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音樂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音樂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發布時間:2021-02-27 13:49:54

⑴ 如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 通過平日教學,以及在外校聽課的觀察,我認為產生個體差異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學會家庭背景、智力基礎差異較大。2、教師存在理念誤區,默許分化現象。總認為個體差異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人為改變不了的。這想法,實際上就默許了差距,導致差異變大。3、教學內容多,為趕進度,就沿襲了老例備課上課,顧不上關照全體學生。4、備課忽略學情和差異,很少在備課時考慮本班的實際情況,也就忽略了個體差異。 改變這種現狀,應才能夠以下入手。 首先,在教學設計上要關注學生差異。《新課標》的理念之一就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備課中,不僅要備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備學生。因為一個班的學生雖然年齡層次、智力發展水平相當,但在這些共性之外,我們還必須看到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所以作為教師既要注意學生的共同點,更要時十分關注、研究學生的特殊性,並根據這些確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讀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 二,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差異。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雖然在教學設計上已經充分預想了學生的差異,但是,由於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的動態生成的特點,必然會有一些情況在預想之外。這就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學機智,根據學生差異的客觀現實來組織教學,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教學方式的轉變,有利於 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在學習方式上尊重學生差異。尊重學生獨立思考,就要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習方法的出現。給與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同時教師要認同各種想法,這樣不同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發展。 四,依據學生差異設計練習。教師要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水平學生都有是收獲,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差異發展。考慮學生差異不是消極被動的適應學生差異,而要力求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而不是帶來更大的壓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曾強學習自信心。 五,承認學生差異,適度教學評價。評價學生不能單純的以成績喂指標,要多方面考查學生。包括知識技能的掌握、獨立思考的能力、分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動手操作的能力等。評價中主張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歸根結底是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對學生的評價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做出有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採取分層多維的評價方法,是促進學生差異發展的重要前提。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個性發展,潛能激發。

⑵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一、 尊重生命個體差異,引導學生分層探索既然把學生看作一個生命個體,那麼,生命之間必然存在眾多差異。無視這些差異,即無視生命的存在。傳統教學的一個重要缺憾,便是學生差異意識的失落,以至於教師盲目加重每一類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得面向全體的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鑒於這樣的認識,數學課堂教學就首先應該承認並尊重每位學生的個別差異,體現新課標中的精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二、肯定生命內在潛力,鼓勵學生放手研究。傳統的課堂教學把學生看作一個單純接受的容器。一方面,由於反復的進行機械接受與模仿訓練,學生的負擔日益加重;另一方面,由於是純粹的接受,學生的主動性被嚴重壓抑,因此,課堂教學的效率十分低下。久而久之,還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教學就是教師講授,學生接受;學生的知識就是教師給予的,學生自身沒有任何潛力可言。這無疑是否定了學生作為生命的主體地位。現代教學論認為,每位學生都有潛力,教師的作用僅僅是激發這種潛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力求突現學生生命的主體地位,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其內在的發展潛力,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三、展望學生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個體技能。以前的教學著眼點,除了知識的積累,就是技能的掌握。但僅僅這一些,就能滿足時代對學生發展的要求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知識的積累、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一味偏面的追求,只會過分的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對其未來的發展卻收效甚微。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學習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已成為當前極為推崇的教育理念。

⑶ 談談如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更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現實教學過程設計中,根據所教學生的各種特點、現實生活環境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學生的興趣、知識基礎、認識特點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作為安排學生學習活動和選擇教學策略的依據,達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多種媒體——黑板、掛圖、實物、幻燈、投影、視聽光碟、計算機等教學媒體,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轉換的規律,形成有張有弛、變而有序的教學節奏。通過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通過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合作, 形成學生在基礎和心理上對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絕對或相對優勢,從而使學生能夠迅速、徹底、愉快的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並為學習新的內容開辟道路,指出途徑。我們老師應根據學生認知心理特點及記憶規律,科學地實施課堂教學,讓學生及時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分層策略、保護學生興趣策略,多加引導,指導學生學習,及時檢測,當堂鞏固,達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中,我們既要向他們提出具體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過高。總之,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充分關注學生諸方面的差異,盡可能照顧到每一個群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達到一種亢奮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的課堂必須「藝術化」,將課上得生動、活潑、有趣,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否則,就會顧此失彼,使一部分學生被遺棄到「未被關注區」,影響課堂整體效果。願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承認差異的客觀存在,接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了解學生的學習差異,善於去發現種種差異,並根據學生的特點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設法縮小差異,超越差異,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教學,「處方教學」,有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⑷ 教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有哪些差異

人本生而各異,在多元社會中,我們需要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以及有不同喜好的人,在社會上扮演不同角色,各展所長。因此,從教育界的關注點出發,了解「學生個體差異」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無論我們承認接受與否,差異都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客觀存在。
一、關注差異,一種寶貴的課程資源
我國正處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時期,課程資源的重要性也隨著課改的深入而突顯出來,學生個體差異是課程資源這一觀點的提出是從學生的角度來研究和開發課程資源的。以學生為本關注差異,這不但符合個性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課改的理念,並且具有教學實踐的現實可行性。我們要正視差異,並且認識到這種差異所蘊涵的對課程、教學的動力之源,就像水位差中蘊涵著水力資源,氣壓差中蘊涵著風力資源一樣,學生個體差異也蘊涵著可供開發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有利於新課程的實施與生成的各種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因素與條件。學生個體差異具有與教師、教材、教具等課程資源不同的性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生個體差異具有素材性課程資源的特點
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其特點是作用於課程,並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學生個體差異具有素材性課程資源的特點。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生可以通過個體差異進行過濾、對比、篩選,然後再加以同化或內化,成為自己所特有的,這時候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已經不完全是老師或課本上所教授的內容了,差異已經對學習產生新的影響及遷移。由此看來,學生個體差異可作為素材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作用。
2.學生個體差異具有隱性課程資源的特點
根據存在方式,學生個體差異也具備隱性課程資源的特點。學生個體差異的作用方式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它們不能構成教育教學的直接內容,但是它們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起著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某些差異以隱蔽的形式存在於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各種學習資料、日常生活所建構的知識結構中,是一種看不見的重要的隱性課程資源。學生在這種隱性課程資源中學到的東西常常比在正規課程里學到的知識要多得多。所以,學生個體差異作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更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3.從課程資源的載體形式來看學生個體差異
從課程資源的載體形式來看,學生個體差異既屬於生命載體形式又分屬於非生命載體形式。學生個體差異是一種主要以素材性課程資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現形式,也就是說總是以一定的物化載體形式而表現出來的。能夠提供課程素材的學生也可以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作為生命載體形式的課程資源具有內生性,即它可以能動地產生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教育價值。在現代信息社會,不少學生也具備了與他們的老師同步吸納新知識的能力,作為這種具有內生性的課程資源的主要生命載體形式之一,他們自身創造性智慧的釋放和創造性價值的實現,也會成為推動課程教學和改革不斷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尊重差異,形成正確的差異觀
當前,在如何對待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問題上,根據各種觀點的不同側重,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四種差異觀:一是適應觀,這種觀點假設在學習起點上、一般能力和各種特殊才能上均有很大差異,教學中要適應這種差異依據學生的能力傾向,施以相應的教學。持這種觀點的人提倡採用能力分班,分流教學等措施,以減少同一班內學生間的差異程度。二是發展觀,這種觀點假設學生間的差異起因於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個性特徵,主張在課堂教學中不是要減少甚至消除學生間的差異,而是要注意並發展學生的個性。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總運用非同步學習等教學策略,來滿足各個學生的需要。三是適應-發展觀,這種觀點介於上述兩種觀點之間,它強調所有的學生都應該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最大限度的進步。這種觀點在我國佔主導地位,並依此展開了大量的分層遞進教學。四是超越觀,這種觀點是許潔英在其博士論文中提出的,她認為「在承認差異存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超越個體差異,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即樹立超越性教學觀,就是我們努力的新方向」。
我們應該審視已有的差異觀,借鑒其合理的地方,擯棄其缺點,建立「從差異出發,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差異,從開發資源的角度引導差異共享,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實現學生的差異發展」的觀念。這里的「開發」,既是一種正確的導引,又是一種必要的校正;既是一種激勵,又是一種呵護;既是一種期盼,又是一種提升。開發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夯實基礎全面發展的條件下,樹立鮮明的個性旗幟,讓每個學生在身體強健、心靈充盈的起點上實現自我的持續發展。
三、利用差異,讓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1.分析差異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基點
學生個體差異是教學的起點,也是課程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教學總是根據學生的已有水平進行,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之上獲得應有的發展,一切有效的教學都必須建立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差異的基礎上。作為教學活動的起點和前提,學生個體差異對於個體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其次,影響著個體對外界影響的選擇。外界影響並不是自發地進入個體的活動領域,而是個體依據不同能力和需要進行選擇。
2.利用差異可以增加課堂活力,促進學生發展
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生機和活力可能來源於教師精湛高超的教學藝術,可能源於學生對教學活動的積極主動的參與,也可能源於引人入勝的教學內容,而學生豐富的差異性、獨特性也是它的重要動力之源。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教學的活力取決於學生有無個性,正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豐富的差異性表現,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倘若學生是無特色、無特長、無思想、無個性、無差異的個體,那麼,課堂教學就極易變得死氣沉沉,缺乏生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對學生差異的認識和態度,不僅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特表現,而且要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利用差異來增加課堂的活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當這些差異在課堂上被展示出來,相互碰撞時,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真實的交流就發生了。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合理性存在,是一種資源,利用得好,確實可以轉化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推動力量。

⑸ 如何處理好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有效提高課堂效益求答案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有效提高課堂效益
焦作市修武縣周庄中學王小民
有人說黃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顆沙粒;綠葉如雲,尋不到完全相同的一雙葉片。這些自然現象都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既具有多樣性又存在著差異。學生群體由於先天的素質和後天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的不同,也存在著差異性和豐富性,真可謂人海茫茫,教海無邊,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很難找到適合任何學生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很自然的想到:通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來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自孔子以來,便有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宋代朱熹在《論語》的註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新的課程標准指出,物理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物理,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物理,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現行的教學方式為傳統的平行分班,由於學生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個班級里人數較多,如果按中等學生的水平授課,長期下來,必然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優生學習沒動力,冒不了尖,後進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給物理的學習帶來困難,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個體差異,分層教學,培優扶差對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很大的意義。
一、從教學設計上關注學生差異
《新課標》的理念之一就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備課中,不僅要備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備學生。因為一個班的學生雖然年齡層次、智力發展水平相當,但在這些共性之外,我們還必須看到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作為教師既要注意學生的共同點,更要十分關注、研究學生的特殊性,並根據這些確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水平,探尋適合不同學生學習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合理組織教學材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順利實現知識、能力、情感的遷移。所以教師應在吃透教材、大綱的情況下,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設計好分層次教學的全過程。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於共同目標,哪些屬於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還應有具體的要求,如對優等生要設計些靈活性和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求學生能深刻理解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中等的學生設計的問題應有點難度,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發展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多給予指導,設計的問題可簡單些,梯度緩一點,能掌握主要的知識,學習基本的方法,培養基本的能力。
二、從教學過程上考慮學生差異
荷蘭物理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教師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採用:低起點,緩坡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彈性教學。為了能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將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優等生回答,簡單的問題優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中的問題回答的機會讓給成績中等的學生學生,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均等參與課堂活動,便於激活課堂。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再給他們以適當的引導。對成績中等的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深入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幫助他們解答疑難問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精神,讓他們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慾。對於優等生在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思考探索,領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並歸納出一般的規律與結論,再引導學生變更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變式探求。對優等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師的導,貴在指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進而向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互動、平等對話、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中教師不能固守師道尊嚴,高高在上,應當與學生特別是有個性差異的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雖然,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已經充分預想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但是,由於學生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的動態生成的特點,必然會有一些情況在教師的預料之外。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不斷培養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善於利用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使學生的差異成為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教師善於利用這些鮮活的資源生成教學活動,真正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和學生共同構建互相學習的平台,進行生成性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從心裡真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教學方式的轉變,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從學習方式上尊重學生差異
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在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會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來獲取知識。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選擇,尤其是注意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他們通過自主選擇享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並從中學會取捨,學會總結和積累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引導深處個性化學習,還能為物理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生成性的課程資源,通過學習過程的交流與互動,達到取長補短、思維碰撞、共同發展的目的。
四、從練習設計上依據學生差異
新課標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物理,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物理,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練習要有層次,要力求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各自練習帶來的愉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分層練習、作業的意義在於強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反饋、矯正,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把所理解的知識通過分層練習轉化成技能,反饋教學信息,對各層學生進行補償評價和發展訓練,達到逐層落實目標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在備課時,針對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精心設計編排課堂練習、作業,或重組教科書中的練習、作業,或重新選編不同層次的練習、作業,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練習、作業,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題型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在選編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作業時,必須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勵個體發展的原則。通俗點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在保證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習題綜合與技巧分三個層次。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做基礎性練習、作業;成績中等的學生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優等生做基礎練習、作業和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
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反饋,要及時指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當面評講,發現問題及時改正,指導他們反復訓練,真正掌握;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採取抽查、提示引導。
五、從教學評價上承認學生差異
成功的教學評價與反饋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有力手段。差異性評價不同於傳統的橫向比較,而是以不同標准來衡量各層次的學生,更多地注重各層次學生是否達到本層次的目標。為此,教師應做到對學困生採用表揚評價,尋找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點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學優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准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我。這樣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讓其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體驗收獲,體驗自信。激發了每個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增強他們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內驅力。
總之,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充分關注學生的差異,盡可能照顧到每一個群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達到一種亢奮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的課堂必須藝術化,將課上得生動、活潑、有趣,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否則,就會顧此失彼,使一部分學生被遺棄到未被關注區,影響課堂整體效果。願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承認差異的客觀存在,接納孩子的學習差異,尊重孩子的學習差異,了解孩子的學習差異,善於去發現種種差異,並根據孩子的特點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設法縮小差異(必要時亦可擴大差異),超越差異,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教學,處方教學,有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⑹ 如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發展

在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我們的做法是從兩方面人手:一方面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差異;另一方面是在評價的過程中體現個體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在做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以及個性的基礎上,在教學教程中,根據教學內容,我們採取了體能分組法、技能分組法、友伴分組法、愛好分組法等組織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練習效率。
體能分組法是指按學生個人身體的能力相近的那部分學生分為一組進行教學活動的分組方法。這種方法對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受益,起到保證作用。我們過去不論什麼教學內容都習慣於按學生的自然排隊分組,學生按身高依次排列,這樣每組里學生身高的差距大,身體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過去在進行課堂教學練習時,經常給學生造成「吃不飽」和「吃不消」的現象。現在我們課堂上採取了體能分組等多種形式以後,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各盡所能,確保了每一個學生受益。
技能分組法:是指按學生對某一活動內容的學習,在掌握技術和活動能力相近的情況下分為一組,從事練習活動的分組方法。這種方法對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術,提高運動能力方面,確保了每一個學生受益。過去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認知上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在一節課上統一學生的練習內容,統一的動作,統一的教學重點、難點,這不符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所以我們把學生按技能分組,引導學生,切合實際地建構技能,這才能確保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發展。
愛好分組法是指按學生的個人愛好,把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分為一組,進行活動的形式。這一分組有一個前提,即學生的愛好是在學校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這種分組能盡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也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了解學生喜愛「玩」什麼,有多少種需求,按需求設計課程。
友伴分組法是指按學生之間的性格感情,友情相近的一些學生分為一組進行活動,練習的組織形式。這種分組對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較大作用。
這些分組方法,要根據活動練習的內容來選擇。比如,教學比賽,就不能採取體能分組。我們的實驗證明,一方面沒有任何一種分組形式,適用於所有活動內容;另一方面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體現個體差異,為了發揮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我們結合評價工作,充分的關注、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
我們過去習慣於在每學期某個單元教學結束後,對學生的技術或能力進行一次測試。以此作為學生的學科成績,這樣的終結性技術與技能的評價,忽視了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不利於學生的發展。我們在實驗中改革了評價方法,採取多元的評價手段,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到活動中的情感投入,從學生的學習方法到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從學生的技術掌握情況到學生的活動能力進行綜合性的評價,我們把評價的過程和結果,作為了解學生有關情況和促進發展的一種手段。並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作用,為以後確立課程目標收集有利的依據。
具體作法。教師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學科成績記錄卡,卡片上設有體能成長記錄欄,機能發展情況欄,技術能力提高程度欄,情感表現欄,身心適應能力欄等,中學階段體育學習情況。在評價每個學生學年和學期的學科成績的尺子。因為,只有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才能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評價要體現質和量的統一,評價的方式要做到過程與結果的統一,我們的做法是從開始到最後中學畢業,從每節課表現到每一個學期的成績,整個過程進行跟蹤評價。

⑺ 在教學中如何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

教學中如何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
一、不放棄每一位學生
有經驗的老師都清楚,班裡的學生哪怕是一年級的學生都知道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教師的期望是怎樣傳給學生並被學生「領會」的呢?除了語言渠道之外,還有一條很重要的潛意識的途徑,教師心理往往回不自覺地通過表情、手勢、姿態等傳遞給學生。比如同是注視學生,對優秀學生教師目光往往流露出贊賞和期待;對待進生則往往包含著警告、批評、失望。又如教師的動作,對優秀生拍肩摸頭,給予鼓勵,對待進生則可能推推搡搡,因冷淡而造成厭棄,教師的這些體態語言背後的心理都會被學生覺察到。因此,教師僅僅做到避免對待進生漠不關心或苛求、訓斥等做法是不夠的,還應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期望,在學生眼中,教師是最值得依賴的,教師一個充滿贊賞的眼神,一個飽含愛意的動作,一句透著期盼的話語,都會燃起學生心中的希望。
二、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
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於這些學生進行及時鼓勵,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在評價時,可以對這些學生採用「推遲判斷」的做法。對於學有餘力並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和思維空間,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採用小組教學方式,關注差異,促進發展。在小組活動中,通過討論、交流、使層次不同的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在小組教學中,教師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導,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避免出現少數反應靈敏,基礎較好的學生積極主動,而反應較慢,基礎薄弱的學生消極被動的局面。
我們在教學中只要能愛護和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就能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 學會角色互換
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自我角色的變換,只有通過各種定位體驗,教師才會切實感受到每一位學生(或某一群體學生)的實際需要。
1、做學生的「同學」。學生天真活潑,熱情好奇,他們總希望教師是他們思想、志趣上的朋友,為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感情,傾聽每個學生的心聲,為學生保守私人秘密,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多與學生進行「心理位置交換」,以平等的態度待人處事。作為教師,對自己的行為要經常反省,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做得不恰當、不公正的地方,多與學生溝通,以真誠換真誠。
2、做學生的「學生」。古人雲:「教學相長」。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他們知道的有些方面老師可能都不了解,教師也應向學生學習,使學生對教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誠實好學精神油然而生敬意,有的學生還會為自己有資格做老師的「老師」而樹立信心。
四、寬松的教育氛圍
寬松的教育氛圍有利於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個性發展,有利於學生潛在能力的顯現,教師要多為學生創設寬松的教育氛圍,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與爭論,不搞一刀切,倡導一種寬松自主的氛圍。

⑻ 如何處理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

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和對每一位學生的關注,是所有學科教學的基本原則。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努力使全體學生達到數學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這既是數學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又是數學活動的落腳點。 但同時我們又必須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生的經驗差異、發展差異、性別差異、學習風格差異等,使學生在體中表現為多元化人格,形成了個體差異,出現差異並不可怕,面對客觀事實我們要尊重差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差異。 那麼如何處理好它們二者之間的關系呢 ?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教師要留意觀察學生學習的特點,為分層教學打基礎。 教師可以通過談心,家訪,以及日常的教學活動來觀察、、了解學生,弄清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策略等方面的發展水平,以及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學習動機等方面的情況。這是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教學的基礎。
二、針對差異,合理分層、搭配。 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合理分層、搭配。我們可以根據班級情況,把全班分成3個大組,A組由成績優秀的學生組成,B組成績中等的學生組成,C組成績較差的學生組成,在每大組再分成3個平行小組,同小組間評比競爭,A組的3個小組對應幫扶C組的3個小組。
三、分層確定教學目標。 我們在備課時,可以根據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和發展能力,確定不同類型的學生應該達到的教學目標,並設計相應的教學流程。
四、分層教學,小組合作。 在教學活動中的問題情境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都要盡可能地讓所有的學生參與,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每位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同時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對這些學生進行及時鼓勵,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討論、交流、使層次不同的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在小組教學中,教師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導,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避免出現少數反應靈敏,基礎較好的學生積極主動,而反應較慢,基礎薄弱的學生消極被動的局面。
五、分層作業。 作業分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較高要求三個檔次。對C組同學可以適當增加作業量,加強雙基訓練,使之得到充分的發展。對B組的同學注意作業的精煉和典型的選擇,對A組同學可以放手,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而教師更加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從面向全體到關注個體,最終實現教學優化。

⑼ 淺析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論文摘要:
我國正處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時期,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要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相互之間存在著差異,把學生個體差異作為一種寶貴的課程資源,我們要研究差異,尊重差異,利用差異。
人本生而各異,在多元社會中,我們需要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以及有不同喜好的人,在社會上扮演不同角色,各展所長。因此,從教育界的關注點出發,了解「學生個體差異」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無論我們承認接受與否,差異都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客觀存在。
一、關注差異,一種寶貴的課程資源
我國正處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時期,課程資源的重要性也隨著課改的深入而突顯出來,學生個體差異是課程資源這一觀點的提出是從學生的角度來研究和開發課程資源的。以學生為本關注差異,這不但符合個性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課改的理念,並且具有教學實踐的現實可行性。我們要正視差異,並且認識到這種差異所蘊涵的對課程、教學的動力之源,就像水位差中蘊涵著水力資源,氣壓差中蘊涵著風力資源一樣,學生個體差異也蘊涵著可供開發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有利於新課程的實施與生成的各種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因素與條件。學生個體差異具有與教師、教材、教具等課程資源不同的性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生個體差異具有素材性課程資源的特點
素材性課程資源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因素,其特點是作用於課程,並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學生個體差異具有素材性課程資源的特點。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生可以通過個體差異進行過濾、對比、篩選,然後再加以同化或內化,成為自己所特有的,這時候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已經不完全是老師或課本上所教授的內容了,差異已經對學習產生新的影響及遷移。由此看來,學生個體差異可作為素材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作用。
2.學生個體差異具有隱性課程資源的特點
根據存在方式,學生個體差異也具備隱性課程資源的特點。學生個體差異的作用方式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它們不能構成教育教學的直接內容,但是它們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起著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某些差異以隱蔽的形式存在於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各種學習資料、日常生活所建構的知識結構中,是一種看不見的重要的隱性課程資源。學生在這種隱性課程資源中學到的東西常常比在正規課程里學到的知識要多得多。所以,學生個體差異作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更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3.從課程資源的載體形式來看學生個體差異
從課程資源的載體形式來看,學生個體差異既屬於生命載體形式又分屬於非生命載體形式。學生個體差異是一種主要以素材性課程資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現形式,也就是說總是以一定的物化載體形式而表現出來的。能夠提供課程素材的學生也可以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作為生命載體形式的課程資源具有內生性,即它可以能動地產生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教育價值。在現代信息社會,不少學生也具備了與他們的老師同步吸納新知識的能力,作為這種具有內生性的課程資源的主要生命載體形式之一,他們自身創造性智慧的釋放和創造性價值的實現,也會成為推動課程教學和改革不斷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二、尊重差異,形成正確的差異觀
當前,在如何對待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問題上,根據各種觀點的不同側重,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四種差異觀:一是適應觀,這種觀點假設在學習起點上、一般能力和各種特殊才能上均有很大差異,教學中要適應這種差異依據學生的能力傾向,施以相應的教學。持這種觀點的人提倡採用能力分班,分流教學等措施,以減少同一班內學生間的差異程度。二是發展觀,這種觀點假設學生間的差異起因於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個性特徵,主張在課堂教學中不是要減少甚至消除學生間的差異,而是要注意並發展學生的個性。持有這種觀點的人總運用非同步學習等教學策略,來滿足各個學生的需要。三是適應-發展觀,這種觀點介於上述兩種觀點之間,它強調所有的學生都應該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最大限度的進步。這種觀點在我國佔主導地位,並依此展開了大量的分層遞進教學。四是超越觀,這種觀點是許潔英在其博士論文中提出的,她認為「在承認差異存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超越個體差異,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即樹立超越性教學觀,就是我們努力的新方向」。
我們應該審視已有的差異觀,借鑒其合理的地方,擯棄其缺點,建立「從差異出發,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差異,從開發資源的角度引導差異共享,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實現學生的差異發展」的觀念。這里的「開發」,既是一種正確的導引,又是一種必要的校正;既是一種激勵,又是一種呵護;既是一種期盼,又是一種提升。開發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夯實基礎全面發展的條件下,樹立鮮明的個性旗幟,讓每個學生在身體強健、心靈充盈的起點上實現自我的持續發展。
三、利用差異,讓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1.分析差異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基點
學生個體差異是教學的起點,也是課程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教學總是根據學生的已有水平進行,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之上獲得應有的發展,一切有效的教學都必須建立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差異的基礎上。作為教學活動的起點和前提,學生個體差異對於個體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其次,影響著個體對外界影響的選擇。外界影響並不是自發地進入個體的活動領域,而是個體依據不同能力和需要進行選擇。
2.利用差異可以增加課堂活力,促進學生發展
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生機和活力可能來源於教師精湛高超的教學藝術
,可能源於學生對教學活動的積極主動的參與,也可能源於引人入勝的教學內容,而學生豐富的差異性、獨特性也是它的重要動力之源。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教學的活力取決於學生有無個性,正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豐富的差異性表現,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倘若學生是無特色、無特長、無思想、無個性、無差異的個體,那麼,課堂教學就極易變得死氣沉沉,缺乏生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對學生差異的認識和態度,不僅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特表現,而且要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利用差異來增加課堂的活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當這些差異在課堂上被展示出來,相互碰撞時,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真實的交流就發生了。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合理性存在,是一種資源,利用得好,確實可以轉化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推動力量。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許潔英.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研究——從適應到超越[D].蘭州:蘭州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8.
[3]韓華球.現代課堂教學中學生個別差異研究的特點和趨勢[J].課程·教學研究,2000,(04).
[4]曾繼耘.學生個體差異:研究方法與基本結構[J].課程·教材·教法,2006,(03).
[5]曾繼耘.論差異共享的課堂教學策略[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04).[6]程向陽,周鴻敏.論學生差異資源的教育學價值[J].理論探討,2005,(09).

閱讀全文

與音樂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