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音樂教師如何做好安全工作
以下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選擇職業,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選擇教書育人這一行業,必然經歷適應、成熟和穩定這一系列的發展過程,它是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提高,而非職務的升遷。這就不得不提及教師專業發展了。所謂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教師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是教師在充分認識教育意義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
從一名新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需要具備深厚的專業技能、強烈的進步精神、良好的學習狀態,且深諳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開拓創新,把教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學會享受職業生活,為促進自身的專業化成長獲取源源不竭的動力。
【摘
要】課堂安全感包括學生課堂安全感和教師課堂安全感,這是教學得以順利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初踏上講台,由於內心的不自信、自我要求過高、學生叛逆、學校的評價機制等因素,容易造成課堂安全感缺失,從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在內心自我完善,多方面努力,為自己及學生創建具有安全感的課堂。
【關鍵詞】課堂安全感;青年教師;自我完善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21-0004-02
一、相關概念界定
《心理學詞典》將安全感解釋為:「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解脫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在(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馬斯洛在需要層次理論中劃分了五個層次,其中,在滿足生理需要之後的第二層次就是對安全的需要。人們有穩定、被保護、遠離恐懼和混亂,以及對結構和順序的需要,當未來不可預測或者政治穩定和社會秩序受到威脅的時候,這些需要就特別突出。
二、教師課堂安全感的重要性
教師在課堂中信心滿滿、應對能力強、師生關系和諧,有利於為學生創建不恐懼、不焦慮、不排斥的課堂安全感。但相關調查表明,我國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包括課堂安全感缺乏問題突出,尤其是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年輕中小學教師。如今許多學生讀的是感情書,他們喜歡你,所以願意聽你的課,願意讀你教的這門學科,可是新教師在師生關繫上把握不好度,或過松,造成課堂教學過度放鬆,課堂只聽哈哈笑聲和討論聲,卻不見學生有好的成績;或過緊,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甚至讓學生討厭自己,並產生焦慮、厭學情緒。另外,內心的壓力源於對自己的不信任,對自我教學能力的不自信,對人際關系的排斥,對學校教學氛圍的恐懼。可以想像,教師情緒不穩定、恐懼課堂,如何能營造出和諧的師生關系,又如何培養出熱愛課堂的學生呢?教師在課堂中的自信與微笑會感染學生,有利於營造和諧的課堂,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三、教師課堂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人有沒有安全感、歸屬感必然與有沒有自尊、自信聯系在一起,青年教師課堂安全感的缺失更多的是源於不自信。這種不自信可能來自於對自身知識、能力的不自信。另外,教師扮演著多種角色,是師長,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兒女,是下屬,同時也是學生的朋友,教師面對著各種壓力,但教師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多重身份導致了多重壓力,使得青年教師缺失課堂安全感。
1.自身經驗不足,過度焦慮。有些青年教師過於追求完美,容易將個別缺陷放大化,並因為這些缺陷感到力不從心,而深深地陷入自責的焦慮不安之中;更多的青年教師由於缺乏教學、班級管理經驗,擔心突然「冷場」,害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遇到預料之外的「麻煩」,
擔心班級學生不服從自己的管理,怕自己班級的成績比別班差等,過度焦慮,情緒容易受個別學生的影響,自控能力差,更甚者懼怕上課。
2.將學生理想化。許多青年教師,初出社會、踏上講台,帶著滿腔的熱情,帶著對教師身份的自豪感去面對幾十、幾百個學生,可面對了才發現,幾百個學生幾百種類型、幾百種性格,一來,由於經驗不足,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感化,卻不一定收到理想的效果;二來,年輕教師容易鑽牛角尖兒,把個別學生的態度放大化,因為幾個不友好的學生就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整日苦惱,甚至懼怕課堂。壓力導致了倦怠,倦怠導致了冷漠,而冷漠又加大了壓力。
3.學校考評壓力。學校對一個教師是否為優秀的教師往往從兩個方面來評價:一個是成績,另一個是學生。青年教師剛進學校,很希望能好好表現,對學校評定尤為重視。而許多學校唯成績最重要,一旦某次成績不理想,領導就會輪番請教師談話,青年教師尤其害怕。另外,大多數學校有學生評價教師的傳統做法,即請一部分學生或全年級學生統一進行問卷調查,對自己的科任老師逐一進行評價。每到這個時候,對青年教師來說都是一種煎熬。
4.社會的壓力。如今的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如眾星捧月般,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唯恐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這樣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心靈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弱,有時教師一句無心的責備就會造成孩子的極端行為或是家長的辱罵討伐。一旦發生家長和學校沖突時,不管責任在誰身上,最終往往以學校賠償或教師道歉收場。
四、提高青年教師課堂安全感的措施
1.接納一個平凡的自己,放鬆自我。青年教師之所以會缺失課堂安全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自信,理想中的自己與現實有差距,害怕自己不是學生心中的「完美老師」。拋掉教師這個身份,也只是個普通人,不要太苛求,要接受一個平凡的自己。年輕時都會經歷坎坷、波折,甚至摔跤,還有很長的教書育人的路要走。沒有經歷,怎會成長?教師在成長路上,要先善待自己。教學上,不要苛求所有學生都品學兼優,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足以令人欣喜。面對眼前的孩子,只需做到盡心盡力。你還要學會放鬆自我。用不同的方式來調整自己,釋放壓力。壓力的釋放,才能成全更完美的自己。
2.不斷為自己「充電」。青年教師的不自信,也源於對本學科知識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不自信。首先,青年教師更應該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學理念,不斷充實本學科的知識,這也是對知識傳播者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比如,地理是一門邊緣學科,對學科知識的要求更高,不僅要具備本學科知識,同時還需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以便於在課堂上進行多學科的關聯教學;其次,青年教師除了關注本學科知識,平時還可多閱讀《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多了解學生心理,以利於學生工作的開展;再次,青年教師還可多向老教師請教。老教師有著多年的教學和班級管理經驗,多虛心請教,可以少走彎路。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青年教師在學習的同時要多反思、多總結,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班級管理之路,多提高自身的教師道德修養。
② 小學生眼中的音樂調查問卷
1.你們學校開設了音樂課嗎?Y/N
2.音樂課上多數是什麼類型的音樂專?革命紅色屬歌曲/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欣賞/都有
3.你有喜歡的偶像嗎?是誰?
4.為什麼喜歡他/她?唱歌好聽/有才華/長得好看/說不清,就是喜歡
5.平時喜歡聽什麼類型的音樂?流行/搖滾/純音樂/其它(請註明)
6.有學過樂器嗎?Y/N
7.認為會什麼樂器的人很厲害?鋼琴/小提琴/古箏/薩克斯/其他(請註明)
8.覺得生活中需要音樂嗎?Y/N
9.你希望小學音樂課開設哪些內容?音樂欣賞/教會唱歌/其他(請註明)
10.談談你對音樂的感覺。
想了這么多,有些問法和答案可以適當改一下,形式可以做的好看些,吸引小孩。呵呵,現在小學生都是很厲害的,不能小瞧了哦~祝你成功!!
③ 體美音教師量化考核表
1 音體美教師量化考核辦法 為進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教師考核評價 體系,提升音體美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我 校實際出發,本著科學性、公正性、針對性、激勵性、可操作性的 原則,特製訂音體美教師量化考核辦法(每學科量化總分100 分, 教師個人取得的各項榮譽按量化細則進行加分) 一、音樂(100 分) 1、考勤(10 分):按學校考勤制度執行。 2、學生評議(10 分):根據學生評議分三等,優秀10 分,良 好8 分,合格5 分,不合格不計分。 3、教案(10 分):根據學校教案檢查得分情況分別記10 分、 8 分、5 分 4、聽課記錄、理論學習筆記、反思故事。(5 分) 5、工作量10 分。(按量化細則進行折分計算) 6、教學效果(30 分):學期末進行測評,主要考查教學任務 完成情況、學生掌握情況。 (1)由學校隨機決定對音樂教師所帶的某一班級進行考核。 從所帶年級教材中抽取三分之一為考核內容: 要求背唱課本歌曲3 首(10 分), 其餘歌曲看書熟練唱(5 分), 2 簡單的看譜拍節奏及課本要求學生掌握的簡單樂理(5 分), 另對4 首以上歌曲(有律動、舞蹈動作、節奏、聲部等處理) 獎勵(5 分) (2)學校對教材以外指定的歌曲進行考核。一年級暫不作要 求,本學期二—六年級背唱《隊歌》、《國歌》,要求聲音洪亮、 音準節奏准確(5 分) 7、課外輔導(10 分):能組織好課外活動,且有計劃、有措 施、有活動記錄,組織認真,效果良好,每學期活動記錄在 25-30 次以上,加3 分。缺一次扣0.1 分,不活動者不得分。最後匯報演 出看效果最高記7 分,依次類推。(要求每名音樂教師至少有一個 優秀節目) 8、突出貢獻(10 分): (1)積極組織參加學校及上級單位組織的文藝演出、匯演、 比賽等活動,取得省市縣一等獎加10 分、8 分、6 分,二等獎加8 分、6 分、4 分,三等獎加6 分、4 分、2 分;校級一、二、三等加 3 分、2 分、1 分。參加演出沒有評等級的按同級的二等獎加分,一 學期只記最高分,不累計。 (2)一學期至少收集兩個適合學校師生演出的文藝節目 優秀 加2 分,良好加1 分,一般加0.5 分,沒有收集不得分。 9、臨時組織的活動(5 分):能積極完成學校臨時安排的文藝 等活動,編導組織者加5 分,參加者加2 分,不參加不得分。 二、體育(100 分) 3 1、考勤(10 分):按學校考勤制度執行。 2、學生評議(10 分):根據學生評議分三等,優秀10 分,良 好8 分,合格5 分,不合格的不計分。 3、教案(10 分):重點備一個年級,根據學校教案檢查得分 情況優秀10 分,良好8 分,合格5 分,不合格的不計分。 4、聽課記錄、理論學習筆記、反思故事。(5 分) 5、工作量10 分(按量化細則進行折分計算) 6、教學效果(30 分):學期末進行測評,主要考查教學任務 完成情況、學生掌握情況、學生綜合素質情況。 一、二年級: 1、學生能根據節拍按要求做廣播操,且有 50%的學生能做到 動作優美,節拍掌握較好。(15 分) 2、學生能按照隊列隊形要求站隊,知道基本的口令,能正確 判斷四面轉法。(10 分) 3、學生基本學會跳繩。(5 分) 三、四年級: 1、學生能根據節拍按要求做廣播操,且有 80%的學生能做到 動作優美,節拍掌握較好。(10 分) 2、學生能按照隊列隊形要求站隊,能正確判斷四面轉法,以 及能掌握正確的原地踏步和齊步走。(10 分) 3、立定跳遠、跳繩達到規定標准,學會規定的花樣繩操。(10 分) 4 五、六年級: (1)、學生能根據節拍按要求做廣播操,且有 95%的學生能 做到動作優美,節拍掌握較好。(10 分) (2)、學生立定跳遠,且有80%的學生能達標。(5 分) (3)、學生能掌握 100 米蹲踞式起跑姿勢並能按規定時間跑 完全程。(10 分) (4)、學生學會花樣繩操,並有配合性的花繩表演。(5 分) 7、課外輔導(10 分):能組織好課外活動,且有計劃、有措施、 有活動記錄,組織認真,效果良好,每學期活動記錄在25-30 次以 上,加3 分。缺一次扣0.1 分,不活動者不得分。最後匯報訓練效 果最高7 分,依次類推。 8、突出貢獻(10 分):積極組織參加學校及上級單位組織的 各類比賽等活動,取得省市縣一等獎加10 分、8 分、6 分,二等獎 加8 分、6 分、4 分,三等獎加6 分、4 分、2 分;校級一、二、三 等加3 分、2 分、1 分。一學期記一次最高分,不累計。 9、其他(5 分):主動配合校區各處室、班主任,積極做好學 生的集合、整隊、學生兩操活動等工作視情況加5 分、3 分、1 分。 三、美術(100 分) 1、考勤(10 分):按學校考勤制度執行。 2、學生評議(10 分):根據學生評議分三等,優秀10 分,良 好8 分,合格5 分,不合格的不得分。 5 3、教案(10 分):根據學校教案檢查得分情況分別記10 分、 8 分、5 分。 4、聽課記錄、理論學習筆記、反思故事。(5 分) 5、工作量10 分(按量化細則進行折分計算) 6、教學效果(30 分):學期末進行測評,主要考查教學任務 完成情況、學生掌握情況。由學校隨機決定對美術教師所帶的班級 進行考核。 主要考查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和學生掌握情況。具體操作方法: ①現場考核(10 分),依據新課程標准要求和教材內容所列的美術 基礎知識、欣賞知識、美術基本表現能力等幾方面,隨機決定老師 所帶的班級進行問卷調查。②作業檢查:(10 分):學生一學期繪 畫作品不得低於10 張,學期末每班檢查10—20 名學生的繪畫作業, 每缺一張扣2 分,繪畫作品必須緊扣教材。③其他作品(10 分):(剪 紙、泥塑、小製作等)根據教材內容而定種類每班不少於三種,每 種不少於10 件。) 7、課外輔導(10 分):能組織好課外活動,且有計劃、有措 施、有活動記錄,組織認真,效果良好,每學期活動記錄在 25-30 次以上,加 3 分。缺一次扣 0、1 分,不活動者不得分。活動效果 最高記7 分,依次類推。 8、突出貢獻(10 分): (1)積極組織參加學校及上級單位組織的各類比賽等活動, 取得省市縣一等獎加8 分、6 分、4 分,二等獎加6 分、4 分、2 分, 6 三等獎加4 分、3 分、2 分;校級一、二、三等加3 分、2 分、1 分。 一學期記一次最高分,不累計。 (2)教師作品:每學期每位美術教師交 2 副上檔次的作品, 經評比後按等級給分。一等獎2 分、二等獎1.5 分、三等獎1 分, 沒有作品不加分。 9、其他(5 分):主動配合學校各處室、班主任,及時更換學 校黑板報,宣傳櫥窗;協助班主任搞好黑板報的插圖和設計,並能 積極完成學校安排的臨時性應急工作,視情況加5 分、3 分、1 分。 實驗小學 2014 年9 月
④ 誰能幫我設計一份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調查問卷報告
調查問卷的核心、填寫人、達到的目的、統計什麼數據? 孩子在幼兒園是否放心?意見 是否需要監控? 老師的能力水平 。。。。
⑤ 誰知道走遍天下書為侶的資料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無一不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把《詩經》作為儒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歷來也有以詩「教子」或「示兒」的優秀傳統,也可以說「詩教」是中國家教傳統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隨著經濟大潮的滾滾到來,西方文化逐漸侵襲了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的心靈,民族的文化在他們的頭腦中幾乎與保守、迂腐、狹隘成了「同義詞」。拯救中華燦爛悠久的文化歷史,留住中華民族思想和文化的根成了刻不容緩的大事。「中華經典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讓學生愛上讀詩、頌詩、寫詩的各項活動,不僅有利於學生了解並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從而達到傳承民族文化的目的,而且有利於學生透過詩文感悟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經受民族精神的洗禮,成為熟知並踐行「仁、義、禮、智、信」的中國公民。推而廣之,師者教學生誦詩、用詩,就自然成為我國學校教育傳統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
2008年3月我校成立學校「詩化校園建設規劃小組」,確立以「營造學生發展的最佳空間」為基點,以「詩化校園」為主題,構建「主體鮮明、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典雅優美」的詩化校園總體思路。我們對詩化校園有著美好的憧憬:讓我們的學校成為「富有詩意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學生經歷「富有詩意的學習生涯」;讓我們的教師擁有「富有詩意的工作經歷」。
二、課題相關的教育綜述:
1995年3月,自趙朴初等9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發出「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籲後,在中央的重視下,經典誦讀活動在全國各地,包括世界上的其它的國家,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但國內外研究現狀顯示,雖然古典詩文的教學已經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但總體來說,目前對古詩文的研究還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實施的過程更多的憑個人的興趣出發,對古詩文的教學和研究缺乏系統的思考,很少把它作為地區性、全校性統一的課程來進行實踐,古詩文經典誦讀還沒有煥發出她真正的活力,把「詩化」校園作為一項課題進行研究的更是不多。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 學生的認知特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十三歲以前的兒童是記憶力黃金時期。這時,如果讓他們熟讀背誦一些人文經典,恰恰符合他們以記憶為主理解為輔的天然學習方式。古詩文誦讀採取的是「不求甚解」與「直面經典」的方式,小學生每天用10-20分鍾誦讀經典,重在對學生人格的熏陶,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為將來的厚積薄發創造條件,因而並沒有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反而開拓了學生課外學習的另一空間,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詩歌教育的規律
我國一向有著詩教的優良的傳統,給孩子以詩的熏陶是一個民族文化進步的象徵。詩歌是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早接觸到的文學樣式,她伴隨著母親的乳汁滲透到孩童的心田。魯迅先生、郭沫若先生等先後提倡以歌謠來表現文化,輔翼道德,輔翼教育。
(三)教育改革的必然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離不開優秀文學作品的支持,學生只有在大量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感受優秀文學作品,創作優秀文學作品的基礎上,才能提高語文素養。新課程提倡「創生課程」的活動,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鼓勵教師開發課程資源,「詩教」就是語文領域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塊點金石。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通過強化古詩文誦讀,使學生積累大量優秀文化的精華,增強文化底蘊,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研究經典誦讀和學生行為養成、道德教育之間的聯系。
2.通過強化兒童詩創作,為孩子們營造運用語言描繪事物,表達情感的實踐活動,豐富精神世界。
3.通過活動的不斷開展,使教師積累理性的認識和感性的經驗,提升綜合素養,促進專業成長。
4.開發《小學生古詩文誦讀本》校本課程,研究課程標准、課程目標、課程開發的原則、內容選擇、進行可行性研究,形成學校特色。
5.探索古詩文誦讀過程中的管理、教學機制和評價體系,不斷總結和完善。
(二)研究的內容
1.創建詩化校園 豐富學校文化
「營造詩化校園」已被列入我校的五年工作規劃,學校把詩歌作為校本課程。讓詩歌進校園、進課堂、進活動。倡議學生大量背誦詩歌,並且每月搞一次詩畫長廊創作,每學期出一份詩歌專刊手抄報,每年舉辦一次詩歌朗誦會。開展師生原創詩歌大賽、詩教觀摩等活動;每學期匯編出班級文學社(詩社)作品一冊,進行評比、展示,並進行獎勵;每年評選校園十佳小詩人,成立「淺草詩社」。同時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節日、時事、季節、地方特色及自己的感觸,開展詩歌創作活動。讓學生漫步在經典詩歌長廊,發現、欣賞它的美,進而走進仿寫和創作詩歌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揮灑奔放激情。全校形成「學、編、說、傳、唱、演、畫、書、用」中華詩詞的熱潮,讓學詩、用詩、寫詩成為學校的文化時尚,讓詩詞這一文化瑰寶滋潤著學生,「詩化」校園。
2.積極誦詩創詩 提升綜合素養
新課標提出了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持,在推進課外閱讀這個共性的基礎上,讓學生誦讀古詩文,創作兒童詩,既可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文學知識,又可以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孕育創新精神,又培養他們對生活的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增強其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從而鑄造孩子們的心靈,啟迪孩子們的心智,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養。
3.創新詩教方式 形成詩教系列
「營造詩化校園」只靠幾個老師,幾個領導,是不行的,只有全體教師、全體學生參與,才能形成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喜人局面。全校師生的參與成為進行童詩教學的原動力。在參與過程中,教師自身積淀了厚實的文化底蘊,並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尋找教學方式,形成詩教系列。教師必須每月開展一次童詩教研活動,積極探索各種形式的詩教課,既相互探討又共同提高,並請名家上示範課或進行專題講座。通過研討學習,建立一支懂理論、有實踐能力、能夠勝任詩教的教師隊伍。五年內,整理出版一套學校詩歌教學案例集(或教學設計),爭取有1~2項詩歌教學課題在區級以上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中獲獎。
五、研究的方法、對象、原則: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 2.行動研究法 3.經驗總結法
4.課題研究形成集約化研究與專項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二)研究對象
以「淺草詩社」為主陣地,全校各班輔導。
(三)研究原則:
1.主體性原則
教師在施行詩教活動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要大膽放手,不要懷疑學生的學習能力,保證其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真正使學生成為讀詩、寫詩、接受詩教的主體。
2.趣味性原則
課程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興趣、樂趣,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3.情感性原則
孩子通過對詩文的閱讀,使他們展開豐富的想像,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愉悅少年兒童的身心,並通過兒童詩的寫作,抒發表達他們濃烈、純真的情趣。
4.實踐性原則
讓學生在「讀」、「寫」中調動多種感官去獲取教育經驗,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生活,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在實踐中培養能力,並在實踐中接受教育。
5.差異性原則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應面面俱到,一字鋪開。必須考慮到受個人修養、稟賦、愛好的制約,而呈現的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給予不同的要求和結合實際的指導。
六、步驟與過程:
(一)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08年3月~2008年8月)
成立學校「詩化校園建設規劃小組」認真擬草本課題的研究設計報告,為本課題的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充分的准備。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
1.成立「淺草詩社」、「詩歌朗誦團」,對學生進行詢問、訪談、調查,並設計了調查問卷。對學生認識詩歌、學習詩歌、創作詩歌的程度及其相關能力進行全面了解,並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綜合、分析、整理。
2.選編《小學生古詩文誦讀本》,組織教師學習課題方案,進一步學習理論,全面啟動課題研究;經常性召開課題組會議,交流研究情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推動課題研究的順利展開,分析階段性經驗,修正方案。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通過綜合、整理,以論文、詩歌教學案例集、學生作品展示、結題報告等形式,總結歸納研究中取得的經驗。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創設氛圍,要研究「為有源頭活水來」
在接下來的近一年時間里,學校在專家的引領下,廣泛徵求老師、學生的建議,對校園環境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如今,走進衢江區第一小學校園,你立即會被一股自然清新之風所陶醉。花香馥郁、綠草茵茵,道路寬敞整潔。人文景點的建設更是別具匠心,從校門口步入校園時,主通道兩側的展示牌就會映入眼簾,上面的《論語》、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給人以無盡的遐思;讓杜甫、李白、陸游、蘇軾等古人與孩子們親密接觸,感染和鞭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走廊、過道、牆壁上掛上了名詩、名句,師生書畫作品,讓老師、學生在工作、學習之餘得到美的享受;各樓梯口、草坪、花壇、飲水池旁邊都有蘊含人文情懷的「溫馨提醒」;清晨、中午、傍晚,校園廣播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催人奮進的音樂歌聲也都悄然地傳遞著一種詩意的文化。
(二)構建平台,抓研究「咬定青山不放鬆」
一年來,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詩詞文化積累活動。
1.誦詩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目前,學校30%的學生會背60首以上古詩,70%的學生會背20—50首古詩。班級中開辟「古詩專欄」,四至六年級的語文老師每天會在黑板的「專欄」中寫下一首詩,讓孩子們在當天的每節課前兩分鍾進行誦讀,一周一個主題;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則量相對減少,「一周學一詩」;成立校「詩歌朗誦團」;開展「每周一賽」誦詩會;年級組舉行「我是背詩小能手」詩歌擂台賽。
2.品詩味。在熟讀背誦之餘,教師利用語文課、語言積累課上一系列「一起讀經典」閱讀欣賞課,引領孩子們對名篇名句進行賞析,認真領會古典詩詞的深刻內涵,細細品嘗古詩詞蘊含的情感,陶冶情操。
3.唱詩歌。將古典詩詞與音樂藝術、器樂演奏結合起來,教唱古詩詞歌曲,用民族樂器表現作者的情感,抒發孩子們對古詩獨特的理解。本學期校合唱隊就在區級比賽上亮相了古詩新唱《春曉》。
4.書詩句。組織師生每周練習一至二頁的古詩詞書法,並開展以古詩詞為內容的書法比賽,在暢意抒寫中體會詩的意蘊。
5.畫詩意。用兒童畫、水彩畫、國畫、電腦繪畫等形式表達古詩詞的意境,並進行古詩配畫創作比賽,孩子們在畫的過程中要仔細揣摩詩意,領悟詩意,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學生們的詩畫作品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6.演詩情。根據古典詩詞所表現的藝術形象,展開豐富的聯想,創作出師生喜愛的小品或短劇進行表演,讓師生在親身的體驗中去感受中華詩詞之美。
7.創詩作。學校成立了「淺草詩社」,吸收愛好詩歌的四十多位學生為社員,開展多元、多樣的活動,開發詩教資源。
(三)過關考級,使研究「紅杏枝頭春意鬧」
為了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良好風氣,激勵學生和班級進一步增強古詩文誦讀和兒童詩創作的興趣和激情,學校在期末要進行先進個人和先進班集體的評選。
1.編寫了一套《小學生古詩文誦讀本》(將對其進行再編撰,成為校本課程),要求各年段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讀、背誦。
2.「古詩文、兒童詩考級」:按要求,每背誦古詩10首為一級,兒童詩每創作3首為一級,上不封頂。超過六級每15首古詩為一級,每創作5首兒童詩為一級。課題組組織考核,通過的同學發給喜報。
3.「詩香班級創評」:根據5個標准得分情況按總分從高到低每個年段前1名為詩香班級。
4.建立成長集: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自己的進步,並從此愛上詩詞歌賦。
(四)詩教活動,促研究「直掛雲帆濟滄海」
古詩詞誦讀,是我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之一。「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不斷的學習,是不斷進步的動力。為了提高古詩詞教學藝術和效率,我校教師全面開展詩詞教學研討活動。
1.古詩文與學科教育整合。在我們學校的音樂課和美術課、信息技術課上,常常會看到學生也徜徉在詩的海洋里,樂此不疲。音樂課上孩子們或給經典的古詩配上節奏,即興來上一段精彩的說唱,或者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深情吟唱;美術課上,孩子們常常以詩為內容,爭相描繪詩中的意境;信息技術課上,孩子們更是在網路中領略著經典的魅力。
2.開展專題論壇活動。我校教師以論壇為平台,深化詩詞教學研究。10月14日下午,全體語文教師在多媒體教室開展了題為《走進詩歌的意境美》的專題論壇活動。此次活動,全體語文老師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家對如何挖掘詩歌的意境美,怎樣引領學生欣賞詩歌的意境美作了較全面的交流。論壇活動推動了古詩詞教學的深入開展。
3.開展主題課研究。小學古詩詞教學是個難點,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基本上是一個路子教學:老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後背誦。長此以往,這種教法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往往只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隨著我們教研組「詩歌學習」主題研討的深入,我們探尋了古詩詞學習的幾種有效模式:
①學詩與賞景相結合。許多古詩詞情景交融,展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麗景色。如:廬山。提前一周,告訴孩子們主題,讓他們自己收集並學習,然後在一周的語言積累課中交流;同時也可以以季節主題來賞景,如《春天的詩》、《夏天的詩》等,即使是同一個季節的同一種花也會因為在不同的詩人筆下呈現不同的姿態。我們讓孩子們自己走進詩中去觀其色,品其味,感受其景色的特點,其趣無窮。
②學詩與了解民間文化相結合。是以賞析一組同類的詩為基準,先賞析一首,然後帶出幾首。如八月中秋將臨時,我們開展《詠「月」組詩》欣賞。
③學詩與品人相結合。就是引進同一詩人的不同詩文,如《梅花》和《泊船瓜舟》都是王安石所作。前者不僅形象地描繪了梅花的外形美,更表現出它的外在美——甘居牆角、不怕嚴寒的精神和不爭奇斗艷卻清香遠播的品質,借梅喻人,含意深刻。而後者則寫出了作者久在異地思念故居的感情。言為心聲,細細地品味詩人在不同時期的詩,讀他的詩多了,詩人的品行自然也顯現於孩子們心中了。
八、課題研究的成效
自2008年起我校就依託「詩化教育」來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以詩育人,從而形成了我校的辦學特色,現如今已是「根深葉茂澤桃李,芳林新綠春光俏」。
(一)孕育「詩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年來,我們培養了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讓學生 從「要我學」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學」,從而愛上「詩文」。
1.詩意氛圍 傾情打造
學校在環境布置上獨具匠心,校園內詩詞長廊、詩畫作品、詩詞專櫃等已成為學校的獨特風景。班級內圖書角的布置各有特色,有"好詩推薦",有"每日一詩",有學校向每班推薦的詩文集,也有學生從家裡帶來的唐詩三百首,課上、課前、放學排隊,隨時你都能聽見琅琅的「詩聲」。
2.特色課堂 常抓不懈
周二、周四的校園,是詩香濃濃的校園。周二的早自修是詩文誦讀的時間,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得是情趣盎然;周二或周四的「閃光掛牌課」上,老師帶著孩子們一起「走近李白」、「走進兒童詩」「走進唐朝」……從讀詩、解詩、悟詩到品味詩人;每周的語言積累課,老師們更是帶著學生們與詩文來個更親密的接觸。
3.詩趣活動 蓬勃開展
全校各班都在三月下旬召開了「好詩推薦會「——經過了一個月的精心准備,每個學生各顯身手把自己最喜歡的詩文介紹給同學,學生們忙得不亦樂乎,但又樂有所得。在好詩交流後的四、五月份我們又開展了「炫詩展示活動」:「一堂課」、「一個講座」、「一台節目」把「詩化校園」活動推向了高潮。唐詩、宋詞、元曲、現代詩歌……各種體裁精彩紛呈;吟誦、低唱、情景劇、舞蹈……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層出不窮;舞服、布花、現場書法、古箏演奏……各種輔助道具個性創意凸顯。真是「最是詩香能致遠,閱讀之樂樂無窮。」
4.詩團引領 詩香滿園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滿園春」我校的「淺草詩社」、「詩歌朗誦團」是這一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是引發滿園春色的主要動力。自詩社、朗誦團成立以來,我們吸納了有一定文字功底、對詩歌有濃厚興趣的同學成為我們社團的成員。在這一詩的國度里,同學們汲取著詩文知識,感受著詩文的魅力,一學期組織的活動累計達20次之多。社團成員或在游覽中寫詩,或在看畫中題詩,或在參觀後吟詩,在開放的自由氛圍中交流探討,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學詩、作詩、誦詩的熱情,更帶動了全校同學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依託「詩香」,提高了教師、學生的整體水平
1.校本教研 精彩紛呈
在實施「詩化校園」以來,我們開展了課程理論、教與學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拓寬知識面,重新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為「詩化」課程的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年來,有許多老師展露了頭角,如課題組的張紅霞老師獲得了省「教改之星」的金獎,同時也被評為了「市三百優」中的優秀語文老師;上「走近李白閃光掛牌課」的朱紅芳、程朝暉,分別代表我校參加了市綜合實踐課的研討,市思品課、區語文課的賽課等活動。區音樂課賽課徐佳老師的古詩新唱《梅花》獲區一等獎;校合唱團的《春曉》獲區藝術節二等獎;書法、美術等詩畫作品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負責課題執筆的余劍梅老師更是在研究中總結經驗,寫出了許多詩教的文章:如《給孩子一片塗鴉的天空》獲國家級論文二等獎;《讓詩意潤澤童心》獲省級論文一等獎;《童年》獲市兒童詩寫作教學設計一等獎;《走進兒童詩的世界》獲市校本課程論文三等獎;《撥動心弦,讓孩子詩情飛揚》獲區論文二等獎等。
2.詩海掬月 浪間弄潮
在各項活動中,讓學生以會背古詩詞多為榮,以朗誦古詩詞水平高為榮,以了解古詩人故事、常識多為榮,以能寫詩歌為榮。讓學習古詩成為孩子們樂此不疲的一種享受。如六(2)班,自2007年以來,利用語言積累課上 「一起讀經典」閱讀欣賞課,開展古詩詞積累「自主學習,大量閱讀,舉三反一」實驗,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接觸學習了大量古詩詞,在此基礎上再擴寫古詩,參與各種相關活動,使「自主學習,大量閱讀」的古詩實踐活動和我校詩化校園建設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在孩子們的心靈中播下了詩意的種子……如六(5)班的周敏、周丹丹、舒子楊等同學小小年紀就在《衢州教育》、《衢州晚報》、《少年日報》上發表詩文了呢!
(三)拓展「詩香」,完善了學校的課外閱讀體系
1.資源共享 豐富書源
①學校圖書館設立了「詩化校園」專櫃。學生、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到書櫃中借閱書籍。圖書館和信息技術老師配合還配備了電子閱覽室,為學生提供了更寬泛的資源系統。
②班級圖書角建設「詩香」濃。現有的學校圖書館的借書,難於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於是班級圖書角成了學生讀書的又一個重要陣地。每個同學准備一到兩本詩文集供大家共享。
③校本課程即將出爐。先前推薦的詩已不能滿足師生學習的需要,我們就組織學校的語文教師認真研讀《小學生必背古詩篇目》和課程要求,開始編寫最新版的古詩校本教材,這套教材將分低、中、高三個學段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安排,相信這套校本教材一定會受到師生的好評。
2.激勵機制 促進積累
①教師研讀及指導活動評定製度。我們要求所有教師參與「詩化」活動,讀好四類書:讀經典詩篇,增文化底蘊;讀理論專著,強教學實踐;讀兒童文學,悟童心童真。每學期,學校對教師所完成的學習體會文章、學習摘記、參與博客的表現,以及教師組織學生古詩文考級、班級「詩化」活動情況進行評定,並且將此與業績評估掛鉤,將教師研讀及組織學生學習活動形成規范。
②詩香少年、詩香班級表彰制度。為激發學生的學詩的熱情和興趣,學校開展「詩香少年」、「詩香班級」評選活動。嘗試採用活動評價、成果展示、學詩記錄卡、古詩文考級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讓學生建立自己的詩文集,記錄自己的學習經歷,積累自己的創作收獲。
③古詩詞考級表彰制度。學校組織教師精心編印了《小學生古詩文誦讀本》,學校成立考級領導小組,每學期組織一至二次考級活動,指導學生逐級考核。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制定出各個年級古詩詞考級級別。考級程序為:學生個人申報——班級或年段教師(或古詩詞小考官)測評——確認等級(喜報形式)——學校適時組織抽查評議。為減輕教師負擔,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每次測評推薦優秀學生作為"小考官",發考官證。一至四級由班級學生組織,實行自主達標;五至八級由年段組織,實行班級交叉達標;九至十級由學校考核小組組織考核。
九、課題研究的思考與展望
如今學校已經建立起了「詩香」文化氛圍,我們倍感欣慰,我們將會把研究成果很好地運用於實踐中,推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到:如何處理好學業負擔和詩文閱讀時間上的矛盾、如何引導家長開展詩香家庭建設等還是一個待深入研究的問題,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的理性思考還不夠,意識、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更有效的開發利用好校本課程,也是要進一步探討的重要問題,我們將繼續不斷地探索下去。
論文二:
理性開發 靈性滿足
——對幾種小學語文教學理念的理性探究
衢江區第一小學灰坪校區 方文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改進課堂教學。本文在新課標指導下,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幾種小學語文教學理念進行理性探究,以便更好地服務小學語文教學,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理念 理性探究
新課標認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並且提出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為此,本文圍繞著幾種教學理念,進行理性探究,實踐驗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與做法。
一、課程資源——理性開發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合理開發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有的是與教學相關的背景資料,有的是來自於學生的疑問,有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有的是課堂上隨機生成的靈感。但無論哪一種資源都具有創設性,我們都要理性開發,合理使用,才會使教學組織的材料更加豐富,更有探索性,使課堂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如以下三例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就顯得合理巧妙,充滿智慧。
1、師生的教學生成是活的教學資源
師生的教學生成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教師要放手突破預設的教案,抓住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如教學《小白兔與小灰兔》時,對於你喜歡小白兔還是小灰兔的問題,有的學生突破老師的預設,喜歡小灰兔,雖然小白兔勤勞,但小灰兔後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也是值得肯定的優點,對於這樣富有個性的見解,教師不能視而不見,而要轉化為一種教學資源。不能用一種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維,讓豐富的教學資源成為課堂上的活水。
2、不能忽視民俗風情的學習資源
我國有56個民族,民俗風情各異,這是取之不盡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廣泛利用。如《草原》一課中,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大方羞澀地給客人們唱民歌,小夥子表演套馬、摔跤等都是草原人們招待貴客的禮節,只有了解這些民俗風情,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
3、捕捉課文的空白點教學資源
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找出課文的空白點,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找出課文中的空白點,是動態的教學資源,可塑性大,創造性強。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在教學結束前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要不要重建圓明園?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你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和主張么?又如《走遍天下書為侶》中,作者把書比作朋友、故地和家,那麼,你能把書比作什麼?為什麼?這個問題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有的把書比作階梯,踏著它一步步前進;有的把書比作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還有的把書比作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如何將這些靜態的空白點變成動態的教學資源,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開
⑥ 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國外學者們對心理健康的標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 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馬斯樂認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備下列品質:( l)對現實具有有效率的知覺;(2)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悅納本身, 也能悅納他人;(4)在環境中能保持獨立,欣賞寧靜。(5)注意哲學與道德的理論;(6)對於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7)能與少數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8)具有民主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9)能經受歡樂與受傷的體驗。 我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間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編輯本段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編輯本段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准。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體系,把智力發育不全或阻滯視為一種心理障礙和變態行為。 善於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點: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意志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製力好,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人際關系和諧 其表現:一是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
編輯本段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標志
①人格的各個結構要素都不存在明顯缺陷與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③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為; ④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特徵。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⑦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效率課題問卷調查問卷
朋友,推薦你使用「表單大師」做,具體調查內容你要根據實際情況擬定
⑧ 簡述音樂欣賞的作用和意義
1.有益於陶冶情操
優秀的音樂作品,無論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都是內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有著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夠帶給賞析者藝術造詣的升華,使其道德情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賞析者在審美的氛圍中會不知不覺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啟迪,產生樂觀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識中不健康、不正確的成分,逐漸變得高尚起來,進而形成較高的音樂文化修養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於提高審美能力
優秀音樂作品是人類的藝術財富、人文精髓,能夠使審美活動帶有鮮明的傾向性,引導賞析者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消除錯誤的審美觀,從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啟迪。美的觀念是同人們的道德觀念緊密相連的,它反映著人們的世界觀,所以賞析者進行音樂賞析時,實際上是在接受一種道德觀、價值觀,其影響極為深遠。賞析者通過對音樂作品體裁、題材、形式、風格、內容思想性,作曲家創作意圖,具體的表現手法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逐漸准確地把握住作品的音樂形象,領會作品中的人文情懷,汲取音樂藝術的精髓,養成審美鑒賞與辨別能力,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3.有益於培育創造性思維
由於音樂語言往往帶有一定的模糊性、求異性和不確定性,總是有意無意地留下了許多空白,因而音樂賞析需要藝術想像力,讓賞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則便難以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從賞析中得其境界。音樂賞析不僅需要藝術想像力,而且也發展藝術想像力,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藝術再創造活動,而不是被動、消極的感知。音樂賞析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創造的過程,其間所形成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為了達到對音樂作品內涵的深刻感受、體驗和創造,要藉助儲存的知識和經驗,也要運用聯想、想像等思維手段,這就使賞析者的智力得到開發,思維更加靈活和敏捷,從而培育創造性思維。
⑨ 音樂作品的意義研究的三個可能性當中與音樂表演可能性較大的是哪一個
音樂欣賞因為其音樂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為高校實現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培育創新性人才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因長期以來積累的一些舊觀念、舊思想,如:本專業知識是衡量大學生成才的惟一標准,音樂教育只是旁門左道、可有可無等。使音樂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藝術院校里的推廣與普及步履艱難。但是音樂欣賞、音樂基礎知識、中外歌舞劇賞析等科目的開設在學生中受到了歡迎和喜愛。
高等學校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好專業知識,同時更應該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質。有人說,我國大學生的素質不但月發達國家比有差距,甚至與某些發展中國家比也有差距,事實上,我國大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成績,不會比發達國家差,問題可能就出在大學生的全面素質以及綜合表現出來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上,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在全面素質上下功夫。
在我們的教育方針「德、智、體、美」中,美育應當貫穿整個教育的全過程,在學校的美育中,音樂和美術教育尤為重要。這完全是正確的。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都是藝術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內容。
一、目前大學音樂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本文所要討論的「音樂欣賞」並不等同於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學生的文化修養、鑒賞能力、審美情趣等全面素質。當前,我國各高校的音樂藝術教育能力還比較薄弱,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音樂知識貧乏、感受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比較差的現象。我們經過調查結果表明,137個同學當中有85%的同學愛好音樂,城市和農村分別佔了86%和85%。有24%的同學只是偶爾上音樂課,13%的同學在中學時的音樂課基本不上。來自城市的同學中有66.7%認識簡譜,而農村的同學只有42.5%,但來自城市的同學認識五線譜遠遠多於農村同學。此外,城市的同學中有聽過音樂會的遠遠多於來自農村的同學,分別佔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大多數同學沒有聽過音樂會。
然而在問卷的填空題的部分顯示,能正確寫出三名以上外國音樂家的有42人,佔30.7%,能正確寫出三個以上外國音樂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僅佔10.9%。能正確寫出三名以上中國音樂家的有32人,佔23.4%;能正確寫出三個以上中國音樂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僅佔11.7%。能寫出三首以上最喜歡的樂曲的只有33人,佔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個人一首樂曲也寫不出來。
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喜歡音樂的,由於地域、環境或學校重視程度等因素,導致大學生在進高校之前所受的音樂教育存在著相當的差異,但總體來說還是表現出了非常薄弱的音樂素質,特別是在填空題的部分其調查結果是令人擔憂的。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都導致了音樂課程不能很好的發揮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樂素質教育的現實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如何使學生在短暫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實現真正的審美價值觀的提升、欣賞層次的提升;並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二、音樂欣賞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影響
(一)通過音樂欣賞課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
音樂是一門特殊藝術,它既能細膩准確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開啟學生智力和大腦思維。音樂教學是全面豐富的,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們唱歌,還要講授基本樂理知識,讓他們用音樂的語言去欣賞和學習音樂,並激發其去主動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賞中國交響樂《梁祝》時,要求學生大膽聯想,隨著樂曲的發展進行合理性思維。隨著音樂的發展,學生呈現的「喜、怒、哀、樂」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對善惡分辨的理性思維和發現美、追求美的能力。而這些對美的體驗與感知,正是通過音樂欣賞,由內心的體驗而外露於表情的。
(二)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大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智力保證
欣賞者要在頭腦中塑造完整的音樂形象,就必須藉助於想像進行再創造,這種再創造完全是由欣賞者主觀控制的。如果說作曲家是一度創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創作,那麼欣賞者便是三度創作。欣賞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進行重新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腦中創造出新的形象。
由於每個人的先天遺傳情況不同,所以人的思維能力會具有與生俱來的差異,但無論如何,大腦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後天的學習和訓練。如果進行音樂欣賞的訓練,不僅能提高人們的樂感,而且會有益於他們的運動控制、記憶能力和思維發展,使腦的功能得到更多的開發。
(三)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達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表現與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音樂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一直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學生展示這些優秀作品的同時正是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等教育的過程,使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他們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的過程。近、現代中國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幾代人,為祖國的解放、人民的富強,拋頭顱、灑熱血,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賞析,完全可以達到音樂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擴大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加強文化底蘊
古今中外的音樂珍品浩如煙海、絢麗多彩,如果僅僅是靠學生演奏和演唱音樂作品,是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的。而音樂欣賞教學,可以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並學習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其次,音樂作為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音樂藝術和文學、地理、歷史、戲劇、舞蹈、繪畫、社會生活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在欣賞當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維的視角,識別各種不同風格以及不同文化傳統下的音樂特色,認識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態下的音樂異同,體會東、西方音樂文化的區別。
三、在高校中實現以音樂欣賞和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針對大學生音樂知識薄弱的現狀,必須加強音樂素質教育,彌補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不足和城市農村學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開設音樂欣賞類的選修課,增長大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質,另一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大學生提供音樂實踐的場所,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要加強引導,讓大學生多欣賞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提高審美情趣和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還要讓學生自己參與到這些經典的音樂作品中來,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樂知識是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基礎
音樂基本知識是音樂的語言,掌握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對培養大學生的欣賞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樂知識越豐富,音樂欣賞能力也就越強,水平也就越高。欣賞曲目從內容到形式應是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從民族到西洋,從聲樂到器樂,從標題音樂到無標題音樂,而目前一些學校尚未做到這些。音樂表現情感不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規范,音樂的情感內容也是經過藝術概括和提煉的產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為音樂作品的內容,只有那些帶有社會普遍性而非純粹個人的、偶然的情緒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愴》中的苦悶求索,中國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纏綿,劉天華《光明行》中的昂揚雄壯,都表達了人們普遍的情感體驗,並且是具有社會文化內涵的理性情感,在這類優秀音樂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會得到升華。
(二)增強感性經驗的積累是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關鍵
首先,音樂欣賞能力的養成最直接、最關鍵的就是多聽,多接觸民族音樂。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大大學生們的藝術視野,多方面提高欣賞心理素質和水平,同時還可以使大學生們從比較和鑒別中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提高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其次,音樂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積淀了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經常進行音樂欣賞,能提高直觀理解力,從音樂中「品」出它的深層蘊涵。例如從貝多芬充滿矛盾的交響音樂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時代精神;從中國民間樂曲《老六板》清新悠揚的旋律中「品」出中國老百姓樂觀的思想感情。總之,音樂欣賞能提高人們「心領神會」的本領。
(三)應提高自身文化藝術修養,促進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
音樂欣賞能力是文化藝術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文化藝術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音樂欣賞能力和水平。欣賞者的音樂欣賞水平因人而異,不但受個人音樂文化知識水平的限制,還要受欣賞者總體文化與藝術修養、甚至生活閱歷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需要欣賞者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知識結構與人格修養。例如對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的欣賞,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畫面想像和各種隨音響律動產生的情緒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憂傷的調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一個嚮往自由光明的俄國知識分子苦悶、彷徨的心境;哀嘆時光流逝;對生命意義發出疑問等豐富的意蘊,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是難於體會的。
(四)大學生應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文化藝術活動
如參加校園歌手大賽、合唱比賽、民族音樂文化節等活動,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積累。特別是學校,尤其應該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比如多舉辦一些藝術歌曲的欣賞、交響音樂會或音樂講座等一系列高雅藝術活動。音樂欣賞,除了通常的音樂會、音樂講座外,還有如音樂電聲欣賞;在慶典大會上聆聽作為儀式的音樂;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著銀(屏)幕上的畫面,耳邊響起動人的音樂;甚至在舞池中,隨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都可以說是音樂欣賞的不同方式。總之,大學生要想成為一名水平較高的音樂欣賞者,就必須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體驗,以促進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對於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視音樂欣賞課的開展,同時學校也要盡全力為大學生營造這種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大對高雅音樂,優秀作品的獎勵力度,對格調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樂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使音樂健康發展,也使更多的大學生群體接觸到優秀的音樂作品,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審美素質、德育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和知識面的擴展以及創造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