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雲朵是歌手嗎
雲朵是歌手。
雲朵,原名謝春芳,1987年2月7日出生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中國內地女歌手。
2005年,師從刀郎,開始接受系統的藝術學習 。2006年,推出與刀郎、王翰儀合唱的歌曲《愛是你我》 。2007年,擔任刀郎「十年環球巡演」的表演嘉賓。
2008年,推出個人賑災單曲《吾愛,今夜你在哪裡》。2010年,推出個人原創單曲《心靈歸途》。2011年,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雲朵》。
(1)音樂欣賞課洞庭魚米鄉教案擴展閱讀:
演藝經歷
2009年,參加「成龍與他的朋友們」鳥巢演唱會,並現場清唱了一首《迎客》;同年,推出個人原創單曲《黃昏》。
2010年,簽約北京啊呀啦嗦音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同年,推出個人原創單曲《心靈歸途》;8月,參加央視《鄉村大世界》中秋特別節目及央視《我要上春晚》的節目錄制;12月10日,與刀郎一同參加《魯豫有約》的節目錄制。
2011年1月5日,參加央視音樂頻道《正月正元宵晚會》的錄制;1月19日,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雲朵》,收錄了包括《愛是你我》、《中國的孩子》等在內的10首歌曲。
2012年1月4日,參加北京電視台「網路春晚」節目錄制;1月8日,受邀參加壽光公安「2011年度頒獎晚會」;1月10日,雲朵與刀郎一起參加東方衛視春晚的節目錄制,並合唱歌曲《愛是你我》;1月17日,參加湖南衛視春晚的春晚,與吉米合唱歌曲《洞庭魚米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雲朵
Ⅱ 洞庭魚米鄉這首歌是什麽年代的
《洞庭魚米鄉》
歌曲為4/4與2/4交替拍子的三段體,G徵調式。
曲作者白誠仁曾在湖區工作回,憑借親身的感答受,運用漁歌的音樂素材,歷經3年於1959年完成這首歌曲的創作。
歌曲寫景抒情、情景交融,旋律高亢質朴、節奏自由,波音的運用使得曲調更加悠遠,彷彿置身於千里水波之上。湖南民間的高腔唱法更使歌曲充滿了濃烈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表現出洞庭湖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觀,抒發了湖區人們熱愛家鄉的熾熱情感。
Ⅲ 求一首老歌歌詞有 洞庭湖上好風光
正確歌詞是洞庭啊湖上喲,好風喲光哎。
洞庭魚米鄉
歌手:何紀光
作詞:葉蔚林
作曲:白誠仁
歌詞:
洞庭啊湖上喲,好風喲光哎
東風喲吹送啊稻花喲香哎,千張啊白帆啊
蓋湖喲面哎,金絲喲鯉魚喲裝滿喲艙哎
引領呀開關呀,喲喲也喲呵也
馬達轟鳴呀歌哎聲響,機器呀耕作呀
喲喲也喲呵也,豐收喜訊呀傳哎四方
戰天呀斗地呀,喲喲也喲呵也
大寨紅花呀開哎水鄉,支援呀國家呀
喲喲也喲呵也,糧船結隊呀下哎長江
紅太陽光暉喲,照洞喲庭哎
千里喲湖區喲,換新喲裝哎
(3)音樂欣賞課洞庭魚米鄉教案擴展閱讀:
《洞庭魚米鄉》是一首由白誠仁作曲,葉蔚林作詞,何紀光演唱的,闡述湖湘文化歷史的歌曲。
白誠仁是活躍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國民族作曲家。今天五十歲以上的中國觀眾大都熟悉他的作品《挑擔茶葉上北京》,四十歲以上的觀眾則對那首《洞庭魚米鄉》耳熟能詳,三十歲左右的觀眾忘不了《小背簍》輕快的旋律。
幾十年來,白誠仁先生腳踏三湘大地,留下一個一個腳印,走過一個一個山寨,記下一個一個音符,為中國民族音樂寶庫奉獻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好作品。
音樂會通過《洞庭魚米鄉》力圖搭建一個思想交流的平台,老藝術家白誠仁將與老、中、青三代湘籍歌唱家及歌手代表,在現場展開一場跨時代的音樂對話,回顧湖南民歌的璀璨歷史,重溫湖南民歌的經典作品,共敘湖湘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Ⅳ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語文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
......計劃★一、制定的依據:1、教學背景分析:語文是中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基礎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語文學科的特性和語文教學的認識更為深入,{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計劃★一、制定的依據:1、教學背景分析:語文是中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基礎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語文學科的特性和語文教學的認識更為深入,{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冊(新課標)
......教學過程:導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二、簡介背景欣賞京劇、豫劇、動畫片、郵 ...人教版七年級上教案,人教版七年級教案......教學過程:導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二、簡介背景欣賞京劇、豫劇、動畫片、郵 ...
浙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浙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浙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新課標一年級電子語文教案大全(下冊)
...... 課前准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分別抄有第四、五兩段課文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課前准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分別抄有第四、五兩段課文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 ...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蘇教版一年級教案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蘇教版語文下冊教案,體會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種方法,感受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學習重點、難點:1. 傳授學生揣摩課文語言的方法,體會文學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從 ...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
......級下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第一輪的課改實踐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體會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種方法,感受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學習重點、難點:1. 傳授學生揣摩課文語言的方法,體會文學作品中感人的片段,課改讓我放寬了眼界,上課更有自主性和靈活性。經過上一輪的實踐,七年級英語下冊教案感觸頗多:現實的應試教育與課改要求總有那麼一段距 ...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
......九(下)第一單元教學與設計單元分析與提示(( 單元概述戲劇是四大文學樣式之一蘇教版語文下冊教案,體會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種方法,感受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學習重點、難點:1. 傳授學生揣摩課文語言的方法,體會文學作品中感人的片段,課改讓我放寬了眼界,上課更有自主性和靈活性。經過上一輪的實踐,它是運用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要素,來塑造人物形象,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反映社會生活 ...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
......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單元目標概說〕? 本單元的主題為「人物風采」。所選文章涉及古今中外五位名人。《貝多芬傳》(節選)向我們介紹了悲苦中「 ...七年級英語下冊教案,體會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種方法,感受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學習重點、難點:1. 傳授學生揣摩課文語言的方法,體會文學作品中感人的片段,課改讓我放寬了眼界,上課更有自主性和靈活性。經過上一輪的實踐,它是運用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要素,來塑造人物形象,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單元目標概說〕? 本單元的主題為「人物風采」。所選文章涉及古今中外五位名人。《貝多芬傳》(節選)向我們介紹了悲苦中「 ...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
......教版七年級語文(下)第二單元教學設計常州市北郊中學 杭佳楣單元教學目標:一、了解作者筆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七年級英語下冊教案,體會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種方法,感受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學習重點、難點:1. 傳授學生揣摩課文語言的方法,體會文學作品中感人的片段,課改讓我放寬了眼界,上課更有自主性和靈活性。經過上一輪的實踐,它是運用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要素,來塑造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真情實感,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體會文章的樂趣;二 ...
詳見:http://hi..com/thinkthinkname/blog/item/d2227d30a5b3b3cfa3cc2b04.html
Ⅳ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意識
瓊海市加積二中 何秋瑾
摘 要: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慘劇正是學生生命意識淡薄的表現,生命意識的教育迫在眉睫。一是引導學生認識生命,進而重視、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死亡,培養健康理性的死亡態度和有效行為;三是探討生命的意義,提升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健全人格。語文教學在此層面上挖掘自身的學科優勢,加強生命意識的滲透,讓學生樹立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生命意識 審美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突出強調語文教學要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其中包含著對人的生存狀態(形式)、生命意識、生命價值的思索與理解,拓寬了對生命的人文體驗與教育。具體闡釋為三個層面:一是引導學生認識生命,進而重視、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死亡,培養健康理性的死亡態度和有效行為;三是探討生命的意義,提升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健全人格。關於生命教育或者類似於此類道德人文層面的理念為何近幾年來頻頻提出?原因在於,消費商品社會的誘惑力導致青少年思想錯雜,未能找到一個明確的目標,加之社會的進步帶給人的壓力逐漸加大,因此,青少年承受能力減弱,稍微一點挫折,他們都傾向於極端的暴力發泄甚至結束生命。這些事例每天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學校上演,屢屢見於報端。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慘劇正是學生生命意識淡薄的表現,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作為本身富有豐富內涵人文特性和審美特性的語文學科,在生命意識的培育中肩負著神聖並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首先樹立生命教育理念,做好身教典範,其次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挖掘各種有利因素,加強生命意識的滲透,使學生以前賢為鏡照亮自己,從作品的感悟中獲得做人的榜樣和規范,樹立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一、導入語的設計。
魏書生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1].於漪也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之所以把導入語作為滲入生命意識的重要環節,其一是導入語作為課堂的開頭本身所具有的導向作用,其二是導入語它的語言精煉,基本上概括了教學作品的主題思想並同時折射出教師自身的經歷感悟。因此,通過精心設計的導入語,往往可以讓學生在十分清醒良好的狀態下進入生命的思索階段,從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比如,在我教學鐵凝的《哦,香雪》這一篇小說時(小說講述的是大山裡的香雪和火車的故事),針對大山和火車形象,圍繞我自身的經歷設計了一段導入語:有一個女孩兒,她從小生活在洞庭湖畔,小時候,她總牽著妹妹的手從家門前那條小路去外婆家,日子長了,走多了就厭煩了,因為風景一覽無余,她倒很嚮往小路盡頭大山的世界,大山於她,是神秘,陌生的。高中畢業之後,她不顧家人反對,來到了座落在湘西邊陲的一所大學,那兒是沈從文筆下《邊城》的世界。四年的大學,她踏遍了沈從文筆下的每一寸土地,感受這飽含歷史印記的民俗風情,當然,她更感嘆著在那片土地千百年始終背著小背簍一步步向前走的樸素山裡人的堅韌而有不得已而卑微的表情。身處大山中,她突然覺得,原來山比她想像中意味深長地多,有了讓她難以理解的困惑。她想,她該回去了,回到她的家鄉,那煙波浩淼,俗稱魚米之鄉的洞庭湖畔。可是,也許是山的情結未能解開,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她離開了沈從文筆下的大山,卻又來到了粵北的山區,成為了一個教導一群淳樸的山裡孩子的山區教師,她再一次走進了大山,卻告訴她的學生們要走出大山。同學們,我就是這位山區教師。畢業工作幾年來,這是我在課堂上第一次面對著山外孩子的眼睛,我從山中來,也帶了一個關於大山,關於山村女孩的故事。不知道對於從小生活在大都市,沐浴著現代化氣息長大的孩子,你們,是否有興趣了解這個故事呢?
這段導入語重點是提煉出來每個人在路上的追求和夢想,無論我們身處大山還是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我們都應該時刻保持在路上的昂揚生命狀態,並對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事物保持愛和珍惜。我有意避開了小說中表達的大山是落後象徵這一意義,而是把大山和我們的生命歷程貼在一起。大山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生命歷程中最堅實的力量,它讓我們充滿勇氣和自信。很多學生聽到這一段導入語後,會讓自己沉浸在追逐的回憶中,並升起對生命的熱愛之前。學生懂得生命的可貴並不一定要處於轟轟烈烈的某一刻的實踐行為中,更多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現在的生命和人生就是最美好的,自己擁有的就是最可貴的,讓學生在回憶和現實的滿足中獲得美好的情愫。融合生命意識的導入語設計可以是採用音樂,可以是以故事入門,可以名人名言,但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應該飽含深刻的人生經歷、樂觀的生活態度、獨特的生命感悟等等,一個人的經歷對於外界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學生會在自己的獨一無二中獲得最本質的生命成就感。
二、作家與我。
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和很多作家對話,學生表面上接受的是他們的文字,但作品是作家一輩子風格和風骨的凝結,品讀文字就是品味作家的人生。我的概念不單單指一個人,比如學生和教師,它也指在某個特定時刻因為在接受作家的作品而懷有獨特情感的人或一個群體。作家和我互相交融至於人生體驗升華。因此,作家與我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良好的互動性,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溝通產生對話。諸子百家,秦漢游說家,魏晉風骨者,唐宋詩人詞人,元明清的戲曲小說家,現代魯迅、冰心、朱自清等等五四創世紀的先鋒人士,當代追隨時代進步的品味作家等等,所有浸染在時間和時代的熔爐中成長的勇士,他們創作的作品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沉澱著歷史漂泊後的生命悲壯感,學生每天沐浴在如此的氛圍中,無疑不接受著人生的洗禮,並一次又一次從作品的字里行間讀懂什麼叫生命。作為一名教師,他(她)所倡導的原則不是把文本照本宣科,而是在作品之外講述更多的作家故事。他們創作的背景,創作的心理,創作的過程等,讓學生親近作家,作家並不遙遠,他們也曾和我們一樣在偌大的生存空間中有過迷茫,有過悲痛,但是對於生命,他們有著自己堅貞的信仰。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莊子的逍遙思想,古代的生命哲學繁衍千秋萬代,學生可以知曉生命雋永的深刻涵義。同樣,現代的魯迅會教會學生什麼叫人道主義、什麼叫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冰心會教會學生什麼叫媽媽與兒女的綿延漫長、什麼叫生命的清新和堅韌,朱自清會教會學生讀懂當長輩轉身時他們那佝僂的背影。當然更能體會到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裡,鐵凝還在告訴他們人的夢想和責任,史鐵生還在告訴他們在某個紛擾的時刻靜下心來去看看身邊的地壇,地壇就是一種天賜的平靜,余秋雨同樣還在告訴他們當找不到方向時,心應該靠近歷史和文明。我和作家一次次對話,我在作家的世界裡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三、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以美的對象、美的存在形式為內容的教育,是形成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現實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藝術美。在《審美教育書簡》中,席勒認為,當代社會的主要現象是幾乎所有人都在頹廢和墮落,這是由於人性的分裂造成的。因此,強化崇高審美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蔡元培基於對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反思,也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說。《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總之,在人的成長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構中,尤其是在學生的生命教育中,崇高審美教育具有極大的作用。語文學科怎樣利用審美教育來宣揚崇高的生命意識呢?這主要的渠道和方式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陳述與訴說,具體是針對所看所感所悟自然美和社會美後的心情表達;二是教學輔助工具的應用,比如在課堂上放映來自改編文學作品的電影,讓學生鑒賞不同於文學的藝術美。
陳述與述說,最具體的形式方式就是利用討論時間或語文選讀時間,學生暢所欲言。對於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用來作為素材,討論美的形式、美的意義和美的功能,學生超越本身已有的視線范圍,挖掘發現美的潛力,表達對美的感悟。對於藝術的欣賞,在目前和語文聯系最緊密的樣式就是影視作品。影視以其強烈的視覺效果活躍著學生的思維,而且在視覺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影視總是捕捉這個社會最前沿的文化景觀,欣賞影視就是欣賞社會的空間,因此,語文更應該讓影視走進學生的課堂。中國電影就如古典文學一樣,重視意境,當我們情不自禁融入《城南舊事》的唯美傷感的記憶中時,從電影中我們卻能感受到真正的詩意情懷、真實的場景和流淌的風景;張藝謀、陳凱歌的在紅黃炫麗的顏色中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原始勃發力;還有記錄青春夢想的第六代導演作品,他們不僅展示了生命的頹廢時刻,更彰顯著生命在絕望中的心心相惜和厚積薄發。除此之外,我們還能通過災難片、戰爭片、科幻片,在極致的惡劣環境中或無限遐想的空間中懂得生命的偉大。影視作品僅僅只是在教學課堂上一種輔助工具,它不能完全轉移學生的視線,但是在有限的時間里利用影視直視生命有著更為直接的觸動和震撼作用。
此外,在語文教學中還可以通過閱讀、寫作、教學評價各個環節滲透生命意識,這里不再一一贅述。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賦予生命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生命對人生的理解,反過來也提升了語文教學的人文素養和內涵程度,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參考文獻:[1]魏書生,張彬福.魏書生中學語文教改實踐[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2]黃瑩萍.讓審美情趣在語文課堂洋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3).
[3]王鑫.讓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綻放異彩[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4).[4]喻寓廣.對語文新課程內容的生命意識的再整合與思考[J].教育教學研究,2009(3).
Ⅵ 人教版小學語文所有古詩教案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
《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設計理念 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在破解文義的設計中,重點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像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准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像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卧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像畫面,體會情
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像。
2.學生反饋,把所想像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像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像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准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准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准,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藉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像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像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像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像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理解成誦
教學用具課文插圖,洞庭湖圖片,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視頻《白居易簡介》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2、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結合課文插圖及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像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第二課時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有關洞庭湖圖片。設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看詩人劉禹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結合動畫課件《望洞庭:劉禹錫》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學生邊讀邊參閱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及動畫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像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三課時
憶江南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課文插圖及動畫課件《憶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讀,讀准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
利用視頻資源《白居易簡介》,介紹白居易情況:
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曾:曾經。諳:熟悉。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Ⅶ 望天門山 教案
望天門山教案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許多名山大川,或風光秀麗,或雄偉壯闊,自古以來,許多詩人為我國的壯麗山河,留下了千古佳句,唐朝大詩人李白在25歲那年,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分析題意
師:「望」是什麼意思?
生:看,在遠處看。
師:望天門山是什麼意思?
生:站在遠處看天門山。
(出示天門山圖片)師介紹天門山:天門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山。
過渡句:當年李白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的乘舟順江而下,途徑天門山時,年輕浪漫,一派天真的李白寫下了這首詩。
三、初讀古詩。
1、師配樂朗誦
2、師:經過課前的預習和老師剛才的朗誦,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李白在天門山都望到了哪些景物?
生:青山、碧水、孤帆、紅日。
3、師:那我們就品味一下,這些景物如何在作者的筆下具有了詩情畫意的。
4、師:下面同學們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復讀,讀清爽,讀通順。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斷 楚 孤 帆
(2) 指讀古詩
過渡句:古人作詩講究有板有眼、有韻律,所以我們要讀出節奏,讀出韻律。
(3)出示幻燈片,指導按節奏朗讀。
四:分析詩文。
師:同學們讀了幾遍詩句,發現了什麼?詩中除了題目中有「望」字,詩句中有「望」字嗎 ?
生:沒有。
師:全詩除了題目《望天門山》有望字,詩句中卻沒有一個望字,然而仔細品味,我們會發現每一句詩句中都隱含著「望」字,並且這個望字流露出了作者的「山水真情」,下面我們逐句分析一下。
(一)分析第一句
出示幻燈片,指讀第一句。
師:第一句作者望出了什麼?
生:望到了天門山。天門山斷開了。
師:天門山是怎麼斷開的?
生:被楚江沖開的。
師:楚江是什麼意思?
生:長江。
師:此時此刻你的頭腦中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生:奔騰的長江水把天門山沖斷了。
師:長江水這么厲害,有這么大的本領,你從這厲害的水中看出了什麼氣勢?
生:波瀾壯闊闊的氣勢。
板書:望——波瀾壯闊的氣勢
師:誰能讀一讀這句,要讀出長江水波瀾壯闊的氣勢。
歸納:詩的第一句讀後自然會映入這樣的畫面:浩盪的長江水,飛奔而下,把本來一個整體的天門山沖擊成東西兩座山。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望見長江水那波瀾轉過的氣勢,作者如何能誕生:天門中斷楚江開的詩句呢。
(二)出示幻燈片,指讀第二句。
師: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麼?
生:望到碧水流到天門山,有轉變了方向。
師:為什麼會轉變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氣勢嗎?
生:大山也不是等閑之輩,也非常厲害,面對湍急的水紋絲不動,表現出自己的雄姿偉岸。
師:你的眼前又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生:碧綠的長江水向東流到天門山突然轉了彎,向北流去。
歸納:碧綠的長江水向東流到天門山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飛奔而去,這里又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姿險峻,不是嗎?高峻堅固的山峰豈能容忍江水的肆意橫流,所以奔涌到天門山只能「至此回」了。不難看出這一句通過水勢,寫作者望出了天門山的雄姿偉岸。
板書:雄姿偉岸的奇觀
師:誰能讀一讀這句,要讀出天門山的雄偉。
過渡句:望盡兩岸青山排闥,忘卻夾江水勢洶涌,此時此刻,作者是什麼樣的心情呢?誰能有感情的讀讀最後兩句詩。
(三)分析三、四句。
出示幻燈片,指讀。
師:作者此時的心情怎麼樣?
生:高興,喜悅。
師:為什麼高興?
生:因為詩人陶醉在美麗的山水之中了。
師: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裡望天門山的嗎?小組合作,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匯報:生:小船上。通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句詩,我們知道的。「相對出」應該是兩岸的青山變得越來越清晰,是因為詩人坐著小船,越來越靠近天門山。
師:「出」是什麼意思?
生:突出,也就是天門山由原來的看不見,變得越來越清晰。
師:這個「出」字用得出神入化,把原本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
師:此時此刻,你的頭腦中又出現了什麼畫面。
生:兩岸的青山一會出現,一會又忽閃不見,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然駛來。
歸納:滿眼的山水風光開闊了作者的胸襟,感染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妙筆生輝: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青山綠水襯托著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然駛來,怎能不令人心馳神往呢?這遙望之中的傳神一筆,不僅生動形象的描繪出「波瀾壯闊的長江水,雄奇秀麗的險峻山峰,乘風破浪的孤帆」這一動態畫面,也寫出了自己的喜悅之情,我們看罷自然會心升共鳴,欣然陶醉在作者那青山綠水的心情之中。
板書:青山綠水的心情
師:誰能有感情的朗讀一下後兩句,讀出青山綠水的心情。
五:悟詩情
過渡句:青山、綠水、孤帆、紅日,好一幅美輪美奐的畫面,短短的幾句詩,卻表達了作者美麗的山水真情。(板書:美麗的山水真情)
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上自己的理解,說說你從這幅美麗的畫面中看出了什麼?
師: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讓我們跟隨著優美的音樂,再次感受這青山綠水帶給我們的享受。
生配樂朗讀。
師:這首《望天門山》早已成為千古佳句,讓我們閉上眼睛,腦海中想像那美麗的畫面,試著背誦一下,讓它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
指名背誦、齊背。
六、 古詩拓展:
1.大詩人李白對天門山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他還寫過《天門山銘》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幻燈片)
2.天門山的青山綠水,讓詩人由衷的熱愛,他寫的《早發白帝城》和《望廬山瀑布》同樣是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出示幻燈片)這兩首詩大家熟悉嗎,誰能有感情的給大家讀一讀。
七、交流展示:展示課前收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八、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九、作業:把這首古詩背給你喜歡的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