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怎麼寫
馬克思說過:「對於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這說明,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能力,那麼,音樂的美感就不能為學生所感受,音樂本身也會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學音樂教育的任務,小學音樂課就不能不重視音樂欣賞這一環節。筆者認為音樂欣賞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益處。
一、通過音樂欣賞,可以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記憶能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例如一年級教材上的《口哨與小狗》,用模擬手法使音樂產生直觀聽覺形象。在欣賞作品時,我看到很多學生和著那詼諧、活潑的音樂旋律,隨心所欲地搖晃著腦袋,扭動著身體,一副頑皮、神氣的樣子,自己彷彿就是音樂中的小主人,吹著歡快的口哨,心愛的小狗在其身邊搖著尾巴,嘣來跳去。我不禁為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所激動,更為音樂欣賞的魅力而折服。
二、通過欣賞我國民族音樂作品,有助於弘揚民族音樂藝術,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四年級教材中的《碼頭工人》是欣賞曲目中的精聽曲目,作品揭示了舊社會勞動人民反抗壓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運用三連音這一特殊節奏型,21次重復出現,使主題旋律不斷上升到高潮,給學生留下了形象、鮮明、深刻的印象。在欣賞時,我給學生講述了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事,寓教於樂,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激發了他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熱愛偉大祖國、建設偉大祖國的豪情壯志。民族器樂曲《百鳥朝鳳》是我國民樂中的瑰寶,學生通過欣賞,可以引起自己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三、音樂欣賞,可以使學生接觸古今中外,風格各異的經典之作。
許許多多的音樂作品是經過錘煉、考驗的藝術生命力較強的精品。例如《土爾其進行曲》、《〈卡門〉序曲》等等。學生欣賞後,可以開擴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鑒賞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Ⅱ 小學音樂教師教學論文: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
我國新一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開始是在2010年,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頒布實施為標志。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進一步的改革。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課改下農村音樂教育的挑戰,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1.教學觀念十分落後,忽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的素質教育工作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小學並沒有完全接納素質教育的理念,教育側重點在於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完全不適應新課改對於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存在著非音樂專業教師代教音樂課的現象,可見農村小學對音樂課根本不重視。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廣大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對於一直被視為「副科」的音樂課師資就更沒有任何
Ⅲ 小學生音樂小論文
音樂創作讓小學生「樂」起來_音樂論文
音樂創作讓小學生「樂」起來
音樂教育是面向所有學生敞開大門的、是陶冶他們性情、滋養他們心靈的一副良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創造性和審美能力,正如美國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博士所說:「學習音樂不僅是為了藝術、為了娛樂,而是為了訓練頭腦,發展身心,在這方面,音樂是非常重要的。」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藉助傾聽來感知音樂美,藉助歌唱來表現音樂美,藉助表演來發展音樂美,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我們大膽地將學生心目中「高深莫測」的音樂創作帶入課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實踐為主體,鼓勵學生求異、求新,不斷培養學生敢於創造的意識、勇於創造的能力。
一、展開想像的翅膀,讓快樂放飛。
想像力是人在過去知覺基礎上構建新形象的創造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的源泉。」 音樂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過音樂,我們可以體驗到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感受與創造音樂世界的豐富多彩,我是這樣做的:
1、讓孩子「樂」於表演。
學生天生愛模仿和表演,也善於表演。當學生熟悉和理解一首歌後,我總是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下讓學生用身段、手勢、眼神、表情來自我表演,有時根據歌曲的意境,讓學生試著發揮想像來表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是童話和生活的角色,也可以是虛擬的角色。為了增添氣氛,我要求學生自製道具,來進行創造性表演。如:教第十一冊《讀書郎》時,我讓學生自願分組,每小組准備一個與讀書郎有關的節目,十五分鍾過後,學生上台表演:一個組表演合唱(校園十佳歌手領唱,其他同學合唱);一個組表演小品(讀書郎與私塾先生),讀書郎自帶了道具即書包;一個小組表演舞蹈;一個小組表演打擊樂等等。
發揮想像,表現自己不僅是學生理解了歌曲的內容,創作願望得以實現,我也在組織和參與中分享學生的成功與快樂,而且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2、讓學生「樂」於色、畫。
音樂和繪畫是一對姐妹藝術,正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當我作曲時,心中總是描繪著一副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而圖畫與色彩是血肉相連的,我常常在欣賞和聽歌曲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到的音樂形象畫一副畫,引起他們內心世界的共鳴。或者用色塊來表達聽音樂的感受,這個活動學生們最喜歡,孩子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興致勃勃用色彩隨意揮灑,用紅色表達歡快、熱烈的場面;用藍色表現抑鬱、沉悶的心情;用綠色來表達生命與希望;用黃色表現明亮與美麗。如:我們欣賞第九冊《踏雪尋梅》時,學生們根據老師准備的材料,一組學生用蠟油來製造梅花,一組學生用各種顏色的紙塊剪貼梅花,一組學生用色塊揮灑,一組同學勾畫簡筆畫等等。
藝術是相通的,歌曲、音樂欣賞完了,一副副幼稚、美麗、誇張的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圖案誕生了,音樂與色彩相映成趣,圖畫與音樂溶為一體。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了美,表達了美,創造了美。
音樂的創造自由度是最高的。是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是極具開放性的。只有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才能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從而走出「技能訓練」的怪圈,把「人本位」作為音樂教育的課程觀,使音樂真正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將培養素質全面、個性鮮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的完整人作為主要任務,並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遨遊創作的天地、體驗成就感。
好奇是小學階段學生的獨特天性,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總想自己去親自體會、感受。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和看問題的方式與低年級明顯不同,總能通過特有的形式豐富自己的頭腦。我抓住瞬息就去的機遇對學生進行創作的輔導:
1、自製樂器、自編節奏。
我們音樂老師必須放下架子,勇於從傳統的角色中跳出來,變「教書匠」為「合作夥伴」。有一堂音樂課,根據旋律打擊節奏,有一個男生用豎笛拍打椅子,發出嗵嗵的聲音,幾個男生聽到了,也學起樣來,教室里充滿了嗵嗵嗵的聲音,表演完畢,這幾個男生不安地看著我,准備接受我的批評。他們想不到我會表揚他們,我說,剛才有幾個同學發現了一種打擊樂的聲音,椅子是傢具不經打,我們能不能用其他又小又漂亮又好聽的東西自製樂器來打擊呢?學生聽後紛紛發表意見,我當即拿出幾件簡單的打擊樂器,請學生們觀察後自己做一件打擊樂器,於是我和學生們一起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在課余時間製作,隨之我再和學生一起用自己造的樂器結合已學過的知識創編節奏,上課時擊打「樂器」體驗打擊樂的自由開放的節奏。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2、自編歌詞、自創旋律
對學生進行音樂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創造性音樂學習活動入手。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創作活動可以說是最具體、最有效的體驗和學習方法之一。學生在音樂活動中,不僅需要學習別人的作品的內容,更需要的是培養他們運用音樂基本要素去創編音樂,這是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音樂創作學習將會給學生提供一個積極活動的機會。我常常採用自編歌詞和自編旋律的形式,如:我讓五年級學生自編《歡樂頌》歌詞,大家歌詞編得很幼稚好玩,有一個學生這樣編的:「藍天高高、草兒青青,太陽公公在微笑。媽媽歡笑、爸爸點頭,我的心情真愉快。我們大家,一起來呀!又吃蛋糕又喝水。我採取表揚為主的方式,這樣一來,能保護大家創編的積極性。放學後,就有幾個同學自編了其他的歌詞讓我點評。
音樂又是流動的,幾個音符通過不同的組合,帶給我們的則是繽紛斑斕的聽覺享受。小學生自編旋律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節奏創編出不同的旋律;可以根據老師給他們的調式音來創編旋律;也可以按時值隨心所欲創編旋律。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音樂基本要素,得到令人興奮的音樂創作過程的體驗。
總之,我們進行著音樂創作方面的初步嘗試,老師和學生都有快樂的體驗也有失敗的懊喪,我們所說音樂創造力是發展小學生初步的創造思維和能力,它將貫穿於整個音樂教學過程的始終,我們音樂老師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小學生初步經歷和體驗音樂的創作過程。
音樂創作讓小學生「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