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樂系的音樂學課程有舞蹈課嗎課程是怎樣安排的
自古以來音樂與舞蹈就是不可分割的,「高中音樂課程標准」中也說:「音樂與舞蹈是親密無間的姊妹藝術」,音樂展開的過程也就是舞蹈情緒或舞蹈劇情展開的過程。無論是結構、節奏、情調、情緒,兩者是互為因果的。但舞蹈,因為它載體的性質,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的不同,它是與音樂有關的另一門藝術,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將音樂外化為一種可視形象的藝術。象我國古代樂論所指出的:「舞蹈,樂之容也。」因此,在開設音樂與舞蹈課時,一定要注重音樂與舞蹈的融合。從人類舞蹈的起源,直到現今盛行的舞蹈創作與演出,通過本模塊的學習,能對一個相對完整的專業學科輪廓有所了解,對一些舞蹈技術有所實踐、掌握。
首先要讓學生們有廣泛的舞蹈品種和風格的認知,以使學生們能因此而更多地了解舞蹈,喜愛舞蹈。用圖文並舉的方式,介紹了舞蹈的起源、音樂與舞蹈、舞蹈的種類。尤其是舞蹈的種類。
准備較為豐富的音像資料,在欣賞這些舞蹈的同時,能結合舞蹈的起源、發展、體裁及相關文化知識進行教學。在鑒賞的過程中,嘗試評價不同舞種及其音樂特色及風格。比如:生活舞、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等。
選擇部分舞種,掌握其基本動作要領。跟著教師的示範表演和動作基本要領,學生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很快地學會其基本動作。
對於學生們比較陌生的舞種(比如:芭蕾舞),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來鑒賞部分劇目選段,讓學生們自己總結此種舞蹈的特點,並適當的加以補充。
音樂舞蹈課中,還要讓學生接觸他們最為感興趣的一些舞種,比如:踢踏舞、現代舞、社交舞等,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們都動起來,很好的調動課堂氣氛。
當然,在課程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學生們的實踐與創編了,這要與課堂內容很好的銜接,使其內在氣蘊貫穿到底,指導性有始有終。
總之,在音樂舞蹈的欣賞、學習、實踐方面,要有重點,重視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其積極性。有專業的學科意識,從人類舞蹈的起源,直到現今盛行的舞蹈創作與演出,通過對音樂舞蹈課的學習,能對一個相對完整的專業學科輪廓有所了解,對一些舞蹈技術有所實踐、掌握。
㈡ 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舞蹈能力。
培養孩子即興舞蹈的習慣。
教師有意識地以內舞蹈表達音樂。容歌與舞的結合能夠起到以優美的形體動作表達音樂內容的效果,它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感受力以及表現力。對於活潑愛動、感性直觀的孩子而言,載歌載舞,才能真正地幫助他們傳情達意。
㈢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表現能力
音樂做為人類的「第二語言」有別於其它學科,音樂中蘊含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它是通過音 符、旋律、節奏來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沒有一定的感受 力,就無法理解作品的主題。因此,音樂能開發人的智力,能開發人的感知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哪一項不需要創造?沒有創造,社會就無法前進。但是,沒有想像就根本談不上創造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對兒童進行音樂早期教育是開發兒童智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要培養和訓練學生 聽音樂的能力,關健是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由淺人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地訓練學生對育樂的感受力和想像力。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愉快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乃是小學音樂教育的理想價值觀。因此課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包括那些對音樂並不敏感或興趣不濃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都能得到發揮潛能的機會,也都能從中得到生活的樂趣和美的享受。所以音樂課必須改變那種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完善學生的個性。學生的音樂能力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教育條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異。因而其音樂興趣、音樂潛能、音樂生活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不應該強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獨立見解。基於此,音樂課的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和聽賞中的想像
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舞蹈家,而是要讓學生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陶冶性情和品格,因此,首先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聽賞教學是低年級音樂課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方法。它是一個以聽覺的感知和想像相結合的特殊認識過程。很多教師因為面對的是低年級學生,所以教學中往往注重於「聽」,而忽略了「賞」,更少於讓學生主動去「想」。這對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是不利的。
首先,我們在讓學生聽賞一首歌曲時,要讓學生感受到它的情緒,是熱烈奔放的,還是抒情優美的;是歡快喜悅的,還是緩慢憂傷的,等等。其次要通過對歌曲背景、作者、節奏特點、旋律風格及歌詞涵義等的介紹,使學生對聽賞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從而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同樣,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更需要將視覺、聽覺、動作與想像相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例如,在給一年級新生上第一堂音樂課時,只有不及 1/4 的學生能跟著老師唱唱、聽聽,而且注意力也不能持 久,於是我就試著彈一些曲子,唱一些歌曲,觀察學生 們喜歡什麼,然後選擇一些既豐富多彩,又易於被學生 理解的內容由淺人深讓他們欣賞,且篇幅短小,樂曲所 運用的各種表現手法也由簡到繁,作品的形式和內容 也由易到難,再根據低年級的歌曲一般來說都比較輕 松活潑,且生動形象這一特點,要求學生們展開豐富的 想像力,要求他們盡可能做到每唱一首歌,眼前就有一 幅關於這首歌的圖畫。
在教唱《小雨沙沙》這一課時,當學生學會之後,我就問:「你們覺得這首歌應該怎樣來唱會更好?」學生簡短的討論之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下雨的聲音是很輕的,所以「沙沙沙」應該是輕唱;有的說種子說話我們是聽不見的,也應該輕唱; 對於這些話,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見來演唱一遍,效果果然很好。對於自己「二度創作」出來的「作品」,學生唱得十分的投入。我想這樣的想像對於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唱好歌曲是十分有益的。
三、唱、打、念、吹的結合,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為了使全體學生親自體驗並參與其中,我利用奧爾夫愉快教學法中高年級學生進行唱、打、念、吹結合的方法,如在訓練《母雞叫格格》這條練習曲時,我先讓學生用學過的音樂知識觀察分析,找出節奏規律作練習鋪墊;然後分聲部進行視唱練習,待唱熟練流暢後進行二部合唱,最後進行豎笛合奏練習。第一組自唱旋律,第二組用豎笛吹旋律,第三組念節奏做動作,第四組用打擊樂器配合敲節奏,這樣各種聲響重新組合,創造出了種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讓學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創造的,並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偉大力量,並從中體會到創美的驚喜。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了這樣的實踐,他們配合默契,如臨其境,增長了音樂知識,同時也滋育了對音樂的喜愛之情,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從而使他們創造美、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對今後學習音樂創作打下了一定基礎。
四、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引導學生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新課改提倡學科綜合,強調音樂與其他姊妹藝術的融合。在教學中,我做了大量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對與音樂關系密切的美術學科的引入,達到了「畫中有色、聲中有畫」的效果,進而達到活躍氣氛,愉悅身心,陶冶情趣,誘發靈感,發展智力的目的。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演,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戲中為學生開辟一塊自由表現的舞台,為學生播放喜歡的音樂,學生就會在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在啟發學生表演時,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學生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低年級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㈣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摘要: 舞蹈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一部分,通過培養小學生的舞蹈興趣,運用多變形式進行舞蹈練習,善用肢體語言進行糾錯,以及結合音樂課堂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舞蹈時。 ...舞蹈課堂 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重視讓小學生參加適宜的各種舞蹈教育和教學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少兒機體不斷地生長發育,也陶冶了他們的性情與品格。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在上好音樂課之餘,還要多多研究與音樂密切相關的舞蹈教學,針對小學生表現欲強、可塑性強、理解力差、堅持性差的特點,有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舞蹈教學,把知識技能和審美情感的培養貫穿教學的始終。 一、培養學生舞蹈興趣 針對小學生多未受過專業舞蹈訓練、基礎較差的情況,在教學中應經常讓學生觀看舞蹈音像資料,或親自示範一段優美舒展的舞蹈組合給學生看,最能從舞蹈動作及表演的情感去感染少兒,激發他們學舞的興趣、願望,提高他們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同時為他們的下一步學習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舞蹈的特點,向學生進行感性的描述和啟發,以調動情緒,之後再教動作。比如教學跳蒙古舞時,先向學生描述一幅美麗的畫面: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草原上有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在湛藍的天空中,雄鷹在展翅翱翔……通過描述啟發學生:假如你站在這片草原上呼吸著新鮮空氣,你的心情會如何、通過啟發,調動學生有關草原風情的印象,張開想像的翅膀,使學生能夠理解該舞的意境,自然地拔直了後背、挺起了胸,視線也放遠了。 二、採用多變手段進行舞蹈教學 1.練習法 練習法是少兒參加舞蹈活動的一種基本方法。練習的形式並不是單一的反復動作,從參加人數來說,一般可採用分組、分角色、單獨等練習方法。從對教材的學習上,可採用基本動作、難點動作、分段和完整串排等練習方法。 2.觀察模仿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可以保持舞蹈動作的完整性,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過程中可不斷地提高他們觀察力、記憶力和舞蹈表演能力。此方法運用時,教師動作要准確,有感染力,最好是鏡面示範,還要有簡明的語言提示,引導小學生學習觀察模仿的規律。 3.游戲法 運用游戲,容易提高小學生學的興趣,保持學舞的熱誠,從而提高舞蹈學習效率。 如,學習新疆舞時,常用手位較多,在復習此舞手位時,可用游戲《水果樹》:將提裙位、雙托位、托帽位等九種手位名稱寫在各種色彩鮮艷,形象可愛的水果卡片上,把這些「水果」掛在「樹」上,游戲開始後,讓學生取下後做出卡片上的手位。 4.語言提示口令法 我們在舞蹈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的除了節奏外,還應該有更多的東西,如:感情、味道、語言提示、口令,可加快小學生對舞蹈內容、情感的理解,對動作的掌握,提高學習興趣。 如:在教托按掌小踏步時,應有點下旁側腰的感覺,但學生的眼睛不知落在何處,讓人感覺是有形無神,我就用「美女照鏡」來作比喻,結果學生立刻就心領神會了。 運用口令要注意簡明、形象,不宜過多,加強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三、充分利用肢體語言,提高教學效果 舞蹈教學不同於靜態條件下的課堂教學,學生不論是完成舞蹈的基礎練習,還是組合練習,教師都要認真地觀察並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動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善於用手勢、眼神、體態等肢體語言,暗示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幫助初學者樹立對學習舞蹈的信心。尤其在練習舞蹈組合時,恰當地使用肢體語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做練習時,如果掌握好手勢、眼神、體態等肢體語言,將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接受到大量的信息,提高學生對各類舞蹈要領掌握的速度。不僅如此,還能使學生的視覺、聽覺不斷變化集中點,獲得新鮮的刺激,有利於減輕他們的視覺疲勞和心理疲勞,從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舞蹈學習中。 作為舞蹈教學知識技能的輸出,教師不僅要善於科學地運用好肢體語言,同時還要善於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肢體語言,分析和識別學生對學習舞蹈的態度,如發現學生眉頭緊鎖,表示對所練習的動作缺乏興趣和信心;眉頭舒展表示充滿信心,嘴唇露出微笑表示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東張西望、低頭表示心不在焉,而非語言的肢體並不神秘,只要教師掌握了,反過來用自身良好的肢體語言作為教學方式的改進,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四、與音樂教學相結合,滲透舞蹈教學 在音樂教學中,可經常將學會的歌曲,聽賞的樂曲,在進行音樂形象的分析之後,進行舞蹈教學。其形式也多種多樣。例如歌曲表演、律動教學、集體舞、表演舞等等。 另外,舞蹈中還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發展少兒舞蹈動作的創編及即興表演能力,提高他們對舞蹈的想像力、記憶力、創造力和表現能力。 小學校園的舞蹈教學對我們音樂教師而言,是一門挑戰性、專業性較強的藝術教育事業,為了在小學生的心田中播下美的種子,啟迪美的靈韻,培養和造就一批未來的藝術優秀人才,要遵循少兒的認知規律與心理特點,因材施教。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一專多能,擺在小學音樂教師面前的任務是十分光榮而艱巨的。我們應該刻苦努力,廣泛地學習不僅是舞蹈在內的各種藝術知識與技能,不斷探索新的藝術教學方法,就舞蹈教學而言,要有效調動學生學舞的主動性、積極性,爭取最佳的舞蹈教學效果。讓我們共同努力,使小學舞蹈這朵艷麗之花常開不敗。
㈤ 如何把音樂完美的融入到舞蹈課堂當中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 讓我來跟你探討下 我不知道你是跳什麼舞的 但是我認為舞蹈都是相通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我們就拿拉丁舞中的 倫巴舞為例
倫巴舞 是一種非常柔美的舞蹈 它動作延展性強 節奏緩慢 很抒情
要跳好倫巴舞首先必須掌握非常扎實的基本功 腳底下要干凈利索 身體要柔軟有張力
音樂的 節奏是4拍 其中每小節的4和1 是連續的 做延展的動作
這樣的話 我們就可以簡單的說倫巴舞的重拍在4上 所有的又張力的動作 幾乎都由4來體現出來
我們再回到音樂 好音樂跌宕起伏 充滿戲劇性 所以舞蹈在表現得時候 就不能一成不變
從編舞的角度出發 一個好的倫巴舞 可以分為 3個部分
1抒情部分
2核心部分
3戲劇部分
層次由淺入深 把你想表達的東西 一層一層展現出來 那麼 你就應該創造一個 核心的 內容去表達不能沒有目的 沒有主張
講完了編舞 我們再說下 技術面
雖然說倫巴是一支柔和的舞蹈 但是不代表它沒有速度和力量
舞蹈中得力量不是絕對的 它不完全等同與體育競技 現在的比賽完全使它變了味
我不建議一味追求速度和力量 這些東西本應是通過對比產生的 而不是越快越好 或者力量越大越好 那麼音樂里也是如此 節奏1234 是恆定的 旋律是變化的 舞蹈的最後的 境界就是 無所謂節奏 跳的是旋律 把它的旋律表現在肢體里 伸展就是拉長 旋轉跳躍就是短促
這樣的 能力與音樂的結合 可以展現音樂和舞蹈的真諦 無所謂功力怎麼樣 這都是次要的 這就是舞蹈的精髓 它是藝術
㈥ 音樂在舞蹈中的作用
舞蹈從一產生起便和音樂結成了最緊密的聯系,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藝術總的概念中,音樂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對舞蹈的作用
(一)配合並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
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與強化。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音樂本來就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欣賞者常常把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當作自己內心的感情來體驗。舞蹈家對於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組成部分的音樂當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這種感受和理解進一步激發起內心的感情,通過外在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傑出的舞蹈家烏蘭諾娃在《一個舞蹈演員的自述》中說,她在扮演《巴赫奇薩拉伊的水泉》中的瑪麗亞時,是把理解音樂作為「起點」的。她還說,好的音樂就是在對自己「指示舞蹈動作的表情和意義」。音樂可以加強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幫助理解舞蹈的內容,並且使舞蹈顯得更加生動而有魅力。音樂能夠直接打動觀眾的感情,這就等於在舞蹈與觀眾之間增加了一條感情的紐帶,使觀眾同舞蹈更加接近。
(二)幫助組織舞蹈動作
舞蹈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由於舞蹈與音樂有著共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內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兩者必須高度地協調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動作設計成之後,再配上音樂的,而是在進行動作設計之前就必須有音樂。舞蹈音樂的採用有兩條途徑,一是利用現成的音樂,一是為既定舞蹈的主題和情節創作的音樂。「按照音樂編舞」,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諾夫說:「作曲家寫作舞劇音樂,……,而舞劇編導則為音樂所激動,並在音樂的基礎上創作出舞蹈作品——舞劇。」」當然,舞蹈並非只是服從音樂。首先,舞蹈要對音樂進行選擇,因為不是任何音樂都適合於舞蹈的。其次,如果專為構思中的具體舞蹈作品創作音樂,就要服從舞蹈編導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編導在編舞過程中還可以要求對音樂進行修改。
㈦ 如何理解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開設意義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准》(以下簡稱《課標》)頒布以來,引起了廣大高中音樂教師的廣泛關注。課標中高中音樂教學六個模塊(基礎性必修模塊—音樂鑒賞;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其他五個選修模塊—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的設計,豐富和完善了高中音樂課程的內容,從而形成較完整的基礎教育音樂課程體系。作為一名高中音樂、舞蹈教師對課標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開設尤為關注。 一、普通高中《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開設必要性 高中生十六到十八歲這的階段是身體變化最大最快的階段,也是學習進度較快、學習壓力較大的時期。在此時期適時地開設音樂與舞蹈模塊,對學生進行舞蹈鑒賞、舞蹈常識、舞蹈表演、舞蹈創編的教育和培養,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姿態、體態和步態。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舞蹈,體會音樂的節奏、韻律、情感與氣質;在舞蹈中體驗音樂,感受舞蹈動作和姿態的形體美、造型美、韻律美、意境美。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普通高中《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開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 在我校,這意味著舞蹈不再是少數舞蹈特長生的專利,它以選修模塊的形式讓普通學生都有機會選擇舞蹈、接觸舞蹈、感受舞蹈、表現舞蹈,有機會系統的接受舞蹈基本知識、基本動作的教育和訓練,有機會進行舞蹈排練、舞蹈表演、舞蹈創編。但在具體的舞蹈教學中有確實感覺到普通高中《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教學又與舞蹈特長生輔導課程不同,它有著自身的特殊性: (一)教學對象不同:《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的教學對象是普通高中學生,而不是准備高考考入高校舞蹈專業的特長學生。在普通高中開展舞蹈藝術教育,恰恰能夠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對靈魂的鍛造功能融合起來,藉助舞蹈藝術品的媒介,塑造學生的情感,鍛造他們的靈魂,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集體主義精神,培養他們的審美修養和藝術表現力,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的不同:《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在教學目的上與專業舞蹈教育不同,其教學目的旨在培養具有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而舞蹈專業的教學目的則是培養有舞蹈特長的學生高考考入高校舞蹈專業。 (三)教學內容不同:對舞蹈專業的特長學生主要通過高中三年的教學使他們在身體形態、身體素質、藝術素質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專業訓練和提高;而對普通的選修音樂與舞蹈模塊的高中生來說,在一學期短暫而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則主要進行舞蹈知識、舞蹈鑒賞、舞蹈表演、舞蹈創編等內容的認識和體驗。 三、教師引領作用的重要性 2、以音樂為本位,體現綜合性的藝術學習。 《音樂與舞蹈》選修模塊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應以音樂為本位,從音樂向舞蹈過渡再到完美的結合。教師一定要注意體現以「音樂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綜合性(一是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二是以音樂為切入點的綜合)的藝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在教學中,應注意音樂、舞蹈學習的有機結合,從姊妹藝術的角度,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了解與掌握舞蹈藝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其最終目的還是體現在音樂學習上,是為了音樂文化素質的提高。強調「綜合性」的目的在於希望通過舞蹈藝術教育活動能夠帶動學生對其他藝術門類的興趣與感知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3、教學中因注意的問題。 音樂與舞蹈是選修模塊,因此教師恰當的引導之餘,設法培養學生對舞蹈的興趣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舞蹈學習、排練和演出活動的基礎。教學中,應注意 (1)舞蹈鑒賞、表演、編創的有機結合和相互滲透。如在舞蹈鑒賞的基礎上學習舞蹈表演,在舞蹈表演的基礎上進行舞蹈創編,同時融入舞蹈知識的學習;還應注意音樂、舞蹈的有機結合和融會貫通,如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練習舞蹈,有益於理解舞蹈的內涵,或在練熟動作的基礎上反復感受音樂,則會對舞蹈的藝術表現有進一步的認識和體驗。 (2)舞蹈鑒賞,是學生進行審美體驗的有效途徑。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自身感受,應引導學生自主收集與舞蹈相關的背景資料。在課堂上師與生、生與生相互交流研討,增強學生對舞蹈藝術的選擇、判斷和分析能力。 明朱載堉說:「有樂而無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見,有舞而無樂,如啞者會意不能言。」近代則有「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之說,說明音樂對舞蹈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舞蹈的同時,亦受到音樂的熏陶,在某種程度上說,舞蹈亦用來解釋音樂。在音樂中舞蹈,在舞蹈中體驗音樂,正是開設這個模塊的最終目標。 舞蹈藝術教育活動是一個系統、動態的運作過程,任何環節的缺失、要素的不力,都會影響或制約其教育作用的發揮。因此,新課程背景下音樂與舞蹈結合的模塊教學也對教師本身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對以前未從事過舞蹈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教師應在實踐和教學中不斷提升專業理念、拓展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能力。應該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加強自我完善,提高綜合素質,以勝任新課程的教學。[參考文獻][1] 《教育探索與實踐》2008年第12作者:於敬偉. [2] 《課程標准》解讀——人民音樂出版社. [3] 淺談高中開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意義——成都國培二班 .鍾進 2010年普通高中課改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
㈧ 舞蹈怎麼和音樂融合在一起
首先,你得找一位老師,否則就很難上手,除非你有高級的模仿能力。買一些學習街舞影視教材吧,這讓你學來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