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欣賞 民樂合奏《阿細跳月》 隨音樂唱一唱。1.說一說樂曲主題出現了幾次重
一、 為什麼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能走出國門,為世人所接受?
《梁祝》原本專只是民間傳說,作曲家屬吸取了越劇的民族音調,寫成西方的小提琴協奏曲的體裁形式,把民族的東西提升到了國際的水平。
但是其實說實在話,《梁祝》這一單樂章的協奏曲其實在外國人眼中並沒有我們中國人想像中的那麼紅,他們覺得有趣,但是並不一定欣賞。相對來說,像馬思聰的《第一迴旋曲》這樣更加嚴謹的寫作更會引起他們的喜愛,更容易為西方人所接受。
『貳』 阿細跳月中有哪些動作
阿細跳月》基本舞步——三步弦。
前五拍節奏為X X X X X ,前三拍往左平移跳躍三步,回第四、五拍右腳空中蹬兩腳。答5——10拍動作相同方向相反。五步組成的三步弦,雙臂擺動,按節拍擊掌的同時換腳跳三步,空中蹬兩腳。 A學跳、指導
B男女同學面對面跳一跳(背景音樂《阿細跳月》; 阿細人跳舞時常常男女對跳,男生彈三弦或吹笛子,女生跳舞。) 5、 彝族火把節的傳說
A你知道彝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是什麼節嗎?
B誰能講彝族火把節的傳說和慶祝場景? C師總結講述傳說故事和節慶場景。
(《阿細跳月》是阿細人在「火把節」時所特有的自娛性舞蹈。)
6、 歌舞《阿細跳月》——歡樂的火把節
A將教室的窗簾擋上,課前棚頂貼的夜光「月亮」 便出現亮光,營造特定的氣氛。
B穿紅衣服的同學在圈內舞動紅綵帶,代表火堆。 C男生將書捲成桶狀當作火把,兩手握舉,在內圈隨樂曲節奏順時針跑動。或模仿彈三弦、吹笛子的動作,順時針跑動。(阿細人跳舞時常常男生彈三弦或吹笛子,女生跳舞。)
D女生與教師在外圈手拉手跳一跳「阿細跳月」的基本舞步。
『叄』 請聲說聽了阿細跳月,的故事和音樂有什麼感受
景生說聽了阿信跳躍的故事音樂會,有什麼感受的話,你可以寫一寫自己心裡的感受。
『肆』 阿細跳月的介紹
阿細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傳說很早以前, 彝族人民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每當春耕時節,他們白天給土司頭人幹活,夜間才能借著月光趕種自己的「火地」。在火灰尚未熄滅的地里,人們光著腳板勞動,腳被燙疼了就抬起來跳兩下,還「嘖嘖」地喊兩聲,這就形成了舞蹈的基本步伐。由於這種舞蹈是在月下跳的,後來又演變為青年男女娛樂和戀愛時跳的舞蹈,所以就叫「阿細跳月」。
自古以來,阿細山寨就流傳著「活著不跳樂,白在世上活」,「大三弦一響,腳底板就癢」等諺語。新中國成立後,「阿細跳月」正式搬上文藝舞台。多次出省、進京演出。1954年,「阿細跳月」作為中國的優秀民間舞蹈,到波蘭華沙參加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引起強烈的轟動效應;八十年代,「阿細跳月」樂曲被列為世界名曲之一;1992年2月,由彌勒縣西山地區彝族農民組成的阿細跳月藝術團破天荒作為全國唯一的縣級農民藝術團,列為第三屆中國藝術節大型文藝表演者之一,在昆明人民勝利堂一展讓人心動、誘人迷戀的「阿細跳月」風采,贏得了中外人士的贊譽。
中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彌勒縣組織200人的「阿細跳月表演團」參加世博會開幕式和開園儀式、中國館日、閉幕式演出,原汁原味的阿細跳月再度輝煌;新千年第一個春天,悠揚、歡快的「阿細跳月」旋律在音樂聖殿維也納金色大廳作為全世界迎新春音樂會的開篇再次轟然奏響。它再次證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阿細跳月像一朵盛開在雲嶺高原上妍麗的山茶花,美麗著一方神奇的紅土地。
『伍』 《阿細跳月》樂曲的主題旋律重復了幾次
阿西跳躍樂曲的主題旋律重復了幾次?
『陸』 音樂老師教案範文
作者單位:北京海淀實驗小學 馮琳
年級:二年級1班
課題:《阿細跳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民族是我們所熟悉的,從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
2、從視覺上使學生了解彝族這一民族的風格特徵。
3、從聽覺上使學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樂型,掌握五拍節奏的特點及我國特色民族樂器的認識。
教學重點: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所帶來的旋律,介紹樂曲是由哪些民族樂器所演奏的。
教學難點:5/8節拍的掌握及民族樂器的分辨。
學生分析:
創造學生的想像空間,使學生的想像思維大於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發揚我國傳統民間
樂器的知識與文化,是小學音樂課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讓學生查閱和搜集有關我國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徵,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細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閑的月夜裡,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點,全曲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採用5/8節拍。演唱時,在每小節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兩旁吸氣。旋律活潑跳盪,富於動感,特色鮮明。作曲家秦鵬章就採用了彝族「跳月」的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民樂合奏曲。
教學准備:「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樂課件、演奏的樂器、彝族服飾
教學設計: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設計用有趣的魔杖給予學生神秘的暗示並激發學生的興趣,「請根據魔杖的提示尋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知識的線索,看看同學們誰的運氣最好,在准備的民族知識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師提前藏在學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讓學生趕快找到並揭開謎底,學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樂器、音樂、舞蹈、服飾、民族」等,找到教師提早准備的彝族素材。並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准備的民族知識。
3、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旋律,並進行詳細的段落分析,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開始了,竹笛領奏出熱情奔放、歡騰跳躍的主題:這段主題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處理,並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夥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回原調,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後,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了宏大的舞蹈場面,彷彿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最後的短小尾聲,是採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後兩拍 擴充發展的,在漸強中結束全曲。
4、通過樂器使學生了解這首旋律活潑跳盪的《阿細跳月》,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教師准備一樣實物樂器,其餘的樂器可用課件代替,准備的樂器可以讓學生輕輕地用手嘗試,使學生體驗拿到實物的樂趣。
5、通過服飾使學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並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學生在教室找到關於彝族的服飾及裝物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通過舞蹈使學生掌握5拍節奏型,先可以用簡單的手來表示,123拍不動,45拍拍手;然後加上腳,123用腳來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較強難度。
7、結束,同學們安靜的等待和傾聽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節之夜」,教師用「哈利·波特」的魔杖變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間,請同學們聽著《阿細跳月》的旋律,穿著彝族服飾,跳著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請一位同學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來,融入到我們團結的大家庭里。
8、弘揚民族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