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有托班音樂公開課教案啊急需一個,謝謝大家
托班音樂公開課是考驗教師的能力和素質的時候,托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應該如何制定呢?以托班音樂優質教案《小鳥進窩》為例,我們來了解一下幼兒園小小班音樂教案。
設計意圖:
對
我們托班的孩子來說,他們對動物的外貌、姿態及叫聲都非常的感興趣,他們喜歡模仿動物的叫聲,學做它們的姿態,根據我們班的這一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小鳥這
一動物,使幼兒能感受小鳥的形象,模仿小鳥飛的姿態。對我們托班幼兒來說,掌握一定的節奏對他們音樂素養的整體提高有一定的好處,因此我設計了音樂節奏
《小鳥進窩》,讓幼兒能初步感受音樂節奏的快慢。
活動內容:《小鳥進窩》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節奏的快慢。
2、激發幼兒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難點及重點: 能初步感受音樂節奏的快慢。
活動准備:磁帶、小鳥頭飾
活動過程:
(一)以小鳥的叫聲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今天有一隻小動物來到了我們的教室,聽,它是誰?
(二)熟悉音樂
師:小鳥給我們帶來了一首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教師放音樂)小鳥唱得好聽嗎?(好聽)那我們給小鳥鼓鼓掌吧!(幼兒拍手)恩~!
小鳥說小朋友拍手的聲音真好聽,小鳥啊想邀請小朋友和它一起來表演,小鳥唱歌,我們小朋友拍手,我們一起來開一個音樂會吧!(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拍手)小
朋友表演的真好,小鳥也越唱越高興越唱越快了,我們現在聽聽小鳥是怎麼唱歌的(放音樂),現在小鳥是怎麼唱的啊?我們又要開音樂會了,現在我們拍手的時候
要怎麼樣啊?(教師放音樂引導幼兒聽音樂拍手)
(三)聽音樂節奏跟小鳥一起飛
師:小鳥一個人飛太孤單了,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做小鳥和它一起飛吧~!小鳥唱得快的時候我們飛得快,小鳥唱得慢得時候飛的慢,現在我們小朋友要一起跟著小鳥聽音樂飛了,准備好了嗎!( 幼兒跟著小鳥聽音樂飛)
(四)結束活動
師:聽!電話鈴響了,電話里傳來了小白兔的聲音:「小鳥小鳥!快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啊!」哦!原來是叫小鳥們一起到森林裡去玩啊!那我們就一起飛到森林裡去吧!(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飛出活動室)怎麼樣,托班音樂公開課教案是不是很棒啊?相信小朋友們一定很喜歡這樣的小小班音樂公開課呢。
Ⅱ 故事裡有小鳥小鳥在歌唱 fride la la la 是什麼音樂
藍陽光樹林花香 鳥鳥自由飛翔 田野草湖邊山岡 鳥鳥迎著春歌唱 啦啦啦啦啦春陽光湖水花香 鳥鳥我朋友 讓我起飛翔歌唱 起飛翔歌唱 啦啦啦啦
Ⅲ 如何發揮多媒體在音樂課堂中的作用
在倡導讓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學、你說我聽的單一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地被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所代替。尤其是音樂課,但是我發現還是有一小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對音樂課沒有興趣,如何在你教我學的音樂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音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使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音樂中呢?
多媒體的運用是當今教學手段的一種重大改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投影、錄音、動畫、影像等現代化教學媒體被越來越多地使用於音樂教學中,它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生耳聞目睹古今中外的風土人情和歷史畫面,猶如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既創設了教學情景,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加強直觀性、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動力。正如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學生活潑好動,樂於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動畫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唱)或收錄音磁帶感到枯燥、單調,這樣往往使得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顯得很被動,注意力也容易分散。這樣,老師的教學也達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滿美感的 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則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學生在欣賞優美的畫面和MIDI音樂的同時,腦海里產生種種生動的想像,好像身臨其境一般,並激發了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例如:在欣賞《牧歌》的教學環節中,為了讓學生能更快地理解和體會歌曲內容,通過電腦首先播放了內蒙古大草原美麗風景的音樂片斷:碧綠的草原蒼茫遼闊,一望無際,朵朵白雲像嶄新的棉絮般靜靜地浮動著,在藍天映襯下,越發顯得皎潔。羊群如同碧海中流動的雲彩,馬群好似綠浪中奔騰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群像是撒落在綠色翡翠盤里的珍珠。天地相連,渾然一體,構成了異常瑰麗的畫卷。夕陽西下,遠山披上了晚霞的綵衣裳,牛羊背上如同鍍上了一層金,天邊的雲朵也變得火焰一般鮮紅。使學生進一步地感受了樂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緒。
另外還對不同的班級作過這樣的嘗試,聽錄音磁帶的班級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佔百分之七十五,教學效果一般,而通過多媒體欣賞樂曲的班級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佔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學效果很好。實踐證明:由於多媒體教學的直觀、生動,使學生對於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動態視頻等多媒體綜合信息更感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的輔助教育教學:突破教學難點,從無形到有形。
音樂知識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體系中的一個基本內容,也是豐富學生的音樂內涵,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內容,是學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礎。任何教學、任何課堂如果脫離了科學的知識的傳授,無論怎樣創新都會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將音樂知識的落實和歌曲情緒表達兩者和諧統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據兒童的認識特點,運用多媒體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使虛擬音樂形象變得直觀具體。樂理知識的教學一直是音樂教學的難點,使重點突出,難點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講解《布娃娃》這一課時,播放了天上的雪花飛舞,一個孤單的小女孩兒走在孤寂的街頭,地上躺者一個布娃娃……的錄像片段,讓學生充分體會了小女孩兒此時的心情,激發了學生熱愛家庭,熱愛爸爸媽媽的情感,接著便進行了「強、弱」及獨唱、合唱等音樂知識的教學滲透。在錄像背景下,請學生模仿「弱」和「強」,使音樂知識的學習不僅融入了情感,而且為音樂知識充實了豐富的情感,學生能輕易地去認識和理解音樂。
還有很多樂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受,從抽象到直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學習音樂知識中:上行音階與下行音階的區別時,我用Aucharware6-5製作了一個動畫,首先製作了八個台階,並在每一個台階上寫上與其相對應的八個音階(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再製作一個小圓球,並對小球進行了動畫設置,當滑鼠點擊小球時,小球會自動由低到高跳上去,同時奏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這八個音來,再配上老師的講解:「同學們,音是有高有低的,如果音的排列就向小球上樓梯一樣,由低到高的排起來,就叫音的上行。」然後再次點擊小球,小球就會從高音do一直跳回中音do。「這就是音的下行。」通過演示,學生從無形到有形直觀了解了音的「上行」與「下行」有何區別。很快掌握了這一樂理知識的學習。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以情傳知,體驗表現音樂美。
在解決了重難點之後,進入到歌曲的演唱這一環節,演唱歌曲是學生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歌曲技能的練習,應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利用電教手段,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
蘇霍姆林斯基對課堂教學活動做了生動具體的描述:「所謂上課上得有趣,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潮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產生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會的創造的快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由此可見,學生是在一種高漲的活動的情趣下開始感受、思考和體驗的。例如,我在處理歌曲《保護小羊》時,播放Flash動畫,我是這樣激發學生情感的:「在一個春天的早晨,天氣非常晴朗,花兒張開了笑臉,小草隨風舞蹈,幾只小羊離開了媽媽的懷抱來到草地上,他們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頂角,玩的可高興了……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請來演唱第一樂句?」學生看著美麗的動畫情不自禁地用優美的聲音演唱出了第一句。接著畫面上突然出現了三隻狼,小羊邊跑邊叫,小鳥急得拍翅膀,正在這時大象來了,舉起了長鼻子;狗熊舉起了大手掌;小刺蝟、小獵狗都來了,最後三隻狼嘰里咕嚕滾下了山坡。看到這,學生禁不住歡呼起來,演唱熱情極為高漲,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像,創造性地使用了自製打擊樂,如用鉛筆有節奏地敲小盒模仿小羊的溫馴,用手拍書、用筷子敲紙盒等模仿各種動物,邊演唱邊敲擊,培養了學生演唱的自信心,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又如:在講《小船》一課時,以母子、父子間的親情為切入點,通過CAI課件的展示,讓學生觀賞一組一家人的合影照片,配上教師的旁白,用自身經歷來感染學生,為學生營造一種融溫馨、親情為一體的和諧氣氛。點燃學生對媽媽的情感火花,再觀賞一段錄像: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中,小主人公在朗讀獲獎作文《媽媽的愛》情節和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的片段時,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開心的笑容時,真正達到了以情傳知,把對爸爸媽媽的愛唱到歌曲中,體驗、感悟表現音樂的美。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輔助學生更好完成教學中的編創能力。
在音樂課實踐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與創造,把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質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目標。為此,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賞等常規教學中都要加強編創性活動。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多媒體的介入,給學生提供了創造空間,輔助學生更好完成編創活動。如:在教《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時,在進行學生創編律動之前,我播放了一組蒙古族兒童舞蹈的錄像,學生觀賞後,開拓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舞蹈語匯,為接下來學生參與、完成創編律動,提供了素材和思路。更好完成教學任務。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在黑板上或大歌單上抄出歌譜、歌詞等,費時耗力。而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只須把這些信息掃描進電腦進行適當的編輯、調整,在課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學程序得心應手地把音、像、圖、文呈現出來,既清晰又規范。這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避免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加大了課堂傳遞信息的容量。上課時,我只需輕點滑鼠,教學內容便逐個展示出來,教學節奏大大加快。雖然教學內容比平時多了將近一半,但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輕松地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台,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多媒體的運用正如一支清新的活力劑,使音樂課堂煥發出更加彭勃朝氣,讓教育在音樂殿堂里得到更完善的體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介入,優化了課堂教學,勢必成為音樂教師的得力助手,為音樂教學平添了幾分光彩!
Ⅳ 幼兒在律動中的創造力
幼兒園韻律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 1.創設音樂環境氛圍,建構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 改善園內環境,建立一個讓幼兒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充分參與的音樂環境,園內的整體環境美化,如園內花木扶疏、綠草如茵,建築物場地色彩鮮明,走廊、過道、樓梯都有富有美感的意境及幼兒作品,同時構件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如:晨間入園音樂:選擇輕松、優美、節奏明快的童謠,如《叮咚叮咚》調整幼兒情緒,使幼兒愉快的入園;晨間活動音樂:選擇節奏鮮明,歡快的歌曲如《王老先生有塊地》或《花之舞》、《頑皮的小紳士》等集體舞音樂,來調整幼兒活動中的情緒,產生參加韻律活動的興趣;午餐音樂:選擇流暢、優美、音量適中的鋼琴曲如《嬉戲曲》;餐後散步音樂:選擇優美舒暢的小號,薩克斯音樂;午睡音樂:選擇柔和、安靜的搖籃曲;起床音樂:選擇琵琶曲如《漁舟唱晚》音量由弱到中強,加速幼兒清醒程度;離園音樂:選擇帶有喜悅性質的廣東音樂或民歌,戲曲等。讓幼兒在這種多方位的可聽、可感、可想的氛圍中,被感染、被熏陶,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的洗禮,產生舞蹈的沖動,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2.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選取動作 在進行創造性韻律活動創編前,針對活動教材及幼兒的實際水平,挖掘教材中可以創編有「點」,循序漸進地安排創編的內容和難度,盡量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體驗到創編的樂趣。 (1)音樂選材: 在小班年齡階段,選擇幼兒較熟悉的兒童歌曲或一般性的中國風格音樂。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對這些類型的音樂獲得熟悉和喜愛,並進行創編活動,如《這是小兵》、《小鳥飛》;在中班年齡階段,特別是中班的後期階段,有意識逐步加入具有民族個性的不同中國風格的音樂,如古代寓言改編的《狼來了》、《三個和尚》、《扮新娘》等等,使幼兒獲得民族「文化積淀物」,以提高幼兒對不同音樂的感受能力;在大班年齡階段,選擇具有明顯異國風格的音樂以及情緒、刺激適度的少量成人音樂。如:《頑皮的小紳士》、《威尼斯音樂種》、《對面的女孩走過來》等等,獨特、歡快的音樂風格,可以使幼兒產生舞蹈的興趣,並激發創編動作的慾望。 (2)動作設置 小班:在選材上對動作的考慮首先以「一般生活動作」為主,並同時注意逐步增加「律動模仿動作」。另外,簡單的舞蹈動作學習在小班後期也一點一點地進入; 中班:一方面注意提高「一般生活動作」本身的難度,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高「律動模仿動作」的比例,同時,一些難度教高的基本舞蹈動作在總體學習內容中的比例也開始逐步提高。 大班:基本舞蹈動作、集體舞已逐步成為韻律活動主要學習內容,而一般生活動作則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 3、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分四階段開展創編活動 第一階段,創編終止造型。要求幼兒在律動的最後一拍或最後一小節,做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造型動作,這種單個造型動作的創編使幼兒積累經驗,而且能激發幼兒的創編興趣。如:《小鳥飛》中小鳥覓食動作,《我是小兵》中小兵投彈的動作等; 第二階段,為樂句或樂段創編動作。選擇律動中的某一樂句或樂段讓幼兒創編,其他樂句,樂段則由教師事先設計好動作或不作具體要求。如:律動《猴子爬樹》、《水族館》等。 第三階段,創編隊形。教師首先教給幼兒各種隊形的編排方法,積累經驗,再根據音樂的不同性質和不同樂段創編與之匹配的隊形。如:集體舞《花兒朵朵》、《喜洋洋》等。 第四階段,根據情節線索與創編相關動作。在創編律動前先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幼兒提供創編思路,然後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動作組合,並能用舞蹈圖譜將之記錄下來。如:寓言故事《龜兔賽跑》、《獅王進行曲》等。 這四個階段的創編難度是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逐漸遞增的,幼兒易於達到目標,並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韻律活動之中。 (一)科學、正確的創造理念,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前提 1、營造幼兒自由創造的氛圍 首先,消除幼兒的恐懼和不安的心理,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松愉快感。如果提供給幼兒充分自由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夠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展開想像的翅膀,並能自由地表現出來,就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其次,鼓勵幼兒去和音樂活動中提供的音樂形象產生有意義的互動,例如:大班律動《泥巴樂》,提供主題音樂,玩泥巴的動作,但是在玩泥巴時,是怎樣捶泥巴、捏泥巴、泥人乾裂了,孩子們又是怎麼辦的。還用泥巴來干什麼的?打泥仗,用腳踩,往臉上塗抹等,這些都給了幼兒有模仿與想像的創編機會,促使幼兒與泥巴產生積極互動。教師在互動中不斷地發現幼兒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鼓勵他們獨立工作和創造,但是,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序的「紊亂」,教師要容忍這些現象,並學會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表揚、支持、肯定、接納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 2、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得到了較完美的體現,幼兒能聽著音樂自由地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能長時間地陶醉於這種充滿樂趣的想像之中。如「抬新娘」,通過新娘出嫁的情節,引導幼兒創編抬轎,吹喇叭等動作,他們用皺紋紙當轎子,拿油畫棒長盒子當喇叭,並創編出各種抬轎、吹喇叭的動作,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基本上不需要教師的示範,而是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得到的,非常生動有趣。因此,當給幼兒提供能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機會時,幼兒是最快樂最陶醉的。 3、樹立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 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自身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困為,做的過程給幼兒帶來了無比的滿足和精力的釋放,他們的許多創造性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例如:小班韻律活動《這是小兵》幼兒在創造的積極性很高,創編出了很多的吹號、打搶的動作,可是過了一段時,再來復習這個內容時,發現幼兒對結果的關注比對過程中探究的創造慾望要低得多。 幼兒創造性韻律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創新能力的發展,要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要接納每一個幼兒不同的,多元的、有相當自由度的創意。只有這樣幼兒對創造的興趣和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新穎、創意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關鍵 1、替換法 替換法指用一種新的動作替換原有律動中的部分動作。這一方法適用於初步學習創編動作的小、中班幼兒,它能調動幼兒創編動作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學習新鮮感,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輕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兩課時進行較好,第一課時教師可教一些簡單的動作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替換某一樂段原有的動作。如:中班《小星星》,第一課時,教師可教給幼兒簡單的律動,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可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的媽媽哄娃娃睡覺的動作,來替換前面的動作,還可創編星星眨眼的動作來替換。 2、聯想法 聯想法是由一種動作想到另一種動作的心理過程。如創編《紅綢舞》時,一位幼兒想出向前甩紅綢的方法,就抓住時機讓幼兒根據動作方法變化進行聯想,啟發幼兒想像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法甩綵帶的方法。還可以先由教師示範一種動作,再啟發幼兒根據這種動作表達的內容、方法等進行聯想,創編相關動作,如創編《兒童樂園》律動時,教師教授了盪鞦韆的動作之後,啟發幼兒根據律動和主題想出其他兒童樂園遊玩的動作,如:翹翹板、滑滑梯等等,這種方法的運用,可使幼兒的創造思路更加清晰,創編的動作更豐富。 3、匹配法 匹配法就是指幼兒在熟悉音樂性質及結構的基礎
Ⅳ 如何將游戲融入音樂課堂教學
一、音樂游戲
1.音樂游戲不同於一般的游戲,它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強調對音樂的體驗、感受,在根本上服從音樂的指導。2.它從音樂本身入手,讓學習者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引導他們參與一些音樂游戲,去接觸音樂的各種要素,通過身體的運動,人體變成了一個能夠理解音樂的要求、能夠詮釋和表現音樂的樂器,強化了音樂學習者對音樂的感受。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去感受音樂的節奏、情節,體驗音樂藝術的內涵。這種方式注重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揮想像力、創造力,最終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於節奏韻律的直覺本能、對音樂情緒和表現的感受。
二、 音樂游戲的意義、
小學音樂教學《音樂課程標准》:「小學低年級 音樂課要增設唱遊內容。唱遊內容包括:律動、歌表演、音樂游戲和集體舞等。」從學生好玩、好動的特徵來看,音樂游戲是唱遊教學中重要的一個部分。音樂游戲是以發展學生音 樂能力為主的一種游戲活動,音樂是它的靈魂,學生在伴隨音樂進行活動的過程中,表現出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並喚起好奇心與聯想,從中學到一定音樂知識的集體活動行為,它是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和喜愛的一種綜合性 活動,在 音樂教學中如能恰當地運用游戲,我們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它具有其它學科不可企及的優勢,它變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的音樂符號為富有情緒的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既符合音樂藝術的運動特性,又滿足學生好動好玩的特徵,並充分體現了愉快教學。其二、游戲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中老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每位學生成了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與創造者,使學習不再成為負擔。其三,師生互動參與游戲活動融洽了師生關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一大批不喜歡音樂的學生也愛上了音樂課,並能及早發現一些有特殊音樂才能的學生。另外,在游戲中,還能相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並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所以,音樂游戲在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在音樂教學中如何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音樂學習活動。
(一)教學導入上體現游戲的創新。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課程標准》中指出:「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去美化人生的前提。」 一堂好的課必須有好的導入作為前奏,我們可以通過有組織的教學導入設計,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高音樂素質,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於教學內容上,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有趣的游戲活動我們應當從「情或趣」入手創編,例如二年級有一課《螢火蟲》,描寫螢火蟲打著小燈籠快樂的飛來飛去的情景.歌詞簡單易懂.教學時,老師提問學生:「螢火蟲像什麼?」「你能不能模仿一隻螢火蟲啊?」學生會積極模仿螢火蟲飛來飛去,我們可以讓所有學生都動起來,這時,老師拿出事先准備好的小氣球當成小燈籠,每個學生一隻,唱到「螢火蟲,螢火蟲,點起一盞小燈籠」,學生就可以舉起小燈籠,「飛到東,飛到西,」時,學生就可以向不同方向飛去。「好象星星滿天空」時,學生就舉起小燈籠,特別好看。在小朋友們表演興奮時老師把歌詞朗讀出來,同學們很快就可以記住。老師加上旋律,這樣一首歌就在同學們做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也順利完成了。同學們在游戲的快樂中學習了音樂,增強了對音樂的興趣。
(二)教學內容上滲透游戲的理念。
每一種音樂、每一首歌曲都描繪了一種情緒、情景。將音樂教學內容情節化,趣味化,讓使單一的內容有更多樣的展示空間,使學生對每個音樂活動感興趣,我們通過進行對音樂情景的模擬,引導學生在設置的情緒及情景背景下,做相應的音樂游戲,並不知覺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訓練。從而使靜態的教學目標富有動態的現實途徑。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在音樂伴奏的形式下做游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在聆聽《龜兔賽跑》這首曲子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設定情節活動的內容, 給學生營造某種環境, 並用語言說明需表達的內容情節。讓學生想像如何在烏龜音樂的情境下扮演烏龜, 如何在兔子音樂的情境下扮演兔子,怎樣才能體現出音樂中描繪的烏龜和兔子。在聆聽音樂時, 可以通過游戲中的角色、情節發展, 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的不同樂段、不同情緒、了解並感受樂曲的結構以及在力度、速度、節奏及音程變化上所表現的表情作用。讓學生在音樂變化與情節變化的過程中表現烏龜與兔子的動作和表情,愉快而有趣地聆聽了這首曲子,理解了這首曲子的意境與旋律。
(三)教學方法上融合游戲的特色。
在靈活的音樂教學方法中融入游戲的競賽機制,讓抽象的方法成為具有特色競爭的實例演示,從而讓音樂課堂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游戲式教學方式也使確需反復教學內容不在單調和枯燥1、角色游戲 在小學音樂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動物、小朋友等角色為主題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當中描繪的角色,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角色的音樂游戲,讓學生體會每個角色的形象、情緒,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新鮮感,學習歌曲的興趣高漲。如在學習《下蛋啰》這課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到母雞下蛋時高興的情緒,進一步感受音樂,使學生充滿激情地進入了角色,就設計了《母雞占窩》的「舞蹈」游戲。在玩這個游戲時,提醒學生傾聽音樂,並注意遵守游戲規則:在前奏部分學生兩兩結伴圍著「窩」邊走邊拍手打節奏,頭有節奏地擺動,開始唱歌曲的第一個字時,一個學生做立、跳的舞蹈動作,迅速跳進圈裡蹲下占窩扮演母雞,另一學生扮演公雞,合作表演游戲。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對這首歌曲產生了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學唱這首歌曲表現出積極的興趣,產生了學習的動力,很快就掌握了這首歌曲。
(四)教學形式上體驗游戲的內涵。
音樂教育大多數組織形式是一種集體的音樂活動,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活動形式,針對同一個教育內容,音樂活動的形式可以是靈活而多樣的。如,歌唱活動的形式既可以是集體的齊唱,也可以是個別的獨唱、小組的接唱或同伴間的對唱等等,可以根據活動的需要交替出現多樣形式,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另外,打擊樂器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能對發出聲響的玩具好奇。他們有探究意渴望,從中讓學生嘗試、探索、使發聲的范圍不斷擴大,並以此獲得滿足。他們會不約而同的從玩會發聲響的物品,如,鍋、碗、蓋、盆等等,探索出聲音的長短、高低、輕響、音色、並創造打擊樂演奏活動的「序曲」。例如:選擇一些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模擬音樂聲:風聲、雨聲、鍾聲、小鳥鳴叫聲等等,通過節奏、力度、音色的變幻透出其生動的音樂形象性。這種聲音形象作用與學生的聽覺,使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產生一定的聯想和想像。在情緒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可以這樣說,學生音樂教育內容和作品的形象性不僅為學生音樂教育所特有,更是學生喜愛音樂、親近音樂、進入音樂的一種基本前提和保證。圖片的展示、語言的講解、動作的表演等外在形式幫助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從而領略、體驗到音樂的意境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學生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我們要理解並積極鼓勵學生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靈活性指導。。
(五)教學評價上體現游戲的思路。
課堂的評價手段通常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生動、感性的評價往往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評價中我們可以運用游戲的思路,並在游戲的過程中讓老師、學生們互評,這樣能使評價過程充滿生機與活力。為了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通過探索,我們在課堂學習總結的五分鍾里,設置了「我成功了」的自我評價,通過評價能有效地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例如:在課堂總結時,學生針對評價內容填寫表格。填表說明:你認為做得很好亮3顆星;你認為做得一般亮2顆星星;你認為還需要努力不亮星星。 一星期後學生把自己的成績匯總給老師,老師及時公布學生的表現情況,全班同學通過後即可,如有不同意見可全班同學合議後更改。然後記入「優點銀行」。 「優點銀行」是一本嶄新的練習本,封面由學生仿照銀行存摺的特點自行設計,方式是「把自己的優點存起來」,內容是多方面的,有能夠自覺訂正作業、作業正確率高、上課積極思考、遇到我會的問題我都舉手了、能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能傾聽我們和同學的發言、能幫助同學共同進步以及最滿意的作業、最有創見的解法、最精彩的發言討論等等。優點「入庫」,得經過我們審核。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一個星期審核一次,把名副其實的優點「存入」,蓋上紅紅的五角星。 優點以自存為主,我們、家長或者同學發現了你的優點,可以幫助存起來。這樣,學生又學會了肯定別人的長處。為了使自己的「銀行存款」越來越多,學生們努力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評價,並不是簡單地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肯定,更重要地是發揮評價激勵功能,讓孩子在形成性評價中逐步形成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態度,這也是現代人文精神教育觀的體現。
四、在音樂教學中進行游戲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游戲是為了了能有更好的學習
游戲是為了了能有更好的學習,因此游戲並不是課程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游戲前應該要先把游戲內容精熟並且詳細的解說課程內容給學生聽。千萬不要讓孩子有錯誤的觀念,還沒有學習完成就先急著玩游戲,這樣是收不到效果的。
2、游戲前要做好課堂組織工作。
上課時,學生的學慣用品都在桌子上,我們在游戲設計時就要安排好。諸如:游戲是否需要特別的道具?游戲是否要離位進行等等。同時還要安排好游戲的進行時間,是在新授之前作為導入呢?還是在講解當中作為新授?或是放在後面作為鞏固復習?這都要與我們的課的總體安排相協調,以便更好地發揮游戲的作用。
3、游戲的多元性
設計一項游戲時,盡量讓游戲以多元性的方式呈現,也就是老師盡量的只是進行設計的工作,實際上參與及動手的都是孩子,因為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還是有其細小的學習功用。此外,在進行活動時,偶爾或製作簡易教具以配合教學活動,可以以教具來設計一系列的活動,不要浪費了製作好的教具,讓它重復的使用,以達到最高學習的效果。
總而言之,游戲式教學打破了傳統智能的偏頗論調,認為只要環境與教學能夠適當配合,多數人皆能發展出至少八種智能。游戲式教學乃是建立在多元智能的理論基礎上,變化教學方式,使教學游戲化、趣味化,其目的乃在致力於多元智慧八種智能的整體發展。但游戲式教學的內涵並不是「為游戲去教」,而是「借用游戲來教學」。因此,游戲教學方式,對於課程改革有一定意義,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游戲教學能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活躍,能使較難接受的內容的學習過程在玩中進行,促進學生不斷地學好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故而我們應推廣游戲教學,使其在教學中得以開展,並在其基礎上不斷總結直至完善。
Ⅵ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兒童對音樂有天生的好奇感,當前教學中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啟迪、誘導,盡量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知識,發展他們眼、耳、腦、口、手、腳並用能力,從多種感官同時刺激以得到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正如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我們都有同樣的感覺:樂隊隊員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對樂曲的記憶能力,比一般的同學要強;而舞蹈隊員的節奏感,韻律感及體態語文超過一般學生水平,這就是參與了音樂能力培養的結果。
目前,我們使用的沿海版教材中有較強的實踐性內容,如果我們注意了就能較快地將知識形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演唱能力,演奏能力和音樂感受能力。在我多年來的教學中,為了提高所有學生的音樂素質,我從如下方面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激發情趣。
利用器樂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韻律和演奏能力。
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體系中,器樂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樂器作為教學設備配備給學校,而且在音樂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樂曲,並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加這部分的內容,可見器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起著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完《海鷗》這首歌後,除了讓學生用口頭演唱、用錄音機聽感受副旋律的作用效果外,,我還讓學生用固定音高的樂器--豎笛進行演奏,這樣一種實踐練習,不但避免了學生在演唱兩聲部、副旋律時出現音準不穩現象,還培養了學生的演奏能力及音準能力。通過自己的實踐,找到副旋律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學生既有興趣,又明白易懂,使抽象的知識變為形象、生動的東西。
加強律動和歌表演,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審美素質。
低年級的律動和歌唱表演是最能表達他們的歡快心情的實踐活動,是聽覺和動覺訓練的結合,從而達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和諧。達爾洛茲體態律動要求學生把身體各器官作為樂器,把所聽到的音樂再現出來,也就是強調「音樂是動的藝術。」音樂進行有線條,有起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必須反映其斷、連等典型特徵,動作應有樂感。達爾克羅斯曾說過:「單教兒童用手指彈奏樂器是不夠的,必須啟發他們進入產生樂趣的激情中去,把樂曲感情化為具體動作、節奏和聲音。」也就是說,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美的韻律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律動可以提高孩子的素質,發展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個性。但是律動教學也不能只重視動作技巧訓練,也不能只局限於教師示範,學生模仿,更不能為了使動作整齊讓學生機械地反復操練,而應該從素質能力培養著眼設計教學,使學生從實踐中找到真知。在聽音樂時學生的第一印象是旋律。而孩子們的天性是玩耍。低年級學生有蹦跳的慾望,「律支」則是滿足這種慾望的最好體現。例如「飛」的律動,從文字上非常理解,且容易做,簡單來說就是這么起伏連綿的上下擺臂的動作,但從培養素質能力著眼,應放手讓學生自由地去飛,一般情況下,一般孩子都會飛,由於個人能力有差異,個性有不同,他們飛的形態肯定各不相同。那麼,我先啟發學生對「飛」的想像,想像自己是一隻快樂的小鳥,飛進了音樂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比。只要求學生跟上音樂節奏互相之間不碰撞,別的不作任何限制。由於沒有固定「飛」的模式,孩子們有的像小鳥飛;有的像蝴蝶飛;有的像老鷹在空中翱翔;有的像小白鴿上下舞動。當音樂一停,要求每個孩子擺一個造型,讓老師猜猜「鳥兒們」在干什麼?表演結果,孩子們為了互不碰撞能自覺注意保持空間距離,由於動作不受限制,每個人發揮了主動創造性,有個男孩勾起一隻腳「金雞獨立」,我一問他,原來他想像自己站在電線上。興趣盎然的。律動使孩子積極參與,在實踐中不只是學會了飛的技能,更重要是是發揮了創造性,培養了個性和能力。
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簡單形象的動作,有集體的、個人的表演。現行的音樂教材有很多歌曲或欣賞曲都適合於表演。教師一方面可教給學生一些規定的表演動作,另一方面還應鼓勵學生自己大膽創編動作。例如:學習《開火車》這首歌,教學時引導學生從歌詞入手,通過對歌詞的理解,抓住人或物的動作特徵,特別是形態動詞,自己創編動作,邊唱邊表演加以實踐,使他們對音樂形象加深理解。同時又在感受著音樂的諸多要素,發展了大腦與身體間的協調合作,實實在在地得到一種總體協調的感覺及時間和空間距離的實體概念。它有利於孩子們體會音樂的節奏、節拍、速度及某些曲調的結構協調感。
利用先進的教學用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處於直覺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他們常常只局限於看到事物的具體特點和外部聯系,對揭示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內部聯系的能力還比較缺乏,有總分教材內容對學生來講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如果通過先進的教學設備創設行動有趣、色彩鮮艷、動靜恰當的畫面,把靜態知識作動態處理就能激發學生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器官參與教學全過程。)
例如:我們在進行一些節奏訓練、聽音訓練時,學生使用磁性線譜板,磁性線譜板上已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節奏型或聽音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聽辨練習,老師拍出一條節奏題,讓學生在磁性線譜板上擺出教師拍出的節奏;或找到老師彈奏的哪個音高,這樣使抽象的節奏訓練、聽音訓練變成可見的高\低\長\短,教師還可及時反饋信息,控制教學節奏。
在音樂教學中,我覺得對音樂的感知莫過於全身心投入到中,教學中,加強了唱遊的體態律動,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加強了教學工具的操作,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且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音樂素質。
音樂本來就是聲音的實踐性藝術。學生只有在反復的演唱\演奏\律動\聽辨中不斷領悟,感受那些美妙的,才能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音樂活動,提高音樂素質。
要想使學生的演奏能力、演唱能力和音樂感受能力等方面的音樂素養提高到更高的境界,不斷得到鞏固提高,光靠課堂內的教學實踐是不夠的,還必須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去,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音樂活動,以解決在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讓他們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來領悟音樂的神韻和真諦、親自參與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創編。絢麗多姿的文藝表演活動會使學生從中感受美、鑒賞美,同時,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氣質、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音樂素質素養。
專題性音樂活動
以集體組織形式進行,具有教育對象廣泛性,教育內容多向性,活動形式有時代性的特點。如:「少先隊隊列歌曲演唱會」、「愛我中華」歌會,用詩和歌舞串聯一起,以表演唱、齊唱、合唱來表達少年兒童熱愛祖國熱愛黨的真摯感情。在少先隊員隊列操練的音樂聲中,不感受音樂美、隊形美,也表現了少先隊員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競賽性音樂活動
融知識性、娛樂性為一體的「音樂智力競賽」,包括音樂知識測驗和音樂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學生獲得音樂的信息量,鞏固了音樂知識,又顯示了自己的音樂特長,在學唱學習演奏的全過程中,磨煉意志和毅力,增強參與競爭的意識,自己的能力,為追求崇高的藝術目標而不懈努力。如「音樂牆報」展評。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布置,介紹國際、國內音樂信息,中外藝術家對社會對藝術的貢獻,音樂動態、音樂游藝,最新音樂作品等,通過辦報讓學生長知識,增強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有通過舉辦卡拉OK獨唱比賽,引導學生學好歌,唱好歌,同時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音樂人才。
趣味性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活動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藝術實踐中聽、唱、奏、跳,興趣得到滿足,才智得到發揮,以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精神。「音樂猜謎」、「音樂游戲」、聽音樂旋律猜歌名、辨別樂器的音色、即興編舞等都是很好的形式。這樣通過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使同學們在課內所獲得的音樂知識技能,技巧得到藝術實踐的鍛練機會,以發展他們音樂的興趣和才能。
音樂本來就是聲音的實踐性藝術,只有在反復的演唱、演奏、律動,聽辨實踐中不斷領悟,感受那些美妙的音樂,才能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Ⅶ 中班幼兒音樂教案 小鳥小鳥 飛來了 活動延伸怎麼寫
活動目標1、能夠遷移學習經驗,唱准有休止符的樂句。
2、嘗試根據圖片、動作提示,理解歌詞並填詞進行演唱。
3、體驗自學歌曲的樂趣,享受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後學習成功的樂趣。
活動准備1、背景圖片一張(有山、有樹、有河)。
2、歌曲圖譜。
3、伴奏音樂帶。
活動過程1、出示背景圖課件,導入活動。
(1)"小朋友你們看,這個地方美麗嗎?都有什麼?你知道這是誰的家嗎?"(出示動態的小鳥)這兒呀就是小鳥落落的家。今天落落有事要請你們幫忙,你們願意嗎?"(願意)(2)"不過,落落想先考考你們,看一看你們是不是夠聰明能夠幫助它,你們有信心嗎?"(3)難點前置,師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們解決休止符的處理。
2、說歌詞,理解歌曲內容。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歌曲內容。
"你們剛才已經見過落落的家了,可媽媽今天早晨對落落說:你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出去找地方安家了。'落落問媽媽:那我應該到哪兒去安家呢?"媽媽說:安家應該到一個景色最美的地方,那兒要有山、有樹、有河。最重要的是那兒的人應該是愛鳥的,不傷害我們,能夠保護我們,千萬要記住那兒的人要最好,愛鳥愛在心窩。"這不,落落來求你們幫忙了。你們幫他想想,找個地方安家吧。"(2)引導孩子討論:什麼地方適合落落安家?媽媽為什麼讓落落找這樣的地方安家?增強幼兒愛鳥護鳥的意識。
(3)提問:媽媽要落落找個什麼地方安家?(引出風景最美)那兒要有什麼?(引出有山有樹有河)那的人要怎樣?(引出那兒的人們最好,愛鳥愛在心窩)孩子每回答一個問題,讓他們從教師准備好的圖譜中選出適合的那一張粘貼到黑板上。
師的引導語:為什麼你認為這一張是風景最美?(因為美麗的風景旁邊有豎起的大拇指)有山有樹有河你認為是哪一張?(因為上面畫了山、樹還有小河)你為什麼會選這張代表"請來這兒唱歌"?(因為這個音符代表唱歌)(4)師引導孩子按圖譜提示完整說出歌詞,逐漸過渡到隨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師的引導語:"你們剛才說的這些話太美了,現在我想加上音樂來配樂朗誦,你們聽聽好嗎?"(師隨音樂有節奏的朗誦)"你們想不想也這樣玩一玩兒?"引導孩子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4.嘗試將歌詞填入旋律中演唱,體驗自學歌曲的樂趣。
(1)激發孩子想唱歌的願望,引導孩子總結自己的學習策略。
師:落落覺得你們說的話很優美,它想請你們把這些話加到剛才的音樂中,這……能行嗎?
幼:行!
師:要不我們先小聲試一試吧。
(幼兒嘗試看圖譜將歌詞填入旋律中用輕聲演唱歌曲)師:哇!你們真的能將剛才的話唱出來,真了不起!唉,你們發現沒有,在小鳥後面要怎樣?(引出空拍)那,在這首歌中還有哪些地方有空拍 ?你來仔細聽一下。(師范唱歌曲)幼:請來o︴這兒o︴;有山o︴有樹o︴。
師:你們聽得真仔細,那麼你們能不能告訴老師,在空拍時要怎樣做才能唱對了?你們可以互相討論一下。(引導孩子遷移前面的經驗解決難點)孩子們開始思考並進行討論。
幼:可以在空拍處拍手。
師:那你可以試一下嗎?(師和孩子一起唱,並在空拍處加上拍手動作)好,確實能起到空拍的作用。還有什麼方法?
幼:我在空拍處加上"噓"的動作,但是不出聲。(師和孩子一起唱,在空拍處加上孩子的辦法)師:你的想法很特別,給你一個大拇指。
幼:我在空拍處就握拳,把聲音抓住。
師:那你快試一試,我們都想學一學。(孩子邊唱邊把提示動作加上)師:這個空拍的難題被你們輕而易舉就解決了,那,在唱到"這兒的風景最美"時,應該怎樣唱出優美而自豪的感覺? (孩子們開始思考)那你再仔細聽老師唱一遍。
幼:這個地方不能空,要連起來。
師:你聽得真仔細,要唱的連貫、舒緩。
幼:還可以加上高興的表情,豎起大拇指表揚。
師:你能表演一下嗎?讓我們都學一學。(孩子表演)師:你能用表情來配合演唱,讓這首歌變得更生動、更優美了,你很了不起喲!
師:那現在你們能不能用好聽的聲音加上好看的表情、動作進行演唱。︴孩子們跟琴聲有感情地演唱。
(2)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困難,如你哪一句還有問題?誰能幫助他?並讓當"老師"的孩子介紹自己是怎樣學會的。如我是看圖譜記住歌詞的;我是通過動作記住歌曲的;我是通過故事記住歌曲的……(3)多種形式練習演唱,分男女演唱、個別孩子表演唱、接唱。引導孩子進行評價,你認為誰唱得好?好在哪裡?
(4)畫面出現小鳥落落的動態圖片及背景音:"小朋友,我今天真是大開眼界了,沒想到你們小小年紀竟然能自己學習了,佩服佩服!我打算就在你們幼兒園後院安家,和你們這些聰明的小朋友做鄰居,好嗎?(歡迎落落)謝謝你們,再見!"
Ⅷ 綜合音樂作品分析音樂感知,音樂記憶,音樂想像,音樂思維在欣賞音樂作品時的作用。(2500字,謝謝!)
建國以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近年來,美育被列為教育方針的內容之一,音樂教育事業獲得迅速發展,師資隊伍不斷擴大,後備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樂教育科研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隨著國際音樂教育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國外一些可供借鑒的音樂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被系統介紹和引進;教學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這一切都為我國音樂教育的繼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行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影響著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制約著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音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標准》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審美體驗價值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造性發展價值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3.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4.文化傳承價值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二、基本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造
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
7.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於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10.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採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應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本《標准》的主幹是分層面、分領域、分學段呈現的,體現為從課程目標到內容標準的外化過程。如圖所示:
課程目標(體現在三個層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
↓
教學領域(包含四個領域)
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
內容標准(分布為三個學段)
1~2年級3~6年級7~9年級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二、學段目標
上述課程目標,將分為3個學段,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9學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標如下:
(一)1~2年級
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二)3~6年級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
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培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三)7~9年級
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願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經驗,表達情感的方式較之1~6年級學生有明顯變化。應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7~9年級學生正值變聲期,要適當減少唱歌的數量要求,注意嗓音保護。
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提高音樂感受與評價鑒賞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發展表現音樂的能力。
豐富和提高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培養豐富的生活情趣和樂觀的態度,增進群體意識,鍛煉合作與協調能力。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本部分內容的表述框架
領域一:感受與鑒賞
音樂表現要素
音樂情緒與情感
音樂體裁與形式
音樂風格與流派
領域二:表現
演唱
演奏
綜合性藝術表演
識讀樂譜
領域三:創造
探索音響與音樂
即興創造
創作實踐
領域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社會生活
音樂與姊妹藝術
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分學段的內容標准
一、感受與鑒賞
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內容】音樂表現要素
【標准】1~2年級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聆聽歌聲時能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
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聲。
感受樂器的聲音。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
能夠感受並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
【標准】3~6年級
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標准】7~9年級
具有聆聽和探索各種音響的興趣與願望,能夠用不同物體探索不同聲音。
加深對歌聲、樂器聲的了解和體驗。能夠說明人聲和常見樂器的分類及音色特點。
能夠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音樂表現要素的過程中,了解並評價其音樂表現作用。
感知音樂的結構,能夠簡單表述所聽音樂不同段落的對比與變化。
【內容】音樂情緒與情感
【標准】1~2年級
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
體驗並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
【標准】3~6年級
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標准】7~9年級
能夠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並能運用音樂表情術語進行描述。
能夠感知音樂情感的發展變化,並能簡要地表述或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內容】音樂體裁與形式
【標准】1~2年級
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
【標准】3~6年級
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標准】7~9年級
聆聽大合唱、組歌、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歌劇、舞劇音樂及其他體裁的歌曲和樂曲,並運用各種形式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通過聽賞音樂分辨不同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能夠結合所聽音樂,簡單評析音樂體裁與形式對於音樂表現的作用。
【內容】音樂風格與流派
【標准】1~2年級
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或樂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風格。
【標准】3~6年級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標准】7~9年級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的種類、唱腔、風格、流派和代表人物。
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並能對其風格特點進行簡單評述。
聆聽世界各國優秀音樂作品,了解不同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表 現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內容】演唱
標准】1~2年級
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准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7~9年級
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唱活動,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
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並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確的反應。
了解變聲期嗓音保護的知識,懂得嗓音保護的方法。
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與風格,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能對自己、他人、集體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3~5首。
【內容】演奏
【標准】1~2年級
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
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標准】7~9年級
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奏活動,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
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
能夠對自己、他人或集體的演奏進行評價。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內容】綜合性藝術表演
【標准】1~2年級
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
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標准】3~6年級
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標准】7~9年級
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能夠結合所學的歌曲、樂曲創設簡單的表演情景或做形體動作。
學習表演簡單的歌劇、戲曲、曲藝片段,並能對自己與他人的表演作出評價。
【內容】識讀樂譜
【標准】1~2年級
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
【標准】3~6年級
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標准】7~9年級
用熟悉的歌曲、樂曲學唱樂譜。
能夠跟隨琴聲或錄音視唱樂譜。
鞏固、提高識讀和運用樂譜的能力。
三、創 造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像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於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創造包括兩類學習內容:其一是與音樂有關的發掘學生潛能的即興創造活動;其二是運用音樂材料創作音樂。其中第二類內容與音樂創作有關,但區別於專業創作學習。
【內容】探索音響與音樂
【標准】1~2年級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標准】3~6年級
能夠自製簡易樂器。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標准】7~9年級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現一定的情景。
能夠對自己或他人的聲音探索活動作出評價。
【內容】即興創造
【標准】1~2年級
能夠將成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
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
能夠用課堂樂器或其他音源即興配合音樂故事和音樂游戲。
【標准】3~6年級
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並參與表演。
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並參與表演。
【標准】7~9年級
能夠即興編唱生活短語或詩詞短句。
能夠依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及情緒,進行即興創編活動。
【內容】創作實踐
【標准】1~2年級
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1~2小節節奏或旋律。
【標准】3~6年級
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
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
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註:" "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
【標准】7~9年級
能夠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創作8小節左右的短曲。
能夠為歌曲選編前奏或間奏。
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註:" "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它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又蘊涵在音樂鑒賞、表現和創造活動之中。為此,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應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和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來完成。
【內容】音樂與社會生活
【標准】1~2年級
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能夠通過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媒聽賞音樂。
能夠參加社區或鄉村的音樂活動。
【標准】3~6年級
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並經常聆聽。
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並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樂於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標准】7~9年級
養成關注音樂的習慣,能夠用實例說明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喜歡並能夠從傳媒中聆聽音樂,了解和積累音樂信息,願與同學交換所收集到的音樂材料,交流音樂感受。
在出席音樂會及參與社區音樂活動過程中,能夠觀察和了解音樂家或民間藝人的活動,並作出自己的評價。
【內容】音樂與姊妹藝術
【標准】1~2年級
能夠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
能夠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
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標准】3~6年級
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標准】7~9年級
通過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