,讓音樂這門藝術,帶給他們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共鳴及心靈的凈化,使他們成為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人。審美體驗是中小學音樂課程價值的最主要體現。2001年,教育部修訂並頒發了新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大綱》確立了新世紀新的教育觀,它不再以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為核心,在音樂創作、表演、欣賞等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符合音樂藝術自身的特徵及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音樂課的這一價值並未得到足夠地重視。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❻ 如何在初中音樂課堂上體現美育教育的策略
在音樂課中,鼓勵音樂創造,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啟發學生美感,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美的欣賞能力。
關鍵詞:美學音樂教學創造興趣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思想教育、審美教育、習慣養成等人才綜合素質全面培養的過程。特別是美的蘊含最豐富的音樂課,在學生課程體系中地位特殊,具有得天獨厚的美育優勢。作為審美對象,音樂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集萃的寶庫。就其中包含極高審美價值的單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結構美、語言美的和諧統一體。
本文結合初中學生特點,從音樂教學的實踐入手,就音樂課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作一分析探討。
一、教育理念具有時代性
第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升華,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以人為本搞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把學生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作為教育事業發展進步的標志,以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為基礎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就是堅持把學生的利益作為第一位,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正是教育事業所要必須堅持的方向與准則。
第二,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是音樂教育存在之根本,也是音樂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從音樂教育的內涵上看,音樂教育的實質是培養文化人,而音樂是以運動著的樂音、音響等物質材料構成的藝術,音樂教育活動必須與演奏、欣賞、表現和創造等音樂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些音樂實踐是音樂教育賴以生存的手段和方式。要求音樂教育必須體現技能培養與人文綜合素質培養的協調和統一。因此,初中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應該是重全面、厚基礎而不求其專;重素質、厚創新而不求其深,為終身熱愛音樂、享受音樂、學習音樂、傳授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現代音樂教育已不僅僅是單純的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是深入人的心靈的審美教育、人的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人類文化傳承的載體,在音樂教育中包含了更加廣泛的人才素質培養和多元文化的內涵。初中音樂教育應做好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出發點,讓孩子們具備一定的音樂表演能力,音樂教育才能真正在緊密結合音樂教育實踐基礎上,體現音樂教育的意義。
二、教育的形式具有滲透性
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具有滲透性的特點。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就是使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學到了音樂知識,提高了音樂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欣賞和感受形形色色的美,喚起學生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情感,從而拓寬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開發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應該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和教師的每一項精妙的教學設計中,是通過每一首歌曲、每一節課以及每一次音樂教學活動來實施的,使學生在和風細雨般的音樂滋潤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美的感悟。
音樂課,關鍵在於體驗情感,「以情動人」。這既表明了情感在體驗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又顯示出情感始終貫穿於體驗的全過程。美育也是情感教育,體驗美正是情感的發展、豐富和升華。音樂課的顯著特點,就是它可以用生動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向學生展示曲中人物、曲作者、詞作者的心靈美、社會環境美和語言藝術美等,這些美的魅力容易喚其審美主體的內心感應而產生情感共鳴,學生感其情、動其情,就能達到愛唱、愛聽、喜思考的最佳學習情境。教師自身良好時言行舉止、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對工作、對學生的熱愛,本身也是一種美的體現,以真心按真情,這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美,更能夠引起學生的感動,進而產生情感共鳴。所以,抓住了學生音樂教學中美育的情感性,就能讓學生在賞心悅目的狀態中體驗美,從而取得最佳效果。
三、美育的方法強調體驗性
上音樂課是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靈魂的美育過程。音樂教學中美育的重點是要不斷培養和挺高學生的想像力。美感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中產生的。沒有具體的審美對象當然談不上美,有了審美對象還必須有審美主體作用於審美對象的實踐活動,才可能產生美感。由品賞美的能力訓練到想像力的培養,是美育由簡單到復雜、由認識到創造的逐步發展。學生在學唱歌曲或聽教師領唱時,通過第二信號系統,根據書面歌詞或口頭唱曲的表選,在頭腦中重現某一事物的形象,這只是再現型的想像;而如果學生能通過積極的記憶聯想活動,將原有的審美表象生發開去,有所補充,或重新加工組舍,創造出新的形象,這就屬於創造型想像。學生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因此,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體驗美,不能一味地把自己已體驗到的美解說給學生聽,那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其發現音樂美、認識音樂美、品位音樂美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師在上音樂課時要特別注意讓學生當課堂的主人,教師上每一堂音樂課的過程,也就是指導學生體驗音樂美、認識音樂美、品位音樂美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始終在「參與」,在「體驗」。
在學生課程體系中,音樂課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門課,而興趣則是一切學習的源動力與內驅力。所以,學生音樂教學中的美育,就是要藉助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方法,藉助其他基礎或專業課程所不具備的一切可利用的美的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趁熱打鐵對其進行相關的教育。
❼ 如何在初中音樂課堂上體現美育的策略
摘要: 初中階段音樂教學的目標是在培養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心智特點的變化,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提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本身是體現美的一種載體,學生的音樂學習也是自覺地感受美的過程。因此,在中學音樂教學中,老師應當重視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美、體驗美,從而促使學生追求音樂中美的意境。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然後分析了音樂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初中音樂教學 審美能力 意義 有效方法
音樂美學教育的核心是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審美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情智培養過程,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得到培養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就是音樂教學內容本身,這就要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注重選擇具備良好欣賞價值,以及能夠激發孩子們發現音樂美感的樂曲或者歌曲。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能展現音樂文化精神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在教學中領悟音樂的表現力,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音樂中得到審美體驗。優秀的音樂教學,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美和旋律美,欣賞音樂賦予生活和自然界的美好。學校的音樂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教師在中學音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為立足點,深入音樂課堂的教學改革,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在音樂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運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釋放內在潛能,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初中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
審美教育又稱美感教育,是指通過音樂教學中美的音色、美的和聲、美的節奏、美的旋律構成美的藝術形象,進而通過對優秀音樂作品的演奏、演唱、欣賞等教學活動,將受教育者帶進一個真、善、美的藝術殿堂。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程的根本價值也在於通過聆聽、表現音樂和相關的音樂創造活動,培養受教育者的審美能力。初中學生正處於價值觀、審美觀形成的初始階段,良好的音樂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本文就當前教學實際淡談如何做好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以期為今後的音樂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培養審美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必要要求。
中學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具有一定的音樂藝術修養和音樂審美能力的音樂藝術欣賞者,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和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對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體現。中學的音樂教學需要老師緊緊抓住學生的審美體驗,將音樂教學作為一個學生審美感知和審美發現的過程。老師應當通過音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趣和愛好,全面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表現力、創造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對於初中階段的教育來說,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德育的重要表現之一,是提升學生藝術修養,歷練學生良好品格的重要體現,是推行全面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對於老師來講,最重要的是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音樂世界中的美,而對於學生來說,應當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體驗和感受音樂的美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啟迪和感悟。
(二)進一步完善音樂教學理念。
音樂教育具有自身的獨特的審美價值觀念,這種獨特的觀念要求老師應當樹立起以學生的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將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體驗放在第一位。現階段,由於受到了傳統教育理念一些不科學的方法的影響,音樂課程一直都是非考試科目,導致中學階段學生音樂教育同學生的審美能力分開來,音樂教學理念存在嚴重的問題。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通過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有利於進一步完善音樂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及審美能力;使學生成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發展的人。結合對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解,進一步引導教師認清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下,探究音樂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在審美教學的不斷推動中,教師能夠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通過強調知識的動態生成,強調學生的主動建構,從而構築起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音樂課堂教學新模式。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教師需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因為,多媒體工具在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審美體驗和個性發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使音樂教學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變音樂教學的過度專業化傾向。
音樂課程標准提出要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特有魅力,「以豐富充實的課堂內容,呈現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形成學生學習音樂持久的情感態度」。總結教學經驗,由於長期受「教唱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老師已經習慣於練聲、視唱、節奏訓練、學習歌譜、歌詞的傳統套路,學生仍然是隨著老師的指揮棒陀螺似地運轉,學生只會對音樂課堂保留些許好奇下的心動、愉悅,對學習的滿足感也只能在課堂最後的十分鍾里的個人唱、小組唱、集體唱中獲得。這種教學手段單一、信息量少、活動量小,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創造性的教學模式不能全面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能適應社會快速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嚴重製約著音樂教學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現階段,初中音樂教學的專業化傾向特別嚴重,比較注重強調學生對音樂技能及樂理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這也違背了音樂審美教育的原則。中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良好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改變音樂教學專業化傾向比較嚴重的現狀。在中學音樂教學中,不能像對待專業學生那樣強調對音樂技能的掌握,而應當讓孩子們的聽、唱、跳等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得到重視。
二、音樂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音樂教學是中學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基礎課,是實施美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途徑。音樂課以其特有的載體和形式傳遞著、溝通著師生之間的情感和思想。以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因素激發中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以對美的感受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結合對音樂課程標準的進一步理解,中學生的音樂教學要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美麗心靈、使中學生得到健康全面成長為主要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教學始終。
(一)重視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
《音樂課程標准》指出:「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深刻理解、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完成德育、教學工作。由於受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要求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樂曲激發他們對音樂學習的情趣,讓他們在動聽的音樂聲中自由充分地想像、體驗、感悟。就對中學生的音樂教學,應該以進行節奏、音準訓練為主,並適當進行識譜教學,讓學生在節奏、旋律中感知音樂的美,從跳動的樂符中尋找、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我們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他們領略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所在,感悟到音樂學習的深刻內涵,繼而對學生的身心進行審美啟蒙教育。
(二)積極創設藝術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情景教學,積極創設藝術意境,將情境貫穿到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促進學生整體的提高,進而把唱歌、活動訓練和欣賞等融入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帶領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到音樂的魅力,感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掌握音樂的技巧和技能,並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情境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精神上的愉悅,激發起對學習音樂的熱情,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有個性地學習。比如在外國作品聖桑的《動物狂歡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並鼓勵學生到台上扮演各種小動物,其他學生則跟隨老師的演唱有節奏地拍手和熟悉歌詞,通過將學生分組進行表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音樂的節奏感。當學生對於節奏和音準能夠准確把握時,可由老師帶領共同演唱,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緒,了解到音樂中的快樂,幫助學生用正確、愉快的聲音演唱,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展現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就是感知審美過程及審美對象的能力,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完整地把握音樂的節奏感悟音樂形象。在課堂導入設計中,音樂老師應當以教學內容與學生特徵為出發點,讓學生在音樂體驗及分析中提高音樂鑒賞能力。音樂是用藝術的形式表達、流露自己的情感,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表情達意,因而,音樂教學應當注重音樂的學習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學校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加強起來的,那些凡是長期經過音樂熏陶的學生,其性情、精神、氣質,以及思想意識、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具有牢固的穩定性,能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學校音樂教育應以育人教育為宗旨,努力做到以樂輔德、促智、怡性,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重視學生音樂感悟能力的培養。
音樂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載體,它充滿著芳醇濃郁、絢爛多彩的詩情畫意,但只有通過幻想、想像和感悟,才能親臨其境,有所觀賞和領悟。音樂給學生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幻想世界,音樂教師要在這個世界中,當好導游,為祖國培養出更多有智慧、有素質、有創新精神的健康棟梁之才。教學中追求對音樂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學要以培養學生音樂基本素質為核心目標,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從音樂課的特點出發,教學活動以感悟音樂為核心,「用音樂來培養音樂的耳朵」,使音樂教育真正實現教育功能,在素質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採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讓學生積極感悟。結合對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思考,教師需要創設多樣的學習情境,採取一系列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夢想得到放飛。例如,通過自主探究模式,採用「表現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中,自主地、創新地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美麗夢想,進而對他們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學音樂教學是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只有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實際出發,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培養計劃,運用多樣的教學培養模式,全面把握,具體落實,抓住審美教育的關鍵所在,才能真正發揮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實際作用,讓學生通過音樂感知世界的真善美,真正做到「讓音符潤澤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音樂教師既應是園丁又應是伯樂,既要全面地把握學生整體的音樂審美教育,又要發掘個體學生的音樂天賦。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❽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進行美育
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激勵他們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創造,進而有助於形成下一代對建設祖國的美好理想及奮斗精神。馬克思很早就說過:「進步人類不但根據政治經濟學規律和歷史發展規律,而且還應該根據美學規律去創造新世界。」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自覺地、有目的地實施美育是十分重要的。
美育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音樂本身具有極強的穿透性,能夠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得到洗禮。而美育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將游戲滲透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從小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古希臘先哲柏拉圖認為,公民的啟蒙教育、初級階段的教育主要是音樂教育和游戲教育,陶冶心靈的音樂教育應從學齡前延續至十八歲。其弟子亞里士多德認為,音樂可以凈化人的情感。可見,美育對一個人的人格養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並貫穿美育精神,發揮後者陶冶、凈化的功能,對於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個性的塑造至關重要。
音樂教學中須有良好的教學素質。因為音樂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需要有良好的教師及良好的環境,有古今中外的名著,也有現代的著名歌曲等。它們都是音樂中不可缺少的好教材。但音樂教學的實施,必須與德育、智育、美育相互滲透,並不是單獨進行的。一般來說,可從感覺、情操、理智等不同方面、不同層次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教育。
❾ 怎樣在音樂教學中實施美育
普通來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自要作用: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由於美育在培育人的情感態度、
創造性思維、樂觀自信的個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規定的普通學校的教育方針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