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紅旗頌》這首交響樂
紅旗,就是五星紅旗而不是一般的紅旗,因為紅旗主題是國歌引出來的,不信回仔細聽聽?標題音樂的答具象性,升國旗奏國歌,紅旗在各種場景下的形象。此曲是古典音樂入門的絕佳曲目,主題立意,到具體的表現形式,非常易懂,篇幅緊湊,引人入勝。也是音樂會上受歡迎的曲目。
⑵ 關於《紅旗頌》資料 急用!!多幫忙
《紅旗頌》由我國作曲家呂其明創作於年,在當年第六屆「上海之春」開幕式上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轟動了整個世界樂壇。後來,作為電影《開國大典》的電影音樂,《紅旗頌》的每一次出現都讓新中國成立的盛典在眼前再次浮現,樂曲也因此稱為許多紅色經典的音樂會、歌舞劇保留的曲目和配樂。樂曲運用凝練概括的象徵性手法,以通谷鮮明的音樂語言和強功能結構的和聲背景所烘托的波浪式旋律進行,熱情謳歌了1949年月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謳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連接部,雙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寫經過斗爭洗禮的人們仰望紅旗,心潮澎湃的情懷,傳達出人民對紅旗至深的情與愛。樂曲逐步發展,轉向樂器交替的二聲部模仿,連續的三連音音型使節奏富於動力,將樂曲抬上一個小的高潮。
號角又響了,中間部分的頌歌主題變成了鏗鏘有力的進行曲,人群如潮,紅旗似海,彷彿看到了中國人民在紅旗指引下,自強不息,戰斗不止的雄壯步伐以及高舉紅旗奮勇前進的豪邁氣概。
第三部分是主題再現部分,氣勢磅礴的樂曲表現億萬人民在這歷史性時刻,盡情歌頌的情緒。尾聲的號角雄偉嘹亮,形成強勁有力的最高潮,樂曲氣壯山河。
關於呂其明
呂其明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1930出生。他從小酷愛音樂,十歲隨父去淮南抗日根據地參加新四軍,先後在二師抗敵劇團、七師文工團、華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他的父親呂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戰爭的峰火中為國捐軀。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起呂其明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奏員。1951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1955年回上海電影製片廠任作曲。1964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歷任上影樂團團長、上海電影總公司音樂創作室主任。是中國音協第四、五屆理事 。曾為《鐵道游擊隊》、《家》、《紅日》、《白求恩大夫》、《廬山戀》、《南昌起義》、《雷雨》、《非常大總統》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餘部紀錄片作曲,並曾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餘部電視連續劇、廣播劇作曲。其中《廬山戀》的插曲《啊,故鄉》和歌曲《你應當留下什麼》曾獲全國優秀歌曲獎。在影片《城南舊事》的創作中,以別具一格的樂思,富有時代感的旋律,使影片音樂和畫面在風格上和諧一致,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其他音樂作品有交響樂《鄭成功》(與他人合作)、交響詩《鐵道游擊隊》、隨想曲《霓虹燈下的哨兵》、序曲《紅旗頌》、交響敘事詩《白求恩》等十餘部,以及《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好》(與他人合作)等歌曲百餘首。
⑶ 音樂欣賞有感
交響樂《紅旗頌》欣賞有感
有一首樂曲,一首應該永存於史冊的樂曲,時時縈回激盪在我的心頭,如浩浩長風,一直伴隨著我人生洶涌的激流長河,屈指數來,已經三十七年了。
它,就是著名作曲家呂其明同志的管弦樂序曲《紅旗頌》。
《紅旗頌》的作者呂其明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1930出生。他從小酷愛音樂,十歲隨父去淮南根據地參加新四軍,先後在二師抗敵劇團、七師文工團、華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他的父親呂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戰爭的峰火中為國捐軀。1945年加入中國。1949年起呂其明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奏員。1951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1955年回上海電影製片廠任作曲。1964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歷任上影樂團團長、上海電影總公司音樂創作室主任。是中國音協第四、五屆理事 。曾為《鐵道游擊隊》、《家》、《紅曰》、《白求恩大夫》、《廬山戀》、《南昌起義》、《雷雨》、《非常大總統》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餘部紀錄片作曲,並曾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餘部電視連續劇、廣播劇作曲。其中《廬山戀》的插曲《啊,故鄉》和歌曲《你應當留下什麼》曾獲全國優秀歌曲獎。在影片《城南舊事》的創作中,以別具一格的樂思,富有時代感的旋律,使影片音樂和畫面在風格上和諧一致,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其他音樂作品有交響樂《鄭成功》(與他人合作)、交響詩《鐵道游擊隊》、隨想曲《霓虹燈下的哨兵》、序曲《紅旗頌》、交響敘事詩《白求恩》等十餘部,以及《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好》(與他人合作)等歌曲百餘首。 創作經歷——
1965年2月,在上海音樂家協會的一次黨組會上,賀綠汀、丁善德、黃貽鈞等就對上報的「上海之春」音樂會初選節目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一致認為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中國==的現代題材作品還應加強。因此,決定由青年作曲家呂其明趕寫一首,黃貽鈞建議曲名定為《紅旗頌》。欣然接受這一艱巨創作任務的呂其明,在進入作品的醞釀構思時,就陷入了對往事激動的回憶之中。紅旗是革命的象徵,在南湖小船的油燈光中,在那井岡山的綠竹叢中,在遵義城的堞牆,革命聖地延安,淮海戰役的陣地前,凡有革命者戰斗過的崗位,都有紅旗飄揚。紅旗又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呂其明的父親呂惠生原是==戰爭時期一位高級幹部,1945年9月不幸被捕,在獄中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英勇就義。呂其明是在紅旗下長大的。1940年,他剛滿10歲時,是父親帶著他和姐姐參加了新四軍文工團。他在戰爭的艱苦環境中經受著鍛煉與考驗。1949年5月,他隨部隊進入上海。從此,每逢國慶禮炮轟鳴,國歌嘹亮,人群如潮,紅旗似海,他都會激動得熱淚盈眶。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長期戰斗生活的往事以及他在紅旗下成長的歷程,像電影一樣,一一在眼前閃過。他熱血沸騰,心潮激盪,夜不能寐,樂思源源而來,他決定寫一部以開國大典為背景,氣勢磅礴,優美雄渾,為人民群眾所喜愛聽的管弦樂作品。經過一個星期的曰夜拼搏,激動的淚水伴他寫完了《紅旗頌》。當年5月,《紅旗頌》在第六屆「上海之春」開幕式上首演獲得成功。如今年已七十多的呂其明說:「36年來,《紅旗頌》沒有被人們遺忘,這使我從中受到深刻的啟迪:作曲家要通過畢生的努力,去歌頌時代、歌頌黨的事業!」
⑷ 《紅旗頌》作品分析 呂其明
交響序曲《紅旗頌》為作曲家呂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為「上海之春」的開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滿激情的筆觸贊頌了象徵革命的紅旗,謳歌了中國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樂曲開始,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引子,緊接著,弦樂奏出舒展、優美的頌歌主題,描寫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天安門上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人們仰望紅旗,心潮澎湃。 樂曲中間部分,在鏗鏘有力的三連音節奏進行中,圓號奏出簡短有力的曲調,號角吹響了,接著,頌歌主題變成了豪邁的進行曲,人們彷彿聽見了在 革命紅旗指引下,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大道上,奮勇前進的巨人步伐。頌歌主題再現部分,表現億萬人民在這一歷史性的庄嚴時刻,盡情歌頌偉大領袖毛主席,盡情歌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盡情歌頌偉大的祖國。尾聲,號角更加雄偉嘹亮,表現中國人民高舉紅旗,奔向共產主義明天的英雄氣概。讓革命紅旗在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上空高高飄揚,永遠飄揚![ 以上是這首音樂的主題,摘自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的 管弦樂 紅旗頌 CD碟片資料介紹]
作品採用《紅旗頌》單主題貫穿發展的三部結構,樂曲開始是引子,嘹亮的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號角音調,嘹亮的小號聲伴以長笛、短笛、雙簧管吹奏出明麗的顫音,小提琴則以滾動的平行七和弦音型為之襯托,展現出彩霞滿天、紅旗如海、人群如潮的壯麗圖景。
國歌音調經圓號反復顯得格外庄嚴,接著大號及低音弦樂器奏出國歌首句的音調,引出了以弦樂器在C大調上演奏的紅旗主題,這是深情無限的贊美,旋律優美,節奏舒展,富有歌唱性。
在鋼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閃動的音型伴隨下,給人帶來絢麗明澈、生氣盎然的感受。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雄偉庄嚴的天安門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動人情景在眼前呈現,巨人般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在耳邊回響。「紅旗」主題提高一個大二度又一次響起。音樂更為激越高揚,人們的熱情也隨之奔騰激盪。
樂曲的中部(展開部)抒情的頌歌主題仍保持相同的旋律,但通過速度的加快,附點音符的插入,變成了一首豪壯、鏗鏘的進行曲,這是中國人們在紅旗指引下英勇戰斗、一往無前大雄壯步伐。進行曲主題再次出現後,樂曲進入再現部。
第三部分是主題再現部分,氣勢磅礴的樂曲表現億萬人民在這歷史性時刻,盡情歌頌的情緒。尾聲的號角雄偉嘹亮,形成強勁有力的最高潮,樂曲氣壯山河。
⑸ 管弦樂合奏曲《紅旗頌》介紹作曲者,分析樂曲結構及欣賞感受
紅旗頌是由中國大陸作曲家呂其明創作的交響詩。該作品於1965年創作並首演成功。
紅旗頌以紅旗為主題,描繪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情景.同樣,它以宏偉庄嚴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現了中國人民在紅旗的指引下,英勇頑強,奮發向上的革命氣概,熱烈謳歌了偉大祖國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
該樂曲融入了國歌、東方紅、和國際歌的旋律。
這是一首贊美革命紅旗的頌歌。樂曲開始,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引子,緊接著,弦樂奏出舒展、優美的頌歌主題,描寫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門廣場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新中國誕生了!人們仰望紅旗,心潮澎湃。
樂曲的中間部分,在鏗鏘有力的三連音節奏進行中,圓號奏出簡短有力的曲調,彷彿前進的號角。接著,頌歌主題變成了豪邁的進行曲,象徵著在革命紅旗的指引下,中國人民邁開了巨人般的前進步伐。
頌歌主題的再現部分,表現了億萬人民對偉大領袖、偉大祖國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盡情歌頌。尾聲處號角更加雄偉、嘹亮,形成強勁有力的最高潮,表現了中國人民永遠高舉紅旗,奔向共產主義明天的英雄氣概。整首樂曲氣壯山河。
1.引子:曲調堅定有力,圓號的連接庄嚴而神聖,國歌響起,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從此當家做主
2.主題一:曲調主要寫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時的景象,用頌歌般地旋律,抒發了一種非常復雜的心情:面對無數先烈染紅的旗幟:激動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充滿憧憬、無限幸福地、無限傷感地和對紅旗的無限愛戀地,……既有對革命勝利的欣慰,又有對犧牲的人民英雄的無限懷念與追思。音樂重復一遍,可以聽到隆隆的禮炮聲。
據呂其明老人說當年曾經有人給編了歌詞,大意是:
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天安門城樓前
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思緒萬千
多少坎坷啊多少苦難
[1] 終於迎來這一天
3、主題二:音樂急轉雙簧管柔和哀怨地開始,讓人陷入深深的回憶中,中提琴的重復使人想起過去革命開始的歲月的艱難,人民生活的艱辛,共三遍。
4、低音響起,如同黑暗年代的白色恐怖,這是像一個感人告別場面,哀婉而纏綿,最後小號想起,樂曲在不斷重復中提升力度,象徵在白色恐怖中,社會一天天地黑暗,人民的苦難在一天天地加重,最後小號響起,人民忍無可忍,奏響革命的號角,催促革命者上路。
5,主題一以交響曲風格的再現,描寫了一個轟轟烈烈、前赴後繼的戰爭場面,最後是紅旗插上山頂勝利和夾道歡迎場面,兩遍。
6、主題一再現
7,東方紅旋律奏出,整個音樂推向高潮。新中國成立了,全國各族人民將團結在黨中央和毛主席周圍,共同建設我們偉大的新中國,對美好的明天充滿了期待。
8,尾聲:引子再現,引入國際歌旋律,全曲達到最高潮,表示新中國的明天將一片光明,共產主義在中國一定會實現。
⑹ 紅旗頌的介紹
《紅來旗頌》這是一部自史詩般的巨作,本場以一曲《紅旗頌》開場,頌歌般的旋律響起,給人遐想,無數先烈染紅的旗幟,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時的景象,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思緒萬千,多少坎坷多少苦難……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首這樣的音樂被人淡忘了,《紅旗頌》因旋律優美,感情真摯,卻至今仍在音樂會上演奏、演唱,可以說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一輩人是聽著《紅旗頌》長大的。本場音樂會是一台充滿著歷史厚重感的音樂盛宴,以音樂的形式向世人展開一幅無比瑰麗的中國現代史畫卷,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從南湖的一條漁船到今天改革開放,香港回歸,走進新時代,走進新世紀的發展之路。
⑺ 談談您聽過了《紅旗頌》這首交響樂曲的感受。。
感受如下:
《紅旗頌》採用了主題貫穿發展的奏鳴曲式結構。該曲前奏部分的小號動機顯然來自《義勇軍進行曲》,將聽眾帶回到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升旗儀式那令人激動的時刻;
呈示部的第一主題也可被稱為「紅旗主題」,這是一個典型的頌歌主題,具有跌宕起伏、舒展豪邁的氣概,彷彿是人們仰望紅旗冉冉升起之時,內心涌動的激動與澎湃;雙簧管與大提琴先後奏出的第二主題深情委婉,如歌的旋律似潺潺流水般滋潤著聽眾的心田,又像是作者在表達對已故至親的無盡思念;
展開部雖然來自「紅旗主題」,但在節奏上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成為一首機智果敢的進行曲,彷彿能夠看到在紅旗的引領下,革命者們奮勇前行時沉著剛毅的臉龐;再現部雖然只出現了「紅旗主題」,但國歌動機的加入不僅使音樂風格保持統一,也高度概括了整部作品的頌歌主題。
(7)音樂欣賞紅旗頌教案擴展閱讀:
1965年,上海市為舉行「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始公開徵集演出節目。當時,主辦方在挑選各單位報上來的初選節目時,認為其中主旋律作品數量不夠,質量不高。於是,賀綠汀、丁善德、孟波、黃貽鈞等音樂人,點名將創作任務交給呂其明。
為了創作好該曲,呂其明在一周時間內,輾轉思考,他試圖尋找一個表現「紅旗」主題的切入點。在構思和創作的過程中,被捕入獄英勇就義的父親、慷慨赴死前赴後繼的先烈、開國大典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如同電影畫面般浮現在呂其明的腦海中。
最終,他完成了該曲的初稿。創作過程中,呂其明認為要尊重中國老百姓的欣賞習慣,因此將創作重心放在旋律的表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