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音樂新課程標准
就一句話「以審美為核心」。你就化簡為難吧。教學的時候不要太強調知識點,注重讓你的學生在聽賞荷參與中體驗、探索、感知音樂。
如果你要具體的就是這些
第一部分 前 言
建國以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近年來,美育被列為教育方針的內容之一,音樂教育事業獲得迅速發展,師資隊伍不斷擴大,後備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樂教育科研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許多優秀成果;隨著國際音樂教育交流活動的日益增多,國外一些可供借鑒的音樂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被系統介紹和引進;教學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這一切都為我國音樂教育的繼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行音樂教育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這種狀況影響著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制約著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音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標准》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審美體驗價值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造性發展價值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3.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4.文化傳承價值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二、基本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造
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
7.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於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10.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採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應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本《標准》的主幹是分層面、分領域、分學段呈現的,體現為從課程目標到內容標準的外化過程。如圖所示:
課程目標(體現在三個層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
↓
教學領域(包含四個領域)
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
內容標准(分布為三個學段)
1~2年級3~6年級7~9年級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二、學段目標
上述課程目標,將分為3個學段,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9學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標如下:
(一)1~2年級
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二)3~6年級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
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培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三)7~9年級
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願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經驗,表達情感的方式較之1~6年級學生有明顯變化。應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7~9年級學生正值變聲期,要適當減少唱歌的數量要求,注意嗓音保護。
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提高音樂感受與評價鑒賞的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發展表現音樂的能力。
豐富和提高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培養豐富的生活情趣和樂觀的態度,增進群體意識,鍛煉合作與協調能力。
第三部分 內容標准
本部分內容的表述框架
領域一:感受與鑒賞
音樂表現要素
音樂情緒與情感
音樂體裁與形式
音樂風格與流派
領域二:表現
演唱
演奏
綜合性藝術表演
識讀樂譜
領域三:創造
探索音響與音樂
即興創造
創作實踐
領域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社會生活
音樂與姊妹藝術
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分學段的內容標准
一、感受與鑒賞
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內容】音樂表現要素
【標准】1~2年級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聆聽歌聲時能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
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聲。
感受樂器的聲音。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
能夠感受並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
【標准】3~6年級
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標准】7~9年級
具有聆聽和探索各種音響的興趣與願望,能夠用不同物體探索不同聲音。
加深對歌聲、樂器聲的了解和體驗。能夠說明人聲和常見樂器的分類及音色特點。
能夠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音樂表現要素的過程中,了解並評價其音樂表現作用。
感知音樂的結構,能夠簡單表述所聽音樂不同段落的對比與變化。
【內容】音樂情緒與情感
【標准】1~2年級
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
體驗並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
【標准】3~6年級
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標准】7~9年級
能夠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並能運用音樂表情術語進行描述。
能夠感知音樂情感的發展變化,並能簡要地表述或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內容】音樂體裁與形式
【標准】1~2年級
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
【標准】3~6年級
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標准】7~9年級
聆聽大合唱、組歌、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歌劇、舞劇音樂及其他體裁的歌曲和樂曲,並運用各種形式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通過聽賞音樂分辨不同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年2~4首。
能夠結合所聽音樂,簡單評析音樂體裁與形式對於音樂表現的作用。
【內容】音樂風格與流派
【標准】1~2年級
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或樂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風格。
【標准】3~6年級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標准】7~9年級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其主要的種類、唱腔、風格、流派和代表人物。
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並能對其風格特點進行簡單評述。
聆聽世界各國優秀音樂作品,了解不同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表 現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內容】演唱
標准】1~2年級
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准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7~9年級
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唱活動,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
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積極參與齊唱、輪唱及合唱,並對指揮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確的反應。
了解變聲期嗓音保護的知識,懂得嗓音保護的方法。
能夠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與風格,表現歌曲的音樂情緒和意境。能對自己、他人、集體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3~5首。
【內容】演奏
【標准】1~2年級
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
能夠用打擊樂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為歌曲伴奏。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標准】7~9年級
能主動地參與各種演奏活動,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
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
能夠對自己、他人或集體的演奏進行評價。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內容】綜合性藝術表演
【標准】1~2年級
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
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標准】3~6年級
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標准】7~9年級
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能夠結合所學的歌曲、樂曲創設簡單的表演情景或做形體動作。
學習表演簡單的歌劇、戲曲、曲藝片段,並能對自己與他人的表演作出評價。
【內容】識讀樂譜
【標准】1~2年級
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
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
【標准】3~6年級
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標准】7~9年級
用熟悉的歌曲、樂曲學唱樂譜。
能夠跟隨琴聲或錄音視唱樂譜。
鞏固、提高識讀和運用樂譜的能力。
三、創 造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像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於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創造包括兩類學習內容:其一是與音樂有關的發掘學生潛能的即興創造活動;其二是運用音樂材料創作音樂。其中第二類內容與音樂創作有關,但區別於專業創作學習。
【內容】探索音響與音樂
【標准】1~2年級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標准】3~6年級
能夠自製簡易樂器。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標准】7~9年級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或其他音源材料表現一定的情景。
能夠對自己或他人的聲音探索活動作出評價。
【內容】即興創造
【標准】1~2年級
能夠將成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現。
能夠在唱歌或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
能夠用課堂樂器或其他音源即興配合音樂故事和音樂游戲。
【標准】3~6年級
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並參與表演。
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並參與表演。
【標准】7~9年級
能夠即興編唱生活短語或詩詞短句。
能夠依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及情緒,進行即興創編活動。
【內容】創作實踐
【標准】1~2年級
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1~2小節節奏或旋律。
【標准】3~6年級
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句。
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
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註:" "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
【標准】7~9年級
能夠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創作8小節左右的短曲。
能夠為歌曲選編前奏或間奏。
嘗試用電腦創編音樂。
(註:" "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它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而在更多的情況下,又蘊涵在音樂鑒賞、表現和創造活動之中。為此,這一領域教學目標的實現,應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和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來完成。
【內容】音樂與社會生活
【標准】1~2年級
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於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能夠通過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媒聽賞音樂。
能夠參加社區或鄉村的音樂活動。
【標准】3~6年級
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CD等傳播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並經常聆聽。
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音樂活動,並能同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樂於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標准】7~9年級
養成關注音樂的習慣,能夠用實例說明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喜歡並能夠從傳媒中聆聽音樂,了解和積累音樂信息,願與同學交換所收集到的音樂材料,交流音樂感受。
在出席音樂會及參與社區音樂活動過程中,能夠觀察和了解音樂家或民間藝人的活動,並作出自己的評價。
【內容】音樂與姊妹藝術
【標准】1~2年級
能夠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
能夠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
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標准】3~6年級
接觸與了解戲劇、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能夠結合所熟悉的影視片,簡單描述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標准】7~9年級
通過藝術作品,
B. 新課程下,音樂教師如何上課
記得小時候的音樂課就是傳統的知識傳授,教師用模唱的教學方法把一首歌不厭其煩地教了很多遍。這樣的音樂課沉悶、枯燥乏味。這樣教師由主導變為主體,學生由主體排擠為客體,甚至成為知識袋。教學由本來的雙邊活動變成單邊活動,揭制了學生學的動力。久而久之,學生因不會學、學不會而不愛學到厭學,教師也因教不會而不愛教、厭教。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不斷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音樂教師應該怎樣上課才是學生喜歡又達到學習效果的?隨著以審美、創新教育為核心的新課程理念在廣大教師腦海中逐漸確立,各地的音樂教師大膽設計教學方案,實施教學行為,在實踐過程中追求教學風格和課堂氣氛,音樂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但仔細思考,熱鬧過後學生真正學到多少東西呢?小學六年級不懂看歌譜,一首簡單的簡譜歌曲也不會自己哼唱,更別說五線譜了,這豈不是音樂課的悲哀?我想其結果應該不是課改的初衷。所以,我認為在積極投入課程改革實踐的過程中,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一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音樂教師和其他教師一樣,太過於強調灌輸性,在這種觀念下,教師是課堂中的權威,是課堂的主體,孩子們只能聽自己的;而學生因為長期接受這樣教育影響,也漸漸地麻木了,變得依賴老師,沒有自己的想法。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新課改提倡教學民主,要求教師做學生的合作者,不再以知識權威和道德權威的角色出現。在課堂上應該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如果教師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融合在一起,一起學習,一起探討知識,其樂融融,學生就會把教師當作自己的貼心人,有什麼話願意跟教師講,有什麼問題願意問教師。所以每天的音樂課我都早早地來到教室,和學生說說話,很多學生都願意到我身邊來問這問那,把自己的心事或家裡班裡一些有趣的事情告訴我,而往往這些學生在課堂上是表現最好的,他們積極舉手,善於展現自我,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只有形成師生寬松、和諧的倫理關系和健康而親密的情感關系,只有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才能讓學生自由充分地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課堂主體地位,知道自己就是課堂的主人公,在個性的解放中體會到我能行的自信;使學生敢想、敢學、敢說、善學;才能使學生積極、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轉換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過去的教學過分注重知識的灌輸,教學過程總是被控制在設定好的你教我學的模式中,學生只能安份守紀地聽,保持井然有序的紀律,便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在過去的這種教學模式中讓我們這一代人得到了什麼,那些早已經遺忘了的音樂理論么!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現在的課改理念重在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逐步培養對音樂的感情,是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終身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最好體現。 1、抓住學生的特點 我要學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這種內在的需要主要表現為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多一些主動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關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我一點也不吝嗇,我會舍棄一些內容,再自己添加一部分課本以外的內容,如音樂情境、動漫音樂解析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抓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充分把學生表現慾望和音樂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相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觀察、主動地探索,是學習音樂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例 如在學習《小雨沙沙》這首歌曲時,我提前布置學生們有的回家用礦泉水瓶自製沙球,有的准備魚鱗鐵板,有的准備帆布,還有的准備噴壺和大盆。上課時,在拓展延伸這個環節,我模仿電影中的配音,通過搖晃沙球來模仿小雨的沙沙聲,通過搖晃魚鱗鐵板發出的聲音模仿雷聲,帆布摩擦的聲音可以模仿風聲,刮風打雷之後,通常都會下雨,一把噴壺、一個大盆,下雨的聲音就可以模仿出來了。這樣,一個風雨雷電交加的配音就完成了。一時間,教室就成了一個電影配音室,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很好的音樂情境。學生們覺得非常的新鮮,大家的熱情高漲,都主動地參與到了音樂課堂中來,有些同學甚至找來水杯,用木棒輕輕地敲打,來模仿水滴到桶里的聲音。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像力。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童年是一個多夢的季節,孩子們總是用最美好的想法憧憬未來,不僅是解放軍、科學家、探險家也包括本來就屬於他們並能給他們帶來快樂的音樂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對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多一些辯論,少一些評判;多一些創造,少一些模仿;多一些開放,少一些封閉;多一些有效教學,少一些無效訓練。將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音樂課上的主角,及時了解學生對音樂課的期望,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興趣導入上貼近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的需要,從而使學生在參與音樂及表現的創造音樂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把握音樂課改的度 1、把握學科綜合的度 學科綜合的理念就是要求教師全面提高素質,拓寬知識面,有機合理進行各科知識的穿插。我想一個好的教師應充分把握課堂的時間,明確教學目的,有選擇地進行穿插。而不是漫無目的,發散性講解。曾聽過一節這樣的課《中國功夫》,老師要教歌曲《精忠報國》,教師一上來先是給學生耍了一套拳,接著就是讓學生說說自己看過的功夫電影,再就是了解中國各種功夫,看關於功夫的短片,然後是教學生們學、表演功夫,最後時間所剩無幾之時唱了一下歌曲。繞了一大圈解釋的清清楚楚,卻讓人忘了這是一節音樂課。試問這樣的音樂課能引起學生多少的情感呢?同樣的的一節課我們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們分成若干組,分別搜集各種類型的表現中國功夫的歌曲,通過欣賞、比較歌曲的不同的音樂風格來體會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更好地學習歌曲埋下一個鋪墊。讓學生始終在感受音樂、體會音樂的過程中學習,並為我們強大的中華民族而感到自豪。我想想這樣的音樂課始終圍繞音樂在拓展,綜合有度,把握合理綜合的契機點進行課堂設計,使學生從中體驗到美的享受。 2、把握多媒體運用的度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電教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到中小學教學過程中。在音樂教學中精心布局、合理運用電教手段,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心感情,而且對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也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想通過多媒體的運用,突破了傳統的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地域上的限制,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手段。但是,這畢竟是輔助,要控制好運用的程度,不能喧賓奪主。現在有的音樂教師太依賴多媒體,一節課至始至終導入、范唱、教唱等全都是靠電腦來演示,我認為是遠遠不夠的,音樂課缺少不了教師的示範演唱、演奏和生動的講解。成功的范唱和范奏能是學生處於音樂審美之中,使學生去探索音樂,感受、領悟、鑒賞並啟迪學生創造音樂,從而提升審美情趣。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能把握住運用多媒體和傳統授課之間的度,讓我們學生既能多方位地接受新生事物又能得到音樂基礎知識。 新課改課堂教學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新理念的樹立,新實踐的實施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C.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准》的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藝術,是情感藝術,是時間藝術。新課標指出:「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我認為,在音樂課堂上,應該培養學生認真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學會演唱一首歌曲,不是唱會的,而是聽會的。在音樂課堂上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聆聽音樂,並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真正實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
新課標指出的要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系中提到:強調教學過程的學生參與,也應有必要的教師傳授;提倡探究式學習方法,也應當有適當的接受性學習;倡導合作學習,也要注重發揮個體學習的特點與優勢。我認為這幾點在舊課標的基礎上有所補充和完善,更加具體的指導了基層教師的教學。以前,大家都是過分的往「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理念上靠,而忽視了必要的教師傳授,總認為教師傳授是灌輸式教育不予贊同。其實不然,音樂課是專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音樂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學會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掌握很多專業技能。如學習認識樂譜、節拍、節奏、速度等是音樂理論知識,但要把這些理論用於實踐,真正的能夠准確的視唱樂譜或是通過看譜演奏某種樂器則是專業技能的學習。音樂課堂上我們教唱歌曲,應該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和發聲方法;教授樂器的演奏,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而像這種專業技能的學習,我認為教師的教授可以節省學生掌握這門技能的時間,可以少走彎路,接受性學習會比學生自主探究的效果更好。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動性,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可是課堂紀律總會不容樂觀。對此,我有自己的一點看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也要當好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首先,在上音樂課之前,要給學生立「音樂課堂常規」,要遵守課堂紀律,轉變音樂課就是『好玩的課』的思想觀念,並且有跟蹤評價機制,根據平時表現加分扣分。其次,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明確一節課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也要讓學生明白一節課自己要學什麼。教師設計的每個教學環節都要讓學生知道他們要做什麼,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相交流,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2011版音樂課標更加體現了學科的本體性,需要教師更好地去解讀文本,挖掘音樂教材內涵,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上好每節課。我們將朝著這個方向,結合我校學生特點,努力探索、鑽研音樂學科的教學課堂改革。
D.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准有什麼要求
您好,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內容】演唱
【標准】1~2年級
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准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E. 新課程理念下對音樂教學內容的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一、音樂教材的呈現形式變化突出;藝術、童趣、實用性增強
當我第一次拿到新教材時,美麗的插圖、富有童趣的圖形譜、孩子們喜愛的動畫人物……頓時讓我眼前一亮,心中倍感歡喜,這么「美」的教材頂會深深吸引孩子們;與教材配套的多媒體教學光碟中,范唱、伴奏、圖譜、畫面、動畫等一應俱全,極大的減輕了教師日常製作課件、描畫圖譜等的工作任務,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教材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可愛、有趣的課本小圖標讓孩子們非常形象、直觀地知道了自己每課都應該完成那些學習任務,即避免了低年級學生不識字的困難,又非常適應孩子們的年齡特徵。總之,新的音樂教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文字簡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讀性,的確充分體現了教材的藝術性和實用性。
二、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大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在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中,現在的「教材」與以前的「教材」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已由以前的「教」教材,而轉變為「用」教材中的適宜內容為自己的教學目的服務,所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有著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構建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的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例如;我在新學期的第一次音樂課上就沒有死搬教材。而是自由組合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感覺效果不錯。我是這樣設計教學內容的:第一,我選擇了一首學生在幼兒園學過的歌曲《閃爍的小星》做為本課的基本內容,但本課即不需要學唱歌曲,也不需要學習樂理知識,而是讓學生初步感知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為目的。第二,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也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課堂上既有孩子們喜歡的《藍貓淘氣三千問》又有游戲《找星星》,還可以自由探索星星的音響,回家後有獎問答還激勵著學生不斷的思考和學習。第三,適當引入音樂要素—音的高、低、強、弱,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的博大,從而處於一種期待中總希望在以後的每一節課上都能獲得新的知識,解答心中的疑問,因而著實地吊了吊學生的味口,起到了「伏筆」之效。因此,我認為學校和教師對於教材的使用,更多的應該是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來使用,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用出個性化的風格和特點,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三、注重音樂學科與相關文化的融合
音樂與舞蹈、美術、戲劇、影視等姊妹藝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並有著許多相似的特徵,如對情緒、情感的表現即是各類藝術共同的特點。那麼,在這一領域中就要抓住貫穿各類藝術的這條主線,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
其次,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也是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如體育,可以運用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如語文,可以選用適宜的背景音樂為詩歌散文配樂,烘托意境;如社會,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歌曲或樂曲,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那麼,在音樂學科促進其他學科的同時其他學科同樣也對音樂學科起到了促進作用
課例:在一年級第二單元《跳繩》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上體育課時老師教的跳繩要領是什麼、應怎樣跳?然後,開展一次1分鍾跳繩比賽,頓時學生興趣濃厚,接著我順勢讓學生聽歌曲《跳繩》第一段並學唱歌曲,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跳繩時的體會創編歌曲的第二段歌詞,並且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創編,結果的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分組創編了許多很好的歌詞,歌詞形象生動、簡單易記、很適合學生演唱;其次,在一次體育比賽課時,體育老師在課前開展了准備活動—1分鍾跳繩,同時老師就播放了歌曲《跳繩》,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邊跳邊聽音樂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總之,打破學科本位主義,加強各學科之間、學科自身之間的整合已是迫在眉睫的時刻,所以加強融合式的音樂教學定將促進音樂文化及相關學科的共同發展。
四、抓住教材內蘊,嘗試學習方式的逐步轉變
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議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是這場教學革命的核心任務。針對這一教學思想和教材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融入群體,凝化自我——引導合作學習方式的構建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必不可少的,但同時我們也要防止學生無效地合作或為了合作而合作的做法。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從明確合作學習任務、把握合作學習時機、加強合作學習指導、實施合作學習監控、注重合作學習評價等方面入手。教師將充分利用音樂本身具有的合作特徵,有意識地創造合作條件,使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得到合作能力的培養。新課程強調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強調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強調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強調凸顯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強調加強學習的選擇性;強調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而不是偏激和極端化,對如何把握不同學習方式的「度」、對不同學習方式的利弊和各自特點確是其中的重中之中我們應當進行了客觀、冷靜的分析同時也要在教學中不斷的嘗試、摸索讓自己牢牢的把握好這其中的「度」,讓他們在自己的教學中運用自如、事半功倍。
2、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從幼兒園初次進入小學時,老師們通常覺得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沒有紀律性,所以總是在第一次課時就給學生提出了許多要求,這樣無形中給學生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上課真累,老師真厲害。無形中拉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所以,在新學期第一次音樂課時我就特別注意這點,我將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課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特長,大膽的表現自己,而且還和學生共同做游戲,使學生在第一次接觸音樂、接觸音樂教師時就感到輕松、親切,自然也就形成了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但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不良習慣也應及時糾正,但在糾正習慣的過程中應多用類似「請你像我這樣做」、「xx同學你真棒」、「老師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你今天進步真大」等激勵語言,讓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訓導中形成規范的習慣
3、課堂上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自然流露真情實感。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明確的知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目標的,而這項目標的實現,就靠老師嘴巴說,書上的幾幅圖片恐怕是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的,但如果學生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就不在屬於認知、理性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多引導學生不僅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
課例:一年級第一冊第五單元唱歌《小寶寶睡著了》這課內容是一個課堂氣氛不好、學生學習情緒不高的內容,但我在教學過程中則先從學生的體驗入手:首先,回憶小時侯父母是怎樣哄你睡覺的?(動腦思考),然後,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動嘴說),第三,觀察圖片上的貓媽媽是怎樣哄小貓睡覺的?(用眼睛觀察),第四,同學們自由模仿哄寶寶睡覺的動作(親自動手錶演),第五,聽一首媽媽哄寶寶睡覺時的歌曲《小寶寶睡著了》(用耳朵聽),第六,跟教師學唱歌曲,第七……第十,兩個同學一組,互相扮演角色,比一比看那些小朋友表演的最認真?通過這樣系統的思、說、做、聽、模仿、演唱的過程,學生已經完全沉浸在一片溫馨、柔和、甜美的氛圍之中,當我引導學生演唱時,學生自然流露的甜美笑容、輕柔聲音、優美動作的確讓我為之一震,我相信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一定會真切的體會到一些什麼!這不就是體驗的益處嗎?這不就是真悟實感嗎?
4、 注重學生的差異,培養有獨特個性的人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例如,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學生,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內向、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沉默少語……這些明顯的性格特徵老師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能夠了解學生,而如何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有個性化的教育就需要老師想辦法、動腦筋了,在這一點上我採用了「火車爬坡前拉後推」的原理進行教學,既尊重學生差異,又培養獨特個性。在我校一年級有這樣兩位學生,一位叫李xx ,他活潑好動,聰明守紀,父母在家裡教育得法,學習明顯優於其他學生,另一位學生叫陳xx ,他沉默少語,上課經常走神,父母離異跟隨母親生活,但母親經常沉迷於麻將而無心教育她,老師普遍反映較差。在教育類似學生時我多不採用「一刀切」、「一鍋煮」的形式。
課例:在學習一年級第五單元《閃爍的小星》一課時,我提出「你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眨眼睛?」這樣拓展到課外的知識,讓李 同學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鼓勵學生向他學習,樹立典型,同時提倡學生大膽想像,多閱讀課外知識,起到了以優帶中的作用,而對於陳 同學,我則提出了「你知道太陽慢慢向西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雖然當我點她回答時,下面同學議論紛紛都說她答不出來,但我鼓勵她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對的」,這時她小聲說「就是太陽回家了。「見她回答正確了我馬上讓她站到台前對著全班同學大聲說一次,看著她大聲地說完問題,我從內心裡感到了高興和滿足,對這類學生我則多退著她前進,鼓勵他們學習,讓他們同樣也有成就感,獲得贊許。在這種」以優帶中,尊重學生差異「的思想指導下,使優秀學生不會「吃不飽」,暫差生不會「吃不了」,為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空間。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其實音樂美,就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所以,在我們潛心研究各種高深理論的同時請千萬不要忘記:用心、用情、用愛去教育,可能會讓我們的許多困難迎刃而解。
總之,新課程改革理念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厚重,決不是簡單的幾句話、簡單的一些形式上的變化就能發生「質」的變化的,但是從音樂學科這樣一個小小的視角,卻能折射出新課程這個大理念的許多光輝。所以如何將這樣先進的理念實踐於我們孩子身上,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用心去體會、用心去領悟、用心去認真做這件事情,並將實踐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及時的傳達給我們的專家,讓新課程改革的種子健康成長,最終開出最美麗的鮮花。
F. 新課程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主要有哪些
建立並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積極性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的核心內容。學習是學生的自主體驗過程,由於學習風格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唯有讓學習適應每一類學生,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本位,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使他們獲得最佳的發展。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學習方式的變革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行為。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教學的關鍵性決策是由教師做出的。只有教師為學習者提供適宜的環境,包括關心學習者,使教學過程符合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談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a.自主建構學習。
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基於自己原有的知識自主建構的結果,對同一觀點,每一個學生建構了獨特的意義和含義,並相應地存入大腦。因此,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著力引導學生的自主建構學習。學生通過積極建構學習新知識,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式照搬從教師或課本獲得的信息。相反,他們通過理解學習主題並與他們已有的關於該主題的知識聯系起來的方式積極思考。在此過程中,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都可以有自己獨自的再現新知識的方式。在這些再現的知識中,有的可能很好地與教師所授知識相吻合,有的可能相似,有的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甚至相反。但這些,我以為並不是很重要(在教學評價方式改變之前),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積極思考和鍛煉,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b.問題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動態化,新課堂應呈現出"惑--不惑--新惑"的動態發展過程。學習自問題開始。教師要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慾望。
問題探究學習是對科學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獲取和運用知識。請看下例:北京通州的劉秉勤老師(物理教師)在2000年第12期《中小學管理》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舉了這個例子:
「講完熱學後,我做了個實驗:把事先剪好的各色小紙人放在講台上,帶上白手套,拿出摩擦過的黑色橡膠棒,煞有介事的說:『現在請大家看我表演一個魔術。』說著,揮動橡膠棒,彩色小紙人就跟著橡膠棒「跳舞」,見此情景,同學們興奮異常。「你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且聽下節課分解。」這一懸念,使學生們興奮了好幾天,大家一直期盼著下一節物理課的到來。有的學生甚至已經在下節課之前自己開始了這個問題的研究。」這種研究實際上就是探索和嘗試。這是教師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而閃耀出的火花。
學生既然對某個問題進行探究,說明他對這種知識充滿好奇,富於想像,善於質疑,勇於求異,使自己成為自己感知和思維的對象——這便是探究;在明了問題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問題——又開始了新的探究,如此往復,學生便在這種探究中得到了發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必將是身臨其境,親自去體驗所要學習的知識的產生過程和應用過程。在這種親自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對他們身心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也得到了有益的培養。
c. 互助合作學習。
互助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互助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在一起學習,而是在教師的鼓舞下要求學生為「集體的利益」,也為「個人利益」共同完成各自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將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和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信息,分享大家共同學的成果,培養和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不同的渠道,使學生在爭論與合作過程中學會共同生活,教他們學知,學做,學會發展,這種互助合作學習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學習的本身。這將為學生今後走向社會進行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四大流派中兩大流派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和王民勤的和諧教學法都在反復強調團隊研討,共同挖掘探究問題。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做到三個改變,一個營造和一個構建,即改變原有的課堂教育環境,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改變陳舊的學習方式,營造一個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教學氛圍,構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學習平台,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G. 淺談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素質
音樂教育是通過對人的情感的培養達到影響人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它通過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可以啟迪學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養優良品格、發展形象思維、開發智力、促進身心健康,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音樂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小學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的基礎,是小學生接受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得到了重新的審視和詮釋,它明確提出了音樂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其核心價值是審美體驗。小學音樂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的可塑性很強。在這個時候,良好的小學音樂教育會給他們以後擁有健康的正確的審美情趣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小學音樂教育更應該堅持這種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更好的把音樂教育貫穿於人的生活始終。 (三)新課標下小學音樂教師素質對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是「新的國家課程標准」的簡稱,新課標順應當今時代發展的要求,並提出了適應時代的素質教育理念,力求體現新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適應現階段教師和學生的需要,並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理念轉變的里程碑。小學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修養的大好時機。因此,小學音樂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要抓好小學音樂教育,還必須解決好其他相關因素,比如教育環境,教育設施和教師素質等,教育環境,教育設施等因素是可以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得到解決。因此小學音樂教師的素質這個教育軟體則成了影響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因素,小學音樂教學是我們音樂審美系統化的開始,如果在第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勢必會影響到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甚至影響素質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新課標下關注小學音樂教師的素質有其特別的重要意義。 二、小學音樂教師素質調查與分析 針對以上問題,2007 年11 月中旬我來到重慶市墊江縣,對桂溪、澄溪、太平、五洞、包家、合尤、坪山、硯台、董家等50 名在任小學音樂教師作了一些關於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的問卷調查,情況如下: (一)墊江縣小學音樂教師素質調查 墊江縣位於重慶市域中部,距主城區120 公里。全縣現有公辦中小學84 所。其中:普通高中8 所,職高4 所,普通初級中學5 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1 所,鄉鎮中心校和縣直屬小學62 所,完小24 所,村小134 所,特殊教育學校1 所,全縣專職音樂教師24 人(小學基本上沒有專職音樂教師) (表2.1) 序號 問題 選擇項 A(%) B(%) C(%) 1 第一學歷 A 中師 B 專科 C 本科 74 20 6 2 對教師職業的看法 A 高尚B 一般C 不喜歡 24 68 8 3 進修(次/年) A 無 B1 次 C 2 次以上 48 0 52 4 是否專職音樂教師 A 是 B 不是 0 100 5 對教育學了解程度 A 很多 B 一般C 很少 22 46 32 6 對心理學了解程度 A 很多 B 一般C 很少 20 38 42 7 操作電腦程度 A 不會B 一般C 一級及以上 44 36 20 8 以往音樂史考試 A 無B 及格C 良及優秀 60 22 18 9 以往文化素質考試 A 及格B 良好C 優秀 76 16 8 10 教 案 A 舊B 有所改善 C 創新 70 28 2 11 對學生了解程度 A 淺 B 一般C 很了解 10 80 10 12 新課標認識 A 很少B 一般C 比較多 16 78 6 13 有無兼職 A 有 B 考慮中 C 沒有 12 80 8 14 目前心理狀態 A 維持現狀B 想進修C 其他 76 20 4 15 英語水平 A 會一點 B 3A C 四級 78 18 4 (二)墊江縣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現狀分析 1.小學音樂教師責任心不夠強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的人民教師應該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一切為了學生,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學生教育成材,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自我奉獻精神。對自己一絲不苟,對工作兢兢業業,對學生認真負責,對社會無私奉獻。從我的調查數據和走訪中我卻看到了這樣的現狀:不太願意干教師這個職業的佔了8%,70% 的老師上課用的教案都是以前的教案,沒有結合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去更新自己的教案,在《新的音樂課程標准》大力推行的情況下有94%的音樂教師對它沒有一定的認識和見解,在工作之餘在校外做兼職或者想去做兼職的老師有92%,很多老師心理狀態不穩定,調查中還了解到有一些教師經不起經濟大潮的沖擊已經離職從事商業活動。 2.小學音樂教師學歷層次不夠 通過調查得知他們的第一學歷中師居多,佔到74%,沒有經過比較專業的音樂教育,雖然很多教師在職期間通過了函授專科和本科的學習,都達到了專科和本科文憑,但是通過我走訪函授辦學點(墊江實驗中學)了解到函授學生的出勤率很低,很多學生都是交學費之後沒有來上課,到最後各門課程結業的時候直接來考試,實際水平達不到學歷要求,所以可以說他們的學歷絕大多數應該以第一學歷為准。調查中還發現,畢業時任教是音樂,後又改任小學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學的教師人數比較多,還有一部分音樂教師的工作是因學校的需要,經常變換教學崗位,可見小學音樂教師隊伍很不穩定,調查中還發現墊江縣的小學里基本上沒有專職的音樂教師。這些情況直接影響著小學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也對小學生的音樂審美教育造成負面的影響。 3.小學音樂教師新的教學方式、教學理論運用不夠 小學音樂教師的文化素質總體水平不高,電腦水平達到一級的很少,對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不夠熟悉甚至部分教師不能使用,英語水平相對較差,普通話一般都在二級乙等,《新的音樂課程標准》熟悉不夠,對小學教育學,小學心理學等有助於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認識不夠深刻。這些就直接導致了他們教學手段相對單一,教學思維相對落後等後果。對新的音樂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活動教學,情景教學等缺少運用。音樂課程設置的「綜合化」、教育內容的「社會化」、教育技術的「現代化」這些新的教育理論得不到推廣。限制了音樂教師更深層次的了解學生,更新教學觀念,吃透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 4.小學音樂教師欠缺過硬的專業知識 墊江縣小學由於教師專業知識調查表 (表2.2.4) 序號 問題 選擇項 A(%) B(%) C(%) 1 樂理了解程度 A 不懂B 一般 C 比較多 48 30 22 2 和聲了解程度 A 不懂B 一般 C 比較多 52 36 12 3 聲樂水平 A 一般 B 比較好C 很好 48 44 8 4 音樂史掌握程度 A 不懂B 一般 C 比較多 54 38 8 5 合唱指揮水平 A 不會 B 一般C 很好 52 42 6 6 舞蹈水平 A 不會 B 一般C 很好 64 34 2 7 戲劇知識程度 A 不懂B 一般C 能演唱 84 14 2 8 識譜能力 A 不會B 一般C 很好 24 68 8 9 鋼琴演奏與伴奏 A 不會B 一般 C 很好 60 32 8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具備以上表格所調查內容提及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適時更新,以上調查結果充分說明了我們的小學音樂教師隊伍欠缺過硬的專業知識。調查還顯示,74%小學音樂教師是中等師范學校畢業的學生,還有60%的音樂教師沒有參加過音樂史的考試,只有近幾年才有專科和本科生,他們在學生時代學習的音樂知識在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顯得較為陳舊,對學生更深層次的、更近距離的接受音樂教育不利,然而在困難面前,我們大多數的教師沒有選擇通過各種學習形式去提升自己,也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去充電,而是帶著這些相對陳舊的知識去培養學生,這樣反復的惡性循環只會與音樂教學的目的背道而馳。所以當今的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更好的加強自己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為更好的開展音樂教學服務,讓學生接受高水平,高質量的音樂教育,從真正音樂上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更好的達到藝術教育的目標。 5.小學音樂教師欠缺獨特的創新精神 調查顯示:音樂教師兼職做其它職業或者考慮做兼職的佔92%,並且對學生沒有足夠的了解等等,都充分說明了他們沒有完全把心放在音樂教育上。教育事業肩負著人類文明的繼承和創造的重任,小學教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基礎環節,教師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對學生成長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沒有百分百工作熱情的教師,即使專業水平很高,也不會有多大的教學成績。音樂教師的教案有70% 是舊的;大多數教案中沒有涉及到與課題相關的一些新知識,70%的音樂教師使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極少有教師運用比較獨特、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來為學生上課,這就說明小學音樂教師缺乏一定的創新精神。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首先應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把音樂教育事業視為生活的第一需要,才能有良好的師德,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無私的奉獻自己的一切於黨的教育事業中;才能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 (三)墊江縣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現狀客觀原因調查與分析 在調查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的同時,我也通過和一些音樂教師溝通了解到學校對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教育設施配置。通過整理和總結,情況如下: 1.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墊江縣合尤片區某小學(數學學科、音樂學科)對比調查: (表2.3.1) 學科 項目 數學學科 音樂學科 教師人數比例 29 1 上 課 班 數 2--3 7--10 上 課 年 級 數 1 2--3 同級同班上課次數(次/周) 5--7 1--2 換課節數 (次/學期) 1--2(教師請假) 20--30(半期、期末) 進入多媒體教室 (次/學期) 5--7 0--1 競賽、比賽、演出(次/學期) 2--3 1/2--1 調查顯示,學校在數學和其他一些學科上重視程度遠遠的高於了音樂學科,而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下,這樣的差距勢必會影響音樂教學的質量,同時影響音樂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在精神上對音樂教師的支持不夠,影響音樂教師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積極性。 2.教育設施不夠完備 在調查過程中我對我到的其中10 所學校還做了一個關於音樂教學設施的調查(2 所墊江縣城裡的小學、3 所鄉鎮小學、5 所村小)如下: (表2.3.2) 教學設施 有無 多媒體音樂教室 3 7 音 響 設 備 3 7 鋼 琴 2(縣城小學) 8 電 子 琴 4 6 手 風 琴 4 6 腳 踏 風 琴 7 3 三角鐵(打擊樂) 1 9 V C D 5 5 錄 音 機 8 2 正是由於以上這些音樂教學設施的欠缺,使得很多的音樂教學的新理論、新觀念、新方法得不到有效的實施,對音樂教師素質的培養,能力的鍛煉得不到提高。對學生的音樂教育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小學這樣一個關鍵階段,學生得不到良好的素質教育,也對我過培養新一代的建設人才埋下隱患。 三、新課標下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的努力方向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要想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素質離不開教師自己的努力。 (一)小學音樂教師自己必須不斷努力 1.提升職業道德素質 一個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當你愛上教育事業之後,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工作,按《新的音樂課程標准》中對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目的要求去培養學生。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我們的教師一定要經的起經濟浪潮的誘惑,站穩自己的腳跟,樹立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的觀念。 2.終身學習提高學歷層次 教師,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終身學習有利於提高學歷水平;拓展知識領域、更新專業知識;緊跟進代步伐、提高教育能力;保障教育質量。對於教師來說, 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古人雲:「活到老學到老」, 這是對所有的人而言, 而對教師來說就更為重要。 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在自己的閑暇時間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提高。寒暑假更應該利用起來,通過不同的方式去提高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學歷。比如:電大,函授,離職進修等等。 3.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要求 在新課標下,小學音樂教師應加強對新課標的學習。更新教學理念,重視課前准備,加強教研活動,多樣教學方法,同時提高自己對教學的要求。(1)教學大綱要求:明確教學目的,弄清規定的知識體系和各冊,各單元知識的內在聯系,弄清限定的知識范圍、深度。(2)使用教材要求:對知識點的認識要准,對重點的把握要准,訓練的項目的掌握要准,組織教材和選擇教材要活。(3)備課和寫教案要求:備課時,教師對學生的一般認識水平要清楚,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清楚,預測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清楚。寫教案要做到:目的明確,難點明確,步驟明確,方法明確。(4)課堂講授要求:口頭表達鮮明、生動。課堂教學的導入過度、講解、點評、總結等教學環節嚴密系統,准確連貫。(5)運用先進教學手段要求:根據課程需要使用現有的現代教學手段與課堂中,上課形象生動,調動學生的活躍性。(6)優化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的主導思想應該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使學生容易接受又能愉快的學習,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7)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活躍思維,處理問題不照搬照套,使學生有發揮的餘地,應該讓學生有充分發表見解的機會,無論學生回答正確還是錯誤都應該鼓勵,絕對不能打擊。 4.更新專業知識緊跟時代步伐 時代在進步,新的教學大綱、新的教學環境、新的教學內容已經讓我們很多的專業知識相對落後,新的教學工具也已經讓我們的專業技能無處容身。作為一個合格的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在這種飛速發展的環境下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參加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各地舉行的鋼琴比賽、聲樂比賽,音樂理論知識競賽,合唱比賽等等來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在工作和學習中找到突破口針對性的提高自己。在比較—發現—提高—再比較—再發現—再提高這個循環中提高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小學音樂教育的需要。 5.突破傳統求實創新 教育從古至今沒有停息,教育思想、理論也是在不斷發展。傳統是相對的,先進也是相對的,我們的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把以往的教學思想、理論等繼承下來,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的實際情況,社會的發展情況,還有一些客觀因素情況去展開最適合於目前情況的教學活動。時時更新教案,改變傳統的講授,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聯系其他學科等等。並通過各學科各類型的優質課比賽發現新的教學方法。在借鑒—領會--學習—運用—展示中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並與人分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二)新課標下不斷完善教育環境和教育設施 1.學校應該量身訂做發展日程 音樂教育是現代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學校應該鼓勵自己的音樂教師老師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論、專業修養,為他們提供更多學習,交流和進修的機會。比如:(1)與其他學校共同開展各種類型的評比活動,促進老師在評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的學習努力提升自己。(2)鼓勵和支持小學音樂教師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3)組織學科間的交流活動,提升文化和理論修養。(4)組織各種類型的教育知識講座,了解前沿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等等。最終達到提高師資隊伍的目的,為祖國培養面向21 世界的「四有」新人。 2.改善音樂教育設施,加大音樂教學投入 針對學校設施差、條件差的狀況,學校領導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購置音樂器材及設備,以滿足音樂教師的教學需要。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最基本的音樂教具,音樂教育就會失去最基本的載體和依託,其發展狀況就會與「科教興國」戰略背道而馳,小學音樂教師也會因為缺少有力的支持而停滯下來,失去工作的熱情,他們的各方面的素質也就不會再提高。 3.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適應時代的教師素質評價體系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在對教師發展性評價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尋找有效評價教師的形式與內容,從而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質量,加快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因此我們要科學的建立小學音樂教師的素質評價體系,發揮素質評價體系的功能來對應基礎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個科學的小學音樂教師素質評價體系,勢必會促進其素質的提高,並最終對教學的好壞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應該包括職業道德,專業素質,教學素質。 職業道德:包括熱愛教育、尊重學生、為人師表、嚴於律己、工作認真、無私奉獻等等 專業素質:包括專業技能、創新成果、學術研究、活動獲獎等等 教學素質:包括教學文件的齊全與質量、教態自然、教學成果的好壞等等 同時,在對小學音樂教師的素質評價體系的改革中,既要考慮到音樂學科的特點,有要體現評價教師素質的客觀公正性,以推進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塑造出新時期、新理念、新角色、新形態的小學音樂教師。 四、總結 經過幾個月的忙碌和努力,畢業論文終於完成。在這段時間里,從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進入狀態,再到對思路逐漸的清晰,整個寫作過程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我畢業論文題目是《淺談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素質》,在撰寫該論文的過程中。通過到墊江縣進行實際調查,掌握了本次論文的第一手資料,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得出了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的現狀,如學歷層次,責任心,教學方式,專業知識等方面。同時通過自身思考和所查閱資料的理解找到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素質的方法。撰寫畢業論文使我明白了畢業論文是我們大學生完成學業的標志性作業,是對自己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和檢閱,是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初嘗試,也是檢驗我們掌握知識的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基本能力的一份綜合答卷。當然,由於我的知識,閱歷以及所用時間和精力的限制,我所撰寫的論文有很多不足之處,這將會是我以後工作和學習的動力,讓我自己在工作和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最終把自己培養成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良好的師資是辦好教育的基礎,是實施新課標的保證。
H. 音樂課標中的教學過程與方法具體包括哪些
一、音樂教材的呈現形式變化突出;藝術、童趣、實用性增強 當我第一次拿到新教材時,美麗的插圖、富有童趣的圖形譜、孩子們喜愛的動畫人物……頓時讓我眼前一亮,心中倍感歡喜,這么「美」的教材頂會深深吸引孩子們;與教材配套的多媒體教學光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