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初中音樂幾種教學方法
新的教學理念提出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感受與鑒賞,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為首要的基本理念,要求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動力,以面向學生全體為主,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科綜合,寓思想教育於與課堂教學之中。下面是我對如何上好初中音樂課談一談我自己的見解。
一、運用肢體語言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
肢體語言屬於非言語性的語言,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肢體變化和體位變化而構成的一個視像符號系統,是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達對音樂感受的一種方式,雖然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有時可以收到文字語言無法表達的效果,它既能表達情感態度,又能引發人的形象思維。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合理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靈感,使學生具有豐富的想像力,還可以使學生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和審美情趣,並且通過身體的律動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意思,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如我在上一年級《大雨小雨》的時候,我讓同學們把手舉過頭頂左右搖擺來表示大雨,把手放到胸前左右搖擺來表示小雨,讓學生邊唱邊做。這樣不僅幫助我們改善了低年級自律性差的現象,同時根據歌曲的意思加上相應的動作,更加有助於學生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通過表演與律動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寓教於樂,對促進學生全身心健康發展、塑造創造型人才起到推動作用。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上好音樂的入門課,教師應根據兒童好動、愛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觀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每首歌曲都編成律動來滿足兒童活潑好動這一天性。教律動時,教師要打破以往「教師編、學生做」的模式,因為這種機械式模仿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和大腦。教師要在教學中打破這個常規,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通過自己的手腳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如我在給二年級上《大鹿》這節課時,我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根據對歌曲和歌詞的理解編一些簡單的動作,站在講台上來表演。雖然學生的年齡小,編出的動作不是那麼標准,但他們的想像力特別豐富,一句歌詞能使他們想出很多種表達方式,而且學生的膽量也越來越大,有一些平時看起來不是那麼大膽的同學,也會積極舉手要求表演。通過這種形式不僅有利於樹立學生自信心,也利於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
音樂就好比是一股清泉,能夠給人帶來清新和愜意;音樂好比是熔爐,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拓寬思維;音樂也好比是一桌大餐,能夠讓人嘗盡所有的喜怒哀樂。而長時間以來,我們都停留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之下,採用的教學方式也都比較死板和單一,沒有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感受到音樂的重大作用,沒有體驗到音樂本身的實質和內涵。因此,在教育改革之後,我們首要做的就是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創造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正確引導,真正地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知識的魅力和內涵,並漸漸地對音樂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美呢?
研究表明,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歡快的教學氛圍,組織帶領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以及讓學生體驗到音樂魅力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教師創設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便會很自然地融入音樂作品之中,然後在欣賞或是教師分析時學生聽得就會特別專注和集中,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就會十分全面和透徹。這樣也就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美的所在,有利於培養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興趣,有益於音樂課堂的順利進行以及高效率完成。
如《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的欣賞,課堂教學中在欣賞這首曲子之前,我先把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存在的美麗的民間傳說故事從頭到尾給學生進行了講述,而且在講述的過程中還伴有起伏不定的音樂。這樣就輕松地激起了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欣賞音樂的好奇心。這樣,我就通過營造氛圍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帶著濃郁的情感和興趣進入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之中,並時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以及愉悅的體驗來學習和欣賞音
㈡ 課外音樂活動有哪些特點
課外音樂活動具有如下特點:
1.自願選擇性
課外音樂活動是學生自己自願選擇、自願參加的活動。課外活動的個別化、個性化與課堂教學的標准化、同步化相比,它更能充分地照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有利於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沒有自願性,也就不能體現課外音樂活動的優越性。
2.內容豐富性
課外音樂活動的內容不受音樂課程與教材的限制,而是由組織者根據具體情況、條件和學生的願望要求確定的。它可以從各種書籍、報刊和廣播、電視、錄音、錄像等現代大眾傳播媒介中獲得新知識、新信息,並將此作為課外音樂活動的可用資源。
3.形式多樣性
課外音樂活動的形式不受課堂與教室的限制,可以根據活動的內容與目的,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設備等具體條件靈活確定。參加活動的人數可多可少,活動的時間可長可短,活動者可動可靜,活動場地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如組織學生個人演唱、演奏會,有家長和專業文藝團體參與的音樂活動等。
4.活動自主性
課外音樂活動中的學生不受學科的約束限制,因而可以在教師或校外輔導員的啟發指導下開展各種活動,比課堂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充分發揮的機會。如各種由學生自辦、自理的音樂社團等。
以上幾個方面既是課外活動的特點,也是課外活動的性質和規定。
㈢ 初中音樂課整體教學設計主要特點與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有些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音樂的時候,面部表情、肢體語言都很豐富內,說出來的語言容非常少。而還有一些老師把一節課時間都放在細致入微的講解上,認為不講學生就聽不懂,真正研究音樂本身這方面還做得很不夠。其實,老師備課先把聲音文件拿來聽,然後再去看譜子,這樣才能抓住音樂。實際上凡是「白開水」的課,老師都在音樂之外,跟音樂接觸少,還沒找到感覺,對音樂沒有體驗和感悟。
㈣ 簡答題中學生音樂個性心裡發現特徵
中學生音樂心理的主要特徵
隨著中學生生理心理的巨變,音樂心理發展作為一般心理發展的一個側面,也必然發生變化。它與一般心理發展有著某些共性,即相通的特徵.又具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發展特徵。中學生由於生理方面的迅猛變體,情緒的發展處在極不穩定的進程中,許多方面會呈現出矛盾交錯的狀態。這樣,使他們的音樂心理往往也帶有過度、動盪的特點。其主要特徵可以從三個方面表現出來:
2.2.1音樂認知發展方面
中學生從小學進入到中學,周圍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生活接觸面的擴大,他們接觸音樂的機會也相應增多,不容也更廣泛了。加之大腦的發育基本成熟,使他們的音樂認知能力大大進步了。而與成年人相比,他們認知水平還是不夠的,常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因而,中學生的音樂認知是處於從幼稚向成熟的發展過程中。
2.2.2音樂的情感發展
情感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的,他取決於人的需要。一般來說,能夠滿足需要的事物就會對它持肯定的態度,產生愛、滿意、愉快等體驗。對於不能滿足需要的事物就會對它持否定的態度.產生恨、不滿意、不愉快等體驗。由於每個人的需要不同.所持有的態度不同,體驗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情感。
中學生由於年齡的增長和對社會事物的接觸越來越廣,他們有目的的思維、控制自己的能力、自覺的行動、求知的慾望非常強烈。這一階段,他們對音樂的分化性、選擇性也更為突出。大多學生都喜能滿足他們尋求刺激,喜歡新鮮的心理,而謀堂上的音樂卻難以的到他們的共鳴。
2.2.3音樂的個性心理發展
個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在很多方面,包括興趣、動機、理想、品德、能力、氣質、性格等,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各種內部因素,以及外界環境都會對個性心理的發展產生影響。
㈤ 淺談怎樣上好初中音樂課
培訓即將結束,通過近兩個月的培訓學習,使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顯得更充實。現就怎樣上好初中音樂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適當利用音樂軟體進行音樂教學可以使音樂教學活動更具互動性、更富創造性。教師教得輕松,使學生學得輕松,它能使抽象的變得直觀,呆板的變得更生動,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更活躍。傳統中的音樂欣賞教學,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這樣往往使得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顯得很被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這樣,老師的教學也達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滿美感的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則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學生在欣賞優美畫面和音樂時,好象身臨其境一般,並激發起了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創設教學情景、增強教學效果根據中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以及年齡特徵,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氛圍,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學效果。可見,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美的個性心理受到情緒的影響,而情緒受到心境的制約。因此,音樂教學中必須營造一種學生易與接受、學生感興趣的環境氣氛。學生對旋律、樂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聲音和美而有趣的畫面對大腦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圖文聲像有機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主觀性,同時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視唱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音樂可以進行音準、節奏方面的訓練。在這方面多媒體具有獨特的優勢。多媒體的音高採用十二平均律,其音準是其他任何樂器無可比擬的,節奏節拍的精確度更是獨一無二。我們教學時可先將所教曲譜輸入電腦,然後、引導學生分析曲譜,讓學生試唱,最後按電腦菜單中的播放鍵,將旋律播放出來進行校對。由於在電腦上可任意調節旋律的速度,可自由選擇某個音樂片段進行播放,對於視唱中的難點,學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反復傾聽、仔細揣摩。因此對於視唱教學來說真是方便不過了。 音樂課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開發青少年學生的身心潛能,提高青少年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 在當前的學校音樂教育中,那自上而下的由專家設計的音樂學科教材仍居絕對優勢而一統天下,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原則上還是忠於教材基於傳統。在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中,我深切體會到上音樂課難,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究其原因,是傳統的音樂教育教材不能適應中學音樂教材與學生的生活,與時代的需要和發展嚴重脫節。課本上正統的教材歌曲學生不願唱,不喜歡唱,而學生喜歡的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曲老師又不太教,致使學生上音樂課提不起精神,產生厭學情緒,進而影響對神奇音樂世界的喜歡、欣賞、感悟和探索。為了扭轉學生對音樂課的不良認識,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我在教學中大膽地引進了一些健康向上,有一定思想教育意義的通俗歌曲,這樣效果當然會好很多。
㈥ 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我們之前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音樂課程標准修訂的背景、新的課程標準的性質與定位,包括課程的實施應該注意的問題都跟大家都做過研修與解讀。但如何將理念貫徹到課堂中,什麼是以審美為核心,什麼是興趣愛好和動力,如何做關注到全體學生等一系列理念實施的問題,還需要和老師們共同探討。要把課標的基本精神、特別是跟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原則滲透到具體的教學當中,作為音樂教師首先要把音樂學科教學的特點搞清楚。我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講。
一、音樂性
第一個就是音樂性問題,也就是說音樂藝術是聽覺藝術、聲音藝術,這是音樂本身的特點,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就要關注音樂本身的特點,關注音樂本體。無論是欣賞教學還是唱歌教學,都要始終貫穿音樂的語言。
音樂的語言是什麼?為什麼教學要貫穿音樂的語言、音樂的方式呢?這是值得中小學音樂教師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什麼叫音樂的語言、什麼叫音樂的方式、什麼是非音樂的語言方式?音樂是聽覺藝術,所以音樂教學中,聆聽音響是主要的教學方式,老師不能用過多的非音樂的語言來講解音樂,而脫離音樂,脫離音響。教學要解決問題,設計問題要有一個音樂的目標,不能在音樂課上解決歷史問題、地理問題、數學問題,音樂學科的第一個基本特點就是音樂性。老師要用音樂和學生進行交流,不要把非音樂的東西都搬到音樂課堂上。讓學生用音樂的頭腦去聽音樂,而不是用其他語言去聽。音樂的語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聲等等,老師要幫助學生從這些要素當中了解音樂表達了什麼。用音樂語言去解決問題是音樂學科的第一個特點。
二、審美性
另外一個學科特點就是它的審美性。這是音樂課程標准修訂後最為突出的一個課程理念。我們都知道,小學有思想品德課,初中有思想政治課,這類課程都是通過講述的方式告訴學生道理。音樂課就不能講道理,因為這不符合音樂學科的特點。音樂學科是以情動人,以美動人的學科,所以我們經常說藝術不能容忍說教、審美不能依靠灌輸。在音樂課上跟學生講道理和灌輸一些思想都是沒有作用的,我們必須通過音樂的情感力量來打動學習者。我們說音樂藝術的情感性是極其強烈的,音樂藝術在表情的上勝過其他一切學科和藝術。比如美術作為視覺藝術也具有情感性,但它不如音樂來的強烈,影視和舞蹈也都不如音樂的情感性力量強大。人們常說語言的終止是音樂的開始,當人的情感發展到很深的狀態時語言就顯得很蒼白了。在音樂表達人的情緒情感的深度和廣度上,也是其他學科不能比的。為什麼音樂學科要注重情緒,注重情感,注重審美呢?因為審美主要是通過人的情感來完成的。音樂學科的根本機制在於有情感的老師面對一群有情感的學生,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形成了一個音樂的審美過程。
有些老師在課堂上播放音樂的時候,面部表情、肢體語言都很豐富,說出來的語言非常少。而還有一些老師把一節課時間都放在細致入微的講解上,認為不講學生就聽不懂,真正研究音樂本身這方面還做得很不夠。其實,老師備課先把聲音文件拿來聽,然後再去看譜子,這樣才能抓住音樂。實際上凡是「白開水」的課,老師都在音樂之外,跟音樂接觸少,還沒找到感覺,對音樂沒有體驗和感悟。
今天談到的全國性普遍問題,就是音樂課流於形式。大家都知道現在音樂學科被列為緊缺薄弱學科,之所以被列為緊缺薄弱學科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看不到音樂學科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所以我建議各位老師既然從事了這樣的工作,就不能對音樂無動於衷,永遠用理性的態度面對音樂,講音樂。音樂老師要感性一點,學生也要感性一點。音樂學科是感性的學科,如果我們總是理性的操作,效果一定不會好。音樂審美教育學里有一個詞叫「審美渴望」,我們說審美教育說了十年,如果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對音樂都缺乏審美渴望,那音樂教學與學習就都沒有動力了。所以,音樂教師走進課堂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感動起來。這牽扯到一些教學心理,我建議老師們可以多研究一點音樂教學心理,這會對我們的音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三、過程性
音樂學科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過程性。音樂學科跟其他學科不同,或者說音樂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特點,它強調教學過程。教學要體現教學過程特別重要,或者用一句話來說,教學過程即是教學目的,他們是統一的。老師們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音樂藝術是時間的藝術,時間就是過程,一個完整的作品怎麼呈現給觀眾的呢?是在時間的流動中呈現的。如果不從頭聽到尾就把握不住它,所以過程即音樂,音樂也就是過程。音樂隨著時間流動,我們把它叫做流動的藝術,動態的藝術,這里就牽扯到一個教育問題,為什麼許多老師捨不得拿出時間給學生聽音樂?這就沒有體現音樂的時間性和過程性特點。我們特別倡導教學無痕,就是你看不出他是怎麼回事,但是都在裡面滲透著,這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音樂學科具備這樣一個特點,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不是立竿見影的。用教育學中的一句話歸納,就是音樂重視教育的潛效應。老師們不要覺得這堂課這個歌曲沒學會,那個切分音沒唱准,或者這堂課一個曲式學生沒清楚,事實上關注這些東西就是沒有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過程和時間特點。音樂是一個積累,為什麼把鑒賞改為欣賞,就是要求學生和老師多進行音樂經驗的積累。
音樂教學的過程性,還要聯系三維目標,第一個情感態度價值觀,第二個過程與方法,老師在設定目標時,要注意在實踐層面多用音響跟孩子們交流,凸顯音樂的過程性,而不是我們放一邊學生就能聽進去的。如何讓學生跟音樂進行交流,這里邊有一個具體的在教學層面上的問題。比如這一首歌究竟是怎麼學會的,老師們可以想一想。由一開始你完全陌生的一首歌,到最後把它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可惜我們老師沒有研究,借鑒的間接經驗過多。參考書的目的是提示老師,提供借鑒,但是有時候老師過多的依賴教學參考書。教學參考書畢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幾個人對作品的一種詮釋和解讀。老師們案頭多一些書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對作品深入的研究,反復的聆聽,獲得一種情感上的激情,這樣一節課才有可能上到位。
很多教師在課上不給學生聽太多音樂,認為沒有那麼多時間,但這樣的教學容易沒有效果。因為音樂不是知識型的學科,音樂是非語言的信息,不具象的藝術,跟語文、數學不一樣,語文一個字兩個字組成一個詞就有語義性了,這是話筒、這是電腦,我們就都明白了。音樂的「 do re mi fa sol 」是什麼?一千個人聽了就有一千個答案,所以音樂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分享和交流音樂,要給學生機會,讓他們直接跟音樂音響來對話,這個非常重要的。老師們要多給孩子們接觸音樂的時間,聽也是接觸,唱也是接觸。
課標提倡學生是教學主體,因此不能總是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音樂老師應該抓住音樂的特點,別把音樂課上成語文課、數學課。音樂教師要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起到通道的作用。通道這頭是學生,那頭是音樂,教師要保證通道的暢通,不能總用語言打斷它,一旦切斷了通道,學生就很難融入音樂了。教師不能總是把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和體驗傳授給學生,而是要引領學生自己走進音樂,體會音樂。音樂是流動性的藝術,是過程性的藝術,我們怎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和獲得,需要老師們動點腦子,給點方法。李存老師用的辦法再簡單不過了,就是一聽音樂就情緒激動的揮拍子。音樂老師的語言是金,課堂上老師不要說的太多。但很多老師不習慣這種方式,比如現在播放一段音樂,老師沒事做,就會不停的說:「坐好了,好好聽著啊,你瞧你干什麼呢」。有的還講這部分音樂怎麼地了,那部分音樂又怎麼地了,這種情況下,學生是聽不進去音樂的。很多老師覺得不說話就很不自然,特別是音樂比較長的時候,老師就坐立不安了。這說明老師沒有和學生一起聽音樂,如果聽了表情就會顯現出來,或者身體會不由自主的跟著音樂動,學生的情緒就會在老師的感染下被帶動起來。
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很深刻,也是新的音樂課程標准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當它化成我們具體教學實踐行為的時候,凸顯出來的是如何把控音樂性的問題。當我們認識到了學科特點的時候才能把教學實施做到位,真正通過音樂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㈦ 音樂聽課優點缺點和建議
優點:
1、教師基本的音樂素養比較好。音樂課首先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的課程之一,因此,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是美的使者和傳遞者,教師的教學儀態美、語言美、歌聲美是音樂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2、教師的備課可操作性更強,注重實效性,每一環節的設計能夠緊扣主題,步步為教學目標服務,屏棄了那些形式化的東西及作秀的環節,並且,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培養。
缺點:
學校的不重視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游戲課,對於音樂知識、音樂能力的培養亦不夠重視,其學科地位仍需進一步提高。
建議:
1、注重把握學唱歌的「度」。在聽課中發現,教師注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主的學唱歌曲,這種方法無形中減輕了學生學習新歌的負擔。
2、一個好的音樂教師應明確教學目的,把握課堂的時間,有選擇地進行知識穿插,而不是漫無目的,發散性講解,不能偏離了方向,因為學科綜合應體現學科特點,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圍繞教學目的來實施。
(7)中學生音樂課特點擴展閱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於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通過音樂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㈧ 為什麼許多中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
我也是一個中學生,在我門班也是很不喜歡音樂課,主要是因為我們老師老教課本上的老掉版牙的歌,沒有與時具進權,而且上課調動不起氣氛,很冷,而且我們不是專業的,老講寫專業知識讓我們摸不著頭腦,音樂課是哪來放鬆的,不是和其他科一樣哪來說教的!!!!!
㈨ 中學生為什麼不喜歡音樂課
在當前中學生中,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也是一件讓音樂教師非常尷尬和頭疼的事情。。 愛樂,是孩子們的天性,然而,具有愛樂天性的孩子們卻不喜歡學校里的音樂課,這是令人困惑並值得每一位音樂老師認真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也同樣發現,的確有一些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談起音樂課,學生們大多是一副也就是那麼回事的表情,難懂的樂曲,枯燥乏味的樂理,讓人倒盡胃口。漸漸地,學生把音樂課堂當做放鬆、休息的天堂。因此,對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的原因進行調查研究,對改進教學是很有必要與幫助的。 一、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的主要原因 主觀原因1.認為自己沒有音樂細胞 2對音樂不感興趣 3.心情不好 4.對中考沒有什麼幫助 客觀原因1.教學內容枯燥、單調 2.教法深奧、單一 3.音樂教室設備差、環境差 4.考試形式死板 5.受現代媒體的影響,喜歡流行音樂 6.非中考科目,經常被擠占 二、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的原因分析 (一)主觀原因 學生產生上述不喜歡上音樂課的主觀原因,主要是對音樂的價值缺乏切身的實際感受,對音樂缺乏愉快的情感體驗,沒有培養起音樂的興趣和特長。同時,在不少學生眼中,雖然音樂也是一門課,但都看的不太重要,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是為了鬆弛一下被眾多作業搞得很緊張的神經,有的是想利用音樂課發泄一下情緒。不象別的學科要背、還要面臨著各種考試,因此音樂課沒什麼重要。 (二)客觀原因 1.教學內容枯燥、單調。筆者在調查時很多學生這樣回答:課堂上老師講的樂理知識太深奧了,實際生活很少運用這么專業的知識;書本上的歌曲太難聽了,也很難學,我們喜歡唱課外好聽的歌;欣賞的作品雖然都是優秀作品,但是不大聽得懂也難引起共鳴。總而言之,我們的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有隔閡。我們按照目前的方式和教學內容去給學生上課,其實初衷是好的,是想讓學生更系統地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但是卻沒有和我們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達到很好的銜接。教師把音樂教材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嚴格遵守教科書不敢越雷池一步,不顧學生的興趣愛好,不理會身邊的音樂生活,一味地講課本,這種「唯教材而教材」的思想觀念逐漸形成了封閉、狹隘的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上音樂課如坐針氈,欣賞音樂味如嚼蠟,音樂課也就失去了這些熱愛音樂的孩子們。 2.教法深奧、單一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中學音樂課堂仍然存在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承式的教學,「每堂音樂課都是先發聲練習,打節奏,接著唱音符,然後讀歌詞,最後填歌詞。這種老套的方法我們體驗了六年,真是太膩煩了!」顯然,學生們對這種傳承式的音樂教學,尤其是機械、呆板的訓練方式已經產生了深深的厭煩情緒。枯燥的發聲練習、深奧的曲式分析及樂理知識,活生生的音樂被技能訓練、知識傳授肢解成零碎的概念,當音樂課上成了純技能課時,就會削弱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對音樂課的討厭,學生在音樂課怎麼能感受音樂本身呢? 「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滿懷期待地盼來的音樂課,卻發現音樂課同樣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識堆砌,學生只好以被動和心不在焉的方式進行逃避,從而難以融入音樂課堂的學習中。 3.音樂教室設備差、環境差。由於學科地位和學校經費等原因,音樂教室的設備添置都落後於其他學科。在我校周邊及下面的農村中學還存在沒有專用音樂教室的現象,或者就在教室上課,或者和會議室、實驗室合用。象我們學校,當教學樓教室都用上幻燈機時,我們音樂教室沒有黑板,現在連電腦、電視機、實物投影儀普通教室都有了,音樂教室還沒有幻燈機,更別說那些設備。一架鋼琴和一台錄音機是我們的全部「家當」。通常音樂教室都是公共教室,往往是一個年級幾個班甚至十幾個班級在此上課,衛生打掃和保持工作稍有鬆懈,教室就會變得很亂、很臟。沒有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也使得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 4.考試形式死板。長期以來,對學生音樂成績的考核評定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測試為主,中學音樂教師往往一人教十幾個班級,加上臨近期末學習緊張,因此,很多時候就採取讓學生按照座次或學號順序,到老師身邊抽唱或自己選一首歌唱,考試內容與形式的單一,音樂課堂也常常出現秩序鬆散、紀律失控的現象,學生坐在鬧哄哄的教室里進行考試,使學生真正的音樂水平難以體現,也誤導了部分學生以為只要唱好幾首歌就行了,同時教師在成績評定中多少出現了隨意性。學生對這樣的音樂考核課又怎麼不感到厭倦無味呢? 5.受現代媒體的影響,喜歡流行音樂。隨著音樂商業化的發展,各種傳播媒體日益增多,這種多元的音樂環境正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感染、沖擊著人們。而中學生他們思想活躍,精力充沛,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流行音樂強勁的節奏和日新月異的變化,符合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學生喜歡流行歌曲,是因為它的簡易性、時代性、宣洩性,同時經過商業包裝出來的流行歌手,走在時尚的最前沿,他們靚麗,時尚的形象,是青春期孩子效仿,追捧的對象,歌手們身上富有個性的元素增加了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砝碼。而我們老師對流行歌曲進課堂更多的時候採取了「拒之門外」的做法,忽視了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忽視了他們的年齡特點,因此,很多學生認為音樂老師雖然教音樂,卻不懂流行歌曲,跟不上時代,與老師有代溝。 6 .非中考科目,經常被擠占。雖然音樂課是必修課,但每周只有一個課時,是語數等課程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而且未列入升學考試科目之中。因為中考科目成績的好壞關系的升學率,關繫到學校的聲譽;音樂課這些非中考科目只是陪襯,搞好了可以作為素質教育的成績,搞不好也無關緊要。因此在很多領導、學生以及其他學科教師的心中,音樂課無非就是副課。因此,當師資、課時缺乏時往往把音樂課暫時放到一邊,就連每周的一個課時都難以得到保證。這種現象在九年級和每一學期期末都會發生,當然這也是很無奈的。 7.教師方面。在學生的眼裡,音樂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是美的。教師的言行舉止以及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都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這一學科的喜愛。在音樂課堂上,有的教師為了使音樂課有良好的課堂紀律而做出一副嚴肅、不苟言笑的模樣,以樹立自己的威信,而這恰恰疏遠了和學生的關系,學生如果帶著這樣一種壓抑、緊張的心情去上課,那麼他們在課堂上又怎麼會興奮起來呢?又怎會對音樂課產生興趣呢?有些教師對教育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對教學抱有支差心理,課堂教學隨意。在調查中發現有教師從頭至尾播放流行歌曲,既不作分析也不作引導,這樣的教學如何讓學生喜歡呢?另外音樂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差,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自如的為學生歌曲伴奏、范唱;或者教學語言貧乏、知識面狹隘等原因而不能滿足中學生極強的求知慾,那麼教師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和看法,或許在思想認識上還存在著某些不足,但是根據目前的音樂教學現狀,改革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努力改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的音樂課才能吸引學生,被學生們所喜歡。「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棵音樂的種子」。只要我們用心去愛、用心去教,就沒有不愛音樂的孩子,就沒有不喜歡音樂課的學生。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喜歡音樂,也喜歡上音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