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小學生對音樂鑒賞能力
在培養孩子們如何對音樂欣賞認知能力已頗有感觸。首先,我們要有做好教學目標的制定專,其次,鍛煉與培養學生的興趣屬,並自我評 價教學過程的實效性。再次,判斷教學方法的選擇,並且通過優化教學達到我們預期授課目的,最後,激發學生創新的思維要講究策略,在如何提高我們的學生對音 樂的欣賞能力也循序漸進,切記不可急於求成,這樣會給學生造成壓力,從而對音樂產生逆反心理。
⑵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如何在教學中復培養學生的音樂表制現能力
上音樂欣賞課。聽聽,看看優秀,專業人士的表演,聽聽歌劇更好。平時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適當的做作示範,語言、行為多些歐式風,當然上課時學生的模仿,示範也是很重要。看多了,日常生活中接觸多,自己耳濡目染了。
平時的活動當然是不能少的了,排些話劇、音樂劇對聲樂、表演都有幫助。
看看班上平時表現最積極的學生,讓他組織,帶領其他人排練,或者訓練。。。當然老師平時的關心,關注也是特別重要。多些表楊!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潛質
(一)節奏訓練能夠培養小學生良好樂感。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小學生掌握准確的節奏和恰當的速度,才能更加深入生動的表達音樂,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節奏感很重要。當我們看現場演唱的時候,當歌手唱到歌曲的高潮動情處,台下的觀眾就會情不自禁的隨之拍手舞之蹈之,真情實感發自內心的流露出來。小學生在聽到一首歌曲或樂曲時,當情感產生共鳴時,也會情不自禁的拍手。音樂節奏和生活有密切聯系,人們在生活中的多種行為動作(如走路、勞動、舞蹈、劃船等等)所特有的節奏韻律,在樂曲中往往有所反映,例如舞曲、進行曲、搖籃曲、船歌等。當小學生聽到這些樂曲時,就應用引導的方式來啟發他們的想像力,如練習進行曲時,引導他們聯想解放軍的隊列行進;練習搖籃曲時,讓他們做拍洋娃娃睡覺的動作等等,這樣他們就能夠較快地掌握住樂曲的音樂形象,更好地表達音樂當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感情。
(二)節奏訓練能夠培養小學生音樂記憶力
音樂記憶力是指個體對音樂形象的識記、保持,再認和再現能力。例如在聽記簡單的節奏時,小學生首先感知的是聲音,然後根據音符時值的長短,把聽到的節奏准確的記錄下來,再對聽到的節奏進行回憶比對,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三)節奏訓練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當小學生聽到他所喜歡的音樂時,就會跟著一起哼唱,即使唱不好也會投入很高的熱情。也會自然地對音樂作出最初的、最直接的表情反應,使人情不自禁地跟著動起來。有趣的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習慣,我國的兒童喜歡頭部左右搖晃,澳大利亞的兒童喜歡上下晃動。因此,音樂是最具韻律感的藝術,旋律的起伏、節奏的張弛,對音樂的反應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養的。奧爾夫主張八種節奏打法:雙手拍掌、雙手拍腿、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跺左腳、跺右腳。小學生在課上進行節奏訓練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台前展示、分組合作等方式充分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音樂表現力。
(四)節奏訓練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能力
美國教育家杜威在20世紀初就提出了培養創造性人才的主張。音樂在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方面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音樂由節奏、旋律、和聲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其中,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是音樂的基礎和動機,音樂通過節奏來呈現它的生命與存在。節奏的訓練可以促進左腦的發育。對小學生左右腦的平衡發育起到作用。最終對小學生創造意識的產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任何可以發出聲響的物質都可以作為節奏訓練的載體,教學中將語言和動作結合起來進行節奏訓練。
培養小學生節奏感,激發其自主創造即興節奏的興趣。如:進行節奏填空練習,老師寫出未完成的節奏,小學生即興為空缺的小節填充節奏。小學生用即興的音符邊讀邊拍出節奏等等,運用一些生動多變的教學形式,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生們就完成了節奏訓練的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會主動進行一些即興創作,他們的樂感和創造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發展並不斷進步。
(五)節奏訓練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生在學唱歌曲之前將零散在樂曲中的節奏進行系統化訓練,把簡單的節奏趣味化、復雜的節奏直觀化。節奏訓練的特點是:明快、活潑、有趣,我們可以將枯燥的節奏運用在多樣化的節奏訓練中,轉變訓練方式。變成學生或師生之間拍拍手、跺跺腳的練習形式。這樣可以激發不同程度的小學生都能有興趣的積極練習,提高練習的效率。通過趣味多樣的節奏練習,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 節奏訓練的方法步驟:
(一)建立恆拍意識
在視唱的過程中建立恆拍意識很重要。因為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在音樂活動中佔有非常特殊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 均勻地敲出每一個拍點
音樂的速度與音樂的形象關系非常密切。我們在歌譜中也會經常發現一些速度標記,如中速、中速稍快、快速等等。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採用中速,不要太快或者太慢。學生先是和著老師的速度拍擊,然後聽著音樂拍擊,這時難度肯定要加大,因為每首歌曲音樂音樂情緒的不同,音樂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剛開始老師可以帶著小學生一起做,小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之後,老師可以帶1-2小節,之後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2.走恆拍
學生聽著音樂按照歌曲節拍原地踏步。這個教學活動一舉兩得,一是可以讓小學生進一步的熟悉歌曲,又訓練了小學生走恆拍的能力。穩定的恆拍及音樂節拍感是音樂節奏感急用速度表新音樂的能力的基礎。
學生用手拍恆拍或者用腳走恆拍都要求小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並努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便合上音樂中的拍子。
(二)識讀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骨骼,是讀譜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生字掌握音、形、義、讀、寫、說、運用。識讀節奏要讓小學生認識、記牢音符的形狀、名稱、實際時值及實際音響效果,要能在唱歌、視唱、聽音、創編、演奏中運用。
在音樂教學中對小學生節奏訓練時不能著急,從簡到難,循序漸進,要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多種學習方式,設計多樣的教學活動。
1.識讀節奏從簡單入手
常用的節奏很簡單,但是很重要。只有簡單的節奏練好了,復雜的節奏就容易了。最簡單的節奏是一拍一音,即四分音符的節奏。一拍一音的具體訓練方法是手敲拍子的同時讀「da」字。」「da」字要和敲擊拍子同時發出,不能有先後早晚,這就是一拍的開始。收拍的同時一剎那「da」字結束。譜例:
做練習時因為是兩個小節,很短,要求小學生一口氣唱完,中間不要喚起。用耳朵傾聽,拍子拍的是否均勻,前後兩個半拍是否均勻。拍手時指尖向上,要嚴肅,拍得整齊,班或組速度保持一致,不要隨意。剛開始一定要嚴格要求,這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小學生在做節奏訓練時不僅要聽清自己的節奏,還要關注他人,學會聆聽與合作。 開始用中速練習,基本掌握之後就可用快速或者再慢的速度練習。
練習完一拍一音的四分音符,就可以練習均等的一拍兩音,即八分音符的節奏,也就是前半拍一個音後半拍一個音。這也是2:1基本關系的具體體現。譜例:
練習方法及過程同前一拍一音。
一拍兩音練好之後,就可以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編排不同的節奏進行訓練。
譜例:
小學生受慣性思維的影響,剛開始可能會把一拍兩音的節奏讀成一拍一音的節奏,老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認真聽范讀認真看譜例。在節奏訓練的時候一定要讓小學生養成認真看譜例的好習慣,因為有些小學生一是隨意性強,不看譜例瞎讀,再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使看著黑板也可能出現錯誤,需要老師指讀。
小學生在練習一拍兩音即二分音符的時候也容易出現錯誤:一是讀的兩拍的時值不足,可能就讀一拍的時值或者一拍半的時值。二是不勻速,第二拍拍得早,總想著夠兩拍就行了。
2.設計多種音樂教學活動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感。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小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小學生在讀節奏的時候,總是反復的「dadadada」時間長了肯定會感到枯燥無味,視覺聽覺疲憊。這時教師就要設計多種音樂教學活動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⑷ 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低年級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喜歡表演,但他們給人的感覺往往「沒有表演」,即動作單調、表情單一,缺乏表演意識,沒有表現力,更談不上感染觀(聽)眾。究其原因:有心理方面的,如在眾人面前表演心裡發慌,膽小放不開;有觀念意識方面的,如怕表演不好,別人笑話;也許更多的是知識能力方面的,如對作品不理解,無感受,或表演技能未達到相當的程度等。
在音樂活動中,如何幫助廣大學生克服以上的心理、能力障礙,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及有情緒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甚至創造性潛能呢?我認為可以結合教師的示範、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表現音樂內容。在整個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的示範對學生來講是一種形象的感性的認識活動。然而,更重要的還是學生自身的音樂實踐活動,才能將感性的認識變為內心趨動,上升為理性的本能,使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我們知道,音樂表現力的形成與發展,對音樂實踐活動有著絕對的依賴性。而實踐活動是形成和發展音樂表現力的重要前提。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意識,提高其音樂表現力。
一、歌詞朗誦。
在學唱歌詞過程中,朗誦歌詞對於學生來講是比較具體,較易把握的技能。這里可將語文學科中「讀」的因素滲透到音樂中來。在此環節中,可先請學生自己讀,他們往往會平淡地念過去,然後教師用飽滿的情緒,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和表情、體態「朗誦」,使之在學生心靈中形成鮮明對比,產生感染和共鳴,從而激發起學生對作品的濃厚興趣,產生學習和表現的慾望。之後,可適當安排一段朗誦表演時間,讓學生(特別是平時不太善於表演的)能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誦表演才能。這樣通過有感情地朗誦歌詞感受歌曲的意境,那麼在學唱歌曲時學生自然用歌聲流露出作品所蘊含的美。
二、演唱。
唱,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如何使學生在「唱」中受到美的熏陶,進而得到心靈的滋養,提高其表現力呢?據觀察,許多同學唱歌都會不自然地喊唱,甚至有時提出了「不許喊唱」的要求,但有的學生仍然直著脖子,閉著眼睛「喊」,到頭來自己喊了些什麼,唱了些什麼他都不知道。還有就是和尚念經似的毫無表情,毫無生氣地「念唱」。究其原因,都是對作品不理解,沒有感受所致。對此,教師首先從姿勢、氣息、發聲方法等技能方面去糾正不良的歌唱習慣。其次,還需要教師聲情並茂地范唱表達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對作品有所感受、理解。從而產生表現作品的慾望。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啟發學生去親身感受、理解作品的美,用歌聲來表現對作品的感情。
三、創作。
小學生的音樂創作是一種發散思維活動。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要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要用「標准答案」去束縛學生,如果這樣,學生對作品的表現會很死板。(1)
創編歌詞方面:按歌曲的旋律,在老師的示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創編新的歌詞並演唱給大家聽賞。如歌曲《好朋友》,學生通過回憶與好朋友在一起愉快的情景,創編出許多不同的歌詞「一起拍球笑嘻嘻」、「一起秋遊真開心」。。。。。。學生在演唱這些歌詞時,臉上自然流露出喜悅心情。
(2)
創編舞蹈動作方面:在活動中,學生往往會根據音樂內容或形象做出簡單一致的動作。為了使學生的動作更加豐富、形象,具有表現力,我在活動中對於學生稚嫩、不夠完美的不同動作給予肯定,並通過比較,評選出優美的動作引導學生一起進行表演。
四、文娛表演。
在「六一」、「元旦」等節日慶祝活動和少先隊活動中,一般都要開展文娛節目表演。在班內應鼓勵學生人人積極參與活動。學生在節目排練過程中,通過與同伴的合作,其音樂表現力也能得到鍛煉、增強。
當然,所有這些音樂實踐活動,教師應讓學生自己參與評論。在評論中,學生之間平等、坦率、融洽、自由,對以前不太明白的某些概念在評論中進一步明確。知道誰表演得好,好在哪裡;誰表演得不好,差在哪裡。這樣就會取長補短,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有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過程。這對推進素質教育,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⑸ 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
看孩子的年齡。抄
上上音樂欣賞課。聽聽,看看優秀,專業人士的表演,聽聽歌劇更好。平時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當適當的做作示範,語言、行為多些歐式風,當然上課時學生的模仿,示範也是很重要。看多了,日常生活中接觸多,自己耳濡目染了。
平時的活動當然是不能少的了,排些話劇、音樂劇對聲樂、表演都有幫助。
看看班上平時表現最積極的學生,讓他組織,帶領其他人排練,或者訓練。。。當然老師平時的關心,關注也是特別重要。多些表楊!
⑹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表現能力
音樂做為人類的「第二語言」有別於其它學科,音樂中蘊含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它是通過音 符、旋律、節奏來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沒有一定的感受 力,就無法理解作品的主題。因此,音樂能開發人的智力,能開發人的感知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哪一項不需要創造?沒有創造,社會就無法前進。但是,沒有想像就根本談不上創造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對兒童進行音樂早期教育是開發兒童智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要培養和訓練學生 聽音樂的能力,關健是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由淺人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地訓練學生對育樂的感受力和想像力。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愉快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乃是小學音樂教育的理想價值觀。因此課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包括那些對音樂並不敏感或興趣不濃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都能得到發揮潛能的機會,也都能從中得到生活的樂趣和美的享受。所以音樂課必須改變那種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完善學生的個性。學生的音樂能力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教育條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異。因而其音樂興趣、音樂潛能、音樂生活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不應該強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獨立見解。基於此,音樂課的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和聽賞中的想像
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舞蹈家,而是要讓學生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陶冶性情和品格,因此,首先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聽賞教學是低年級音樂課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方法。它是一個以聽覺的感知和想像相結合的特殊認識過程。很多教師因為面對的是低年級學生,所以教學中往往注重於「聽」,而忽略了「賞」,更少於讓學生主動去「想」。這對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是不利的。
首先,我們在讓學生聽賞一首歌曲時,要讓學生感受到它的情緒,是熱烈奔放的,還是抒情優美的;是歡快喜悅的,還是緩慢憂傷的,等等。其次要通過對歌曲背景、作者、節奏特點、旋律風格及歌詞涵義等的介紹,使學生對聽賞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從而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同樣,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更需要將視覺、聽覺、動作與想像相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例如,在給一年級新生上第一堂音樂課時,只有不及 1/4 的學生能跟著老師唱唱、聽聽,而且注意力也不能持 久,於是我就試著彈一些曲子,唱一些歌曲,觀察學生 們喜歡什麼,然後選擇一些既豐富多彩,又易於被學生 理解的內容由淺人深讓他們欣賞,且篇幅短小,樂曲所 運用的各種表現手法也由簡到繁,作品的形式和內容 也由易到難,再根據低年級的歌曲一般來說都比較輕 松活潑,且生動形象這一特點,要求學生們展開豐富的 想像力,要求他們盡可能做到每唱一首歌,眼前就有一 幅關於這首歌的圖畫。
在教唱《小雨沙沙》這一課時,當學生學會之後,我就問:「你們覺得這首歌應該怎樣來唱會更好?」學生簡短的討論之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下雨的聲音是很輕的,所以「沙沙沙」應該是輕唱;有的說種子說話我們是聽不見的,也應該輕唱; 對於這些話,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見來演唱一遍,效果果然很好。對於自己「二度創作」出來的「作品」,學生唱得十分的投入。我想這樣的想像對於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唱好歌曲是十分有益的。
三、唱、打、念、吹的結合,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為了使全體學生親自體驗並參與其中,我利用奧爾夫愉快教學法中高年級學生進行唱、打、念、吹結合的方法,如在訓練《母雞叫格格》這條練習曲時,我先讓學生用學過的音樂知識觀察分析,找出節奏規律作練習鋪墊;然後分聲部進行視唱練習,待唱熟練流暢後進行二部合唱,最後進行豎笛合奏練習。第一組自唱旋律,第二組用豎笛吹旋律,第三組念節奏做動作,第四組用打擊樂器配合敲節奏,這樣各種聲響重新組合,創造出了種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讓學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創造的,並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偉大力量,並從中體會到創美的驚喜。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了這樣的實踐,他們配合默契,如臨其境,增長了音樂知識,同時也滋育了對音樂的喜愛之情,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從而使他們創造美、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對今後學習音樂創作打下了一定基礎。
四、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引導學生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新課改提倡學科綜合,強調音樂與其他姊妹藝術的融合。在教學中,我做了大量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對與音樂關系密切的美術學科的引入,達到了「畫中有色、聲中有畫」的效果,進而達到活躍氣氛,愉悅身心,陶冶情趣,誘發靈感,發展智力的目的。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演,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戲中為學生開辟一塊自由表現的舞台,為學生播放喜歡的音樂,學生就會在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在啟發學生表演時,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學生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低年級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