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樂課上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還學生以主人翁的地位,使他們能夠得到自我發展。自我發展的前提是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選擇地、自覺地、主動地學習。從而發揮學生主體性,更好地開發智慧潛能,促使學生的自我發展。我的教學實踐是: 一、在音樂教學中,運用游戲法使學生快樂地動起來,願意自主學習。 兒童好動、好奇、好學這是他們的天性。在音樂教學中根據低年級教材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選擇有趣味性的各種游戲,把學生的興奮點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讓他們在精神愉悅的狀態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來,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達到學生發展的目的。 如:在教學《大鹿》一課時,課前我為每一個同學都准備了一個頭飾,分別代表「大鹿」、「小兔」、「大象」、「小鳥」、「狐狸」等。請幾位同學架起一座房子,大鹿站在房子里,教師分別按先後彈奏小兔、大象等的旋律,彈到誰,誰就學自己所代表的動物的動作走到大鹿門前,用木魚的敲擊聲做為敲門聲(不同動物敲門聲的輕重、強弱都不同),要進門還得過一關,大鹿在門內打一個節奏,要求門外的小動物變換其中的一個小節奏,打一個新的節奏才能進門。每個小動物打的節奏都不能重復,等所有動物都進了門,大家才能一起歡快地唱《大鹿》歌,學生在游戲中既學會了歌曲,又能創造出新的節奏,還能玩耍,又對學生進行了興趣培養,同學們積極性非常高,因此都主動地參與進來,進而達到願意自主學習的功效。 二、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啟發學生的想像使學生的思維活起來,能夠自主學習。 音樂,是幻想世界的載體 。它充滿著絢麗多彩的詩情畫意,而音樂更需要幻想和想像才能身臨其境。例如,貝多芬的《歡樂頌》,北京民歌《北京四合院》,都是孩子們馳騁幻想的廣闊天地。但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入幻想世界呢?這就需要教師為孩子們架起想像的天梯。 (一)、通過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 達爾克洛滋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的過程。給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一段動人故事,引起情感的共鳴,做到未有曲調先有情。 如在教學《燃燒的火炬》一課時,我先講小英雄賴寧機智勇敢,撲滅山火最終獻出自己又小生命的悲壯故事。用情境打動學生,然後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詞的感情處理。有了情感理解的過程,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多了。再如《夏》一課,讓學生閉上眼睛,在一段優美、寧靜的樂曲聲中,教師徐徐朗誦「星星眨著小眼睛,我在夏夜數星星」,學生的思維於是被優美的語言和樂聲調動起來了,彷彿身臨其境,帶著對作品意境的整體形象,學生很快學會了歌曲。 (二)、通過形象的畫面,使學生的思維插上想像的翅膀。 在音樂教學中,利用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插圖,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形象。如:我上《動物說話》一課時,畫了一幅抄有歌譜和歌詞的掛圖,在寫標題時,我沒有寫上正規的「動物說話」幾個漢字,而是用各種顏色寫了一個卡通的「說話」二字,然後畫了三隻可愛的小動物,這樣原本很簡單的掛圖變得漂亮起來,學生覺得非常有趣,於是對學這首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再如:《動物說話》這一課,老師向學生介紹小雞、小鴨子、青蛙的形態時,說上老半天,學生腦子里還是沒有很清晰的圖象,如果電腦出示動畫片,表現小動物的形象,學生自己去看,了解小動物的可愛和活潑,會幫助學聲生在歌唱時表現出小動物的可愛形象。再如:在教學一年級《春天到了》一課時,學生初步學會歌曲後,我就啟發學生,春天多美呀,現在把你感受到的春天畫出來好嗎?結果,每一張圖畫都是那末美麗,讓學生達到了創造美的境界,更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理解。 (三)、通過優美的舞姿,把學生帶進想像的天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發展學生在藝術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並不是要把音樂、舞蹈或繪畫作為他們未來的職業。我們的責任是:全面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現他們的稟賦,培養對藝術創作的能力,以便使他們享有一種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我在音樂教學中用音樂舞蹈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學習創編,不斷拓展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是發展個性,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需要。 如:在教學傣族舞蹈《金孔雀輕輕跳》時,我要求學生傣族舞的「三道彎」基本體態不變,自己創編「孔雀喝水」,「孔雀展翅」,「孔雀跳舞」等動作。表演能力好、差的學生相結合分組創編,編者排好後表演,再選擇幾組表演好的展示表演。學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得到承認,有一種成就感,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同時對歌曲的內涵和所表達的音樂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最終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走向成功。 三、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和樂器輔助教學,提高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多媒體具有營造氣氛和激發興趣的功能。它能提供在當時當地無法看見和看清的事物、現象和過程,和無法聽見和聽清的事物、各種音響。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恰當選擇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就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音樂。 如:《小青蛙找家》一歌,由於學生想像不出小青蛙怎麼活潑調皮又怎麼因找不到媽媽而交際,這樣我就進行電腦音樂製作,製成小故事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看,去體會,以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這樣學生頭腦中不再是空白一片,而是有了完整的音樂形象,從而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我在音樂教學中,堅持開展豎笛吹奏課。當學生學會歌曲後,讓學生用豎笛吹奏,同學們積極性非常高。每個學生在每次吹奏時都可以獲得成功的滿足、欣慰,同時也幫助學生表現音樂,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在學生初步學會歌曲後,我還在唱歌教學中使用打擊樂器結合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樂器,不同的伴奏型為歌曲伴奏,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其參與活動的自覺性。 四、適時評價,使學生堅持學習。 教師對學生適時的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更激發學生的進一步表現欲。因此,教師要適時地安排評價。如: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評價,特別是來自於學生間的評價,作用更大。一是促進了學生全體參與;二是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深層次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如:發給作的好的同學小紅花,獎勵帶學具的同學小紅旗最後成績給加分,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發展的要求,是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體現。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學生的主人地位,使他們自覺的、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2.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自主性學復習的基本理念是以制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運用能力。在自主性學習中,學生正是通過自我指導,形成具有獨立性、具有自製力的學習。中小學的音樂課,尤其是課外音樂興趣小組或選修課,如聲樂、舞蹈、器樂等,都可採用自主性學習的方式。教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經驗、意向、需要、情感、興趣,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教材,協助學生為他的學習建立特定的目標,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及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澄清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幫助學生安排適宜的學習活動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內容的個人意義,成為教學的促進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居於主體地位,他們在教師的輔導與引導下,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擇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自主性學習,真正享受著知識探索上的自主歡樂。
3.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精簡總結
自主學習能力是近年來教育界一直致力於讓學生掌握的一種學習能力,其實不難發現,很多成功的人幾乎都擁有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能夠對自身進行規劃、管理學習和開發。
哈佛圖書館自習室的牆上有句耐人尋味的話:「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美國未來學家針對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斬釘截鐵地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並不是指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於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的人。這兩句話從成功和文盲角度分別強調了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如果綜合歷屆高考狀元們的成功心得,我們不難得出一個驚人的共同結論:這些同學都有著極強的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能。那麼,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如何提高自主學習力呢?
我們從心態塑造、時間管理兩方面談談年級的想法。一、認清什麼是自主。思想往往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正確認識自主,才能從理性上自覺自主地投入到高三的自主學習中。自主,顧名思義,就是自己主宰自己,自己把握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反之就不是真正的自主。確立好明確可行的高一目標,為這一目標而竭盡全力不懈奮斗。
二、向時間要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做時間管理高手。根據現在的學習時間,我們可以把學習時間分為四類:老師指導下的課堂時間,早晚自習的自習時間,課間、吃飯間隙、睡覺之前等零散時間,星期日的自主學習時間。那麼,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呢?首先,管好你的休息時間。其二,用好你的課堂學習時間。課堂高效的關鍵是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培養各學科學習興趣。其三,合理運用零散時間。其四,利用早晚自習做好每日反思,做好各學科知識的階段整合歸納;其五,充分運用好雙休日的自主學習時間,搞好預習和總結反思的工作,請制定好合理科學的星期日自主學習計劃。學習有計劃非常重要,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堅持按照計劃上寫的做,這是計劃能夠發揮作用的關鍵。其六,利用每晚自習和雙休日時間,注重總結,完善並反思筆記本和錯題本。
自主學習不是放任學生盲目的學習,而是教給他們怎樣去學習,怎樣練習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生活。
4.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包括哪些方面
一、學會制定學習目標
在實驗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的學生學習帶有很大的盲動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東一榔頭西一棒,學習處於無狀態之中;有一部分學生制定不切實際的過高的學習目標,當學習目標達不到時便灰頭喪氣。為此,我們指導學生在制定學習目標時,一是採取分級確定的原則。即總體目標、學期目標、階段目標、單元學習目標逐次確定,知識和能力目標逐個確定。一般來說,知識的分級目標根據知識的網路結構循序確定,能力和素質的分級目標 依據知識載體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螺旋式遞進;二是量力而行的原則。即: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對某些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可分步驟完成,對數學能力分階段達到,對素質的提高分層次滲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會制定學習計劃
無寧靜無以致深遠,學習需要專心孜志,我們認為制定學習計劃是個好辦法。所謂學習計劃就是把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需要訓練提高的素質、需要完成的作業安排進去,使自己的學習活動在時間和內容等方面能夠有計劃的進行。學習計劃對於學生學習實踐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它可以使學生知道在什麼時間應該學習了,嚴密完整的學習計劃還應當包括每次學習什麼內容?採取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習多少時間等。隨著個人學習計劃的落實,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就按期完成了,這就是學習計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三、學會選擇和利用學習資料
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供強大的支持服務。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科學突飛猛進的年代,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日新月異。
在信息社會,學會捕捉信息、採摘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是進行終身學習的必備條件。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不知道怎樣根據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和學習要求選擇和利用資料,有的學生基本知識還沒有到位,就去搞中級、高級題庫或競賽題;有的學生選擇的參考書錯誤百出,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有的學生選擇相似的參考書,作了大量的重復勞動,從而被題目牽著鼻子走,是學習處於十分被動的狀態。為此, 我們指導學生怎樣精選一本參考書,怎樣摘錄和歸納對己有用的信息,教會學生精讀和泛讀的方法。
四、學會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的方式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學生的學習過程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展。為此,我們著重研究怎樣引導學生轉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把發現、探究、研究的等活動凸顯出來。是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5. 如何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1.指導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麼」「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設計以下導學提綱:①「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有什麼異同點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小數怎樣確定③除到被除數末尾仍有餘數怎麼辦這樣堅持訓練並將預習要求,讀書方法適時滲透,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後,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拐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質疑問難。有的學生由於受知識年齡等限制;有的膽小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於一知半解,不願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設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於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二、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像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慾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如:教「正比例」時教師領學生到操場,問:現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桿的高度,怎樣測量根據旗桿的影子長也能算出旗桿的高度,影子和旗桿有怎樣的關系此後,讓學生量出幾種不同的桿長和各自影長,進一步研究桿高和影長的關系,進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生動的表演能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最後的練習可創設「售貨員」與「顧客」的表演:一位學生扮售貨員出示一根鉛筆售價為2角7分,其餘學生當顧客,誰先准備好付錢的方法,鉛筆就賣給誰。」在有趣的買賣實踐活動中,把認識和使用人民幣有機結合起來,又培養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靈活性。
四、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像,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學習10的組成時,教師為學生准備了10個扣子,要求學生先數一數有幾個扣子,再把扣子分成兩部分擺一擺有幾種方法,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發現10的組成的不同擺法。
總之,在課堂上,善於利用教材,靈活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6. 淺談如何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都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和探究。因此,教師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自由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進步,完成教學任務。 一、首先激發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慾望。 在教學中,我嘗試運用各種方法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果發現,每當我使用了一種新的方法手段,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過來,興趣大增,這時候,不必我說學生已經開始主動學習了。例如在教授樂理知識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時,我先不說出它們抽象的名稱和意義,而是讓學生模仿小貓的叫聲(喵——),小狗的叫聲(汪汪),大鍾的聲音(匡——),鬧鍾的聲音(嘀噠)等,這些聲音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已獲得了感性認識,了解了聲音的長短,由此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它們應該怎樣表示呢?」從而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了知識。 二、重視聽覺培養,引入自主學習的氛圍。 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一年級的歌唱教學多以聽唱為主,一首歌學會了不如說是聽會了。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每一遍聽賞音樂的要求,讓學生帶著不同側重點去聽音樂,並把它放入相應的學生感興趣的音樂活動中,提示學生聽的時候「用心感受」 ,使學生在反復聽賞中全身心地融入音樂,進入自主學習的氛圍中,這樣,一首歌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我嘗試把這一方法用於其他年級的音樂課上,效果也不錯。 三、創設廣闊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應為學生創設廣闊的自主學習的環境,讓音樂與生活溝通起來;營造廣闊的音樂教學空間,讓音樂與活動溝通起來;給予自由的音樂創造空間,讓音樂與想像溝通起來。游戲、表演等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很注重音樂活動過程的展開,這樣能激發學生創新的潛能,給他們探究問題、探詢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大膽想像、自由創造。如,當欣賞《獅王進行曲》的時候,首先出示獅王這一標題,當學生一見「獅王」二字時,立刻會聯想起他們在動物園里或電影、電視銀幕上見過的獅子那威武的神態,然後引導他們去聽音樂中的節拍、節奏等,想像獅子在干什麼?聽後讓他們跟隨著音樂的變化扮演獅子自由進行律動,使他們的創造才能得到展現,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四、放飛想像的翅膀,鼓勵學生自由探究。 音樂具有動態的特徵,如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所說「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在教學中我放開學生的身體與思想,鼓勵學生親身感受、自由探究。 總之,在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音樂和音樂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創新品質,有利於培養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努力研究,探索它的規律,創造性地用於教學。
7.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題研究
自主學習能力是近年來教育界一直致力於讓學生掌握的一種學習能力,其實不難發現,很多成功的人幾乎都擁有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能夠對自身進行規劃、管理學習和開發。
一、認清什麼是自主。
思想往往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正確認識自主,才能從理性上自覺自主地投入到高三的自主學習中。自主,顧名思義,就是自己主宰自己,自己把握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反之就不是真正的自主。確立好明確可行的高一目標,為這一目標而竭盡全力不懈奮斗。
二、向時間要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做時間管理高手。
根據現在的學習時間,我們可以把學習時間分為四類:老師指導下的課堂時間,早晚自習的自習時間,課間、吃飯間隙、睡覺之前等零散時間,星期日的自主學習時間。
那麼,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呢?首先,管好你的休息時間。其二,用好你的課堂學習時間。課堂高效的關鍵是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培養各學科學習興趣。其三,合理運用零散時間。其四,利用早晚自習做好每日反思,做好各學科知識的階段整合歸納;其五,充分運用好雙休日的自主學習時間,搞好預習和總結反思的工作,請制定好合理科學的星期日自主學習計劃。學習有計劃非常重要,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堅持按照計劃上寫的做,這是計劃能夠發揮作用的關鍵。其六,利用每晚自習和雙休日時間,注重總結,完善並反思筆記本和錯題本。
教育專家在這里提示您:自主學習不是放任學生盲目的學習,而是教給他們怎樣去學習,怎樣練習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生活。
【·優·滿·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油!
8.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樂教師肩負著傳承人類文論。並發人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使命。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點,保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音樂教學中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內容要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為他們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觀念
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師服務的對象。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將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指導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上。不應是教師唱「獨角戲」,而學生很少參與,成為被動的聽眾,並機械地模仿,喪失自主學習心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像力都存在差異。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民主方式是促進學生進行創新的先決條件。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生活環境及閱歷,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個性,擺正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採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信心、勇氣,激發學習熱情,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有效達到教學目標。
二、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因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於發表意見。教師在音樂課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每位學生的創新慾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當學生的創造性想法明顯不對或不夠完善時,教師也應首先肯定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維持創新的熱情。
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
三、重視和運用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活動
1.創造性的歌唱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作,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背景、題材的內容、作者等有關內容進行分析、想像來處理歌曲。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可直接根據畫面來處理歌曲的演唱。絕不能把「唱會歌就行」這單一的項目當作課堂重點。
2.創造性的音樂欣賞
欣賞教學是讓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藝術的一項實踐活動,欣賞教學除了培養學生感受和鑒賞的能力外,還要學生將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動作進一步表現出來。其實好動和愛美是學生的兩大性格特徵。他們好動,喜歡將思想感情藉助一定的動作表達出來。欣賞時讓他們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嘗試著用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將視覺、聽覺、動作與創作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有助於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敏捷度和對樂曲旋律、節奏的感知,培養了創造美的能力。
3.創造性的藝術實踐
在聯想、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思維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流暢度。例如:可以根據學生活潑的特點,選擇短小的歌曲,讓他們發揮想像力去表述歌曲的意境和內容,根據音樂的發展想像音樂的形象,編講故事,隨歌曲來設計動作。
在求異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變通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用同一節奏或同一歌詞創編不同的曲調,讓學生在求異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游戲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多層次度。在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音樂游戲活動,當學會一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自編動作上台表演,扮演與情景相適應的各種角色,使音樂更為形象、富有真實感,讓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發現新的思路,在「玩」中認識、體驗創造音樂,培養他們的各種表現力。
四、創設合作交往的群體環境,培養學生合作創新能力
每個學生都要在一定的群體中學習,即使是個別學生的獨立創新活動,往往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幫助和影響。因此,群體對創新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視,它有利於群體創新能力的開發並能產生一系列效應,主要是合力效應和互補效應。合力效應是指學生的創新能力聚集起來的合力,產生更大的效果。互補效應可以包括知識互補、能力互補、性格互補、優勢互補等很多方面。在一個合作交往的理想集體中間,個別學生和群體的創新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一起配合,不受老師「先入為主」的觀念限制,讓他們一起不時地迸發出新的火花。
其實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可把過去居高臨下的做法改為與學生進行談心甚至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思維特徵、興趣、個人愛好等特點,在教學中運用鼓勵語言,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保護他們的各種創造慾望來激發創造沖動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作用,在開拓、培養創新人才的同時,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育中實施。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大力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及參與合作的能力,使音樂教學變得輕松愉快,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可以為現代化事業作出貢獻的創新人才。
9.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
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師首先要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明主,尊重不同學生的情感、思維、興趣、愛好,允許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看法,盡管這些看法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荒誕不稽、幼稚可笑的,我們都要熱情地鼓勵他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能自主地學習。我在教〈〈不懂就要問〉〉這課時,預習前,我就要求同學們認真預習,然後提出所有想問的問題。結果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學問我:「老師,孫中山小時候那麼會提問題,他後來成為科學家了嗎?」這個問題與課文內容毫無關系,但我沒有拒絕回答,而是給他們講了孫中山以後的事跡,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整節課的學習熱情都非常高。
二、
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於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點,或稍作改編、或拓展延伸,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如第六冊語文教材〈〈積累運用六〉〉,裡面有一篇短文〈〈盲人與畫〉〉,旁邊還配了一幅沒有彩色的畫,學完短文以後,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把畫彩上顏色,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高漲,很快就把畫塗得五顏六色。然後,我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塗的畫,有個同學說:「我的圖上有一顆火紅火紅的太陽。」有的則說:「我的圖上是一條清可見底的小河,河邊是一塊碧綠的草地。」有的則說:「我的圖上有一幢童話般的屋子,屋裡住著一隻小白兔呢!」同學們的想像真是豐富!類似的例子教材中還很多,教師只要善於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學生感興趣的素材。
三、
立足自主學習的起點。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就要摸准學生學習的起點。我以為,這個「起點」就應該是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所給的材料太簡單,低於「最近發展區」,學生早就會了,沒有學習的興趣。所給的材料太復雜,高於「最近發展區」,學生同樣沒有學習的興趣,也就無法自主地學習。所以,要立足「最近發展區」。但是,每個班級都
有優生和學習困難生,每個同學的「最近發展區」又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然後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課時,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1)、落花生有什麼特點?(2)、父親說做人要做怎樣的人?(3)、你對父親的話怎能樣理解,談談你的感想。前面兩個問題屬於一般性的問題,較適合中下生,後一個問題難度較大,需要聯系自身的經歷才能作答,適合於優生。在作業設計的時候,也要設計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四、
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將使他們受益終身。我是這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的:(1)、在預習時,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不懂讀的字詞,然後想辦法弄懂他們。如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2)、把不懂的問題寫在本子上,或獨立思考,或請教同學。這樣,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3)、鼓勵合作學習,把班上的同學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拿到小組里去討論解決。這樣,既能充分讓他們自主學習,又能增強他們的協作精神。每個同學在小組里都是平等的個體,可以自如地發表意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於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
五、
養成自主學習的精神。自主精神作為一種學習品質,是很難能可貴的。而我們在很多時候忽視了這一點。有的教師怕完不成教學任務,課堂上不允許存在不同意見,不允許學生有異常的想法。長期以往,學生沒有了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言,敢於說出自己的見解,敢於反駁別人的意見,敢於互相爭論。我在教《景陽岡》一課時,學校剛好為每個同學發了一張「保護珍稀動物——華南虎」的宣傳明信片。學完這一課,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多數同學都認為武松是個英雄,值得敬佩。這時,有個同學說:「我才不佩服武松呢,老師不是說,老虎是珍稀動物,叫大家保護老虎嗎?武松卻把它打死了。你們說,還要佩服他嗎?」這一異常見解立刻在全班引起嘩然,我引導大家繼續討論,並適時地結合學校的活動,教育學生要保護動物,保護生態,保護環境。
六、
教給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適當傳授一些學習的方法,將能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樂,更有效地去獲取知識。方法的教學可以單獨地進行,如教學生學生字時,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就行了。也可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教,具體如下:(1)、教師通過「幫」,教會學生處理信息。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分析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相當有限,教師就應該指導與幫助他們,讓他們學會分項整理,再綜合挑選自己最喜歡、與自己的課題內容最貼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師通過「放」的方法,教會學生自主選題,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實驗、找資料、比較、綜合等方法後,教師對一些較淺顯的問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選題、自主研究;(3)、教師通過「導」的方法,教會學生主動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