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音樂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音樂教育的抄目的是:擴大音樂視野襲,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音樂教育的意義是:陶冶高尚的藝術情操,形成正確的藝術觀,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性格品質,使人身心得到益處。
音樂教育分「普通」音樂教育和「專業」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音樂表演基本理論和表演、教學基本技能及藝術實踐知識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音樂教育專業方向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音樂教師。
(1)音樂課對意義擴展閱讀:
音樂教育的核心能力:具有較強的聲樂、器樂表演能力和音樂鑒賞及辨別能力,掌握音樂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備一定的音樂創編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文藝活動和競賽工作的能力;具備一定的音樂教育科研能力。
音樂教育的核心課程:
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器樂(含中外器樂)、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藝術概論、舞台表演、舞蹈、音樂教育導論、音樂教育哲學、教育學、心理學、音樂治療學等。
主要實踐環節有:畢業實習、音樂調研與采風、藝術實踐(展演)、就業指導、畢業設計(論文、音樂會)。
Ⅱ 音樂課的重要性
首先音樂課是作為提高學生素養的一種途徑,有助於學生在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養信心和啟發智慧有重要作用,不過現在非專業學校僅僅停留在接觸一下和淺嘗即止,很多畢業班以耽誤學業為借口排除藝術課,這也是現在國家最現實的情況,殊不知這樣也失去了發現人才的途徑和放鬆學生壓力的途徑
Ⅲ 簡述音樂欣賞的作用和意義
1.有益於陶冶情操
優秀的音樂作品,無論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都是內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有著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夠帶給賞析者藝術造詣的升華,使其道德情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賞析者在審美的氛圍中會不知不覺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啟迪,產生樂觀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識中不健康、不正確的成分,逐漸變得高尚起來,進而形成較高的音樂文化修養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於提高審美能力
優秀音樂作品是人類的藝術財富、人文精髓,能夠使審美活動帶有鮮明的傾向性,引導賞析者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消除錯誤的審美觀,從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啟迪。美的觀念是同人們的道德觀念緊密相連的,它反映著人們的世界觀,所以賞析者進行音樂賞析時,實際上是在接受一種道德觀、價值觀,其影響極為深遠。賞析者通過對音樂作品體裁、題材、形式、風格、內容思想性,作曲家創作意圖,具體的表現手法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逐漸准確地把握住作品的音樂形象,領會作品中的人文情懷,汲取音樂藝術的精髓,養成審美鑒賞與辨別能力,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3.有益於培育創造性思維
由於音樂語言往往帶有一定的模糊性、求異性和不確定性,總是有意無意地留下了許多空白,因而音樂賞析需要藝術想像力,讓賞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則便難以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從賞析中得其境界。音樂賞析不僅需要藝術想像力,而且也發展藝術想像力,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藝術再創造活動,而不是被動、消極的感知。音樂賞析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創造的過程,其間所形成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為了達到對音樂作品內涵的深刻感受、體驗和創造,要藉助儲存的知識和經驗,也要運用聯想、想像等思維手段,這就使賞析者的智力得到開發,思維更加靈活和敏捷,從而培育創造性思維。
Ⅳ 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樂器課堂hiyue
樂器課堂hiyue
2016年07月28日
音樂對人的素質的影響是極深遠的,在培養人的問題上,音樂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為了上好音樂課,根據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並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音樂課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是至關重要的。如何開展職業中專學校的音樂教學,將音樂課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音樂教育對於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不乏科學家創造發明受益於音樂的趣事。我們在進行素質教育時,沒有音樂教育是不可行的,再加上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偏遠農村,從小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有的連基本樂理都不知道,更不用談高深的交響樂。有的學生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作者是誰都不知道,嚴重欠缺的音樂教育對學生成長、成才是不利的。進行音樂教育是一項勢在必行的工作。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是小提琴愛好者,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是音樂愛好者,前任副總理李嵐清是歐洲音樂史的專家,這些事例說明一個人的成功是離不開音樂教育的。
二、組織情趣教學
音樂教育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對陶冶情操提高科學素養,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推進素質教育為音樂教育的發展開辟廣闊的天地,音樂教育正面臨著建國以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國經濟的不斷繁榮,為音樂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音樂教育愈來愈被全社會重視的今天,音樂工作者要不斷地提高自我的素質,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們常被抽象的音樂知識性和單調的技能訓練所困擾,學生就喪失對音樂的興趣,我們可以使用一些音樂律動,使他們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對於刻板的音樂節奏訓練,就可把節奏訓練設計為「有聲」練習,節奏配合拍手、跺腳、捻指,拍肩等輔助動作,把枯燥變為豐富,學生自然而然的在游戲中就掌握了應該掌握的節奏。
三、寓教於樂
音樂教學要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盡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作為一個教師,最終的目的是要教書育人。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是板著面孔的政治說教和強制高壓,而應該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寓教育於娛樂之中,作為一個音樂老師尤其如此。本人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除了正常的音樂教學外,為了密切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每當新生到校,我總要教新生學會唱由我作詞作曲的「校歌」,以便讓新生了解學校,愛校如家;培養學生「令行禁止紀律嚴明」的氣質,我總要教《軍中綠花》、《軍營男子漢》等歌;讓新生到新環境安心學習和睦相處,我總要教新生學會電視劇《紅十字方隊》主題歌「相逢是首歌」;讓學生樹立社會公德,知榮明恥,我總要教學生唱會胡錦濤作詞的《八榮八恥歌》;營造全校學生尊師重教的氣氛,我總要教唱《師頌》;當將要走上就業崗位時,我要教學生唱吳奇隆首唱的《祝你一路順風》,送上老師對學生的念念不舍之情和深深的祝福!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情感體驗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並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情感體驗是可以獲得和培養的。情感體驗是引導式與自然流露相配合,與音樂緊密相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產生了情感的呼應,就有了對音樂知識內容的積累,對音樂興趣的提高,從而尋找到適合於自己,並與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異的音樂去聆聽,感悟。音樂雖然是聽覺藝術,然而在音樂欣賞中如果能結合視覺功能,發揮視聽能感的作用,創設音樂情景,那麼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會更容易些,更深刻些。視聽結合,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音樂美,還享受到劇情美,背景美,語言美,形體美。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和情感同步。老師要走出單純演講的角色,成為學生的激勵者、促進者、指導者、協調者,而不是一個好與壞,錯與對的評斷者。才能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創新,才能做到積極參與教學。學生的求知慾望極強,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
五、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
通過科學的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激勵教師進取,完善教學管理,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展。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隨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的「優」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欣賞樂曲《瑤族舞曲》時,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因材施教,給每一個學生創造得「優」的機會。對於表現出色的學生,教師會問一些很專業的問題「:樂曲的主題旋律是什麼?三個主題旋律的速度是怎樣的?」而對於平時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同學,教師就會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請同學們注意傾聽樂曲的速度變化,聽到用手勢表示,如:漸慢時伸出一個手指,漸快時伸出兩個手指。」一旦發現學生能夠正確表達樂曲的意思,教師立刻送給學生一個激勵性的動作或肯定性的語言。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系統的掌握了所學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音樂大門的開啟,要靠教師選擇好鑰匙。情感的調動和培養則是教學中最好的選擇。音樂教學要貼近學生,音樂教師則應同學生一起享受喜怒哀樂。音樂教育對人們的智能開發、性情的養成所產生的綜合影響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可以培養人積極向上的精神,純潔優雅的風格,能使人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到提升。
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Ⅳ 對於學生來說,音樂課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對於很多的家長以及主科老師來說,音樂課和體育課都是沒有用的課程,這些課程可以用來隨意佔用,因為有學習這些的時間拿來學習語文數學英語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是更好的,所以與對於中小學的學生來說,能夠上音樂課的時間是非常少的。但這種觀念顯然是不正確的,音樂課有著別的課程所取代不了的作用,它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Ⅵ 小學音樂教育現實意義
1.感受與鑒賞。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應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像和聯想。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於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以利於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逐步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
2.演唱。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歌唱技能的練習,應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注意變聲期的嗓音保護,避免喊唱。
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合唱教學可從輪唱開始,逐步過渡到多聲部合唱。 唱歌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3.演奏。器樂演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器樂教學應與唱歌、鑒賞、創造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例如,可用樂器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賞曲的主題音調等。可採用各種演奏形式,以學生普遍學習樂器的合奏為主,鼓勵學生從實際條件和各自的興趣愛好出發,在普遍參與中發展自己的特長。
課堂樂器應易學易奏,便於集體教學使用。吹奏樂器必須符合衛生標准,發音純正。可因地制宜,選擇學習本地區、本民族適宜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樂器。鼓勵和引導學生自製樂器。
4.識讀樂譜。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於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等教學活動,識譜要與演唱、演奏、創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歌曲或樂曲識讀樂譜,也可以藉助樂器演奏來學習。
簡譜和五線譜是我國現行的兩種主要譜式,各地、各校在教學中可自行選擇。五線譜教學建議採用首調唱名法。
5.創造。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音樂創造是指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造和運用音樂材料來創作音樂的活動。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教師應將創造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領域,要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要用「標准答案」去束縛學生。同一個練習,可能有多種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種處理方法;同一首樂曲,可能有多種理解。應重視音樂實踐中的創造過程,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
Ⅶ 音樂欣賞 對大學生的意義
音樂欣賞因為其音樂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為高校實現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培育創新性人才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因長期以來積累的一些舊觀念、舊思想,如:本專業知識是衡量大學生成才的惟一標准,音樂教育只是旁門左道、可有可無等。使音樂教育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非藝術院校里的推廣與普及步履艱難。但是音樂欣賞、音樂基礎知識、中外歌舞劇賞析等科目的開設在學生中受到了歡迎和喜愛。
高等學校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好專業知識,同時更應該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質。有人說,我國大學生的素質不但月發達國家比有差距,甚至與某些發展中國家比也有差距,事實上,我國大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成績,不會比發達國家差,問題可能就出在大學生的全面素質以及綜合表現出來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上,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在全面素質上下功夫。
在我們的教育方針「德、智、體、美」中,美育應當貫穿整個教育的全過程,在學校的美育中,音樂和美術教育尤為重要。這完全是正確的。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和美術教育都是藝術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內容。
一、目前大學音樂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本文所要討論的「音樂欣賞」並不等同於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學生的文化修養、鑒賞能力、審美情趣等全面素質。當前,我國各高校的音樂藝術教育能力還比較薄弱,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音樂知識貧乏、感受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比較差的現象。我們經過調查結果表明,137個同學當中有85%的同學愛好音樂,城市和農村分別佔了86%和85%。有24%的同學只是偶爾上音樂課,13%的同學在中學時的音樂課基本不上。來自城市的同學中有66.7%認識簡譜,而農村的同學只有42.5%,但來自城市的同學認識五線譜遠遠多於農村同學。此外,城市的同學中有聽過音樂會的遠遠多於來自農村的同學,分別佔了38.9%和10.5%,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大多數同學沒有聽過音樂會。
然而在問卷的填空題的部分顯示,能正確寫出三名以上外國音樂家的有42人,佔30.7%,能正確寫出三個以上外國音樂家代表作品的有15人,僅佔10.9%。能正確寫出三名以上中國音樂家的有32人,佔23.4%;能正確寫出三個以上中國音樂家的代表作品的有16人,僅佔11.7%。能寫出三首以上最喜歡的樂曲的只有33人,佔24.1%;值得注意的是,有26個人一首樂曲也寫不出來。
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喜歡音樂的,由於地域、環境或學校重視程度等因素,導致大學生在進高校之前所受的音樂教育存在著相當的差異,但總體來說還是表現出了非常薄弱的音樂素質,特別是在填空題的部分其調查結果是令人擔憂的。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都導致了音樂課程不能很好的發揮其美育的功能,而如何把音樂素質教育的現實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如何使學生在短暫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實現真正的審美價值觀的提升、欣賞層次的提升;並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
二、音樂欣賞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影響
(一)通過音樂欣賞課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
音樂是一門特殊藝術,它既能細膩准確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開啟學生智力和大腦思維。音樂教學是全面豐富的,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們唱歌,還要講授基本樂理知識,讓他們用音樂的語言去欣賞和學習音樂,並激發其去主動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賞中國交響樂《梁祝》時,要求學生大膽聯想,隨著樂曲的發展進行合理性思維。隨著音樂的發展,學生呈現的「喜、怒、哀、樂」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對善惡分辨的理性思維和發現美、追求美的能力。而這些對美的體驗與感知,正是通過音樂欣賞,由內心的體驗而外露於表情的。
(二)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大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智力保證
欣賞者要在頭腦中塑造完整的音樂形象,就必須藉助於想像進行再創造,這種再創造完全是由欣賞者主觀控制的。如果說作曲家是一度創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創作,那麼欣賞者便是三度創作。欣賞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進行重新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腦中創造出新的形象。
由於每個人的先天遺傳情況不同,所以人的思維能力會具有與生俱來的差異,但無論如何,大腦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後天的學習和訓練。如果進行音樂欣賞的訓練,不僅能提高人們的樂感,而且會有益於他們的運動控制、記憶能力和思維發展,使腦的功能得到更多的開發。
(三)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達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表現與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音樂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一直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學生展示這些優秀作品的同時正是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等教育的過程,使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他們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的過程。近、現代中國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幾代人,為祖國的解放、人民的富強,拋頭顱、灑熱血,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賞析,完全可以達到音樂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擴大了學生的人文知識,加強文化底蘊
古今中外的音樂珍品浩如煙海、絢麗多彩,如果僅僅是靠學生演奏和演唱音樂作品,是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的。而音樂欣賞教學,可以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並學習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其次,音樂作為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音樂藝術和文學、地理、歷史、戲劇、舞蹈、繪畫、社會生活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在欣賞當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維的視角,識別各種不同風格以及不同文化傳統下的音樂特色,認識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態下的音樂異同,體會東、西方音樂文化的區別。
三、在高校中實現以音樂欣賞和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針對大學生音樂知識薄弱的現狀,必須加強音樂素質教育,彌補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不足和城市農村學生的差距。各高校一方面要開設音樂欣賞類的選修課,增長大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質,另一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大學生提供音樂實踐的場所,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要加強引導,讓大學生多欣賞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提高審美情趣和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還要讓學生自己參與到這些經典的音樂作品中來,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一)掌握音樂知識是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基礎
音樂基本知識是音樂的語言,掌握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對培養大學生的欣賞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音樂知識越豐富,音樂欣賞能力也就越強,水平也就越高。欣賞曲目從內容到形式應是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從民族到西洋,從聲樂到器樂,從標題音樂到無標題音樂,而目前一些學校尚未做到這些。音樂表現情感不僅在形式上受到理性化規范,音樂的情感內容也是經過藝術概括和提煉的產物,不是任何自然情感的流露都能成為音樂作品的內容,只有那些帶有社會普遍性而非純粹個人的、偶然的情緒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例如,柴可夫斯基《悲愴》中的苦悶求索,中國名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典雅纏綿,劉天華《光明行》中的昂揚雄壯,都表達了人們普遍的情感體驗,並且是具有社會文化內涵的理性情感,在這類優秀音樂作品的陶冶下,人的情感會得到升華。
(二)增強感性經驗的積累是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的關鍵
首先,音樂欣賞能力的養成最直接、最關鍵的就是多聽,多接觸民族音樂。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大大學生們的藝術視野,多方面提高欣賞心理素質和水平,同時還可以使大學生們從比較和鑒別中提高音樂欣賞能力,提高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其次,音樂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積淀了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甚至哲理思考。經常進行音樂欣賞,能提高直觀理解力,從音樂中「品」出它的深層蘊涵。例如從貝多芬充滿矛盾的交響音樂中「品」出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時代精神;從中國民間樂曲《老六板》清新悠揚的旋律中「品」出中國老百姓樂觀的思想感情。總之,音樂欣賞能提高人們「心領神會」的本領。
(三)應提高自身文化藝術修養,促進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
音樂欣賞能力是文化藝術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文化藝術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音樂欣賞能力和水平。欣賞者的音樂欣賞水平因人而異,不但受個人音樂文化知識水平的限制,還要受欣賞者總體文化與藝術修養、甚至生活閱歷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需要欣賞者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知識結構與人格修養。例如對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的欣賞,有人就只能得到一些畫面想像和各種隨音響律動產生的情緒感染。然而,《四季》中那些憂傷的調子中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一個嚮往自由光明的俄國知識分子苦悶、彷徨的心境;哀嘆時光流逝;對生命意義發出疑問等豐富的意蘊,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境界,是難於體會的。
(四)大學生應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文化藝術活動
如參加校園歌手大賽、合唱比賽、民族音樂文化節等活動,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積累。特別是學校,尤其應該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比如多舉辦一些藝術歌曲的欣賞、交響音樂會或音樂講座等一系列高雅藝術活動。音樂欣賞,除了通常的音樂會、音樂講座外,還有如音樂電聲欣賞;在慶典大會上聆聽作為儀式的音樂;陶醉在自己演唱的「卡拉OK」之中;看著銀(屏)幕上的畫面,耳邊響起動人的音樂;甚至在舞池中,隨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都可以說是音樂欣賞的不同方式。總之,大學生要想成為一名水平較高的音樂欣賞者,就必須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體驗,以促進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對於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尤其要重視音樂欣賞課的開展,同時學校也要盡全力為大學生營造這種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大對高雅音樂,優秀作品的獎勵力度,對格調低下、思想水平不高的音樂作品加以控制,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使音樂健康發展,也使更多的大學生群體接觸到優秀的音樂作品,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審美素質、德育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和知識面的擴展以及創造力的培養。
Ⅷ 地方音樂研究課程對學習有何意義
一、 課題的現實背景和研究的意義:
新課程基本理念提出:音樂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個性發展;要重視音樂實踐;要鼓勵音樂創造;要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要理解多元文化;要完善評價機制。
在新課程的教學里,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親身參與音樂活動來加強音樂體驗,強調通過創造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強調教學必須以激發音樂興趣與培養良好態度為基點並視之為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讓學生多參與、多創造、多想像、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多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學習。注重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音樂的愉快過程;……。
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里上來,上課好動,沒有養成良好的音樂課堂學習習慣。有些老師在新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音樂課堂常規管理方法,學生課堂紀律的收放程度把握不好,導致課堂一片混亂,不能保證教學質量。如:欣賞時不能安靜地聽音樂;歌唱表演時不會唱歌詞或大聲喊叫等;創編活動時,學生自顧自,不會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這些現象的存在,急待於我們研究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更好地進行新課程的實踐,讓孩子能更好地學習音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幫助學生發現美感,不斷地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學生,讓學生的人格得到更完善的發展。
二、 國內外關於同類內容研究的綜述
國內外很多專家對於「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內容做了很多研究。研究的的內容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 陶行知先生對良好學習習慣的論述。他在《民主教育》一文中談到「啟發覺悟性。教人民進行自覺的學習,遵守自覺的紀律,從事自覺的工作與奮斗。」他在《創造的兒童教育》談到:「培養創造力 , 把小孩子的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都解放出來,我們就要對小孩子的創造力予以適當之培養。需要建立下層的良好習慣,以解放上層的性能,不能從事於高級的思慮追求。否則必定要困於日用破碎,而不能夠向上飛躍。」
2、葉聖陶先生特別強調習慣的重要性,他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他曾語重心長地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 他還說:「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
3、奧爾夫教學法(德國)、柯達伊教學法(匈牙利)、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瑞士)、卡巴列夫斯基教學法(俄羅斯)、鈴木教學法(日)以及DBME教學法(美國)關於良好音樂學習習慣的論述。它們都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親身參與音樂活動來加強音樂體驗,強調通過創造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強調教學必須以激發音樂興趣與培養良好態度為基點並視之為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等等。
4、日本心理學家調查過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結果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據此認為,學習習慣是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多大改進。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棵帶有枝枝叉叉又彎彎曲曲的小樹,長大能直嗎?因此,盡早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良好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住。不良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我們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從小就注意培養卞遷的學習習慣。
三、一年級新生在音樂課堂上不良的音樂學習習慣的情況
(一)欣賞音樂存在不良的習慣和特點:
實驗班共36人,32人不能靜聽音樂,32人的表演情緒與音樂情緒不相符和。23人欣賞音樂時做一些與音樂無關的事或自己顧自己玩。孩子進音樂教室時,經常會大聲講話,或奔跑進教室。教師請孩子聽音樂表演進教室,有的孩子乘機玩耍、打鬧等,亂哄哄一團。原因是教師請孩子進教室時沒講要求,致使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怎麼進教室,孩子理所當然挑選認為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教室,也就造成課堂混亂。
(二)演唱歌曲存在不良的習慣和特點:
實驗班共36人,其中33人歌唱沒有情感,34人歌唱時不會合作,大聲喊叫,認為誰的聲音得最響,誰就是唱得最好。30人唱歌跑調35人的演唱姿勢和狀態不正確。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孩子歌表演時存在不會唱歌詞、大聲喊叫、膽子小、歌唱表情不夠等情況。歌唱時往往不聽音樂伴奏,容易唱跑調等情況。
(三)創編活動存在不良的習慣和特點:
一年級音樂新教才跟舊教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項就是每一課都有創編活動。音樂課堂創編活動時,學生自顧自,不會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有的孩子乘機玩,亂哄哄的一片,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浪費時間。有很多孩子不會創編,也不知道怎麼編,很多創編活動需要合作學習,而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合作。這些都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努力培養孩子創編活動的學習方式。實驗班共36人,35人不知到怎麼展開創編活動,缺少學習經驗。35人不知道怎樣與同伴合作創編活動。30人思維不夠靈活,想像力不夠豐富。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的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是讓學生更自覺自主地學習音樂,提高音樂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水平。
(一)養成良好地欣賞音樂習慣
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欣賞教學中後,孩子往往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讓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孩子更難做到耳朵聽音樂,比較吵雜,紀律混亂。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讓孩子學會靜下心來欣賞音樂。在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讓孩子能做到耳朵聽音樂,結合音樂表演。
(二)養成良好地表演唱習慣
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後,孩子歌表演時不會唱歌詞、大聲喊叫、膽子小、歌唱表情不夠等情況。歌唱時往往不聽音樂伴奏,容易唱跑調。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讓孩子學會規范地歌唱。
(三)養成良好創編活動習慣
在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創編活動時,學生自顧自,不會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有的孩子乘機玩,亂哄哄的一片,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浪費時間。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讓孩子學會有組織有紀律地進行合作創編活動。
五、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方法:運用實驗法、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等方法進行研究。研究課:適度。
操作措施:
1、對課題的內容進行深入地剖析和挖掘,和學生一起研究和收集資料。
2、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現象和理論的分析,積累資料。
3、進行階段性用實驗成果的發布與運用,進行新一輪的實驗和資料的積累。
六、研究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的方法)
養成良好地欣賞音樂習慣
(一)進教室訓練
我請孩子進教室時,要求學生進教室的腳步跟牢音樂的節拍和速度,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內容、情緒,強調孩子聽音樂。對表現到位的組及時給予整組獎勵,對沒合牢音樂表演的孩子,教師要及時指出,告訴他不夠的地方在哪裡。比如有的孩子講廢話,不聽音樂表演;有的孩子顧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樂無關的事情等情況,教師都應及時指出。如果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沒按要求進教室,教師有必要請孩子重新進教室,把規矩做到位為止。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進音樂教室的好習慣。告訴孩子進會場和音樂廳一樣要做到安靜。
(二)課堂音樂欣賞訓練
1、提一些跟欣賞樂曲相關的要求和問題
在音樂課堂欣賞教學中後,孩子往往很難靜下心來或安靜地欣賞音樂,讓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孩子更難做到耳朵聽音樂,比較吵雜,紀律混亂。每欣賞一首樂曲教師都要針對樂曲的特點,教師給學生要求和提問,讓學生有目的地欣賞。一切欣賞活動都要圍繞音樂展開。例如:在欣賞搖籃曲時,教師要求學生模仿媽媽抱著小寶寶搖晃、媽媽搖搖籃等動作,或兩人合作表演搖籃搖晃;所有這些動作都要合牢音樂的節拍和速度。要求學生在臉上和動作中表現出音樂的情緒。聽完後結合音樂藝術形象。請學生講出音樂的速度、情緒和感受。
2、有組織地情景教學
在欣賞課中,教師很有必要進行有組織地情景教學,精心研究教材,設計一定的教學情景,讓孩子更好地欣賞音樂。例如:有一位教師在上音樂欣賞《星光恰恰恰》,樂曲歡快活潑,節奏清晰,樂句方整。教師跟著音樂跳起了示範舞,學生看了很激動,大聲笑了起來。放第二遍音樂時,教師要求學生一起跳,學生激動地合著音樂跳舞,一邊跳舞一邊發出吵雜的聲音(笑聲,喊叫聲)。接著老師又是動作講解。最後老師放音樂,請學生手拉手一起跳,學生更是興奮,聲音更加吵雜,基本上聽不到音樂聲。像這節課老師就沒有很好地分析教材,也沒有設計一定的情景,更沒有提一些有利於學生欣賞音樂的要求和問題,所以課堂混亂,學生不能很好地跟著音樂活動。教師再精心研究教材,重新進行教學設計。「小朋友們,星星們要開始跳舞了。讓我們一起來幫星星們來拍出音樂的句子吧!」教師帶領孩子聽,並拍出音樂的句子。「小星星想知道哪些小朋友的感情最豐富,耳朵最靈,它請小朋友分別用動作表現出活潑歡快的音樂和優美柔和的音樂,並在節奏×××的地方給它配上相同節奏的動作,看哪些小朋友最有創造力,小星星將邀請他們一起扮演小星星跳舞。」學生用動作表現出音樂中出現的兩種不同情緒的音樂,並創編節奏×××的動作。教師用動作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仔細聽音樂。「小朋友們那麼能幹,小星星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扮演小星星跳舞,但記住小星星是不會說話的,哪位小朋友如果發出了聲音,小星星就會把你罰出,你就當不成小星星了。」教師和學生一起表演,及時用大拇指表揚想像力豐富和情感到位的小朋友。「天亮了,小星星要回家了」。在另一個班級上下來,孩子能豎起耳朵,積極跟著音樂活動。活動有次序,孩子對音樂體會也比較到位。
3、及時給予富有童趣的評價
由於小孩子天真、可愛,喜歡童話故事,講話、做事都充滿童趣。所以在評價時,教師應用符合孩子的語氣和富有童趣的方法來評價孩子的學習。當孩子合作欣賞完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組織富有童趣的評價。例如欣賞《三隻小豬》後的評價。對孩子在表情、表演技能、合作默契、富有想像地表演等方面給予有情感地評價,對小組進行集體獎勵,在小組里畫上小豬的房子。及時到位而富有童趣的評價有利於孩子積極地參與和欣賞水平的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靜聽音樂,積極按要求跟音樂展開欣賞活動。
養成良好地表演唱習慣
有組織的情景教學,結合歌曲藝術形象訓練孩子的歌唱習慣
在學習歌曲時,教師一味強調孩子用正確歌唱的狀態,比如:站姿優美,重心要穩;有感情地歌唱,抬眉毛,讓眼睛說話;齊唱時做到輕聲歌唱,耳聽音樂伴奏,聽自己的音高是否和伴奏一樣,聲音有沒有和其他同學融合在一起;歌曲會唱後可以邊唱邊表演等等要求。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沒有任何情景設置或游戲等教學手段,孩子對歌唱感到枯燥乏味,對老師說得歌唱要求理解不透,以造成有些學生對歌唱不感興趣或歌唱習慣難以養成。新課程強調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案例片段:《小寶寶睡著了》
教師溫柔地說:「靜靜地夜,小寶寶睡在搖籃里,媽媽輕輕地搖著搖籃,哼著溫柔的歌曲哄寶寶睡覺。現在請小朋友表演寶寶和搖籃搖晃,老師來表演媽媽。」教師彈琴演唱,學生表演。在學生學會歌曲後,進行歌曲的藝術處理。「小朋友,媽媽哄你睡覺唱搖籃曲的聲音是怎麼樣的?表情是怎麼樣的?歌曲的速度是怎麼樣的?」學生說媽媽唱搖籃曲的聲音是輕輕地,很溫柔,速度是慢慢地。眼睛溫柔地慈祥地看著我,臉上帶著微笑,邊唱邊拍著我的背,慢慢地我就睡著了等等話語。接著教師請學生反串角色表演。「現在老師來當寶寶,請你們來表演媽媽來哄我睡覺。看哪些小朋友表情最豐富,聲音最溫柔,眼睛裡流露出對寶寶的關愛。」學生演唱時的表情、音色、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都掌握地非常好,歌唱狀態都非常到位(抬眉毛等)。
孩子在情景表演唱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音樂要素。充分表現出了媽媽哄孩子睡覺演唱歌曲溫柔的表情,充滿愛意的眼神等神態。也掌握了優美、抒情、溫和地搖籃曲音樂藝術形象。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所以教師應結合歌曲的藝術形象,在一定地情景教學中訓練孩子的歌唱方法和習慣。緊密結合音樂藝術形象,正確運用音色,准確掌握音樂速度、力度, 學習拍子等內容。
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一年級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學生對歌唱的興趣也很濃厚。孩子歌唱時基本上能做到站姿正確,抬眉毛,眼睛說話等,歌唱的狀態比較到位。能准確把握音樂的情緒、速度、音色、力度等音樂要素,對音樂的藝術形象表達地比較到位。
養成良好創編活動習慣
音樂是一種非語義的信息,音樂的這種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徵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像、聯想的廣闊空間。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欣賞等各個環節均體現了鮮明的創造意識並伴隨著獨特的創造行為,因此,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藝術的這一特質,使音樂教育在發展孩子們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這無疑為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明確創編活動內容和要求,結合音樂藝術形象,有組織地展開活動
在創編活動時,要給學生明確的要求和合作內容,充分保證每個孩子積極參與,有事可做,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教師自己要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學生不知道如何展開創編活動時,教師做示範給予充分的啟發。例如:在上《動物說話》這一課時,我請學生模仿動物叫聲,幾個小朋友合作創編表演各種動物對話的故事情節,每個小朋友都必須參與,只要有一個小朋友不參與的合作小組就沒有成績。教師示範教師用手拍節奏,嘴巴模仿小雞小鴨的叫聲,分別配上高興、
2/4×·×| ×·×‖
2/4嘰 嘰 呷 呷
甜美、憂傷的表情,請學生猜猜小雞小鴨在干什麼。學生結合藝術形象進行想像小雞小鴨在干什麼。(有的學生說小雞被小鴨欺負了,小雞傷心地哭了;有的學生說小雞在撒嬌;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親嘴;有的學生說小雞在邀請小鴨跳舞;有的學生說小雞和小鴨在談戀愛;還有的說小雞和小鴨在跳舞等等。)學生創編了節奏 「××××」這個節奏,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吵架;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討論問題等等。「×××」這個節奏,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唱歌;有的學生說小雞小鴨在找蟲子吃等等。接下去請學生合作創編,教師巡迴輔導,了解學生的創編情況。有的學生創編了小鴨、鴨媽媽、鴨爸爸的對話。小鴨子犯錯了,鴨爸爸: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地叫著,批評小鴨子。小鴨: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傷心地哭了,鴨媽媽:嘎—|嘎—|嘎—|嘎—……地叫著,用翅膀撫摩小鴨子的肩膀,安慰他。還有的學生創編了小貓、小狗、小雞、小鴨一起玩爽的游戲。
創編活動還有很多是涉及到組與組的合作。例如,上《勞動最光榮》這一課時,請每個組選擇一種勞動來表演,小組長負責指揮練習,要求每個組員都積極參與,教師巡迴了解情況,給每個組的參與情況進行富有童趣的評價,給積極認真參與的組畫一把掃把、拖把等。有的組掃地,2/4唰—∣唰—∣唰—∣……;有的組擦玻璃,2/4嚓嚓∣嚓嚓∣嚓嚓∣……;有的組拖地,2/4嗨喲∣嗨喲∣嗨喲∣……;有的組修理桌子,2/4叮叮∣叮叮∣叮叮∣……等,最後幾個組看教師的指揮合作,組成一個勞動大合唱。再如,上《小雨沙沙》這一課時,讓孩子創編春天下雨的場面。有的組表演風吹動樹葉的聲音,2/4嘩啦 嘩啦∣嘩啦 嘩啦∣……;有的組表演下雨,2/4沙沙 沙∣沙沙 沙∣……;有的組表演雨滴聲,2/4滴答 滴答∣滴答 滴答∣……等等,最後幾個組看教師指揮合作表演,組成春天下雨的大自然景象。
當每次小組在創編活動時,教師要巡迴做積極地指導,了解學生情況。當小組展示完後,教師給每個組進行准確地評價和富有童趣的獎勵,如創編春天下雨的場面,教師給創編較好合作到位的組畫報春鳥等,以促進孩子合作學習積極興。學生從合作的創編活動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得到了創編成功的喜悅,更加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七、研究結果
實驗一年後,對實驗班35人調查的數據顯示,孩子音樂的學習習慣有了很大提高。演唱習慣和特點:其中29人歌唱富有情感,34人歌唱時能輕聲地與他人合作演唱,26人清唱不跑調,6人跟伴奏唱不跑調,清唱偶爾跑調,3人跟伴奏唱偶爾跑調。32人的演唱姿勢和狀態比較到位,3人歌唱狀態不到位,沒抬眉毛。欣賞音樂習慣和特點:所有學生都能靜聽音樂,表演情緒與音樂情緒相符和,能和牢音樂節拍走路表演,想像力豐富,能積極與同伴合作欣賞表演。創編活動的習慣和特點:在教師的啟發下,所有學生都能展開創編活動。33人能積極與同伴合作創編活動,想像力豐富,2位學生經常自己顧自己玩,不與同伴合作活動。根據以上數據的顯示,展開「新課程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是對的,一年下來基本每個孩子都養成了學習音樂的好習慣,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效率,對以後孩子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起了決定性的因素。
本課題所取得的突破:
(一)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孩子學會靜下心來欣賞音樂。孩子用舞蹈、身體律動、臉部表情等表現方式來欣賞樂曲時,讓能做到耳朵聽音樂,結合音樂表演。
(二)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學生學會了自信、大膽、富有情感地歌唱。歌唱時注意聽音樂伴奏,不再大聲喊叫,改善歌唱跑調現象等,學生學會規范地歌唱。
(三)經過本課題實踐和研究,音樂課堂創編活動時,學生學會了與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學習。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養成了有組織有紀律地進行合作創編活動。
本課題研究表明:小學音樂「新課程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在實踐過程中是有效的、成功的。有利於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為更好地進行音樂新課程的實踐做下了鋪墊,讓孩子能更好地學習音樂,提高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並終生享有音樂樂趣。
八、本課題的延伸
本課題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有很多地方存在著不足。特別是一少部分的孩子在一個人歌曲演唱時或考試等情況下還不夠自信,怎樣能讓這些孩子更自信地一個人演唱呢?值得進一步研究。還有在創編活動時,就有個別的學生不肯與其他小朋友合作。怎樣能讓這個別的學生學會很願意地與其他小朋友合作學習呢?學生的個案研究有待於進行。本課題還可以延伸到器樂課堂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本人在平時已經展開,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吳斌與金亞文先生解讀新音樂課程標准專欄》洪嘯音樂工作網站。
2、《陶行知文庫》中國陶行知網站。
Ⅸ 大學音樂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擴大音樂視野,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陶冶高尚的藝術情操,形成正確的藝術觀。
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性格品質,使人身心得到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