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音樂課堂教育故事分享
我們這里所說的游戲不是純粹的游戲,而是融入了具有音樂性特點的游戲。在音樂教學中,我們稱之為「音樂游戲」。音樂游戲不同於一般的音樂游戲,它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強調對音樂的體驗、感受,在根本上服從音樂的指導。音樂是音樂游戲的靈魂所在,音樂游戲只是學習音樂的手段.音樂游戲必須伴隨音樂,才能實現音樂教學的目的。它從音樂本身入手,讓學習者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引導他們通過一些音樂游戲去接觸音樂的各種要素。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去感受音樂的節奏、情節、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Ⅱ 反映教師生活的音樂劇或故事
[原創]教師身邊的小故事
古人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知識的源泉,是智慧的化身和行為的典範。所以,教師所有的言行舉止無疑都是學生學習的表率和模仿的榜樣,其思想品格、精神氣質、言談舉止、為人處世等,都直接影響和熏陶著學生。
西區小學的馮玉馨老師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她有一顆慈愛之心,為人正直,兢兢業業,樂於助人。她授課有方,寓教於樂,每到馮老師上課,教室里的學生都靜靜地聽,開心地學。可見她的課堂教學是多麼生動活潑,聽她的課就是一種享受。在教學試驗中馮老師像是足球隊中的前鋒,總是走在同級組老師的前面,帶頭鑽研教材,嘗試新教法,並把她對教材的分析、處理一一詳細地為我們講解。 「學高為師,德尚為范」這是古往今來的一句至理名言,馮老師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在教學上,她「嚴慈相濟,甘為人梯」,每當學生學習落後時,她總是「慷慨解囊,施於援手」,耐心教導;每當學生犯錯時,她循循善誘、嚴厲說服……正是在她這種「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的師愛里,學生吸取知識,健康成長。因而,學生愛她的課,更愛她的人。她的為人之道,她的為人之德,使她光彩照人,贏得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尊敬。她的善良和樂觀都融入到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悄悄感動著與她朝夕相處的同事。
又如曾靜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勤奮忘我,鞠躬盡瘁的敬業精神,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她天天都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為學生批改日記。時間一長,脖子就疼痛起來。那天,她堅持上完上午的課,放了學才去看急診。為了學生的學習忘我工作,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學生們。此外,她視學生為己出,抽出大量的課余時間走進學生們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親切地與學生們進行溝通交流,在多方面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有時她會把遇到困難的學生領回辦公室,耐心地鼓勵、指導他們。她用真心和真誠改變著學生。沒有人能說清,在她的教學生涯中,她傾盡全力為學生辦了多少實事、好事。她工作勤勤懇懇,全力以赴。多年來,無論學生如何,她始終不棄不離。她授課有方,寓教於樂,努力讓知識成為學生解渴的甘泉;她誨人不倦,因材施教,盡心將學生培育成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
曾老師所做的點點滴滴,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學生、她身邊的同事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使生命更有意義。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馮老師一樣愛崗敬業的老師,他們是家裡的好媽媽、好妻子,在學校更是學生的好老師。正是他們為西區小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想想我們自己,自嘆不如。她們的精神是多麼可貴可佩呀!我們應該學習她們站在時代的前列,學習她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學習她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要勤奮工作,積極進取,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滿意的教師,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他們這種為人師表,獻身教育的精神也鼓勵著我。使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想到她們,我就感動,我就有了動力,有了勇氣……。我要把這些老師作為我的一個榜樣、一面鏡子,引導和激勵自己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書育人能力,勤奮工作,開拓進取,為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Ⅲ 具有教育意義的幼兒故事和音樂。。
熊寶寶沒事就喜歡用手去揉眼睛,多好玩啊。可是最近,熊寶寶的眼睛特別難受。今天,爸爸要帶他去河馬醫生的診所看眼睛。
早上,他們很早就起床了,翻過一座高高的大山,繞過一條彎彎的小河,終於到了河馬醫生家。河馬醫生說:「來,孩子,讓我看看,喲,是沙眼啊,幸虧來的及時,不然視力就會下降啦!」熊寶寶嚇壞啦,要是視力下降了,那以後還怎麼看好看的動畫片哪,「噢,別著急,親愛的孩子,我來給你開點葯,吃了就會好了。」開好了葯,河馬醫生又說:「你是不是平常總用臟手揉眼睛啊,記住,以後不能揉眼睛了,還要記住,要勤洗手,講衛生。」熊寶寶點了點頭。
吃了葯,熊寶寶感覺好多啦,他和爸爸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小朋友們,你們一定要愛護自己的眼睛,不要用手去揉,否則就會像熊寶寶那樣難受啦! 蘋果樹
在一棵大蘋果樹上長了很多很多的蘋果寶寶,它們都是綠綠的、小小的。慢慢地長啊長啊,蘋果寶寶長大了,變得紅通通很漂亮。
只有一個蘋果寶寶,它還是綠綠的。蘋果寶寶很著急,它問樹媽媽:「媽媽,為什麼別人都是紅的,我卻是綠的呢?」
媽媽說:「別著急,你還沒長大呢,等你長大了,也會變成紅的。」
蘋果寶寶使勁地長啊長啊,慢慢地,它長得很大很大了,可顏色還是綠的。
它又問樹媽媽:「媽媽,我已經這么大了,為什麼還是綠的呢?」
樹媽媽也很奇怪:「是啊,我看看哦。啊喲,好象搞錯了,你應該是旁邊那棵樹媽媽的寶寶哎,你看,她身上的寶寶都是綠蘋果鬧!」
綠蘋果寶寶著急了:「這可怎麼辦呀?」
樹媽媽說:「沒關系,我送你去你真媽媽那裡吧。」
綠蘋果寶寶就到了旁邊那棵樹媽媽的身上,可是他不認得身邊那些綠蘋果哥哥、姐姐,也沒有人跟他玩,綠蘋果寶寶很不開心,它哭了。
還好,這時候有個小寶寶過來,看見綠蘋果寶寶在哭,就問:「你為什麼哭呀?」
「嗚~~~因為我不是紅蘋果,可我很想很想當紅蘋果。」
「這樣啊,這個很簡單的,我幫你塗成紅顏色就可以了。」
寶寶把綠蘋果塗成了紅蘋果,它又回到了樹媽媽的身上,看看跟旁邊的蘋果寶寶一樣了,它好開心啊。 頭上跟著一朵雲 有一個可愛的小仙女,她的頭上總是跟著一朵小白雲。她很想跟小動物們一起玩。
小豬說:「歡迎,歡迎,我們大家一起來做游戲。」
正在做著游戲的時候,小兔子不小心踩了小仙女的腳。
「哎呀,對不起,對不起。」小兔子說。
小仙女的腳一點也不痛,可她還是哭了起來:「嗚,嗚嗚……」
哭著,哭著,小仙女頭上的小白雲,變成了小烏雲。
哭著,哭著,小仙女頭上的烏雲開始下雨了。
游戲再也做不成了,大家只好取來雨傘,勸小仙女別哭了。
勸了好久,小仙女終於不再哭了。她又和大家開始玩游戲。
玩著玩著,小仙女高興了,大聲笑起來:「哈哈哈,哈哈哈。」
笑著,笑著,小仙女頭上的小烏雲又變成了小白雲。
以後,小仙女來了,小動物們就會看看她的頭上是什麼雲,要是烏雲的話,得趕快回家拿雨傘去。
不過,小仙女頭上的小白雲越來越白了,因為,和小動物們一起玩,她已成變成一個愛笑的小仙女了。
頭上跟著一朵雲,如果不會下雨的話,真是好啊。
Ⅳ 初中音樂教育故事!急……
大家都非常熟悉這樣一則事例:某幾位專家學者到一所學校做實驗,到某班時,隨意點出幾個學生並很認真地對老師們說:「他們幾個將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果不其然,幾年之後,本來表現一般的這幾位學生真的成為了學校的佼佼者。原因很簡單,專家學者的暗示轉給了老師,老師對這些學生時常充滿信心。而正是積極的心理暗示,使他們的情緒始終處於積極向上的亢奮狀態,所以,結果就如人們所看到的。
在實際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實驗發現:同樣的班級,如果這節課我鼓勵贊揚的話語多了適當了,學生的情緒便會異常地高漲,他們的行為也會與我緊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幾個所謂的調皮學生身上,批評多了,學生唱歌的情緒馬上讓人覺得無精打采,心不在焉。這一點特別是在年齡較小的年級表現尤其明顯。比如學習《四季童趣》這首歌曲,節奏較難:除了切分節奏,還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現。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我除了採用各種教唱的方法之外,重點放在給學生心理暗示上,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整個教唱過程中,我時不時地贊揚激勵他們:「你們真棒,這么難唱的句子都難不住你們,老師真為你們的聰明能幹高興!」「你們的聲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賞一遍!」「你們願意吸收老師加入你們的合唱隊嗎?」……一節課下來,不但不覺得累,反而會讓你身心愉悅興致更高。無數次的實驗證明:越是輕松有趣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效果也就越好。當然必要的批評也要有,不過要考慮課堂氣氛及學生的承受能力,講究語言藝術。比如唱歌時,有說話或大聲喊唱的聲音,我就讓學生自己說說內心的感受,讓學生辨別美與丑,對與錯。通過這一環節,使那些沒做好的同學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受歡迎的,並且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美的不文明的。另外,我還在課下和同學們達成協議,課堂上違反紀律或有不文明言行,老師就用眼神或伸出手指提醒大家,給予改正錯誤的機會。第三次就在小組上扣分的懲罰。這一方法不僅保持了課堂氣氛不被破壞,而且還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Ⅳ 中國近現代音樂家的故事
1.李叔同(1880年--1942年)
本世紀中國學堂樂歌著名作者,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一個進士、鹽商家庭,自幼聰穎,少年時便以詩畫、篆刻聞名。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學, 1905年--1910年就讀日本東京上野美術專科學校,研習美術、音樂,在此期間與歐陽予倩等人創立我國最早的話劇演出團體「春柳社」,並成為名噪一時的《茶花女軼事》、《黑奴籲天錄》的主角。190 6年春,以個人之力編輯出版我國最早的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一生經歷傳奇,集新舊文化為一身。創編歌曲達70多首,對後世影響甚巨。
2.肖友梅(1884年--1940年)
本世紀中國近代專業音樂教育奠基人,作曲家、教育家、音樂理論家。廣東中山人。1912年赴德國學習音樂,以論文《中國17世紀前管弦樂隊之歷史研究》獲哲學博士。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支持下於上海創辦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上第一所音樂學院--國立音樂院(即後來的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中國音樂教育事業先驅,在創辦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和培養專業音樂人才方面功不可沒。
3.黎錦輝(1891年--1967年)
本世紀近代專業音樂創作兒童歌舞音樂代表人物和作曲家。湖南湘潭人,曾創辦「中華歌舞專科學校」、「中華歌舞劇團」等音樂團體。追隨五四運動精神,熱衷於改革普通音樂教育和推廣國語,作品極好地繼承了學堂樂歌的優秀傳統,反映出五四時代科學與民主的精神。其劇作廣泛傳唱全國,收入當時中小學音樂教科書,影響甚巨。
4.王光祈(1892年--1936年)
本世紀中國現代音樂歷史中音樂學研究領域先驅。四川溫江人,自幼受到較深的封建文化熏陶。1927年入柏林大學主攻音樂學。研究范圍寬泛,傳世17 種論著。不僅是當時東亞最早實踐比較音樂學研究方法並提出頗具開創性見解的學者,更是中國近代音樂歷史上第一個以外文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音樂的音樂學家。
5.梅蘭芳(1894年--1961年)
本世紀最富盛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原籍江蘇,生於北京。承其家傳,9歲學戲,14歲搭喜連成科班。嗓音圓潤,唱腔柔婉,身段優美,表演細致,享譽全國。先後排演《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在擴大京劇藝術的表現力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繼王瑤卿後,以長期舞台實踐為基礎,將青衣、花旦、刀馬旦融為一體,鞏固並發展了「花衫」 這一行當。中年形成雍容華貴的「梅派」藝術?影響深遠。
6.劉天華(1895年--1932年)
本世紀近代專業音樂發展歷史中民族器樂大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江蘇江陰人,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09年開始接觸西洋管樂。1914年執教家鄉中學過程中先後隨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等人學習二胡、琵琶;之後悉心研習多種民族樂器,記錄整理民間樂譜,並進入音樂創作領域。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之後兼任於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機構。曾以五線譜准確記錄梅蘭芳唱腔,並收集珍貴民間樂譜數種,為當時民間音樂創作教學領域最活躍者。
7.賀綠汀(1903年--1999年)
本世紀抗日救亡運動專業音樂創作代表人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湖南邵陽人。建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19 34年,學生時代的他即以《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分獲「徵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頭獎和名譽二等獎,其中《牧童短笛》較早地將中國旋律和西洋復調手法進行了成功結合,令世人矚目。1934年至1938年間,曾為16部電影配樂,其中一些歌曲如《天涯歌女》等廣為流傳。
8.黃自(1904年--1938年)
本世紀上半葉專業音樂創作的代表,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江蘇川沙人。1916年北京清華學校學習,始學音樂。 1924年赴美留學,主攻心理學,兼攻音樂。1929年回國執教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以嚴謹高質量著稱,培養出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作曲家,在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史上功不可沒。清唱劇《長恨歌》為我國現代音樂史第一部該類體裁的作品,音樂會序曲重詞是第一部在國外受到好評的交響性管弦樂曲。
9.聶耳(1912年--1935年)
本世紀「左翼音樂運動」的旗手,國歌曲作者,作曲家,雲南玉溪人。自幼喜愛音樂,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左翼聯盟」主要成員。在不到三年的創作生涯中,為後輩留下了一批寶貴的財富。他的創作主要集中在群眾歌曲和抒情歌曲領域,前者以《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為最重要,後者則以《鐵蹄下的歌女》、《塞外歌女》為最突出。他是我國現代音樂發展史中第一個准確而又深刻地反映我國無產階級形象的作曲家。
10.冼星海(1905年--1945年)
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作曲家。原籍廣東番禺,自幼酷愛音樂。
1930年赴法國學習,先後師從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主攻作曲和指揮,在此期間曾創作頗受好評的《風》、《遊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真實反映了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拯救民族危亡進行抗日斗爭的生活。創作有《游擊軍》、《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數百首。
11.馬思聰(1912年--1987年)
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廣東海豐人。1923年赴法留學,於巴黎從奧博德菲爾學習小提琴,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布舍里小提琴班。建國後出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等職,「文革」中受迫害,1966年11月移居美國。德才兼備的藝術家,他不僅是中國近現代音樂歷史中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當時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小提琴曲《牧歌》等奠定了中國近現代小提琴音樂的基礎。
12.王洛賓(1913年--1996年)
西部歌王,作曲家,民間音樂收集家。北京人,192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山西,1938年7月到蘭州,在當地開展抗日歌詠活動。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新疆。在甘肅、新疆等地廣泛接觸西北各少數民族音樂,記錄並譯配了大量維吾爾、哈薩克族民歌,如《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等,由於其深入持久地紮根西北,成為開發我國西北少數民族音樂寶庫的先驅。
13.朱踐耳(1922年--)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出生於天津,讀書於上海,課余隨錢仁康學習和聲並自學鋼琴。1955年留學蘇聯,師從謝 ·巴拉薩年,1960年回國。創作力旺盛,體裁多樣,與羅中釒容並稱「南朱北羅」之稱。歌曲《敲碎你的腦袋》、《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曾唱遍大江南北。大量作品如民樂合奏《翻身的日子》、《敘事詩「思凡」》、管弦樂《節日序曲》等風格獨特,語言多變,在交響音樂中擅長將歐洲傳統技法、西方現代技法和中國民族風格三者融匯之,音響效果獨特,別具一格。
14.羅中(1924年--)
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四川三台人。1947年以筆名普薩創作了首部作品《山那邊呦好地方》,大獲成功,從此逐漸全心轉向作曲。他的創作風格多樣,主要集中在交響音樂領域,通過各種不同題材和體裁形式的融合,在借鑒西洋傳統技法和某些現代技法並使之民族化的方面進行了有益而大膽的探索,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主要創作有合唱《十里長街送總理》以及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等。
15.周廣仁(1928年--)
本世紀中國著名女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原籍浙江寧波,出生於德國漢諾威,1935年回國。1955年隨中央音樂學院蘇聯鋼琴家塔圖良進修,1956 年在第一屆舒曼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多次代表中國出訪。在其努力和倡導下,19 83年9月成立以社會廣大青少年為對象的星海青少年鋼琴學校。短短1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鋼琴教育的普及發展方興未艾,她被譽為「中國鋼琴教育之母」。
16.王酩(1934年--1997年)
本世紀中國現代輕音樂重要代表作曲家之一,上海人。1964年到中央樂團從事音樂創作,對中國輕音樂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先後為電影《小花》、《櫻》、《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知音》、《紅衣少女》等影片配樂,其中故事片《小花》的音樂榮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大量電影、電視劇插曲家喻戶曉,如《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等。
17.施光南(1940年--1990年)
著名作曲家,祖籍浙江金華,以歌曲創作影響廣泛,70年代初即寫有《最美的贊歌獻給黨》、《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群眾歌曲,1976年後創作了《周總理,你在哪裡》、《祝酒歌》等著名作品。1978年後到北京中央樂團,寫有《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膾炙人口的集群眾性和藝術性為一身的歌曲。同時,留有著名歌劇《傷逝》。
18.歌劇《白毛女》創作集體
歌劇《白毛女》創作集體成員由劇本執筆賀敬之、丁毅,作曲馬可、張魯、瞿維、煥之、向隅、陳紫、劉熾等人組成。該劇在新秧歌運動和秧歌劇創作的豐富經驗基礎上,吸收和借鑒了外國歌劇的某些特點,大膽進行新的創造。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較為成熟的大型新歌劇,具有劃時代意義。
19.譚盾(1957年--)
中國當代作曲家,80年代以來新潮音樂創作領域的代表人物。在學期間即已創作大量體裁的作品,並頻頻獲獎,如交響曲《離騷》等。作品技法富於探索性,風格新穎。1983年--1985年風格發生明顯改變,從純真、質朴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當代人的情感出發,創作出《弦樂隊慢板》等作品。是目前國際樂壇最活躍和最具有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之一。
20.崔健(1961年--)
中國搖滾樂第一人,80年代中國流行歌壇的代表,第一個被國際搖滾樂壇承認的中國搖滾歌手。他很早便涉足音樂領域,14歲隨其父學習小號,1981 年加入北京交響樂團達7年之久。1985年聽到英國威猛樂隊的訪華演出,受到很大震動。1986年,第一次聽到甲殼蟲樂隊的唱片,同年,隨著《一無所有》在工人體育館演出後,一發不可收拾,自組樂隊,問鼎中國搖滾歌壇。之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系列以及而後的《讓我睡個好覺》等,可謂代表了當時中國搖滾樂發展的最高水平,對後來各路搖滾樂隊產生重大影響。
Ⅵ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講故事時的純音樂
The first snowflakes 初雪 Bandari
Ⅶ 小音樂家楊科的故事
小音樂家揚科
《小音樂家揚科》為浙江省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11課,原文作者系波蘭著作家顯克微支。這是一個凄慘的故事:一個酷愛音樂而極具音樂天賦的八歲孩童,僅僅因為摸了一下地主僕人的小提琴,就慘遭毒打致死。讀了令人扼腕嘆息,令人悲憤難平,令人深思不止: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本應該快快樂樂地生活在父母親溫暖的懷抱里,本應該歡歡喜喜地背上書包進學校讀書,本應該蹦蹦跳跳地拉著爺爺奶奶的手入游樂場,逛公園……然而,在資本主義的舊社會,為了生存,迫於生計,不得不寄人籬下,任人擺布,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這在當時主人公的人性完全被人抹殺,人的權利根本談不上保障。在富人的眼裡,主人公就是一隻貓,一隻小鳥,呼之則來,喚之則去,任人宰割到何種程度?
全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泛寫揚科愛音樂:把自然界的一切聲音都當著樂聲,更為小提琴的美妙聲音所傾倒;同時也鋪墊著寫出了揚科家的貧窮,暗示著他悲慘結局的必然。第二部分具體寫了揚科摸了一下小提琴而慘毒打致死的經過,按事情發展的過程分為四個場景:(1)食具間外,揚科眼巴巴望著小提琴;(2)食具間里,揚科不小心觸動琴弦被人發覺;(3)小木棚里,揚科挨了一頓毒打;(4)屋外長凳上,揚科死了。
故事的語言特色相當鮮明,尤其是通過眼睛來刻劃人物的遭遇相當傳神。揚科一出場,「淡黃色的頭發直披到閃閃發光的眼睛上」,眼睛是那麼地明亮,他是一個漂亮而聰明的孩子。揚科在食具間外「眼巴巴地通過開著的門,望著掛在牆上的小提琴,望了很久很久」,小提琴可望而不可及,進不敢進,走又捨不得走,內心是強烈的渴望,而現實又令他「怕」,「不敢動」,那種急切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通過「眼巴巴地望」傳達給了讀者。
揚科被抓住了,他「睜大了驚恐的眼睛」:你們會把我怎麼樣呢,我怕呀!一種孤單無助的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聽說要「打他一頓」,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瞪著眼睛」,揚科嚇壞了,也沒有他說話的權利。他現在是「一隻小貓」「一隻小鳥」,任人處置,任人宰割,「瞪著眼睛」,內心還是有話要說的呀:我真的就是小貓、小鳥嗎?你們怎麼能這么狠心打我呀?你聽,多麼無助,多麼可憐,多麼令人同情啊!
揚科死了,在桃紅草綠、燕歌人舞的春光里,在悠揚笛聲、樹皮提琴的陪伴中悲慘地死了,他「睜著眼睛,眼珠已經不再動了」,他死不瞑目啊!文章結尾哀音余繞,故事結局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縱觀全文,以揚科的眼神為「點」,以「點」帶動全文事情發展的「面」,為我們依次展現了以下四個階段:
故事揚科的眼神折射出的信息
發生眼巴巴地望著柔弱瘦小
發展抬起頭望;睜大了驚恐的眼睛無法抗拒的力量;太小了
高潮只是瞪著眼睛小貓、小鳥
結局睜著眼睛,眼珠已經不再動了死不瞑目
因此,在教學本文時,切勿將文章肢解的支離破碎而作過多無謂瑣碎的分析,而應當抓住「文眼」,抓住「人眼」,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有助於教師理清思路,把握好重點,充分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努力創設良好和諧的情感氛圍,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深刻領悟其思想內涵,體會其情感因素。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具有較強的音樂性,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感受力。建議教師在教學前准備好一些如施特勞斯《春天的歌》等音樂作品,通過音樂的渲染和教師聲情並茂的誦讀,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悟情。
課文語言形象生動,蘊含著豐富的訓練學生想像力的因素。有的句子中含義深刻,宜於訓練學生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和有感情地朗讀。在第二課時教學中,還要求讓學生適時適地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抓住「點」,感知人物形象,藉助娓娓道來的故事情節及主人公悲慘的命運結局,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愛」與「憎」, 「美」與「丑」。第二課時重點教學第四、五段(9—17小節),找出有關描寫揚科眼神的詞句,反復誦讀,對比聯想,內化語言文字,使人物形象在腦海里形象化地再「生」。
[設計案例]
第二課時
一、音樂渲染,積累語言。
1、放奧地利作曲家施特勞斯的音樂作品《春天的歌》,師:咱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優美的樂曲,寫一寫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能填幾個就寫幾個。(練習紙上)
小蟲()地演奏;麻雀()地歌唱;木叉()地作響;青蛙()地叫起來,啄木鳥()地啄著樹干,甲蟲()地飛著,流水()流著。
2、交流反饋:指名讀——配樂讀,要求讀出歡快的情緒。
3、導入新課: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可見揚科是一個極具音樂天賦的孩子,對音樂痴迷不已,熱愛之極,長大後極有可能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音樂家,但他的願望實現了嗎?請同學們自由輕讀課文的四、五兩段,讀完後告訴大家:我讀懂了什麼?(讀後交流)
[設計意圖:教師先創設一個歡快的音樂氛圍,為與下文主基調的對比作鋪墊,使學生通過鮮明的情感反差更好地體會到資本主義舊社會的殘酷和小音樂家揚科命運的悲慘。同時,回顧上節課已學的舊知,借機很好地積累部分擬聲詞。既鞏固了字詞,又加深對文章的情感體驗,不失為一舉兩得的良策]
二、以點帶面,以情悟情。
(一)自讀第四段
1、師:邊讀邊用「——」劃出揚科酷愛小提琴的句子,並深情地讀給你的同桌聽,讀得好的同桌待會兒向我推薦。
2、同桌互讀互評,師巡視。
3、組織評比交流,每個大組至少兩位學生。教師相機點評,重點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讀出重音,讀出感悟。
4、師范讀,生齊讀。體會文中「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指的就是揚科熱愛音樂的巨大力量,使得膽小柔弱的揚科敢「鋌而走險」。
5、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揚科的眼神已經告訴我們他對小提琴的熱愛已超乎尋常,虔誠之至。請你把本段中的有關句子聲情並茂地讀出來。(投影展示兩句話)並談談自己的理解。(師板書)
(1)揚科躲在草堆後面,眼巴巴地透過開著的門,望著掛在牆上的小提琴。(「眼巴巴」說明什麼?)
(2)揚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頭,望著心愛的小提琴。(「跪」、「抬」分別說明什麼?可想他當時是怎樣望的?指名表演,又說明什麼?)
6、配樂練讀這兩句話,體會小揚科當時的心理。
7、揣摹人物心理,想像訓練。師:面對著日思夜想的小提琴,跪著的小揚科是怎樣想的?
8、小結。
師:咱們就是緊緊抓住揚科的眼神,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的。通過他的眼神,我們就彷彿看到了一個孤苦無依,對音樂執著不移的小揚科活生生地站在面前,眼神充滿著企盼,充滿恐懼,充滿著哀求。描寫他的眼神句子在第五段還有,請大家用已學的方法自學13—17小節。
[設計意圖:本文篇幅較長,面面俱到,難免事倍功半。只有抓住文中經整合過的脈絡,才能有效地將整篇課文串聯起來,便於學生體驗讀書心得,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值得一提的是:讀悟課文是非常有效實用的教學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多引導學生揣摩、體會、吟誦等,並與音樂相結合使其迸發出最為絢麗的創造性「火花」。同時,教師也要適時范讀,做到聲情並茂地讀,身臨其境地讀,咀嚼語言的蘊涵,品味語言的妙處,帶領學生齊讀,以心契心,以情悟情,從而與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載體產生最大限度的共鳴。]
(二)扶放結合,以放為主,自學第五段。
1、找出描寫小揚科眼神的句子,反復品讀,配上小提琴作品《流浪者之歌》深情地讀,把讀出來的感受與同桌交流,暢談心中最想說的話。
投影出示:
(1)這個瘦小的孩子睜大了驚恐的眼睛,彷彿在說( )。
(2)小音樂家揚科睜著眼睛,眼珠已經不再動了,他死得( )。
2、想像訓練:師:有地主管家的眼裡,小揚科就象一隻小貓或一隻小鳥。試填第(1)句話。並大聲讀出來,讀出小揚科的柔弱,讀出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控訴。
3、音樂對比,深化語感。師:課文在描寫揚科快要死的時候為什麼要插入一段美景的描寫?齊讀體會。前後兩段音樂對比再欣賞,使學生明白:對比的手法使文章的主題得以深化。
4、語言訓練:填寫第(2)句話。
5、小結。師:在小揚科離開人世的時候,白樺樹都在為他鳴不平呀!這樣一個活生生的聰明的小孩子,就這樣被殘忍地奪去生命,這還有天理嗎,這還是人嗎?
[設計意圖:當小揚科悲慘的結局赤裸裸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早已想找出最佳發泄心中憤恨的方式。帶領學生潛文入境,發揮想像,讀出,寫出,說出心中話語已顯得多麼必要。揚科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眼睛」,把握這一點,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由此,本段教學要放手讓學生自學為主,自讀自悟,自行解決遺留在腦海中的疑難問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其想像力、創造力。]
三、讀寫結合,題外延伸。
1、對比朗讀,分兩組同學:一組同學回讀「揚科熱愛音樂,愛聽自然界樂聲」的段落,想像:投入大自然懷抱的小揚科那雙眼睛會是怎樣的?另一組同學,讀小揚科慘遭毒打致死的有關句子,前後對比,不禁使人黯然作神:同一個人,同一雙眼,竟會落得如此慘局!歸根刨底,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學生討論回答。
2、語言訓練(延伸題):練寫一段話,以下題目可供參考:
(1)《揚科,你死得好冤》
(2)《我為揚科鳴不平》
(3)《假如揚科還活著》
(4)《揚科來到我身邊》
3、交流學習心得,師結課。
師:這節課,我們讀出了這個萬惡舊社會的罪惡,讀出了一個波蘭窮孩子的悲慘結局,讀出了一雙孤苦無助的眼睛,那雙死不瞑目的雙眼分明在控訴社會的毫無人性,分明讓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生活。記住那雙眼睛吧,它讓我們更看清了這世界上除了美還有丑,除了善還有惡。
[設計意圖]
《新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學習運用語言」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可一篇文章到手後,到底該怎麼教?從何處入手?著實讓人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可收效甚微。歸根結底,不少教師在教學中東「放一槍」,西「打一炮」,搞「游擊戰」,把文章肢解得七零八塊,毫無情感可言,這實為教學一大忌,因此,要求我們要善於提煉文章的「點」,匯「點」成線,以線串文,理清思路。
其實幾乎在每篇文章中都有這樣的「點」,這樣的「線」,有的就是文章的文眼,有的可從不同的角度理出不同的「點線」。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鸕鶿》一文時,就緊緊抓住「一抹」一詞,把握住了全文的精神所在,牽一發而動全身,使景語背後的情味躍然紙上。本文教學也就從這一點出發,抓住「揚科的眼神」串聯全文,窺一孔而見全斑。從數學的角度講,「體」是由「面」組成的;而「面」憑借「線」來構建;「線」則由「點」的運動或集合而成。可見,九九歸一,一篇課文的訓練整體,皆始生於「點」。精選訓練點,提煉訓練點,可以極大提高一堂課的效率和效益。
每篇教材都是一個大千世界,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聽說讀寫、知情意行,可謂無所不包,無處不在。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班級實際,從教材中權衡輕重多寡,得失利弊,分化、轉化訓練點,所選的「點」不在於數量的多,而在於是否精?是否能起「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訓練的本質意義不在於接受,更在於發展,光有以兩點還不夠,還需深化、整化訓練點,密切注意各點之間的聯系,使教學如行雲流水,舒展自如,體現出課堂藝術的活力和魅力。如在教學《小音樂家揚科》時,僅以一「點」(揚科的眼神)就牽出了整個悲劇。值得提出的是: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尤其象這類情感性較強的文章,更是如此。鼓勵、指導學生多讀課文,要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讀得動情,讀出自已的理趣,讀出自已的思想。在讀寫結合中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總而言之,教師要善於提煉文眼,抓住要點,舉一反三,善於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提倡學生大膽說「我認為」「我覺得」,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觀點,樂於表現自我。不僅是學生,教師更要多讀教材,熟悉教材,做到駕馭自如,才能在教學中方寸不亂,一氣呵成。他出生在一個十分貧窮的家庭.由於環境的逼迫,小小年紀就出來工作.
小音樂家揚科酷愛音樂,有接觸的音樂天才,卻在兒童時代悲慘地去世
從揚科的悲慘命運中,想到了在吃人的剝削制度下,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種種迫害。在剝削制度下,由於等級、貧富的差距,窮人的孩子即使有美好的願望,有特別的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種種迫害而喪失生命。
Ⅷ 低段音樂教學的故事導入模式從哪些方面研究
情境創設在有效教學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情境是音樂教學「情感化」的基礎和前提,所回謂「創答設情境」是指教師依據音樂審美教育的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徵,自覺地運用審美因素,按照音樂教學的審美規律精心地創設音樂審美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的保證。導入新課是教師在新課或教學內容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課程的行為,它一般運用於教學活動的起始階段,它是小學音樂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一項基本技能。導入的成功與否關繫到後面教學時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應重視並抓好課堂教學中導入這個環
Ⅸ 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音樂課的主人
隨著新課改理念不斷深入和加強,如何更好的上好一節和諧高效音樂課,讓學生成為音樂課上的主人,也成為我們每位音樂教師經常思考和研討的話題。教學同教育一樣悠遠,教育是一種理想,而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則一直認為我們的音樂課堂更應該是藝術中的藝術。我是一位在一線教學崗位上走過20年歷程的音樂教師,豐富經驗倒談不上,也在不斷的摸索、總結。結合平時的教學,我認為,要想讓我們的音樂課變的和諧高效、生動有趣,我們可以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中融入「快樂、情境、情感」這三個元素,我們的音樂課定會熠熠閃光,吸引更多學生專注的目光。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下我的幾點做法:
一、快樂成為課堂和諧高效的主旋律
一堂好的音樂課,我認為首先應該充滿快樂,只有學生樂學,老師樂教,我們的音樂課堂才會提升效率,增加和諧。也許有人會說,音樂課還不快樂啊?天天唱唱跳跳,多開心!開心不就是快樂嗎?我說:「不!」開心只是一種心情,而快樂是一種精神。那我們怎麼才可以真正快樂地學習呢?
首先,我們音樂教師要學會「自我定位」。國家總督學柳斌說過:教育是最需要科學的領域,傳授科學的過程不科學,學習科學的人就只能收獲痛苦。新課改給了我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老師是課堂教學中教的主體,學生是課堂教學中學習的主體,兩者只有互相聯系,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地學習,從而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授人以漁的快樂。那麼,小學生在音樂課中,我們該如何去指揮他們快樂地學習呢?每個學生的智能發展傾向都不同,要把不同的學生聚到一起學一樣的東西不是件容易的事,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從易到難,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小學生剛上小學,很多基本的教學常規都還不是很懂,正如一張白紙,我們畫什麼他們就會出現什麼。我通常在教學中,側重對學生的節奏訓練,因為節奏出現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用他們看得到、聽得著的音樂節奏來訓練他們對音樂的感覺,用節奏去調配他們,把孩子的東西拿來,加上我需要的音樂元素,讓孩子們和我在教學相長中去玩音樂,在玩中學。
其次、要大膽利用教材,優化教學。音樂教材是教師教學的立足點,是學生學習和理解音樂的基本點。但是教材配套的音樂素材具有局限性,甚至有些地方性太強了,學生較難把握的,我會作些添加。例如三年級的《放牛山歌》,音很高亢,很難進行教學,學生學的也很困難,我就把這首歌做了一個游戲的方式進行學唱練習,模仿在山裡生活的人對話的方式,結果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這首歌曲,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幸音樂課教學相比其它科目有很多自身的優勢,我們甚至還可以利用語文課本里的詩,數學里的數字,大自然中的風、雨等等,總之一切為我所用,達到快樂的教學目的。
再者,巧用多媒體平台。多媒體教學平台是我們音樂課堂教學中最有力的武器。但不要濫用,不要為了好看而用,要做指揮官,有時找到的教學素材有很多,要為了用而用,可用可不用時盡量不用,讓多媒體成為我們的教輔工具,而不是我們的主人。多媒體可為我們提供不間斷的音樂,讓我們在玩音樂游戲時更有趣;多媒體可以為我們提供完美的畫面,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孩子還小,需要視覺提醒,我和孩子們一起玩音樂節奏的時候,會先讓他們通過畫面想像這畫面會出現什麼聲音,再聯想到動作,讓他們去說、去想、去動,我們只要引導他們,這也是奧樂夫教學法的精髓所在,而不是把知識僵硬地注入。多媒體可以讓他們更加註意聽音樂。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敏銳度,因為只有會聽才會唱。
二、情境架接和諧高效的橋梁
很多人理解音樂課就是唱歌課,其實並非如此。我認為,音樂課,也要更多的注重體驗,注重欣賞,注重情境,讓學生陶醉在音樂的美妙意境之中,暢游在音樂帶來的美妙意境之中。所以,一堂好的音樂課,也應該為課堂創設一個好的情境,鼓勵和引導學生去體驗,去賞析。那麼,怎樣才會創設好的情境,更好的讓學生去體驗音樂呢?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樂源於自然」。
音樂教學不能只把學生拘泥於室內的學習,應當讓他們回歸生活,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體味音樂的存在。比如:課外郊遊時,帶領同學們在森林裡漫步,樹葉沙沙作響,小溪歡快地流淌,鳥兒放聲歌唱,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樂曲嗎?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都隨著這美妙的自然音響哼唱起來,曲調清新、自然、淳樸,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 樂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利用多媒體再現情境
在歌曲教學中,適當給學生設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嘀哩嘀哩》這首歌時,先讓同學們想像春天的景色,然後播放春景幻燈片和「鳥語泉鳴」的錄音。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學生們看到了碧綠的田野、爛漫的山花、快樂的小鳥、飛舞的蜜蜂,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彷彿置身其間,感受到了濃郁的花香和青草氣息,加深了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然後再教唱此歌,學生們很快進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學的非常認真,曲調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學還能伴著音樂邊歌邊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表演體會情境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與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現歌曲的內容,通過有聲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欣賞《鍾錶店》時,請學生隨著音樂的第一段有節奏地模仿各種各樣的鍾做動作,如眨眼的貓頭鷹鍾、點頭的小雞吃米鍾、搖擺身體的不倒翁鍾等,來表現出時鍾均速走動的節奏。還可以結合故事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進行情節性的故事表演。如《龜兔賽跑》等,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個性化的音樂主題,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走進音樂,喜愛音樂。
三、情感升華和諧高效境界
好的音樂課堂教學還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而善於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於我們去描繪,童心又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我們去哺育。一堂好的音樂課,也需要融入更多的情感,我是利用以下的方法去嘗試:
(一)、信心激趣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鑒於這一特徵,「新標准」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可是在現實音樂教學中,也有學生對它興趣索然,這種現象形成,主要是來自於學生對自已學習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而表現出的信心不足。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記得在三零班一次音樂課上開展了「小歌星擂台賽」,班上有一名膽子特別小的女同學叫王藝穎,平時很少說話,要上台唱歌就更別說了。針對這種情況。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較好的同學——一起邊唱邊跳。當他們一曲下來,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見膽小的藝穎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接著,我進一步引導,「既然她們的歌聲這么美,那麼我們請她單獨再來一曲,好嗎?」面對同學們期盼的眼神,她漲紅了臉,但同時我們也驚喜地聽到了從她嘴裡發出的甜美歌聲。藝穎在她的日記中這樣寫到:「我今天好開心,因為我為班上的同學表演了節目,朱老師表揚了我,全班同學都給了我熱烈的掌聲。其實做什麼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有了信心作基礎,學生們學習的勁頭更高了。
(二)、愛心鼓勵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教師的肯定、激勵和贊賞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主動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並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要允許學生根據教學任務有獨立的創作和實踐,讓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對學生每一個思維的閃光點都給予充分鼓勵。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我是小音樂家》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行嗎?」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幹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用心啟迪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人、培養人,但我們決不是把每個孩子都有培養成音樂家,而是為眾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鼓勵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樂趣,從音樂中得到啟迪,使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並為他們今後的成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同學們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游,同學們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我想,一堂真正好的音樂課,不但要充滿快樂,有快樂和諧的音符,而且更要有人性化的體驗,同時,還要有豐富的情感投入,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音樂課堂更有魅力,才能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才能真正成為音樂課的主人。高止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讓我們的音樂課堂更加和諧高效,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