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樂課教學方法
1)音樂欣賞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 音樂作品進行聆聽、 聯想、想像、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 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2)演示法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 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 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 的方法。 (3)參觀法 2、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 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1)練習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 力的方法。 (2)律動教學法 是人體隨著音樂做各種有規律的協調的動作。 (3)創作教學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 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4)游戲教學法 3、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語言 傳遞為主, 通過老師和學生口頭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 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簡明、 生動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 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 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 述、講讀、講解、講演等。 (2)談話法 師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 法。包括啟發式、問答式、 指導式談話。 (3)討論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 圍繞教材的中心問 題,通過討論或辯論進行學習的 的方法。 4、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 、分 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並的出結 論的方法。
❷ 如何改變音樂課堂的幾點思考
如何改變音樂課堂的幾點思考
目前,特殊教育學校的生源發生了很多變化,聽障學生越來越少,智障學生越來越多,而且智力障礙程度和類型也有很大的區別。這就為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智力障礙兒童突出表現的特點有:判斷力差;不能完整地認知客體;缺乏概括能力;難以理解概念的確切含義;特別難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慮問題不合邏輯;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圍狹窄;穩定性差;難於分配注意等。研究表明,通過音樂課堂教學,在課堂上為智力障礙兒童感受、欣賞、表現音樂創設一種良好的氛圍,能夠有效促使智力障礙兒童的感受、想像、表現、創造等綜合能力得到較好的提高。不僅學會了歌曲的演唱,實現了情感的宣洩和動作的模仿,而且智力障礙兒童的素質也在愉快、充滿活力的課堂氣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發了智力障礙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以及收獲了音樂學習以外的成長。如何針對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率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實現「通過音樂教學促進智障學生最大發展」的目標呢?通過音樂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准確把握培智學校高效音樂課堂的評判標准
按照相關理論,高效課堂具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律,回歸教學本質,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根據以上理論,結合現實中的音樂課堂教學,從學生的角度來衡量,培智學校的高效音樂課堂應該體現這樣幾點:從頭至尾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發言,參與探討;在音樂游戲中,學生積極與人合作,愉快地體驗游戲;當遇到學習的困難或者疑惑時,學生能夠大膽提出問題;學生能觀察到課堂教學與上節課的不同變化;能夠發現教師引進的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能夠自己小結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和提升的能力。從教師的角度來衡量,應該體現:這節課,我考慮學生認知水平了嗎?我有漠視學生的現象嗎?有浪費課堂時間的行為嗎?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是否都交給了學生?每一個環節都帶給了學生什麼?各環節目標達成度如何?
總體來說,培智學校高效音樂課堂的具體標准應該體現智障學生的六大能力: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體現了蓬勃的生命力;學生切實成為每個環節的主人,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持續的內在活力;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探究釋疑,體現了活躍的思維張力;學生間互動合作,積極利用團隊力量解決困難,體現了團隊合力;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體驗樂趣,享受成功,體驗了成功的魅力;學生保持學習激情,在每節課上都能主動參與,積極探究,達成學習目標,體現了持久的發展潛力。
二、打造培智學校高效音樂課堂的途徑
通過實踐,我認為,一節高效的音樂課,應該是師生共同注入激情傾心打造的,最大的特徵就是教師和學生都處於神經興奮狀態,激情四射,活力飛揚,體現了強大的生命活力。這種激情和活力,對教師來說,是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高度喜愛,急切希望將生活需要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將生活需要的能力培養給學生,將生活需要的情感激發,將生活需要的態度傳遞給學生。總之,將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牢記於心,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這些目標,通過課堂這樣的平台,有效達成,促使學生朝向期望的方向發展。對於學生來說,高效課堂是發自內心地渴望掌握老師教授的知識,從而調動全部感官參與課堂所有活動,主動探究,積極質疑,在自身能力無法解決困難的時候,能夠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自主合作,克難解疑,體現了強大的生命探究力和團隊合作力,表現了人最本真的求知慾,從而掌握了知識,提升了能力,培養了情感,養成了態度。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發自內心的最真實表現,沒有功利驅逐,沒有作秀表演,完全是生命的最真實狀態。真實,是高效課堂的最本質的特點,一旦作秀,一旦表演,高效就無從談起。具體說來,打造培智學校高效音樂課堂應有以下途徑:
1、備課充分,圍繞新課程理念思考四個問題
實踐表明,培智學校的音樂備課跟所有科目的備課一樣,不僅僅是寫好一份完美的教案,更重要的是領悟、滲透新課程理念,將音樂課堂教學當做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強調在合作互助中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鼓勵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能夠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明白了這些,就要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學習方式以及評價機制來設計備課。
首先我們教師要思考的是「教什麼」。就是通常我們講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進行各單元教學的順序調整,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教學,拓展教學領域,充分聯系學生、學校、地區的實際進行內容的重組。要強調的是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們要調整教學側重點,把以往的重結果轉向重過程。比如教一首歌,以往通常就為了教歌而教歌,現在為了實現三維目標,在編排上滲透了外延和內涵,學會唱歌只是設計意圖中的一個部分,還有其他的如學習過程、情感體驗等,在完成知識技能目標的前提下,更要關注情感目標和過程目標,突出音樂學科的審美體驗和創造力培養的特點。
其次應該思考「教給誰」。即我們的教學對象。特別是面對智障學生,教師更應該明白我們要教給「什麼樣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了解學生,了解其年齡、心理、知識、能力結構,注重個體差異。還要遵循面向全體的原則,使教學活動發揮最大的教育作用。教學設計不能只考慮優生或差生,因為課堂是全體學生的課堂,讓所有學生受益是教師的職責。在思考「教給誰」時,就應想辦法通過教學設計抓住學生的心,勾住學生的魂,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堂,痴迷音樂課堂。要讓學生覺得生活中要是沒有你,就缺少點什麼。
第三要思考「為什麼教」。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教學目標。我們要把新課標的三維目標進行表述和貫穿。要用體驗、激發、培養、促進、挖掘、陶冶等術語來設計我們的教學目標。對於教學參考書上現成的目標,我們只能借鑒,最關鍵的是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情感道德實際,確立符合智障學生自身特點的、滿足學生自身需要的目標。
例:《小兔乖乖》的目標描述:1、通過聽樂曲,感受四二拍的節拍特點,初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2、懂得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禮物的道理, 初步樹立辨別陌生人善惡的意識。3、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游戲的熱情,體驗游戲結果帶來的成功樂趣。4、引導學生探究自發合作完成音樂游戲,初步養成合作的能力。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教學目標設置比較全面,包含三個層面,分別有「感受、激發;體驗、探究;合作、養成」等,這些描述具體、清晰,有利於教學進程的安排和組織。
最後就是思考「怎麼教」。即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標、對象和內容。由於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智障學生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培智學校音樂教學方法上的特點。這就需要音樂教師面對現實,靈活應用,機動調整,選擇最適合智障學生的、最能促進智障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
在預設課堂教學目標時,教師需要考慮的是,自己如何幫助學生達成既定目標,或者說,在學生實現這些目標時,作為教師的主導者,應該怎樣進一步深入引導,幫助智障學生實現更深層次的三維目標。這樣的備課,既備了教材,熟悉了教材內容,又備了學生,明白了需要傳授的知識、培養的能力,激發的情感,養成的態度等,同時還備了教師自身,即「幫助學生達成目標自己該怎麼做」,做好了教材、學生、教師三位一體的全方位準備工作,為打造高效課堂做了充分准備。
2、情感到位,嚴密設計課堂環節。
高效的課堂是體現生命活力的課堂,對培智學生來說更是這樣。由於培智學生的理解力較弱,情感層次較低,表現力較缺乏,對於學習唱歌這樣單純的活動,注意力不會太持久,興趣極易分散。那麼教師的情感投入就顯得特別重要。從一節音樂課的導入開始,就已經定下了這節課是否高效的性質。所以說,從開始走進教室那一刻起,教師就需要精力充沛,激情飛揚,用自身的激情、魅力來吸引學生,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被感染,從而快樂地投入到音樂課堂學習。在整節音樂課的環節設計上,教師必須思路清晰,邏輯嚴密,緊緊圍繞既定的目標,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握好各個時間段的分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如這節課的重點是有感情地學唱歌曲,難點是引導學生創編舞蹈動作,那麼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就要從了解歌曲的節拍、節奏開始,理解歌曲的情感,根據這些要求學唱歌曲,在學唱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用什麼樣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後面的創編奠基。這樣,各個環節過度自然,銜接自如,層層鋪墊,既不會造成環節上的等待,浪費時間和生命,又不會造成主次不分,喧賓奪主。
3、尊重學生,充分調動主動探究。
培智學生雖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缺陷,但是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有著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究。所以,在音樂課堂上,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把他們當成獨立的生命個體,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他們,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而不是滿堂灌、填鴨式。例如,引導學生分析四二拍和四三拍的節拍特點,教師要有耐心,即能「耐心地等待花開」,給學生提供不同節拍的歌曲,讓學生通過聽、唱、打節拍的多種方式自己感受,親身體驗,在感受、體驗的過程中,慢慢悟出兩種節拍的不同特點。這種學生自身探究得來的知識,因為通過了感知、思考、分析、體驗、表現等多種內心活動,調動了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所以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遠遠大於教師直接告訴的答案,就如「我聽說過,我不一定會記住,但是我經歷過,我一定會記住」這句話道出的真理:真知源自實踐。
4、收放自如,輕松體現多方互動。
高效的音樂課堂,應該是教師得心應手的課堂,是學生如魚得水的課堂。對教師來說,僅僅是音樂活動的指導者、觀察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對課堂動靜的把握、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調節應該是收放自如,而不是教師累的滿頭大汗,學生無所事事,也不是被學生牽著鼻子走,教師無所適從,更不是課堂雜亂無章,混亂無序,成為「一鍋粥」。例如,學習有感情唱歌的環節,教師必須體現主導,在節拍、節奏、情緒、音準等知識性方面,教師應體現權威,不能讓學生按照錯誤的方式去演唱。在激發學生創造力,引導學生自由創編環節,教師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去表現,去創造。這個時候需要學生之間互動,發揮集體的力量來共同創編。對於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作為一個活動的參與者,進入學生的創編過程,做一些有目的的指導。這樣,就輕松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方互動,實現音樂課堂各個環節的最大效率。例如:在這個環節,我常常是利用分組的方法,讓音樂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在小組長的啟發引導下,全組成員的創編熱情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創編過程中,每一個智障學生都在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悟、體驗基礎上,真切地用肢體語言表現了音樂作品,在表現過程中不僅宣洩了情感,而且進行了加工再創造,實現了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的培養目標。
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課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的生命價值更是體現在課堂上。對於培智學校的學生來說,只有打造高效的課堂,才能最大限度地彌補其身心缺陷,健康其身心,完美其言行,塑造其人格,實現化弱為強、育殘成才的目的。作為特教老師,我們要抱著不斷探索、永不滿足的態度,在研究各個科目對促進智障孩子彌補缺陷、實現最大程度的發展基礎上,通過打造高效課堂,關注特殊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特殊孩子的生命,張揚特殊孩子的個性,幫助他們從自卑、封閉、孤僻、多疑走向陽光、活潑、自信、勇敢,從社會的邊緣人成長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❸ 小學音樂課題研究可以有哪些
1、多感官參與音樂學習,實現音樂學習方式最優化。主要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語言、感覺等各個感官的刺激,同時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聽、味、嗅、觸覺,使學生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體)受到信息的刺激
2、音樂課堂(欣賞課)的有效提問研究<可分低中高年段進行>。欣賞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高尚的理想,養成正當的態度,培養正當的興趣,以指導人生的行為。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濃厚求知的興趣。自然科學的精密學理或巧奪天工的發明創造,哲學上的深邃思想和邏輯論證,一皆來自研究的興趣和對真理的無限欣賞。
3、多媒體課件在音樂課堂上的有效運用研究。多媒體課件,簡單來說就是老師用來輔助教學的工具,創作人員根據自己的創意,先從總體上對信息進行分類組織,然後把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素材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進行集成。
4、(農村學校)小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與研究。合唱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常有指揮,可有伴奏或無伴奏。它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
5、小學音樂合唱課的實效性講究。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分同聲與混聲兩種:同聲的由男聲或女聲單獨組成;混聲的由男聲和女聲混合組成。按聲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3)音樂課探究擴展閱讀:
實施課題研究流程: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
1.認真搜集資料。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制訂調查計劃。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
❹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自主探究能力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自主走路。
「一個帶著積極性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美國教育家布盧姆這段話就充分說明環境和學生的熱情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很重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的情緒,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時間、空間和相應的條件,讓學生主動介入主動參與;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識。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做好學生參與和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尤其重要。首先要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自身能力和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少講;有些問題稍加點撥,不給出標准答案,多採用啟發誘導的方法,誘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其次,給學生主動參與質疑的情境。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的根本在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而思考的起點卻是疑問,「疑」使學生在認知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引起深究性反射,產生思維活動。傳統教學使學生在無「疑」狀態下被動接受,盲從依附,思維就被束縛在教學的圈子裡,個性受到壓抑。俄國作家杜勃羅留波夫曾經說過「教師如果把科學的材料嚼得這樣細,使學生無須咀嚼,只要把教師講的吞下去就行了,這樣從學生中可能培養出懂知識的猿猴,而絕不能是獨立思考的人。」老師的教學目標很明確,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精心設疑,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參與、主動思維的個性。教師不但要善於提問,還要引導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問的學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問題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閱讀中處於主動地位,這樣學生就學著自己走路,而且越走越順。
二、老師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動腦。
怎樣引導、調動、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和自主動腦?老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去引導學生。比如:講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學科的優秀內容引到語文課堂中等。在講課中引導學生去想去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不能完全脫離教師,只有通過教師有序的引導,採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進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力。
有數據統計,許多成名人士,在學校時大多並非是一流的學生,甚至是根本不起眼的落後學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些並不冒尖甚至是落後的學生在以後的日子裡能成為拔尖的人才?這就是依靠了他們後天的努力,是一種鍥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這種精神就是源自於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著眼於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學生從小就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語文課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生動多樣的教學方式,又與學生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要做的是:要讓學生熱愛語文,將語文學習看作是他們生命成長的重要部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各種教學媒介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思想性、靈活性,打破課堂教學多年形成的有害規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注意每個學生原有語文水平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引導、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對語文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要降低評價標准,發掘樹立學生認同的學習榜樣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支持、鼓勵學生採用創造性的自主學習方式,對學生在學習中有思想、有創造的問題不抹殺、不否定,而是更加積極地給予鼓勵、贊揚。初中生的感情勝於理智,他們的行動不只受認識的支配,更多的還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老師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基礎上還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感情培育,使學生樂於接受老師的引導、樂於樹立遠大理想。這些都需要依靠老師在平時的教育中去完成。
三、營造開放式課堂,拓展學生自主意識。
營造開放式課堂,拓展學生自主意識,就要求有教學的新理念,老師要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來改變教學的方式。希爾伯曼認為開放式課堂包括空間上的靈活性,學生討論活動的選擇性,學習材料的豐富性,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教師要致力於還學生以心靈自由,發揮群體相互激勵機制,大膽地拓展課堂時空,創設「無拘無束的氣氛」,讓學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識轉化為自主學習能力。成功感是學生獲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來自學生思維的靈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時機地將其延伸為自主思維過程,拓展為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創設情境式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首先要使學生在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學好基礎知識。其次要根據教材潛在因素,創設想像情境,提供想像材料,誘發學生自由想像,讓學生在創設的課堂情境中,充分展開想像翅膀,在想像的自由王國里遨遊。
四、培養習慣,從抓差生入手。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最重要一點應從抓差生入手,學生剛入學,每一個人的知識層面不同,各自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同,老師對他們的語文學習中的要求也應該不同。老師要從剛進入中學就開始,作為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起點。由於個人能力存在差異性,對學生的要求要從實際出發,慢慢來培養其習慣。這時老師教學中要求慢,求穩,不能求快,使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培養學生自主習作的習慣,剛開始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習作的要求是不講求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至於哪些選材、結構、表達方式、語言更不用提了。剛開始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只要自主寫兩段、三段就可以。主要寫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心情。因為這是自主學習的開始,有一定的難度,老師要讓學生克服這種開頭難的現象。學生克服了這種習作的恐懼心理,就為以後自主習作的習慣培養起了關鍵的作用。因此在這階段,老師對學生要有耐心,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有自主學習的沖動。老師對學生其餘的知識學習要求也要相應降低台階,為各種類型的學生設下不同的知識台階,這樣學生都可以攀得上。這樣看起來很慢,但是每一個學生的大腦都自動地轉動來了,比起原來有的停,有的轉,還是有進步了。經過一、兩個月慢而不快的自主訓練後,學生的腦筋也開始動起來了,最差的學生也適應了這種習慣,當差生有了進步,其他學生就更在預料之中。
總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老師要持之以恆,學生要循序漸進。只要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能使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就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❺ 小學音樂的課題研究有哪些
1、多感官參與音樂學習,實現音樂學習方式最優化。
2、音樂課堂(欣賞課)的有效提問研究。
<可分低中高年段進行>
3、多媒體課件在音樂課堂上的有效運用研究。
4、(農村學校)小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5、小學音樂合唱課的實效性講究。
6、低年段音樂教學的故事導入模式研究。
(5)音樂課探究擴展閱讀: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
三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❻ 音樂教育學的研究方法
音樂教育學的研究方法,除從哲學、美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等角度來研究外,常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分析研究法、統計研究法等。各種研究方法常結合使用,其中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受到普遍重視。隨著音樂教育學研究的逐步深入發展,重視學科間的交叉研究、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重視跨文化的比較研究、重視系統研究、重視各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等成為音樂教育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