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音樂課中的人文性

音樂課中的人文性

發布時間:2021-02-22 13:09:42

A. 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關於「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一部分「課標性質與地位」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這一表述澄清了大討論最激烈的人文性論與工具性論之爭統一起來,這一新的理念,解決了關於語文教育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

關於工具性問題,20世紀50年代末,全國范圍的極左思潮影響到語文教育,從60年代初開始在語文界展開了一場關於語文課是上成政治課 、文學課 、還是上成語文課的討論,最後,語文界的三位泰斗,也就是後來大家稱之為「三老」的葉聖陶先生 、呂叔湘先生 、張志公先生掛出了「免戰牌」,主張語文課不能上成政治課或文學課,應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這種觀點很快在全國達成了共識,因而確定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基本性質,認為語文學科應該加強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即當時的口號「加強雙基教學」),切實使學生打好語文基礎,培養語文能力,掌握語文這個工具,以適應將來工作和繼續學習的需要。因而,60年代初至「文革」以前,教育部幾次頒布「語文教學大綱」都把工具性定為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對此,「三老」都曾有文章和講話進行闡述,另一位前輩語文教育專家 、全國中語會會長 、建國以來一直參加和主持語文教材編寫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劉國正先生曾說:「語文教學討論的一個重要理論收獲,就是肯定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到了「文革」時期,語文教育又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否定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語文課本不成語文教材,語文課大量學習當時的報刊文章,學生寫作也是寫極左的「大字報」,語文課基本上成了政治課,整個語文教育亂了套。「文革」結束後,1978年教育部撥亂反正,重新頒布了「語文教學大綱」,重又確定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性質,使語文學科恢復了「語文」的本來面目,語文教學逐步走上了正確的軌道。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從60年代開始,把語文學科的性質定為工具性,從時代背景看,應該說是正確的,並且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的積極意義。近年來,在語文教育大討論中,有人一概否定工具性,說「把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頂為工具性是歷史性的錯誤」「工具性把語文呢教學引上了死胡同」,這種觀點無視歷史的特定時代因素,不作實事求是的歷史分析,起碼是有失偏頗。對此,最近新的「語文課標」重新肯定了工具性,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並且在新編的高中語文課本(第六冊)中專門編入了一篇〈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作者葉蜚聲 、徐通鏘 )。從新的「語文課標」到新編語文教材,澄清了全盤否定語文工具性的模糊認識。

關於人文性問題,在最近這一場大討論中,有些人提出「人文性才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認為語文課的任務應該是通過語言的學習和感悟,培養情感,陶冶審美情操,宏揚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給學生打下一個精神的底子。本人認為,這種新的觀點具有時代的積極意義。本來這種觀點在「大討論」的開始是表述為「語文教學不應忽視人文教育,應該加強人文性」,後來發展到有些人走向極端,把人文性與工具性對立起來,進而全盤否定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認為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是人文性。應該肯定人文性是語文呢教學的基本特點之一,語文教學應加強人文性。後來對人文性極端化的認識,在部分教師中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曾一時形成了「人文至上」「文學至上」思潮,似乎「人文」「文學」是語文教育的一切,由此而漠視 、淡化甚至排斥對祖國語言的學習和培養讀 、寫 、聽 、說語文能力,致使有些「語文」課成了缺乏「語文」因素的不倫不類的課,以致有人質疑「這是語文課嗎?」
新的「語文課標」,即肯定了以前的工具性,又吸納了人文性的新觀點,把二者統一起來,在語文教學的發展史上首次提出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本人認為,這一新的理念,即繼承了語文教育應該使學生切實掌握語文這個工具性打好語文基礎這一傳統的正確觀點,又反映了語文教育應該體現固有的人文精神加強人文精神的新的時代觀點,同時,澄清了工具性人文性各執一端的片面認識。應該說,這是語文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這一關鍵問題的解決,為語文教育端正了方向,把語文呢教育指向了健康發展的正確道路。

B. 音樂課程性質中的人文性體現哪些方面

音樂包含著人文知識
音樂抒發人的情感
音樂利於培養情操

C. 教學中怎樣體現語文的人文性

一、語文的人文性:簡單地說就是人與文化,它包含著情感、意志和思想觀念的內容,它是不同於自然之物的。語文課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我們無法將其割裂開。道理很簡單,我們在使用語文工具性這一點若能注意方式方法,在方便生活的同時,也能美化生活,豐富生活。如「穿衣」這一概念恐怕早已由原來的蔽體、禦寒上升為一種裝飾了吧。如果說工具性是基礎,是求真,那麼人文性便是一種升華、求美。
它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
砥礪品德,完美人格。
2、
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二、作文教學中如何體現:
1、教師指導作文:教師不能只重視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忽視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先學做人,後學作文,文如其人這是對作文與做人關系的很好闡述。做人講究一個「情」字,作文也講究一個「情」字。
2、教師評改作文: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與學生進行平等的、耐心的心靈交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針對學生的心理,教師要用一種清新、親切的語句,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自覺性、自信心,使每一位學生都喜歡寫作。
3、教師要耐心期待:教師不能用文學的標准去衡量學生,而應該懷著一顆期待的心,相信他們會進步,在評語中插入征詢意見式的語句暗示學生。老師幾句贊美的話,真摯的話,會溝通兩代人的心音,給學生帶來莫大的欣慰和歡喜。

D. 新課標中的人文性如何在教學中實現滲透

縱觀美術新教材,課程內容和要求體現了發展性、綜合性、科學性和人文性。人文性來源於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也稱為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所謂人文性包括人存在的意義、人的尊嚴、價值、道德、文化傳統,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內涵。
隨著科學地位的不斷提高,實用功利主義的不斷深入,科學教育在學校中日益受到重視,傳統的人文學科的價值逐漸為人們所忽略。美術教育教學中也以繪畫技巧等傳統科學教育教學為主導,出現了內容專業化,方法專一化的學科本位主義,抑制了人文性在美術學科上的發展。
其實,美術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願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教養、生存狀態、智慧、美、愛、自由等人文特徵都內蘊於不同歷史、不同國度的藝術家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中。因此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就是人文性質。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首先,加強學習,豐富自己人文素養。
作為美術老師要提高專業業務水平,更要努力通過各方面的學習,形成和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的言行是學生的表率,是啟發、激勵、引導學生人文教育的關鍵。否則,就不可能在美術教學中滲入人文意識。
其次,以人為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要滲入人文意識,必須以人為本,讓學生在情景體驗和動手創造中,激發學習興趣,以學生身邊的或親歷的生活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地、創造地開展活動,自然地滲透人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開展快樂教學。同時,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主觀創造,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轉變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我們的美術教學在較長的時間內,都是以畫法為中心,以作畫步驟為重點,以技巧為難點的傳統教學模式。如初中課程設置一般為欣賞、繪畫、製作、設計應用等為內容,注重美術的知識性、繪畫的技能性、製作的操作性、設計的應用性等,突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教師則以傳授、示範、輔導為常規教學方法步驟,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形成院體式的教學下學生被動學習的格局,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抑制了人文性的滲透。
因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不要將美術教育視為單純的技術訓練,不要將美術從豐富的人文背景中剝離出來。而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題,運用現代資源和教學手段,滲透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參與文化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第四,重視鑒賞,努力發掘人文內涵。
以前的欣賞,只是教師引導學生從視覺的直觀層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層面,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分析畫面的內容、表現的技法、表達的情感、作品的內涵等。形成教師講的多,學生說的少,教師的激情分析,學生被動感受,教師口乾舌燥,學生厭煩睡覺的怪現象。更有甚者,教師乾脆不講,讓學生看書自我欣賞,然後臨摹其中一幅作品了事。這樣的教學缺乏誘導,缺乏人文性的挖掘,缺乏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利於學生表達能力和欣賞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新課標下,我們重視鑒賞,首先應該努力發掘人文內涵。其實,優秀的美術作品,除了反映時代信息,涉及色彩、造型、形象、技法、風格、特點等外,還涉及歷史、風俗、文化、宗教、政治、經濟、美學、建築、舞蹈等人文意識形態,涉及到美的感受、語言的表達,涉及到歷史觀、思想觀、環保意識、情感體驗等方面,因此,極具人文性。我們應努力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去挖掘其人文內涵,並通過學生寫、說、表演、聯想等多種形式進行情感體驗,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如果說美術的科學性是人的軀殼的話,那麼美術的人文性則是人的靈魂,讓我們改變美術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訓練的陳舊觀念,幫助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更好地汲取不同時代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幫助學生通過美術的方法與媒材的運用,表達自己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從而在新課標下,積極創造地開展美術教育教學活動,提高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科學性、人文性、創造性的祖國建設人才。

E. 如何在音樂課堂中實現 人文性與音樂性貫通

◆方法一:運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

教師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啟發學生專思維,喚起想屬象,營造氛圍,激發情感。學生的有感而發也同樣。

◆方法二:運用繪畫方式創設情境

繪畫和音樂都是人們抒發情懷的最好的表達方,如果能讓學生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感想或聯想的人和景物畫下來,就會使音樂與繪畫有機結合起來,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三:通過相關活動創設情境

新課程強調了教學的活動性,而音樂課程又是活動性、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教師必須創設靈活多變、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獲得審美的愉悅體驗。比如:模仿小動物的簡單律動、少數民族舞蹈等。

F. 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讓課堂充滿人文的陽光
人文精回神培養需要的陽光答、雨露與土壤,就是教師為學生營的造平等、寬容、科學的教學氛圍。教師幫助學生「舒其志,展其心」,在教學中倡導人文性 , 勢必打破語文課堂中一貫來「教師中心」 和的「權威主義」,使教師的地位和角色發生轉變,由語文課程中的灌輸者、命令者、訓練者變為商討者、組織者、引導者。但倡導人文性 , 能讓師生之間產生心的交流,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促使教師在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注重人文性 ,必然認識到學生首先是人 ,是受人類文化熏陶的人 ,是生活中的人 , 是有其獨特個性心理特徵和情感體驗的人。因此 ,在人文性的語文教育中 ,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將受到尊重 ,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受到鼓勵 ,學生將始終被看作是一個大寫的「人」。

G. 語文課程人文性的含義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廣義是指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文化特質——文化知識和文化精神的體現版。它是人類文權明的積淀,是人類生命的延續,是人類意識和價值觀念的反映。 狹義主要是指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性是人文性的基本內容。中國語文首先是中國的、中華民族的,民族性與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相輔相成的。

H. 談課堂教學如何關注人文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讓課堂充滿人文的內陽光人文精神培養需要容的陽光、雨露與土壤,就是教師為學生營的造平等、寬容、科學的教學氛圍。教師幫助學生「舒其志,展其心」,在教學中倡導人文性 , 勢必打破語文課堂中一貫來「教師中心」 和的「權威主義」,使教師的地位和角色發生轉變,由語文課程中的灌輸者、命令者、訓練者變為商討者、組織者、引導者。但倡導人文性 , 能讓師生之間產生心的交流,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促使教師在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注重人文性 ,必然認識到學生首先是人 ,是受人類文化熏陶的人 ,是生活中的人 , 是有其獨特個性心理特徵和情感體驗的人。因此 ,在人文性的語文教育中 ,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將受到尊重 ,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受到鼓勵 ,學生將始終被看作是一個大寫的「人」。

I. 怎樣體現藝術課程的人文性

人文性就是在人的主觀能動性之下創造出的文化特性,主要體現的是人性,人專的思想屬觀念……

藝術,恰恰就是人文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藝術家對自己的思想觀念……的主觀表達,是典型的人文

藝術課,就要從藝術的文化背景(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主題的背景,作者的背景)入手引導學生認識藝術課內容,才能真實客觀的了解藝術作品……換句話說,不能單純的用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去認識理解歷史上出現的藝術現象藝術作品……

閱讀全文

與音樂課中的人文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