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喜歡敲打物品,發出聲音,他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音樂節奏感。能表演歌曲,簡單地敲打、擺弄樂器,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但他們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還很弱,怎樣培養孩子的音樂節奏感呢?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尋找身邊的聲音來訓練幼兒的傾聽能力,激發幼兒對音樂節奏的喜愛。幼兒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節奏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叮鈴鈴的電話鈴聲,自行車鈴聲,汽車喇叭聲,小鬧鍾的嘀噠嘀噠聲,小鳥的嘰嘰喳喳聲,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各種各樣的聲音里有著不相同的節奏,「聽」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前提。引導幼兒傾聽這些聲音、模仿這些聲音,拍打這些節奏。孩子們在尋找生活中各種各樣節奏的過程中,他們對節奏的興趣更濃了。 二、利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表現節奏,加深幼兒對節奏的感知幼兒特別喜歡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表現節奏,如:拍手、拍肩、跺腳,一邊拍手一邊唱歌,讓幼兒在有音樂伴奏和無音樂伴奏時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這種表現自如、靈活,教師只不過是加以引導。如小班的「拍手點頭」,孩子們邊唱邊拍拍小手點點頭,孩子們很自然地和著節拍拍手點頭;如中班的「機器人」律動,孩子們搖手、走步、彎腰、轉頭,把機器人的那種滑稽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如大班「開鎖」游戲,孩子們很熟練地伸出一個手指頭做開鎖的動作,隨著音樂找准強拍,在強拍處開鎖,其他孩子拍手拍腿,感受音樂的強弱,孩子們通過毫無拘束的身體動作表現節奏的同時,也發展了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性能。 三、利用身邊的物品敲打節奏,深化對節奏的認識。孩子們平時就喜歡敲打手中的物品,如拿到幼兒畫冊,他們也要用手拍幾下,拿到玩具他們也會敲幾下發出聲音來感覺到很好玩。就連吃飯時也會拿出勺子或筷子敲小碗呢。為了培養孩子的節奏感,我將孩子們喝過的椰子汁瓶或一些飲料瓶收集起來,分別裝上玉米、沙粒、樹葉,讓孩子們利用這些東西打出不同的節奏,特別響的打強拍,聲音小的打弱拍。如中班歌曲「大雨和小雨」,我將全班孩子分成兩組,一組拿著裝玉米粒的瓶子,一組拿著裝樹葉的瓶子,讓孩子們探索兩種瓶子不同的演奏力度為歌曲合作演奏,知道誰的聲音像大雨,誰的聲音像小雨,讓孩子們發現音樂中奇妙的節奏。 四、利用游戲活動使幼兒充分享受節奏的美。幼兒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在游戲中促使幼兒體驗音樂的情感,體驗音樂活動引發的積極向上的情緒,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小班的音樂游戲「兩只小小鴨」,孩子們在游戲中一拍一拍走步,最後一拍咂嘴,初步體驗與同伴說悄悄話的樂趣。中班游戲「小蝌蚪找媽媽」孩子們邊唱邊做小蝌蚪游水的動作,在游戲結束找到青蛙媽媽時,他們那種高興勁兒就像自己找到媽媽一樣,他們會開心地圍著老師叫「媽媽,媽媽」。再如大班游戲「你接哪個娃娃」,游戲中孩子分別孩子扮「爸爸」和「媽媽」去接自己的娃娃,他們必須說出自己孩子的特徵,並且做各種動作,邊唱邊表演,合著節拍走到場地,讓其他孩子知道他要找的孩子是誰。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到音樂節奏帶給自己的快樂。因為音樂游戲具有音樂與動作相結合的特點,幼兒可以按照有趣的游戲情節和音樂的節拍進行活動,在游戲中發展動作,使動作準確優美,富有節奏感。 五、利用打擊樂器進行節奏創新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先讓孩子認識各種打擊樂器,感受樂器的音色。如:三角鐵、雙響筒、沙錘、鈴鼓、木魚等等,它們的聲音有的清脆、有的渾厚,有的音長、有的音短,在孩子們敲打這一音樂的過程中,探索打擊樂器不同的演奏方法,如敲鈴鼓的鼓邊或鼓面、搖動或抖動等,小鈴的敲擊或擦奏等。引導他們創造性地表現音樂,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如何表現節奏。如「在農場里」小雞叫聲嘰嘰嘰,小狗叫聲汪汪汪,小豬叫聲嚕嚕嚕等,可以打出不同的節奏,小雞:×× ×|×××|,小狗:×××|×××|,小豬:× ×|× ×|,小牛:×—|×—|。又如「開火車」的游戲中,火車開動時× ×|×× ××|× ×|×× ××|,火車正常行使時:×× ××|×× ××|××××|,火車過大橋時:× ××|× ××|,火車到站了:×× ×|×× ×|× —|×—|。孩子們可以自己利用這些樂器創新出節奏不同的打法,如鈴鼓打出快節奏,三角鐵打出慢節奏,孩子們在操作樂器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生活離不開這些奇妙的節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雖然節奏是人生來便具有的本能,但只有正確的方法才能便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讓幼兒通過貼近生活中的事物,運用自己的聽覺、視覺、運動感覺器官去感知節奏,在說一說、唱一唱,動一動等玩的過程中體驗節奏,感受節奏美,享受節奏帶給自己的快樂心情,從而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體驗,激發孩子表現美、創造美,為進一步學習音樂夯實基礎。(朱湖小學王愛紅)
② 為什麼說節奏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
節奏是孩子理解音樂的基礎,如果連點都打不出,還怎麼聽音樂啊,我家寶寶節奏感很好,雖然她還很小,只有3歲,我現在給她報了一個音樂集體課,課上就有一個環節是節奏練習,小孩現在一上課就跟老師敲敲打打的,可興奮了,因為幼兒園沒有開相應的課程,我們只能在外面加課,還好這個課比我預期要好很多,如果有和我一樣情況的家長可以去www.nysbj.com紐約音樂學校去看看,我覺得他們還是挺專業的:)
③ 試論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節奏教學如何有效開展
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屬於啟蒙階段的音樂教育,教師應當依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多選取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並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趣味性較強的活動中,因此,教師可以採用游戲活動的形式來開展音樂教學,使幼兒在音樂旋律的伴奏下,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游戲活動中學習音樂。同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恰當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小班的孩子剛接觸音樂,對音樂是什麼尚無概念,喜歡簡單明快的節奏和旋律,教師可以設計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活動,如學習兒歌《走路》時,歌詞的內容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鴨子走路搖搖搖,小烏龜走路爬爬爬,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教師可以讓幼兒邊唱邊模仿這幾種動物走路的方式,之後教師再出示其他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這些動物是怎麼走路的,並模仿出來。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並主動發言和表演,在學會了兒歌的同時,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識。
④ 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教學
一、日常生活中尋找節奏,激發幼兒對音樂節奏的興趣 讓幼兒感受不同長短和強弱的音,可以這樣做:1、模仿動物的叫聲:小雞 |嘰嘰 |嘰- |;小貓 |喵— |喵— |;青蛙 |呱呱呱呱 呱 |„..2、自然界的聲音:下雨了, |淅瀝瀝— |;刮風了, |呼啦呼啦;3、交通工具;火車,嗚— |嗚— |;汽車,嘀嘀嘀嘀等等。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會找到身邊各種各樣的聲音,比如,老人,年輕人和小孩走路的腳步,故事《三隻羊》里大羊、中羊、小羊上山的腳步聲,通過模仿,幼兒極易對節奏產生興趣。 二、引導幼兒用耳傾聽 音樂是聽覺藝術,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與他們的聽覺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活動中,一定要引導幼兒傾聽節奏,發現節奏。如:媽媽切菜時的「噠噠」聲;走路時的「踏踏」聲;在幼兒感知聲音節奏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聽辨節奏。如在學習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樂曲時,讓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拍手,一邊拍手一邊唱,一邊跺腳一邊唱。 三、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在教學中,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一首樂曲,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用動作表演出來,然後通過動作鞏固節奏,在課堂上,啟發幼兒用拍手,拍頭、跺腳、捻指等動作表現節奏。身體的大肌肉運動是感知音樂節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隨樂曲或歌曲的身體動作按其難易程度可分為以下幾種。 1.自由節奏。這種活動一般適合於小班上半學期,指讓幼兒自由的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節奏來表現動作,這種動作和節奏沒有規律,沒有限制。可以拍手、拍肩,跺腳;一拍拍一下、還可以一拍拍兩下或三四下,只要身體的某個部分在動,就和節奏有關系,這就是自由節奏。 2.均勻節奏。這種活動一般只適合小班或中班。指按照樂曲的拍號,要求幼兒一拍一次或兩拍一次用動作均勻的打出節奏。這種節奏沒有變化,始終如一。 樂曲或歌曲編排的節奏。這種節奏比前兩種稍復雜些,適合中班下半學期和大班幼兒。相比較而言,這種節奏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更具有趣味性。比如《小毛驢》「我有 一隻 小毛 驢我 從來 也不 騎 |、,„„」通過身體動作一拍一次的「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幼兒很容易記住歌詞,並掌握四四拍節奏;比如《柳樹姑娘》通過一拍一次地拍腿、拍手、拍手讓幼兒感受三四拍子的強弱和旋律的優美。 3.雙聲部節奏。就是兩個聲部同時進行的節奏。這種節奏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個聲部拍曲調的節奏,另一個聲部均勻的一拍一次的打拍子,即頑固節奏。獨立完成是一個人同時完成兩個聲部的動作,即又拍手又跺腳。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兒做拍手聲部,一部分幼兒做跺腳聲部,兩個聲部同時完成。 4.用打擊樂器拍打節奏。這是幼兒最喜歡的拍打節奏的方式。適合大班幼兒演奏。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三角鐵、碰鈴、沙錘、圓舞板、鈴鼓等等,將幼兒分組藉助節奏圖譜來完成節奏練習。比如一個蘋果表示一拍,半個蘋果表示半拍,幼兒一次就能記住,而且不會忘。節奏樂《木瓜恰恰恰》,用蘿卜—圓舞板,西瓜—三角鐵,西紅柿—碰鈴,一籃水果—齊奏,這種圖形譜具體形象,易於理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演奏中,一方面,幼兒需要探索何種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聲音與圖形譜相匹配,另一方面,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將演奏效果相似的樂器進行了歸類。如碰鈴、大鼓、鈸演奏時都有拖音,圓舞板、木魚、演奏時聲音很乾脆等。可見,圖形譜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教師對幼兒學習的干預程度,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創編節奏。幼兒掌握了一些節奏後,可以引導幼兒來創編節奏,這時就需要老師提供一些必要的道具來啟發幼兒,也可以藉助身體動作來完成,一些簡單的圖形符號也可以幫助幼兒完成創編。如節奏樂《鮮花開》我就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花,讓幼兒進行創編節奏,幼兒可以按花朵的大小來編節奏,按花的位置高低來編節奏,按花的顏色來編節奏,按花辨的多少來編節奏。所以同樣是一朵花,按其不同,有的把它當作四分音符,有的把它當作八分音符符,信號各異,百花齊放,幼兒積極主動地創編出了自己喜歡的節奏。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前期的節奏教學,不但使幼兒的音樂節奏感,音樂表現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節奏是一種最有力的音樂快樂的源泉,我們在生活中可能多少都有過這種感受與體驗,走步時忽然聽見了輕快的音樂聲,自己的步履也隨之變得矯健起來,當圍著圓圈集體跳舞時,會因動作的一致,合拍的感到集體的力量與歡樂,這正是因為人們的動作是在有節奏的音樂聲中進行的,動作與音樂的節拍同步了。由此可見,節奏能力的提高,不斷能培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於促使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⑤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孩子良好審美情趣的基礎。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能使其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到節奏的美,並能准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是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較差。
工具/原料
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
方法/步驟
一、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意義
有人說,幼兒園里沒有真正的學習內容,培養幼兒興趣是第一要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一項活動毫無興趣可言,那麼幼兒很難掌握這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節奏,以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節奏的概念比較抽象,幼兒難於理解,但幼兒對節奏卻是敏感的,節奏就存在於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因而要讓幼兒理解節奏,對節奏感興趣,必須從現實生活入手,挖掘節奏,尋找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貓、狗的叫聲、打鼓聲、馬蹄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並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鍾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雖然幼兒本身對「節奏」並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並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基礎——聽覺
音樂是聽覺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因此,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許多音樂能力都是來自聽覺的,如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領悟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賞能力、音樂表達能力以及節奏感等都與聽覺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要學會用聽的方法探索節奏的能力,幼兒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到處都充滿各種奇妙的聲音: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伏的汽車喇叭聲;悠揚的鍾聲等。讓幼兒仔細聆聽這些聲音不僅能給幼兒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幼兒學會了傾聽,然後將這些聲音用音樂來代替,讓幼兒聽著音樂自由做各種動作,親自感受各種各樣的節奏,慢慢地幼兒就會發現這些聲音在不停的變化,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從中體驗了快樂,從而對節奏有更細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方法——身體動作
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就是幼兒在有音樂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動作由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自己表演,比較自由、靈活,而不是由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現節奏。
如在訓練| x x x x | x x xx x | 節奏型時,開始時我讓幼兒隨意用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位來打節奏,只要卡准節拍就行,漸漸的我要求幼兒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腳來代替,並將此節奏型變成各種形式讓幼兒進行訓練,如:| x x x x | xx x x x || ; | x x x x | x xx x x || ; x x x x | xx x x x ||等等。 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漲,很多幼兒都能看著節奏譜,手腳並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還在活動設計時,注意活動方法的多樣性,讓幼兒的嘴巴、身體及思維都動起來,以保證激發和維持孩子的學習熱情。讓幼兒的身體動起來,可以請幼兒為歌曲編創動作,或在游戲中歌唱,或用身體動作為歌曲伴奏。那些歌詞具體形象、動作性強或敘事風格的歌曲,都可以巧妙地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從而為歌曲創編動作。例如歌曲《小鴨子》、《鞋子嗒嗒響》等。有的歌曲游戲性強,可以讓幼兒邊玩邊唱,例如,歌曲《小雞小雞在那裡》、《吹泡泡》等,老師和幼兒一起捉迷藏,圍成圓圈吹泡泡,邊玩邊唱,多麼快樂呀!用身體為歌曲伴奏,即引導孩子用拍手、拍腿等身體動作拍出節奏,或在前奏間奏處填充,或突出樂句重音。例如歌曲《三輪車》,在間奏處或2、4、8小節加上拍手、跺腳。或者聲音伴奏:叮鈴、叮鈴,哈哈、哈哈,或者重復句末詞語「跑得快」、「老太太」、「真奇怪」,以使演唱更加詼諧有趣,讓小朋友在笑聲中歌唱。在即興創編表演過程中,幼兒體驗到創造和成功的樂趣,獲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培養幼兒節奏感應把節奏融於歌曲中
在歌唱活動中,歌唱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總的說來可分為八種:獨唱、齊唱、領唱與齊唱、接唱、對唱、輪唱、合唱、表演唱等。怎樣把節奏和歌唱融為一體呢?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
⑥ 如何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孩子良好審美情趣的基礎。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能使其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到節奏的美,並能准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是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較差。
工具/原料
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
方法/步驟
一、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意義
有人說,幼兒園里沒有真正的學習內容,培養幼兒興趣是第一要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一項活動毫無興趣可言,那麼幼兒很難掌握這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節奏,以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節奏的概念比較抽象,幼兒難於理解,但幼兒對節奏卻是敏感的,節奏就存在於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因而要讓幼兒理解節奏,對節奏感興趣,必須從現實生活入手,挖掘節奏,尋找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貓、狗的叫聲、打鼓聲、馬蹄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並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鍾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雖然幼兒本身對「節奏」並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並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基礎——聽覺
音樂是聽覺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因此,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許多音樂能力都是來自聽覺的,如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領悟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賞能力、音樂表達能力以及節奏感等都與聽覺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要學會用聽的方法探索節奏的能力,幼兒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到處都充滿各種奇妙的聲音: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伏的汽車喇叭聲;悠揚的鍾聲等。讓幼兒仔細聆聽這些聲音不僅能給幼兒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幼兒學會了傾聽,然後將這些聲音用音樂來代替,讓幼兒聽著音樂自由做各種動作,親自感受各種各樣的節奏,慢慢地幼兒就會發現這些聲音在不停的變化,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從中體驗了快樂,從而對節奏有更細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方法——身體動作
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就是幼兒在有音樂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動作由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自己表演,比較自由、靈活,而不是由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現節奏。
如在訓練| x x x x | x x xx x | 節奏型時,開始時我讓幼兒隨意用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位來打節奏,只要卡准節拍就行,漸漸的我要求幼兒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腳來代替,並將此節奏型變成各種形式讓幼兒進行訓練,如:| x x x x | xx x x x || ; | x x x x | x xx x x || ; x x x x | xx x x x ||等等。 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漲,很多幼兒都能看著節奏譜,手腳並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還在活動設計時,注意活動方法的多樣性,讓幼兒的嘴巴、身體及思維都動起來,以保證激發和維持孩子的學習熱情。讓幼兒的身體動起來,可以請幼兒為歌曲編創動作,或在游戲中歌唱,或用身體動作為歌曲伴奏。那些歌詞具體形象、動作性強或敘事風格的歌曲,都可以巧妙地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從而為歌曲創編動作。例如歌曲《小鴨子》、《鞋子嗒嗒響》等。有的歌曲游戲性強,可以讓幼兒邊玩邊唱,例如,歌曲《小雞小雞在那裡》、《吹泡泡》等,老師和幼兒一起捉迷藏,圍成圓圈吹泡泡,邊玩邊唱,多麼快樂呀!用身體為歌曲伴奏,即引導孩子用拍手、拍腿等身體動作拍出節奏,或在前奏間奏處填充,或突出樂句重音。例如歌曲《三輪車》,在間奏處或2、4、8小節加上拍手、跺腳。或者聲音伴奏:叮鈴、叮鈴,哈哈、哈哈,或者重復句末詞語「跑得快」、「老太太」、「真奇怪」,以使演唱更加詼諧有趣,讓小朋友在笑聲中歌唱。在即興創編表演過程中,幼兒體驗到創造和成功的樂趣,獲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培養幼兒節奏感應把節奏融於歌曲中
在歌唱活動中,歌唱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總的說來可分為八種:獨唱、齊唱、領唱與齊唱、接唱、對唱、輪唱、合唱、表演唱等。怎樣把節奏和歌唱融為一體呢?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而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歌唱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時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兒對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強了樂感的理解及體驗。如:在學習《火車開了》歌曲中,按照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念歌詞,以便更好的掌握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同時讓幼兒們在教室里排成長隊,模仿火車開動的轟隆轟隆的聲音和親身感受火車開動的有規律、有節奏的轉動的音響效果,幼兒理解後開始唱,在唱的過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潑、歡快、節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識的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那歡快、跳躍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腳等歌詞,很快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一邊哼唱一邊做起了相應的動作。在進行歌唱教學活動時,我嘗試著不用琴來伴奏,而是讓孩子們自由的拍手、拍腿,邊拍邊清唱歌曲,擁有節奏的拍打增強孩子們學唱的興趣。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大膽的創新,獨立的思考,在樂曲伴奏下能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同時也感受出的各種各樣的節奏,對發展幼兒們的智力、個性及能力的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尋找節奏感教育的有利契機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節奏,如自行車的「嘀鈴鈴」;門鈴的「丁冬」;下雨時的「沙沙沙」「嘩啦啦」「滴答滴答」等等,為了從小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我就讓幼兒去發現在我們周圍的一些聲音,然後再用小手、小腳以及身體上其它部位進行表現出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發現幼兒的興趣非常高,他們都願意去捕捉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聲音,同時用節奏來表現,久而久之幼兒的節奏感加強了,同時又發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無論是音樂還是語言都是以一定的節奏組合和變化,表現作品的情緒情感,引發聽者的共鳴。在平時語言活動,特別是兒歌的教學活動中,我就經常用不同的節奏表現同一兒歌的內容,這樣幼兒在學習兒歌的同時又覺得比較新鮮有趣,更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兒歌「嫩芽」的教學中,我就變換了兩種不同的節奏讓幼兒進行表現,為了避免幼兒有一種枯燥的感覺,我就請幼兒從小腳開始到大腿、腰部、肩最後到頭進行表現,並用嫩芽長高的情節吸引幼兒,使幼兒在歡快的情緒中體驗了不同的節奏。
總之, 每個幼兒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樂的潛能,我認為在節奏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致力於教會幼兒什麼,而是設法挖掘幼兒潛在的這種能力。通過這些形式,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學習音樂,了解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
END
注意事項
教師不是致力於教會幼兒什麼,而是設法挖掘幼兒潛在的這種能力。通過這些形式,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學習音樂,了解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
這篇文章是幫助爸爸媽媽們來對自己的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的經驗分享,作為一名育嬰師的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分享讓爸爸媽媽們知道簡單而實用的早教方法
工具/原料
平和優美的音樂CD,一定不要是那種節奏太快或者太憂郁哀傷的,比如《愛和樂》
兒童玩的小樂器,比如幼兒電子琴
方法/步驟
早上寶貝醒來時,打開音樂CD,放一些比較安靜,平和的音樂
寶寶玩耍的時候,可以把幼兒電子琴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自己去玩按
吃法的時候,放一些利於進食的北京音樂,比如:輕音樂,抒情的那種英文歌
4
晚上睡覺的時候,放一些利於安眠的音樂,比如:神秘園之歌,雪之夢,安妮的仙境
END
注意事項
在放一些北京音樂的時候,千萬別放一些感情太成人化的音樂
整個過程都要自然進行,讓寶寶自己慢慢的融入到這種音樂氛圍之中
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原動力,幼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教師培養對幼兒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是要發現孩子的興趣,其次在活動中激發其興趣,使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像,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力和創造力。
一、要善於發現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例如,我班的張可欣、紀瀚宇、徐子涵小朋友,喜歡邊玩邊哼小調,陳紫陽、馬晨莒小朋友,聽到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時,我就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而好奇心恰恰是興趣的一個起點。
二、引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目的、有計劃地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來誘發和引導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好奇心,用客觀事物的新異性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慾望。讓幼兒多接觸音樂,為幼兒創設音樂環境,並將音樂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在來園時,我會播放輕柔悅耳的名曲、童謠迎接幼兒,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在進餐時,我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邊跟著節奏吃。邊吃邊聽音樂創造了愉快的情緒,增加了食慾。午睡時,我播放柔和、恬靜的搖籃曲,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入睡,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
在給幼兒上音樂活動課「走路」時,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鴨、小烏龜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
與各學科配合,以音樂教育為手段,利用藝術的形式進行教育。我選擇了一些和各學科有機結合的互相滲透的游戲活動。在學習兒歌或故事時,我選擇配有音響效果為背景的兒歌或故事,既增強了幼兒語言的表現力,同時音樂促進幼兒大腦半球的活動,提高了記憶效果。如語言節奏「嘰嘰喳喳」「跟誰走」等。
三、以故事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音樂藝術的創造基礎與創造核心。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失去了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枯燥、無味,失去了藝術的魅力。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教師藝術化的課堂導語設計將引發幼兒想學的慾望,把音樂教材編成故事導入新課,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化,常能創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情境。
四、用律動舞蹈引導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好動,如果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坐著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所以當孩子對一首歌曲能唱之後,就要選擇適當的動作進行配合。教師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幼兒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如在《汪汪叫、喵喵叫》中歌詞是「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我通過邊唱邊模仿小狗叫、小貓叫的動作,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果然幼兒一邊唱一邊表演,特別投入,還特別開心。同時在做動作的時候,孩子們自然會表現出歌曲的強弱與詼諧幽默的韻味,這樣就可以一舉兩得,既鞏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強弱規律。
五、開展游戲表演使幼兒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
教學中邊唱歌邊游戲是激發幼兒音樂慾望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園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喜歡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所以,教師要提高音樂活動的質量,就應根據孩子好動的特點,把孩子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游戲,讓孩子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看、想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等結合起來,使他們在音樂的世界裡輕輕鬆鬆地獲得知識、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同時,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如在活動中經常看著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範,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我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不僅僅是教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樂家洗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地創造愉悅的學習情境,著力激發幼兒的興趣,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善於運用一切美的教學手段來喚起幼兒的美感,使他們在輕松、活潑、快樂的音樂氣氛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音樂知識。這對陶冶幼兒性情,培養興趣,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都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