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如何滲透五大領域中

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如何滲透五大領域中

發布時間:2021-02-23 18:36:57

① 如何以音樂,游戲課程為載體滲透到五大領域學習心得

通過近期的培訓學習,本人切實的感覺到了自身的提高,在此感謝上級安排的此次學習活動,感謝每一位授課老師精彩的授課。此次的培訓學習,使自己的理論基礎,道德水準,業務修養等方面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理論的自覺性與堅定性,增強了做好新形勢下本職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參加本期培訓本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體會和收獲:
一、通過培訓,使我進一步增強了對學習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
培訓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是提高業務知識的最有效手段。21世紀是知識經濟社會,是電子化、網路化、數字化社會,其知識更新、知識折舊日益加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個人,要適應和跟上現代社會的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通過培訓班的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要面對不斷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學習,要靠培訓,要接受新思維、新舉措。要通過學習培訓,不斷創新思維,以創新的思維應對競爭挑戰。我真正認識到加強培訓與學習,是我們進一步提高業務知識水平的需要。加強培訓與學習,則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我們提高業務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過加強學習,才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這樣,才能不負組織重望,完成組織交給的工作任務。
二、通過學習培訓,使我清楚地體會到要不斷加強素質、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1是要不斷強化全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全局意識」,是指要站在全局的立場考慮問題,表現在政治上是一種高度的覺悟,表現在思想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表現在工作上是一種良好的姿態。要求我們用正確的思路來思考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就是要求我們要有超前的思維,要有悟性,有創新精神,而不是僅僅做好自己負責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要牢記「全局意識」,自覺適應目前形勢發展需要,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質和調整好精神狀態,為社會發展獻計獻策,貢獻力量。要樹立群眾利益第一位,局部服從整體,小局服從大局的原則,始終保持健康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增強勇於攻克難關的進取意識,敢於負責,勇挑重擔。
2 是要加強溝通與協調,熟練工作方法。要學會溝通與協調,要善於與領導、職工、相關服務單位進行溝通,要學會尊重別人,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要經常反思工作、學習和生活,把反思當成一種文化,通過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
3是要敢於吃虧、吃苦、吃氣,弘揚奉獻精神。「三吃」是一種高尚的自我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是社會的主流風氣。就是要為人處世要心胸開闊,寬以待人。要多體諒他人,遇事多為別人著想,即使別人犯了錯誤,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計較,以免因小失大,傷害相互之間的感情。要樹立奉獻精神,樹立「吃苦、吃虧、吃氣」的思想。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忍別人忍不了的事,嚴格要求自己。

② 如何在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中滲透民族音樂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對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它能夠直接而又強烈地影響人們的感情,觸及人們的心靈深處。學前期正是個人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重要階段,而音樂教育在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奠定文化藝術修養基礎等方面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指出:「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們中將來去當音樂家的畢竟是很少的,許多孩子長大後只是成為傾聽、欣賞音樂的人,那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應該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幫助他們,使他們也能夠參加音樂活動,能夠成為積極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者,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要做到這些,就應該從孩子抓起,從幼兒時期開始進行音樂教育,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藝術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兒童的各方面發展更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位於甘肅省南部的舟曲縣,具有甘南的「小江南」之稱,境內山河縱橫、水草豐美,面積達3009.18平方公里,總人口有13.47萬人,藏族佔32.67%,屬北亞熱帶大陸濕潤性氣候。優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悠久絢爛的歷史文化,舟曲的祖輩們在這片美麗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繼往開來,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民間民俗文化且沿襲革故,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多姿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事象,促進了舟曲民間民俗文化的初步繁榮。

當地幼兒深受周圍環境中這些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們對此有濃厚的探索興趣。為此我們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本土優秀文化,以幼兒發展為本,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興趣、能力、需要,從弘揚本土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認知,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入手,著重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使幼兒萌發感受本土文化的興趣,啟迪幼兒創造本土文化的意識,並在與幼兒一起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中,創編了一系列取材於舟曲民間生活,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兒童歌曲、舞蹈以及適合幼兒的節奏樂曲,同時,我們不斷探索、建構、優化具有本土文化教育特色的園本課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系列論文(一):讓幼兒走進多彩的本土民歌世界。

唱歌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活動,在他們心情愉快時,還會咿咿呀呀地自哼自唱,歌唱是孩子們最輕松自在的表達、抒發和交流的藝術活動。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對歌唱的作用和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通過歌唱最容易接近音樂,歌唱也是最容易表達思想情感的音樂形式,有了歌唱的基礎,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夠得以發展。歌唱是普及音樂教育的切實可行而又具實效的途徑。

然而,任何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生活,傳統藝術是每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最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幼兒在生活中能夠親身感受得到、觸摸得到的。因此,我們在唱歌教學中融入了本土音樂素材,這些和生活緊密相聯的本土音樂,充滿了生命力。孩子們在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中學習,產生了觸動心靈和情感的巨大力量。這樣,情感教育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藝術的感染滲入兒童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們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文明的行為和民族的精神和氣質。

1.1 創設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激發幼兒對本土音樂的興趣。幼兒本土音樂教育活動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讓幼兒在有趣的民間音樂教學活動中陶冶性情和品格,逐步認識和了解本土民間音樂。我們精心篩選了一些優秀、健康、積極向上的民間歌曲,滲透於幼兒唱歌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深深體會到了民間藝術的魅力。我們注重通過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因此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去看、去聽、去摸、去感知,使他們獲取的物體直觀、形象、具體,印象便會更深刻、更容易產生學習的願望。

同時,我們錄制了一些光碟和磁帶,在課休時間組織幼兒自由欣賞。因為這些音樂素材都取自孩子們身邊,所以大家興趣特別高,如在欣賞《牛兒,你和我交上了好朋友》這首歌曲時,教室內氣氛活躍,有幾位男孩子當場作秀表演耕地、喊牛等情景,孩子們紛紛討論自己見過的牛和牛的一些本領。短短的幾分鍾,有些幼兒已經能夠基本哼唱歌曲,一段隨意的欣賞超乎了預期的效果。

在音樂活動室四周的牆壁上,我們布置了貼畫。如:少數民族的服飾,民族舞蹈示意圖,一些有情節的插圖等,並設立了本土民族音樂區,擺放了舟曲民族頭飾、腰帶、口弦等,通過幼兒的欣賞、交流、擺弄等,感受民間音樂的美,逐步萌發了孩子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通過「聽」和「看」,潛移默化地使民間音樂在幼兒腦中紮下了根,調動了他們對本土音樂的興趣,產生了對本土音樂的強烈學習慾望。

1.2 採用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促使幼兒主動學習。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因此,我們採用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讓幼兒在活潑有趣的音樂中,自然地學習民間歌曲。

如以《紅紅的燈會》這首歌為例。舟曲每逢正月十九,是一個類似過年的喜慶大節,各村各寨都把自己所供奉的「婆婆」(菩薩)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在晚上抬著轎子,按「婆婆」排位大小依次遊街,廣大市民則以掛荷包、掛紅袍、鑽轎子等形式來祝賀一年的風調雨順和祈求來年一切如意。這天晚上,舟曲的大街小巷搭滿松棚,松棚的頂上和兩側則掛滿各式各樣的燈籠,五彩繽紛的燈籠交相輝映,使小城亮如白晝。《紅紅的燈會》正是歌唱了舟曲正月十九傳統燈會的情景,當老師拿出一些正月十九晚上拍的圖片時,身臨其境的感覺早已讓孩子們興奮不已,接著引導幼兒欣賞配有《紅紅的燈會》這首歌曲的CD碟片,充分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的慾望。由於這首歌來自幼兒的生活,活動前老師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和啟發,幼兒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唱得歡快活潑、充滿情趣。 老師的語言在教學中也起到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運用的語言生動與否是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對音樂的接受成正比的。如幼兒在學習歌曲《請你再到舟曲來》時,老師用神秘的語氣講述翠峰山的古老,用自豪的語氣及表情講述拉尕山的秀麗,用熱情的口吻表達舟曲人向客人送花、獻哈達的情景。這樣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起伏的節奏,由於幼兒理解了歌曲中的情感,孩子們很自然的將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歡迎遠方客人來舟曲的情感融入到唱歌中。

1.3 將本土歌曲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靈活地選擇民間歌曲。舟曲本土民間歌曲形式多樣,擴展了幼兒音樂表現的內容。民間歌曲內容的豐富性,為幼兒的唱歌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每一學期中,我們都要進行各種主題活動,同時又根據各主題選擇相應的民間歌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2007年秋季學期國慶節時,教唱《拉尕山寨》這首歌,使幼兒加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而升華到對祖國的熱愛。在2008年春季學期第四周舉行的「春姑娘來了」主題活動中,學習舟曲民歌《放風箏》,老師通過談話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景象:柳樹發芽,花開了,草綠了,小朋友都到操場上放風箏……然後出示舟曲「社火」中的放風箏片段,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感受優美的曲調,引導幼兒充分體會春到舟曲的美麗景象,培養了他們熱愛舟曲、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幼兒在接受民間歌曲的過程中,受到認識水平的限制,暫時還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不能完全理解民間歌曲所傳遞給他們的全部內涵。但是,這些帶有濃郁民族藝術氛圍的內容和形式,隨著唱歌所滲透給孩子的民族精神,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在他們未來成長的道路上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

2.系列論文(二):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兒舞蹈教學中的滲透。

舞蹈教育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是對幼兒進行美育教育的一種理想方式。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孩子們不但能得到動作的協調和靈活性的訓練,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培養和開拓。而在本土文化的長河中,民間舞蹈總是以其神奇的魅力熠熠發出絢麗的光澤。

舟曲縣是一座位於中國西北部的偏遠小縣,具有藏族特色的民間舞藝術歷史悠久且形式多樣,是舟曲的風俗習慣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直率、最真摯的表現,蘊藏著廣闊博大的民族文化內涵,傳頌著舟曲人民自愛、自信、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質朴、勤奮、樂觀的民族神韻。在各類舞蹈藝術中,民族舞蹈既是源,也是流,沒有學習、繼承就沒有發展,並且民間舞以極具觀賞性的藝術內涵,既能滿足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又能滿足孩子們的審美需求。

因此,在幼兒園,我們充分挖掘一些優秀地、適合幼兒的本土民族舞蹈素材,以激發幼兒對民間舞蹈藝術的興趣為切入點,向廣大幼兒普及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2.1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土民族舞文化。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舟曲的民族舞音樂曲調活潑、節奏鮮明、情緒歡快,幼兒也十分喜歡這類音樂作品。鮮明的情緒色彩容易感染幼兒,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有強烈節奏特點的旋律則常常會引起孩子們的動作反應,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隨著音樂打拍子,晃動身體或做動作。因此,我們經常組織幼兒觀看和參加一些舟曲的民間文藝活動,並利用孩子們吃早點前及課余休息的這段時間,播放一些歡快、優美的舟曲民族舞音樂,並講解音樂的內容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配上具有典型民族特點的動作,同時告訴孩子這些動作所表達的含義,讓幼兒初步感受自己家鄉的本土舞蹈藝術。

如在寒假期間,我們充分利用社會及家庭方面的教育資源,激發幼兒和家長觀看舟曲春節期間的「社火」系列活動,並在新學期組織幼兒大膽地講述或表演自己所看到的「社火」。其中有一位叫楊雪萍的大班小朋友,不但會完整地演唱「社火」曲——《擔水》,而且把擔水的動作表演得淋漓盡致。同時,我們還組織幼兒觀看一些舟曲民間傳說故事圖片和民間舞表演,這些生動的民間傳說和獨特古樸的舞蹈都產生於舟曲人民生活的土壤中,它用舟曲人自己的美學觀點,向幼兒展示了一幅幅舟曲祖輩們生活的生動畫面。

豐富的本土舞蹈音樂開拓了幼兒的視野,多彩的本土音樂方式吸引了幼兒的視線,經常、持久的音樂熏陶使幼兒對本土民族舞的愛好大大增加,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本土文化的興趣。

2.2 在教育活動中學習本土民族舞文化。有了日常生活中初步感受的經驗,再加上孩子們自己在社區接觸到的一些知識,孩子們學習起本土民族舞就容易得多了。我們深入民間,大量收集合適的本土民族文化方面的舞蹈音樂材料,並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淺顯易懂的能被幼兒所接受的舞蹈音樂材料,整理匯編,既保留本土民族舞原有的風格,又適合幼兒特點。學習本土民族舞時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既先學習民族舞中最具典型特點的動作,如《放風箏》的顫膝、平步、放風箏,《鍋庄》中的彈口弦、背水等,有了這些動作基礎,而後再將各動作貫穿起來,學習成品舞便得心應手。

例如學習本土民族舞《多迪鍋》,在日常接觸中孩子們了解了「多迪鍋」的傳說,感受到了青年扎海和姑娘達瑪的聰慧和善良,也憎惡國王的可恥,嚮往著五月初五時,人們採花、唱歌、跳舞,互送吉祥、祝福健康、崇尚和平的美好情景。了解了舟曲人民熱愛家鄉,熱愛幸福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授基本動作時,我們提醒幼兒想像翠綠的香柏樹,潔白的枇杷花;美麗的鮮花,綠色的草原,身穿漂亮服裝的藏族小夥子和姑娘們,載歌載舞,互贈鮮花……。要求幼兒做動作時,動作要舒展、歡快、情緒上要熱情奔放。並觀看碟片,再次欣賞舞蹈《多迪鍋》,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作。經過啟發,再加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了捧花、彈口弦的基本動作,孩子們心領神會,動作也符合要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會了基本動作,再將動作一貫穿,結合孩子們對舞蹈內容的理解,一段完整的成品舞,孩子們很輕松地學會了。

2.3 創作活動中表演本土民族舞。通過上兩個環節的准備,幼兒基本上掌握了舟曲民族舞的動作特點。舟曲民族舞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一旦為孩子所接受,必然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他們的心趣交相映照,這時教師引導幼兒來創編舞蹈動作,可以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孩子們在唱自己喜歡的歌曲時,也會情不自禁地把已熟練掌握的動作編入歌曲,邊唱邊舞,來抒發內心的感情。

如在學會舟曲民間歌曲《拉尕山寨》後,我們要求班上的孩子用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結果孩子們積極舉手參與創作表演,最後用採花、捧花、背背簍下山等動作,完整地、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歌曲內容。再如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這本來是一節新授舞蹈課,將它改為創編課,幼兒積極性很高。經過提醒,孩子們在以前積累動作的前提下,以膝蓋的顫動與屈伸為基礎,應用上肢捧花、獻花、靠步、彈口弦等動作表達了舟曲人熱愛勞動,向遠方來客獻花的愉快情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由於這是幼兒自己的創作,幼兒的表演興趣高昂,經過整理,由幼兒主創的舞蹈《請你再到舟曲來》被定為舟曲縣幼兒園幼兒晨練曲目。

2.4 在欣賞過程中發現本土民族舞特色。有了感受、學習、表演的實踐,孩子們掌握本土民族舞的水平則會更進一步,其復習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欣賞一些優秀的本土民族舞蹈作品,從中尋找舞蹈作品的動作素材和民族性。一段優秀的民族舞作品都有兩個特點:一方面立足於人們生活的原貌,從中提取豐富的動作形象;另一方面則涉取了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創作出有地方特點、有韻律地動作語言,使作品既有情趣,又有自己的屬性。幼兒的心靈是一個博大而又透亮的水晶體,有著無限的可塑性。幼兒學習和欣賞本土民族舞蹈作品,不只是為了讓幼兒擁有自己民族屬性或自身光彩,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還是一種「育人」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民族的特色,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們自幼熱愛民間舞藝術的美好情懷。

結合舟曲縣創建的「和諧舟曲、活力舟曲、平安舟曲、發展舟曲、魅力舟曲、富裕舟曲」這一特色活動,在對幼兒進行愛家鄉、美化家鄉,增強幼兒環保意識教育的同時,我們創編出舞蹈《豐收花鞭》。孩子們在欣賞中發現,裡面的舞蹈動作大部分是人民勞動情境的再現。舞蹈節奏爽朗,情緒紅火,構圖清晰,調度靈活,當花鞭在舞台上揮動,孩子們的歡快之心、興奮之心、喜樂之心得以充分的表露,同時又結合著外來舞蹈跨部的扭動,把舟曲民族的律動與引進舞蹈的形態自然貼切地融為一體,既有民族性,又有現代感;既有地域性,又有時尚味,給孩子以親切與清新的感受。通過欣賞《放風箏》、《牛兒,你和我交上了朋友》、《紅紅的燈會》等,引發了幼兒的本土舞意識,使舟曲民族舞潛移默化地根植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為本土民族得以健康地發展,撒下了希望的種子。

由此可見,在幼兒舞蹈中滲透本土民族舞蹈,不但繼承和發展了本土民族舞,而且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崇尚和平的情感,使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得到了全面發展。雖然這需要指導者細心的研究與耐心的探索,但幼兒燦爛而又真摯的笑容,便是我們最大的收獲和喜悅。

3.系列論文(三):民間音樂在幼兒打擊樂活動中的開展。

音樂是在時間中運動的藝術,凡是在時間中運動的事物,都存在著節奏,節奏是它們的本質特徵。在音樂中,可以有不帶確切音高的音樂,比如:各種鼓樂、民間打擊樂等,但是沒有不帶有節奏的「音樂」。可以說,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是最基本的音樂元素,為什麼沒有經過任何學習的幼兒就會有自發地跟隨音樂的表現呢?就是因為人們生命本身就有著豐富的節奏形式,音樂的各種要素中節奏與人的心理聯系最直接,關系最密切。節奏是富有生命意義的要素,感知節奏是人們的本能。

舟曲民間音樂內容十分豐富,且形式多樣,它產生於勞動生活,匯集了舟曲各民族的特色,包攬了許多種音樂的表現形式,然而目前幼兒教學中,我們所開展的音樂活動形式單一,適合幼兒的音樂素材很少,對幼兒音樂能力方面的培養也很有限。而形式各異、體裁紛呈的舟曲民間音樂融入到幼兒的打擊樂活動中,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它既容易走進幼兒的心靈,為幼兒所理解接受,同時又便於收集、易於使用。

3.1 認識本土特色樂器,培養音樂情趣。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我們一方面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一些本土特色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

我們在音樂活動室內,布置打擊樂器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辯別各種樂器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了解孩子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老師們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准備口弦、三角鐵、竹筷、鈸、喇叭、小鼓、竹板,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通過練習讓幼兒感受舟曲特色樂器的音質、音色;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了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積極作用。我們鼓勵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下大雨和小雨能讓幼兒認識一些常見樂器——串鈴、鈴鼓、沙筒,小鳥的叫聲、小河的流水能讓幼兒認識本土樂器——口弦、竹板等,然後引導幼兒選擇適合與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選擇適合鳥聲、水聲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通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自然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3.2 熟悉樂曲,提高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打擊樂器是根據音樂進行的,傾聽音樂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舟曲民間音樂取材於民間,反映著幼兒的周邊生活。首先,我們引導幼兒了解歌曲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打擊樂的興趣性和表現力。然後,鼓勵幼兒仔細聽,感受音樂的性質、力度、速度、節奏及段落等,在聽音樂的基礎上隨音樂拍手逐漸熟悉音樂。

如在學習《喜慶豐收年》時,我們先引導幼兒看圖片,然後逐步講述舟曲的先輩們為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高興,每逢豐收便各自拿起鍋碗瓢盆,載歌載舞地進行慶祝,一直發展到現在這段音樂《喜慶豐收年》。鼓勵幼兒大膽地選擇樂器,來隨音樂打節奏,表現內心的喜悅之情。在學習《舟曲秧歌》時,因為旋律是大家所熟悉的,有些幼兒還會輕聲哼唱,經過鼓勵,幼兒大膽地拿起鈸、鑼、小鼓等樂器,開始為音樂打節奏,幼兒的興趣不斷高漲。

3.3 隨音樂打擊樂器,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舟曲民間音樂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從各方面促進了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民間音樂中大量健康富有幼兒情趣的歌曲,為幼兒提供了發展良好性格品質的途徑。在打擊樂活動中,性格孤僻的幼兒變得活潑起來,由於注重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使膽小、不善於表現的幼兒增強了自信心。

比如在2007年「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中,大班幼兒表演了打擊樂《多迪鍋》,由於《多迪鍋》是舟曲一首比較傳統的民歌,它的舞蹈形式也是幼兒所熟悉的,在幼兒學習、排練的過程中,一些平時膽小的孩子都要爭著參加演奏,穿上演出服,他們就成了自信的小小演奏家。在演出中,孩子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良好性格打下了基礎。

由於民間音樂來自生活,老少皆宜,深深吸引著幼兒,激發了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孩子們從學打節奏到創編花樣動作,興趣始終很高,只要一有空,便會拿起樂器敲打敲打,有時還會一邊討論一邊打節奏。由於民間音樂內容豐富,從唱、跳到敲、打,面面俱到,豐富了音樂活動的內容,孩子們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使幼兒的綜合能力也進一步得到提高。通過教學,幼兒不但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本土音樂,也增強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達到了「從聽入手、動在其中、激發情感、培養素質」的目標。

③ 幼兒園怎樣把五大領域滲入到一日活動中

利用游戲,組織活動把健康,藝術,科學,社會,語言五大領悟滲透一日生活中

④ 如何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滲透音樂

身為幼兒園的一線老師,幾乎都碰見過類似這樣的情景:你在認真的組織孩子的活動,可偏偏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卻不在你那裡,有的在發呆、有的在與旁邊的小朋友偷偷嬉戲、甚至有的離開自己的座位去喝水------結果越來越多的幼兒也跟著坐立不安,導致你都無法將教學內容按計劃完成。這時候你的感覺是什麼?如果你覺得那是因為小孩子年齡小、不懂事,以後大點自然會好轉的,那無疑是錯的;又或者你認為那是教師自己的威性樹立的還不夠造成的,要對孩子加強教育,我想也未必就是對的。那麼問題到底在什麼地方呢,不得不讓我為之進行了思考。小學生相對與幼兒園的小朋友而言,上課的自控能力已經很強了,能夠根據老師的要求來完成教學活動,但是小朋友卻不是的,他們非常感性,很難用所謂的紀律來約束他們,即使能遵守也可能只是一小會的時間。可眾所周知,良好的課堂教學的組織工作是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所以,作為教師應建立合理地課堂教學常規,使幼兒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也就成為我三十年來勢在必行的研究工作。可幼兒園的音樂常規訓練與其它的學科相比,即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不同點在於音樂常規訓練即要對幼兒進行站、立、坐、排隊以及進出活動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活動中進行,讓幼兒在濃濃的的音樂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完成活動。通過實踐,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我切身感受到要搞好音樂活動的常規訓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工作: 一、"童化"自己,引起感情共鳴。 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很難產生興趣,所以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進行教授。通過靈活的眼神、誇張的語氣、有趣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拉進我與孩子的距離。教學活動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一定要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授課內容。如果你能"童化"自己,讓孩子對你逐漸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喜歡和你交流,願意表達自己感受,那麼他們對你的這種情感也會遷移到你所教授的音樂活動中來,逐漸也會對音樂產生興趣,並有強烈的學習願望,良好的課堂常規也就不在話下了。人們常說:"親其師而信其道"。我想其中的意義也就在此。 二、做好每個細節,讓幼兒感受音樂氛圍。 音樂屬於藝術范疇,因此非常注重一個"美"字。活動中站姿、坐姿,每一個動作、眼神都要求是美的。以前,只要一上音樂活動,我就會要求幼兒坐的時候頭要正、肩要平、背要挺、面帶笑容。雖然要求看上去很簡單,可幼兒總是做不好。於是我便改變方法,讓幼兒隨音樂進入活動室,坐下後聽音樂拍手做律動,聽上行至下行的音階停止動作,用簡單的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活動,對於個別沒有準備好的幼兒可以通過個別問好來進行吸引其注意力等。這樣的游戲化訓練,把幼兒進入音樂教室的所有活動都放在了音樂中進行,即有了良好的活動常規,又使孩子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音樂的美妙。 三、不斷創新,讓幼兒愉快地進行訓練。 無論什麼學科的常規訓練,內容也都是大同小異,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幼兒很有可能會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這時就要靠我們教師不斷地從小的方面變換內容。如歌唱教學前的發聲練習,傳統的發聲教學單調、枯燥,幼兒容易失去興趣。但他們思想單純,幼稚的心靈富有愛心,他們對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對小貓、小狗之類的小動物更是關懷備至。根據這個心理特點,可以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發聲練習曲:2/4 12 34 5- |33 3 |55 5 33 22 1- 小貓 怎麼 叫 ? 喵喵 喵 喵喵 喵 喵喵 喵喵 喵 ! |。再如,一直很難教學的節奏練習,如果告訴幼兒: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唱一拍、唱兩拍,對幼兒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使節奏練習形象化、趣味化。如:學習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時值,可以用人物走、跑來代替單純的"da da"練習。**** |** |**** |* - |跑跑 跑跑走走跑跑跑跑走。 四、讓幼兒充分參與常規的建立。 按照皮亞傑的發展理論,孩子對日常規則的執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階段是單純的個人運動規則段,孩子此時按個人的意願和行為行事。因此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體驗成功的樂趣,更能讓幼兒感到規則是他的內在需要,而不是外界強加的;在規則的執行中,幼兒會更加樂意接受甚至主動地成為監督者,使常規教育更能順利實施。打擊樂活動在音樂活動中的常規一直是個難題,孩子只要一接觸這些叮叮當當的樂器,總是會興奮得都去搶著拿自己喜歡的那種樂器,或者是他們認為新的好的樂器,可活動結束時讓他們放回樂器擺放的位置時,又都隨意亂扔。每次我都在邊上一遍又一遍地叮囑他們;"輕輕地拿,輕輕地放","把小鈴排好對放在一起","沙球一對一對的放",可孩子聽了就忘記,下次活動時照樣會出現這樣糟糕的情況。最後,我認真反思:為什麼總是我告訴孩子們怎樣做,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們自己來建立常規呢?答案補充於是,我利用一次打擊樂活動後進行了談話,讓幼兒自主討論如何取拿和使用打擊樂器才能玩得開心又有秩序?幼兒馬上開始了討論,然後由組長介紹他們所定的規則,最後再由各個幼兒進行提問修正。對某些問題老師也可以提出來讓孩子們想出解決的方法。就這樣一套由幼兒自己建立的打擊樂器活動常規成立了。在以後的活動中,幼兒不僅自己自覺地遵守常規,而且還互相監督,使常規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通過這件事,後來有很多規則我也讓幼兒參與制定,收到的效果同樣也非常好。

⑤ 幼兒園怎樣把五大領域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兒童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⑥ 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各領域怎樣相互滲透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和五大領域活動相互滲透的原則 (一)關注幼兒的整體發展 幼兒園教育應以幼兒的整體發展為宗旨,不受分科課程的局限,強調各領域間的有機聯系,以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多方面的發展。數學教育與五大領域活動相互滲透就是要求課程設計和實施者在設計、組織活動時要立足幼兒的整體發展,既要重視幼兒的認知發展,也要重視幼兒的態度、興趣、動作技能、行為習慣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二)遵循各領域教育基本規律 五大領域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同時也各具獨特的教育規律。數學教育與五大領域活動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體系各有不同,幼兒在學習不同領域內容的過程中也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因此,領域間的相互滲透並不是隨意進行的。教師只有在准確把握數學教育和五大領域活動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恰當的滲透意識和能力。 (三)堅持自然的、有機的滲透 陳鶴琴認為,幼兒園的課程好比人的五個手指,同生於一掌,血脈相連,形成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的整體。這種聯系是自然的、有機的,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如果只是追求形式上的滲透,或者為滲透而滲透,不考慮幼兒發展特點和學科特點,幼兒並不能真正受益。 二、數學教育和五大領域活動的共通點 (一)在活動內容上具有共享性 虞永平認為,「幼兒園的教育不是單純的學科知識教育,不是既定的文本教育,而是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的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幼兒教育只有真正貼近幼兒的生活,在幼兒生活中尋找適宜的課程內容,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應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各領域的教育,以生活中的事物和問題作為幼兒的學習對象,讓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4〕幼兒的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源於生活的內容不僅可以供開展數學教育,也可以供開展社會、藝術、健康等其他領域活動。如大班主題活動「祖國各地的特產」,既可以開展多角度分類的數學教育,也可以開展旨在感受祖國物產豐富的社會活動,還可以開展讓幼兒畫畫各地特產的美術活動或講講各種不同食物味道的健康活動等。 (二)在活動目標上具有共同性 雖然幼兒園各領域活動自身有各自獨特的內容體系,教育目標也會各有不同,如數學教育強調對數、量、形等抽象關系的認知,科學活動強調探求客觀世界的真相,藝術活動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和自由創造等,但培養某些學習品質並不只依賴某個領域。這類活動目標可以成為數學教育和其他領域活動相互滲透的切入點。 三、數學教育和五大領域活動相互滲透的途徑 (一)在五大領域活動中滲透數學因素 在五大領域活動中滲透數學因素,是指在開展五大領域活動時,將數學因素滲透其中。不同領域的活動中數學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可以作為一種規則、一種任務或一種工具,有時可以比較顯性,有時可以比較隱性。將數學因素有意識地滲透到五大領域活動中去,可以幫助幼兒豐富數學經驗,或鞏固已習得的數學知識和能力,並可以促使幼兒嘗試運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去解決在其他領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1.數學作為一種游戲規則滲透在五大領域活動中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常以游戲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此時,可以將數學因素滲透到游戲規則中去,以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如在中班的語言活動「我給小雞起名字」中,教師按兒歌特點設計了游戲,即根據兒歌中的數字1~7,讓幼兒分別扮演名為「小一」至「小七」的小雞,按序排隊、分散、再重新排隊。反復幾次之後,幼兒在游戲中學會了兒歌,又鞏固了對數序的理解。 2.數學作為一種任務要求滲透在五大領域活動中 數學還可以作為一種附加的任務要求滲透在五大領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某領域活動中增加一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才能完成的任務,讓幼兒根據要求完成任務目標。如小班體育活動「小豬運餅干」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幼兒在平衡木上行走的能力。教師在設計「請小豬運餅干」的任務時,要求幼兒將運回來的餅干按形狀分類擺放。如果僅要求幼兒取回餅干後放入大筐中,幼兒練習平衡行走的目標就已經達成了,而教師這樣設計活動就進一步將數學學習任務和體育活動自然地結合起來了。在這樣的活動中,數學學習是一種附加的任務,幼兒在達成某些特定活動目標的同時,也鞏固了某些數學知識和能力的學習。 3.數學作為一種使用工具滲透在五大領域活動中 (1)解決五大領域活動中的問題 在五大領域活動中,幼兒常需要運用數學經驗解決一些問題。如在大班科學活動「植物的變化」中,幼兒在討論自然角中植物的變化。有幼兒說植物的莖長長了,有幼兒說植物的葉子長大了……長長了多少,長大了多少,幼兒通過測量獲得了較精確的結果。在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陀螺」中,幼兒不斷地探索陀螺的軸該安裝在哪裡的問題。通過不斷嘗試,幼兒發現在中心點裝陀螺軸最好,而對於怎樣准確地找出這個中心點的問題,幼兒藉助等分圖形經驗找出了解決方法。總之,幼兒通過藉助已有數學經驗有效解決了五大領域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鞏固了數學知識,數學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2)鞏固五大領域活動的學習經驗 藉助數學工具可以幫助幼兒鞏固五大領域活動學習經驗。如大班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鞋子」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鞋,初步了解它們的名稱、結構、製作材料和作用。教師在活動方案中設計了一個整理鞋子的環節,要求幼兒按照鞋子的不同屬性進行分類。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運用數學經驗完成了任務,並鞏固了相應的學習經驗。 (3)促進對五大領域內容的理解 數學可以將事物之間的關系以極簡約的方式表現出來。很多時候幼兒可以藉助簡單的數學經驗來理解五大領域的內容。如中班幼兒在學習兒歌《小兔子開鋪子》時,可能難以記住兒歌中物體和數量的對應關系,為此,教師請幼兒用圖標將數卡和物體匹配起來。結果,幼兒很自然地掌握了這首兒歌的結構,甚至還學會了仿編兒歌。 (二)在數學教育中滲透五大領域因素 在數學教育中滲透五大領域因素,是指在開展數學教育活動時,在尊重數學學科知識系統性和幼兒數學學習特點的基礎上,將其他領域的因素納入數學教育活動中。 1.遷移在其他領域活動中獲得的已有經驗,提供數學學習的經驗基礎 幼兒在不同領域活動中習得的經驗是其學習新知識、獲得新發展的基礎。通過遷移這些已有經驗,幼兒能夠更好地學習。如在小班數學活動「爸爸媽媽」中,教師設計了為爸爸媽媽整理衣物的情境,引導幼兒對爸爸媽媽的衣物進行分類,以發展其相應的數學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看到的是爸爸媽媽的照片,操作擺弄的是爸爸媽媽的衣物,空氣中似乎充滿了爸爸媽媽的氣息。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這種飽含對父母情感的活動促使他們很樂於參加。而他們在整理爸爸媽媽衣物的過程中也獲得了對分類的理解。 2.運用五大領域活動的方法,豐富數學教育的形式 操作是幼兒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但單調的操作活動容易使幼兒產生倦怠情緒。教師通過運用五大領域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豐富數學教育的開展形式,使得數學活動更加貼近幼兒生活,從而調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教師在引導中班幼兒感知8以內的數量時,藉助文學作品《比腳》,讓幼兒在欣賞動物之間比較腳數多少的有趣情境中感知數量。另外,藝術

⑦ 幼兒園五大領域為什麼是相互滲透的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兒童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證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內容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2、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4、密切教會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6、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7、在體育活動中心,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觀、樂觀、合作的態度。

⑧ 如何在五大領域中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 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 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 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 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 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 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 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於集體教學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都是有效的活動組織形式。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幼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參與學習過程。基於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從生活、游戲中延伸教學,從生活、教學中產生游戲,讓生活經驗、教學內容為游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並真正通過游戲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學的內容。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了實踐探索。 (一)對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區域活動是按五大領域劃分、供幼JL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則指角色游戲或創造性游戲活動。因此,很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時間表上有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分,但我們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因為區域活動是從活動空間上所作的劃分,而游戲活動則是按活動的性質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並作適當分隔,如娃娃家、製作區、運動區、探索區、表演區、建構區等。此外,為了便於幼兒在活動中隨時取用材料並創造性地綜合利用材料,我們還在活動室、走廊上設置了木料區、紙布區、塑料區、金屬區、瓷石區、工具區等材料區,這樣,幼兒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區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 實踐表明,幼兒從來不會考慮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是何種性質的活動,他們總是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中。如在一次讓中班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報紙、水彩筆,建議孩子躺在報紙上,讓同伴描畫他的身體輪廓。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輪廓圖後說:「我怎麼沒有眼睛呢?」於是,馬上有孩子想到給輪廓圖添上五官。當發現有的五官位置不對時,一個孩子立即提議:「做個記號再畫就不會錯了。」五官畫好了,有個孩子突然想到還需要畫「小雞雞」,於是就添畫了一個「小雞雞」和一串尿珠,幾個孩子樂成一團。看著有趣的活動過程,我不僅感嘆:孩子的活動怎麼能區分出是生活、學習還是游戲呢? (二)對主題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緣於對生活、游戲、綜合的思考,我們設想使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成為游戲活動展開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愛的傘」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及其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傘和傘的圖片、畫冊,把各種傘掛在活動室,把傘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儼然一個傘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觀察、討論。利用這些小傘,我們還組織幼兒設想各種游戲,於是,各種游戲活動生成了:跳小傘、躲描描、轉傘花,等等。根據傘面鮮艷的色彩、美麗的花紋、有規律的圖案,我們設計了「漂亮小傘排排隊」的游戲,引導幼兒按規律序,通過操作尋找傘面花紋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投放三種傘面設計材料,即平面的、平面變立體的、供幾個幼兒合作設計的立體大傘面,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我們還建議幼兒撐著自己設計的漂亮傘面跳小傘舞,讓幼兒按數量給「小動物」送小傘,等等,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不斷展開主題探究活動,及時調整、更換活動材料,使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密切結合並相互影響,在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中,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有機整合在了一起。 生活、游戲和教學本來並無明顯界限,是我們人為地加以區分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如何滲透五大領域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