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七子之歌七子的資料
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和旅大(旅順大連)。
《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七首,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於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被選做澳門回歸主題曲。
《七子之歌》創作背景: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1553年,明朝中葉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在澳門上岸,從廣東地方官手中以每年500兩白銀的代價取得澳門居住權;
1573年,他們將500兩白銀改交明朝政府,獲得澳門的租借居住權,此時澳領土主權仍屬於中國。明朝政府在澳門設置守澳官,駐軍,對澳門實施全面管轄。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署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台灣及琉球群島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俄羅斯帝國租借)。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界條約》,「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舊稱)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餘處。「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B. 求2012人音版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案。第一課不是《七子之歌》,而是《彩色的中國》。
教 學 設 計
第一、二來周
六、 學習基源本指揮圖示七、 音樂練習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1 重點練習歌曲中容易唱錯的三連音、附點音符、和休止符。2 抄寫歌曲的後11小節,討論它們與前奏的關系,並從節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說說這段音樂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八、 拓展活動聆聽歌曲,標出歌曲的節拍重音及裝飾音的名稱,隨音響邊劃拍邊唱開始部分。九、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節拍 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圖式節拍 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拍號強弱規律
C. 七年級音樂(七子之歌)說課稿
《七子之歌——澳門》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第13冊的第一單元中歌內曲《七子之歌——澳門》,欣賞並學習<<七子之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和回歸祖國的激動心情.
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門歲月》主題歌,它反映了人民對祖國無限眷戀之情和迫切盼望回歸的愛國之心。歌詞選自愛國詩人聞一多在1925年創作的《七子之歌》組詩。全曲分為三部分:1,天真可愛的童聲獨唱,傾訴「不忘生母」的無限深情。2,中間的高潮合唱聲部重復演唱「三百年來........」達到全曲高潮。3,最後反復吟唱「我要回來」反映澳門同胞迫切回歸的依戀之情和愛國心。
二、說容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門》,初步 感受人民對祖國無限眷戀之情和迫切盼望回歸的愛國之心的音樂特點,能從對比的角度去了解澳門。澳門的人文和環境學生在小學已經有所了解,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從政治上讓學生去理解,體會統一和分裂的優劣。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創造能力
D. 小班七子之歌舞蹈教案
佛說,人的生老病死皆是苦的。想想也是,人的一生從啼哭中開始,期間又要經歷種種人生風雨,最後又在親人的哭泣中結束,可謂苦也。因其苦,所以更應苦中尋求快樂,苦中追逐美好,讓人生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