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教學 > 學堂樂歌開設音樂課第幾年

學堂樂歌開設音樂課第幾年

發布時間:2021-03-05 19:11:40

『壹』 什麼是學堂樂歌

中國現代音樂的一個開端——學堂樂歌時代。
1902年,清廷頒布《奏定學堂章程》,1905年,廢除科舉。新式學堂紛紛建立,中國現代教育由此發軔,音樂作為美育的方式在那個時代先進人物的心目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蔡元培先生尤其重視並對中國早期音樂教育給予很大的支持。曾志、李叔同、沈心工等人則為學堂樂歌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堂樂歌的產生有著歷史的特定性,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拿來的」,也就是當中國還缺乏現代作曲人才的時候,一個直接方便的做法就是拿來外國的曲調填詞。這些曲調,主要來自日本,還有一部分是從日本轉而拿來的歐洲民歌,並填入新詞。
由於新式學堂樂歌不需要硬體設備,所以普及起來非常方便,影響巨大。在音樂文化概念、音樂審美觀念上影響了無數青少年。到了辛亥革命前後,學堂樂歌更是發揮了意識形態作用,成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雖然在中國廣大的農村中,現代音樂幾乎沒有存身的可能,但是城市村鎮,凡現代教育普及之處,學堂樂歌就不可阻擋地影響了新的一代人。老歌唱家王昆在晚年總結自己藝術生涯的時候,強調指出民間音樂和學堂樂歌給她打下了最初的音樂基礎,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1902年,在廢除科舉制度辦新學堂的背景下,新興學堂開辦了音樂課,當然,那時的音樂課程內容單純,主要是教唱學堂樂歌。我們所指的學堂樂歌,是二十世紀初到三十年代的校園歌曲。學堂樂歌從創始到現在已將近一百年,是我國音樂史上一次具有啟蒙意義的音樂運動。

學堂樂歌與新音樂啟蒙

1898年「維新變法」運動中,在積極倡導「廢科舉」、「興學堂」學習西方科學文明的口號下,「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曾主張在新式學堂中開設「歌樂」課程。「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等改良派文人仍極力提倡於學校中設樂歌課,發展學校音樂教育,指出「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在國內的一些刊物上,亦曾發表不少文章強調學校設樂歌課在思想啟蒙中的作用。一些留日的知識分子也組織有音樂社團(梁啟超等創辦「大同音樂會」)並舉辦講授西樂的「音樂講習會」(有沈心工,曾志齋等),並開始採用將日本及歐美流行曲調填新詞編新曲的方式來推廣新樂。

1903年,清政府對在新學堂中設置樂歌課予以認可。與此同時,各種撰譯、編印介紹西洋音樂和新歌曲的書譜刊物陸續刊發,促進了新樂的發展,學堂唱歌成為當時社會文化生活中的一種新風尚。

學堂樂歌的創作主要是據現有曲調以填新詞,曲調大多選自日本和歐美歌調,以中國傳統曲調填詞的樂歌為數不多,自創曲則更少。其歌詞內容主要反映富國強兵,抵禦外侮的愛國思想、宣傳女子自強、男女平等的女權思想、宣傳資產階級民主、學習科學文明的思想以及許多專門向少年兒童進行思想和知識教育的歌曲,學堂樂歌早期創作中也夾雜有忠君尊孔和狹隘民族主義思想。

學堂樂歌早期歌集主要有沈心工編的《學校唱歌集》(1904),曾志齋編的《教育歌唱集》(1904),李叔同編的《國家唱歌集》(1905),辛漢編的《唱歌教科書》(1906)等。在從事學堂樂歌活動的音樂教育家中較突出的是沈心工(1870~1947)與李叔同(1880~1942)。沈心工是最早開始編寫樂歌教科書作者之一。他所作的歌曲有《黃河》、《采蓮曲》、《革命必先格人心》等六首,其中《黃河》(楊度詞)一曲「雄沉慷慨」(黃自語),影響最大。李叔同早在留日期間便編輯出版了我國最早的《音樂小雜志》(1905)。其中編收的樂歌《祖國歌》(1905)當時曾受到廣泛歡迎。他自己填詞編寫的《春景》、《送別》、《西湖》等歌,長期為青年學生所喜愛。他創作的三部合唱曲《春遊》是當時藝術水平較高,也是最早的合唱歌曲。

西方音樂在中國的廣為傳播或者說是真正被接受,不是靠傳教士的輸入,而是中國的有識之士為改造中國,變法自強而進行主動選擇的結果。最初是通過學堂樂歌活動及相應的音樂啟蒙教育而開始的。這不僅使得西方的樂器及演奏法、記譜法和基本音樂理論知識逐步介紹進來,甚至直接引進外來歌調以重新填詞,更為重要的是,樂歌的廣泛傳唱從文化心理上影響和改變著傳統的音樂審美聽覺趣尚、習慣,在行為上產生了新的音樂活動方式,預示著中國音樂的發展開始進入新的文化轉形期。

從更廣闊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來看,這一頗具主動性的文化選擇,實際上已成為新的文化變遷的開端。

從樂歌活動及早期音樂啟蒙教育中音樂的形態構成、聽覺心理和欣賞習慣的改變,以及音樂教育體制、音樂活動方式這些文化因素的變異來說,均意味著中國音樂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古代階段的結束和新的歷史階段的開始。

『貳』 中國音樂課是什麼時候開設的當時小學叫什麼中學,師范又叫什麼

我國的學校音樂課,始於《學堂樂歌》,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而最早提出內在學校容開設音樂課的人,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梁啟超先生。

1898年的《維新運動》,是中國全面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文化的開端。已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改良派文人,極力宣傳音樂的社會功能和和作用,積極提倡在學校中設立《樂歌課》。他曾指出:「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為精神之一要科」、「今日不從事教育則己,苟從事教育,則唱歌一科,實為學校中萬不可缺者」。

在梁啟超先生的積極倡導下,自1900年起,我國先後有不少學者赴日本及歐洲留學,學習西洋音樂。梁啟超先生還是我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歌曲的人,在他創辦的《新民叢報》上譯載了《日耳曼祖國歌》等十三首外國歌曲,以便讓整個社會來重視音樂,用音樂來教化人民,起到「改造國民」、「富國強兵」的作用;他還支持近代最早的音樂組織——亞雅音樂會、橫濱大同音樂會的成立,對我國《學堂樂歌》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他還自己進行了樂歌創作,如《愛國歌》等。

1905年以後,在學校設立樂歌課,開展唱歌活動,已成為當時文化運動中的一種新時尚。

當時的小學中學和師范就叫XX學堂和XX師范學校~

『叄』 簡述學堂樂歌

背景及含義:在新式學堂內開設的「樂歌」課,就是仿照西方學堂的教育體制所設立的。最初我們是學習的日本人的辦學方法。之所以學習日本,是因為它從1868年明治維新後,開始全面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學技術和教育體制,在亞洲成為了一個「西方化行為方式和封建主義思想混合體」的社會。

代表人物及作品:學堂樂歌作家沈心工,他的主要成就有:集中於樂歌教育和編創方面,作品有《體操-兵操》又名《男兒第一志氣高》,是沈心工的第一首樂歌作品。

《黃河》(是其自創歌曲,成為他音樂創作領域的突出成就之一)、《地球》、《愛國》、《革命軍》、《中華民國立國歌》等大量作品,先後編寫出版了《學校唱歌集》,《民國唱歌集》,還有一部學堂樂歌個人專集《心工唱歌集》集中於樂歌教育和編創方面。

(3)學堂樂歌開設音樂課第幾年擴展閱讀

(一)因為它是隨著西方資產階級文化傳過來的,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所推崇的,因此它的主要內容有關於富國強兵、振奮民族精神、鼓舞人民鬥志,號召人民團結起來建立一個強國,反對帝國主義的入侵方面的內容。如《中國男兒》、《體操一兵操》、《祖國頌》;

(二)有反映婦女解放的。如《勉女權》、《天足樂》;

(三)有宣傳科學思想、反對封建迷信的。如《辟占驗》;有宣傳共和國思想的。如《演說》;

(五)辛亥革命勝利後,如產生了一些直接謳歌革命的歌曲。如《光復紀念革命軍》。

『肆』 學堂樂歌又可以稱為什麼

學堂樂歌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當時稱唱歌回或樂歌)課或答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它是一種選曲填詞的歌曲,起初多是歸國的留學生用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詞,後來用民間小曲或新創曲調的。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
清末民初,當時的政治改革家們主張廢除科舉等舊教育制度,效法歐美,建立新型學校,於是一批新型的學校逐漸建立了起來。當時把這類學校叫做「學堂」,把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做「樂歌」科。所以「學堂樂歌」,一般就是指出現於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學校歌曲(類似當今的校園歌曲)。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認識它們,但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可以說是它們的特點之一。

『伍』 有誰可以講述一下學堂樂歌的發展史

學堂樂歌,指20世紀初期中國各地新式學校中音樂課程中大量傳唱的一些原創歌曲。這些歌曲多以簡譜記譜,曲調來自日本以及歐洲、美國,由中國人以中文重新填詞。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別》等。起初多是歸國的留學生用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詞,後來用民間小曲或新創曲調的。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清末民初,當時的政治改革家們主張廢除科舉等舊教育制度,效法歐美,建立新型學校,於是一批新型的學校逐漸建立了起來。當時把這類學校叫做「學堂」,把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做「樂歌」科。所以「學堂樂歌」,一般就是指出現於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學校歌曲(類似當今的校園歌曲)。19世紀末,在變法維新思潮影響下,「創辦新式學堂,引進西方先進教育體制,開展現代科學教育」的潮流開始興起。1904年,清廷頒布《奏定學堂章程》,1905年,廢除科舉。新式學堂紛紛建立,中國現代教育由此發軔,音樂作為美育的方式在那個時代先進人物的心目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的知識分子們開始意識到,如若不想在被欺負,只有「學夷以制夷」。只有學習西方現代科學,才能了解我們的差距,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迎頭趕上,縮小差距。

『陸』 介紹一下學堂樂歌是什麼

學堂樂歌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清末民初,當時的政治改革家們主張廢除科舉等舊教育制度,效法歐美,建立新型學校,於是一批新型的學校逐漸建立了起來。當時把這類學校叫做「學堂」,把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做「樂歌」科。所以「學堂樂歌」,一般就是指出現於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學校歌曲(類似當今的校園歌曲)。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認識它們,但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學堂樂歌以舊曲填新詞為主,用中國民歌、小調的曲調或歐美歌曲的曲調填進創作的新詞。這可以說是它們的特點之一。

背景:19世紀末,在變法維新思潮影響下,「創辦新式學堂,引進西方先進教育體制,開展現代科學教育」的潮流開始興起。1902年,清廷頒布《奏定學堂章程》,1905年,廢除科舉。新式學堂紛紛建立,中國現代教育由此發軔,音樂作為美育的方式在那個時代先進人物的心目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的知識分子們開始意識到,如若不想在被欺負,只有「學夷以制夷」。只有學習西方現代科學,才能了解我們的差距,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迎頭趕上,縮小差距。

創作手法:學堂樂歌的創作,處於中國近代音樂文化的起步階段,它是許多嚴肅的學者努力探索的結果,他深受維新運動和維新思想的影響。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學習一樣,在音樂創作上也大膽吸取,只要認為有用,均可「拿來」。
這些歌曲絕大多數是根據現成的歌調填以新詞而編成,而由編寫者自作曲調的數量極少。這可能與我國過去對詩、詞、曲等可詠唱的作品的創作方式就是根據現成的歌調、曲牌填以新詞有關,同時也與當時從事學堂樂歌編寫的人懂得專業作曲技術的極少有關。

代表人物:在學堂樂歌的興起和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最早的一批音樂教育家。這些早期的音樂先驅們大多都有留學背景,而且在出國學習時,音樂也不是其主修專業。但是,出於對音樂的愛好和對祖國教育事業的責任,他們後來紛紛投身於「學堂樂歌」創作和傳播之中,為中國普通音樂教育的創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這時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柯政和、辛漢等等。

歷史意義:1、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貢獻了一批早期的優秀聲樂作品,開「新音樂」創作之先河;
2、使「集體歌唱」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為後來的群眾歌詠運動打下了基礎;
3、通過樂歌的傳唱和學校音樂教育,西方基本音樂理論和技能開始系統地、大范圍地在中國傳播;
4、培養了中國近代音樂史上最早的一批傳播和創建、發展學校音樂教育的人才,為後來中國近現代音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柒』 學堂樂歌的具體概念

學堂樂歌指的是20世紀初期,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專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屬編創的歌曲。中國近代的新音樂以學堂樂歌為代表,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作為中國音樂歷史上的新品種,學堂樂歌的出現不僅有著深刻的社會的內因,還有著鮮明的外力作用。它「對於學校音樂教育的啟蒙,對於中國走向近代化社會的行程,起到了促進作用」。

『捌』 什麼是學堂樂歌,他的探索者是誰

學堂樂歌指的是20世紀初期,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中國近代的新音樂以學堂樂歌為代表,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作為中國音樂歷史上的新品種,學堂樂歌的出現不僅有著深刻的社會的內因,還有著鮮明的外力作用。它「對於學校音樂教育的啟蒙,對於中國走向近代化社會的行程,起到了促進作用」。
學堂樂歌是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清末民初,當時的政治改革家們主張廢除科舉等舊教育制度,效法歐美,建立新型學校,於是一批新型的學校逐漸建立了起來。當時把這類學校叫做「學堂」,把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做「樂歌」科。所以「學堂樂歌」,一般就是指出現於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學校歌曲(類似當今的校園歌曲)。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認識它們,但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學堂樂歌以舊曲填新詞為主,用中國民歌、小調的曲調或歐美歌曲的曲調填進創作的新詞。這可以說是它們的特點之一。
在學堂樂歌的興起和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最早的一批音樂教育家。這些早期的音樂先驅們大多都有留學背景,而且在出國學習時,音樂也不是其主修專業。但是,出於對音樂的愛好和對祖國教育事業的責任,他們後來紛紛投身於「學堂樂歌」創作和傳播之中,為中國普通音樂教育的創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這時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柯政和、辛漢等等。

『玖』 學堂樂歌的簡介

學堂樂歌是隨抄著新式學堂的建襲立而興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學堂開設的音樂(當時稱唱歌或樂歌)課或為學堂唱歌而編創的歌曲,它是一種選曲填詞的歌曲,起初多是歸國的留學生用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詞,後來用民間小曲或新創曲調的。學堂樂歌的倡導、推廣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啟蒙音樂教育家為代表。
清末民初,當時的政治改革家們主張廢除科舉等舊教育制度,效法歐美,建立新型學校,於是一批新型的學校逐漸建立了起來。當時把這類學校叫做「學堂」,把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做「樂歌」科。所以「學堂樂歌」,一般就是指出現於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的學校歌曲(類似當今的校園歌曲)。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認識它們,但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可以說是它們的特點之一。

『拾』 最初開展了學堂樂歌教育的人是誰了只要一個准確的名字 其他不要 謝謝拜託各位大神

學堂樂歌,指20世紀初期中國各地新式學校中音樂課程中大量傳唱的一些原創版歌曲。這些權歌曲多以簡譜記譜,曲調來自日本以及歐洲、美國,由中國人以中文重新填詞。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別》等

閱讀全文

與學堂樂歌開設音樂課第幾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