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保衛黃河曲式分析
這首歌採用了民間打擊樂節奏和廣東獅子舞音樂旋律為素材,使歌曲顯得明快、豪放、音樂形象分外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全曲採用了進行曲體裁、以短促跳動、振奮人心的音調,響亮的戰鬥口號,鏗鏘有力的節奏,以快速大跳的動機和逐步擴張的音型,使歌曲充滿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畫了游擊健兒端起土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在青紗帳里、萬山叢中,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斗的壯麗場景。
《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在六十年代後期,還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輪唱,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恰似黃河的波濤滾滾奔流,勢不可擋。輪唱時「龍格龍格」的人聲伴唱,聽來變化無窮,情趣橫生,增強了生動、活躍、樂觀的氣氛。
巧妙地隱喻了抗日武裝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於匯成了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它將壓倒一切敵人,顯示了英雄民族的偉大氣魄。輪唱之後的一大段器樂間奏,不僅渲染了氣氛,刻畫了形象,又為結束段轉向高潮作好了鋪墊,使結束段更凸顯了中國人民誓將侵略者消滅干凈的堅強決心。
《保衛黃河》是鋼琴協奏曲《黃河》的第四樂章,採用自由變奏曲式寫成。其結構:引子+主題+變奏+變奏Ⅱ+變奏Ⅲ+變奏Ⅳ+變奏Ⅴ+變奏Ⅵ+變奏Ⅶ+插部+變奏Ⅷ(尾聲)。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體現了中國傳統風格,以標題性組曲的形式寫成。今天,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已沖出國門,成為一部在世界范圍內音樂會舞台上經常演出的曲目。
電子琴合奏曲《保衛黃河》更是動人,全曲共分四個聲部,音色分別是鋼琴、鋼琴、弦樂、低音弦樂。此曲共有七大章。要求演奏者同時彈奏不同的音符來完成合奏。因此需要演奏者團結合作。
(1)小學保衛黃河音樂教材分析擴展閱讀: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創作生活約10餘年,共作歌曲數百首(現存250餘首),大合唱4部、歌劇1部、交響曲2部、管弦樂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鋼琴等器樂獨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創作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是多種多樣的群眾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現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採用號召性、戰斗性的進行曲形式的《救國軍歌》《青年進行曲》《保衛盧溝橋》和《到敵人後方去》;有具體展示人民戰爭壯美的戰斗圖景、將抒情性與鼓動性或描繪性與概括性結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擊軍》和《反攻》;
有表現工農群眾的勞動生活、採用特定的勞動音調和節奏寫成的《頂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們開》;還有為抗戰中的婦女、兒童寫的《只怕不抵抗》《祖國的孩子們》和《三八婦女節歌》等等。
在這些群眾歌曲中,冼星海根據不同內容,創造具有不同個性特徵的音樂形象,或以具有沖擊力的節奏和挺拔高昂、富於稜角的旋律,表現激昂慷慨的情緒和威武豪壯的氣勢;或以氣息寬廣的旋律、舒緩沉著的節奏和抒情含蘊的音調,體現革命人民豐富的內心世界。
『貳』 <<保衛黃河>>的賞析
《黃河》簡介
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殷承宗、儲望華、劉庄等鋼琴家作曲家根據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改編創作的鋼琴協奏作品。整部作品由四個樂章組成。
首樂章《序曲——黃河船夫曲》
樂隊首先全奏急速的下行音調,將一幅烏雲滿天,狂濤拍岩,黃河船夫在暴風雨中搏鬥的畫面展現在人們面前。樂曲以船夫號子貫穿全曲,採用一領眾合的形式,展現了黃河船夫與驚濤駭浪搏鬥的情形,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經過鋼琴的華彩樂段,出現了一段開闊而舒展的旋律,表現了勝利到達彼岸,輕松愉快、充滿希望的心境。
最後,緊張激烈音調重現,象徵要取得最後的勝利還需要繼續戰斗。
第二樂章《黃河頌》
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緩慢庄嚴的旋律,引出鋼琴的反復陳述,呈現出黃河與中原大地的山河美景,音樂運用上行的旋律和漸強的力度達到高潮,彷彿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以及涌現出的民族英雄的贊頌。
鋼琴鏗鏘有力的和弦奏出樂曲雄偉的結束部分;銅管樂奏出義勇軍進行曲的音調,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覺醒。
第三樂章《黃河憤》
《黃河憤》以《黃水謠》的曲調作骨幹,中間插入《黃河怨》的材料,全曲結構宏大,情緒多變化且富於深度。
清脆的竹笛奏出陝北地區質朴寬闊的引子旋律,鋼琴輕快地奏出具有民族風格的主題(《黃水謠》的曲調),並由樂隊做進一步的發展,音調流暢抒情,親切動人,表現了黃河兒女在這美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自得其樂的情景。
鋼琴深沉壓抑的和弦與銅管樂的阻塞音表現了祖國大好河山被日寇踐踏,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黃河怨》的部分曲調)。但這悲痛的音調中蘊藏著力量,充滿了義憤填膺的情緒。
隨著音樂情緒的逐漸高漲,鋼琴奏出了象徵悲憤、反抗的旋律,激勵著人們決心和敵人血戰到底。
最後,樂隊以輝煌的氣勢再現《黃水謠》的音調,表現了黃河滾滾的怒濤,中華民族的悲憤和苦難。
第四樂章《保衛黃河》
引子是由銅管樂奏出的充滿號召性、戰斗性的音調。
鋼琴的華彩樂段之後,出現了《保衛黃河》的主題,表現了中華民族前赴後繼英勇不屈的獻身精神。
隨著樂曲的不斷發展,音樂展開了一幅幅抗戰的壯烈畫面。音樂此起彼伏,當《東方紅》主題出現時樂曲達到高潮,這是對毛澤東思想和人民戰爭偉大勝利的謳歌。(版本一)
尾聲中,樂曲巧妙地把《保衛黃河》和《東方紅》的主題音調結合在一起,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參考資料:http://artsky.sdau.e.cn/news.php
回答者:brokenmachine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6-19 13:21
《革命》是1831年9月,堅持了十個月的華沙革命,被沙俄軍隊血腥鎮壓。當時,肖邦正在赴西歐的途中。惡耗傳來時,他幾乎到來瘋狂的地步。肖邦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灌注在音樂中,寫出了這首著名的練習曲。
這是一首單一形象的音樂作品。全曲自始至終貫穿在憤怒激越和悲痛欲絕的情緒之中。整個音樂形象是通過左手奔騰的音流和右手剛毅的曲調向結合體現出來的。這首作品雖然前後連貫,一氣呵成,但它仍然有著許多細微的變化。
練習曲從不協調的屬九和弦開始,引出了一連串洶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音樂出現得十分突然,因此,給人的印象十分強烈。它好像是肖邦內心感情的總爆發。
接著,左右手同時並進,兩道音流奔騰不羈,猶如千軍萬馬、好浩浩盪盪。突然間高音部出現了一個剛毅的曲調,它清澈、明亮,好像是沖鋒陷陣的角號。這段音樂除了表現肖邦內心的憤慨和焦慮之外,還包含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它彷彿是憤怒中的抗爭,痛苦中的掙扎。
音樂在展開中,越來越趨向緊張,一系列的轉調和變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練習曲的高潮處是一個勝利凱旋的形象,它彷彿是在嚴峻的現實面前的片刻幻想,但又不是詩情畫意的遐想,而是對華沙起義爆發一瞬間的回憶。
在接近結尾的時候,音樂由強到弱,出現了一個悲傷的音調。它象哭泣,悲悲切切;又象訴說,發自肺腑。然而它的背景仍然是起伏洶涌的瀾濤。這肺腑是肖邦對整個命運的哀哭。
樂曲的結尾又回復到自豪、剛毅的形象。音樂在很強的力度下,從高音向低音沖擊,並且左、右手八度同奏,氣勢逼人。最後,在特強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調的主和弦,它象徵著肖邦內心的滿腔仇恨和對革命勝利的信念。
『叄』 1.欣賞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分析音樂作品的民族特徵及作者的創作個性。 2.欣賞歌曲《保衛黃河》
引子是由銅管樂奏出的充滿號召性、戰斗性的音調。
鋼琴的華彩樂段之後,出現了《保衛黃專河》的主屬題,表現了中華民族前赴後繼英勇不屈的獻身精神。
隨著樂曲的不斷發展,音樂展開了一幅幅抗戰的壯烈畫面。音樂此起彼伏,當《東方紅》主題出現時樂曲達到高潮,這是對毛澤東思想和人民戰爭偉大勝利的謳歌。(版本一)
尾聲中,樂曲巧妙地把《保衛黃河》和《東方紅》的主題音調結合在一起,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