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欣賞課《日出》的教案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戲劇的一些基本知識。
2、體會劇中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習通過矛盾沖突推動情節發展。
2、難點:朗讀台詞體會人物內心感受。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和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曹禺,劇作家、戲劇教育家,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時的所見所聞對他反帝愛國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創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劇作在中國話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發表,是中國話劇創作藝術成熟的標志。他的劇作戲劇沖突尖銳復雜,結構嚴謹;人物性格鮮明獨特,富有典型意義;戲劇語言個性化,且具動作性和抒情性,這些都是劇作成熟的標志。他促進了話劇從「案頭劇」向「劇場劇」的發展,曹禺以前,多數劇本主要以閱讀欣賞為主。曹禺的《日出》等劇作,具有極好的舞台效果。《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大都市生活為背景的四幕話劇。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爛面,控訴了「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一方面是剝削者、「有餘者」貪得無厭,醉生夢死;另一方面是被損害者,「不足者」備受侮辱,「有餘者」和「不足者」形成強烈對比。小職員黃省三走投無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後自盡被救發了瘋,劇本描寫了他們的悲慘命運,也描寫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強的性格。
二、詞語解釋。
囁嚅:口動,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處事經驗。
凄楚;凄慘痛苦。
喃喃:象聲詞,連續不斷的小聲說話的聲音。
獰笑;凶惡地笑。
蕭條:經濟衰微。
三、聽錄音後,學生分角色朗讀
四、了解戲劇藝術知識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他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戲劇種類:A、 按藝術形式不同分成話劇,歌劇,舞劇等;B.按劇情繁簡和結構不同,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C、按題材反映的時代不同,可分為歷史劇,現代劇;D、按照矛盾沖突的性質和表現手法不同,還可分為正劇、喜劇和悲劇等。
劇本的特點:(它是演出的依據和基礎。)
第一,劇本必須適應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過多,場景不能過多地變換。
第二,劇本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戲劇沖突發展變化;過程構成劇本的情節結構,情節結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
第三,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必須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點。
舞台說明:
寫在每一幕的開頭、結尾和對話中間的說明性文字,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
五、《日出》簡介
劇作選取了一個豪華大飯店和一個三等妓院作為強烈對比的場景,前者圍繞一個交際花陳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圍的銀行經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開了上層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後者,則環繞著妓女翠喜以及一個被賣到寶和下處的女孩「小東西」的命運,揭示了人間地獄般的黑暗。曹禺通過這種對比鞭撻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制度。
《日出》中李石清、黃省三雖出場不多,但都刻劃得入木三分。
六、請幾十同學口述課文故事梗概,互相補充和糾正,從而正確了解課文內容。
明確;課文《日出》第二幕的節選。寫大豐銀行的小職員黃省三哀求銀行襄理李石清能讓他再回來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熱諷一番並被經理潘月事打昏在地。
七、探究
l、課文戲劇的矛盾沖突是什麼?是怎樣發展的?
2、從這幾次沖突可以看出黃省三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討論明確。
1、這出戲圍繞黃省三想復職的問題展開矛盾沖突。課文的開頭寫黃省三非常卑怯地向李石清求情,理由有:一個月只花銀行十三塊錢,孩子餓得直叫,銀行還在蓋大樓,銀行還添了新人,讓我回來,再累一點也心甘情願。這些遭到了李石清的反駁:沒飯吃,這不是粥廠,銀行可以辭人,你講良心,怪不得你現在這么可憐,誰叫你一大堆一大堆地養孩子。見求情無望,黃省三隻好淚汪汪地告辭,看似矛盾沖突已經不存在了、可是剛走兩步,黃省三忽然跑回來,因為他無路可走,無處可去,為了飢俄的三個孩子,他只有再次乞求李石清,別無他法。因此受到了李石清的無情羞辱,給他指出了去偷去拉洋車,最後竟唆使他去跳樓自殺。聽了李玉清的一番冷酷無情的話黃省三「忽然爆發地悲聲」「幫幫我,我不能死,為看我的孩子們,活得再苦我也死不得」、到這里黃省三與李石清發生了一場大沖突。一個殘忍冷酷,毫無人性,一個卑怯,懦弱;一個冷言冷語將人往絕路上逼,一個苦苦哀求,呼天嗆地。矛盾此時無從化解。接著潘月亭上場,黃有三的下跪求情惹惱了他,厲聲地讓黃滾開。這時黃省三內心積壓已久的怨恨突然暴發出來,他「瘋狂似的又哭又笑地抽咽起來」「兩手捶胸」「尖銳的聲音,不顧一切地」「憤恨地」指責「你們真是沒有良心,你們是賊,是強盜, 是鬼啊!你們的心簡直比禽獸還不如。」這下完全激怒了潘月婷.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當潘月婷狠狠給了李石清當胸一拳時,矛盾沖突才得以解決。
2、從以上矛盾沖實可以看出黃省三有如下性格特點:
他非常的卑怯,懦弱。從他的神態動作可以看出.他與李石清的對話顯然非常「膽小」;他只會「苦笑」、「他凄涼地」「又卷弄他的圍巾」「囁嚅地」,不斷地「乞求」。被愚弄了,竟還會燃起了一線希望」「臉紅、不安」「嘴唇自動」「懼怕地」。但為了他的孩子,為了那每月的十三塊錢發出憤怒的吼叫。「我現在不怕你們啦!我不怕你們啦!(抓住潘經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殺了——」,可以看出他也有反抗、剛強的一面,但只是被逼無奈所為。
八、以上我們對課文白了較深一層的理解,下面我們另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
九、小結
這場戲的故事情節並不復雜,卻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結構嚴謹完整。簡潔緊湊得就像一出獨幕劇一樣。人物個性鮮明。作者善於在矛盾沖突中刻劃人物性格,隨著情節的推移,人物的思想也在變化,這是這場或描繪人物性格的特點,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十、作業
1.完成課後統習一。
2.課外閱讀《日出》。
3.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排演這出戲,下節課在班上表演。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二、繼續學習課文
1、理解這篇戲劇的語言特色。
(1)劇中人物語言不僅要表達人物的意圖和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處的特定環境。讀一讀劇中李石清的幾段台同,說說他的個性特點。重點朗讀黃省三控訴潘李二人的台詞,體會並讀出黃省三的內心感受。
(2)試補出破折號所省略的話,並說說劇本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學生討論明確:
(1)再讀課文黃省三的台詞,可以看出黃省三的性格的發展,他原本膽小、懦弱、萬般無奈、畏畏縮縮、苦苦哀求。可是他走投無路,哀號、下跪、拉住李石清的手,瘋狂地發
出悲聲「我不能死」,他求了李石清再求潘月亭,哀求不得時終於開口痛罵;潘月亭的當胸一拳打昏在地。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黃省三,從逆來順受到無力的抗爭,絕望的抗爭、從未看透李潘之流,存有希望之心,希望他們發善心,到認清「你們是賊。是強盜,是鬼啊!你們的心簡直比禽獸還不如——」,自發的反抗意識開始萌發,但他看不到出路而完全絕望,這是他以後走上自盡之路的原因。
劇中李石清的刻劃入木三分,他以他個人的所謂經驗,無情嘲笑黃省三,「這時候你還講良心!」他「魔鬼般地獰笑著」告訴黃省三:「你一層一層地爬上去,到了頂高的一層,就可以邁過欄桿,站在邊上。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時候你也許有點心跳,但是只要過一秒,就一秒,你就再也不可憐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這段話說起來是那樣的輕松自在,那麼的冷靜理智,真是個毫無人性的冷血的動物。
但是李石清的性格也有他復雜的一面,他訓斥黃省三「你這個傻子!這時候你還講良心!怪不得你現在這么可憐了」;「有錢人的錢可以從人家手裡大把地搶,你沒有膽子,你怎麼不能偷?」「你滿肚子的天地良心,仁義道德,你只想憑著老實安份、養活你的妻兒老小,可是連自己一個老婆都養不住,你簡直是個大廢物,你還能養一大堆孩子!我告訴你,這個世界不是替你這樣的人預備的。」這些話也摻雜了「憤世嫉俗」的情緒在裡面,表達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在劇本第四幕中,升為銀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老闆無情地解僱了,成了又一個「黃省三」,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2)文中有三處破折號用得特別好:
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
李石清故意不把話說完,想試探一下黃省三,看他有什麼反應,他看到了黃省三臉紅不安的樣子,似乎有些幸災樂禍。
②您說,要我去——
對黃省三這樣一個膽小怕事的讀書人來說,他不敢說出,也羞於說出這個「偷」字來,他沒有這個膽量。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殺了——
黃省三被逼急了,發出絕望的吼叫「我非要殺了你」。但是面對潘月亭的怒喝「什麼!」被嚇住了不敢說出「你」。對黃省三的怯弱李石清早已看透了:「他說他要殺他自己——他這樣的人是不會動手害人的」。
3.學生上台表演,互相評析,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三、小結
通過這個劇本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戲劇的一些基本常識,劇本描繪了「不足」者的備受欺凌,小職員黃省三走投無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後自盡被救發了瘋。劇本正是通過對下層人物的描寫,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半殖民地中國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社會,表達了控訴「損不足以奉有餘」的黑暗社會的主題。
四、作業:
課後練習五、六。
② 欣賞教案寫作。音樂欣賞舒伯特「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教學目標: 一、能初步形成聽賞多聲部的能力,了解變奏曲式和變奏手法。 二、嘗試運用所學的音樂表現手法進行簡單的變奏。 教學重、難點: 一、引導學生體驗音樂要素及表現手法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二、運用所學內容進行「變奏」編創。 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 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鱒魚》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 作者介紹: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歐洲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於生活貧困又不願依附於權貴,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悶和壓抑的情緒,年僅31歲就離開了人世。舒伯特的創作體裁非常廣泛,包括歌劇、交響樂、重奏樂、奏鳴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創作領域,被譽為「歌曲之王」。 3、 作品結構圖(略) 4、 重奏樂:又稱之為室內樂,17世紀起源於義大利。近代室內樂指每一聲部都由一件樂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聲部人數的多少可分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樂器分為「銅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見的形式是弦樂四重奏,分別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組成。 5、 變奏曲式:由代表基本樂思的音樂主題及若干變奏所構成的曲式,稱為變奏曲式,變奏中最初的呈現並作為以後變奏所依據的原型部分,稱為變奏的主題,其後的各次變奏依次稱為變奏一、變奏二、變奏三……結構圖式為A+A+A+A…… 6、 常見變奏手法:改變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種裝飾音;改變音色、速度、力度、節奏、調號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釣過魚或看過別人釣魚嗎?如果你作為被釣上的魚,有什麼感想?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筆下的那條魚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1、欣賞歌曲《鱒魚》 2、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出課題——《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鱒魚》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 二、新課教學 分段欣賞《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1、結合書本,了解樂曲結構及各樂段主奏樂器。 2、播放主題,學生按照課件打出的譜例,跟隨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題旋律。 3、欣賞變奏一至變奏五。 教師:變奏一至變奏五將展現給大家不同的風貌,我願做一名向導,帶大家走進這五光十色的變奏世界,請大家注意我的向導提示。 向導提示: 變奏一:主奏鋼琴使音樂發生了什麼變化?誰在和鋼琴對話? 學生:音樂情緒變得歡快、跳躍。像是小提琴在和鋼琴對話。 變奏二:誰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營造了什麼意境? 學生:小提琴的演奏最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詳、愜意。 變奏三:請你跟唱主題,別讓它溜走! 教師:主題的情緒變得怎樣? 學生:陰沉、有些壓抑。 教師:哪件樂器促成了這種情緒? 學生:是低音提琴。 教師:是誰拉扯著你離開主題?它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學生:是鋼琴。它快速的演奏,顯得很焦急。 變奏四:將你的心貼緊音樂,你聯想到了什麼? 學生:我彷彿看到了漁夫拚命攪渾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鱒魚在逃。 變奏五:告訴我你此刻的心情。 學生:傷感。 4、欣賞結束段,體會作者的創作初衷。 教師:雖然歌曲中敘述的故事已經講完了,但舒伯特還是意猶未盡地寫下了結束段。他想藉助結束段的情緒告訴我們什麼呢? 師生共同討論:黑暗將過去,善良永存。 三、賞析與體驗 復聽:變奏一、變奏四,體驗音樂要素的變化在變奏中的作用。 變奏一 ⒈復聽變奏一,請學生用手勢及圖形譜的方式表現情緒中的跳躍性。 ⒉引導學生從中發現鋼琴和小提琴是怎樣造出歡快、跳躍的情緒的? 學生:鋼琴音色明亮、主題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連音。 ⒊完整欣賞變奏一,感受音樂要素的改變為樂曲帶來的變化。 ⒋聽變奏四,請學生用動作表現強音的節奏,師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懼情緒的要素(力度的增強、六連音造成的緊迫感、d小調)。 變奏一 主題移高八度 鋼琴明亮的音色 三連音 變奏四 ff的強音 六連音造成的緊迫感 d小調 5、師生共同總結: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變奏手法。歸納「變奏」的概念。 變奏一 音高 音色 音型 變奏四
③ 如何欣賞歌劇
為你奉上,請你參考!
戲劇是一種在舞台上表演的綜合藝術,這里包括話劇、歌劇、舞劇等。它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與小說、詩歌、散文並列的戲劇文學,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劇本,這里說的戲劇欣賞,主要指的是對劇本(亦稱「案頭劇」)的欣賞。
欣賞戲劇,首先要了解戲劇所展示的戲劇沖突,沖突是怎樣造成的,沖突的性質是什麽,進而弄清沖突發展的過程,從而完整的把握劇本的情節。戲劇沖突,主要指劇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間、人物自身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其中主要表現為劇中人物的性格沖突。比如《雷雨》第二幕,最初,沖突的雙方是周朴園與魯四萍,兩人又各有自己內心的矛盾斗爭;魯大海上場後,沖突又集中到周朴圓與魯大海之間,進而又有周萍與魯大海、魯侍萍與周萍之間的沖突。這些沖突表面看來是家庭內部的沖突,實際上可以將魯侍萍與周朴園之間的沖突上升為下層勞動人民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沖突;將周朴園與魯大海之間的沖突上升為資本家與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沖突。這些沖突既是社會矛盾的反映,同時也是人物性格發展的必然。
欣賞戲劇,其次要把握戲劇語言。語言是構成劇本的基礎。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台說明。人物語言也叫台詞,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劇作家通過人物語言來展開戲劇沖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戲劇主題,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舞台說明是一種敘述語言,用來說明人物的動作、心理、布景、環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戲劇的情節。第一,要品味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所謂個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齡、身份、經歷、教養、環境等影響而形成的個性特點。第二,要品味富有動作性的人物語言。動作性包括外部動作和內部動作(內心活動),像周萍打魯大海,他們之間表現為外部動作;魯侍萍看見周萍打魯大海後那種痛苦的心情,是內部動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語言中蘊涵的豐富的潛台詞。好的潛台詞總是以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給人以品味、想像的空間。比如《雷雨》中,魯侍萍聽周朴園「沉吟」,「無錫是個好地方」的時候,魯侍萍雖然順著周的話說「哦 ,好地方。」包含著豐富的潛台詞。
欣賞戲劇還要學會欣賞戲劇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語言。最後,要隨著劇情的發展,弄清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④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音樂教案
【教學內容】
1、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2、了解「信天游」
3、中國民歌的體裁類別:山歌與號子
4、中國民歌《茉莉花》
5、中國民歌的體裁類別:小調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歌,感知和體味我國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和豐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擴大藝術視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演唱,對比分析等音樂實踐活動,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風情與音樂特點;感受到優秀的音樂文化源頭是紮根在人民大眾之中的。
3、知識與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號子、小調三種體裁類型及特點。
【教學重點】
感知和體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號子、小調三種體裁類型及特點,感受到優秀的民歌來源於生活,是在人民大眾之中產生的。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積極投入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學生進入教室。
感知與體驗
一、導入
出示三幅圖片,欣賞教師鋼琴彈奏一段民歌主題片段,音樂表現了哪張圖片上的內容?
說明:「聽是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強化審美體驗。熟悉主題旋律,為後面欣賞原生態的歌曲作鋪墊,能讓學生立刻進入到當地的音樂風格中。
二、賞析《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1、欣賞阿寶演唱的這首歌曲的第一樂段,感受這段歌曲的風格特點。
2、知道「信天游」,通過選擇准確的詞語概括「信天游」的風格特點。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4、師生跟著鋼琴哼唱歌曲的第一樂段。
5、欣賞視頻
思考:這段歌曲分為幾個樂段?
感受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領眾和」 的風格特點。
6、了解「號子」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7、熟悉主題(第二樂段片段):請看著譜例,演唱主題旋律。
說明:整首民歌由兩類音樂體裁創編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與特點之後,通過領唱與合唱的形式,表現和體驗「號子」「一領眾和」的特點,幫助學生記憶與掌握不同民歌體裁類別的風格特點。
8、學生即興創編「號子」
模仿勞動號子的形式,創編情景,並用「一領眾和」的方法演繹出來。
三、賞析《茉莉花》:
1、跟著鋼琴,演唱P31《茉莉花》。
2、欣賞江蘇民歌《茉莉花》,思考:和剛才演唱的《茉莉花》有什麼地方不同?
3、聽音樂,用蘇北方言學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說明:通過「聆聽——思考——模仿」的方法,感受用蘇北方言演唱的茉莉花,通過模唱,了解蘇北方言中部分字、詞的讀音和音調,並運用到歌唱中,在復習、鞏固江蘇民歌《茉莉花》旋律的同時,還體驗了當地民歌的地方風味。
4、欣賞與比較:
(1)欣賞河南《茉莉花》,與江蘇《茉莉花》進行比較:
歌詞: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2)欣賞山西《茉莉花》,與江蘇《茉莉花》進行比較:
歌詞: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5、了解「小調」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6、歸納:
(1)民歌的流傳方式:口頭傳唱。
(2)在流傳過程中人們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語言和地方音調融入這些民歌中,在改編與再創作中體現了民歌傳唱中的變異性。
說明:通過「賞析——比較——思考」的方法,對比聽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民歌在口口相傳中的變異性;知道民歌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民歌在傳唱中的變異與再創作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智慧和熱愛家鄉的文化熱情。
拓展欣賞:——尋找《茉莉花》
1、選擇喜愛的視頻、觀看
女子十二樂坊,歌劇《圖蘭朵》,申博宣傳片,雅典奧運會
2、小結:
那麼多版本向我們展示了風格各異的《茉莉花》,民歌《茉莉花》在不斷發展和變異中甚至走出了國門,成了東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國民歌的藝術魅力。如今,在一些重大的場合與重要的活動中,中國的世界亮相經常伴隨著這首《茉莉花》的音調,《茉莉花》幾乎成為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符號與標志,帶著中國走向全世界!
課堂小結:
民歌是人民群眾口頭創作的歌曲,它在廣泛流傳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成為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民歌反應的內容與人民生活及地方風俗有著密切的關系。其形式簡明朴實,曲調短小生動,易唱易記。
人們在民歌的口頭傳唱中加入了當地的方言、語音語調,這些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內容,讓民歌傳唱得更廣,更多姿多彩!多聽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發現和保護色彩斑斕的世界民族音樂瑰寶,通過民歌來繼承傳統文化,表達出我們的愛國熱情!
⑤ 歌劇藝術賞析課後感
歌劇
歌劇是把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和美術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綜合藝術,起源於十六世紀末的義大利。歐洲傳統歌劇分為:正歌劇、義大利喜歌劇、法國音歌劇和法國大歌劇等幾種體裁。
因為對比才的《卡門》很感興趣,所以在上課時專心記了一下。之後又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法國喜歌劇是十八世紀初在民間鬧劇和滑稽歌舞劇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內容富於風趣,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故事。音樂因吸收流行歌曲的音調而富於民間特色。對白是用生活語言說出來的,不像義大利喜歌劇那樣用無伴奏宣敘調唱出來。法國喜歌劇的題材通常是喜劇,但有時也可以是悲劇。比才的四幕歌劇《卡門》就是一部悲劇題材的法國喜歌劇。這部歌劇取材於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描述任性潑辣、放盪不羈的吉普賽姑娘卡門,愛上了騎兵班長唐·霍塞。唐·霍塞在卡門的誘惑下,做了逃兵,跟著卡門去操走私販子的生涯。但卡門很快又拋開了唐·霍塞,迷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洛。卡門對唐·霍塞的勸告和懇求置之不顧,唐·霍塞在極度痛苦、憤怒和絕望中殺死了卡門。在這部歌劇中,富於生活氣息的歌曲和舞曲,是音樂的主要成分。穿插在獨唱、重唱和合唱之間的對白,對劇情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這些都是法國喜歌劇在形式上的特點。
作品賞析
1.《卡門序曲》
《卡門序曲》,是歌劇中最著名的器樂段落,樂曲是一首歡快的進行曲,它出自歌劇第四幕鬥牛士入場時所用的樂曲。A大調,2/4拍,開頭是由木管,弦樂和打擊樂奏出歡快跳躍的快板旋律,生動地表現了鬥士入場時英武瀟灑的形象和鬥牛場中興奮活躍的氣氛。
2、《哈巴涅拉舞曲》
《愛情像一隻自由的鳥兒》是歌劇第一幕第五場卡門所唱的詠嘆調。此曲採用d小調(後轉同名大調),2/4拍,結構是帶副歌的二部曲式。音樂素材源於一首西班牙民間曲調,以加有三連音的下行半音階為特點,它通過連續向下滑行的小行板旋律,在同名大小調間游移反復,以及旋律始終在中、低音區的八度內排徊等特徵,表現了卡門奔放豪爽的性格和富於魅力的形象。副歌轉入D大調,旋律舒展而動盪,表現了卡門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在「愛情」這一關鍵唱詞上,合唱的伴合使這段音樂得到渲染和烘托,顯得格外突出。
此曲的結構圖式:
引子(第1-4小節) A(第5-20小節) B(第21-61小節)
3、《鬥牛士之歌》
這是歌劇第二幕第二場鬥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場時,在答謝歡迎和崇拜他的群眾而唱的一首歌。這是一首帶副歌的分節歌曲。主歌在f小調,降A大調上交替進行,副歌轉入F大調,兩段都是4/4拍。八小節強勁的樂隊前奏,引出主歌宣敘調式的雄壯旋律,既表達了他對歡迎者的謝意,也表現了鬥牛士氣宇軒昂,英姿勃勃的形象。副歌轉到F大調。沉著,穩健的節奏,光輝,豪邁的旋律,猶如一首凱旋進行曲,先由埃斯卡米洛獨唱,後接卡門等人的五重唱加男聲合唱,既表現鬥牛士的勝利激情。愛情的喜悅,也表現眾人對他的贊美和頌揚。
此曲的結構圖式:
引子(第1-8小節) A(第9-36小節) B(第37-60小節)
整部歌劇欣賞完之後,讓我對法國喜歌劇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對《卡門》。這部震驚世界的巨著果然名不虛傳,劇中的音樂完美的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音樂中體驗了鮮明的吉普賽風情,主人公卡門的形象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其中的音樂一直為大家所傳唱,尤其是《鬥牛士之歌》其威武雄壯的節奏,強而有力的旋律讓人很容易就被感染。每每聽到都會使整個人為之一振,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歌劇最重要的恐怕是歌和劇的和諧統一。《卡門》就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音樂和劇情結合的是如此緊密,以至於每每音樂響起,心中所想與劇情契合得毫無差異。音樂與情緒同升同落,或者更確切的說是音樂帶領著我在欣賞《卡門》,那種感覺很舒服。是思想徜徉在音樂中的感覺。
《卡門》無愧於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歌劇的美名,在音樂中,比才把濃郁的民族色彩,個性鮮明的音樂語言。富有表現力的描繪生活沖突的交響發展,以及法國喜歡歌劇傳統的表現手法熔於一爐,創造了當時法國歌劇最高成就。
通過歐洲歌劇賞析課的學習,我的欣賞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已經可以達到去欣賞歌劇的水平了。歌劇確實能使人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鬆。我想今後我會更多地接觸歌劇,讓歌劇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⑥ 如何賞析歌劇
常常有人說,外國歌劇實在是太難欣賞了:歌唱家們一個勁兒地賣力氣地唱,聽者卻有如墮入五里霧中,不知所雲。除了其中有幾首常見的詠嘆調還能聽出「好聽」來,其他的簡直就忍受不下去。
的確,在不知道台上演員表現什麼、為什麼而歌唱的情況下,來聽一整部歌劇,是會產生苦惱的。這很正常。試想一下,我們請一個從來沒接觸過中國戲曲的外國人去劇院聽一晚上京劇,而又不作任何講解,他也會大感困惑的。最多,他能感受到京劇的味道挺新鮮,演員扮相挺漂亮,動作挺有趣,再往後看,就堅持不了多一會兒了——這和我們聽西歐歌劇時的情景是一樣的。
怎麼辦?面對困惑的、但十分渴望能聽懂歌劇、並領略其中奧妙的人們,一些專家告以「二字秘訣」:多聽。沒錯,這是必經之途。如果不多從感性上接觸它,就永遠也無法走進這個世界。不過,還得加上一條:了解歌劇所表現的內容。或者簡單地說,了解歌劇的故事。
歌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和交響樂、室內樂等純音樂形式不同,是綜合了音樂、戲劇和美術等各門類藝術的體裁。沒有文學劇本這個基礎,就無從產生歌劇的音樂;沒有戲劇表演(演員的動作、方位的調度或者舞蹈場面等等),就不可能生動而明確地體現出情節和人物的關系;沒有美術(包括舞台設計、服裝、道具、燈光),也不可能完整地表現出歌劇劇情所發生的環境。所以,我們為渴望進入歌劇世界的朋友們再提出一個除了「多聽」以外的要求:了解每一部歌劇的故事。
打個比方:如果你預先讀了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的劇本(改編自法國作曲家小仲馬的小說),由此了解到這是一部悲劇,它講述了一個淪落風塵但仍然對純潔生活懷有希望的妓女曲折而不幸的經歷。然後,你再去聽劇中的那首早就很熟悉了的《飲酒歌》,會不僅僅感受到音樂所傳達出來的歡樂,還會對這歡樂背後的東西——茶花女薇奧列塔的強顏歡笑、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現象所掩蓋的空虛,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在聽第一幕最後茶花女的大段詠嘆調的時候,你會深切地感受到她對幸福、愛情的渴望,和對自己生活現狀的無奈、痛心。當你聽到第二幕中茶花女的情人阿爾弗萊德的父親來找她,要求她離開他的兒子,唱起那首溫和的詠嘆調時,你會不僅體會出他作為一個慈愛的父親所產生那種焦慮的心情,也會對這慈愛中隱藏著的殘忍、虛偽而感到憤恨。當你聽到被蒙在鼓裡的阿爾弗萊德面對茶花女大聲辱罵,使這可憐的女人暈倒過去的那段音樂,以及全劇最後奄奄一息的茶花女在彌留之際終於盼到了心上人,他們唱起凄慘的二重唱的時候,你不再會感到音樂冗長、莫名其妙了,而會對每一條旋律、每一個樂句、甚至對管弦樂隊的每一個和弦、每一個伴奏音型都十分敏感,對作曲家的所有音樂手段都能領會了,歌唱家的演唱為什麼有時候高亢興奮,有時候纏綿哀傷,有時候歇斯底里,有時候斷斷續續,也都變得有具有特別的意義了。
除了「了解劇情」這個重要的方法以外,我們還應該在欣賞中注意到歌劇藝術所特有的表現手段。比如,高超的歌唱技巧的展示,詠嘆調的戲劇性和抒情性,重唱的立體感、樂隊伴奏的情感渲染、氣氛烘托等等。如果你聽得多了,會對不同作曲家的歌劇寫作風格、對同一個作曲家不同作品的特色、不同流派的創作觀以及不同歌唱家、指揮家對作品的處理方式有所領會,在比較之中,你對歌劇這門藝術的魅力便會有更深的感受了。
歌劇是綜合了聽覺和視覺的藝術,所以,假如有機會去歌劇院觀賞歌劇,那是最理想不過的。在聽到美妙音樂的同時,感受舞台上演員的形體表演,講究的舞台設計,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服裝,甚至是劇場里的氣氛,這對於我們理解歌劇內容是會有極大幫助的。現代社會的視聽媒介已經很發達、很方便了,我們還可以在家裡觀看世界一流演員表演的歌劇錄象、激光視盤,從而全方位地來理解一部歌劇作品。
聽音樂,需要文化。這文化,不是指學校里學的數理化,也不是語文課上對文章的分析,對語法現象的認識。而是對人生意義的領悟,對社會這本大書的觀照。在不同人的眼睛裡,人生的意義是不同的,對生活認識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對一部歌劇作品(或者也包括交響曲、室內樂、甚至是一首短小的樂曲,再擴大一點,對一首詩、一部小說……)也各不相同。願我們有這份文化來感受作曲家在歌劇這門藝術中說要告訴我們的一切,接受音樂中的真善美。
歌劇世界是非常迷人的,一旦走進去了,你肯定會流連忘返。願這本小書能對你進入這個迷人的世界有所幫助。不過,最終你還是得從音樂這座橋上走過去,要想弄明白音樂作品,聽,永遠是第一位的。
⑦ 淺談歌劇的綜合藝術魅力 300至500字
歌劇是一種音樂、舞蹈、戲劇的綜合藝術形式。從十六世紀以來,西方藝術的舞台上,涌現出許許多多的作曲家,他們以自己的天才和勤奮,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豐富和發展了歌劇藝術,創作了大量的劇目,構成了歌劇藝術發展的燦爛長河。
歌劇的音樂風格不僅在義大利戲劇中已見端倪,就是在新教聖詠中,在義大利牧歌中,在法國浮雕歌謠中,甚至在帕勒斯特里那的創作中,也都提出了重視歌劇的要求,使歌劇有意識地追求一種新的表現方法——力量的表現方法。因此歌劇這種新的題材把音樂和戲劇綜合起來了,戲劇性的音樂——歌劇,就這樣開始了歷史的征程。
在十八世紀的義大利,正歌劇非常流行。正歌劇適合宮廷貴族的藝術趣味,相應的題材大多是希臘神話或歷史故事,在形式上注重華麗的演唱技巧,音樂包含序曲、詠嘆調、有伴奏的宣敘調、重唱、合唱等。正歌劇不僅盛行於義大利,而且還流傳歐洲其他的國家,德國、奧地利和法國的作曲家也常常採用義大利作家的腳本寫作正歌劇,用義大利語演唱。德國作曲家的正歌劇《李納爾多》取材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詩人塔索的敘事詩《耶路撒冷的得救》,由義大利人羅西尼寫作歌詞。在歌劇中,詠嘆調是最能體現主人公性格和思想感情的聲樂讀唱曲,相當於話劇中的獨白。這個時期的歌劇是歌唱史發展中的又一次實質性變革,使歌劇向成熟完善的高階段邁進。
歌劇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早在古典音樂領域中,人們已經對歌劇發生興趣,充滿迷惑與好奇。其實欣賞歌劇並不難,只要在心態上做調整即可,最基本的就是了解人聲也是一種樂器,和交響樂團里的每種樂器一樣,是作曲家選擇來表示某種藝術概念的媒介。歌劇的布景不一定很華麗,但卻幽雅聶人。
歌劇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歷史,它的成長充滿了高貴、華麗的氣息、場面的宏偉、史詩性詠唱,鑽石般的人生,變化絢麗。這種藝術形式的存在與發展無疑是人類文明中的瑰寶。音樂是流動的建築,而歌劇是這座建築中最輝煌的大廳,它的人聲與器樂的超完美結合,是音樂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相信歌劇將會在更多欣賞者的支持下不斷發展完善,音樂家為我們留下的歌劇藝術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⑧ 職業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大綱都有哪些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學大綱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音樂欣賞》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課程。主要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並激勵、鼓舞、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嚮往美好未來、樹立崇高的理想;使學生了解音樂藝術的特徵、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欣賞音樂。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課程教學目標
音樂欣賞是人們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項音樂實踐活動。本課程以審美為主線,以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為基礎,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想像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體裁等知識,從學生審美和藝術修養的實際出發,旨在提高本校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內容結構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由第一部分聲樂、第二部分器樂和第三部分舞劇、音樂劇、流行音樂構成。 1. 第一部分聲樂有六個模塊,教學時數為17學時。 2. 第二部分器樂有六個模塊,教學時數為14學時。
3. 第三部分舞劇、音樂劇、流行音樂有四個模塊,教學時數為16學時。
四、教學內容與要求
(一)基礎模塊 (一)、聲樂作品及聲樂表演常識。聲樂作品結構短小,音樂形象鮮明,比較容易把握。聲樂作品旋律一般較強,曲名和歌詞使音樂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的表現更為明確,是音樂欣賞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可供欣賞的聲樂作品形式主要有:
1、民歌。民歌是最直接、最質朴地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勞動生活的聲樂表現形式。欣賞民歌可以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社會歷史、民俗、民情。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各民族民歌數量繁多,藝術價值高。應讓學生多欣賞我國的民歌或由民歌改編的聲樂曲。
2、中外傳統藝術歌曲。藝術歌曲是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聲樂曲。其旋律一般優美動聽,伴奏獨具匠心。欣賞藝術歌曲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3、中外現代創作歌曲。中外現代創作歌曲題材廣泛,而且有著濃厚的時代氣息。歌曲的表現手法也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因此,中外現代創作歌曲也應該作為聲樂作品欣賞的主要內容之一。 (二)、器樂曲及器樂表演的常識。中外樂器種類繁多,性能各異,有多種多樣的組合方式。因此,器樂曲欣賞也是深受學生歡迎的音樂教學內容之一。
1、中國民族樂曲。我國的民族器樂曲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讓學生了解相應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熱愛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情感。
2、中外管弦樂曲。西洋管弦樂器種類很多,其獨奏、合奏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欣賞中外
管弦樂曲有利於開拓學修養。 (三)、中外著名音樂家生平介紹及代表作欣賞。在中外樂壇上,有一批對音樂歷史發展起過巨大推動作用的著名音樂家,他們所創作的音樂作品融藝術性和思想性為一體。了解中外著名音樂家的生平及欣賞他們的代表作,能使學生既了解他們對音樂藝術所作出的貢獻,又獲得高度的藝術享受。
除了上述音樂欣賞教學內容之外,音樂欣賞教學還包括我國的說唱音樂、戲曲音樂,中外著名歌劇、舞劇音樂等。 (四)、音樂欣賞教學的要點和方法: 1、由表及裡、由淺入深;
2、靈活多樣地設計音樂欣賞課的課型; 3、體現整體━局部━整體的教學指導思想; 一、第一學年 第一部分《聲樂》 主要內容及要求: 模塊一 中國民歌 模塊二 外國民歌 模塊三中外創作歌曲 模塊四曲藝 模塊五戲劇 模塊六中外歌劇 教學要求:
由淺入深地闡述每一種體裁和類別的概念、表現特徵和風格,列舉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和較為典型的曲目,欣賞戲曲、曲藝唱段,欣賞中外優秀聲樂曲,配合音響資料進行講解欣賞。將聆聽與對音樂的分析、指導和相關知識背景相結合。通過欣賞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戲曲、曲藝,弘揚民族藝術,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第二學年 第二部分《器樂》 模塊七中國民樂 模塊八西洋樂器 模塊九舞曲
模塊十進行曲與序曲 模塊十一協奏曲 模塊十二交響曲
教學要求:
通過欣賞不同題材、體裁、風格的優秀作品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擴大音樂視野,逐步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和鑒賞能力。欣賞民間器樂曲和外國民族樂曲,欣賞中外小型管弦樂曲,並介紹中外著名作曲家和表演藝術家。
第三學年
第三部分《舞劇、音樂劇、流行音樂》 模塊十三中外芭蕾舞劇 模塊十四音樂劇
模塊十五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模塊十六流行音樂 教學要求:
通過對舞劇、音樂劇,等內容的賞析,從音樂的基本要素的感知入手,讓學生們欣賞瀏覽古今中外豐富多彩的芭蕾舞劇音樂寶藏,了解舞劇和音樂劇的發展概貌。旨在舞劇、音樂的介紹和賞析,使學生對中外芭蕾舞劇、音樂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識。 課時安排:
序號 教學內容 總課時 備注 1 中國民歌介紹 3 2 外國外國介紹 3 3 中外創作歌曲 3 4 曲藝 3 5 戲劇 3 6 中外歌劇 2 7 中國民樂 3 8 西洋樂器 3 9 舞曲 2 10 進行曲與序曲 2 11 協奏曲 2 12 交響曲 2 13 中外芭蕾舞劇 2 14 音樂劇
6 15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6 16
流行音樂 2
機動3 合並50
五、教學實施
(一)教學建議 (一)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認識、理解、鑒賞音樂。 (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
(三)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直觀性的音樂教具與學具,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聽覺審美感受。
(四)課堂欣賞教學與課外欣賞活動(音樂會、音樂欣賞講座、教師推薦的音樂作品錄音等)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欣賞教學對課外欣賞活動的指導作用。 (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建議
(一)按音樂欣賞課的要求,設立專用教室,配置音響、磁帶、唱片、鍵盤樂器、樂譜、課本、掛圖、錄像、幻燈及與音樂欣賞有關的文字資料等。
(二)學校圖書館應為師生配備必要的音樂文化工具書、音樂期刊雜志等,以幫助教師備課並有利於學生課外閱讀。: (三)推薦教材
教材是最為重要的教學媒體,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基本依據,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本課程的教材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1世紀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欣賞教材(內容詳細,
體裁充分,作品經典,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的確是一本很實用的教材)。《音樂欣賞》。 本教材主要從文化學的角度,通過對世界多元化音樂文化和對音樂功能拓展的多方位的了解,開拓學生知識視野。書中濃墨重彩的對中外音樂的各種流派、風格,音樂體裁進行闡述和作品賞析。教材內容強調從感性入手,以聽、看為主,面向全體學生,即使背景不同的學生也很容易入門;可選擇性較強,有層次性及開放性;提倡拓展性、探究性學習。 教 材:《音樂欣賞》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二版。 六、考核與評價
音樂欣賞課是考查學科。 (一)、考核形式:欣賞著名樂曲,寫聽後感; (二)、成績評定方式:平時成績佔40%,考試成績佔60%。
⑨ 如何更好地將歌劇藝術帶入高中音樂課堂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日益繁榮,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應用。其范內圍很廣容,教學中的信息技術多指不同於傳統教學方式,與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有關的技術,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快速搜索並獲取所需信息,而且能夠對信息進行現場處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就高中音樂教學而言,以往黑板、錄音機必不可少,但現在可直接使用投影儀和計算機,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可充分利用網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