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音樂教學案例分析!
出色的歌手
(鄂倫春民族歌曲)
教學設計說明:
《出色的歌手》是鄂倫春民族歌曲。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體驗。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差異等為基本理念;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理念,通過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多種教學形式和豐富有趣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創造音樂、享受音樂,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智。在互動的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成為學生們的合作夥伴、平等中首席者。通過本次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使師生間達到共識、共賞、共進。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歌曲《出色的歌手》,讓學生真正感受鄂倫春族曲調的風格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們在體驗、探究、模仿、合作、綜合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
3、知識與技能目標
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和舞蹈創編能力,並能用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自豪、歡快的情緒,輕柔而有彈性的聲 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節奏型和不同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具准備:電子琴、打擊樂器
教學時間:2012年4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教師跳舞,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想送給你們一個舞蹈,你們想看嗎?
(生)早已按耐不住內心的喜悅,不約而同的說:「想看」。
播放課件音樂,教師跳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師)老師跳的舞蹈是哪個少數民族的?
(生)蒙古族。
(師)看來,你們不僅有一定的欣賞能力,而且音樂的知識面還很寬。真了不起。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會跳蒙古族。你們想不想讓老師帶你們走出大草原去鄂倫春族人們居住的地方走走、看看,了解那裡的風土人情?
(生)想。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鄂倫春族吧。(播放歌曲:出色的歌手)欣賞鄂倫春美景。
三、學習歌曲《出色的歌手》
1、聆聽
(1)初聽歌曲《喜歡》
思考:這首歌曲主要贊美鄂倫春的什麼?
(2)復聽歌曲
提問:這首歌曲的情緒表現是什麼樣的?
2、教師范唱
3、學唱旋律(教師彈琴)
學生用la來模唱歌曲旋律。
4、朗讀歌詞
(1) 教師按節奏朗讀歌詞。
(2)學生按節奏獨立朗讀歌詞。
(3)師生互動,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5、學唱歌曲
(1)學生獨立填詞演唱歌曲
(2)教師糾正個別錯誤唱法
(3)找難點、突破難點
(師)這首歌曲我們已經基本學會了,哪位同學對這首歌曲還有不會的地方請你提一提,同學和老師幫你共同的解決。
學生任意提自己不會的地方,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4)跟音樂反復練唱歌曲
6、歌曲處理
(1)提問:這首歌曲應該用什麼樣地情緒和聲音來演唱?
(2)教師彈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帶著演唱地情緒和聲音練唱歌曲。
四、創編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
2、小組展示、評價
五、課堂小結
㈡ 如何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非常注重「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豐富和發展形象思維,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音樂課程應「立足於我國數千年優秀的音樂文化傳統,與我國教育方針中的『美育』相對應,彰顯音樂課程在潛穆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可見,在新課標下的音樂學科教學改革,非常重視在教學中對美育教育的滲透。那麼,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呢?下面筆者就《大海啊,故鄉》的教學體會為例談談個人的一些認識。
http://wenku..com/link?url=xdCem51a4-Xfteooitjh65XaR-bGVOHFy-bOMi10pKvPS49TpFmohJBj-LxzVVhcjpfrnxcuGlE_
㈢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21
音樂教師是對學生實施美育教育的專門人才,是人類音樂文化的傳遞者和傳播者,因而音樂教師的素質決定著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小學音樂教學卓有成效地整體提升,新課程標準的整體推進。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除了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要求外還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教師的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動方向。作為新形勢下的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就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從修剪枝杈的園丁轉變為啟迪學生智慧的研究者和開發者,把傳統的師生關系轉變為新型的朋友關系、夥伴關系。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使學生享受成功的滿足,獲得審美愉悅體驗,進而使學生喜歡音樂,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從以往的被動變主動,在合作中學習成長,同時達到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教師具備豐富的音樂專業知識與教育理論知識
音樂課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把音樂課講得形象、透徹、生動,從而激發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因此,我們要不斷地進行音樂方面的進修與學習,使自己的音樂文化素質得到提高。
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教育理論知識,懂得心理學與教育學,學會正確地揣摩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讓學生在有效的音樂課堂中學到音樂知識,並在學習中體驗著、快樂著。
三、教師具備專業的音樂技能
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唱、彈、跳」是所有音樂教師應具備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彈自唱能力。「唱」在音樂教學中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和激勵性。歌唱教學是訓練學生音樂感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的范唱能給學生帶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彈」即鍵盤彈奏能力和即興伴奏能力。只有具備嫻熟的、能為各種風格的歌曲伴奏的即興能力,才能組織好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課標強調師生的互動性,使整個課堂處於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氛圍中。音樂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對於小學音樂課堂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抓住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的特點,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表演音樂,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音樂是一門技能性較強的學科,因此,音樂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
要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素質,除了具備以上幾點,還得具備其他各種綜合能力,比如,現代信息技術能力、課後教學反思能力等等。總之,無論教師是提高哪方面能力,一切都得以學生為本,將學生視為教育主體,關愛學生,只有這樣,音樂課堂才能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㈣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
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激勵他們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創造,進而有助於形成下一代對建設祖國的美好理想及奮斗精神。馬克思很早就說過:「進步人類不但根據政治經濟學規律和歷史發展規律,而且還應該根據美學規律去創造新世界。」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自覺地、有目的地實施美育是十分重要的。
美育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音樂本身具有極強的穿透性,能夠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得到洗禮。而美育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將游戲滲透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從小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古希臘先哲柏拉圖認為,公民的啟蒙教育、初級階段的教育主要是音樂教育和游戲教育,陶冶心靈的音樂教育應從學齡前延續至十八歲。其弟子亞里士多德認為,音樂可以凈化人的情感。可見,美育對一個人的人格養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並貫穿美育精神,發揮後者陶冶、凈化的功能,對於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個性的塑造至關重要。
音樂教學中須有良好的教學素質。因為音樂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需要有良好的教師及良好的環境,有古今中外的名著,也有現代的著名歌曲等。它們都是音樂中不可缺少的好教材。但音樂教學的實施,必須與德育、智育、美育相互滲透,並不是單獨進行的。一般來說,可從感覺、情操、理智等不同方面、不同層次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教育。
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首先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它主要通過以聲情並茂為表現手段的藝術,用優美的旋律和其他手段來表達內在的思想感情,並通過優美的音樂對學生產生具有磁鐵般的吸引力。音樂易激發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感情豐富的音樂可以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更能有助於學生對音樂的美好及暢想的記憶。
為了讓學生從視覺中感覺到音樂美的教育,在教學中我收集了許多掛圖,有中外音樂家的畫像,有關節奏訓練、樂理知識和樂器演奏掛圖、資料等,讓豐富多彩的音樂知識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理解並唱好每一首歌曲或演奏好每一首樂曲,我先用講故事的形式提示學生,例如教學《小蜜蜂》這首歌時,我教育學生要學小蜜蜂那種勤勞的、不怕困難的、辛勤的精神,小蜜蜂從早到晚辛苦地勞動,採花釀蜜。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來提高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同時讓學生正確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意境。在完成一首歌曲的教師范唱及其他方面的教學環節中,能夠展現出教師教學完整的藝術形象,所以,教師要認真理解作品,深入體會歌曲的思想感情,因為歌曲是詩、詞的高級表現形式,是語音的盡頭,能直接抒發、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具有更廣泛、更普通的「詩意」。因此,也易被學生接受和喜愛,通過唱歌教學能使學生懂得最基本的音樂語言、音樂感覺、音樂知識,為學好音樂做了前導,這也成為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起點。所以,優美的歌聲能把學生帶進優秀音樂所描繪的意境中,從而啟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歌曲或樂曲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並能感受到音樂所在的內在情緒,要想唱好並演奏好一首樂曲,必須重視對歌曲或樂曲的藝術處理,主要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音樂,這也是培養學生具有唱歌及演奏表現力的重要環節。培養歌唱及演奏表現力還必須懂得和掌握歌曲或樂曲的演奏或演唱手段,如情感、力度、速度、音樂、和聲等。處理歌曲要抓住表達情緒,如雄壯的、歡快的、優美的、抒情的等等。在歌唱或演奏中,應以樂曲的情緒速度標記為依據,引導學生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還要讓學生多做一些和音樂相關並結合的活動,即可讓學生在聽音、視唱、指揮等音樂活動中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能。所有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形象化地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並能掌握應該掌握的音樂才能。
為了從聽覺中感受到音樂的美,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不能平淡、單調、枯燥,要力求用准確的語言來描述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聲調的柔和、和弦的協調等等。這樣可以使音樂教學如同清涼甘甜的椰子水注入學生的心田。要善於讓學生用適當的詞曲、各種類型的曲調生動描述,著意烘托出歌曲的詩情畫意,使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如,當學生欣賞我國古典樂曲《十面埋伏》後,便猶如看到古代將士手拿兵器、身穿盔甲、騎著戰馬馳騁疆場激戰的場面,從而感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今天的幸福來得多麼不容易!同時也能感受到民族樂器琵琶豐富的表現藝術。健康的音樂會給學生豐富的精神營養,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鼓舞學生滿懷信心地朝著美好的理想奮進。有效的教學途徑,能使學生懂得音樂的基本性質、形式及表現手段,並基本做到能體驗各種音樂情緒,辨別作品的優劣,感受品嘗音樂美,並在從不懂音樂的學習轉化過程中,理解旋律、節奏及和聲的組成和動向,從音色變化、曲式結構中使學生體驗到理解音樂的內涵,在學生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對音樂更加愛好。對音樂的鑒賞才是我們音樂教學追求的最終目標之一,要注意學生感情方面的音樂教學,也就是培養學生美好的高尚的情感,陶冶思想情操,包括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愛共產黨、愛社會主義、愛科學、追求真理等,要有對社會主義現象的正義感,對集體的榮譽感及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教師要特別注意在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國際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人生觀,這是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教學任務。
在總結以上諸方面經驗的基礎上,音樂教學還必須從思維和理智的層次上進行。也就是說,讓學生理解並掌握音樂的基本原理,體驗音樂思維的精妙,培養思維和探索精神。音樂在諸方面都是相互聯系的,比如一首歌曲,首先要有好的旋律組成,而優美的旋律又是由音符來組成,音符的主次又由音樂的主旋律及其他方面組成(包括各種調式)等等。讓學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了解美、認識美、接受美,以美導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態的美有所附著,促使學生高尚情操和世界觀的形成。我覺得,教師要有良好的教風,才能使學生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遨遊音樂海洋的天地,要有深奧的理論和扎實的基本功,在實踐中大膽地嘗試,勇於探求這些奧秘的知識。
我對上述幾個方面只做了淺談,此外還應該加強學生各方面的輔導活動,這是音樂課的重要途徑;組織學生進行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這是音樂課不可缺少的形式,而且難度很大,但只要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明確目標,注意方法和效果,就能使音樂教學達到一個更新、更美的境界。
㈤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滲入生活教育 案例
教師可設計一個教學環節,將學生引入課堂,聯系生活實際。如:五年級的學習雷鋒的歌曲。
㈥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進行美育
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激勵他們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創造,進而有助於形成下一代對建設祖國的美好理想及奮斗精神。馬克思很早就說過:「進步人類不但根據政治經濟學規律和歷史發展規律,而且還應該根據美學規律去創造新世界。」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自覺地、有目的地實施美育是十分重要的。
美育在音樂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音樂本身具有極強的穿透性,能夠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得到洗禮。而美育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將游戲滲透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從小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古希臘先哲柏拉圖認為,公民的啟蒙教育、初級階段的教育主要是音樂教育和游戲教育,陶冶心靈的音樂教育應從學齡前延續至十八歲。其弟子亞里士多德認為,音樂可以凈化人的情感。可見,美育對一個人的人格養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並貫穿美育精神,發揮後者陶冶、凈化的功能,對於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個性的塑造至關重要。
音樂教學中須有良好的教學素質。因為音樂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需要有良好的教師及良好的環境,有古今中外的名著,也有現代的著名歌曲等。它們都是音樂中不可缺少的好教材。但音樂教學的實施,必須與德育、智育、美育相互滲透,並不是單獨進行的。一般來說,可從感覺、情操、理智等不同方面、不同層次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教育。
㈦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滲透美育,提高學生音樂素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滲透美育,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藝術教育中包含音樂教學,但是現如今的音樂課堂更關注的是成績,讓學生死記硬背要考的內容,沒有從審美方面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興趣,忽略或輕視了藝術教育。實際上藝術教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完善了人格,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學生在藝術學習中,隨著藝術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可以說,「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蘊涵詞曲作者的情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音樂的美育功能,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接受審美教育,引導學生通過視、聽、思、唱等多維度、全方位學習音樂,在欣賞、想像、學習中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震撼,養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功能和效用,全力推進素質教育教學的進程。
如今的小學音樂教材都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教材中有許多非常適用於小學學生的結構簡短、節奏歡快、旋律優美的音樂作品。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教材里的這些優點,在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在現如今的音樂教學中,很多教師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優秀的教學經驗,如:運用多媒體進行欣賞教學;用律動和表演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游戲激發學生的情感表現慾望;創設教學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作品魅力;用評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等等。在多年的音樂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唱歌學習中創造美,感受美,以美塑情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調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唱歌是小學低年級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歌曲中包含著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它是音樂形象的反映,律動的表現。每當學生感受到律動音樂的音高、音色、力度和節奏變化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隨音樂產生律動,這時學生自身的動作與音樂律動產生協調一致的美感,給人帶來了視覺和聽覺的和諧感受,讓你獲得美的享受。
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有一句話說的好「趣味無爭辯。」一個人喜愛什麼音樂,不喜歡什麼音樂都是因人而異,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但是不能放棄了引導和教育。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生活經驗匱乏等原因的局限,審美趣味是狹窄的。教師這時就應該通過音樂課堂中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小學的音樂教學應有提高學生音樂審美素質的責任,要讓學生不僅喜歡當代的音樂,對所有時期的音樂都應該有所了解和欣賞。教材中安排的國粹京劇、民歌等內容正是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極好教材。
世界上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優秀音樂作品,這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風格。「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從審美情趣來看,學生喜歡新穎、多元的音樂風格。作為教師,不僅讓學生了解自己民族的音樂,更應該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孩子欣賞更多外國歌曲。例如,我在教唱五年級第六單元「告別時刻」中的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時,我創編了以「我是導演」為主題的音樂活動,以《友誼地久天長》作音樂背景,讓學生為自己所在的小組導演一個畢業典禮上與好友分別的場景。就是通過這樣的音樂實踐活動,在感知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想像,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合作協調能力;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將場景、人物、情感、音樂融合起來,讓學生嘗試用音樂去闡釋心理、闡釋情景,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敏感性,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進一步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國界的限制,可以傳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大家喜愛它!
這個設計非常煽情,非常生動,視覺和聽覺都獲得了美感,情感想像獲得的審美喜悅,最終懂得的音樂無國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裡。
當然,審美趣味的擴展是以生活經驗、知識結構和情感體驗的增長為基礎的,我們進行擴展審美趣味教育時不能脫離這個基礎。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加強自身文化素養,特別是音樂素養的積累,不斷進行音樂教改的探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中汲取精神養料,擴展音樂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三、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陶冶美育情操小學階段的學生辨別是非美醜的能力比較弱,而且好奇心與模仿能力特別強。這種現象容易導致學生心態扭曲,迷失方向,嚴重地傷害了學生的身心,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音樂教師應當認清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優秀音樂作品,精心設計音樂教學課的內外活動,通過聽、唱、講、跳、演、比等教學手法,讓學生體驗每一個作品的美感和情感,引導學生樹立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陶冶美育情操,提高音樂素養。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不但要加強專業音樂知識的學習,還要加強美育、音樂審美教育理論的學習。使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如何滲透美育教育能夠設計准確,達到提高學生美育素養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叔成,夏之放,樓昔勇等著.《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張前,王次召著.《音樂美學基礎》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年
作者
叢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