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二年級音樂課教案 小河流過我門前
1、遵守游戲規則,掌握游戲的玩法。
2、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准備:
蘋果,草莓,香蕉,葡萄,桃子頭飾各一個
⑵ 二胡江河水 說課
我的天。上音樂欣賞課?還是上二胡教學課?
我看怕是前者。二胡專內業課恐怕不是隨便能容上的。
好,如果是欣賞課,首先要說,我們這節課要欣賞的曲子是哪一首,用什麼樂器來演奏。有必要的話簡單介紹一下二胡的歷史。
關於《江河水》的創作背景和主題思想,需要費些筆墨。但說課和講課又不一樣,你只能提一個大概和主要方面。歷史背景,事件經過,主題思想。
然後是關於黃海懷的簡介。但搞清楚,黃海懷是把江河水移植改編過來,而不是創作出來的。
最後提一下江河水的樂曲結構,好,引子部分,渲染氣氛,第一段,娓娓道來,第二段,回憶丈夫在世時的美好生活,第三段,回到現實,感情爆發,對現實的控訴。尾聲,回到主弦律,收場。
希望能有所幫助
⑶ 音樂名作《江河水》有哪幾個段落組成
這首樂曲深刻地表現了舊社會勞動人民對黑暗現實飽含血淚的聲聲控訴。
全曲由引子和三個段落組成。
引子,較為自由的節奏、對比強烈的力度,加上扣人心弦的音調,在我們面前展示出了一幅極富戲劇性的畫面:一個飽受苦難而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婦女哭著、喊著,瘋也似地沖向江邊,面對滔滔江水訴說世間的不平……
第一段,由起、承、轉、合四個樂句組成。緩慢的速度、哀怨的旋律、暗淡的羽(la)調式色彩,特別是「轉」句:節奏頓挫,時斷時連,似啜泣,似哭訴,簡朴、真摯、悲切、動人,將人們的心緊緊地攥在音樂之中,讓人幾乎透不過氣來。
第二段,由第21小節第四拍弱起,是全曲的對比段落。這段轉調是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完成的,它只用一個音作過渡——即民間的「借字」手法,使音樂突轉到富有幻想性的意境中。這段音樂在演奏上的特色是二胡不用揉弦,真切地描寫了主人公目光呆滯、回首往事的情態。而獨奏旋律和伴奏旋律用幾乎重復的音調交替出現,一問一答,出色地表現了主人公人心復雜的情緒,這種過度悲慟後出現的沉寂,更有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這三段由第39小節起。這段音樂由於速度加快、力度增強,加之演奏上的大幅度運弓和扣揉技法的運用,使一種對統治者控訴和反抗的情緒油然而生,樂曲也由此進入激動人心的高潮——壓在心頭的怒火爆發了。這是一種悲極的控訴,這是一種憤極的反抗!無奈、無力,無助,無援……樂曲結束了,那如泣如訴的旋律還縈繞在人們的心頭。
傳說在舊社會,有一對恩愛的夫妻,丈夫被萬惡的官府抓去服勞役,遭到百般折磨和虐待,不幸死於外鄉。妻子聞訊後來到送別丈夫的江邊,面對滔滔江水,回憶往事,號啕大哭,傾訴了心中無比悲憤的感情。這是《江河水》產生的原型。
20世紀80年代,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聽到二胡演奏的《江河水》,眼淚奪眶而出,激動地說:「它拉出了人間的悲切。」
⑷ 《江河水》每段是怎樣的
全曲由引子和三個段落組成。
引子,較為自由的節奏、對比強烈的力度,加上扣人心弦的音調,在我們面前展示出了一幅極富戲劇性的畫面:一個飽受苦難而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婦女哭著、喊著,瘋也似地沖向江邊,面對滔滔江水訴說世間的不平……
第一段,由起、承、轉、合四個樂句組成。緩慢的速度、哀怨的旋律、暗淡的羽(la)調式色彩,特別是「轉」句:節奏頓挫,時斷時連,似啜泣,似哭訴,簡朴、真摯、悲切、動人,將人們的心緊緊地攥在音樂之中,讓人幾乎透不過氣來。
第二段,由第21小節第四拍弱起,是全曲的對比段落。這段轉調是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完成的,它只用一個音作過渡——即民間的「借字」手法,使音樂突轉到富有幻想性的意境中。這段音樂在演奏上的特色是二胡不用揉弦,真切地描寫了主人公目光呆滯、回首往事的情態。而獨奏旋律和伴奏旋律用幾乎重復的音調交替出現,一問一答,出色地表現了主人公人心復雜的情緒,這種過度悲慟後出現的沉寂,更有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這三段由第39小節起。這段音樂由於速度加快、力度增強,加之演奏上的大幅度運弓和扣揉技法的運用,使一種對統治者控訴和反抗的情緒油然而生,樂曲也由此進入激動人心的高潮——壓在心頭的怒火爆發了。這是一種悲極的控訴,這是一種憤極的反抗!無奈、無力,無助,無援……樂曲結束了,那如泣如訴的旋律還縈繞在人們的心頭。
⑸ 高中音樂鑒賞第一課 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教案
《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科目 藝術欣賞 年級 高一 班級 時間 2007 年 9 月 日
課題 一、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教學目標 第一, 能安靜、用心的聆聽音樂,體驗欣賞音樂的樂趣
第二,在聽賞音樂得過程中能說出《少女的祈禱》的基本結構;能夠在互動交流中用簡單的語言說出「音樂不能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
教材分析
實 施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一、導入:
你喜歡音樂嗎?
什麼是音樂?
二、
1、聆聽三段音樂
提問:每段音樂帶給了你怎樣的情緒?(1-2個詞語)
你聯想到了什麼?
主要表現形式是什麼?
A《第一鋼琴協奏曲》
B《江河水》
C《變幻之風》(呈現出清新的自然氣息。在曲子中,你可以聽到呼嘯的風聲和排笛交錯出現,感覺非常縹緲浪漫)
2、活動:
5— 56| 5— 3| 4 ·5 43 |2 — —|
57 2 4|5·4 32|3 — —|3 — —‖
你覺得這段樂譜的情緒是怎樣的?
(歡樂 悲傷 激昂 抒情)
小結:
A、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理解、想像是各不相同的。
B、同樣的作品由於採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就能演繹出不同的情緒和韻味。
提問:音樂與繪畫、語言文學三者的藝術特徵相比較有何不同?
繪 畫——具象性
語言文學——語義性
音 樂——非具象性和非語義性。
三、欣賞《少女的祈禱》
下面我們來聽賞從一位年輕女音樂家心中流淌出來的音樂。
1、作者介紹:
苔克拉.芭達捷夫斯卡,波蘭女音樂家,1838——1861,短暫的一生。她未上過音樂學院,自學成材。她創作《少女的祈禱》時,年僅18歲。
2、全曲聽賞
思考:你聽到了什麼?幾個不同的部分?
3、主題聆聽
4、分段賞析:引子+A+A1+A2+A3+A4
了解變奏曲式結構
5、復聽全曲
思考:A、這首樂曲的基本情緒是什麼?(優美、抒情、明朗、華麗、激動……)
B、優美的琴聲、波濤般涌動的音調,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
(少女的祈禱、沉思?回憶、思念?幸福的憧憬?熱切的傾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四、交流討論:
1、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2、如果音樂不能明確告訴我們,它究竟表現的是什麼,那音樂的魅力又在哪裡呢?
五、課堂小結:
1、音樂作品以五彩斑斕的音響,給我們帶來某種情緒的感受和體驗,同時也能引發我們在聽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像。這種聯想和想像是豐富、多元的,並且因人而異。所以,樂曲本身不能明確告訴我們音樂具體表現的是什麼。
2、正是基於音樂的這種非具象性和非語義性的特徵,它能激發我們豐富的想像力,同時也能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也正是基於這些特徵,它展現了音樂作為音響的藝術和時間的藝術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3、音樂是什麼?
音樂是憑借聲波振動而存在,在時間中展現,並通過人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的藝術。它必須通過演唱或演奏這個表演的中間環節,才能使聽眾感受到音樂的情感和意境,從而產生藝術效果,達到審美的目的。所以,人們常常稱音樂為表演的藝術。
⑹ 音樂名作《江河水》有著怎樣的創作背景
徐緩凄涼,如來泣如訴,時而悲源憤,時而激越……
這原是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一場「苦難的年代」中一段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的配樂——雙管獨奏曲《江河水》。這首藝術感染力很強的樂曲,並非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而是來自《遼南鼓樂》中的一首笙管曲牌。據說這個曲牌早在元、明時期的南北曲中就已經出現,原名《江兒水》。它本是一個聲樂曲牌,後來在崑曲、京劇中常用在慶功宴或發兵征戰時歌唱,曲調悠揚、典雅。後又被改編成雙管獨奏曲(改編前後的音樂情緒有很大不同),1962年在廣州首屆羊城花會上首演,深受聽眾好評。
黃海懷先生又將此曲移植為二胡獨奏曲,於1963年5月由他的學生吳疏華參加「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首屆二胡獨奏比賽」,獲得巨大成功。
二胡獨奏曲《江河水》誕生以來,歷經四十餘載,長演不衰,已成為二胡演奏者的必修曲目之一,它的知名度已遠遠超過了原雙管獨奏曲,不少青少年音樂愛好者和國外音樂界人士把此曲作為了解我國傳統民間音樂的一個窗口。
⑺ 描述一下《江河水》在我心中的感受
只是一個弱女子望著逝去的江河水無助而凄慘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專水就是她傾泄不止的眼淚。
《江河屬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讓人心醉的樂曲。它從另一個側面演繹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新婚剛過,丈夫就被抓去做勞役,一去幾年不歸。可憐的女子決定去千里尋夫,
可在路上遇到回來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絕,來到數里相送,與丈夫分別的河邊失聲痛哭……知道故事的人相對少些,但並不影響對音樂所表達情感的領會和感受。
(7)音樂欣賞江河水教案擴展閱讀
《江河水》凄婉的旋律與獨特的節奏生動地刻畫出悲劇性的音樂形象,帶給人悲劇美的情感體驗。引子部分旋律從低音起奏,然後連續四次四度上揚,中間旋律跳進至高音「6」。
然後旋律連續下行,音樂呈現出深沉、壓抑的性質,透露出可憐的婦人哀傷、無助的心境,旋律進行中出現幾處停頓,似斷斷續續的哭訴,抽泣,預示著悲劇人生的開始。樂曲第一部分開始樂句旋律呈波浪式起伏,猶如低聲的傾訴,音調凄涼而悲切。
第二樂句旋律以十度大跳,表現出極度的悲憤、激動;第三樂句節奏抑揚頓挫,似句句血淚,表達出婦人的撕心裂肺、悲痛欲絕;最後的再現樂句加了一小節擴充,首尾呼應的同時,又顯得痛苦無奈而意味深長。
⑻ 江河水的音樂背景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讓人心醉的樂曲。它從另一個側面演繹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新婚剛過,丈夫就被抓去做勞役,一去幾年不歸。可憐的女子決定去千里尋夫,可在路上遇到回來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絕,來到數里相送,與丈夫分別的河邊失聲痛哭……知道故事的人相對少些,但並不影響對音樂所表達情感的領會和感受。
所不同的是,在一代一代後人的心靈期待中,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個相對滿意的結局——孟姜女哭倒了長城八百里,還留下了讓後人憑吊不已的望夫石。而《江河水》,則只是一個弱女子望著逝去的江河水無助而凄慘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她傾泄不止的眼淚。這也是這首樂曲震撼人心之處。
與其他許多中國傳統音樂不同的是,《江河水》不是《高山流水》那樣帶有描述性的音樂,也不是《二泉映月》那樣帶有敘述特點的音樂,而它完全是宣洩性的。一般而言,人心裡有了痛苦情緒,宣洩了、傾訴了,心情就會好些,老百姓的話說:「哭完了,心裡就好受點兒。」但《江河水》的宣洩,是宣洩過後更覺凄涼無助。這是一個未經後人加工的故事,還沒有賦予這弱女子的哭聲以任何「回報」。孟姜女的故事,讓後人一提到她,就會想到她哭倒了長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劇色彩,於是人們心中的某種「空虛」得到了彌補或安慰。而《江河水》中的弱女子,在失去丈夫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之後,呈現給人們的只有掩抑不住的悲憤和絕望。
《江河水》樂曲的結尾,不是女主人公哭過之後精神得到片刻的解脫,是哭累了,是淚水哭幹了。樂曲結束了,故事無法完結,給人們留下的是對她以後生活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