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音樂節奏感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來推行,源節奏教學得到了音樂教師的高度重視,節奏感的培養成為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中,將音樂與生活充分結合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安排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知器官,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現、創造;教學內容從感性入手,化難為易,使節奏感的培養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2. 如何更好的上好小學低年級音樂欣賞課
。
因此,在低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當努力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課堂,時時保持學習音樂的積極心態並由此產生愉悅體驗,使課堂成為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感悟音樂魅力的重要平台。
一、說畫結合,運用聯想來欣賞音樂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與思維發展特徵,把語言和繪畫有機結合起來,是幫助學生運用聯想來欣賞音樂的較好形式與方法。這種聽、說、畫結合多種感官參與的音樂欣賞形式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成了學習的小主人。
二、動靜結合,通過表演來欣賞音樂
為了避免音樂欣賞課的枯燥無味,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徑。運用動靜結合的形式表現作品,能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欣賞中去,參與節奏、參與演唱、用體態律動參與,進行再創造參與。課堂上,孩子們用打擊樂器伴奏、舞蹈、邊唱邊跳、用手絹、扇子等現成道具即興創作表演。他們自由、愉快、輕松地表現著對作品的體驗,很是感人。
3. 適合一、二年級小學生學唱的校園歌曲有哪些
適合一、二年級小學生學唱的校園歌曲有《校園的早晨》、《歌聲與微笑》、《讓我們盪起雙槳》、《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蝸牛與黃鸝鳥》等。
一、《校園的早晨》
《校園的早晨》是一首校園歌曲,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詩人高楓作詞,創作靈感源於遼寧大學,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經風靡一時。《校園的早晨》同時也是它的靈感來源地遼寧大學的校歌。
二、《歌聲與微笑》
《歌聲與微笑》是王健作詞,谷建芬作曲,上海小熒星兒童合唱團演唱的一首歌曲,發行於1986年。1989年,該歌曲獲得中國校園歌曲創作大獎賽優秀獎。
三、《讓我們盪起雙槳》
《讓我們盪起雙槳》是喬羽先生作詞,劉熾先生作曲,劉慧芳演唱的歌曲。該曲是1955年拍攝的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2002年,該歌曲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課本上被選為課文。
四、《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是一首著名歌曲,作於1962年,周郁輝詞,寄明曲。1978年經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將《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五、《蝸牛與黃鸝鳥》
《蝸牛與黃鸝鳥》是由陳弘文作詞,左宏元作曲的一首兒童歌曲。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4.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低年級音樂課
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的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審美情趣、活撥樂觀的情緒和樂觀的情感。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讓四十分鍾更加有聲有色,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一、教師的教態要親切,語言要形象生動。 教育心學研究表明,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語言表達。教師的語言要清晰、簡練、准確、生動,多運用兒童語言,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小學生通過聽覺上對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感動,通過視覺上對教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感受,通過其他感官對音樂的感受,在自然、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音樂知識。不難想像,一位過於嚴肅的教師,一個非常緊張的課堂,豈能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唱歌教學中的多樣教學形式 眾所周知,音樂使聲音的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唱歌十分重要。培養學生用輕柔的聲音唱歌使低年級音樂課教學的一大重點。沒有經過訓練的孩子,往往一開始就用較強的胸聲來歌唱,唱歌是以人體為「樂器」,兒童幼小的身體不應該發出那麼大的音量。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聽辨什麼是喊叫的聲音。在這一階段中,首先教師的范唱是十分重要。如:我在教《小燕子》時,用輕柔的聲音一邊唱,一邊要求學生模仿,要求學生做到耳聽、眼看、嘴唱三個方面的結合。耳聽—要聽音;眼看—看教師口型;嘴唱—要注意發聲位置正確。我認為訓練兒童嗓音應該保持氣自然假聲,糾正兒童所喜歡的喊叫唱法。其次要求學生學會使用輕唱的方法。輕唱,呼吸平穩,有利於以氣息支持聲音,這樣保持了生帶,使學生感到歌唱的舒適,使他們越唱越想唱,越唱越有味,有效地激發學生熱愛唱的興趣。另外,採取輕唱,學生之間干擾小,再各自唱的同時能聽清自己的聲音,逐漸發掘歌曲內容的思想內涵,並受到感染和熏陶,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比如我要求學生一邊唱一邊聞花香,嘴裡象含一口水一樣,找到聲音的高位置,統一全班學生的音色,使學生養成用科學的方法唱出美的歌聲。最後我在教學中,注意避免一次又一次的反復,設計出多種教學手段。如聆聽、默唱分組唱、連唱等形式,讓學生邊唱邊奏邊演,師生共同感受,表現音樂的特有魅力,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只有這樣,才充分發揮教材中音樂作品的育人作用。三、多元化的欣賞教學 在教授《鴨子拌嘴》時,學生聽的比較模糊,我讓每位學生手裡都拿支筆在椅子上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來敲擊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境,想像鴨子走路,喝水,捉魚,拌嘴時所發出的不同聲響,用不同的節奏來表達不同的情節,再由小組合作商量表現群鴨戲水,吵鬧時的情景,並注意提示學生所採用的節奏與音樂表現的內容相吻合。 在聆聽《我是人民的小騎兵》時涉及到編創不同的節奏,參與表現樂曲的練習。我採用了先教樂理知識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一般的教學只講「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這些概念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既抽象又枯燥。我從學生內心感覺出發,製造一個讓學生自身感受,想像的音樂環境,從而將「拍子」的抽象概念進行化解。首先,讓學生們分辨出不同的節奏:舞蹈節奏x --- x ---,馬蹄聲:xx xx xx xx,槍聲:嗖 0 嗖 0。其次,用碰鈴,雙響筒,小鑼來敲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接著,讓學生閉眼聆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節拍的走步聲和跑步聲,由學生用敲擊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節奏感知的過渡。為鞏固已學的概念,我把幾段風格各異的兒歌讓學生按一定節拍創編,然後敲擊出來。當他們親自感知到節拍的時值概念時,就可以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牢牢掌握,從而靈活運用,自由創造。 總之,在小學一二年級低齡兒童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和途徑來學習。路是人走出來的,經驗是人找出來的,作為一個音樂老師就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地找出並總結出適合學生的優秀的教學方式,做到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脈搏,上出學生們喜歡的音樂課。 本文知識產權責任由作者自負
5. 如何上好小學低年級音樂課
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讓四十分鍾更加有聲有色,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 建立課堂常規,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
音樂課應有別於其他課,這樣才能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上課鈴聲響了我採用讓學生聽音樂律動進課堂的形式,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感受音樂情緒的能力。師生問好可以區別於其他課採用唱的形式,起立和坐下都采有固定的旋律,學生一聽到這個音樂就知道現在老師要求起立,表揚也有統一整齊的節奏,這樣就不會使班級秩序混亂,難以控制。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配合,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段琴聲學生都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學生就能感受到音樂課的獨特魅力,也就會對音樂課感興趣了。
二、 精彩生動地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多年來,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那種人為的固定不變的模式,呆板陳舊的方法,註定會使學生久而生厭,繼而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從小學生的心理角度看,他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的心理,但是他們的情緒卻有點隨意性,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的集中,特別是低年級,保持十分鍾已經非常不錯了。要讓他們在課上有意的注意就要有一種引發他們注意力的方法,因此每個音樂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稱職的音樂教師,就要想方設法上好、上活音樂課,把音樂課上得新鮮、活潑、奇特,使音樂課永遠充滿藝術魅力,使學生在音樂課中獲得別的學科沒有過的快樂感覺,從而讓學生想上音樂課、喜愛上音樂課。導入就是一種教學藝術,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作用。精彩生動的導入,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學生能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我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談一些體會。(1)猜謎語。一年級藝術課中有一首歌曲《春姑娘》,在組織教學後,我讓小朋友猜一猜,她是誰?「她是一個小姑娘,穿著一身綠衣裳;綠山綠水是花裙,桃花為她畫粉妝;姑娘咯咯笑一笑,小河解凍水流長」。有的小朋友猜春天,有的猜春姑娘,氣氛非常熱烈,我對小朋友說:「你們猜的都不錯,今天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春姑娘》。播放音樂,聽,春姑娘正邁著輕盈的步伐向我們走來。孩子們就在這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開始學習新的歌曲。。(2)律動。小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律動就是讓學生和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感受到了音樂的形象。在學習歌曲《劃船》時老師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動作簡單所以很快引起孩子們的共鳴,接著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課中。(3)採用提問。一年級藝術第四單元《我愛五星紅旗》,先播放國歌然後提問:什麼時候播放國歌?為什麼要升國旗?通過提問,引發學生對國旗的認識和交流的興趣。然後教師再告訴學生一些有關國旗的故事,如中國體育健兒為過爭得榮譽;中國申奧成功激動人心的故事和場面,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接下來學《國旗多美麗》,學生都能唱地聲情並茂。問題設計地好,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起到寓思想教育與藝術教育之中。當然還有多種導入方法如:故事導入、游戲導入、應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等我就不再一一舉例了。總之導入是學習新課的一個重要環節,生動精彩地導入,能給人以美的感受,能起到鋪墊、誘導和銜接作用。每一節課如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也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
三、 運用多種方法重視唱歌教學。
在低年級的歌曲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師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1)通過用琴帶唱的方法學習歌曲的旋律。歌曲是由旋律和歌詞構成的,學習一首歌曲,要先學習其旋律即歌譜。低年級學生受自身年齡及認識能力的影響一般採用聽唱法學習,教師教一句學生跟一句。在教學中,我採用學生在認識掌握了唱名的前提下跟琴模唱,,這樣通過一定的指導練習,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學會歌譜。(2)通過用琴帶唱、師生對唱、學生介面唱的方法學習歌詞。一般學生通過歌譜的學習對這首歌曲已經有了很深的印象了,這時可採用師生對唱、學生介面唱這些游戲來學唱歌詞。師生對唱,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能起到一個示範演唱的作用。學生介面唱的游戲,可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把一些開小差的同學的注意力拉回來。(3)通過歌表演來鞏固學生對歌曲的學習。低年級的歌曲一般歌詞比較形象,通過對歌曲進行歌表演,既能鞏固學生對歌曲的學習,又能培養學生的韻律感,從而更好地掌握歌曲。
四、 運用語言藝術滲透適當地思想教育
在一、二年級的新歌及欣賞教材中多次出現《國歌》。在每一次教學中,我利用插圖、播放愛國主義影片、畫國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另外,我還通過欣賞優秀民族音樂曲目,向學生介紹祖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從而進行思想教育,還有向學生介紹音樂家或音樂作品時,可以將這些內容編成小故事,學生在全神貫注地聽故事地過程中,被音樂家的崇高的理想、頑強的毅力、樂觀的精神深深吸引,在學生幼小的心靈埋下希望的種子,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正確的人生觀。
最後,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充分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經常涌欣慰的笑容、贊許的手勢、熱情的話語,給學生以鼓勵,當學生有困難時,要給予細心的幫助,激發學生去追求美、創造美。
6. 求適合小學低年級唱遊課的二拍子音樂
在歡樂的節日里
7.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表現能力
音樂做為人類的「第二語言」有別於其它學科,音樂中蘊含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它是通過音 符、旋律、節奏來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沒有一定的感受 力,就無法理解作品的主題。因此,音樂能開發人的智力,能開發人的感知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哪一項不需要創造?沒有創造,社會就無法前進。但是,沒有想像就根本談不上創造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對兒童進行音樂早期教育是開發兒童智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要培養和訓練學生 聽音樂的能力,關健是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由淺人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地訓練學生對育樂的感受力和想像力。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愉快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乃是小學音樂教育的理想價值觀。因此課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包括那些對音樂並不敏感或興趣不濃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都能得到發揮潛能的機會,也都能從中得到生活的樂趣和美的享受。所以音樂課必須改變那種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完善學生的個性。學生的音樂能力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教育條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異。因而其音樂興趣、音樂潛能、音樂生活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不應該強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獨立見解。基於此,音樂課的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和聽賞中的想像
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舞蹈家,而是要讓學生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陶冶性情和品格,因此,首先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聽賞教學是低年級音樂課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方法。它是一個以聽覺的感知和想像相結合的特殊認識過程。很多教師因為面對的是低年級學生,所以教學中往往注重於「聽」,而忽略了「賞」,更少於讓學生主動去「想」。這對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是不利的。
首先,我們在讓學生聽賞一首歌曲時,要讓學生感受到它的情緒,是熱烈奔放的,還是抒情優美的;是歡快喜悅的,還是緩慢憂傷的,等等。其次要通過對歌曲背景、作者、節奏特點、旋律風格及歌詞涵義等的介紹,使學生對聽賞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從而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同樣,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更需要將視覺、聽覺、動作與想像相結合來理解和感受音樂。例如,在給一年級新生上第一堂音樂課時,只有不及 1/4 的學生能跟著老師唱唱、聽聽,而且注意力也不能持 久,於是我就試著彈一些曲子,唱一些歌曲,觀察學生 們喜歡什麼,然後選擇一些既豐富多彩,又易於被學生 理解的內容由淺人深讓他們欣賞,且篇幅短小,樂曲所 運用的各種表現手法也由簡到繁,作品的形式和內容 也由易到難,再根據低年級的歌曲一般來說都比較輕 松活潑,且生動形象這一特點,要求學生們展開豐富的 想像力,要求他們盡可能做到每唱一首歌,眼前就有一 幅關於這首歌的圖畫。
在教唱《小雨沙沙》這一課時,當學生學會之後,我就問:「你們覺得這首歌應該怎樣來唱會更好?」學生簡短的討論之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下雨的聲音是很輕的,所以「沙沙沙」應該是輕唱;有的說種子說話我們是聽不見的,也應該輕唱; 對於這些話,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見來演唱一遍,效果果然很好。對於自己「二度創作」出來的「作品」,學生唱得十分的投入。我想這樣的想像對於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唱好歌曲是十分有益的。
三、唱、打、念、吹的結合,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為了使全體學生親自體驗並參與其中,我利用奧爾夫愉快教學法中高年級學生進行唱、打、念、吹結合的方法,如在訓練《母雞叫格格》這條練習曲時,我先讓學生用學過的音樂知識觀察分析,找出節奏規律作練習鋪墊;然後分聲部進行視唱練習,待唱熟練流暢後進行二部合唱,最後進行豎笛合奏練習。第一組自唱旋律,第二組用豎笛吹旋律,第三組念節奏做動作,第四組用打擊樂器配合敲節奏,這樣各種聲響重新組合,創造出了種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讓學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創造的,並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偉大力量,並從中體會到創美的驚喜。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了這樣的實踐,他們配合默契,如臨其境,增長了音樂知識,同時也滋育了對音樂的喜愛之情,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從而使他們創造美、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對今後學習音樂創作打下了一定基礎。
四、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引導學生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新課改提倡學科綜合,強調音樂與其他姊妹藝術的融合。在教學中,我做了大量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對與音樂關系密切的美術學科的引入,達到了「畫中有色、聲中有畫」的效果,進而達到活躍氣氛,愉悅身心,陶冶情趣,誘發靈感,發展智力的目的。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演,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戲中為學生開辟一塊自由表現的舞台,為學生播放喜歡的音樂,學生就會在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在啟發學生表演時,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學生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低年級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