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兩只小象小學音樂設計

兩只小象小學音樂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27 07:16:53

『壹』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內容摘要】:音樂是小學階段進行藝術教育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與內容。小學音樂教育的優劣、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將來審美素質與藝術修養水準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則正是提高這種整體水平的前提和基礎。【關鍵詞】: 培養 興趣 低年級學生【正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從何來?可以說無「樂」則無「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興趣是在活動中形成的,也通過活動得到發展」。興趣不是天生的,關鍵在於培養,只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才能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成為其心靈美好的東西和愉悅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喜歡它而使音樂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一節課是否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首先要看教師講課是否親切、生動。知識結構的合理,善於啟發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好一節課,唱好一首歌。這正像心理學中講的那樣:「凡是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對象,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吸引他們的注意。」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濃厚感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也不致於成為沉重的負擔。一、利用精美的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兒童好奇心強,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很感興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教的知識裝扮起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情節,並做了小貓、小鴨子、小雞、小猴子、小狗、小青蛙等頭飾,而且在黑板上畫上情節圖,然後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頭飾圖畫貼到上面去,教具就製成了。當學生們來到我的音樂教室時,學生不由地叫了起來,孩子們臉上那種喜悅的表情以及贊許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授課時,師生活動也是輕松愉快的。我有節奏地操縱頭飾,學生自然地學叫「喵、喵」;「嘎、嘎」;「嘰嘰、嘰嘰」,學生美妙的叫聲像一隻只可愛的小貓小鴨小雞在叫一樣,聲音在音樂教室的四周回盪著,美妙極了。接著,我讓學生親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就這樣,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音樂的氛圍之中。藝術是相通的,不管是美術還是音樂都是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會生活,因此我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於我的教學工作中。正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說:「各種藝術經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藝術領域,有時音樂會變成繪畫,有時繪畫會變成音樂」。因此,在教學中我喜歡用形式多樣的繪畫來開拓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兩只小象》時,我精心畫了背景圖為一條小河,邊上兩只微笑著的、正在用勾鼻子表現友誼的兩只可愛的小象,在前面的故事情節的鋪墊下,出示這張圖片,然後讓學生看圖說話,師:你看到的這兩只小象在干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麼佯的?生:我看到了兩只小象在勾鼻子,而且心情非常開心。看著可愛的圖片,學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內容並不由自主的學著圖片上的姿勢扮演著小象,愉悅地學習著歌曲,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可見,教具是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使一堂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採用律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不足,思維、語言各方面都處於幼兒的狀態,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並善於模仿,他們往往不滿足於僅用歌聲來表達情感,也不滿足於安靜地聽音樂,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邊唱邊動作邊欣賞。我們知道,當音樂刺激兒童聽覺,並且在他們心靈產生共鳴時,兒童便會動起來,這樣的律動是他們內心感受音樂的深化和升華。因此,身體的律動與音樂相結合是最能讓低年級學生產生共鳴,也是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手段。為了適應學生這一特點,我在音樂課上,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創編動作進行律動,一年級表演課《動物說話》這首歌的旋律節奏感很強,歌詞朗朗上口,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請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挪動起來,我也正抓住這一刻讓學生從座位上站起來,起初在熟悉歌曲之前,小朋友只能跟著音樂的節奏加上一些平時經常做的動作表演,比如搖頭,跺腳,扭屁股,聳肩膀等等,顯得特別的活潑、可愛。接著朗讀了歌詞,完了我再安排學生聽音樂看著歌詞模仿動作,這時候,小朋友的興致更加無法抵擋,紛紛學起了小雞的動作,小鴨子的動作,又學小青蛙的動作,學生興趣盎然,課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接下來我還設計了再播放一遍音樂,不唱歌詞,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即興創編律動,還可以表演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然後讓學生一個個地到講台前跳給大家看,這樣不僅順應了兒童愛動的特點,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表現欲,使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積極學習音樂,並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又例如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時,先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中尋找節奏(快點快點、大家快來),(掃掃地、刷刷牙)(爸爸、媽媽),再通過朗讀、視譜和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動作學習,使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饒有興趣地獲得了本課具有舞蹈性的節奏。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這么說,適當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機條件。所謂情境,我認為是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和聽課的一個意境和環境。如果把學生比做演員的話,它就是一個供演員發揮想像,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師作為導演,就應千方百計地創設好這個「舞台」,因為這個「舞台」的作用實在是舉足輕重。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於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這一課時,我講述了一段情境:在一個美麗的大樹林里舉辦了一場隆重的音樂盛典,小動物們紛紛趕來參加了,有小貓、小狗、小猴、小松鼠、小麻雀、小象、小青蛙等等,音樂會開的可精彩了,又小松鼠的快樂跳動的舞蹈、又有小猴子的精彩的雜技表演、還有小麻雀美妙的歌聲,不過啊快樂的時光過得總是特別快,音樂盛會結束了,小動物們又回家了,這時候傳來了一聲聲哭泣聲,是誰在哭呀?原來是小青蛙呀,小貓和小狗問:「你為什麼哭呀?」……聽了這個小故事以後,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於是我就引導:「小青蛙原來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那為什麼會找不到家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森林音樂會的現場去看看吧!」有了興趣這位好老師,學生學習起來就投入多了。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我們要是能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能夠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將帶著濃郁的求知慾走進音樂的課堂。 四、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常樂理知識和技能訓練是枯燥的、乏味的,對於各方面極其活躍的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教學這些知識是完全行不通的,然而它們又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掌握好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不走彎路,提高音樂素質。面對十歲左右的小學生,我們只有寓教於樂,把理論知識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記住休止符號,我便將它比作馬路上的紅燈,見到紅燈停一停,還採用了富有童趣的語言,即老師啊是馬路上的交警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遵守交通規則了,這下學生個個表現的非常謹慎,因此在演唱到休止符的地方長的特別乾脆,達到了預計的效果。又例如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反復記號,我編出一個情景,「一輛小汽車從一個車站出發,由於他開太快了,交警叔叔罰他再返回來原來的地方重新開一次,當小汽車第二次開出時,順利的通過交警叔叔這一關,繼續往前行駛!」這樣一來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這個反復記號的作用,並且記住了這個符號。為了讓學生掌握頓音記號「·」,我讓學生把它看成一個小球,並通過拍皮球感受其彈性,這樣既記住了它的樣子,又會在演唱時注意它的彈性。再如,當學唱歌曲當中比較拗口的音調時,我讓學生用打飽嗝的方法去演唱,運用這種小朋友平時熟悉的身體反應來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使我感到驚奇是學生用這種方式演唱的句子都如此的准確和自然!對於小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幫助學生盡可能地縮短學音樂和用音樂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是一種生活的需要,音樂是與人類生活同在的。即把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總之,興趣是孩子們打開音樂聖殿的金鑰匙,也是他們遨遊音樂世界的矯鍵翅膀。引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是我們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我們應努力激發小朋友對音樂的興趣,不斷的去培養、去發現小朋友音樂方面的才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正處於朦朧狀態,啟發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為此,我們應注意用豐富的聯想創設意境,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多姿多彩的音樂情境啟發學生的體驗興趣;用感人的演唱技巧及恰到好處藝術處理,引發學生的表演興趣,設法讓學生通過間接地方式對音樂產生好奇與興趣。

『貳』 如何在唱歌課教學中,培養小學生音樂想像力

學生教育是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它是人德、智、體的形成,陶冶情操的重要階段。未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任務,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創新離不開想像。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沒有想像就如沒有翅膀的鳥,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富有很多的幻想和想像的。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通過聲音來塑造形象的一種形式。而一切音樂藝術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音樂想像力的產物。在美妙動聽的音樂感染下,學生潛在的原始想像力就會被喚醒,進而陶冶心靈培養到學生的再創造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教育者如何正確的引導,怎樣把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並且讓他們喜歡而且感興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 什麼是想像力?「人不僅可以回憶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而且還能創造新的形象。這種在刺激影響下,人腦中舊經驗(即舊表象)重新組合,產生新事物形象的過程叫想像。」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想像是人們腦中本來的表象經過處理改造和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形象和創新是它的特點。想像有隨意想像和不隨意想像,它的內容也有再造和創造想像的能力。當然它分為幻想、理想、空想。人能在曾經知道的基礎上,去構成一些沒有經過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像力。如《竇娥怨》六月飄雪,《西遊記》大鬧天宮,《新白娘子傳奇》白蛇報恩等,都是想像的產物,想像在人的思維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想像中的不隨意想像在人們生活中是常發生的。例如,在聽音樂時,人們會不禁意地隨著起伏的旋律想像到的一些畫面。看到空中飄動的白雲,也會根據自己當時的心境把它想像為追逐的雄雞或者是賓士在草原上的駿馬等形象。這種想像的特徵,是在頭腦中的映象產生,並不是由特殊的意向所引起的,因此,屬於不隨意想像;隨意想像又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的表示,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形象的過程。這種類型的想像是文藝欣賞、相互了解所必須的一種心理過程。例如,人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在作家高水平的筆法和藝術風格的熏陶下,作品中的許多人物和自然景色被描寫得栩栩如生,這些作品被不同水平的讀者各自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再造出相應的形象。隨意想像中的創造想像,則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獨立地在頭腦中創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而這種新形象的創造過程又必須運用積累起來的感性材料作為基礎。豐富的想像力是我們人類能比其他物種優秀的根本原因。因為有想像力,我們才能創造發明,發現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沒有想像力我們人類將不會有任何發展空間。愛因斯坦之所以能發現相對論,就是因為他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牛頓能從蘋果落地,而想像到萬有引力這一個科學的重大發現都是因為他也有著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不能完全的脫離,要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有些想像的東西,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但構成的總體材料確實是從客觀現實中發生的。例如豬頭、人身、五齒耙、豬八戒穿的衣服,說的語言等構成豬八戒這個完整形象的材料,現實生活中都是有的。人們的想像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如何發展並且給予想像肯定,也是極其關鍵的,處理得好那就是幫助學生挖掘再創造的能力,但是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是折斷他們想像的翅膀。人的想像是在廣泛的感知,豐富的經驗和淵博的知識的基礎上構成的。19世紀中葉,美國有一個從事新聞的工作者,掌握了很多破案的資料和豐富的知識,有一次紐約發生了一樁很離奇的殺人案,警方破不了,而身在費城的他就以幾份報紙把它寫成偵探小說。後來案件破了,人們發現,破案的過程與他的小說過程十分的相似。可見豐富的想像也要有淵博的知識做基礎,沒有知識做鋪墊,就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那就是空想、幻想。但是,知識和想像又不是一回事,知識是激發想像的前提,有的人知識雖然很多,但是思想過於陳舊,死搬硬套,不能展開思緒的翅膀,我們眾所周知的愛迪生沒念過多少書,他的知識都是靠自學來的,但他就會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再創造性想像,發明了兩千多項的創造。法國生物學家克勞德·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意思是說人們不能被已有的東西所束縛,而是要立足於已有的知識,大膽幻想,提出獨到的新見解來。二、想像力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學,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可想而知,想像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為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心理抓起,讓他們隨著音樂聆聽的感知中去體會、去幻想,同時也可激發他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傳承著我們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從古至今,音樂都被人們所重視,人們發現音樂還有緩解疲勞,調解壓力等作用,於是就有了現在很廣泛在日本流行的心理治療。(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創造力的進步,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的因素。」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是以聲音來塑造語言。音樂家在作曲的時候,把他們所積累對時代的敬仰,對生活的感悟、對創作的靈感以及對社會環境的變幻等化成優美的音符,並以獨特的風格表現出來。音樂表現力的意境被渲染,這個時侯,可以達到其他藝術不能達到的境界。每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作為後盾,所以音樂在創作的時候要求有豐富的想像,允許一定的誇大。作曲家往往可以打破常規,直沖破普通人的思維模式,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出發,創作出令人驚訝的作品。當這些作品經過大師或藝術家們的二度創作傳達給欣賞者時,受教育者則是被受觸動,隨著樂曲的起伏,人的內心世界將逐漸達到想像的高峰,這些想像不會像寫作文一樣受到條件的限制,不像彈鋼琴一樣受到指法的限制,更不像畫畫一樣受到畫面的制約。人們一旦進入這個想像的王國,就會如脫韁的馬,馳騁在無邊的草原,也如矯健的鷹,翱翔在蔚藍的懷抱中,也會隨著音樂的意境呈現出曾經的美好和對未來的幻想。每一個喜歡音樂的人,長期受到音樂的熏陶,勢必會激發他的創造力和求知力。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音樂是思維的有力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沒有健康的智力發展。因此在中小學教育中應該強調「想像」的作用,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中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未來世界的憧憬。這樣使音樂教育中的想像融成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理念,它可以縮短科學幻想與創造現實之間的距離,培養他們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創新精神,使之勇於突破,不懈努力,勇於創造出豐厚的碩果。(二)想像力比技巧更重要我國普通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也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新力。在舊的模式中,總是「師傳生受」的把學生的思維鎖在條框中,好學生的標准就是背答案回答老師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也就從主動變為被動。所以,我們必須適應現在新形式的要求,探索普通音樂教育的規律,其中最為重要的概念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往往比向學生灌輸技巧更值得提倡。許多優秀的教育者及著名的學者表明:受教育對象,特別是中小學學生,音樂才能通過在樂器上的伴奏可以體現出來,音樂教育者並不是要通過一昧的硬塞,而是要分析作品,使他們的音樂知識得到加強。向學生講音樂知識可以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在以後的作品中會不知覺的體現出來。作為音樂教育者,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放在第一位,培養出既有較高的想像力又有較強的音樂素養和創新力的學生。(三)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思維能力 既然我們都了解到音樂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這一觀點,那麼我們的教育者就不應該按照舊模式來向學生傳授音樂,應該打破傳統教學,堅持以開發學生智力和想像力的教學方式為主要。通過一些圖片、音響資料還有音樂的課外知識等方法,引導學生去展開想像的翅膀,全身心投入音樂旋律中,根據音樂的課外知識的了解,對音樂進行二度思維創造。在教育實踐中,應該時刻記得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不論在課堂或課外,想盡一切辦法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想像、思考、創造,鼓勵學生敢於突破。同樣一首音樂,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有些學生了解的只是表面,表達不夠,但是通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可以活躍他們的想像思維能力。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最好不要死規定所謂的「正確答案「,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利於發揮。通過學生的討論、對比,正確的感受和表達,都會深埋在學生的心底,使他們每個人都得到發揮,永久不忘。對比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去完成教學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想像是生命最鮮艷最亮的顏色,它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當學生的想像發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的指導便得到了最佳的效果。三、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曾經有一個作家說過,他認為有兩種人不可能成為作家,一種是生活很貧乏的人;另一種是對生活缺乏藝術感受能力的人。音樂教學是一個「聆聽」藝術的表現,對於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學生,教育者如何引導在聽覺上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通過想像把音樂親切化,這也是很重要的。音樂教育也是一種促進人的心靈凈化的活動,作為教師如何把美的音樂藝術傳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聽覺的情感中得到升華,並且享受音樂,這就是音樂教育者義不容辭而且所要承擔的義務。那麼音樂教育者如何正確培養及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呢?(一)「背景引導法」 音樂的想像是自由的,但是這種想像並不是脫離主題胡亂想像,任何一個作品、一首音樂都是有它的歷史背景和前因後果的,如華彥均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了解它的創作背景,單是讓學生聆聽,就會覺得很乏味,曲子不斷的重復,讓學生只想快些結束。但是如果了解了音樂背景後,再去聆聽,學生就可以正確的進入到想像的世界裡,而且還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坎坷的一生、凄切悲慘的生活,領悟到作者流露出對黑暗社會的憤恨,對無情社會生活無奈的感情。再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樂曲選材於公元前202年楚漢在決戰,漢軍以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的歷史事實,將其集中概括寫成,是我國古代壯觀的戰爭場面典型而具體的生動寫照。學生們了解到背景後,便會從中體會戰場激烈緊張的場面,這為我們學生聆聽的時候做好鋪墊,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想像力。(二)「各抒已見法」各抒已見法是指在課堂上,由老師提供討論的焦點,圍繞音樂形象,學生分組或自由組合展開討論。通過相互議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展開想像的翅膀。音樂欣賞是聆聽的藝術,也是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對觸發靈感、啟迪智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如讓學生欣賞《趕圩歸來啊哩哩》,當學生分段欣賞了樂曲,了解樂曲的基本情緒,民族風格後,其設計環節是:邊聽邊討論,各抒已見。有的同學說:人們結伴高興的去趕圩,有的說:是人們趕圩回來得到豐盛戰利品快樂的心情……學生們在討論的同時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又在這活躍的氛圍中的到想像的發揮。又如欣賞《小白船》讓學生初聽後,分成小組討論這段音樂描寫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把初聽到的音樂通過聯想與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的學生說:我彷彿看到一輪彎月平靜的照著海面,水波盪漾,波光粼粼,多麼恬靜的夜晚啊!有的說:我彷彿看見雪白的月兔在桂花樹下蹦來蹦去,好可愛……一首好聽的樂曲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帶來了無窮的想像,使學生猶如身在其中,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打開想像的大門,使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發揮想像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三)「自由想像法」在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中,不要限制過死,允許學生多方面思考,馳騁想像,展開自己的想像力。比如在欣賞課中,教師常請同學們把欣賞過的音樂作品的感受用顏色表示出來,很多同學都會選擇黃色、紅色、藍色、綠色等等,但有些同學確用了灰色或黑色,並且也說出這兩種顏色的理由,這也是允許的,應該給予鼓勵。教師不應該輕易的對學生給予否定,只要符合藝術規律,就要保護學生的獨特思維活動。如在學唱歌的時候,按一般規律,唱到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才應該換氣,但有個別同學經常胡亂換氣,雖然和老師的引導有所出入,但也不能輕易立刻否定,而應該師生一起分析,指出他這種唱法,雖然有特點,但感覺像是一個結巴的人在唱歌,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唱,才能讓別人聽得明白這句歌詞的意思。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無一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既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想像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將展現出富於魅力的前景。(四)「舞蹈表演法」 自古以來,音樂與舞蹈就是一對不可分離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匯——師已篇》中記載道:「故事這為言也……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腳也跳起來了。教師要常鼓勵學生表達由音樂引起的聯想與想像,使學生充分的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通過欣賞音樂來引導學生進行動作、語言、畫面的聯想,如把《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曲子放給學生聽,同時講一個《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故事,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會兒就表演出一幅美麗的小姑娘拾稻穗的情景。在歌曲學習和舞蹈的有機結合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舞蹈動作中思索、領悟歌曲的內涵,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智力,讓他們了解到珍惜糧食的道理。又如在欣賞傣族曲子《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時,要求學生傣族舞的「三道彎」基本體態不變,自己想像創編「孔雀開屏」、「孔雀理毛」等動作,編好後上台表演,教師逐一講評。學生看到自己的創作成果後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中,如果可以根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豐富的音樂想像。(五)「繪畫表現法」藝術創作是相通的,學生運用色彩、圖案來理解音樂不失為一種可行之法。音樂教材的圖畫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許多用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意思要靠它來表達。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認識的字不多,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又喜歡彩色圖畫,這時候可以讓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領悟。小學低年級的歌曲比較簡單,易理解,所以應該充分發揮繪畫的作用。如歌曲《小星星》,教唱歌詞過程中,讓學生邊跟著念歌詞邊動手進行繪畫,畫出一顆顆發光的星星,在繪畫的作用下,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思維很快進入了美麗的夜空中,促使學生展開音樂想像的翅膀,隨之把歌詞也記住了,這樣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歌曲的興趣。又如在欣賞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用顏色來表現樂曲的情緒,如紅色——熱烈、歡快;藍色——抒情、優美;黑色——憂傷、恐怖等。學生了解什麼顏色代表什麼音樂之後,自然會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開想像選擇這些顏色。如欣賞《數鴨子》,學生都紛紛用黃色和紅色來表示,他們發揮想像,鴨子一搖一擺的排著隊懷著快樂的心情去河邊游泳,所以才用這些顏色。又如欣賞《小燕子》,教師教唱後,讓學生仔細想一下要用什麼顏色,學生大部分都用了藍色,由此說明,當學生知道各種顏色表示的音樂情緒以後,每聽一首歌或樂曲時,就能八九不離十的用顏色來表示他所感受的美,就能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達到了創作美的境界。(六)「音樂創造法」音樂創造活動是比較廣泛的,如唱歌、器樂教學等.在這些培養學生表現力的訓練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把節奏和音準打好基礎,啟發他們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有創造性的表演,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有很大的作用。音樂實踐也創造音樂美。學生對器樂也很感興趣,但常常因為學校的資源有限,在課堂上並不能做到每人一件。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學會充分利用資源,鼓勵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啟發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塑料瓶、筷子、碗等,去挖掘音樂,動手作出一些「小樂器」,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在創造過程中,使他們產生求知慾望,體驗到創造的成功感。以歌曲為基礎,引導學生創編歌詞。小學課本中,有很多歌曲都是貼近生活的,尤其是低年級的歌曲,旋律和歌詞都是通俗易懂,教師就要以此來作為出發點,來培養學生的歌詞創編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如小學教材中的《兩只小象》,讓學生學會歌曲後,激發學生大膽思考,鼓勵他們創編歌詞,如將「兩只小象」改成「兩只小鴨」, 「起鼻子勾一勾」改成「揚起嘴角親一親」。 「見面握握手喲羅羅」改成「見面吻吻臉喲嘎嘎嘎」等。在這一活動中,不僅鼓勵學生創編歌詞,還要鼓勵學生唱哪種動物就要模仿這種動物的動作,通過這一練習,可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再創造能力。四、在音樂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沒有創造和創新能力,學生就不可能有個性。有一位作者說他的學生曾對他說:「我不喜歡音樂,因為在欣賞課上我說的都不對。」聞言一驚,我們怎能如此隨便的去否定孩子對音樂的想像力呢,也許他們的理解是錯誤的,但是至少他有想像力,也許他不理解那些創作者的心情,我們教師就更應該和學生一起共同去分析、去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種安全感、信任感,只有這種和諧的關系和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大膽盡情的發揮,作為教師應該要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創造成果,使他們持續的實踐創造。教師應該把啟發放在首位,在欣賞音樂課的時候,不要先講解,要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其見解及感想,不要死板硬套。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以教師教為主轉換成以學生學為主,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想像得到真正的發揮。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覺得有一位學者說得很好,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你在教一首悲傷的歌曲的時候,學生會問,為什麼唱這首歌的時候要是悲傷的情緒等等,這個時候的教師就要用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地實踐,逐步養成善於思考勤於問題好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教育者要把美的藝術,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就得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把握音樂情緒,告訴學生他們此刻是導演,一切的人物、畫面、地點等都是他們說的算,這才是真正的音樂課堂。有些教育者為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叫學生去想像他心目中未來世界的模樣,從而激發他們創造想像的興趣,培養創造意識,為今後創造力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有些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過於講求實用,過於強調非此即彼,導致一些小學生的思維格式化,他們開始以成人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以此來換取更多的贊許和許多的功利。當然這也是一種成熟,只是孩子們想像的翅膀被折斷了。就如一位家長提到,女兒兩三歲的時候,你畫一個圓圈,她就可以回答出很多的答案,如蘋果,嘴巴,太陽等等,但是現在上了一年級後,再問她,她的回答就是很簡單,圓形,比一小的零。還有一次,一道語文題要學生回答「圓」的反義詞,女兒寫的是「扁」,但是老師說是「方」,結果那道題沒有得分,女兒很沮喪,回家把球給放了氣,嘴裡還很不高興的說:不圓就是扁嘛!為什麼老師說我錯了呢。其實藝術是沒有局限的,隨著每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欣賞角度的不同,得到的想像也就不同,所以教師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想像力,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想像。作為一名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想像力,把音樂美傳揚下去,讓學生在音樂情感中體會並且享受音樂,這也是每一位音樂教育者所要承擔的責任。結束語 藝術的魅力在於吸引力和感染力。音樂藝術之所以有魅力具體就在於感情上的共鳴,它比較有活力,它從聆聽的感官直接進入到思維活動中,還沒達到清晰的思維能力的那瞬間,就是那瞬間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蘊含最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

『叄』 小學二年級音樂下冊歌曲有哪些

人民音樂出版來社的音樂教材,二年級源下冊有如下歌曲:

1、嘀哩嘀哩、春曉、大樹媽媽。

2、兒童團放哨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賣報歌。

3、玩具交響曲,出發,蝸牛與黃鸝鳥。

4、加夫特圓舞曲,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哈利羅。

5、獅王進行曲,兩只老虎,貓虎歌。

6、太陽出來喜洋洋,小魚簍,采山。

7、單簧管波爾卡,青蛙音樂會。

8、小小搖籃曲,月光光。

9、蜜蜂,小蜜蜂,小烏鴉愛媽媽。

10、新疆是個好地方,我愛雪蓮花。

11、趕海的小姑娘,潛海姑娘,小海螺。

拓展資料

人民音樂出版社前身為萬葉書店,由錢君陶先生於1938年7月1日創建於上海。1954年10月,以萬葉書店為主體,與中國音樂家協會出版部合並組建音樂出版社,趙沨任社長。

1974年8月,更名為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年9月8日遷入北京市東城區朝內大街甲55號。

『肆』 一年級音樂課兩只小象左手怎麼伴奏

教學內容: 1、節奏創編練習。
2、學唱並表演《兩只小象》。 3、編創與活動。 教學目標: 1、聆聽、演唱並表演歌曲《兩只小象》,表達對象的愛護之情以及好朋友之間團結、友愛的感情。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聲音親切、自然。利用自製打擊樂器。

『伍』 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兩只小象》的課件!先謝過了!

教學內容: 1、節奏創編練習。 2、學唱並表演《兩只小象》。 3、編創與活動。 教學目標: 1、聆聽、演唱並表演歌曲《兩只小象》,表達對象的愛護之情以及好朋友之間團結、友愛的感情。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聲音親切、自然。利用自製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感受三拍子節奏特點。 3、創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舞蹈動作編創活動,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出歌曲中兩只小象的情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教材分析:《兩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五聲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由XX X X / XX X 0 / 的典型節奏型貫穿全曲,僅在結尾句稍加變化。親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小象玩耍的姿態,生動而形象。歌詞用兒童的語言描述了一對好朋友用長鼻子互相問好,一同在河邊嬉戲的快樂情景。好象在告訴同學們要團結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學會正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兩只小象》。 教學難點:利用自製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及歌曲舞蹈動作的創編。 教具准備:鋼琴、 CAI課件、教學配套光碟、大鼓、小鼓、手鼓、圖片及節奏卡、小星星、自製打擊樂器(塑料瓶、瓶蓋、報紙) 教學過程:一、 故事激趣、 1、 聽音樂《火車開了》律動進教室。(以學生熟悉的歌曲音樂作為課前律動音樂,使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教師創設的音樂故事情境之中。)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乘坐1030號列車去北京最大的動物園參觀,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上車出發吧!動物園到了,請同學們有秩序的坐到座位上。今天,動物園里有一場特別的音樂會,音樂會上來了許多動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課件: A 大熊貓 B 東北虎 C 象象媽媽知道動物園要開音樂會,這不,象媽媽帶著自己的一雙小象姐妹也來了,你們聽!遠處傳來了它們的腳步聲! 3、 教師出示節奏卡,以不同的聲音和節奏模仿象媽媽、象姐姐、象妹妹的腳步聲。大鼓X — / X — / 小鼓 X X / X X / 手鼓X X X X / X X X X / 嘭 — 嘭 — 噠 噠 噠 噠 得得得得 得得得得(象媽媽) (象姐姐) (象妹妹) 4、游戲「對號入座」 師:老師出示了三張不同的節奏卡,你聽了覺得誰走在最前面?誰在中間?誰又走在最後面呢?為什麼?誰來把對應的圖片貼到節奏卡的前面。生:象媽媽走在最前面,象姐姐在中間,象妹妹在最後面。因為…… (以童話故事導入,適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口味,引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聽辨,感受出象媽媽、象姐姐和象妹妹所代表的節奏型,為進行節奏練習作鋪墊。) 5、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我們也來學學他們的走路聲好嗎?生:看節奏譜分別邊念邊模仿三種腳步聲。 6、游戲「請你 跟 我 學說 話」 師:音樂會就要開始了,動物們真在准備著。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做一個游戲。游戲開始了-------- 師:(1)今天 的 人 真多 呀 0 !生:邊拍手邊模仿。師:有誰能編一些話讓我們來學一學呢?生:找一名同學來邊,其它同學模仿。(兩到三名同學)(2)我請你們看一些圖片,你們能把圖片的內容編一編嗎?(多媒體) 二、 視聽結合、學唱歌曲 1、 創設情境。音樂會開始了,請同學們欣賞歌曲《兩只小象》。(播放MTV,教師自彈自唱) 2、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發展故事情節導入歌曲教學,在生動形象的歌曲MTV中聆聽、感受歌曲,使學生喜歡這首歌曲,激發學唱的慾望。) 3、 師:你們覺得它們倆的感情好嗎?是從那裡感覺出來的?生:它們感情感情很好!從「見面握握手」、「揚起鼻子」、「勾一勾」…… 4、唱出音符的名稱及音高。(指出三拍子節奏特點,並讓學生拍一拍) 5、找同學到前面當老師,指唱。 6、找兩名同學劃拍子。(其他同學邊欣賞邊拍手) 7、完整演唱曲譜。 8、出示音樂大師軟體學習歌詞。 9、藝術處理。 10、完整隨伴奏演唱歌曲。(根據學生對歌曲的掌握進行指導) 11、利用自製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利用身邊到處可見的廢舊材料調動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有助於建立同學們的自信心,增強表現欲,培養較強的節奏感。)三、 創編舞蹈(1)自由分組創編(2)分組表演(3)找學生點評四、團結協作、表現歌曲。 1、 師: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吧!誰來說一說你的好朋友是誰呢?請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手拉手,讓我們唱吧,跳吧。請欣賞舞蹈《兩只小象》。 2、 連續播放《兩只小象》的音樂。 師小結:天色不早了,動物音樂會就要結束了。你們看,我們也象兩只小象一樣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能更加

『陸』 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摘 要: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報告中已明確指出:要以信息化促進教育的現代化,在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突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教師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多學科的綜合學習中。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整合,對加速教育現代化、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變革音樂學習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 音樂課堂教學 應用
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一個聲情並茂、時空統一的多媒體音樂世界,引導學生去感受美、欣賞美和理解美,啟迪學生去想像美與創造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建構起「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下面結合四年級下冊《小鳥請到這里來》 一課的教學案例談一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將給音樂學科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一、應用信息技術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把學到的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只用樂譜、樂器、教材、黑板、掛圖等教學媒體授課比較單調枯燥,教彈琴教唱,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如今多媒體計算機、MIDI等現代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出現,

『柒』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內容摘要】:音樂是小學階段進行藝術教育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與內容。小學音樂教育的優劣、成敗,直接影響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將來審美素質與藝術修養水準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整體水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則正是提高這種整體水平的前提和基礎。【關鍵詞】: 培養 興趣 低年級學生【正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從何來?可以說無「樂」則無「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興趣是在活動中形成的,也通過活動得到發展」。興趣不是天生的,關鍵在於培養,只有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才能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心中,成為其心靈美好的東西和愉悅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喜歡它而使音樂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一節課是否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首先要看教師講課是否親切、生動。知識結構的合理,善於啟發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好一節課,唱好一首歌。這正像心理學中講的那樣:「凡是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對象,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吸引他們的注意。」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濃厚感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也不致於成為沉重的負擔。一、利用精美的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兒童好奇心強,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很感興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教的知識裝扮起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小故事情節,並做了小貓、小鴨子、小雞、小猴子、小狗、小青蛙等頭飾,而且在黑板上畫上情節圖,然後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頭飾圖畫貼到上面去,教具就製成了。當學生們來到我的音樂教室時,學生不由地叫了起來,孩子們臉上那種喜悅的表情以及贊許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授課時,師生活動也是輕松愉快的。我有節奏地操縱頭飾,學生自然地學叫「喵、喵」;「嘎、嘎」;「嘰嘰、嘰嘰」,學生美妙的叫聲像一隻只可愛的小貓小鴨小雞在叫一樣,聲音在音樂教室的四周回盪著,美妙極了。接著,我讓學生親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也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就這樣,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了音樂的氛圍之中。藝術是相通的,不管是美術還是音樂都是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會生活,因此我常常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於我的教學工作中。正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說:「各種藝術經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藝術領域,有時音樂會變成繪畫,有時繪畫會變成音樂」。因此,在教學中我喜歡用形式多樣的繪畫來開拓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兩只小象》時,我精心畫了背景圖為一條小河,邊上兩只微笑著的、正在用勾鼻子表現友誼的兩只可愛的小象,在前面的故事情節的鋪墊下,出示這張圖片,然後讓學生看圖說話,師:你看到的這兩只小象在干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麼佯的?生:我看到了兩只小象在勾鼻子,而且心情非常開心。看著可愛的圖片,學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內容並不由自主的學著圖片上的姿勢扮演著小象,愉悅地學習著歌曲,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可見,教具是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使一堂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採用律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不足,思維、語言各方面都處於幼兒的狀態,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並善於模仿,他們往往不滿足於僅用歌聲來表達情感,也不滿足於安靜地聽音樂,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邊唱邊動作邊欣賞。我們知道,當音樂刺激兒童聽覺,並且在他們心靈產生共鳴時,兒童便會動起來,這樣的律動是他們內心感受音樂的深化和升華。因此,身體的律動與音樂相結合是最能讓低年級學生產生共鳴,也是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手段。為了適應學生這一特點,我在音樂課上,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創編動作進行律動,一年級表演課《動物說話》這首歌的旋律節奏感很強,歌詞朗朗上口,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請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挪動起來,我也正抓住這一刻讓學生從座位上站起來,起初在熟悉歌曲之前,小朋友只能跟著音樂的節奏加上一些平時經常做的動作表演,比如搖頭,跺腳,扭屁股,聳肩膀等等,顯得特別的活潑、可愛。接著朗讀了歌詞,完了我再安排學生聽音樂看著歌詞模仿動作,這時候,小朋友的興致更加無法抵擋,紛紛學起了小雞的動作,小鴨子的動作,又學小青蛙的動作,學生興趣盎然,課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接下來我還設計了再播放一遍音樂,不唱歌詞,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即興創編律動,還可以表演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然後讓學生一個個地到講台前跳給大家看,這樣不僅順應了兒童愛動的特點,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表現欲,使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積極學習音樂,並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肯定自己,從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又例如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時,先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中尋找節奏(快點快點、大家快來),(掃掃地、刷刷牙)(爸爸、媽媽),再通過朗讀、視譜和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動作學習,使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饒有興趣地獲得了本課具有舞蹈性的節奏。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這么說,適當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有機條件。所謂情境,我認為是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和聽課的一個意境和環境。如果把學生比做演員的話,它就是一個供演員發揮想像,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師作為導演,就應千方百計地創設好這個「舞台」,因為這個「舞台」的作用實在是舉足輕重。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於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一年級教材《小青蛙找家》這一課時,我講述了一段情境:在一個美麗的大樹林里舉辦了一場隆重的音樂盛典,小動物們紛紛趕來參加了,有小貓、小狗、小猴、小松鼠、小麻雀、小象、小青蛙等等,音樂會開的可精彩了,又小松鼠的快樂跳動的舞蹈、又有小猴子的精彩的雜技表演、還有小麻雀美妙的歌聲,不過啊快樂的時光過得總是特別快,音樂盛會結束了,小動物們又回家了,這時候傳來了一聲聲哭泣聲,是誰在哭呀?原來是小青蛙呀,小貓和小狗問:「你為什麼哭呀?」……聽了這個小故事以後,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於是我就引導:「小青蛙原來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那為什麼會找不到家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森林音樂會的現場去看看吧!」有了興趣這位好老師,學生學習起來就投入多了。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我們要是能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能夠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將帶著濃郁的求知慾走進音樂的課堂。 四、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常樂理知識和技能訓練是枯燥的、乏味的,對於各方面極其活躍的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教學這些知識是完全行不通的,然而它們又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掌握好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不走彎路,提高音樂素質。面對十歲左右的小學生,我們只有寓教於樂,把理論知識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記住休止符號,我便將它比作馬路上的紅燈,見到紅燈停一停,還採用了富有童趣的語言,即老師啊是馬路上的交警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遵守交通規則了,這下學生個個表現的非常謹慎,因此在演唱到休止符的地方長的特別乾脆,達到了預計的效果。又例如為了幫助學生記住反復記號,我編出一個情景,「一輛小汽車從一個車站出發,由於他開太快了,交警叔叔罰他再返回來原來的地方重新開一次,當小汽車第二次開出時,順利的通過交警叔叔這一關,繼續往前行駛!」這樣一來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這個反復記號的作用,並且記住了這個符號。為了讓學生掌握頓音記號「·」,我讓學生把它看成一個小球,並通過拍皮球感受其彈性,這樣既記住了它的樣子,又會在演唱時注意它的彈性。再如,當學唱歌曲當中比較拗口的音調時,我讓學生用打飽嗝的方法去演唱,運用這種小朋友平時熟悉的身體反應來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使我感到驚奇是學生用這種方式演唱的句子都如此的准確和自然!對於小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幫助學生盡可能地縮短學音樂和用音樂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是一種生活的需要,音樂是與人類生活同在的。即把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總之,興趣是孩子們打開音樂聖殿的金鑰匙,也是他們遨遊音樂世界的矯鍵翅膀。引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是我們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我們應努力激發小朋友對音樂的興趣,不斷的去培養、去發現小朋友音樂方面的才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正處於朦朧狀態,啟發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為此,我們應注意用豐富的聯想創設意境,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多姿多彩的音樂情境啟發學生的體驗興趣;用感人的演唱技巧及恰到好處藝術處理,引發學生的表演興趣,設法讓學生通過間接地方式對音樂產生好奇與興趣。

『捌』 小學音樂課上如何評價學生

澄邁縣加樂中心學校 王和 成功的教育教學包括三大要素:課程、教學、評價。而評價則是影響學生潛能開發、智能開發的關鍵所在。正確評價學生,已成為現代教育關注的重點。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再單是一個等級,一個分數,而是要在體現教師對學生尊重和關愛的基礎上,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發現學生的潛能和特長,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音樂課程的學生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於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新課程理念的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形式,應該是創立多元化的課堂評價制,從多角度、多方位、多標准地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教育理論也告訴我們,只有使學生掌握客觀規律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獲得成功。那麼,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正確實施評價,才既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和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原有認識水平呢?我認為: 一、尊重、理解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評價是為了更好地改進學生的學習,促進發展。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探究創新精神。十個手指有長短,學生也是一樣,每個學生都有他獨有的一面,絕不能以統一的標准去要求學生,更不能抹殺學生的個性,要尊重他們在學習中的獨特感受。能理解學生,就是要能體驗和理解學生的情感或看法。教師在課堂上應善於應用期待的目光,激活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達到超越他現有水平的效果。其次,要善於真誠、親切、積極有效地與學生交往。 二、評價學生 1、輕松、愉快地評價 我們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某同學平時唱歌還不錯,可到全班考試時,聲音發抖,或者沒了聲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久而久之,也少了學習信心,難道我們老師能在眾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給他打個高分嗎?不,這顯然不行,要彌補考試的這個缺陷,除了平時我們要多提問這位同學,多給他些鍛煉機會,鍛煉他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我們還應改變一下考試的氛圍,這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講就更重要:比如唱歌考試,我們可以在擊鼓傳花的游戲中進行,事先也不要告訴學生考試,這樣有的孩子雖在平時不敢在眾人面前表現,但游戲玩樂了,或許就能緩解他的緊張情緒,使其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這效果不正是我們老師所追求的嗎?這時老師還可以悄悄地加以記載,事後公布分析表揚,這位同學收到這份意外的成績後,一定會對自己刮目相看,從而樹立起自信心,或許對他的將來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再如低年級考試可以把考試布置成游園場地,讓學生通過音樂迷宮、搶答、猜謎、畫畫等一系列游戲活動輕松、愉快地即考了試又學到了一些基礎實用的音樂知識。 2、綜合、全面地評價 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能力的增強,我們還可放手讓學生組織音樂會,融聲樂演唱與器樂演奏於之中,把獨唱與重唱、合唱結合考查,把獨奏與重奏,合奏的效果結合起來評價,既注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更是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對每個節目的主要組織者,將在該項成績中酌情加分。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我還結合學生參加的各種活動進行評分,這活動不僅有學校組織的,還包括社會上組織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賽、演出,我都根據情況把它記入音樂成績。 3、自我、他們的評價 (1)自我評價 發展性評價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音樂課堂上的評價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評價,使自己形成學習的積極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給自己提供表現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機會,所以在音樂課堂上應該開展自身評價,只要學生能講清自己為什麼這么評價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學唱《兩只小象》這首歌後,我請學生評價自己時,其中有一名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是:老師,我覺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對自己很滿意。這位學生雖然沒有說自己怎麼唱得好,可我已經能夠想像到,他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的態度一定是積極的,因為他已經為自己樹立了信心。 (2)小組內評價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小組內的互評也很重要,它能使學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討著去評價,培養了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同時,在小組內互評,還可以通過組內同學的鼓勵,把那些在課堂上表現不太積極的同學有效地組織起來。課堂上,我在組織學生進行組內互評時,總不失時機的去指導學生在互評時,除了要向那些課堂表現不錯的同學表示祝賀,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勵的話,去調動那些課堂表現不自信的同學。學生聽了小組內的評價後,自然而然的在心裡就形成了一種積極要求進步的想法,使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狀態。 三、批評學生 古語說:忠言逆耳利於行。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往往少不了批評這種方式,並且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批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懂得道理,改正錯誤,因此批評學生時,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准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巧妙使用委婉的批評語言,才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讓忠言不再逆耳。 1.讓學生震撼 現代教育處處提倡以人為本。在批評學生時,我們也要遵循這一理念,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要看到他們之間的個性差異,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勢利導。如對性格內向、敏感、疑慮心較重的學生,我們可用提醒、啟發或提問之類的語言與學生交談,也可用微笑、眼神等體態語言暗示性地批評學生。對於性格外向、反應較快、脾氣暴躁的學生,則可採用商討式的語調平等地和學生交流,循序漸進,心平氣和地把批評的信息傳遞給他們,讓他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逐步做到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不斷取得進步。 2.讓學生溫暖 教師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師生之間存在著一種朋友式的關系,這樣你就會用心去說服、教育學生。批評學生要充滿愛心,有強烈的責任感,學生才會接近你,理解你,樂於接受你的批評。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只有處處流露出對學生溫暖的關懷和無私的愛,充分信任學生,學生才會敞開心扉,跟你說真話,接受你的批評指正。 3.讓學生誠服 教師批評學生時,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注意分寸和尺度,說話要留有餘地,必要時可先用表揚代替批評的方式。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小學生更不例外。在批評前先表揚他,讓學生明白,老師不但看到了他的缺點,也看到了他的成績。這樣,學生便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改正自己的缺點,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無論是理解、尊重、激勵、批評,都不應該拘於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

閱讀全文

與兩只小象小學音樂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