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奧爾夫音樂體系的教案
課程類型:奧爾夫音樂親子課(啟蒙課入門)
愛嬰課次:第四課時
活動名稱:《快樂奧爾夫 — 神奇的土豆》
活動目標 (音樂目標和素質拓展目標):(奧爾夫音樂教案)
² 鼓勵幼兒大聲開口朗誦歌謠,使幼兒會說兒歌,並簡單跟唱。
² 初步感受速度和力度,養成認真聽音樂的習慣。
² 鍛煉幼兒手部小肌肉,培養固定拍感。
² 學習並演奏樂器碰鈴,培養幼兒音樂感知力。
² 注意力、反應力、控制力、身體協調以及合作等能力訓練和培養。
活動准備:小動物手偶 呼啦圈 大土豆一個 碰鈴
音樂准備:《圍圈圈》《伊比呀呀》《熱土豆》《小星星》《夢之旅搖籃曲》
符號備註: T:老師 P:配課老師 S:學生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問好和熱身游戲(奧爾夫音樂教案)
1. 熱身集體舞:《圍圈圈》
1)組織幼兒和家長手拉手圍成圓圈,老師說歌詞,帶幼兒一起做動作
2)放音樂,拉手圍圈走,跟著歌詞做律動。
3)歌詞:
我們來圍圈圈,我們來繞圈圈,
我們來圍圈圈,手拉手繞個圈圈。
把小手放進去,把小手拿出來,
再甩甩你的小手呀自己轉個圈。
(愛嬰提示:可以把歌詞中的小手換成小腳,身體等等)
2. 問好歌《Let』s Sing Hello together》(奧爾夫音樂教案)
T坐在前面,小朋友們坐成半圓。拿手偶問好,唱問好歌:
Let』s sing hello together, hello, hello, hello.
Let』s sing hello together, hello, hello, hello.
Let』s sing hello together, hello, hello, hello.
Let』s sing hello together, hello, hello, hello.
2.認識彼此
請寶寶上台一一與小動物擁抱問好,培養幼兒自信心。
2-3歲親子奧爾夫音樂教案(最新)第二部分2009年04月30日 星期四 15:41二、重點教學部分:聲勢節奏、樂器及律動
1. 語詞節奏:《土豆歌》(奧爾夫音樂教案)
1)告訴幼兒下面老師要帶大家變一個魔術,吸引幼兒注意
2)請幼兒跟老師一起變魔術,土豆(握拳頭)土豆絲(大拇指和食指張開)土豆皮(手掌張開)
3)老師喊口令:土豆、土豆絲、土豆皮,幼兒聽口令做動作
4)加上節奏念詞:2/4
土豆 土豆/ 絲 絲 / 土豆 土豆/ 皮皮/
土豆 絲 /土豆 皮/土豆 絲/皮 0 /
5)兩人一組,變念兒歌變做土豆游戲(面對面,手對手)
2. 音樂游戲《熱土豆》
1)出示實物土豆一個,介紹土豆,讓每個幼兒都摸一摸,感覺一下。
2)玩傳土豆游戲:告訴幼兒土豆被煮熟了,非常的燙手,傳遞時速度要快。
3)T拿土豆示範傳遞動作,P放《熱土豆》音樂,挺音樂盡可能快的傳遞,不讓土豆掉下來。
4) P播放音樂,並控制音樂的停止,音樂停止時拿著熱土豆的人跳出圈子,拍手,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為冠軍,並獎勵一個卡通stick
5)再次播放音樂,P那串鈴,T帶著幼兒繼續傳遞土豆,聽到搖鈴聲要立刻改變傳遞方向,傳遞過程可加上力度,速度的變化。如快快的傳,慢慢的傳,重重的傳,輕輕的傳等。
6)復習《土豆歌》,土豆傳到誰,誰就拿著土豆敲地板打節奏說一遍兒歌,其他人跟著學動作,並齊說兒歌。
(愛嬰提示:在熟練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變換說兒歌的速度和力度。)
3.復習親子律動《伊比呀呀》
1)兩兩一組手拉手律動
2)發呼啦圈,兩人面對面手拉呼啦圈律動
(愛嬰提示:在律動時不斷的鼓勵幼兒大聲跟唱,並時刻提醒動作的變換)
4.樂器演奏:《小星星》
1)出示樂器碰鈴,T演奏,S聆聽聲音
2)幼兒到老師前有次序的拿樂器,並說出樂器的名字。
3)T引導幼兒探索演奏方法,並示範演奏。
4)放音樂《小星星》,用碰鈴為音樂伴奏
節奏:X X X X / X X X -
5)鼓勵幼兒邊伴奏邊跟唱歌曲
6)歌詞:
一閃一閃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掛在天上放光明,就像許多小眼睛
一閃一閃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三、 結束部分:放鬆音樂游戲《夢之旅搖籃曲》
1. 放音樂《夢之旅搖籃曲》,T帶著寶寶做伸展和放鬆律動。
2. 寶寶坐在家長腿上,或選擇任意自己覺得最放鬆的姿勢,跟音樂搖擺
提示寶寶閉上眼睛休息。
3. 復習回顧全課,並向家長總結和點撥全課教學目標。
4. 唱再見歌下課(拿小貓眯手偶) ,並一一與寶寶擁抱告別。
Let』s sing bye bye together, goodbye goodbye goodbye~
Let』s sing bye bye together, goodbye goodbye goodbye~
Let』s sing bye bye together, goodbye goodbye goodbye~
Let』s sing bye bye together, goodbye goodbye goodbye~
(愛嬰提示:問好歌和再見歌可以一個月換一次,唱熟練了再換新歌。)
活動備用游戲:《走一走》
『貳』 奧爾夫音樂小班《我有一個好朋友》的教案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回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答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叄』 奧爾夫音樂教學中除樂器演奏外的其他培養節奏感的方法有哪些
節奏訓練作為音樂教育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已逐漸高度重視起幼兒節奏感的培養。因為它不僅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培養人格素質方面也存在一定價值。什麼是節奏感?如何培養?本文以奧爾夫音樂教學實踐展開,在生活中引導幼兒細心觀察,以熟悉的環境與事物著手,加以誘導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探索各種方法,循序漸進,以奧爾夫「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原理,與孩子們一起「玩轉節奏」。
關鍵詞:
奧爾夫音樂 幼兒 節奏感 培養
「節奏」一詞,或許大家聽到它,都會情不自禁與音樂緊密聯系在一起。其實,廣義的節奏可以包括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一切具有規則以及各類變異形態的節奏[1]。是一種客觀存在,如:日落日出、呼吸、脈搏、鍾表等。在音樂中,長短相同或不同的音符(或休止符),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稱為「節奏」[2]。它是音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形容為音樂的骨架。一首音樂,若是沒有了節奏就等於沒有了靈魂,變得散亂無章。
那「節奏感」又是指什麼?從字面上理解:人對於節奏的感覺。通過對節奏掌握的精準度,表現於外在的行為和能力。比如:歡快的節奏讓人產生愉悅、興奮的情緒;柔和、緩慢的節奏使人心態平和,情緒穩定等;不管是唱歌、跳舞還是樂器演奏都離不開節奏感。在音樂教育中,節奏教學可以培養幼兒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增強音樂記憶力、發展音樂表演技能的基礎等。在人格素質培養方面:可以促進身心平衡發展;培養幼兒的創造及自控把握能力、反應能力等。
每個人都有節奏感,但每個人的節奏感又不盡相同,不過根據練習與感覺,節奏感是可以訓練提升的。那麼,該如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呢?在培養幼兒節奏感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孩子年齡段的認知與身心發展特點,不可按部就班硬教,要善於創新,從孩子們熟悉的環境與事物入手。
一、善於引導、發現生活中的節奏。
1、感知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
節奏無處不在。節奏存在於大自然:月亮盈缺、潮汐漲落、雨點落下、鳥兒鳴叫等。節奏存在於生活中:火車的行駛、賓士的馬蹄聲等,甚至於人走路的聲音……只要我們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加以誘導教育,便能進而為音樂所用。
2、語言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節奏。
語言是人類用來表達與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與生俱來的能力,是最基礎的。利用語言作為培養節奏感的起步,無需經過專門的訓練與技能技巧的准備,從而使孩子們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自然在學習中就減少了心理障礙,學起來輕松自如。跟人打招呼、朗誦姓名、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動物名、食物名、交通工具等,各種熟悉的詞、短句都可以進行節奏練習。如:
| | 或 | | ||
早上 好! (姓 名), 早上 好!
回應者根據打招呼者的語言節奏進行回應。節奏可根據個人的需要進行靈活改變,亦可:| | 或 | | ||。無論哪種節奏型,拍子都要穩定且准確。簡單的節奏型幼兒容易掌握;稍微長點或難點的節奏型幼兒較難掌握怎麼辦?可在念語言節奏時加入拍手或拍膝等其他身體部位,跟著邊拍邊念(拍手時,建議左手固定位置,右手拍,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穩定節奏)。節奏型選擇的難易程度要視孩子掌握情況而定。也可以用唱歌的方式,用一個八度內的音階即興創造出簡單易哼的旋律打招呼,如:
A:| 1 2 3 4 | 5 — ||
×× ×你 好 !
B:| 6 5 6 5 | 5 4 3 2 | 1 — ||
你好,你好! × × × 你 好 !
或: A:5 ⅰ| 5 5 3 |
早 安 X X X!
B:| 5 ⅰ | 5 5 3 ||
早 安 X X X!
前面以打招呼為例,還有生活中常見的,如:
| |、 | |、| |
小 狗 、 薯條 可樂 木棉 花
這些由語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樂意味的字、詞拼成的最小節奏單元稱為「節奏基石」。而節奏短句也可由字詞的幾種小節奏型加以各種組合[3],如:
| | ||、 | | ||
小 鳥 飛走 了 。 游 樂園 真好 玩。
| | ||
小鴨 子 嘎嘎嘎嘎 嘎 !
要注意所創編的短句要念得順口,句子結尾要有結束感。語言節奏練習的詞、句的長短要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進行適當調整,適度的簡化和增加難度是允許的。
3、隨機發現,「即興」創作。
「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中最吸引、最具魅力的地方。在日常中培養節奏感的優勢是:沒有過多的局限性,只要善於觀察發現,可以隨機進行。充分發揮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中的即興(創造)性。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大都可以去挖掘、創作、發揮想像力。杯、碗、筷子、報紙等都能代替音樂進行節奏訓練或演奏。如:准備若干碗、筷子。一隻碗表示(四分音符,念法:ta);兩支筷子表示(八分音符,念法:titi);沒有表示休止。擺放一個四拍節奏型(常用)。例:
1) | :||
念法: 碗 碗 碗 碗
2) | :||
碗 筷子 碗 筷子
3) | :||
筷子 筷子(休止) 碗
除用語言節奏外,還可讓孩子用拍手等肢體動作表現節奏。要注意的是:在節奏練習中,「休止部分」孩子較難掌握,要讓其知道節奏型中空白或有休止符的地方表示休息(停止),不能發出聲音,可以用握拳、點頭等無聲動作替代。教師在擺放節奏型時盡量不要把休止部分放在開頭第一個,幼兒會較難控制拍子的穩定性。
上面例子中是指定一種物品代表一種時值。如都是同一物品,最好有記號、標志將其區分不同時值或進行擺放區分。在節奏型擺放中,通常先擺放時值,逐步加入、常用的四分休止符、甚至是(十六分音符,念法:tiri-tiri或tivi-tivi)時值,從易到難,視情況作調整變化。
以上方法可變化出各種節奏型(也稱基石)。無論哪種基石都應反復多次,基本找到感覺再進行下一項。在練習中,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節奏感,穩定的拍率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豐富節奏教學形式,玩轉節奏。
形式單一的節奏訓練枯燥乏味,無法在教學上吸引孩子學習的興趣,不利於節奏感培養。怎樣讓節奏訓練「活」起來呢?
1、「生動」的言語,「活躍」了節奏。語言進入教學可以說是奧爾夫主張的「適於開端」的教育觀念的體現[4]。在教學活動中,語言中的語調、語氣在某種程度上跟音樂要素中的音長、音色、音量等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用這些要素進行創造音樂作品。比如前面提到的語言節奏,在朗誦時可以適當變換音色、音量、速度等,如:模仿老爺爺的聲音、媽媽的聲音、小弟弟的聲音念出等。甚至還可以演變成兩個或三個聲部進行朗誦,豐富的形式會增加幼兒參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