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上好中學音樂課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作為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特別是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那麼,在現如今的音樂教育中 我們要把學生的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然後在音樂的教育中逐步的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並使其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情感教育 素質 想像力 欣賞 審美 21世紀,社會、經濟、科技、文化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社會將由工業文明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化,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是時代和未來對教育的要求,每一個學科都要適應這個要求,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更新教育的觀念,加強理論研究,改進教學方法以完成提高學生素質的任務。音樂教學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簡而言之,我們廣大的勞動者在勞動之餘,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人們載歌載舞,情動之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相沿成習,就有了歌唱,就有了音樂,就有了音樂的審美方式。然而,作為現今的音樂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擺正自己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呢?思之想之,音樂課是基礎教育的普通學科,占的課時少,常稱副科。然而,少了它,學校失去活力,人失去生機,生活失去色彩,不僅如此。音樂教育還有其更重要的潛在功能促進德智體的全面發展。故此,在音樂教學中我有了幾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一.在教學中應予情感教育於主導地位 教師的教學如何,能否引起學生的共鳴,將學生的整個積極性調動起來,是音樂可取的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那麼首先老師在教時就要對音樂作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為無論什麼題材、體材都體現了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愛憎情感所以學生只有通過教師生動、形象、准確、富有情感的音樂語言把學生引入到作品中去,使他們進入角色,領會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去同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七子之歌》中,我先用情感來做先鋒軍,用了一個小問題做引語:同學們,我們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完整的家庭里,你們感到生活的幸福了嗎?同學們回答:是的老師。我問如果你們和自己的父母分開會是怎樣的呢?同學們這時痛苦的表情就溢於臉上,有的說,老師我害怕,離開了爸爸媽媽我們該怎麼辦?我們也不會自己照顧自己啊。我們不想離開爸爸媽媽.......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一個孩子已經離開自己的媽媽有300年了,同學們一片嘩然,怎麼可能?300年?人早就沒了,老師你騙人。我說老師不騙人,就在我們的祖國里,有一個孩子的名字叫澳門,他離開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有300年之久了,同學們,你說他會不會想媽媽?同學們此時全都默不作聲,陷入了感傷之中。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孩子是怎麼離開母親的嗎?此時學生們的情緒極其高漲,他們異口同聲的說,老師我們想知道。好,老師就用多媒體來告訴你們他是如何離開母親懷抱的‘還有這首歌的創作過程......當同學們聽完這些說:老師您快教我們唱這首歌吧,我們會用心來演唱。在這樣的一節課中,我取到了比我預想的效果要好,即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又讓他們打開自己感情的閘門,懂得失去的痛苦和得到的珍惜。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音樂給人情感的投入比其他藝術更強烈,能更直接、更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與其陶醉產生情感共鳴。因此說音樂教學離不開情感教育。 二.在音樂教育中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我們都知道音樂和文字不同,文字可以明確概念和具體的思想,而音樂則通過人們的感知,是人們對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滋生聯想、想像、引起共鳴來達到目的的。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獨特而明顯的,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體驗不同,音樂感受力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音樂想像力。這些差異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和創造。因此,要想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必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加強觀察、加強生活和情感的體驗,用豐富的想像力去欣賞音樂作品。學生的大腦在隨著音樂緊張活動的同時,他的想像、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也非常活躍。如在欣賞《給未來一片綠》時,學生在腦子里浮現出住過的大好河山,藍天大海,青山綠樹,展現出更要愛護地球,美化地球的美好畫面,由於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同,各自對音樂作品的心理反映和審美體驗也不同。因此,我在認真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音樂學後,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的共性與個性,在音樂欣賞課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將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進行了科學的安排,以符合學生的特點,做到積極創設情景,好聽、容易聽懂的作品多欣賞,不好聽、難懂的作品也要欣賞,只是在欣賞時學生閉目聆聽,加之教師以繪畫為引導,使學生充分展開想像。 三.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和審美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也還要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如分別在樂器方面、在聲樂方面、在舞蹈中。應該培養孩子的欣賞能力應該讓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能夠學習一些音樂演奏或演唱方面的技能,比如,組建合唱隊或興趣小組,培養學生多方面的音樂能力,大量事實證明,親自參與音樂的演奏或演唱活動,對培養一個人的音樂欣賞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如在《十送紅軍》的教學中我採用男女生二重唱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欣賞到音樂的魅力,體會到輪唱的音樂效果,在教學中我也現場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樂器在表演不同的樂曲時的不同效果,如豎笛、鋼琴、吉他、口琴.......因為音樂欣賞是一種多層面的心理體驗過程,各種欣賞方式之間存在著共存互補的關系,可以說,倘若沒有音樂欣賞的多層性,也就沒有音樂藝術特色的豐富,音樂欣賞方式的多元化特徵是人類音樂審美意識多樣性的直接體現。通過大量不同的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不同格調的音樂作品的欣賞、對比、領略各種不同的美;華彩的美、淡雅的美、熱烈的美、幽靜的美、雄壯的美、隱秀的美、古典音樂的美、現在音樂的美,通過不同的對比逐漸的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是的,而我認為在現代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情感教育放在教學中的首位,繼而在開發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同時,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和審美能力。我想這才是在現代的素質教育之下的教學方法,不止教會學生歌唱。更應該讓他們在音樂中學找自我的東西與情感音樂教育,即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培養學生的智能素質打好基礎。總之,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展的關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現代教育也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