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學前班主題課《美好的鄉村》"青蛙笑"教案
可以學青蛙的叫聲,學青蛙的肢體行動,猜謎語等讓小朋友猜老師今天的主題是什麼,首先要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去下載關於小青蛙的動畫片,播放給小朋友們看,抓住他們的眼睛。教他們學唱「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那歌,讓小朋友一個一個輪著唱下去,鼓起他們的積極性。其中穿插關於青蛙的一些簡單易懂的小知識,讓小朋友保護青蛙。快結束前可以做個互動問答,溫習課上的知識。做一些小青蛙的卡片買一些小的青蛙公仔作為獎勵,並授予小朋友們保護青蛙小勇士等等。最主要是做要寓教於樂,相信你能將這堂公開課上的生動有趣。相信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⑵ 坐井觀天青蛙和小鳥誰說的話更有道理為什麼
小鳥有道理,小鳥嘲笑青蛙無知,孤陋寡聞,青蛙以自己的視野笑小鳥在一旁誇內大其詞,自容說自話,事實卻是青蛙自己坐井觀天。
本文是一則寓言故事,最早出自《莊子·秋水》 。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種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我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無異於「坐井觀天」啊。
(2)大班音樂教案青蛙笑反饋擴展閱讀: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⑶ 怎樣利用室內空間開展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區域活動是我們為幼兒創設的具有教育性、興趣性、探索性、創造性、操作性和自由的、寬松的學習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通過擺弄物體,自由操作,觀察和實驗而認識物體的特徵和物體之間的關系,解釋事物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形成智慧,發展個性,培養自信,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如何開展好區域活動呢?經過多年的任教,在此和大家分享本人在區域活動中的一些見解。 一、合理的創設區域活動的空間位置 選擇最佳空間布置區域活動區。我們把圖書區放在採光較好的地方,並自製了小書架供幼兒整理、擺放圖書。自然角放在朝陽的地方,無圖栽培和泥土栽培的植物歸類擺放整齊,方便幼兒管理和記錄。點心屋放置在教室的一角,相對比較安靜,並創設溫馨、舒適的環境,幼兒可在寬松、愉快的心情下自主點心。建構區幼兒操作起來,相對比較嘈雜,所以放置在走廊上,並給予幼兒展示作品的空間,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滿足。表演區和運動區也需要很大的空間來展示幼兒的才能,所以也設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確定好空間位置,教師就要動腦筋想辦法收集活動區材料。 二、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區域活動材料 我班部分孩子是由爺爺奶奶接送的,他們一開始不理解怎麼現在的教育還要讓孩子收集廢舊紙盒、瓶瓶罐罐呢?為此,在每次的家長會上,我們都會喧傳這些廢舊的價值(可以作為孩子小製作,選擇的半成品;可以製作成孩子區域活動中的操作材料,可以作為幼兒游戲中的輔助材料等),並以現場操作的方式,直觀的呈現在家長朋友的面前。當家長了解到廢舊材料的好處後,很多家長主動幫助孩子收集材料,並積極出謀劃策,令孩子的活動積極性大大增加。現在當我們需要什麼材料的時候,家長們都非常的配合我們的工作。我班自然角里的許多綠色植物也都是爺爺奶奶們從鄉下地里挖出來,帶到幼兒園的。 記得剛開學的時候,我們需要大量的牙膏盒來阻隔區域。魯佳佳的爸爸特地去超市買了好幾支新牙膏,把盒子送到幼兒園來。李俊傑的奶奶還特地去隔壁鄰居家要牙膏盒,送來了一大袋。看到家長們如此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心裡暖烘烘地。 三、根據主題的開展,創設互動性的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的創設是主題開展興趣的切入口,也是教學活動的延伸。所以區域活動的創設一定要根據主題的開展進行及時的填充和更新。創設中要開動腦筋,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採取多種形式,真正發揮區角活動的互動性,讓各區域都「活」起來。 就拿我們珠心算特色區域來說吧。結合主題《動物大世界》中的《青蛙笑》我們在珠算區的牆上創設了池塘,池塘里浮滿了荷葉,荷葉上有許多的數字,數字的旁邊訂上了一個小托盤。在附近的籃子里投放了許多的小青蛙,每隻小青蛙的身上都有一道珠心算的題目。幼兒根據小青蛙身上的題目答案,找到相應的荷葉,讓青蛙跳上托盤,形象的感覺好像一隻只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幼兒們在與情景互動中操作,既積累了知識又體驗到了游戲的快樂。 四、區域材料的投放要體現多層性、多樣性 五個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更何況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們了。我們承任孩子間存在者個別差異,我們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允許甚至鼓勵他們與眾不同,引導每位孩子在發展水平上,縮短與其他優秀孩子的距離。 比如上學期,孩子們從中班升上來,有些孩子還不會用筷子,讓他們一下子用筷子吃飯,顯得很費力。還有一些孩子不能很靈活的運用筷子吃飯、夾菜。根據孩子的不同發展需要,我們在生活區中投放了多種供孩子練習夾筷子的實物(黃豆、綠豆、赤豆、彈珠等)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夾黃豆,因為豆類中黃豆相對比較大,表面不是很光滑,容易被夾起。能力中等的可以夾彈珠,因為彈珠大,但是它比較的光滑,不易被夾起。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把赤豆綠豆混在一起,然後進行分類,赤豆綠豆比較小,很難夾,對孩子是一種挑戰。 五、區域活動中,幼兒需要老師的隱性指導 當前提倡的素質教育是幼兒主動、活潑地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幼兒的潛能和個人能力才能被充分的發揮出來。因此,在區域活動中,不能硬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預設的思路去游戲,使孩子被動的接受,失去了自我。而應充分尊重、信任孩子,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喚起幼兒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活動,尋找快樂,獲得發展。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盡量不直接干預幼兒,一旁關注幼兒的表現,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發展狀態,再根據這些信息,作出相適宜的反應和適當的隱性幫助。 六、區域活動後講評的重要價值 大班的孩子趨於理性的總結和歸納,在每次的區域活動後,總是先讓孩子們介紹今天你玩了什麼?(觀察幼兒的表達能力是否完整。)在游戲中,你碰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如果還沒有解決,幼兒可以共同幫助討論解決困難的方法。如果解決了,幼兒可以討論還有什麼方法幫助解決?)如果沒有,把你成功的方法分享給其他小朋友。最後,我總是會總結幼兒在游戲中可以掌握了哪些本領,鼓勵沒有玩過的幼兒都去嘗試一下。還會特別提醒部分經常玩單一區域的幼兒,多去動腦筋的活動區域,多走動不同的區域,每天換一個,才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⑷ 幼兒園學前班主題課《美好的鄉村》"青蛙笑"教案
搜一下:幼兒園學前班主題課《美好的鄉村》"青蛙笑"教案
⑸ 如何有效開展區域活動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兒園充分挖掘各種教育資源,使得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更加充足,教育形式趨於多樣化。幼兒園區域活動以其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了幼兒園教師及幼兒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對集體教育的有效補充,而且也是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所指出的「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的選擇、計劃的活動」和「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區域活動承載著獨具的教育價值,既把課內和課外的行為、情感、技能有機聯系起來,將教育者的教育意圖滲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選性、小組性,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形式之一。那麼幼兒園如何更好開展區域活動,下面結合實際工作,就此問題淺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精心准備
在區域活動中最重要的是准備工作,因為它起著決定性作用,關系著區域活動是否正常開展。它包括區域環境的創設和區域材料的准備,在區域活動中活動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關鍵,只有在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
(一)創設有效利用的區域環境
區域的設置並不是越高檔、越豪華、越漂亮越好。《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來規劃,要但它是不是便於孩子活動,利於孩子發展,符合孩子的需要。環境的創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幹擾,從而使幼兒能專心地投入活動,充滿信心地探索問題,這才識創設區域環境應該重視的問題,也是它的價值所在。
我們的區域設置是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採用固定與靈活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具有固定的區域位置,又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幼兒的興趣靈活設置、調整區域的場所,滿足不同的幼兒需要,也讓幼兒自主選擇自由活動,達到探索的目的。
在區域設置時,還應注意動靜分區,如把圖書角、計算角、角色區安排在靠室內的地方,把科學區、表演區、動手區、音樂區安排在靠室外的地方。
(二)投放可操作性的材料。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一項既重要又復雜的工作。重要性體現在材料提供少了,區域活動就無法正常開展;材料的復雜性體現在要保證幼兒有興趣探究,又要保證幼兒取得與教育目標相一致的探究結果。因而,材料的投放關繫到活動是否成敗的關鍵因素。那麼,如何投放區域活動中的相關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呢?
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是指材料必須能夠引導幼兒動手、動腦的活動。我們之所以提出材料必須有探究性,是因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才有利於引發、支持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更重要的是兒童在動腦思考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是兒童是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交織進行的活動,不能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的動手操作不能看作是探究活動。例如,我們在上《船》的主題活動時,如果交給幼兒幾艘船的模型,讓幼兒找找船的外型特徵有哪些不同,或是船有幾層樓,這些都不算是探究活動。如果是交給幼兒各種材料,如紙板、泡沫、膠水、小刀、蠟光紙等,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自己製作出簡單的船,這就是一種探究活動。因此,我們在材料的提供上,還應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其次,材料的多層次性和多樣性。材料的多層次性是指材料的投放必須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不同發展水平,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層次的提高。在開展主題活動為《美麗的花》中,在美工區,我有意提供兩種不同的範例讓幼兒選擇,一種是畫好的花的輪廓讓幼兒圖色,一種是畫不同的花讓幼兒自己畫出花的莖和葉子,也可進行添畫。不同層次的幼兒就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進行選擇。材料的多樣性是指材料圍繞教育目標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在同為《美麗的花》的主題活動中,「認識花」這一活動就可以提供彩色筆、蠟筆、印模、剪刀、紙、膠水、顏料等,讓幼兒進行畫花、印花、剪花、折花、染花、插花,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主動參與。這也是區域活動深受幼兒喜愛的主要原因。所以,這就要求材料的提供應注意多層次性和多樣性,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
二、用心組織與指導
區域活動中,教師的組織與指導是主要環節,也是主體部分,主要包括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教師在這個環節處於主導作用,應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性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那麼,教師該如何組織與指導,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指導作用呢?
(一)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制定規則。
區域活動既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活動形式,同時也是教師所組織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因而,區域活動規則的制定應該是由教師和幼兒來共同完成的。
首先,在活動前明確規定。有些活動規則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是要求幼兒在活動前就必須要遵守的。這類規則一般在活動前就必須提出來,如玩沙是幼兒最喜愛的區域之一。如果活動前沒有明確規則,那麼有可能孩子到處揚沙,雖然孩子盡興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傷了。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動前就說明要求:不準對著別人揚沙,更不準把沙子揚到區域外面去。
其次,在活動中逐步形成。有時幼兒遇到有關規則的問題,教師可以不急於告訴幼兒該怎麼做,而是讓幼兒在談論與反思中逐漸建立起相應的規則。討論往往是圍繞在區域活動中所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而展開的。而這種問題幼兒又無法自行解決,談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應的規則,來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在活動中爭搶玩具、爭搶角色這類情況,教師便可以組織幼兒就發生的問題展開討論。有一次,在表演區,我投放了一套新服裝,結果全班孩子圍者爭搶服裝,令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著我,於是,我把孩子們召集在一起討論如何處理這件事。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不能搶!」「大家一起玩。」「輪流玩!」這是,我趁熱打鐵地說:「大家真懂事,我們輪流玩!沒有輪到的小朋友在旁邊當觀眾,不能上來;輪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讓更多的小朋友來玩。」就這樣,我和孩子們把規則定下來了。小朋友們又開開心心地玩起來了。採用這種方法制定活動規則,幼兒容易接受,並能在活動中自覺地遵守。
(二)教師的參與指導。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活動中教師是催化劑,其工作是協助幼兒沿著興趣的方向發展,應善於捕捉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新興趣,導向新的游戲。在活動中,教師不能把角色停留在提供活動材料、安排幼兒進入區角、主持幼兒的分工與合作、解決孩子間的糾紛,使幼兒處於高控制之下。而是要善於觀察,還要適時、適當的引導、啟發、激勵,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活動,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地表現自己、總結自己,促進幼兒自主性的提高。要不斷地來回在各個區域間觀察和參與游戲,要留意每個孩子的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時給予鼓勵、表揚,爭對出現的問題選擇適當的時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與孩子一起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逼迫幼兒接受,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活動,使幼兒很快出現厭倦情緒,大大減少幼兒的積極性。
三、耐心的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任何一個活動的重要環節,不可缺少。在過去我們總是在活動後草草收場沒有評價,它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發、自願的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共解難題,提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流學習的機會,同時激發再次活動的願望。評價的結果也往往影響到幼兒以後的活動情況,評價對幼兒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所以,評價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評價的方式有很多種,無論採用何種評價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的評價。
(一)幼兒主動評價。區域活動的評價是為了總結活動中表現,為下次活動出謀獻策,鼓勵幼兒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幼兒協作創新。激發幼兒再學習的慾望,在評價時,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為幼兒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把自己在活動中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這不僅能增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間有更多的交流機會,不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幼兒學會觀察別人總結自己,在幼兒自主評價時,教師少採用鼓勵性語言來引導幼兒,如:你的小手真棒,你搭建的是什麼呀?怎麼建的?你得什麼最有趣?為什麼呢?通過幼兒間互相評價、自由交流、幼兒也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學習別人的優點,促進幼兒共同進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識。
(二)教師整體評價。
教師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具體的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加以鼓勵、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提出不足,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根據自己的意見加以總結,教師的評價也可以從多方面進行。
首先,從幼兒形為習慣評價,「今天哪組小朋友主動收拾玩具,哪組小朋友活動時聲音較小,XX小朋友主動把玩具讓給別人等,XX小朋友沒有遵守規則,隨便到別的區搗亂等。
其次,從幼兒掌握的知識技能上評價,今天玩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本領?在玩動手區時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好呢等?
再次,從情感體驗上評價,你玩什麼游戲最高興,為什麼?今天你有什麼快樂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高興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我們還會不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