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台灣音樂教父羅大佑才華橫溢,但為什麼他在同行中風評極差
首先跟羅大佑的性格有關系,要知道羅大佑的性格是非常孤僻的,所以在與人相處的過程當中,難免就會在不經意間冷落到別人。其實這些在羅大佑的眼中並沒有什麼,但是在外人那裡就會落下一個非常不好的評價,他們會認為羅大佑在和人相處的時候,沒有那種最起碼的尊重,然後一傳十十傳百便造成了現在的這種局面。
而且羅大佑的清高,我們可以在他的歌曲裡面感受得非常的清楚,就比如說皇後大道東這首歌,可以說既有諷刺也有高傲,所以試想一下這種人怎麼會招大家喜歡。
❷ 如何評價羅大佑
羅大佑是華語樂壇教父級的人物。這么說,也許有人會不服,但事實就是如此。
談及羅大佑,不少人會拿他和李宗盛、周華健、周傑倫相比,因為這些人的金曲陪伴了不少人走過青春里的迷茫,愛情里受的傷,孤獨里找不到的方向……是他們的音樂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的力量。
他的歌詞里,除了有鮮衣怒馬少年時,更多是充滿了人文精神,和鮑勃·迪倫類似。他的一部分歌曲和歌詞,從某種程度來講,已經脫離了流行音樂的范疇,進入一個更高的文化層面,所以什麼年齡段的人聽他的歌,都能感受不同。
就像《光陰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歌詞里,藏著相同的歲月,卻發生著不同的故事。
而且,羅大佑對華語流行音樂發展的貢獻和影響力,連李宗盛都衷心佩服,所以羅大佑是真正教父級的人物。
❸ 李宗盛羅大佑他們沒有專業的學音樂 他們是怎麼提高專業素養 創作能力的
他們最開始的專業都不是音樂音樂,只是他們的愛好,後來走上音樂道路之後,他們開始系統地學習音樂,去大學進修過,他們的音樂創作能力,主要來源於天賦和興趣愛好,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❹ 羅大佑十大經典歌曲都是哪些
羅大佑十大經典歌曲有:《你的樣子》、《童年》《滾滾紅塵》、《追夢人》、《戀曲1980》、《台北紅玫瑰》、《故鄉》、《將進酒》、《走不完的路》《青春舞曲》。
1、《你的樣子》
這首歌是由周潤發主演電影《阿郎的故事》主題曲,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加上如此美妙的聲音,真的能把人的情緒推到高潮。沒有聽過這首歌,絕對你人生的一大憾事。
4、《追夢人》
這首歌創作於1991年台灣女作家三毛去世之後。《追夢人》本是1991年羅大佑紀念三毛離世創作,《追夢人》和《青春無悔》的歌詞完全一樣,但是卻多了四句歌詞,而且歌名也不一樣。羅大佑要給一首本已成型的歌加進四句歌詞,然後改換歌名,重編重唱,以另一首歌的形象示人。這在羅大佑以往的作品中是絕無僅有的。
❺ 趙傳是第幾位來到蘇州人文音樂課的滾石音樂人
以前來人文音樂課的音樂人有:方文山、袁惟仁、李偉菘&李偲菘、黃韻玲、林隆璇、楊立德、熊天平、金智娟、羅大佑、萬芳、品冠、黃舒駿。
羅大佑、趙傳是滾石的。
❻ 羅大佑 童年這首歌反映少年時的什麼特點阿
這首歌反映出了少年們的想法。
歌曲里頭敘說了在少年時那種快樂自在,貪玩。每一內天上課時,都會一直看著容手錶想著什麼時候下課,什麼時候放學。
同時也敘說了少年暗戀的心情,不論是男生或女生,在少年時自己暗戀的對象,每一天都盼望著可以見到對方。。。
這首歌完完全全反映出現在少年們的心情與想法。
❼ 682.羅大佑成就簡介為何稱為音樂教父
解讀羅大佑
其實早就想寫關於羅大佑的文章了,一直苦於沒工夫,這幾天整理好思路,也就隨便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先簡單看看羅大佑的家庭背景,他家中世代都有人學醫,所以羅大佑也自然而然的走上這條路,但血液中的音樂細胞還是激發他棄醫從樂,拿到醫師執照沒多久,他就在70年代末自己創作了《之乎者也》這張專輯,當時投了很多唱片公司都無人問津,但有家公司試著發行後,沒想到受到當時年輕人的歡迎和強烈反響。羅大佑一身黑皮夾克和黑墨鏡也成為年輕人模仿的對方。後來這張專輯被評為台灣百大專輯之首,也與《搭錯車》原聲唱片一起被視為流行樂與校園流派的分水嶺。從此羅大佑就奠定了自己在樂壇舉足輕重的地位,後來的幾張唱片也大受歡迎,現在談到他恐怕最多的就是音樂教父這個稱號。
羅大佑的音樂作品主要有兩大類,我暫且粗層次的把它們分為情感類和現實類。
關於情感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戀曲系列了。「你曾經對我說,你永遠愛著我,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姑娘你別哭泣,我倆還在一起,今天的歡樂,將是明天創痛的回憶」這是戀曲1980的部分歌詞,從中可以感受到羅大佑對愛情還處在探索階段,歌中不乏苦澀和追問。但到了《戀曲1990》,羅大佑的情感就比較成熟了,「或許明日太陽西下倦鳥已歸時,你將已經踏上舊時的歸途,人生難得再次尋覓相知的伴侶,生命終究難舍藍藍的白雲天」,這是他的歌中更像有種曾經經歷過愛情的戀人發自內心的感慨,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戀曲。最後一部是《戀曲2000》,「倘若能摸撫你的雙手面頰,此生終也不算虛假,久違了千年即將醒的夢,你可願跟我走嗎?」到這時羅大佑就巧用千年一逢的特殊時刻把它與愛情緊密聯系在一起。
除了戀曲系列,羅大佑在追述往事方面也動了不少腦筋,其中的佼佼者當屬《光陰的故事》和《童年》,「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聖誕卡,年輕時為你寫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過去的誓言就象那課本里繽紛的書簽,刻劃著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生命與告別光陰的故事改變了兩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淚的青春」,看過這段歌詞,試問一個沒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怎能寫出這樣的好詞,羅大佑其實是很少從來不擔心自己唱片銷量的歌手,因為他的身後有一批忠實的聽眾,他的歌總能觸動你的神經,很容易也很自然讓你勾起對往事的懷念。說到懷念,還有《童年》不能不提,和《光陰的故事》一樣,我比較喜歡張艾嘉的演繹方式,自然可信,再看看歌中運用的幾個名詞「池塘、知了、鞦韆、蝴蝶、福利社、游戲、女孩、漫畫、功課、考試、老師、蜻蜓、彩虹、水彩蠟筆和萬花筒」寥寥幾筆就給聽眾刻畫出一幅壯觀自然的憶童年之作,童年的歲月是美好的,羅大佑更用自己的音樂才華給我們留下一個紀念品。
接著就要談到羅大佑的拳頭,那就是很多寫實的作品,在第一張專輯中他的《鹿港小鎮》就給當時的人們敲響了警鍾,歌中「台北不是我的家」就像一個社會學家對現實的發問,令人反思。如果這還不足以說明他的深度,那《亞細亞的孤兒》就好比一把利劍直插歷史的長空,「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其實聰明的人很容易就想到這是對台灣的描述,把祖國大陸比作母親,那台灣永遠就是一個兒子,羅大佑那悲切的詰問,是一種有力的控訴,「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接著前面一段,羅大佑對台灣近代歷史完成了一次史詩性的總結,敲打著很多人的神經,相比較很多通俗歌曲,這一首歌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中國內地的搖滾教父崔健的《一無所有》只不過是更大的雷電,也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最近有地方小學錄選了羅大佑的《現象七十二變》,這首歌也是和《亞細亞的孤兒》出自同一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歌中運用最多也給人最深刻的就是七十二這個數字了,從開頭的黃花崗有七十二個烈士,孔老夫子有七十二個弟子,孫悟空的魔法七十二變」等歷史典故又回到了「我們又等到民國七十二年」這個現實中來,眼看著高樓蓋得越來越高,我們的人情味卻越來越薄,朋友之間越來越有禮貌,只因為大家見面越來越少,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只要你對人保持一點距離,但是生活不能像在演戲,你戴著面具如何面對自己」還是對現實人群生活的批判,由此可以看出羅大佑的這些歌就是一把刀子在拷問人們的良心,最近新專輯《美麗島》的《綠色恐怖份子》讓台灣當局很憤怒,因為說到了他們的痛處,「南台灣的水蓮槍擊騙子,你用綠色恐怖暗殺普世價值」,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在影射誰,我真是不由的不佩服羅大佑的勇氣和莊重的使命感,只有他和崔健能敢於披露社會現實,而毫不掩飾自己的痛心和覺悟,所以他們被稱為音樂教父是當之無愧的。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么溜走,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是啊,轉眼間那個叛逆青年不見了,已變成了一代宗師,但人們還是發自內心的感激他的努力,並把他創作的眾多作品分為經典。時代出了羅大佑,羅大佑也奉獻了他的一切,後人對他也只有頂禮膜拜了
❽ 羅大佑為什麼被稱作音樂教父捏不太熟悉啊
因為羅大佑的音樂成就很大啊!
以下是他的成就及榮譽
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羅大佑 早期黑白照(11張)1987 金嗓獎最佳作曲獎《意亂情迷》 1990 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滾滾紅塵》 1990 金馬獎最佳電影主題曲獎《滄海一聲笑》 1990 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你的樣子》 1990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衣錦還鄉》 1991 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主題曲獎《滄海一聲笑》 1992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主題曲《似是故人來》 1992 金曲獎年度最佳單曲獎《火車》
羅大佑 演唱會(13張)1992 金曲獎最佳單曲歌唱錄影帶影片獎《火車》 1992 MTV音樂錄影帶大獎亞洲最佳錄影帶獎《火車》 1993 第三屆中時晚報唱片評鑒大獎最佳專輯 1993 第三屆中時晚報唱片評鑒大獎最佳製作人獎 1993 新加坡第一屆醉心金曲獎十年風雲人物榮譽大獎 1993 金鼎獎最佳作詞獎《大地的孩子》 1994 第十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主題曲獎《女人心》 1994 1975年——1993年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之乎者也》第一 2001 第一屆音樂風雲榜終身成就獎(內地地區獲獎者為崔健) 2003 第四屆中國金唱片(CGRA)藝術成就獎 2005 華語音樂傳媒盛典最佳國語專輯《美麗島》 《復仇》獲得最佳原創音樂大獎
2007 風尚音樂貢獻獎 2009 東南勁爆音樂榜華語樂壇傑出貢獻獎(終身成就獎) 2009 流行音樂界評選新百大專輯《之乎者也》再獲第一 2009金榕樹音樂大獎最佳現場(縱貫線) 2009 年度一聽音樂榜特別推薦現場藝人(縱貫線) 2010 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原創音樂: 羅大佑(《復仇》) 2010 第34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復仇》最佳原創音樂獎 2011年7月2日,羅大佑戀曲2100北京演唱會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華麗上演 2011年7月9日,羅大佑戀曲2011上海演唱會在上海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上演 2011年7月16日,羅大佑「戀曲2100巡迴演唱會」在四川省體育館上演
❾ 急求一篇羅大佑童年聽後感800-1000
《童年》是羅大佑早期影響最大的一首歌。張艾嘉首唱,後來羅大佑在《之乎者也》里翻唱了這首歌。自己的感受就是作為一個80後的我,聽到這首歌,不禁有點酸楚,十分懷念過去流逝的歲月,懷念那個懵懂的童年時期。漸漸長大了,我們不得不和成長妥協,時代的記憶也會掩蓋過去總總的記憶。
絕大部分人認為《童年》是一首描寫童年純真的一首歌,其實,這首歌是羅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本來就是一首批判歌曲。羅大佑曾經說這首歌:「旋律,幾個小時就出來了,但歌詞寫了很久,寫了5年!」為什麼要對那麼一首口語化的歌詞化那麼長的時間呢?不能不提起羅大佑看過的唯一的一本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還有一部小說《約翰可利斯朵夫》他才看了一半),可以看出羅大佑對童年的回憶是痛苦的,也是批判的。
羅大佑少年時代就每天在家裡練習彈琴,外面的小孩子們在玩耍。他的父親是個矛盾的人,讓他學鋼琴並不是要他以後從事音樂。在羅大佑長大以後和父親激烈爭吵要不要從事音樂的時候,他當然想起了鋼琴前的童年。《麥田》里的主人公的反抗,逃學逃家給羅大佑這個好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刺激。所以,羅大佑對他的童年是反抗的,這種反抗在《童年》則是受到了《麥田》和當時的校園民歌的影響。 無奈,是《童年》整曲渲染的情緒,它和同專輯的《未來的主人翁》相輔相成,批判了現代教育對少年的摧殘。長大、獨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是羅大佑童年的期盼。
但是,恰恰是剝奪了他童年的歡樂的鋼琴,幫助他成年以後找到了他最能依賴的靈魂依託--音樂。這對羅大佑的心理矛盾來說,實在是一種悖論,象極了卡夫卡小說《變形記》里的甲殼蟲。90年代初期,羅大佑承認,當時他看了一些存在主義的作品。我們在《童年》里也能夠感受到羅大佑對存在主義思潮的思考。
具體到歌曲里,羅大佑沒有選擇《未來的主人翁》的表現方法,而是運用了存在主義的虛擬、夢魘的渲染方法,將批判的主題通過對童年無奈的方法很淡很淡的渲染出來。相信羅大佑看過存在主義作家加繆的《鼠疫》。這種表現方法在羅大佑的作品中除了《搖籃曲》以外,再也沒有出現過。整個歌曲帶來的象徵意義要超過後來的其他直白的批判歌曲。而普通人聽來只能感覺到那股淡淡的哀愁,而這種哀愁的背後必須經過生活的磨練才能體會它的出處。 因此,我願意說《童年》是唯一的一首存在主義的國語歌曲。
誰能思考「等待游戲」、「心裡初戀」、「迷迷糊糊」、「這么孤單」到「盼望長大」之間的關系呢。《鹿港小鎮》里質疑了「家鄉的紅磚」和「水泥牆」的關系,而《童年》的「盼望長大」不料卻是盼望一個紛雜的社會,一個掙扎的靈魂和虛偽的人生。
這就是羅大佑用每一個人都有的童年的純真的盼望告訴我們未來的主人翁的全部悲哀,不過他用的僅僅是一首歌而已。
❿ 為什麼羅大佑被稱為台灣音樂教父
李宗盛:「20年前我還是院校的木吉他隊成員的時候他(羅大佑)就是巨星了,回我那時是答用仰望來形容這位我當時的偶像,他在我內心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羅大佑是我非常崇拜的一個人,他創造了台灣音樂的一個歷史階段」。
羅大佑「我與他的創作上的風格和路線不同,但是我們的共同點就是內容都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描述,只不過角度不同。他是時代造就的英雄,敢於揭露社會的一些現象。而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和他相比我會感到惶恐,他對我來說只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才是真正的台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
王蒙: 對於一些語文教材增添了金庸的小說、羅大佑的歌詞,王蒙表示這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只要不是那種很淺白庸俗的東西,入選課本沒什麼不好,像羅大佑的那首《現象七十二變》堪稱雋永。」
陶喆:曾把羅大佑當作是「音樂的燈塔」, 「他作音樂,出發點以愛和關懷為主。」
伍佰說:「羅大佑太猛了,我聽了他的音樂,才發現這輩子,我不可能當羅大佑。」伍佰說了句大實話:羅大佑一直是我的偶像.我以為我能成為羅大佑,可是我發現不行.他太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